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各类修辞手法举例
各类修辞手法举例⒈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⒉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⒊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⒋夸张(扩大):柏油路晒化了,乃至铺户门前的铜牌仿佛也要晒化(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她尚未端酒怀,就醉了。
5.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贵,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6.对偶(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流水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7.反复:仿佛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8.反问:我呢,我莫非没有应该责备的地址吗?9.引用(直接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门生没必要如师,师没必要贤於门生。
(间接引用):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部份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特征代本体):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工具代本体):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专名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11.反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仿佛小姑娘的发髻一样,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照: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3.联想:太阳出来了,地上仿佛上了火.14.通感:“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彼此沟通。
15.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6.顶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7.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18.回环: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艺术手段,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言语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十大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进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例子:他的眼睛如同一池清泉。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感觉和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点。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打动读者的情感。
例子: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蹈者。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句式结构或词语来强调并列的事物,加强语气表达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直接、有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例子:求其友,如求其水;求其爱,如求其光;求其心,如求其真。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人物或情感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烘托出一种戏剧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夸张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例子:他的声音大得可以震碎玻璃。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相关的词语或事物来代替自己讲述的词语或事物,起到替代和提醒的作用。
借代能够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
例子:我闻到了梨花的香气,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陈述时向对方提问并以此提醒或强调自己的观点。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难道生活中只有胜利和失败吗?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照,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能够使文章的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子:她像一只雀儿般灵动的跳舞,飞舞在舞台上。
八、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谓语调换位置,使语序上与正常的语序相反。
倒装能够突出句子中的一些成分,使语气更加强烈,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例子:Into the room walked a man,his tall figure casting a shadow on the floor.九、设问设问是在文章中故意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引发共鸣和提醒的作用。
九种修辞手法举例
以下是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举例: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恰似”等。
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
例如: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
例如: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例如: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夸张:通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来突出表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感情,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上是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举例,每种修辞手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进行选择。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放长线,钓大鱼。 B.陈芝麻,烂谷子。 C.刀子嘴,豆腐心、 D.一把屎,一把尿。 [答案]D(借代,“一把屎,一把尿”代指父母为子女无私奉献,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其他三项 为比喻。A.“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B.“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C.“刀子嘴,豆腐心”比喻说话刻薄,言语尖利, 但心地柔和、宽厚仁慈。)
七、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 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去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
(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二、借代 1.概念: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2.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 杆子里面出政权。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3、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四、夸张
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 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扩大夸张。 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割的日子到了。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初二语文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举例技巧
初二语文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举例技巧修辞手法是作文中为了增强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而使用的一种修饰手段。
在写作中熟练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形式,还可以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本文将从常见的修辞手法入手,介绍初二语文作文中的修辞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深化对事物的描写和表达。
在初二语文作文中,比喻可以丰富形象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例子1: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增加表达的力度,比如:春天的花朵如同一片片绽放的彩云,吸引着蜜蜂和蝴蝶在其间翩翩起舞。
例子2:在叙述人物形象时,也可以使用比喻来突出其特点,如:她笑起来像春风拂面,温柔而又明媚。
二、夸张的手法夸张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用的手段,通过对事物或情感进行夸大,以产生强烈的效果,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初二语文作文中,夸张手法常用于描写事件的情感冲突或突出一种特定的感受。
例子1:当面临一场考试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突出紧张的心情,比如:我的心脏砰砰直跳,仿佛要从胸腔中蹦出来。
例子2:在描写美食时,夸张手法可以增加描述的趣味性,如:这碗汤的味道,简直是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品尝到了天堂的滋味。
三、对比的运用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将事物与其相反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凸显出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在初二语文作文中,对比手法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差异和对立,以及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的对立关系。
例子1:生活的酸甜苦辣,就像四季的交替一样,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体验。
例子2:她与其他女孩截然不同,不喜欢购物和化妆,而是热衷于阅读和写作。
四、拟人的手法拟人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它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人类的特点和能力,以此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初二语文作文中,拟人手法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例子1:那只枯叶在秋风中摇曳,好像在诉说着自己落叶归根的故事。
(完整版)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
例句: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
例句: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修辞手法定义及作用举例
修辞手法定义及作用举例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反复、互文、引用等。
比喻:用在记叙、描写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让读者对事物有直观的认识,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气势,表达了……情感(这只是一种加强语气的方式,问句有回答问题的作用)。
设问:答案就在问题中,只要理解准定语修饰限制的词语,答案也就在文中,“设问”能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美,富有感染力。
互文: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的两个事物,分别安排在上下文不同句里,彼此交错渗透,理解时必须将上下文句义互相参差互补,才能正确理解。
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常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01
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02
五、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有的人
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02
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01
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象纸一样单薄。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01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不行么?
