1地球运动考点1-6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笔记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这是我们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每天经历的日出日落的循环就是地球自转的体现。

自转一周是24小时,这为我们提供了昼夜交替的周期。

在自转的同时,地球还在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这被称为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是大约365.25天,这为我们提供了四季的变化。

公转会导致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有规律地移动,从而影响我们的温度和气候。

公转还导致了不同地区时间的差异,例如,日界线以东的地区会比以西的地区时间稍晚。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公转过程中,随着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太阳直射点也在移动,这导致了不同地区昼夜的长短变化。

例如,夏至时,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是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而冬至时,则反之。

四、极昼极夜现象
在极圈以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极圈内的部分地区,太阳始终不落,出现极昼;而另一部分地区,则长期得不到太阳的光照,出现极夜。

总的来说,地球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是我们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理有所帮助!。

高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通过多种运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和季节变化。

下面是对高一地球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一个想象出来的线,穿过北、南两极,并与黄道面垂直。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3.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也就是从东方向西方观测时,太阳、星星等天体会从东向西移动。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也是我们一年的长度。

为了弥补每年0.25天多出来的时间,每四年加一个闰年。

3. 公转速度: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沿椭圆轨道匀速运动,其速度并不是恒定的,而是按照椭圆轨道的形状进行变化。

三、黄道与黄道面黄道是太阳系中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附近的带状区域,太阳在天球上所经过的路径就是黄道。

黄道面则是黄道所在的平面,与地球的自转轴垂直。

四、地球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是23.5度,这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1.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指地球上既没有南极日也没有北极日的时刻,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2. 夏至和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地球上南极日和北极日最长的时刻。

夏至时,南半球白昼最长,北半球白昼最短;冬至时则相反。

3. 程序推移:除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外,地球的季节变化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

五、地球的地理经纬度地球的地理经纬度是用来确定地球上每一个位置坐标的系统。

经度用来表示地球上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则表示地球上南北方向的位置。

六、地球的地理时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地理时区。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笔记一、引言本节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这两种运动产生的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地球的自转1. 定义: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3. 周期:一天。

4. 速度: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大约15度。

在地球上,一个人可以在24小时内环绕地球一周。

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快,两极处为0。

5. 速度变化的地区:存在一些特殊地区,如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时间较早,且在一定范围内线速度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加。

自转的意义: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形成各地区不同的昼夜长短和地方时。

同时,自转还影响风向和洋流。

6.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举例:时区、地方时、晨昏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等。

三、地球的公转1.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

3. 轨道:近似于一个椭圆的轨道。

4. 公转周期:一年。

5. 公转特点: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快,近日点附近速度最慢。

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不断变化,导致各地气候和季节也随之变化。

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四季变化、五带划分以及日夜长短的变化。

同时,公转还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气候变化。

四、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的原因1.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因为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作自转运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地区昼夜长短随之改变。

2. 四季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球的运动方式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与总结,加强对地球运动的理解与应用。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认识到地球运动与环境变化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球的运动
思维导图及重要知识点解读
思维导图
重要知识点解读
• 1、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意义 • 2、昼夜现象与晨昏圈 • 3、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意义 • 4、四季的变化 • 5、五带的划分
1、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意义
(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 球的自转。 (2)特征:①自转轴:地轴。
交成66.5 0的夹角,而且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因 此在一年之间,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 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量多, 气候炎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为热带。北回归 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和北极之间为北寒 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和南极 之间为南寒带。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温带候季节变化 明显。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 后
太阳直射 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变化 季节
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 北半球春季,无
等长
南半球秋季
北半球昼长夜 短,南半球相 反
北半球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 南半球冬季 极昼现象,南极
圈以南出现极夜 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 北半球秋季,无
等长
南半球春季
北半球昼短夜 长,南半球相 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特征、 规律和意义的异同。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自转运动产 生了昼夜更替与时差现象,公转运动导致四季更替、极昼 极夜现象及昼夜长短呈规律性的变化),解答本题就很容 易了。
答案:B
4、四季的变化
(1)四季产生的原因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
人们通常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 8三个月划为夏季;9、1 0、1 1三个月划为秋季; 1 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

