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1.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朝代人物事件商齐桓公“有功于民”周晋文公牧野之战齐李冰尊王攘夷晋汤城濮大捷秦武王都江堰(2)朝代人物事件公元前2070 年秦孝公秦统一六国公元前1046 年项羽夏朝建立公元前356 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21 年武王巨鹿之战公元前209 年禹商鞅变法公元前207 年嬴政西周建立(3)成语故事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巨鹿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鸿门宴孙膑破釜沉舟长平之战项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吴越争霸刘邦项羽材料题尧舜禹禅让制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评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孙中山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物。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被尊奉为什么?黄帝。
炎帝。
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到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什么事件之后,这种制度被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或夏传子,家天下)治水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请回答:(1)、材料中的“太守"“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李冰战国时期(2)、材料中的“太守”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是修筑了什么工程?该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是什么?都江堰防洪灌溉(3)该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造福人民。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试题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试题附解析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地方管理制度有了什么新的变化?(3)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答案】(1)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变化:由依据出身高低贵贱为官,演变为郡县长官不再世袭,由君主直接任命。
(3)赢政(秦始皇);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解除由皇帝控制的军队之外的所有武装;迁徒旧贵族;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分封制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孟子战国时期②他属于当时的哪一个学派?此话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儒家学派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③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阅读下列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①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②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答:儒家;太学③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3.阅读下列材料:“……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若在肠胃,则截湔(洗涤)洗,除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请回答: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这项科技成就是由什么朝代的谁发明的?答:麻沸散;东汉、华佗。
②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答: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③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他有什么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什么?答: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医圣。
5.阅读下列材料集书法之大成,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请回答: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何时谁的艺术成就?答:东晋,王羲之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誉?答:《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③后人尊称他为什么?答:书圣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51年,各路诸侯在葵丘会盟,共推春秋霸主,周天子派人参加,以此为标志,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产生。
①春秋第一位霸主是谁?答:齐桓公②他在争霸过程中任用谁为相?答:管仲③他在争霸过程中以什么为号召?答:尊王攘夷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七上历史列举题 整理(2024新教材)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列举题整理1.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代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2.原始农耕时期居民代表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3.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4.实行禅让制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5春秋时期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7.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8.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儒家:(1)孟子,实行“仁政”;(2)荀子,实行礼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道家: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韩非,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9.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1)魏国李悝变法(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10.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11.甲骨文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
12.商周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最重的)四羊方尊(最精美的)1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1)削弱地方势力;(2)加强经济管控;(3)尊崇儒术,兴办太学;(4)北击匈奴。
15.西汉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16.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17.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曹魏:220年曹丕洛阳蜀汉:221年刘备成都孙吴:229年孙权建业18.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19.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20.我国古代历史上以上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
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是《史记》引用的战国时期哪一政治家的言论?举例说明他“不法古”的一些做法。
(8分)(2)材料二的“诏”令(禁用鲜卑语)是谁颁布的?你还能举出他改革的其他措施吗?(8分)(至少举出三项)(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你怎样看待上述二人的历史作为?(2分)2.见图回答:(12分)(1)图中的帝王是谁?他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治国主张?起了什么作用?(6分)(2)前段时间,中央台综合频道热播有关这一帝王的电视剧。
假如请你编写关于他的历史课本剧,你认为除了上述措施以外,他的哪些历史功绩还可以在剧中出现?请举例说明(至少举出三项)(6分)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江南之为国盛矣……渔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因素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6分)(2)结合课本回答,为什么“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2分)(3)为什么说“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2分)三、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军事上分别采取什么措施?(10分)21、填空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灿烂辉煌。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高超,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至今仍发(填写人物)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贡献巨大;东汉“神医”_____________研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大大减轻了患者在外科手术时的痛苦,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南北朝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成《__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三:(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2)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他创作了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6)结合材料,谈谈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品质?5.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上图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1)料一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材料二的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他?(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7.材料一: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8.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9.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重点材料解析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重点材料解析题1、观察图一和图二回答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的哪两位皇帝?答:秦朝的秦始皇和西汉的汉武帝。
(2)在政治上他们个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在政治上: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在对待儒学问题上,他们有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是怎么做的?各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由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国家(或疆域)分别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答:秦朝疆域扩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世界上的大国;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的秦国,国力贫弱。
