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学PPT)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共53张) PPT课件 图文

问题2:“上升、下降”是一种日常语言, 用日常语言描述“单调增”“单调减” 这样的数学性质是不够准确的.那么,能 不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这种特 点呢?如果能的话,又该如何来描述?
核心:用图形动态的形象描述过渡到用 静态的数学符号描述的过程
用文字语言表示
上升:函数 f ( x )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验证 修正,概括……
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刺激阶段 分化阶段 类化阶段 抽象阶段 验证阶段 概括阶段 形式化阶段
概念判断:
1.对于二次函数 f (x) x2,因为 1,2(, ,) 当1 2 时,f(1)f(2)。所以函数 f (x) x2在 区间 (,) 上是增函数。 2.函数y f (x)的定义域为[0, ) ,若对于 任意的 x 2 0 ,都有f (x2) f (0),则函数y f (x) 在区间 [0, ) 上是减函数。 3.函数 y 1 是否为单调函数?单调区间是 什么? x
1.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15分钟 2. 教师安排核心教学内容的15分钟
默契吻合
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两种教学思维方式: 1. 归纳式 2. 演绎式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 ——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
案例:“函数单调性 ”的教学目标叙 写 1.了解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掌握判断 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图象中发现函数的单调性, 并用数学语言加以刻画的能力; 3.在直观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过程中体 验数学的理性精神。
下降:函数 f ( x )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上升: x 下降: x
用图形符号表示 逐
yf(x)
பைடு நூலகம்
幼儿数学教学PPT课件(模板)

推理与判断
推理能力引导
通过数学故事或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如“如果...那么...”的句式。
判断力培养
指导幼儿根据已知条件对数学问题进行判断,并给出合理的 结论。
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分析
合作与交流
教授幼儿如何识别和理解数学问题, 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
鼓励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合作与交 流,分享彼此的思路和解决方法,提 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授幼儿正确的计数方法 ,如手指数数、口头数数 等,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
数字应用
引导幼儿将数字应用于实 际生活中,如电话号码、 门牌号等,提高数字的应
用能力。
加减法与运算
01
02
03
加法概念
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帮 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 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
减法概念
同样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 ,教授幼儿减法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需 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点评指导
针对性点评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具体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自 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积极鼓励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 心。
引导思考
通过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
家庭数学教育资源利用
教材辅助
家长可利用幼儿数学教 材及辅助材料,帮助孩 子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
数字化资源
利用互联网等数字化资 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 数学学习素材,如数学 动画、互动课程等。
生活实践
初中数学课堂设计(专题) PPT课件 图文

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重点、训练点和延 伸点。
在设计教学时,可考虑到下列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到课时教学目标的 必须,应删减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已 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 充分需要补充?
(2)在校内外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 切的课程资源?
要 求: 教学目标不能太模糊,要具体、 明确。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 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 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 出来。
明确地指出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 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评。
比如”举例”“说出”“指出”“不是教师有没 有完成某项工作。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
1、什么是教学设计? 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的教学设计是 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整体策划和 综合设计。 所谓整体策划是指教师要对一个 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或一个教 学单元做出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整体思 考,使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长 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 进要求;
▪ (1)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一心想让学生动起
来”,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好课。
▪ (2)有的教师将课程改革单纯的理解为教学形 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 法的变化上。
▪ (3)缺乏教学思想的指导。新课程极力倡导探 究性学习,然而不少教师把探究仅仅看成是一种 教学活动,而不能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理念、 一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 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准确, 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 (4)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考与问题解 决的教学?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 情感态度?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达到学生 的数学体验性学习?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之导入与讲解技能PPT课件

❖ 上面那个例子适合做哪部分内容的导入素材 使用?
❖ 如:解任意三角形的导入
一位教师如此开场白:“我的‘法力’无 边,能不过河而测河宽,不爬山而知山高, 不接近敌阵地而知晓敌我之间的距离.”学 生被这些话深深地吸引,教师接着说:“我 的‘法’是数学方法,我的‘宝’是正弦定 理”。
❖ 再如用这样的趣味问题“两父子和两父子, 三个馒头吃整个,为什么?”导入集合交并 计算的概念.
❖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 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他为何 如此重视解题训练呢?因为数学习题存在多 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解题情景之中,他 就接受着一种“思想体操”的训练,从技能 的或思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多方面塑造 着自己。
❖。
❖ 怎样讲解数学习题? ❖ 从战略上讲,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 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板书技能、演示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 能等等.
一、导入技能
❖ 1.导入技能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导入技能 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一般不超 过5分钟))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 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 如果要使厚度达到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5亿km),需要对折多少次呢 ?
❖ 又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导入 ----国王赏 麦;
❖ 再如:…………
小学数学教学论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 教学PPT课件

