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概要

合集下载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章节概括:本章共两节内容: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作品的体裁。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重点分析:1、文学作品的类型:三大类型,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别它们的不同;另外了解它们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

把握文学类型的演变情况,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2、文学作品的体裁:四大体裁,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练习测试:一、填空:1、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划为三类,即、和三种类型。

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再现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表现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寄寓的文学形态。

3、现实型文学是基本特征是和;理想型文学是基本特征是和;象征型文学是基本特征是和。

4、是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地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特点。

5、现实型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是。

它是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的精细逼真的描绘。

所以说现实型文学以见长。

6、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性,具有明显的色彩。

所以说理想型文学以见长。

7、是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在其形象本身,而象征型文学则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

8、象征型文学的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

“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是说象征型文学具有超出个别现象的更宽泛的意义。

9、、和文学分别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10、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高尔基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2-小说)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2-小说)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二、小说
导入新课
• 从中国文学到世界文学,可以看到:在现代 从中国文学到世界文学,可以看到: 社会里,诗的发展轨迹是一个倒抛物线, 社会里,诗的发展轨迹是一个倒抛物线,诗 歌的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歌的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而小说的发 展则处于上升状态。 展则处于上升状态。人们的阅读空间大多数 被小说占有了,从古今中外的小说之中, 被小说占有了,从古今中外的小说之中,人 们接受到了纷繁复杂的人生画卷, 们接受到了纷繁复杂的人生画卷,带给大家 欢乐、悲伤、深思、 欢乐、悲伤、深思、感动以及无尽的想 象…… • 小说用散文化的语言讲述故事、刻画人物。 小说用散文化的语言讲述故事、刻画人物。 虽然它在文学史上兴起较晚,但后来居上, 虽然它在文学史上兴起较晚,但后来居上, 在文学家族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文学家族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一部分优秀的中 在小学《语文》 外小说佳作, 外小说佳作,我们有责任引领未来的学生通 过小说走进广阔的社会人生。 过小说走进广阔的社会人生。
延伸:其他教材如何介绍小说的审美特征? 延伸:其他教材如何介绍小说的审美特征?
(2)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拥有最丰富的人物塑造手段:肖像、 小说拥有最丰富的人物塑造手段:肖像、 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动态与静态; 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动态与静态;正面 显示与侧面点染。 显示与侧面点染。 在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描摹方面, 在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描摹方面,小说显示 无与伦比的优势:心理分析、客观投射、 无与伦比的优势:心理分析、客观投射、内 心独白、意识流等手段, 心独白、意识流等手段,使小说成为勘探灵 魂深度的最有效的武器。 魂深度的最有效的武器。 环境也是人物生活的背景, 环境也是人物生活的背景,是小说艺术重 要描写对象。 要描写对象。好的环境描写本身具有独立的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如:风景画大师屠格涅夫笔下的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文学概论第四编

文学概论第四编

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主要有诗歌、小说、 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四大类。在此之外,随着现 代电子传媒的出现,还衍生出了一些新的泛文学类 型,如各种网络小说、博客散文等等。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第一·文学类型的概念与不同划分原则 一、文学类型的概念 文学作品的类型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 二、文学类型的不同划分原则 1、从文学作品反映对象的特点来划分:再现型、表现型; 2、从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式来划分: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 3、从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发展史划分: 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黑格尔) 三、教科书的划分 1、原则: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 2、类型:再现型、表现型、象征型
西方: 现实型:司汤达——巴尔扎克——左拉——托尔斯泰等; 理想型:雨果——乔治· 桑——席勒——雪莱——湖畔诗派; 象征型:波特莱尔——马拉美等——后期象征主义。
中国: 现实型:晚清谴责小说 理想型: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中国近代社会和文学都处于剧烈地变革之中,各种类 型的文学都有;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3、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A、三种文学类型仍然在独立的发展自己的某些特征, 如德国的新浪漫主义,英美的现实主义,德法等 国的后期象征主义; 举例:沃克· 曼《战争风云》、萧洛霍夫《静静的顿 河》——现实型 霍夫曼《骏马山庄》——理想型 叶芝、瓦莱里、艾略特等人的象征型诗歌 B、三种文学类型之间的互相渗透,多向转发和演变,如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和荒诞派文学等,要么兼容了现实型 与象征型的特点,要么兼容了浪漫型与象征型的特点,或者兼 容了现实型和理想型的特点。 举例: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现实型与象征型文学要素;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现实型与象征型文学要素; 尤金· 奥尼尔《毛猿》中的表现性与象征性因素。

文学类型

文学类型

文学作品论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的类型,指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指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现实:物理、心理。

黑格尔:从开始到更高,艺术经历了象征、古典和浪漫三个阶段。

尼采:日神艺术(现实)、酒神艺术(理想)。

根据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文学作品的类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一、现实型文学(一)含义:形式:写实。

