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两面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两面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两面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韩建军;宁娜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
【年(卷),期】2013(032)008
【摘要】两面针入药有悠久的历史,其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木质素类、甾醇类等.本文对两面针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两面针提供参考.【总页数】3页(P473-474,481)
【作者】韩建军;宁娜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两面针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J], 马春玉
2.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J], 秦舒琴;李海云;宋静茹;李典鹏
3.两面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韩建军;宁娜;
4.两面针碱全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 [J], 赵增;陈浩;杨鸟;孙青龑;柳润辉
5.基于B环构建的氯化两面针碱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J], 黄嘉咏;袁彩英;霍丽妮;陈睿;卢澄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面针药材研究概况

两面针药材研究概况
两面针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生物碱类成分,其含量约 占 07%,主要集中在茎皮、根及根皮部位。两面针的药理作
海峡药学 2019年 第 31卷 第 1期
两面针药材研究概况
文 屏,刘秋桃,高咏莉,马粤闽(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药品质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 深圳 518057)
摘要:本文参考近年来关于两面针药材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药材两面针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利于两面针的进一步开发使用。
花椒属植物全世界约 56种〔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两 面针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报道,目前主要集中阐明两面针中具 有抗肿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即生物碱类,尤其以苯骈菲啶 类、小檗碱类、喹啉类三类的含量最多。
苯骈菲啶类生物碱又分为裂环苯骈菲啶型、苯骈菲啶型、 二氢苯骈菲啶型、氧化苯骈菲啶型。裂环苯骈菲啶型以 Iso arnottianamid、Integriamide为代表 〔6〕,苯 骈 菲 啶 型 以 白 屈 菜 红 碱、两面针碱、异 崖 椒 定 碱 为 代 表 〔7,8〕,二 氢 苯 骈 菲 啶 型 包 括 二氢白屈菜红 碱、8(1羟 基 )乙 基 二 氢 白 屈 菜 红 碱 等 〔9〕,氧 化苯骈菲啶型有氧化特日哈宁碱、氧化白屈菜红碱、光叶花椒 酮碱等〔6〕。小檗碱类则以黄连碱、小檗红碱为代表〔9〕。喹啉 类以白鲜碱、茵 芋 碱 为 代 表〔6〕。 除 此 之 外,两 面 针 中 还 含 有 两面针酮 A、α别隐品碱、加锡弥罗果碱、鹅掌楸碱等类型的 生物碱〔1013〕。代表性化学成分的结构(见表 1)。 3 药理作用
两面针收载 于 《中 国 药 典 》(2015年 版 )一 部,为 芸 香 科 (Rutaceae)花椒属植物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干燥根茎,又名蔓椒、人地金牛、双面针、双背针、山胡 椒等,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广东、海南、浙江、江西、福建、台 湾、湖南等地,生长于低丘陵地灌木丛中、路旁等向阳地。两 面针作为传统中药,为历代医家所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 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胃痛、牙 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等病症,因其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抗 菌、抗肿瘤等作用而沿用至今。本文简单介绍了两面针的性 状、化学成分,重点阐述了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 方面的内容,以对两面针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两面针概述 11 药 材 性 状 〔1,2〕 两 面 针 为 厚 片 或 圆 柱 形 短 段,长 2~ 20cm,厚 05~6cm。表面淡棕色或淡黄色,有鲜黄色或黄褐 类圆形皮孔 样 斑 痕。 切 断 面 较 光 滑,皮 部 淡 棕 色,木 部 淡 黄 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及密集的小孔。质坚硬。气微香,味辛辣 麻舌而苦。 12 植物形态〔1,2〕 两面针为常绿木质藤本,高 1~2m。幼 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都着生钩状皮刺。复叶互生,奇 数羽状;小叶柄长 1~4mm;小叶 3~11,卵形至卵状长圆形, 长 1~4cm,宽 25~6cm,先端钝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

