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朝代人物事件
商齐桓公“有功于民”
周晋文公牧野之战
齐李冰尊王攘夷
晋汤城濮大捷
秦武王都江堰
(2)朝代人物事件
公元前2070 年秦孝公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 年项羽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 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21 年武王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 年禹商鞅变法
公元前207 年嬴政西周建立
(3)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围魏救赵巨鹿之战晋文公
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
卧薪尝胆鸿门宴孙膑
破釜沉舟长平之战项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吴越争霸刘邦项羽
材料题
尧舜禹禅让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评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
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物。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被尊奉为什么?
黄帝。炎帝。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到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什么事件之后,这种制度被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
子启继承了王位(或夏传子,家天下)
治水问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太守”“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李冰战国时期
(2)、材料中的“太守”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是修筑了什么工程?该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是什么?
都江堰防洪灌溉
(3)该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造福人民。
(4)、材料中的“伯禹”是指谁?他们两人有什么相同之处?
大禹均治水有功。
了解圣人孔子
4、“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春秋晚期儒家学派《论语》
(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请列举他的教育名言三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诸子百家思想
5.材料一:A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材料二:B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材料三:C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他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材料中的A、B、C分别指的是谁?孔子、庄子、韩非
(2)以上材料中,你比较欣赏谁的治国思想?说出你的理由。
6.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8分)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道家,庄子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法家,韩非子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儒家,孔子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墨家,墨子掌握历史学习方法(6分)
7.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方法。在比较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在比较中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什么?夏朝。秦朝。(2)这两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你从这两个王朝的灭亡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
8.统一国家的建立(10分)
春秋战国时期、(1)列举春秋时三位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退避三舍”表现了晋文公信守诺言;楚庄王敢于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天子之势;越王勾践不忘战败耻辱,卧薪尝胆;齐桓公稳定内政之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他们最终成就各自的霸业。
(3)“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数量的变化是因为: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
9.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商鞅说:“制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改革创新思想
(2)根据这一思想,他采取了那些有利于秦国发展的措施?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3)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六国,由此你能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吗?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和时间。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公元前356年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