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

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每小时约为1670公里,顺时针方向从西向东旋转。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以及星空的变化。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公转一圈约365.25天,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中一个焦点是太阳。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视角变化,导致了四季的交替以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差异。

3. 黄道与黄道带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点所形成的一个圆圈。

从地球上观测,太阳看起来在黄道上做直线运动。

黄道带是指黄道周围约8度范围内的带状区域,这个区域内大部分行星、太阳和月亮的活动都发生。

4.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轴倾斜是指地球轴线与其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轴倾斜约为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光量不同。

当北半球倾向太阳时,发生夏至;当南半球倾向太阳时,发生冬至。

春分和秋分时,地球轴倾斜使得太阳光均匀地照射到地球两个半球。

5. 日地距离与季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受到椭圆轨道的影响。

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最近时称为近地点,距离最远时称为远地点。

需要注意的是,地球距离太阳的改变并不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地球轴倾斜导致的。

6. 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夏至是指北半球中午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日子。

冬至是指北半球中午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黑夜最长的日子。

春分和秋分则表示北半球中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昼夜长度几乎相等。

7. 星座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我们观测到的星空的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运动,每天不同的星座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从地球上观测,太阳所在的星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星座轮回。

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黄道与黄道带、地球的倾斜轴、日地距离与季节、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以及星座的变化等。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不规则的椭球体。

2.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仪与经纬网I. 地球仪: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的地球模型称为地球仪。

(1)形状:正球体(2)一轴:地轴: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假想轴称为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极点)(3)两点:两极(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4)线无数: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2、经纬网一、地球自转基本特征1.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是地球的自转(如图1所示)。

2.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周期旋转角度时间意义太阳日360°59′24时0分昼夜交替的周期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4.速度(1)角速度:指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分布规律:除极点为零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都是15°/时。

(2)线速度:指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分布规律:地球自传的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60°纬线线速度约是赤道一半。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

(2)判断纬度带:线速度在0837km/h范围内的为高纬度地区;8371447km/h为中纬度地区;14471670km/h 为低纬度地区。

(3)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同时,地球还在自转。

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年。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经线。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学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第4课:谁迎来XXX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XXX的时间不同。

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XXX先迎来XXX。

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用红色纸片模拟太阳,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地球的自转,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不同的地区,先看到红纸片的同学模拟先迎来XXX。

1.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北京先迎来太阳,而当地球自东向西转动时,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观察窗外的树木在前进的汽车上运动方向是向后的。

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景物的转动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地球的运动课堂笔记

地球的运动课堂笔记

地球的运动课堂笔记地球是一个在宇宙中飞舞的星球,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美妙的旋律。

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弯曲、波浪和震颤。

那么,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呢?地球相对于宇宙空间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它并不是静止的。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随着太阳的引力波发生轻微的振荡。

这种振荡使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被称为“黄赤交变”。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运动中最基本的部分。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沿着一个固定的轴旋转。

这个轴被称为“地轴”,它与地球的赤道平面约23.5°倾斜。

因此,当我们站在地球的赤道上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轻微的向东倾斜。

除了自转,地球还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地球在宇宙中沿着一个椭圆形轨道运动。

这种运动被称为“地球的潮汐运动”。

在这层椭圆形轨道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时会缩短,有时会延长。

这种缩短和延长的情况被称为“潮汐”。

除了潮汐,地球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运动。

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磁场会发生扰动,这种扰动被称为“地球的磁暴”。

此外,地球的气候也会对地球的运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导致地球的轴发生微小的变化。

在地球的运动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站在一个山顶上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轻微的向下的重力。

这种向下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波引起的。

此外,我们还会发现,当我们站在一个海洋边缘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轻微的向东倾斜。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总之,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美妙的旋律。