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㊀Guihaia㊀Sept.2018ꎬ38(9):1248-1260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1711019引文格式:秦舒琴ꎬ李海云ꎬ宋静茹ꎬ等.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广西植物ꎬ2018ꎬ38(9):1248-1260QINSQꎬLIHYꎬSONGJRꎬetal.Researchprogressonextractionꎬseparationꎬtotalsynthesi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yofnitidinechlo ̄ride[J].Guihaiaꎬ2018ꎬ38(9):1248-1260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秦舒琴1ꎬ2ꎬ李海云1ꎬ宋静茹2∗ꎬ李典鹏2(1.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ꎬ广西桂林541006ꎻ2.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广西植物研究所ꎬ广西桂林541006)重点实验室ꎬ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摘㊀要:两面针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ꎬ从根部提取分离到的氯化两面针碱是两面针植物多种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ꎮ当前ꎬ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不仅回收率低㊁成本高ꎬ而且氯化两面针碱存在水溶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ꎬ因此大多学者致力于改造其结构以提高活性和利用度ꎬ同时探索高效经济的全合成方法以满足研究和生产的需求ꎮ该文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ꎬ对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㊁分离纯化㊁结构化合物的全合成路线以及药理活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ꎬ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ꎬ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做出展望ꎬ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两面针碱及衍生物活性改造㊁解析作用机制㊁开发基于此结构的创新药物分子等提供理论依据ꎮ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ꎬ提取ꎬ全合成ꎬ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Q94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18)09 ̄1248 ̄13Researchprogressonextractionꎬseparationꎬtotalsynthesi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yofnitidinechlorideQINShuqin1ꎬ2ꎬLIHaiyun1ꎬSONGJingru2∗ꎬLIDianpeng2(1.CollegeofChemistryandBioengineeringꎬ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Guilin541006ꎬGuangxiꎬChinaꎻ2.GuangxiKeyLaboratoryofFunctionalPhytochemicalsResearchandUtilizationꎬGuangxiInstituteofBotanyꎬ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and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Guilin541006ꎬGuangxiꎬChina)Abstract:Zanthoxylumnitidumꎬlocallycalled liangmianzhen ꎬisone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NitidinechlorideisolatedfromtherootofZ.nitidiumisthemainactiveconsitutentofitsbiologicalactivities.Nowadaysꎬchemistscommitthemselvestomodifingthestructureofnitidineꎬexploringefficientandversatiletotalsyntheticroutestotheana ̄loguesandevaluatingstructure ̄activityrelationship.Inthisreviewꎬwesummarizedtheenormouseffortsforseparationtoenhanceextractionefficiencyꎬnumeroustotalsyntheticmethodsaccordingtothereactiontypesandvariouspharmacolo ̄gicalactivitiesofnitidinechlorideonthebasisofrelatedliteraturesfromhomeandabroad.Besidesꎬthereviewalsodis ̄收稿日期:2018-03-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02038)ꎻ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业务费项目(桂植业16002)ꎻ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专项项目ꎻ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ZRJJ2016 ̄2)[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21602038)ꎻFundamentalResearchFundofGuangxiInstituteofBotany(16002)ꎻBaguiScholarProgramoftheGuangxiInstituteofBota ̄nyꎻDirectorCapitalProgramofGuangxiKeyLaboratoryofFunctionalPhytochemicalsResearchandUtilization(ZRJJ2016 ̄2)]ꎮ作者简介:秦舒琴(1993-)ꎬ女ꎬ广西桂林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合成与修饰研究ꎬ(E ̄mail)1029268595@qq.comꎮ∗通信作者:宋静茹ꎬ博士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修饰及有机功能材料研究ꎬ(E ̄mail)songjingru@iccas.ac.cnꎮcussedthedeficienciesofcurrentresearchesandprospectedthefurtherresearchpriority.Wehopethatthisreviewcan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followingstudyofstructuralmodificationꎬoftheconcisesyntheticrouteusingreadilya ̄vailableandinexpensivereagentsꎬofthebioactivemechanismꎬandofexploitingnewchemotherapydrugs.Keywords:nitidinechlorideꎬextractionꎬtotalsynthesisꎬpharmacologicalactivity㊀㊀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又名入地金牛㊁蔓椒㊁双面针等ꎬ为芸香科花椒属藤本植物ꎬ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ꎬ具有抗炎㊁抗真菌㊁抗氧化㊁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Arthuretalꎬ1959ꎻHuetalꎬ2006ꎻWangetalꎬ2015ꎻCesarietalꎬ2015)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ꎬ其中以广西的资源最为丰富ꎬ为两面针的道地药材产区ꎮ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chloride)主要从两面针植物的根部分离得到ꎬ是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ꎬ以其作为模型的抗癌㊁抗炎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受到许多药物化学家的重视(Baietalꎬ2006ꎻKangetalꎬ2014ꎻPanetalꎬ2013)ꎮ关于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手段ꎬ全合成方法以及多种药理活性与机制的研究已经全方位展开(Liuetalꎬ2012ꎻZhaoetalꎬ2017)ꎮ现对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ꎬ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重点ꎬ为两面针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ꎮ1㊀氯化两面针碱的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氯化两面针碱的分子式为C21H18ClNO4ꎬ熔点为275~276ħꎬ淡黄色针状晶体ꎬ可溶解于甲醇㊁乙醇ꎬ微溶于水ꎬ结构式见图1ꎮ图1㊀氯化两面针碱Fig.1㊀Nitidinechloride2㊀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由于氯化两面针碱属于苯并菲啶生物碱ꎬ所以用于提取生物碱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氯化两面针碱ꎬ主要有回流法㊁酶法㊁超声提取法等ꎮ2.1回流法在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方法中ꎬ回流法的应用最广泛ꎬ主要有醇回流和酸醇回流两种方法ꎮ雷欣潮等(2011)以80%的乙醇回流提取ꎬ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出了最优提取工艺ꎮ黄晓燕等(2011)对比了醇回流和酸醇回流法的提取效果ꎬ结果表明加酸回流较普通醇回流可以大大提高提取率ꎬ对改进两面针碱的提取工艺有推进作用ꎮ赵森等(2015)采用80%的乙醇8倍量提取ꎬ同时加入盐酸调节pH至5ꎬ最终总生物碱的提取率平均为12.8%ꎬ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达到41mg g ̄1ꎮ酸醇回流能够提高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率ꎬ但提取时间长ꎬ加剧了对设备的酸腐蚀程度ꎮ曾淼洋等(2013ꎬ2014)对酸醇回流工艺进行了改良ꎬ采用了内部沸腾法ꎬ不仅萃取温度降低ꎬ时间缩短ꎬ而且总酸醇的用量减少ꎬ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ꎮ2.2酶法目前ꎬ生物碱大都是从植物中提取ꎬ由于利用纤维素酶可以首先破坏植物的细胞壁ꎬ所以提取有效成分是一种有效手段(刘红军和廖国玲ꎬ2007)ꎮ陆世惠和李秀霞(2013a)先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混合酶对两面针药材进行酶解ꎬ再用酸醇回流法室温浸渍提取ꎬ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率为85.96%ꎮ酶预处理萃取法减少了提取次数和溶剂的用量ꎬ符合节能环保的生产要求ꎮ2.3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㊁热效应㊁震动作用使植物细胞壁破裂ꎬ加速有机溶剂进入细胞内部ꎬ促使细胞中的生物碱溶解到溶剂中达到提取目的(郭孝武ꎬ1999)ꎮ目前ꎬ超声波提取主要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中ꎮ陆世惠和李秀霞(2013b)先采用酶预处理ꎬ再用超声提取ꎬ可以将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率提高到90.26%ꎮ采用超声-酶辅助半仿生提取ꎬ干膏的收率可以显著提高ꎬ适合大生产应用(陆世惠等ꎬ2014)ꎮ李秀霞等(2015)采用半仿生-超声法提取ꎬ先用复合酶预处理ꎬ再采用枸橼酸-三94219期秦舒琴等: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图2㊀Friedel ̄Crafts反应路线Fig.2㊀Friedel ̄Craftsreactionroute(Cushman&Chengꎬ1978ꎻLuoetalꎬ2006)乙胺的60%乙醇提取溶剂超声提取ꎬ氯化两面针碱的得率为0.252%ꎬ这种方法可以克服纯水缓冲液水溶性较差的问题ꎬ促使提取率升高ꎮ酸醇回流操作简便ꎬ提取率高ꎬ但对设备的腐蚀问题不容忽视ꎬ对规模化工业生产不利ꎮ酶㊁超声辅助提取法在保持提取率的同时摒弃了酸的使用ꎬ大大减少了溶剂的使用量ꎬ在解决腐蚀问题的同时更加环保ꎮ3㊀氯化两面针碱的分离纯化两面针中的生物碱种类繁多ꎬ如白屈菜红碱㊁茵芋碱㊁二氢白屈菜红碱㊁鹅掌楸碱㊁氯化两面针碱㊁氧化两面针碱等ꎮ为了得到更加纯净的氯化两面针碱ꎬ需要在提取粗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纯化ꎬ该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ꎮ3.1结晶法黄治勋和李志和(1980)㊁王玫馨(1980)对两面针植物的甲醇提取液处理后静止结晶ꎬ纯化析出氯化两面针碱晶体ꎬ但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氯仿ꎬ对环境污染较大ꎮ3.2树脂吸附法卢凌春等(2010)采用Ls006阳离子树脂ꎬ通过静态吸附-解析的方法对氯化两面针碱富集纯化ꎬ纯度在90%以上ꎮ曾淼洋等(2014)用732阳离子树脂静态吸附加酸内部沸腾法的提取液ꎬ超声辅助解吸ꎬ解吸率在99%以上ꎬ氯化两面针碱纯度为052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图3㊀Kessar苯炔成环法Fig.3㊀Alkynecyclization(Kessaretalꎬ1988)图4㊀苯炔环加成路线Fig.4㊀Alkynecyclization(Martínetalꎬ1993ꎻPerezetalꎬ1993)94.5%ꎮ树脂纯化法效果突出㊁操作简单㊁成本低ꎬ具有工业应用价值ꎮ3.3色谱法黄艳等(2013)将两面针根的浸膏用氯仿反复15219期秦舒琴等: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图5㊀串联法制备两面针碱Fig.5㊀Cascadereactionfornitidine(Castilloetalꎬ2015)图6㊀分子内自由基反应制备NK109Fig.6㊀IntramolecularradicalreactionforNK109(Nakanishi&Suzukiꎬ1999)图7㊀自由基偶联法Fig.7㊀Radicalcouplingreaction(Morenoetalꎬ2001)研磨ꎬ所得沉淀甲醇溶解先重结晶ꎬ粗品再二次重结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ꎬ采用C ̄18色谱柱洗脱ꎬ得到纯度大于98%的氯化两面针碱ꎬ该样品可作为质量控制和科研用的化学对照品ꎮ4㊀氯化两面针碱的全合成目前ꎬ氯化两面针碱成品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分离ꎬ提取率低ꎬ价格昂贵ꎬ难以满足系统研究的需要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ꎬ学者们致力于探索氯化两面针碱的高效全合成方法ꎬ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B环或C环的构筑ꎮ该文将按照成环的化学方法进行分类概述ꎮ4.1Friedel ̄Crafts反应早在1978年ꎬCushman&Cheng(1978)发展了一条开创性的全合成路线ꎬ其中就有利用分子内的Friedel ̄Crafts反应构建C环(图2:a)ꎮ中间体(1)先经Arndt ̄Eistert反应㊁Wolff重排后发生Friedel ̄252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图8㊀叔丁醇钾催化法Fig.8㊀Catalyticreactionbypotassiumtert ̄butoxide(Deetalꎬ2013)图9㊀Bischler ̄Napieralski环合法Fig.9㊀Bischler ̄Napieralskicyclization(Geenetalꎬ1998ꎻSaitoetalꎬ2001)Crafts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4)ꎬ再经过氢化锂铝还原㊁脱氢反应完成C环的构筑ꎮLuoetal(2006)在合成N ̄去甲基两面针碱时也利用了分子内的Friedel ̄Crafts反应(图2:b)ꎬ先通过镍或钯催化环化完成B环的构建得到中间体(7)ꎬ再经Swern氧化得到中间体(8)ꎬ最后在酸性条件下发生Friedel ̄Crafts反应得到N ̄去甲基两面针碱(9)ꎮ相较于Cushman路线ꎮ该路线的原料易得ꎬ摒弃了危险品重氮甲烷ꎬ路线短ꎬ收率大大提高ꎮ4.2苯炔法苯炔法应用较早ꎮKessaretal(1988)通过苯炔环化法构建两面针碱的B环(图3)ꎮ中间产物(10)在强碱KNH2/NH3作用下生成苯炔中间体ꎬ进一步环加成㊁氧化后得到N ̄去甲基两面针碱ꎬ但产35219期秦舒琴等: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图10㊀Heck偶联路线Fig.10㊀Heckcouplingreactionroute(Harayamaꎬ2005ꎻXuetalꎬ2015)图11㊀金催化路线Fig.11㊀CatalyticreactionroutebyAu(I)reagent(Enomotoetalꎬ2010)率极低ꎬ为10%左右ꎮ之后ꎬ用LDA/THF在-78ħ发生反应ꎬ收率明显提高ꎬ但需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ꎬ否则收率极低ꎬ甚至反应不发生ꎮMartínetal(1993)提出利用分子间苯炔环加成法合成两面针碱(图4:a)ꎮ化合物(12)充当氮杂二烯等价体与苯炔发生分子间[4+2]环加成反应构筑异喹啉类生物碱骨架ꎬ该路线选择性好但产率不高ꎮPerezetal(1993)利用吡喃酮衍生物与苯炔发生分子间Diels ̄Alder反应构建C环ꎬ产物(19)经还原脱氢后可以得到两面针碱(图4:b)ꎮ2015年ꎬCastilloetal(2015)发展了串联法快速制备官能团化异喹啉骨架ꎬ可用于两面针碱的全合成(图5)ꎮ该合成路线452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图12㊀钯催化路线Fig.12㊀CatalyticreactionroutebyPd(Ⅱ)reagent(Lvetalꎬ2011)图13㊀钯催化路线Fig.13㊀CatalyticreactionroutebyPd(Ⅱ)reagent(Blanchotetalꎬ2011)图14㊀光催化路线Fig.14㊀Photocatalyticroute(Jiangetalꎬ2015)原料易制备㊁反应条件温和㊁收率中等ꎮ4.3自由基反应Nakanishi&Suzuki(1999)通过自由基机制引发分子内的芳基-芳基偶联构建B环(图6)ꎮ在锡试剂和偶氮二异戊腈(AMBN)的引发下ꎬ中间体(22)发生芳基偶联反应生成关环产物(23)ꎬ进一步反应得到抗癌化合物NK109ꎮ2001年ꎬMorenoetal(2001)利用高价碘试剂(PIFA)引发自由基偶联反55219期秦舒琴等: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应构建B环(图7)ꎮ该方法步骤短㊁条件温和㊁产率较高ꎬ但取代基对反应活性影响大ꎬ不具有普适性ꎮ2013年ꎬDeetal(2013)提出直接由叔丁醇钾与有机小分子促进的分子内自由基偶联反应来合成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图8)ꎮ当氮原子上的取代基为烷基时ꎬ得到二氢苯并菲啶结构ꎬ改变取代基为芳酰基ꎬ则一锅反应发生芳基偶联㊁氧化脱保护直接生成芳构化产物ꎮ该方法路线短ꎬ催化剂对环境友好ꎬ可用于多种生物碱的合成ꎮ4.4Bischler ̄Napieralski反应Bischler ̄Napieralski环合反应是构建两面针碱B环的常用方法之一ꎮGeenetal(1998)采用三氯氧磷(POCl3)催化关键中间体(33)或(34)发生Bischler ̄Napieralski环合反应ꎬ分别得到N ̄去甲基两面针碱和氯化两面针碱ꎬB ̄N环合反应收率在90%以上(图9:a)ꎮSaitoetal(2001)改用固体光气作为催化剂ꎬ降低了反应温度ꎬ缩短了反应时间ꎬ后处理更容易(图9:b)ꎮ4.5金属催化金属催化是近几年发展比较热门的苯并菲啶生物碱的合成方法ꎮHarayamaetal(2005)最早在2005年发展了钯催化的分子内芳基-芳基偶联反应直接构筑氧化两面针碱(图10:a)ꎮXuetal(2015)在Suzuki的合成路线基础进行了进一步改良ꎬ提出醋酸钯催化分子内Heck偶联ꎬ五步反应完成氯化两面针碱的合成(图10:b)ꎮEnomotoetal(2010)提出金(Ⅰ)催化分子内氢胺化串联反应ꎬ高收率完成两面针碱B环和C环的构建(图11)ꎮLÜetal(2011)提出钯催化串联反应合成氧化苯并菲啶结构(图12)ꎮ邻碘苯甲酸甲酯衍生物(46)与N ̄杂双环中间体(47)在二价钯金属和锌试剂的联合催化下发生开环耦合-关环反应ꎬ高收率得到产物(48)ꎮ该方法路线精简㊁收率高ꎮBlanchotetal(2011)采用芳香三氟甲基磺酸酯替代芳香碘化合物(图13)ꎬ在钯催化下与N ̄硅基亚胺(52)发生串联反应制备苯并菲啶衍生物ꎬ可以有效合成两面针碱㊁NK109等ꎬ总收率中等ꎮ4.6光化学反应2015年ꎬJiangetal(2015)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ꎬ利用可见光在室温下诱导酰肟产生亚胺自由基ꎬ进一步发生分子内芳香取代反应生成含氮杂环ꎬ高效合成多种官能团化的苯并菲啶衍生物(图14)ꎮ近年来ꎬ越来越多有效合成两面针碱的方法得到探索ꎬ为两面针碱的全合成㊁构效关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提供了便利ꎮ在这些全合成路线中ꎬ一些反应路线过长ꎬ总收率较低ꎻ一些路线虽然缩短ꎬ关键步骤收率高ꎬ但存在原料制备复杂或试剂昂贵的缺陷ꎮ因此ꎬ寻找高效且经济的全合成路线制备两面针碱及衍生物仍然是一个挑战和研究热点ꎮ5㊀两面针碱的药理活性氯化两面针碱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ꎬ在抗肿瘤㊁镇痛消炎㊁抗疟疾㊁抗菌㊁抗HIV病毒㊁心血管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ꎮ5.1抗肿瘤近年来ꎬ国内外学者对两面针碱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ꎬ发现其对肝癌㊁肺癌㊁卵巢癌㊁乳腺癌等都有显著功效ꎮ但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ꎬ主要包括抑制DNA拓扑异构酶ꎬ诱导细胞凋亡㊁阻滞细胞周期和抑制DNA连接酶的活性等ꎬ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如ERK㊁JAK/STAT3㊁AKT等)抑制肿瘤细胞ꎮFangetal(1993)和Wangetal(1993)研究表明氯化两面针碱及其类似的苯并菲啶化合物为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I)的功能抑制剂ꎬ浓度为0.15~0.3μmol L ̄1时即可稳定拓扑异构酶Ⅰ和DNA形成的共价二元复合物ꎮ黄怡等(2013)发现氯化两面针碱可使肝癌细胞SMMC ̄7721的E2F㊁RB基因的mRNA和E2F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ꎬ阻滞肝癌细胞G1期向S期的转变ꎬ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ꎬ并诱导细胞的凋亡ꎬ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最大IC50为(1.05ʃ0.12)mg mL ̄1ꎮSunetal(2014)研究表明氯化两面针碱能够上调Bax/Bcl ̄2的比例ꎬ诱导肿瘤细胞的G2/M期阻滞从而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ꎮ刘华钢等(2007)发现通过增加两面针碱的浓度能显著抑制KB细胞的增殖ꎬ低浓度时以G2/M期阻滞为主ꎬ中浓度时可诱导凋亡ꎬ高浓度时则以致其坏死为主ꎮLinetal(2014)对患有肝癌的小鼠给予氯化两面针碱ꎬ发现肿瘤的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ꎬ但小鼠的体重并无明显的变化ꎬ证实了两面针碱的抗肝癌活性ꎻ同时ꎬ他们的研究表明两面针碱通过抑制STAT3㊁ERK和SHH多条信号通路ꎬ改变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并促使其凋亡ꎮZhaietal(2016)和Sunetal(2016)研究发现氯化两面针碱能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改变关652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键基因的表达ꎬ抑制结肠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ꎬ并促使其凋亡ꎮChengetal(2016)使用超过5μmol L ̄1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U2OS骨肉瘤细胞24h后ꎬ观察到肿瘤细胞增殖㊁迁徙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ꎬ并证实氯化两面针碱的有效作用是通过AKT/GSK ̄3β/Snail信号通路完成的ꎮLietal(2017)开发了一种氯化两面针碱的超分子试剂NC@CB[7]ꎬ相较于单体氯化两面针碱ꎬ其对人体正常肝细胞LO2的IC50大大降低ꎬ但对乳腺癌细胞MCF ̄7的IC50提高很多ꎬ表明CB[7]超分子结构的参与能够明显减轻对肝细胞的毒性同时提高抗癌活性ꎬ为其它药物的超分子配方打开新思路ꎮ5.2抗疟疾Jullianetal(2006)从Zanthoxylumrhoifolium中分离得到多种苯并菲啶类生物碱ꎬ发现两面针碱对恶性疟原虫的活性最强ꎬIC50<0.27μmol L ̄1ꎮBou ̄quetetal(2012)发现两面针碱对氯喹敏感株和氯喹耐药株在体外的活性相似ꎬ并在体外实验中证实氯化两面针碱可以与血红素形成1ʒ1的复合物ꎬ抑制β ̄血红素形成ꎮNyanguluetal(2005)在氯化两面针碱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修饰ꎬ这些化合物的抗疟活性更加强于氯化两面针碱ꎮ5.3抗菌作用两面针碱对多种细菌㊁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ꎮPoetaetal(1999)在体外实验中发现ꎬ氯化两面针碱能够有效抑制真菌的感染ꎬ效果与喜树碱相当ꎬ是一类很有前景的抗真菌化合物ꎮ叶玉珊等(2013)对两面针根中分离到的11种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ꎬ结果发现氯化两面针碱对六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强的杀菌活性ꎮZhangetal(2014)从花椒叶中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得到氯化两面针碱ꎬ发现其对五种病原菌(Botrytiscine ̄reaꎬPiriculariaoryzaeꎬPhysalosporapiricolaꎬGlomerellacingulateandVenturiapyrina)的抗菌活性均超过了50%ꎬ其中对Glomerellacingulate的抑菌活性最强ꎮTavaresetal(2014)证实两面针碱对酵母菌的MIC值为6.25~25μg mL ̄1ꎬ抗真菌活性较强ꎮCesarietal(2015)研究发现氯化两面针碱对芽孢杆菌ATCC3584和化脓性链球菌ATCC19615有明显的杀菌和抑菌作用(MIC值分别为0.19㊁3.64μmol L ̄1)ꎮ5.4抗炎止痛作用两面针在民间常用于跌打损伤㊁消炎止痛ꎮ利用两面针开发的口腔护理产品正是基于其在抗炎ꎬ镇痛及止血方面的功效ꎮ刘绍华等(2005)对两面针提取物进行了镇痛㊁抗炎实验ꎬ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ꎬ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腹腔染料渗出法来研究抗炎作用ꎬ结果表明两面针提取物对小鼠具有非常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ꎮWangetal(2012)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研究两面针碱的体外抗炎机制ꎬ研究表明氯化两面针碱通过抑制MAPK的磷酸化和p65的转录ꎬ能够在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大幅度的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如TNF ̄a㊁IL ̄1b㊁IL ̄6的生成ꎬ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ꎬ这一发现为炎症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ꎮWangetal(2016)在帕金森病模型研究中发现ꎬ两面针碱能够抑制Jak2 ̄Stat3信号通路ꎬ增强aβ晶体与p ̄Stat3之间的结合活性ꎬ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ꎬ保护多巴胺神经元ꎬ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ꎮ5.5对心血管的作用Weietal(2006)研究表明氯化两面针碱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酶的释放ꎬ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程度ꎬ从而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ꎬ推迟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ꎬ不仅缩短其持续时间ꎬ而且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ꎮ5.6其他除上述的生理功能外ꎬ两面针还在抗白血病㊁抗HIV㊁抗肝损伤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活性ꎮLiuetal(2015)发现氯化两面针碱通过增加Thr58磷酸化水平加快c ̄Myc的降解ꎬ并下调c ̄Myc激活的miRNAꎬ对K562细胞及原代CML细胞有杀伤作用ꎮWangetal(2015)发现氯化两面针碱可调节HIV ̄1启动子的表达和稳定G ̄四链体ꎬ当加入氯化两面针碱时G ̄四链体的Tm值范围为56.6~63.2ħꎬ为抗HIV ̄1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方法ꎮ庞辉等(2006)研究了两面针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ꎬ结果表明两面针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动物模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㊁谷草转氨酶(AST)和肝匀浆丙二醛(MDA)的含量ꎬ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ꎬ并显示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ꎬ说明两面针对化学性肝损75219期秦舒琴等: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ꎮ6㊀展望两面针碱的抗菌㊁抗炎和抗肿瘤性能良好ꎬ具有极好的开发潜能ꎬ应用前景广阔ꎮ但是ꎬ其在天然植物中的含量少ꎬ提取分离得率较低ꎬ不能满足研究与规模生产的需要ꎮ因此ꎬ人工合成仍然是最优先考虑的手段ꎮ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反应路径出发实现了两面针碱的全合成ꎬ但由于受到全合成路线或起始原料多样性的影响ꎬ几乎没有两面针碱结构衍生物的合成报道ꎬ特别是特定位点的取代衍生物ꎮ关于两面针碱的化学结构ꎬ如氧原子㊁取代基的位置㊁种类与位阻㊁亚甲基以及其他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如何尚不清楚ꎬ极大地限制了这一化合物的发展ꎮ因此ꎬ开发新型化学反应ꎬ优化合成路线ꎬ经济高效地合成目标产物和结构衍生物ꎬ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构效关系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ꎮ此外ꎬ氯化两面针碱作为一类苯并菲啶生物碱ꎬ可能存在体外试验活性很高ꎬ但由于代谢途径或稳定性的原因ꎬ体内试验的结果可能并不理想ꎬ这就需要研究者在设计衍生结构时不仅要考察活性的提高ꎬ而且更要充分地考虑稳定性ꎬ提高生物利用度ꎮ目前ꎬ两面针碱的抗肿瘤机制争议较大ꎬ存在多种理论ꎬ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ꎮ研究两面针碱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ꎬ能够更加清晰地阐述各活性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ꎬ确证两面针碱衍生物的抗肿瘤物质基础ꎬ这对构效关系的阐述极为重要ꎬ可以进一步指导结构的改造以筛选出活性更好㊁类药性更高的先导化合物ꎬ为开发创新型药物奠定基础ꎮ参考文献:ARTHURHRꎬHUIWHꎬNGYLꎬ1959.AnexaminationoftheRutaceaeofHongKong.PartⅡ.ThealkaloidsꎬnitidineandoxynitidineꎬfromZanthoxylumnitidum[J].JChemSocꎬ13(4):510-513.BAILPꎬZHAOZZꎬCAIZꎬetalꎬ2006.DNA ̄bindingaffinitiesandsequenceselectivityofquaternarybenzo ̄phenanthridinealkaloidssanguinarineꎬchelerythrineꎬandnitidine[J].BioorgMedChemꎬ14(16):5439-5445.BLANCHOTMꎬCANDITODAꎬLARNAUDFꎬetalꎬ2011.FormalsynthesisofnitidineandNK109viapalladium ̄catalyzeddominodirectarylation/N ̄arylationofaryltriflates[J].OrgLettꎬ13(6):1486-1489.BOUQUETJꎬRIVAUDMꎬCHEVALLEYSꎬetalꎬ2012.Bio ̄logicalactivitiesofnitidineꎬapotentialanti ̄malarialleadcompound[J].MalarJꎬ11(1):67-74.CASTILLOJCꎬQUIROGAJꎬABONIARꎬetalꎬ2015.Thearyneaza ̄Diels ̄AlderReaction:Flexiblesynthesesofiso ̄quinolines[J].OrgLettꎬ17(13):3374-3377.CESARIIꎬGRISOLIPꎬPAOLILLOMꎬetalꎬ2015.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thealkaloidnitidineresponsibleforthetraditionaluseofPhyllanthusmuellerianus(Kuntze)Ex ̄cellstembarkagainstbacterialinfections[J].JPharmBi ̄omedAnalꎬ105(11):115-120.CHENGZꎬGUOYꎬYANGYꎬetalꎬ2016.Nitidinechloridesuppresses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transitioninosteosar ̄comacellmigrationandinvasionthroughAkt/GSK ̄3β/Snailsignalingpathway[J].OncolRepꎬ36(2):1023-1029.CUSHMANMꎬCHENGLꎬ1978.Totalsynthesisofnitidinechloride[J].JOrgChemꎬ43(2):286-288.DESꎬMISHRASꎬKAKDEBNꎬetalꎬ2013.Expeditiousap ̄proachtopyrrolophenanthridonesꎬphenanthridinesꎬandBenzo[c]phenanthridinesviaorganocatalyticdirectBiaryl ̄Couplingpromotedbypotassiumtert ̄Butoxide[J].JOrgChemꎬ78(16):7823-7844.ENOMOTOTꎬGIRARDALꎬYAUSIYꎬetalꎬ2010.Gold(I) ̄Catalyzedtandemreactionsinitiatedbyhydroaminationofalkynylcarbamates:Applicationtothesynthesisofnitidine[J].JOrgChemꎬ41(17):9158-9164.FANGSDꎬWANGLKꎬHECHTSMꎬ1993.InhibitorsofDNAtopoisomeraseIisolatedfromtherootsofZanthoxylumnitidum[J].JOrgChemꎬ58(19):5025-5027.GEENGRꎬMANNISꎬMULLANEMVꎬetalꎬ1998.AversatilesynthesisoffullyaromaticBenzo[c]phenanthridinealkaloids[J].Tetrahedronꎬ54(33):9875-9894.GUOXWꎬ1999.AmethodtoextractchemicalcomponentsfromChineseherbs ̄ultrasonicmethod[J].NatProdResDevꎬ11(3):37-40.[郭孝武ꎬ1999.一种提取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方法 超声提取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11(3):37-40.HARAYAMATꎬ2005.SynthesisofBenzo[c]phenanthridinealkaloidsusingaPalladium ̄CatalyzedAryl ̄Arylcouplingre ̄action[J].JOrgChemꎬ65(3):697-711.HUJꎬZHANGWDꎬLIURHꎬetalꎬ2006.BenzophenanthridinealkaloidsfromZanthoxylumnitidum(Roxb.)DC.andtheiranalgesicandanti ̄inflammatoryactivities[J].ChemBiodiversꎬ3(9):990-995.HUANGXYꎬHUANGGWꎬQINQYꎬetalꎬ2011.ComparisonofnitidinechloridecontentintwodifferentextractionmethodsofZanthoxylumnitidum(Roxb.)DC.[J].OralcareIndꎬ21(5):21-23.[黄晓燕ꎬ黄光伟ꎬ覃青云ꎬ等ꎬ2011.两面针两种不同提取工艺方法氯化两面针碱含量的比较[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ꎬ21(5):21-23.]HUANGZXꎬLIZHꎬ1980.Studyoneffectiveconstituentsofni ̄tidineantitumor[J].ActaChemSinꎬ38(6):535-542. [黄治勋ꎬ李志和ꎬ1980.两面针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J].化学学报ꎬ38(6):535-542.]HUANGYꎬLIUBMꎬLAIMXꎬetalꎬ2013.Preperationofref ̄852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erencesubstanceofnitidinechloridefromZanthoxylumniti ̄dum(Roxb.)DC.[J].GuangxiSciꎬ20(3):258-260.[黄艳ꎬ刘布鸣ꎬ赖茂祥ꎬ等ꎬ2013.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对照品的制备[J].广西科学ꎬ20(3):258-260.]HUANGYꎬLIAOLFꎬHUANGWTꎬetalꎬ2013.Themecha ̄nismofeffectonRB/E2Fpathwayofnitidinechlorideinhib ̄itingproliferationofSMMC ̄7721[J].PharmBiotechnolꎬ20(1):17-20.[黄怡ꎬ廖柳凤ꎬ黄文涛ꎬ等ꎬ2013.氯化两面针碱通过RB/E2F途径抑制肝癌细胞SMMC ̄7721增殖作用机制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ꎬ20(1):17-20.]JIANGHꎬANXꎬTONGKꎬetalꎬ2015.Visible ̄Light ̄PromotedIminyl ̄Radicalformationfromacyloximes:Aunifiedapproachtopyridinesꎬquinolinesꎬandphenanthridines[J].AngewChemIntEdꎬ54(13):4055-4059.JULLIANVꎬBOURDYGꎬGEORGESSꎬetalꎬ2006.ValidationofuseofatraditionalantimalarialremedyfromFrenchGuianaꎬZanthoxylumrhoifoliumLam[J].JEthno ̄pharmacolꎬ106(3):348-352.KANGMꎬOUHꎬWANGRꎬetalꎬ2014.Theeffectofnitidinechlorideontheproliferationandapoptosis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cells[J].JBUONꎬ19(1):130-136.KESSARSVꎬGUPTAYPꎬBALAKRISHNANPꎬetalꎬ1988.BenzynecyclizationroutetoBenzo[c]phenanthridinealkaloids.synthesisofchelerythrineꎬdecarineꎬandnitidine[J].JOrgChemꎬ53(8):1708-1713.LEIXCꎬLIUHGꎬLAIMXꎬetalꎬ2011.Optimizationofex ̄tractiontechnologyofZanthoxylumnitidum(Roxb.)DC.byorthogonaltest[J].LishizhenMedMatMedResꎬ22(10):2494-2495.[雷欣潮ꎬ刘华钢ꎬ赖茂祥ꎬ等ꎬ2011.正交实验法优选两面针的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ꎬ22(10):2494-2495.]LIXXꎬLUHMꎬLUSHꎬetalꎬ2015.ComparisonofextractiontechnologiesforalkaloidsfromZanthoxylumnitidum[J].NatProdResDevꎬ27(4):572-577.[李秀霞ꎬ卢红梅ꎬ陆世惠ꎬ等ꎬ2015.两面针生物碱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27(4):572-577.]LIWꎬHANGYꎬBARDELANGDꎬetalꎬ2017.Supramolecularformulationofnitidinechloridecanalleviateitshepatotoxicityandimproveitsanticanceractivity[J].FoodChemToxicolꎬ109(2):923-929.LINJMꎬSHENAꎬCHENHꎬetalꎬ2014.Nitidinechloridein ̄hibitshepaticcancergrowthviamodulationofmultiplesigna ̄lingpathways[J].BMCCancerꎬ14(1):729-739.LIUHJꎬLIAOGLꎬ2007.Researchprogressonextractionꎬiso ̄lationandpurificationofalkaloids[J].LishizhenMedMatMedResꎬ18(5):1230-1231.[刘红军ꎬ廖国玲ꎬ2007.