目的:再现客观现实。

(二)特征:1.再现性(1)摹拟现实: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具体刻画或摹拟。

(2)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

(3)隐蔽的倾向性:主观的情感评价内容融于客观再现中。

2.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

(1)客观事物的感性状貌和细节要真实。

(2)以描写见长。

(3)人物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二、理想型文学(一)含义:形式:侧重直接抒情。

目的:表现主观理想。

(二)特征:1.表现性(1)主观理想高于一切。

(2)直接表达情感态度。

2.虚幻性(1)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拟的方法。

(2)多表现理想中的英雄。

(3)创造奇人、奇事、奇境。

三、象征型文学(一)含义:形式:暗示。

目的:寄寓审美意蕴。

(二)特征:1.暗示性(1)寄寓某种意蕴(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

(2)以间接的方式暗示意蕴。

2.朦胧性(1)具有超越个别形象的宽泛意义。

(2)文学意象是一种变形化、拟人化的假定性意象。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一)古代:文学类型初步形成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期间,各种文学类型相互杂糅。

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1.中国:现实型:《诗经》→《史记》→杜甫、白居易诗歌→明清小说理想型:《楚辞》→李白诗→《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象征型:《庄子》→禅诗→王维、李贺、李商隐2.西方:《荷马史诗》(理想与现实)→古希腊戏剧(三者兼有)→中世纪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象征与理想)→《神曲》(三者兼有)→文艺复兴内的《十日谈》(现实)、莎士比亚戏剧(现实与理想)、《巨人传》(现实与理想)、《唐吉诃德》(现实与象征)(二)近代:文学类型充分发展1.浪漫主义文学起于18世纪末,来自中世纪的“浪漫传奇”,雨果《〈克伦威尔〉序》为其宣言。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 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 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干,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像刀,像剑, 坚贞就在这里: 也像戟,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像沉重的叹息, 脚下的土地。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 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 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文学概论
主讲: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刘平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 实的方式。(或者说是作者处理现实 和艺术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方式)

“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我的朋友每 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我自己觉得 我的想像力实在比我的观察力强。我自幼 便嗜好文学,所以我便借文学来以鸣我的 存在,在文学中便更借了诗歌的这支笛。 我又是一个冲动性的人,我的朋友每 向我如是说,我自己也承认。我回顾我所 走过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 在那里奔驰;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 的冲动在那里跳跃。” ——郭沫若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1、现实型文学侧重再现客观现实,理想型 文学侧重表现主观理想,而象征型文学侧 重寄寓某种审美意蕴,这种意蕴或侧重客 观或侧重主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 象、个别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性。 2、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 都具有直接性,再现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 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以直抒胸臆的 方式表达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以暗 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某种观念、意味。

九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概要

九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概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1)认为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 一。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 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2)要求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4.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 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作品注意典型环境的描写,努力刻划出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出了一大 批文学典型。 巴尔扎克,狄更斯、屠格涅夫、 果戈里、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 冈察洛夫、契诃夫等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代表作家。
(三)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
2.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
以人文主义哲学为基础,反 对宗教神学,尤其是反对基督教 的禁欲主义,向现世寻求乐趣, 向古希腊寻求理想,具有较强的 仿古特点. 但丁、卜迦丘、莎士比亚、 塞万提斯是这一阶段现实主义的 代表作家。
3.古典主义
以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 代表的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崇尚理性,作品结 构严谨,形式工整,注意人物性格的 刻划,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指导创作实 践。 法国的莫里哀、高乃依、拉辛等作家 是这一阶段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而 布瓦洛则是古典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3、典型化时期
19 世纪 80 年代: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代表人物: 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马克 思和恩格斯。
歌德的主要贡献:
(1) 论述了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提出“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正生命” 和“在特殊中显现一般”两个著名命题。 (2)论述了典型个性的复杂性和统一 性。提出“单一的杂多。”
(二)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
柏拉图最早把典型引入美学领
域,在《理想国》中,“典型”的 含义是与“理想”相近的。 西方典型理论的奠基者亚里士

九、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九、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这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

他后来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又提出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概念。

3、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4、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5、再现,表现,暗示:再现是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踏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表现是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暗示是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文本的内涵。

现实型文学重在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在表现情感,象征型文学则生在寄寓某种意念,意蕴。

再现与表现突出直接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暗示则不直接去描述思想和情感,多以未加解释的象征使读者对之予以重新创造。

6、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古代:文学类型初步形成。

(1)中国:①现实型文学:《诗经》、《史记》、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明清小说等。