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其间遭到顽固派的反对,但他毫不惧怕,坚持推行新法。
后秦国成为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最终商鞅遭车裂而死,但法令并未废除。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1)商鞅变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商鞅变法的措施(内容)是什么?答:措施是:(1)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2)商鞅变法在当时起什么作用?答:新法实行后,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3)从变法的过程和结局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答: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将使国家变强大;任何一场改革都不可一帆风顺,都会受到阻力;进行改革要付出一定代价,甚至会流血牺牲。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
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1)孙中山(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始祖。
(3)涿鹿之战。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帝纣(2)牧野之战(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4)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7)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齐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意思是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能仿效旧法度。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商鞅“孝公”指哪国国君?秦国(2)他的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4)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指秦始皇或嬴政;“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秦王赢政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六合”即天地四方之意。
(5)请列举“秦王”为捍卫“扫六合”的胜利果实而采取的措施两条。
一、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二、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三、思想文化上:1、统一文字2、焚书坑儒四、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仁不让于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孔子(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它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材料三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
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朝代人物事件商齐桓公“有功于民”周晋文公牧野之战齐李冰尊王攘夷晋汤城濮大捷秦武王都江堰(2)朝代人物事件公元前2070 年秦孝公秦统一六国公元前1046 年项羽夏朝建立公元前356 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21 年武王巨鹿之战公元前209 年禹商鞅变法公元前207 年嬴政西周建立(3)成语故事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巨鹿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鸿门宴孙膑破釜沉舟长平之战项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吴越争霸刘邦项羽材料题尧舜禹禅让制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评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物。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被尊奉为什么?黄帝。
炎帝。
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到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什么事件之后,这种制度被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或夏传子,家天下)治水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请回答:(1)、材料中的“太守”“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李冰战国时期(2)、材料中的“太守”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是修筑了什么工程?该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是什么?都江堰防洪灌溉(3)该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造福人民。
(4)、材料中的“伯禹”是指谁?他们两人有什么相同之处?大禹均治水有功。
了解圣人孔子4、“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春秋晚期儒家学派《论语》(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请列举他的教育名言三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诸子百家思想5.材料一:A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材料二:B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材料三:C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他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材料中的A、B、C分别指的是谁?孔子、庄子、韩非(2)以上材料中,你比较欣赏谁的治国思想?说出你的理由。
6.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
(8分)(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道家,庄子(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法家,韩非子(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儒家,孔子(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墨家,墨子掌握历史学习方法(6分)7.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方法。
在比较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请在比较中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什么?夏朝。
秦朝。
(2)这两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你从这两个王朝的灭亡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8.统一国家的建立(10分)春秋战国时期、(1)列举春秋时三位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退避三舍”表现了晋文公信守诺言;楚庄王敢于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天子之势;越王勾践不忘战败耻辱,卧薪尝胆;齐桓公稳定内政之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他们最终成就各自的霸业。
(3)“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数量的变化是因为: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
9.商鞅变法阅读下列材料:(10分)商鞅说:“制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1)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改革创新思想(2)根据这一思想,他采取了那些有利于秦国发展的措施?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3)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六国,由此你能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吗?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和时间。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公元前356年(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1)成功的。
(2)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变法目的已达到,所以是成功的。
(3)标准是: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变法人的生与死,而是看目的是否达到。
11."秦始皇和汉武帝"(1)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人物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图二和图三反映的是他为巩固统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作用?(3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或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作用: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1)图一人物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先祖为他创造的良好条件,请列举两例为他成就伟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
(2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都江堰的修建等12.解答问题,提升能力: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行”。
秦统一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钱;(3分)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3分)秦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3分)文字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性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颁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2分)货币统一,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2分)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发展。
(2分)总之,这些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分)13.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势力。
(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推行郡县制(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在军事方面,秦始皇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14、秦末农民起义、.阅读材料,请回答:(6分)“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该文出自哪部史书?《史记》(2)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3)试分析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首创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5、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这一诗句的作者是谁?出自哪首诗?屈原、《离骚》(2)归纳出这一首诗句的意思是什么?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3)这一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的品德和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4分)16.学了这么久的历史,相信同学们已经结识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里面肯定有你最喜欢的或者是你最敬佩的人物,请说说他(她)是谁?(说出一名即可)并说说你喜欢或者敬佩他(她)的理由。
要是已经学过的历史人物均可,如:孔子、屈原、秦始皇、大禹、项羽等。
如屈原,创作出楚辞这种新体诗歌,写出了《离骚》等优秀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忧国忧民,国家灭亡后,以身殉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