生物碱提取㊁分离和纯化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ꎬ18(5):1230-1231.]LIUSHꎬQINQYꎬFANGKꎬetalꎬ2005.Theeffectsoftheex ̄tract(S ̄0)fromZanthoxylumnitidumonanalgesiaꎬanti ̄inflammationandhemostasiainmice[J].NatProdResDevꎬ17(6):758-761.LIUYCꎬCHENGFJꎬMENGYQꎬetalꎬ2012.Researchpro ̄gressesonthechemicalcomponentsꎬpharmacologicalactivityꎬandantitumoralmechanismofZanthoxylumnitidum[J].NatProdResDevꎬ24(4):550-555.[刘延成ꎬ程风杰ꎬ蒙衍强ꎬ等ꎬ2012.两面针化学成分㊁药理活性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24(4):550-555.]LIUHGꎬWANGBLꎬQINSHꎬetalꎬ2007.StudyonG2/MphasearrestandapoptosisofhumancarcinomaofmouthfloorKBcellsinvitroinducedbynitidinechloride[J].LishizhenMedMatMedResꎬ18(9):2104-2106.[刘华钢ꎬ王博龙ꎬ秦三海ꎬ等ꎬ2007.氯化两面针碱体外诱导人口腔鳞癌KB细胞G2/M期阻滞及凋亡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ꎬ18(9):2104-2106.]LIUNꎬLIPꎬZANGSꎬetalꎬ2015.NovelagentnitidinechlorideinduceserythroiddifferentiationandapoptosisinCMLcellsthroughc ̄Myc ̄miRNAsaxis[J].PLoSONEꎬ10(2):1-18.LUSHꎬLIXXꎬ2013a.Enzyme ̄AssistedimpregnationextractionofnitidinechloridefromZanthoxylumnitidum(Roxb.)DC.[J].HerMedꎬ32(3):363-366.[陆世惠ꎬ李秀霞ꎬ2013a.酶法辅助浸渍提取两面针中的氯化两面针碱[J].医药导报ꎬ32(3):363-366.]LUSHꎬLIXXꎬ2013b.StudyonextractionofnitidinechloridefromZanthoxylumbyultrasonic ̄enzymemethod[J].ChinTradPatentMedꎬ35(4):841-844.[陆世惠ꎬ李秀霞ꎬ2013b.超声 酶法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研究[J].中成药ꎬ35(4):841-844.]LUSHꎬLIXXꎬLUHMꎬ2014.Optimizationofultrasonicwave ̄enzymaticassistedsemi ̄bionicextractiontechnologyforZan ̄thoxyliRadix[J].ChinJExpTradMedFormꎬ20(16):11-14.[陆世惠ꎬ李秀霞ꎬ卢红梅ꎬ2014.两面针的超声 酶法辅助半仿生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ꎬ20(16):11-14.]LULCꎬFANGLQꎬLONGSJꎬ2010.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ofnitidinechloridefromZanthoxylumnitidumbycationexchangeresin[J].LishizhenMedMatMedResꎬ21(11):2779-2781.[卢凌春ꎬ方琳乔ꎬ龙盛京ꎬ2010.阳离子树脂纯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J].时珍国医国药ꎬ21(11):2779-2781.]LUOYꎬMEIYꎬZHANGJꎬ2006.Aconcisesynthesisofnorni ̄tidinevianickel ̄orpalladium ̄Catalyzedannulation[J].Tet ̄rahedronꎬ62(39):9131-9134.LÜPꎬHUANGKꎬXIELꎬetalꎬ2011.Palladium ̄CatalyzedtandemreactiontoconstructBenzo[c]phenanthridine:ap ̄plicationtothetotalsynthesisofBenzo[c]phenanthridinealkaloids[J].OrgBiomolChemꎬ9(9):3133-3135.MARTÍNGꎬGUITIANEꎬCASTEDOLꎬetalꎬ1993.Intermo ̄lecularbenzynecycloaddition(IBC)ꎬaversatileapproachtoBenzophenanthridineantitumoralkaloids.formalsynthesisofnitidineandchelerythrine[J].JOrgChemꎬ24(9):5907-5911.MORENOIꎬTELLITUIꎬETAYOJꎬetalꎬ2001.Novelappli ̄cationsofhypervalentiodine:PIFAmediatedsynthesisofBenzo[c]phenanthridinesandBenzo[c]phenanthridinones[J].Tetrahedronꎬ57(25):5403-5411.NAKANISHITꎬSUZUKIMꎬ1999.Synthesisandcytotoxicac ̄tivitiesofanewBenzo[c]phenanthridinealkaloidꎬ7 ̄Hydroxynitidineꎬandsome9 ̄OxygenatedBenzo[c]phenan ̄thridinederivatives[J].OrgLettꎬ1(7):985-988.NYANGULUJMꎬHARGREAVESSLꎬSHARPLESSLꎬetalꎬ2005.AntimalarialBenzo[c]phenanthridines[J].BioorgMedChemLettꎬ15(8):2007-2010.PANXꎬHANHꎬWANGLꎬYANGLꎬetalꎬ2013.Nitidinechlorideinhibitsbreastcancercellsmigrationandinvasionbysuppressingc ̄Src/FAKassociatedsignalingpathway[J].CancerLettꎬ313(2):181-191.95219期秦舒琴等: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分离㊁全合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PANGHꎬTANGGFꎬHEHꎬetalꎬ2006.ProtectiveeffectsofextractsfromZanthoxylumnitidum(Roxb.)DC.onexperi ̄mentalliverinjuryinmice[J].GuangxiMedJꎬ28(10):1606-1608.[庞辉ꎬ汤桂芳ꎬ何惠ꎬ等ꎬ2006.两面针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西医学ꎬ28(10):1606-1608.]PEREZDꎬGUITIANEꎬCASTEDOLꎬ1993.Anewapproachtothesynthesisofantitumorbenzophenanthridinealkaloids.formalsynthesisofnitidine[J].JOrgChemꎬ24(9):5911-5917.POETAMDꎬCHENSFꎬHOFFDVꎬetalꎬ1999.Comparisonofinvitroactivitiesofcamptothecinandnitidinederivativesa ̄gainstfungalandcancercells[J].AntimicrobAgentsChe ̄motherꎬ43(12):2862-2868.SAITOTꎬISHIKAWATꎬYOSHIDAMꎬ2001.Triphosgene:AversatilereagentforBischler ̄Napieralskireaction[J].Het ̄erocyclesꎬ54(1):437-438.SUNMꎬZHANGNꎬWANGXꎬetalꎬ2014.Nitidinechlorideinducesapoptosisꎬcellcyclearrestꎬandsynergisticcytoto ̄xicitywithdoxorubicininbreastcancercells[J].TumourBiolꎬ35(10):10201-10212.SUNXꎬLINLꎬCHENYꎬetalꎬ2016.Nitidinechlorideinhibitsovariancancercellmigrationandinvasionbysup ̄pressingMMP ̄2/9productionviatheERKsignalingpathway[J].MolMedRepꎬ13(4):3161-3168.TAVARESLDCꎬZANONGꎬWEBERADꎬetalꎬ2014.Struc ̄ture ̄activityrelationshipofBenzophenanthridinealkaloidsfromZanthoxylumrhoifoliumhavingantimicrobialactivity[J].PLoSONEꎬ9(5):1-10.WANGCFꎬFANLꎬTIANMꎬetalꎬ2015.CytotoxicityofbenzophenanthridinealkaloidsfromtherootsofZanthoxylumnitidum(Roxb.)DC.var.fastuosumHowexHuang[J].NatProdResꎬ29(14):1380-1383.WANGLKꎬJOHNSONRKꎬHECHTSMꎬ1993.InhibitionoftopoisomeraseIfunctionbynitidineandfagaronine[J].ChemResToxicolꎬ6(6):813-818.WANGMXꎬ1980.AstudyonchemicalconstituentsofZanthox ̄ylumnitidum(Lam)DC-Ⅰ:IsolationofpotentialanticanceralkaloidsandstudiesonthestructureofalkaloidsC[J].JSunYat ̄senUniv(MedSci)ꎬ1(4):342-402.[王玫馨ꎬ1980.两面针化学成分的研究 Ⅰ:具有抗癌活性生物碱的分离和生物碱丙的结构研究[J].中山医学院学报ꎬ1(4):342-402.]WANGZꎬJIANGWꎬZHANGZꎬetalꎬ2012.NitidinechlorideinhibitsLPS ̄inducedinflammatorycytokinesproductionviaMAPKandNF ̄kappaBpathwayinRAW264.7cells[J].JEthnopharmacolꎬ144(1):145-150.WANGBꎬWANGXꎬYANGSꎬetalꎬ2016.NeuroprotectiveeffectsofnitidineinParkinson sdiseasemodelsthroughin ̄hibitingmicrogliaactivation:roleoftheJak2 ̄Stat3pathway[J].RscAdvꎬ6(75):71328-71337.WANGWꎬSUIYꎬZHANGLꎬetalꎬ2015.RecognitionofanimportantG ̄quadruplexintheHIV ̄1promoterwithnaturalsmallmolecules[J].CanJChemꎬ94(1):60-65.WEIJBꎬLONGSJꎬQINSDꎬetalꎬ2006.Protectiveeffectsofnitidinechlorideonratsduring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 ̄sion[J].ChinJClinRehabilꎬ10(27):171-174.XUXSꎬLIUZQꎬSHAOWHꎬetalꎬ2015.Processimprovementonthesynthesisofnitidinechloride[J].ChinJOrgChemꎬ35(6):1353-1356.[许旭升ꎬ刘志千ꎬ邵文浩ꎬ等ꎬ2015.氯化两面针碱合成方法的改进[J].有机化学ꎬ35(6):1353-1356.]YEYSꎬLIUJWꎬLIUXQꎬetalꎬ2013.Antibacterialconsti ̄tuentsfromrootsofZanthoxylumnitidum[J].ChinTradHerbDrugsꎬ44(12):1546-1551.[叶玉珊ꎬ刘嘉炜ꎬ刘晓强ꎬ等ꎬ2013.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J].中草药ꎬ44(12):1546-1551.]ZENGMYꎬWEITYꎬTONGZFꎬ2014.Studyon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ofnitidinechloridebyacidinnerebullition[J].JChemEngChinUnivꎬ28(4):719-724.[曾淼洋ꎬ韦藤幼ꎬ童张法ꎬ2014.加酸内部沸腾法提取氯化两面针碱及其纯化研究[J].高等化学工程学报ꎬ28(4):719-724.]ZENGMYꎬWEITYꎬTONGZFꎬ2013.StudyonextractionofnitidinechloridebyaciddecompressinginnerebullitionandHPLCfingerprintchromatogram[J].SciTechnolFoodIndꎬ34(16):105-113.[曾淼洋ꎬ韦藤幼ꎬ童张法ꎬ2013.加酸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氯化两面针碱及其指纹图谱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ꎬ34(16):105-113.]ZHAOSꎬMUYNꎬJIANGLꎬetalꎬ2015.Single ̄factoroptimi ̄zationforextractionprocessofRadixZanthoxyli[J].WorldChinMedꎬ10(11):1777-1779.[赵森ꎬ慕杨娜ꎬ姜黎ꎬ等ꎬ2015.单因素法优化两面针提取工艺[J].世界中医药ꎬ10(11):1777-1779.]ZHAOZꎬCHENHꎬYANGNꎬetalꎬ2017.Researchprogressontotalsynthesisandactivityofnitidine[J].JPhamPraꎬ35(2):102-107.[赵增ꎬ陈浩ꎬ杨鸟ꎬ等ꎬ2017.两面针碱全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ꎬ35(2):102-107.]ZHAIHꎬHUSꎬLIUTꎬetalꎬ2016.NitidinechlorideinhibitsproliferationandinducesapoptosisincolorectalcancercellsbysuppressingtheERKsignalingpathway[J].MolMedRepꎬ13(3):2536-2542.ZHANGYꎬLUOZꎬWANGDꎬetalꎬ2014.Phytochemicalpro ̄filesandantioxidantandantimicrobialactivitiesoftheleavesofZanthoxylumbungeanum[J].SciWorldJꎬ2014(5):181072-181085.0621广㊀西㊀植㊀物38卷。