地球的自转、潮汐运动以及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使得地球在宇宙中飞舞出优美的旋律。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地球自转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坐地日行八万里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高度越高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日;●因参照物不同,其一日的时间也不同:●以太阳为参照物,为24h,称太阳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为23时56分4秒,称恒星日。

(真正周期)4.自转速度:角速度and线速度●角速度为15°/时(区时、地方时、时差运算)●地球表面出两级点外,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不同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不同(V = ωr)2.地球的公转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季节变化)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以太阳为参照物,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回归年●以恒星为参照物,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恒星年(真正周期)4.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轨迹,近似椭圆的形状●近日点: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离太阳最近,速度最快●远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离太阳最远,速度最慢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3.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目前为23°26′太阳直射点范围:最北达到北纬23°26′,最南达到南纬23°26′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与时差昼夜交替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为白昼夜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时差1.时差: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h。

(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时差的早晚与现实中的早晚是不同的,时差中的早晚是指某地先经过某一时刻的早晚。

比如北京地方时为8点,新疆地方时为6点。

北京已经经历过了6点,因此北京要比新疆早。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球的运动必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以下是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1.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叫做自转轴,它的两端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比如在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快,而在极地附近自转速度较慢。

第二部分: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

以下是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被称为黄道面。

地球沿着黄道面绕太阳运行。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年的长度。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离太阳越远的地方公转速度越慢,而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公转速度较快。

第三部分: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

以下是地球倾斜与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点:1. 倾斜角度: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23.5度。

2.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倾斜,不同季节地球倾斜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引起四季变化。

3. 昼夜长度:地球在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不同,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例如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第四部分:地球的黄昏与白昼地球的黄昏与白昼是地球自转和地理位置的结果。

以下是地球的黄昏与白昼的相关知识点:1. 黄昏:当地球某一地区的阳光逐渐变弱,太阳落山之前的时间段被称为黄昏。

黄昏的长度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白昼:当地球某一地区受到阳光照射,太阳升起到落山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为白昼。

白昼的长度也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极昼与极夜:在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地区,由于地球倾斜的原因,受到影响的季节会出现长时间的极昼或极夜现象,即连续数日不见太阳或不见黑夜。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运动笔记整理

地球运动笔记整理
一、概况
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2、特征:绕转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球的姿态:地轴倾斜
二:公转产生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三线图)
— — — — — — — — — — — — — — — — — — — 23.5°S
(3)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就长,夜就短。
影响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夏高冬低(以北半球为例)
影响四:五带的划分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征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23.5°N至23.5°S
终年炎热


北温带
23.5°至66.5°
四季分明


南温带
北寒带
66.5°至90°
终年寒冷


南寒带
地球自转
一、概况
1、定义: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2、特征: 绕转中心: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二:自转产生的影响
1:昼夜交替
①太阳光
②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①太阳光
②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③地球的自转
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3:时间的差异(冬早西晚)
地球公转
太阳 一年两次:南北回归线以内
直射 一年一次:南北回归线上
次数 无 直 射:南北回归线以外
影响一:四季的变化: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南半球季节相反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影响二:昼夜长短变化:
(1)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六年级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一周运动一周,它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它的时间为365天,即一年。

二、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我们观察到的白天和黑夜不停地交替出现。

2.地球磁场: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磁场,使得地球具有磁性,保护我们不受太阳风暴的伤害。

三、公转产生的现象1.日照时间的变化: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赤道附近的国家拥有较长的日照时间,而极地附近的国家则有较短的日照时间。

2.四季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一个圆,所以地球离太阳近的时候会有夏天,离太阳远的时候会有冬天。

这就是四季交替的原因。

3.日食和月食:当地球、太阳和月球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会遮挡太阳或月球,产生日食或月食的现象。