②理想型文学:《楚辞》、李白的诗、《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

③象征型文学:《庄子》、王维的诗、李贺的诗、李商隐的诗、柳宗元的诗。

(2)西方:三种类型因素常常交织于一体,呈现在文学作品中。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理想型文学:18世纪末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现实型文学: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象征型文学:19世纪70年代形成的象征主义文学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现实型文学—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想型文学—“两结合”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现代主义文学7、根据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文学作品分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一、现实型文学基本含义: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 P180 1、再现型;2、逼真性注意: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与其他文学类型的对比中来理解。

1、再现性:从作品的内容层面来看,它是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仿。

2、逼真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段来看,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以“客观”的态度真实地再现生活原貌。

“细节真实”) 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概念的提出:1855,《现实主义—G·库尔贝画展》 P188现实主义的含义:“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二、理想型文学基本含义: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 P182 1、表现性;2、虚幻性1、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

“诗人的作用就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展现作者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2、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

(“情感逻辑”、“情感真实”)理想型文学的典型形态: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的本质含义就是人的灵魂的内在世界。

”“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 P187三、象征型文学基本含义: P183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象征”的基本含义:symbolize,把某个形象和一个抽象的理念,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使之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1、暗示性 P183侧重在寄寓某种理念、意蕴,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

“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

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

”穆木天《苍白的钟声》2、朦胧性 P184 ambiguity,指词语或形象具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体裁目录第一节诗歌第二节散文第三节小说第四节戏剧文学第五节影视文学所谓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是文本的基本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殊关系的体系。

在长期的文学发展和婚变过程中,适应反映不同生活的社会需要,适应人类自身不同的审美需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样式。

在繁多的文学样式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将其分成几个类别,于是就产生了体裁分类问题。

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分类也就有种种不同的方法。

目前国内学界常见的有“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

所谓三分法,是根据作品形象构成的特点,把文学体裁分成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选择】。

这种分类方法标准比较统一,但忽视了各类体裁的作品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四分法”是根据作品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结构的方法以及语言的特色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等,把文学作品分成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和散文四类【判断】。

这种分类定名具体,易于掌握,并肯定了形式多样的散文在文学领域中的独立地位。

“五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将新兴的“影视文学”补充进来。

本章采用的是“五分法”,即把文学体裁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并依次分别讲述它们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诗歌一、诗歌的含义“诗言志”说是中国诗歌最早的一个理论命题。

其中的“志”,据文史学者闻一多考证,有“记忆、记录、怀抱”等意义。

最初人们作诗是为了记忆,那时文字尚未出现,为了把生产斗争以及生活中的经验传授给他人或下一代,用押韵的、可以口耳相传的“诗”来记录比较方便。

后来文字产生,诗的含义就有了变化,有了表达思想、意愿、志趣等含义。

在西方,“诗”这个语词的“意义是拉丁语中所谓的精致的讲话。

在所有诗论中,“以情论诗”最具有影响。

我国汉代《毛诗序》中提出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从发生学的角度指明了诗的抒情属性。

自从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后,“以情论诗”之说便日益普遍。

在西方,许多诗人和论者也强调诗是情感的抒发。

大学 文学概论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大学  文学概论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三 象征型文学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象征“那时代的中国;象征美国社会;象征腐败的北洋政府
三 象征型文学
《春蛾》
木斧 永远充满了旺盛的精力 在无穷无尽的岁月中 吐着无穷无尽的丝 后来,无忧无虑地睡了

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历史主义小说
定义:反叛传统历史观念的文学批评,不承认历史是客
观的、真实的。
观点:
历史是一种表述,是一种文本,一种话语 不存在所谓‚真实‛或‚客观‛的历史 历史是多元化的历史
新历史主义小说
国内新历史主义文学潮流的基本特点:
反叛旧有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确立新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 (题材)告别‚正史‛走向‚野史‛。
你老了吗?不! பைடு நூலகம்过是休息一会 一朝冲出网茧 看,一只会飞的蚕!
三 象征型文学
(二)朦胧性
朦胧(ambiguity),作品的意蕴朦胧隐晦,作品 具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言外之意‛、‚韵外之旨‛,‚象外之象、 象外之意‛。
三 象征型文学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里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肇始于法国,以爱伦· 坡
与波德莱尔为先驱,作为文学思潮在19世纪70年代形成。
基本特征:象征性;暗示性;朦胧性
(四)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是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之间的
一个文学思潮,是现代西方文学中许多流派的总称,包 括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 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等。