有毒中草药之两面针

有毒中草药之两面针

有毒中草药之两面针两面针性味苦、辛,平;有小毒。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两面针的性质性味苦、辛,平;有小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 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两面针的鉴别方式和含量测定(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15列木栓细胞。

韧皮部有少数草酸钙方晶及油细胞散在,油细胞长径52~122μm,短径28~87μm;韧皮部外缘有木化的纤维,单个或2~5 个成群。

木质部导管直径35~98μm,周围有纤维束;木射线宽1~3 列细胞,有单纹孔。

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两面针对照药材1g,加乙醇15ml,温浸30分钟,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置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20:5:3:1:0.12)为展开剂的展开缸中饱和1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黄色的荧光斑点。

(3)取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鉴别](2)项下的对照药材溶液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25:2:0.1)为展开剂,置以浓氨试液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橘黄色荧光斑点。

两面针及其4种常见混淆品的药理作用进展

两面针及其4种常见混淆品的药理作用进展
㊃ 综述讲座 ㊃
两面针及其 4 种常见混淆品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Δ
# 张晓丽 1*, 何 瑞 1, 詹若挺 1, 韩正洲 2( 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资源科学教育部 (省部共建) 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 510006; 2.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 深圳市 518029)
Δ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2009B090300202)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电话: 020-39358331。E-mail:gzyxiaoli_2010@ # 通讯作者 : 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 : 中药制剂及质量标准 。 电 话: 0755-3360999-3243。E-mail:gulf@ ㊃ 2198 ㊃ China Pharmacy 2011 Vol. 22 No. 2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红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 78 例疗效观 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 32 (30) : 55. 闫 迪.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 学杂志, 2007, 7(30) : 7 245. 张红英.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 康文摘, 2007, 4 (12) : 152. 张丽霞. 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50 例疗效观察 [J]. 中 国医药导报, 2008, 10 (8) : 1 198. 朱明亮.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4) : 502. 邹明霞. 喜炎平治疗小儿腹泻病 85 例疗效观察 [J].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7 (3) : 179. 徐建峰.芪萸散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J].河南 中医, 2005, 25 (4) : 53. 郁凯明.抗轮状病毒牛初乳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初步 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1997, 7 (35) : 353. 张 琳.婴幼儿期肠道正常菌群演变影响因素[J].临床儿 科杂志, 2004, 22 (7) : 488. 何永胜.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2) : 587.

中药两面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两面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15年5月 255中药两面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吕世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江苏 苏州 215163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两面针中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以及两面针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两面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09-0255-01引言两面针,是一种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临床上其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胆道及肠蛔虫疼痛、神经痛、风寒牙痛,并可治疗口腔溃疡、蛇咬伤、尾蚴型稻田皮炎。

几年来,人们发现其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逐渐深入,本文现就近年来两面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梳理,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两面针中的化学成分两面针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王晓玲等[1]以95%乙醇为提取剂,在两面针中提取得到了两面针碱、8-丙酮基双氢两面针碱、8-acetonyldihydroavicine 、二氢白屈菜红碱、双氢两面针碱、去N-甲基两面针碱、阿尔诺花椒酰胺、8-丙酮基白屈菜红碱、加锡弥罗果碱、茵芋碱、博洛回碱、鹅掌秋碱、α-别隐品碱;黄志勋等[2]报道了两面针中含有氯化两面针碱、氧化两面针碱、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石井永等[3]报道了两面针中还含有6-乙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白鲜碱、木兰碱。

除此之外,另有文献报道两面针中还含有木脂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

2 两面针的药理活性 2.1 抗癌活性王博龙等[4]研究发现,氯化两面针碱对多药耐药 KBV200细胞具有抑制生长 、促进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 ,可能是对多药耐药癌细胞敏感的一种中药活性成分。

同时,刘丽敏等[5]研究发现氯化两面针碱可以抑制肝癌HepG2的生长,其机制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2.2 抗菌活性叶玉珊等[6]在两面针中提取到了多个能够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碱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鹅掌楸碱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 具有较强杀菌活性。

两面针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两面针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两面针药材名称:两面针[毒]拼音名称:LIANGMIANZHEN别名: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上山虎、下山虎、山椒科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两面针的干燥根。

产地:产于云南、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性味:[性味、归经]苦、辛,平;有小毒。

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中成药:共有66种中成药使用两面针:鼻咽清毒剂祛伤消肿酊复方草玉梅含片妇炎净胶囊双活止痛酊跌打镇痛膏金花跌打酊七味解毒活血膏消肿止痛酊复方两面针漱齿液等。

应用: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5~10克。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不能过量服用。

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采收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有氯化两面针碱等生物碱。

2、药理作用:临床上多以两面针的根部入药。

根性凉,果性温。

有活血、散瘀、镇痛、消肿等功效。

民间用于跌打扭伤药,亦作驱蛔虫药。

局部应用时,对神经末梢有麻醉作用,对胃痛或关节肌肉痛有缓解作用。

根的水提液和酒精浸析液对溶血性链球菌和黄金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根的提取液用作针剂注射,对坐骨神经痛也有明显疗效。

因含有麻醉成分,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作粘膜麻醉剂。

有认为它含有一木脂类LIGNAN化合物C20H18O6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做动物试验时,前者以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其镇痛作用则直达中枢。

但也有认为与其所含生物碱有关。

3、毒性研究:本品有小毒,有服用后中毒死亡事件。

中毒后引致腹痛、呕吐、头晕、小肠及脾脏收缩等症状。

解救方法:导泻、服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入地金牛、蔓椒、豕椒、猪椒、狗椒、豨椒、金椒、金牛公、两边针、山椒、上山虎、花椒刺、山花椒。

〔来源〕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的根、根皮、或枝叶,供药用。

〔成分〕根含光叶花椒碱、光叶花椒碱酮和香叶木甙等。

有报告含氨基酸及黄酮类。

果实及叶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糠醛。

〔作用〕一、历代经验1.通络止痛:两面针有活血通经止痛作用。

《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

患牙痛,煎水含漱”。

《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去瘀。

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心胃气痛,牙痛。

并治蛇伤”。

2.祛风除湿:两面针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作用。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痛,除四肢厥气,膝痛”。

《食疗本草》:“主贼风挛急”。

《本经逢原》:“能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二、近代研究1.镇痛作用:临床观察有止痛作用,单用治疗神经痛、头痛、风湿痛、胃绞痛等皆有治疗作用〔1〕。

2.局麻作用:两面针制剂可以代替氯乙烷作表面麻醉药〔2〕。

3.抑菌作用:两面针根1:1酒浸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3〕。

4.毒性作用:本品有一定毒性,用量过大或久服可以影响肝功能,中毒时有头晕、眼花、呕吐,腹痛,下痢等症。

解救方法:导泻,服糖水,注射高渗葡萄糖等〔3〕。

〔性味〕辛、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肝、心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牙痛,胃痛,咽喉肿痛,瘰疬,蛇咬伤,水火烫伤。

〔临床应用〕1.诸种疼痛:两面针可用于诸种疼痛。

如风湿性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之瘀血作痛、神经痛、腰肌劳损、胃十二指肠溃疡之胃痛、胃肠绞痛、胆道蛔虫腹胁痛等。

单用煎服或浸酒服均有效,近制成《两面针注射液》用。

风湿及跌打损伤之疼痛可配伍锦鸡儿、了哥王泡酒外搽,方例《两面针酒》。

胆道蛔虫、肠蛔虫、溃疡病等可配伍救必应、黄皮根、穿破石、柠檬根等,方例《两面针汤》。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两面针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两面针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广 西 农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第38卷 第5期Vol.38,No.52023年10月October,202368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两面针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周媛1 岑怡2 文裕1 陈睿1 梁雁1 粟华生1 王柳萍3 奉建芳3,4,5*(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2.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4.广西优势中成药与民族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5.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两面针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抗肿瘤靶点-抗肿瘤通路”等网络关系,预测其抗肿瘤的作用靶点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以口服利用度(OB )及类药性(DL )为限制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 )数据库筛选出两面针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在Pharmmapper 服务器上筛选和建立两面针靶点数据库。