四、地球的倾斜和赤道地球的轴线不是垂直于公转轨道,而是倾斜23.5°。

地球赤道是划分地球上半球和下半球的参考线。

五、赤道附近的气候和植被由于赤道附近接受的太阳直射最多,因此气温较高,气候炎热,植被茂密。

赤道附近的地区被称为热带雨林区。

六、寒带和温带赤道以北或以南的地区被称为寒带,这些地区气候寒冷,四季分明,植被主要是落叶林和针叶林。

赤道和寒带之间的地区称为温带,温带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适合农业生产。

七、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地球北极和南极的线,也被称为经度。

纬线是横切地球的线,也被称为纬度。

八、经度和时间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经线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以0°经线为参照,每经过15°经线,时间就会相差一个小时。

国际上规定,以0°经线为参照,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中国位于东经120°左右,比0°经线慢8个小时。

九、时区地球上将24个小时均分成24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时间相差一个小时。

中国共分为5个时区,东部时区比西部时区早两个小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讲解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自转运动概况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地理现象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易错提醒1自西向东(北逆南顺)(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下图所示:(2)判断方法——右手法则:右手微握,大拇指指向北极,弯曲的四指指向即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或四指弯曲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北极。

易错提醒2时区、区时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1、公转运动概况:直射点向那个半球移动,那个半球昼增长)①规律: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23.5°N和23.5°S之间移动。

②过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23.5°N,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南移到赤道时,为秋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23.5°S,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南位置。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次年3月21日时又回到赤道。

如下图:易错提醒3(1)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2)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以外没有直射现象。

(2)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

南、北纬66.5°(极圈)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66.5°S称为南极圈,66.5°N称为北极圈。

②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易错提醒4(1)除赤道地区外,其他地区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等长);(2)只有纬度大于或等于66.5°的地区才会有极昼和极夜现象;(3)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就相反。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课堂笔记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现代通过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地球仪的概念。

-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2. 经线和纬线。

- 纬线。

-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相互平行。

- 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回归线(23.5°),包括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66.5°),包括北极圈和南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 经线。

-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度之和为180°,例如20°W和160°E组成一个经线圈。

- 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

3. 经度和纬度。

- 纬度。

- 定义:为了区别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的度数。

- 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纬(N),赤道以南是南纬(S),纬度的最大值是90°。

- 经度。

- 定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注的度数。

- 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经度的最大值是180°。

(三)地球的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
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公转。

公转的方向也
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是个球体,受阳光照*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行星地球考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的特性1.无限性光年: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1天文单位=日地距离)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约1.322310 千米。

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2.物质性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天体。

天体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人造天体可以是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各种探测器等,但是这些人造天体必须要独立存在于宇宙中才被叫作天体,比如待发射的人造卫星由于没有离开地球,是地球的附属物,就不能算作天体。

自然天体的主要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3.运动性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在宇宙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以及月球与绕月卫星(嫦娥1、2号卫星)组成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地球离太阳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日地距离)。

三、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点。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起,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3.影响地球温度的三大因素(1)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适宜。

(2)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可以起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中可以避免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过大。

考点2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一、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拔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⑥国防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人迹罕至的山区、沙漠地区。

注意: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二.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发射时间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回收场地选择气象条件:多晴天,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湖峡谷、森林,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地质条件好;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利于安全,且不干扰居民生活三、我国航天基地的具体条件分析1、甘肃酒泉: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场址我国最终选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场址,是因为其具有如下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条件①位于40°.6N,99.9°E,地处我国甘肃酒泉市东北部的戈壁腹地,海拔约1000m,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开阔。

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

发射场区占地面积广,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和回收着陆场,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②属于温带沙漠性气候,深居内陆,全年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年均气温8.5°C,相对湿度为35%~55%。

场区气候条件干燥少雨,雷电日少,容易满足发射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③酒泉,矿产种类繁多。

工业门类齐全—我国古代飞天艺术的故乡,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现代航天工业的诞生地和发源地,贯穿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

④已建场30年,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

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⑤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场区内已建有大型机场,既可以满足航天器使用飞机快速运输的要求,又可作为参试人员往返乘降飞机的场所。

⑥可以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福建闽西,距离数千公里,并已基本形成的陆上航天测控网。