(三)二十四节气
• 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 气体系是西汉时代的刘安所著《淮南子》最后确定的。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人将太阳周年 运动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 ‘二十四节气’。
案例:探究二十四节气的教学片断
• 一、欣赏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四)英国长度单位
• 英尺(foot)等测量单位起源于多种文化。公元43-409年,古罗 马军团占领大不列颠岛,罗马人引入了他们的英里等于1000 步 (paces)或双步(double steps),即1罗马英里等于5000英尺。
• 14世纪,英国规定:从大麦穗中间选择三粒最大的麦粒并依次排成 一行的长度就是一英寸(1 inch=0.0254m)。由1959年的国际码 和磅协议准确定义为:1码(yard)=0.9144米,1英尺=03048米。
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 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 •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 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
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 第一学段包括:数学游戏分享、欢乐购物街、时间在哪里、 我的教室、身体上的尺子、数学连环画等6个主题活动。
• 二、探索规律 • (1)观察所圈节气 •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每组负责一个月份的2个节气,看看
初中数学说课ppt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 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 性质; 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初中数学说课ppt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 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 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 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说课ppt
二、 教法分析
1、 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 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 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 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 相互交流,形成共识。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 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 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 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 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 索的乐趣。
初中数学说课ppt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 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初中数学说课ppt
2、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 “创设情境→观察探索 →总结归纳→知识运用” 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 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 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 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 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 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 难点。
(精品)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ppt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 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 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 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 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 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 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教材时,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 理解新教材时,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技巧时, 以练习法为主。
从教学内容来看,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以演示法、实验法 为主;应用题教学,一般以谈话法辅之以讲解法。对不同 的新教材,教学方法亦不同,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可用谈 话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崭新的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 法、探究研讨法。
Excellent courseware
(4)加强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不会自 然的发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 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 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教学中,教 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巧妙的导语, 生动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 意境。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有适当的难度, 应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了, 学生就会乏味。太难了,学生产生畏惧心 理,无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 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 吃起来才觉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学生处于 “愤”、“悱”的心理状态。 Excellent courseware
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 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 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 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 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PPT幻灯片

怎样上好 一节数学课
1
问题一: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二:
☆怎样上好课
2
☆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45
☆ 怎样上好课?
六、布置作业
46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怎么表示m和334之间的关系? “罗莎”造成永嘉县乌牛镇20多个村受淹,37个 村受灾,近万亩水稻受淹。在该镇古塘村,村庄积 水高度h最最深深时时达1米。 怎么表示h和1之间的关系?
12
台风的影响 台风对受灾地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截止10月8 日6时,“罗莎”已经造成温州直接经济损失14.96 亿元.这与第13号台风“韦帕” 对温州造成的经济损a 失 是不相等.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32
【案例12】 《几何图形》
知识难点: 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图形的 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研究图形的形 状,大小以及相互的位置关系,而不去 考虑物质的构成,颜色等.
33
☆ 怎样上好课? 三、主题探究
6
☆ 怎样上好课?
二、导入 1、符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 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 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 内容之外。教学开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 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7
【案例1】七上《4.1用字母表示数》导入 说明?
数学学习方法.ppt