通过OMIM 及其他数据库进行抗肿瘤相关基因及蛋白靶点筛选。

使用R4.2.1软件做出两面针活性成分、靶点基因和肿瘤。

靶点基因相交情况筛选两面针作用靶点。

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Merge 及Union 功能,建立了两面针“有效成分--肿瘤靶点”的可视化交互网络。

利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抗肿瘤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PPI 网络,利用DAVID 数据库对靶蛋白进行KEGG 通路注释分析,富集出生物通路,构建出“活性成分-抗肿瘤靶点-抗肿瘤通路”网络。

选择其中一个关联度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作为配体、KEGG 富集结果中较为显著的信号通路所涉及靶点作为受体,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两面针活性成分21个,抗肿瘤靶点14个,包括EGFR 、ESR2、ESR1、AR 、GSTP1、CYP19A1、PIK3CG 、MAPK1等。

两面针功效与作用

两面针功效与作用

两面针功效与作用两面针草,又称两面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菊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所以又被称为夏枯草。

两面针生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和保健。

它具有一系列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止痛等。

以下是对两面针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

一、清热解毒两面针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热毒解散类药物。

它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两面针可以用于治疗喉炎、牙龈炎、口炎等口腔炎症,以及胃肠炎、肺炎、肾炎等其他炎症性疾病。

此外,在中医药中,两面针还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加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二、利尿通淋两面针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滞留,从而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两面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铁元素,可以刺激尿液的排泄和血液的循环。

对于那些患有湿热症、痰湿症等病症的人群来说,两面针的利尿通淋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加速废物的排泄,从而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湿气平衡。

三、消肿止痛两面针对于消肿止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淋巴循环,排出体内的水分,减少组织间的水肿情况。

同时,两面针还具有消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

因此,对于一些外伤、扭伤、骨折等情况,两面针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

四、抗菌消炎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两面针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研究表明,两面针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鞣质类、多糖类等,这些成分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具有抑菌、抗炎和抗病毒的功能。

因此,两面针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皮肤炎症、泌尿系统感染等,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改善感冒、咳嗽等症状。

五、调节血压两面针还可以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研究发现,两面针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抑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因此,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适量的服用两面针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有助于稳定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药两面针的研究概况

中药两面针的研究概况

馨" 分得6乙氧基 白屈菜红碱 (-hxce rh n )N一 . 6e oyhly re , 去甲 t e ti l 本草考证 N me lhlyh e o一别 隐品碱 ( 【l cyt h e f i 。 aorp - 一l o 两面针以蔓椒之 名始载 于《 家本 草经》 列为下 品 , “ 神 , 日: 主 基 白屈菜红碱( - tyce tt n )【 ie , si a n ) mm n 风寒湿痹, 历节疼, 除四肢厥气, 膝痛。《 ” 岭南采药录》 称两面针 pn ) 茵芋 碱 ( k i ie 。陈 元 柱 等 分得 二氢 两 面 针 碱 能理跌打及蛇伤 , 患牙痛 , 煎水含漱。《 本经逢原 》 记载 两面针功 (i d nin) d yr i i 。黄治勋等 分 得 7 去 甲 一 一甲氧基 一 , h ot e d 一 6 56 效 为“ 通经脉 , 去风寒 、 湿痹 。 两面针 又名入 地金 牛 , ” 别名有 : 双 二 氢 白屈 菜 红 碱 ( -e ehl - e oy5 6dhd hlrh 7dm ty 6m t x- , -i mcee t- - h y y 面针 、 黄根 、 叶下穿珠 、 猫公 刺 、 山虎 、 上 花椒 刺 、 椒筇 、 胡 出山虎 、 f e 。 i ) n 入 山虎等 , 芸香 科 植 物 两 面针 Z mhxlm n lu ( ob ) 32 木 脂素类 石井水 等 人 分离得 到左旋 芝麻 素 (e mn 、 为 a oyu id m R x . . t sa i s ) D C的干燥 根。两面针为常绿木质藤本 , 1 l幼枝 , 高 —2n, 叶轴背 左旋丁香树脂酚( yi aei 1 、 sr grs o)左旋细辛 素(sr i) n n aai n 。 n 面和小 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 皮刺 , 叶奇数羽状 复叶互 生 , 卵形 3 3 黄 酮类 黄酮类 化合 物有 地奥 明 ( imn 和牡荆 素 . d s i) o 或卵状长 圆形 , 先端钝 或短 尾状 , 近全缘或 有疏 离 的圆锯齿 , 无 ( ixn) 。 vei t 毛, 革质而有光泽。伞房 状圆锥 花序 , 生。瞢荚果其 成熟时 紫 3 4 无机元素 两 面针 根 中含有 z , u F , a Mn Mg等 6种 腋 . nC ,eC , , 红色 , 大腺点 。种子卵 圆形 , 有粗 黑色光亮 , 花期 3— 4月 , 果期 9 微量 元素 , 其含 量 分 别 4 7 1 179×1 3 93× 0 , .7× 0 ,.8 0 ,.2 1 1 月 , 于低 丘陵地 灌木丛 中 、 等向 阳地 , 国各地多 有 1757×1 ,.0×1 ,.8×1 ‘m k 。 O 生 路旁 全 .2 0 54 0 34 0 s g / 栽培, 主产于广 西 、 福建 、 湖南 、 广东 、 云南及 台湾 等地 , 为传统 常 35 其它 成分 香豆 精成 分 : . 马栗 树皮 素二 甲醚 (a cli 船- en u t- 用中药 。 d t 1 e e) i h . hr 。又含 甾醇 : - 甾醇 ( -is r1 。 me y t B谷 1sot o) 3 te 2 生药学特征 4 药理作用 温尚开 】赖茂祥 等 对 两面 针与飞龙 掌血 、 叶 花椒 、 、 竹 蚬 两面针具有祛 风通 络 、 胜湿止痛 、 消肿解 毒的功效 , 于心血 对 壳 花椒 、 拟蚬壳 花椒等 4种 常见混 伪品进行 了 比较研究 , 并报 道 管系统、 神经系统以及平滑 肌等都有显 著 的药 理作用 , 其主要 成 了其在 性状 、 织显 微 、 管鉴别 、 组 试 薄层色谱 、 紫外光谱上 的不同 分氯化两面针 碱能止痛 抗炎 , 并有抗 癌等作用 , 面针的药理 活 两 特征。陈世文 【研究 了两面针及 同属植 物毛两 面针 、 叶花椒 、 性主要表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4 椿 竹叶花椒 、 岭南花 椒 、 花椒筋 、 刺异 叶花 椒 、 拟蚬壳 花椒 、 蚬壳 花 4 1 对心血管 的作用 动物实验证 明,O 1 2 s k 氯 化两 . l ,5,0m g /

不同产地两面针浸出物的研究

不同产地两面针浸出物的研究

[】 国家 药典 委 员会 . 2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药典 2 1n : 部 [] 京 : 0o 一 S. 北 中
国 医药 科技 出版社 ,00 2 1.
不 同产地两 面针 浸 出物的研究
深圳 5 83 ) 10 3
【 要 】 目的 研 究不 同产 地 两 面针 浸 出物含 量 。方 法 用冷 浸 法和 热 浸法 测 定不 同产地 两 面针 水溶性 和 醇 溶性 浸 出物 的含 量 。结 果 水溶 摘
考 ,也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 了依据 。
1实 验仪 器 与试 剂
A UW2 0 2 D电子天平 ( 天平 仪器 厂 ) ;G X D 5 0B 一 上海 Z - H. 一 S Ⅱ 0 电热恒温 干燥箱 ( 海跃进 仪器厂 ); ,D K C 电子恒温水 浴箱 上 Z W-型 ( 医疗器械 厂 );蒸馏水 ( 潍坊 自制 );9 %乙醇 ( 5 西陇化工股 份有
2. .8样品测定 2
样 品测定按 “.5 2 .”方法进 行测定 ,3 2 批结果见 表3 。
表3 样 品的 测 定结 果
22 .5专属性试 验及 图谱 . 分 别吸取葡 萄糖苷对 照品溶液 、供 试 品溶 液、何首 乌阴性对照 溶 液各2 O L,注入 液相色谱 仪 ,按含 量测定 方法测定 ,结果 见图5 ,实 验结果表 明何首 乌阴性对照样 品无干扰 。
表 1 浸 出 物 的 含 量 测 定
的作用 ;抗菌 作用 、麻 醉作用 等。按规 定两面 针的醇溶性 浸 出物 含 量 不得少 于5 %。目前 尚未见关于不 同产地两面针浸 出物含量影 响的 . 5 报道 。本 文采用冷浸 法和热浸法对 不同产地 两面针 中水 溶性和醇溶 性
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为更好地控制两面针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两面针的药用价值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两面针的药用价值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_两面针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草药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两面针图片、两面针的药用价值、两面针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两面针简介两面针图片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两面针的药用价值两面针的药用附方两面针的临床应用两面针的副作用*两面针简介两面针,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干燥根。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本品为厚片或圆柱形短段,长2~20cm,厚0.5~6(10)cm。

表面淡棕黄色或淡黄色,有鲜黄色或黄褐色类圆形皮孔。

切断面较光滑,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及密集的小孔。

质坚硬。

气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

*两面针图片*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1、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用于跌打肿痛,风湿痹痛,胃痛,牙痛。

2、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3、治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两面针的药用价值【药名】两面针【入药部位】植物根、茎、叶。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5-l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炮制方法】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禁忌】不能过量服用;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两面针的药用附方1、治食积腹痛、伤暑腹泻腹痛:两面针根末3g,开水冲服。