补充:“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地区是我国酒泉,其选择该地的原因是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好。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升空过程中所穿过大气温度变化是:降———升———降———升的过程。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下降到80Km(大气中间层)左右,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外表变成一团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电磁屏障,进入“黑障区”,致使地面与飞船失去联系,天文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流星”。

“神舟”一、二、三、四号飞船的发射时间选择在夜间,主要是因为飞船升空后光学仪器易于跟踪测控。

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选择在白天,主要是保证降落时也在白天,便于在紧急状态下航天员逃生和进行地面搜救。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主着陆场选择在内蒙古中部的原因是,该地区为沙质草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人烟稀少。

2、四川西昌:共和国的第二个卫星发射中心距四川省西昌市区60公里左右的一条叫做松林的幽深峡谷横空出世,成为共和国的第二个卫星发射中心,几十年后的今天,卫星发射中心早已声名鹊起,为西昌争得了航天城和中国休斯顿这样的美名。

天时加地利,西昌从古老的彝族州首府深化为当代航天城。

这方土地所具备的优越条件:①首先是海拔高、纬度低。

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

而我们知道,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十分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

此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

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也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

②二是地形隐蔽。

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与其它几个候选之地相比,这也是得天独厚的,那些终年云雾弥漫的崇山峻岭仿佛是西昌的一方方屏障,挡住了外界探索的目光和脚步。

③三是气候。

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它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四季如春的昆明。

西昌的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

更重要的是,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

每个初到西昌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头顶的那片蓝天为何能像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而这如洗的碧空也恰恰大大地增加了卫星的年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

④四是西昌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大量用水。

⑤五是交通便利。

距发射场50公里处是西昌飞机场,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于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

3、海南文昌航天基地:中国航天事业要持续持续发展,就必然研发大推力火箭,而这个大推力火箭必然以海南为基地。

众多科学家都曾指出,在海南建新的航天发射中心有许多优势。

①首先纬度低,节省成本。

海南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距离赤道最近的一个省份,距赤道越近、纬度越低,速度也越快,发射卫星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

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卫星所消耗的燃料可节约约100公斤,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②二,交通方便。

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海陆运输,便于大型火箭卫星的运输及回收。

③三,可多方位发射,安全性能好,发射地海南文昌,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三面环海,射向宽;直面海洋,安全性强,可最大限度降低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隐患。

④原有基础条件好。

4、山西太原航天基地位于黄土高原,具有发射极地轨道卫星的良好地理条件,能满足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的卫星发射要求。

多晴朗天气,海拔高,大气稀薄,利于观测。

四、全球十大航天发射基地1、肯尼迪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28.5°N81.0°W东南肯尼迪航天中心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进行航天器测试发射最重要的场所,特别在载人航天器方面是美国独一无二的。

该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与卡纳维拉尔角相邻。

2、美国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西部航天导弹试验中心美国31.4°N120.4°W西南/南它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

3、拜科努尔航天控制中心(前苏联建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45.6°N63.4°E。

是前苏联(俄罗斯)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发射场,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发射场之一。

①地理位置: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位于北纬46度、东经63度的哈萨克斯坦半沙漠地区;②交通:以陆路交通为主,铁路长约1.5万KM,公路长14万KM,交通便利有铁路干线与中亚铁路相连;③科技:境内有著名院校哈萨克国立大学,哈萨克工学院,哈萨克农业大学,哈萨克国家管理学院提供科技支持。

4、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阵地普列谢茨克基地俄罗斯62.8°N40.1°E东北该基地位于俄罗斯白海以南300余公里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

5、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40.6°N99.9°E东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于1958年,原为导弹武器试验靶场,位于甘肃酒泉以北的戈壁滩。

6、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28.3°N102.0°E东南。

7、种子岛航天中心种子岛航天中心***30.4°N131.0°E东南种子岛航天中心位于日本本土最南部种子岛的南端。

8、库鲁发射场(法国建在南美圭亚那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5.2°N52.8°W。

库鲁发射场也称圭亚那航天中心,是目前法国惟一的航天发射场,是国际上公认的理想的发射场,也是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