①预习②上课③作业④复习Company Logo为什么我们要预习?•“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一项调查显示:在初中学生中,经常预习的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要高于不做预习的学生的成绩,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调查表明,凡是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构成学生进步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也就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差。
而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对其成因的调查,原来是因为他们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导致听不懂。
•首先,预习可以使学生在上课之前明白要学内容的难点、疑点所在,帮助自己发现知识的缺陷,如能及时查漏补缺,便可跟上学习进度,为取得学习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其次,预习可以唤醒认知的原有图式,温故而知新,提高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第三,预习能明显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不仅明白了要学的大致内容,容易融入老师的教学思路,而且会带着一些疑难问题听课,探究的目的性更强•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
•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能开拓思路。
•预习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
•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我们该如何去预习?•要妥善安排时间。
•要明确任务。
•一划二批三试四分。
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
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
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
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要明确任务(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9
17 19
生1:13. 生2:19. 生3:-6.
……
两分钟后,多数学生还是默然。
师:这道题影响我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生:是括号。 9
☆ 怎样上好课?
二、导入 2、符合教学内容。 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自己的教学实 践,构思出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协调的教学 活动层次。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 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 习目标研究主题。
怎么表示a和14.96之间的关系?
13
☆ 怎样上好课?
二、导入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 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 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 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 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14
【案例4】 《数轴》引入设计
怎么表示m和334之间的关系? “罗莎”造成永嘉县乌牛镇20多个村受淹,37个 村受灾,近万亩水稻受淹。在该镇古塘村,村庄积 水高度h最最深深时时达1米。 怎么表示h和1之间的关系?
12
台风的影响 台风对受灾地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截止10月8 日6时,“罗莎”已经造成温州直接经济损失14.96 亿元.这与第13号台风“韦帕” 对温州造成的经济损a 失 是不相等.
出示温度计,观察后回答: (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如何表示的? (2)你能读出此时的温度吗? (3)请把温度计平放(零上温度向右),你觉得它像什么? (4)你能把它(温度计画成直线)画在纸上吗?
15
【案例5】 《有理数的乘方》引入设计 问题:用一张报纸对折30次,能有多厚?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 师:对折30次要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感到不可思议,很惊讶.)
怎样上好 一节数学课
1
问题一: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二:
☆怎样上好课
2
☆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3
☆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0
【案例3】“变量与函数”的导入
师: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好不好?
生(齐):好。
大屏幕上出现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法的动画,大致情节是不管孙
悟空变成什么,二郎神只要第三只眼一张开,就能识别并变成
他的克星。动画做得很精美,学生观看得也很投入,情绪高涨。
足足放了4分多钟后,动画结束。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热烈,回答五花八门。时间又用去了一分多钟。
16
☆ 怎样上好课? 二、导入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 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 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17
【案例6】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移动公司两种收费方式: 方案1:月租费50元,本地通话费0.40元/分; 方案2:免月租费,本地通话费0.60元/分 请教:哪种更合算? 与通话时间有关,有待解决
18
19
请在下列式子中找出等式与不等式:
x35
2x 3 2 4
3 3x2 1
x2 7 2x 1 3 1 3x y 30
x
2x2 y 6 x(x 1) 2x 10 8
1 5 x
X 3 5
20
一号密令: 在上述不等式中找出满足条件: ❖不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 的所有不等式.
师:很好!同学们观看得都很仔细。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
这样的情形,一样东西变了,另一样东西就跟着变了。下面我
们看这张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 ……
11
台风的影响 台风“罗莎”给全市各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狂风 暴雨。据统计,从6日8时至7日8时,乐清等地的降 水量m均均少少于于苍南昌禅降水量334毫米.
5
☆ 怎样上好课?
一、课前准备
1、对老师来说,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有用的, 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 格。 3、教学设计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 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 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 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
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数学思维的广度和
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课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 三、主题探究 四、强化巩固 五、总结拓展 六、作业布置 七 课题研究
……
任意多次后,拉面条数可以表示为2n,这就是今天学习的
用字母表示数,揭示课题。
8
【案例2】有理数运算“去括号”一节的导入
师: 5 1 2 2 1 ? 7 373
(初一学生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很快就能得出结果.)
师:大家试用口算猜想下面的题等于多少?
(2 1 5 1 ) (4 16 7 28) ?
6
☆ 怎样上好课?
二、导入 1、符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 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 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 内容之外。教学开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 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7
【案例1】七上《4.1用字母表示数》导入 说明?
师:同学们,早餐吃过了吗? 生:吃过了。 师:你们都吃了什么早餐? 生(多人):面包,稀饭,粉干…… 师(感觉不太好):有吃过拉面吗? 生:没有。 师:拉面怎么做的? 生(兴奋)用手比划。 师:做拉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拉面越拉越长。 师:还有其它规律吗? 生茫然,师无奈。 师:拉面拉长后条数怎样变化? 生:越来越多。
二号密令: 在上述不等式中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21
☆ 怎样上好课? 二、导入
5、导语要短小精悍。 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
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22
【案例7】
《 三视图》
以苏轼的《 题西林壁》引入: 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3
☆ 怎样上好课?
二、导入 6、形式要多种多样。 (1)由问题导入 (2)由科学故事导入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 (5)由社会热点导入 (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