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2015-12-18 心理画

第一章

心理危机干预总论

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

1.灾难事件

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

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

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2)个人危机事件

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

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

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

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

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

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

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二、危机干预

1.概念

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2.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标:

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

3.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保护接受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

5.危机干预的对象:

创伤性应激事件幸存者

事件目击者

事件当事人的亲人、和救援人员等

不同类型的灾难事件中,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有不同的特点;另外,同一事件中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在严重性和紧急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心理危机干预应当根据事件类型和人员受害级别多层次、有序进行。

6.危机干预流程:

(1)启动工作团队

(2)危机事件管理

(3)受害人群分级分组

(4)高危人群筛查

(5)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设置

(6)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7)总结与督导

7.心理干预者素质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巨大挑战,与一般心理咨询服务比较,心理危机干预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更科学、更规。

专业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需要综合应用教育、评估、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关键事件应激晤谈、个别治疗、快速眼动、催眠等方法。要求心理危机干预者必须掌握心理

危机干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灾难后的社会心理反应、应激后心理障碍识别、诊断标准等,同时系统接受常用干预技术的技能培训,才能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人格特征

沉着冷静。面对灾难现场,控制自己情绪,客观分析问题,制度行动计划;

创新灵活。具体干预工作可能遇到行动困难、条件限制、紧急情况,需要干预者充分发挥创造性和灵活性,利用现有条件想办法解决问题;

精力充沛。因为事件突发,人员众多,情况复杂,所以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非常大,有时候条件非常艰苦,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因此要求干预者有良好体力和耐力,平时加强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身状态;

快速反应。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快速反应,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干预者具备快速反应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以适应现实需要;

人生经验

干预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够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工作。这有助于他们在危机面前表现得成熟、乐观、坚忍、坚强,有助于他们合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危机受害者。

三、危机干预技术

1.心理危机快速干预ABC法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C、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2.眼动脱敏技术(EMDR)

眼动脱敏技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简称为:EMDR,也被称为“眼动心身重建法”或“二指疗法”,被认为是一个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非常有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且是在国外治疗PTSD的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

EMDR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晤谈之后,便可在不用药物的情形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疗方法。可以被减轻的心理创伤症状包括“长期累积的创伤痛苦记忆”、“因创伤引起的高度焦虑和负面的情绪”,及“因创伤引起的生理不适反应”等。因接受EMDR治疗而可以建立起的正面效果,则包括“健康积极的想法”及“健康行为的产生”等。在一次EMDR的疗程中,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脑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创伤画面、影像、痛苦记忆,及不适的身心反应(包括负面的情绪),然后根据治疗师的指示,让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随着治疗师的手指,平行来回移动约15~20秒。完成之后,请患者说明当下脑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觉。同样的程序再重复,直到痛苦的回忆、及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过快、肌肉紧绷、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递减”为止。若要建立正面健康的认知结构,则在程序之中,由治疗师引导,以正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画面植入患者心中。

EMDR的基本理论假设为:人会遭遇到不幸的事件,但人们也有一种在的本能去冲淡和平衡不幸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并从中学习使自己成长和茁壮。虽然EMDR疗法的机治尚未完全明朗,并继续在研究之中,但基本上可能和增进左右半脑之间的神经顺畅运作及沟通有关。根据研究,创伤记忆和负面资讯常被储存,凝滞在大脑右半球的身体知觉区,使大脑本身的调适功能和健康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因此造成了想法上的执着和知觉、情绪上的不适。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双眼的眼球有规律的移动,可以加速脑神经传导活动和认知处理的速度,使阻滞的不幸记忆动摇,让正常的神经活动畅通。

EMDR的治疗程序包括了八个阶段,分别为:

(1)“患者病史检验“,在第一个阶段,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此一疗法,及订出合理的治疗目标和可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