文学理论9

文学理论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剧本 1、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 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 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 剧与正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生活、 剧与正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生活、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比如曹禺的《雷雨》 在一天的时间内, 比如曹禺的《雷雨》,在一天的时间内,反映了激 烈的矛盾冲突。 烈的矛盾冲突。
剧本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相对于诗、 2、剧本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相对于诗、散文等文 学体裁, 学体裁,小说和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 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 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两者有 如下不同之处。 如下不同之处。小说在反映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 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 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它深入细致的人物刻 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 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剧本 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四、 散文和报告文学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发真实 感受,境遇的文学题材。 感受,境遇的文学题材。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征是 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 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诗歌 诗歌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 诗歌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 奏和韵律、 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的文学体裁。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的文学体裁。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1)跳跃性 (2)凝练性 节奏、韵律性. (3)节奏、韵律性.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 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 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直接用名词组合成了诗的
意境,这是最凝炼的体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蒋捷《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 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 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分类:
两分法: 刘勰的“文、笔”之分:今之常言, 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 也。 所有的文体:韵文、散文
三分法
欧洲文学体裁划分的主流:叙事类、 抒情类、戏剧类。
分类依据:文学塑造形象的方式 叙事类:叙述人叙述、作品中的人物出 场来叙述 抒情类:自己的口吻叙述 戏剧类:用动作去表现(模仿)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一)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发展
1.现实型:
《诗经》的现实精神。
《史记》的严谨实录精神。
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 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2.理想型:
屈原作品: 坚持理想、绝不妥协的诗人的“自我” 形象。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三)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人类文学活动发展到20世纪,文学 作品的类型形成了新的结构形态,产生 了多向的演变。
1.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是个泛概念,是20世纪许 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从世纪初至30年代 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现代主 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超现实主义,后 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 荒诞派戏剧等。
,
2.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理论教程》第九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九章

第四篇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本章知识点本章练习本章总结本章常见问题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本章重点介绍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关于文学、艺术类型的划分,历史上有多种见解。

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解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本节概述:总结历史上文学创造的普遍规律,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知识点1: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一)再现性现实型文学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触及人生。

现实型文学在再现现实时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

作家不直接出面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主观倾向,是现实型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

现实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反映形态,同样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评价。

(二)逼真性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现实型文学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里本来就有的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反映客观存在,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

知识点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一)表现性(二)虚幻性知识点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一)暗示性(二)朦胧性知识点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一)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在古代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初步形成。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
19世纪法国作家,欧洲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 代表
一生中共创作了96部长、中、
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 间喜剧》
托尔斯泰
茅盾
三、剧本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 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 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 矛盾冲突和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以人物பைடு நூலகம்词为手段 (2)集中反映矛盾冲突
剧本
老舍《茶馆》
2019年人艺剧照
1957年人艺剧照
四、散文与报告文学
(一)散文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
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其基 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 和抒写真实感受。
(1)题材广泛 (2)结构灵活 (3)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二)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 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 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 理想型 象征型
一、现实型文学
如鲁迅的小说——直面人生的。 池莉的小说——都市人的生活烦恼。
感谢观赏
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一)古代是文学类型的初步形 成期
中国: 现实型文学的源头——《诗经》; 理想型文学源头——《楚辞》; 象征型文学源头——《庄子》。
西方: 古希腊神话、史诗、戏剧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的 西方文学
(二)近代是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期
近代是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情感的真实 ,塑造英雄形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 传奇等变成了理想型文学创造的重要素材。如李白在《秋浦歌》中 说:白发三千丈,缘愁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
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一)、暗示性 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
有规律地变化:停顿 、节奏、音调、押韵。 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小 说
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可以分为长篇、中篇与短篇小
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基本特征是: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 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如沈从文的《边城》里 面的人物刻画、情节叙述、环境描写。
三、剧本
❖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
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可分为悲剧、喜剧与 正剧。按场次划分,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 剧。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 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 进戏剧动作。如老舍的《茶馆》。
四、散文与报告文学
(一)散文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
的描绘。 别林斯基认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
,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 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 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 露面一样。”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一)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 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 要的文学潮流。
(二)、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 学的典型形态
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杂文、游记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 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二)报告文学 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
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 时性 ,纪实性,文学性。
(三)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现实型文学的深化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 学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毛泽东的诗 词以及《红旗谱》、《红岩》、《红日》、《青春之 歌》、《创业史》等作品是这类文学的代表作。
贝克特:《等待戈多》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要点
基本概念:现实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 诗 小说 剧本 散文 报告文学
思考问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2、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4、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寓意蕴的方式 (二)、朦胧性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 如鲁迅的《野草.题词》: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
口,同时感到空虚。 ······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 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 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一、诗 二、小说 三、剧本 四、散文与报告文学
一、诗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 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
沟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 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
第一节 文学作品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二、理想型文学 三、象征学文学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一、现实型文学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再现性和逼真性。如司汤达的
《红与黑》。 再现性: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
二、理想型文学
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表现性和虚幻性。
(一)、表现性 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如《桃花源记》的理想主义色 彩。
乔治·桑指责福楼拜说:“把本人对自己创造的人物的意见隐藏起 来,因而让读者对人物应有的意见陷入迷离恍惚,等于甘愿不要人 了解。”
(二)、虚幻性 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