2、治风湿骨痛:干两面针根、皮10g,于牛大力15g,水煎,每日3次服。

3、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两面针10g,了哥王根皮6g,鸡骨香15g,75%乙醇,浸泡1周,外擦患处。

4、陈旧性跌打肿痛:两面针10g,毛冬青10g,水煎服,并用药液冷涂患处。

5、治腰脚久积风气酸痛:两面针、走马胎、粪箕笃各30g,泡酒,早、晚各服1小杯。

6、治指头蛇疮:两面针根末6g,泡酒,以酒浸患指。

7、治足底砧伤:两面针根末或叶适量,捶酒及冷饭,贴患处。

【推荐】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毒蛇咬伤
本品用于毒蛇咬伤,既可止痛,又能解毒消肿。

内服外用均可。

如《福建中草药》治蛇咬伤,即取鲜两面针根30g,水煎服;另用鲜根酒磨汁外敷。

或用两面针研末,每次服9g;另取末调米泔水外敷。

此外,尚用于烫火伤、喉痹、对口疮、痈肿等,有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可捣敷或研末撤于患处。

如治烫伤,用两面针粉撒布患处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治对口疮,用两面针鲜根皮配红糖少许,捣烂外徽(《福建中草药》)。

又如《本草求原》治喉闭,水饮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烂,用黄糖煮,做成弹子,含化。

括临床报道,取两面针根茎的第2层皮30g研末,加入琥珀末1.5g,调匀,喷于扁桃体表面和咽部;亦可制成片剂含化。

每次1g,每日4~6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患者共28例,经治疗2~6天全部获愈。

一般用药1天,病情即显好转,表现为体温下降,血象复常,症状改善
风湿痹痛
本品苦燥辛散,功擅祛风通络止痛,为治风湿骨痛、腰腿疼痛之良药。

单用或配。

两面针药用部位的古代文献研究

两面针药用部位的古代文献研究

两面针药用部位的古代文献研究成莉;甄艳;詹志来;陈敏;国华;黄璐琦【摘要】两面针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因其药用效果显著,经济价值高,用量逐年增大,导致两面针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本文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资料,对两面针的药用部位历史进行研究,发现在历代中医古籍中有丰富的文献记载,可以明确它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子(实)、枝、叶等多处,并且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可能针对不同的病证.这一发现将对扩大两面针的药用部位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两面针更多用途提供新的思路.【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年(卷),期】2015(033)006【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两面针;药用部位;文献研究【作者】成莉;甄艳;詹志来;陈敏;国华;黄璐琦【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两面针,古名蔓椒,又名豕椒(《神农本草经》[1]),猪椒、彘椒、狗椒(《名医别录》[2]),樛、豨椒(《本草经集注》[3]),金椒(《本草图经》[4]),地椒(《通志》[5]),入地金牛(《本草求原》[6]),入地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7])等。

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植物名实图考》[8]描述其“枝软如蔓,叶上有刺”,《岭南采药录》因其叶两面均有棘刺,称其为两边针。

两面针味苦,性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及烧烫伤等。

以两面针为原料生产的医药、化工产品,主要有三九胃泰、正骨水、金鸡胶囊、两面针牙膏等。

两面针的研究进展

两面针的研究进展

摘要:两面针主要含有生物碱、木脂素、黄酮类、无机元素等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现对其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以利于两面针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字:两面针、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1生物学特性两面针又名入地金牛,别名有:双面针、黄根、叶下穿珠、猫公刺、上山虎、花椒刺、等,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干燥根。

两面针为常绿木质藤本,高1~2 m,幼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皮刺,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短尾状,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圆锯齿,无毛,革质而有光泽。

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

蓇葖果其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

种子卵圆形,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1]2化学成分两面针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茎皮、根和根皮中均含有生物碱类、无机元素、木质素类。

两面针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约占0.7%。

两面针分布广泛,药理作用显著。

因此,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开始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先后分得生物碱类、木质素类、黄酮类、甾醇类等化合物。

2.1 生物碱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两面针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其研究已有很多。

日本学者石井水[2]分离得到光叶花椒碱(nitidine),光叶花椒酮碱(oxynitidine),6-甲氧基,氧化白屈菜红碱(oxychelerythrine),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desNmethylcheletythrine),白屈菜红碱(cheletythrine),阿尔洛花椒酰胺(arnottianamide),鹅掌揪碱(liriodenine),博落回醇碱(bocconoline),德卡林碱(decarine),氧化特日哈宁碱(oxyterihanine),全缘叶花椒酰胺(integriamide),异阿尔洛花椒酰胺(isoarnottianamide)王玫馨[7]分得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6ethoxychelerythrine),N-去甲基白屈菜红碱(Nmethylcheletythr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茵芋碱(skimmianine)。

两面针药材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两面针药材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两面针药材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目的:探索两面针药材的体外抑菌作用。

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两面针药材提取物对临床常见感染病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两面针提取物对9种临床常见感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作用。

结论:两面针药材提取物在体外对9种临床常见感染细菌有抑制作用。

标签:两面针;琼脂扩散法;体外抑菌作用【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antibscterial action of extracts of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in vitro.Methods To observe the antibscterial action of extracts of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On common clinical bacterials with disc agar diffusion method.Results The extracts of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showed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s on common clinical pathogens such as 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aeruginosus,Bacillus subtilis ,Salmonella typhi,,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Hemolytic streptococcuses.Conclusion The extracts of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has strong inhibition on bacteria in vistro.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Key words】: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disc agar diffusion method;bacteriostatic action in vitro.兩面针是广西特色药材之一,其植物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根,广泛应用于中医处方、中成药及精细化工产品中,具有驱风化湿、消肿止痛、行气之功效[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 收载… 。其 性味辛 、 苦、 微温 , 小毒 , 具有 祛风 通络 、 胜湿止 痛、 消肿解毒之功 效。两面 针的化 学成 分较 复杂 , 含有 生物
明显减少小 鼠的扭体 次数 , 显 著提 高小 鼠的痛 阈值 ; 两面针 对二 甲苯致小 鼠耳郭肿 胀 、 棉 球 肉芽肿胀 实验 、 角叉菜 胶致
Ke y wor ds: Za n t h o x y l u m ni t i du m; P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Re s e a r c h a dv a n c e s
两 面针 Z a n t h o x y l u m n i t i d u m( R o x b . ) D C .又 名 人 地 金
足趾 肿 胀 实 验 均 有 显 著 的 抑 制 作 用 。 由 此 推 断 两 面 针 根 挥 发 油 有 强 的抗 炎 镇 痛 活 性 。
3 止 血
碱类 、 甾醇类 、 木质素类 和无机元 素等 , 其 中生物碱类 为主要 成分 , 含量约 占 0 . 7 % 。最 近药 理研 究 发现 , 两 面针 除 了镇
( T o n g r e n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T o n g r e n 5 5 4 3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Z a n t h o x y l u m n i t i d u m h a s b e e n u s e d f o r h e a l i n g p u r p o s e s or f a l o n g h i s t o r y .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i n Z a n — t h o x y l u m n i t i d u m i n c l u d e a l k a l o i d s , l i g n i n s a n d s t e r o l s . T h e p a p e r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Z a n t h o x y l u m n i t i d u m. T h i s w o r k c a n p r o v i d e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b e t t e r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Z a n t h o x y l u m n i t i d u m.
用小 鼠耳 郭 肿 胀 、 脚 趾 肿胀 及 棉 球 肉芽 肿 胀 等 实 验 评 价 两 面 针 根 挥 发 油 的 抗 炎 活 性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 两 面 针 根 挥 发 油 能
牛、 双面针 、 双背 针 等 , 为芸 香科 花 椒属 植 物两 面针 的干燥
根, 主产 于广 西 、 福建 、 湖南 、 广东 、 云南 等地 , 为《中国药 典》
王希斌 等 探讨两面针 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 一 8的镇痛 作用 。方法是采用小 鼠醋酸扭 体法 、 热板法 , 观察用药后扭体
反应数 , 舔足后潜伏期 ; 采 用福尔 马林法观 察其 I 相 和Ⅱ 相 的
剂量时 , 小鼠痛阈值 明显提 高 ; 扭体法试 验显示 , S—O在 1 5 0 m g・ k g 剂量为时, 对 冰醋酸致痛 的小 鼠扭 体反应次数 减少
Re s e ar c h a dv a nc e s o n t he ph ar ma c o l og i c a l e fe c t s o f Za nt h o x y l u m ni t i du m
HA N J i a n u n, NI NG Na
摘要 : 两面针入 药有悠久的历 史, 其化 学成分 包括生 物碱 类、 木质 素 类、 甾醇类等 。本 文对 两面针 的药理作 用 进 行 了较全 面的综述 , 为合理开发利 用两面针提供 参考。
关键词 : 两 面针 ; 药理 作 用 Fra bibliotek 研 究 进 展
中图分类号 : [ : t 2 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5 3 7 5 ( 2 0 1 3 ) 0 8— 0 4 7 3—0 0 3
痛、 抗炎 的作用外 , 还有抗 癌作用 。现就 两面 针 的药理 作用
进 展 进 行综 述 , 以利 于 两 面 针 的 进 一 步 开 发 利 用 。 1 镇 痛
刘 绍 华 等 研 究 两 面 针根 的提 取 物 ( S一0 ) 的镇 痛 、 止 血
和抗炎作用。每种作用选用两种试验方法来评价 。镇痛作用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 , 抗 炎试验采用二 甲苯致小 鼠耳郭肿胀 法及腹腔染料渗 出法 , 止血试 验采用毛细 玻璃管法 和载玻片 法 。试验结果显示 : 热板法实验 显示 , S一0在 1 5 0 m g・ k g
药学研究 - ]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1 . 3 2 ) l _ 2

4 73 ・
两 面 针 的药 理 作 用研 究 进展
韩建军, 宁 娜
( 铜仁职 业技 术学院 , 贵 州 铜仁 5 5 4 3 0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