添加标题
02
01
种类 1、特征代本体。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志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作借体。 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2、专名带泛称 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3、处所代本体。包括以人事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如:来“两杯龙井”。 4、部分代替整体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5、具体代替抽象 如:枪杆子里出政权。
比喻的运用
(二)用来说明事理。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
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修辞方法的作用及其实例
修辞方法的作用及其实例比喻、借喻、借代、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渲染、顶真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并举例。
附录:辅导员"古道西风"的回答: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独特感受。
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
”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来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写出了看社戏途中的奇特感受。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只出现喻体的一种比喻。
如:“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里用“自由花”来比喻人民得到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使抽象的意思具体化了。
借代可以使文章变化生姿。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里用“旌旗“借指军队。
拟人可以使语言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
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将延安人民的欢迎场面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夸张往往故意夸大其词,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强调或渲染。
如:“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所说内容。
如:“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对偶能使语言整齐和谐,音韵铿锵,增加文章的美感。
格律诗常它来勾勒画面,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排比可以铺排文意,舒展内容,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还能增强语言的气势。
修辞方法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等。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
品味拟人的妙处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 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 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 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 泪滴。
用比喻、 拟人的修 辞 可以使干 瘪的句子 生动形象 起来。
例如 (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 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 不说。 变形: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 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 句话也不说。
2021/3/9
23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
(2)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 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 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我们
2021/3/9
31
借代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2021/3/9
7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排比 E、对偶 H、设问
B、比拟 D、夸张 F、借代 G、反问
2021/3/9
8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一 比喻
(即“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道 理去比另一种事 物或道理。
2021/3/9
中考演练
例: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 三两天,可别恼。看,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举例说明诗歌的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诗歌的修辞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这里举几个例子: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中,用“白日”和“黄河”分别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生命力。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中,把春天的鸟儿唤醒人们起床的动作赋予了人的特征。
3. 排比:用相同或相似的语句结构进行排列,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中,通过排比句式强调了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的观念。
4. 对仗:指诗歌中的上下两句在字数、词性、语义等方面相互呼应。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中,上句的“明月光”与下句的“地上霜”形成了对仗关系。
5.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诗中,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
修辞手法及举例子
修辞手法及举例子修辞手法是对语言进行加工塑造与修饰的方式,运用得当可以让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从而更好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共鸣,营造文学之美。
下面我们将围绕修辞手法展开,为大家举例讲解。
一、比喻比喻是指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突出所要表达的语义,使文字更加鲜明、生动。
比如:1.耳边却响起了一阵阵鸟叫声,像是无数小手拨着琴弦。
(“小手拨着琴弦”这个比喻,形象地描写了鸟叫声的清脆、悦耳和连续性,增强了读者的感受)2.他的心情就像透明的玻璃球,明亮却脆弱。
(“透明的玻璃球”比喻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脆弱”一词对他的状态作出了生动描述)二、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通过重复使用同样的结构,来表达并列的修辞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比如:1.捧一把阳光,握一朵云彩,在心中撒一片蓝天。
(重复的“捧、握、撒”形成了感官的视听效果,展现出美好的心境)2.结婚,不是你情我愿;结婚,不是两情相悦;结婚,是两个家庭的和睦。
(三个“结婚”形成三个并列句,突出了这需要家庭和睦的社会属性)三、对比对比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比较,突出它们的差别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比如:1.他的兴趣广泛,有的是爱好音乐,有的是热爱写作。
(对比音乐和写作两种不同的兴趣,增强了阐述者的兴趣广泛性)2.黑夜是宁静的,白昼是喧嚣的。
(通过对黑夜和白昼的对比,增强了它们的叙事代表性)综上所述,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丰富的背景知识与深度思考,更需要巧妙的语言运用;通过修辞手法的应用,可以让文章更加感性,更加诱人。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类修辞手法来塑造自己的文章形象,创作出更加生动、充满感染力的文学之美。
修辞手法总结和举例
(一)比喻
两者间有一个共同点
Ex:月亮(本体)像镰刀(喻体)
Ex:这只猫儿(本体)软得像一团棉花(喻体)
Ex:这么迟了,连车也早变南瓜,她怎么还不回来?
本体:深夜12点喻体:车变南瓜(《灰姑娘》的情节)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
(1)拟人(2)拟物
Ex:太阳公公伸出了头,微微笑着开始它一天的伟大任务。
Ex:海恼怒地激起了波浪。
(三)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Ex:小丽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白衣天使。
本体:护士-------代体:白衣天使
Ex:我姐姐有四个轮,这是我们特别喜欢邀她上街的原因。
本体:汽车--------代体:四个轮
(四)夸张
更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
Ex:陈伯伯的肚腩很大,像怀了两个小孩似的。
Ex:他家穷得连一片面包都买不起。
(五)回文
整个句子的排列倒反
Ex: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Ex:我喜欢亲近儿童,儿童喜欢亲近我。
Ex: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六)顶真
用前一句子的结尾,做后一句子的开头
Ex: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Ex;有能力才会有信心,有信心才会成功。
(七)反问
有问无答,答案隐藏在问题中
Ex:像这样意想不到的事,不是也常会发生吗?
Ex: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能明白吗?
(八)设问
自问自答
Ex: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情的矛盾。
Ex:这些孩子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吗?有的,只有多关心他们。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比喻 )
3、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排比、拟人) 4、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比喻 )
5、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
来。 ( 拟人 )
6.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 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
开始新的生活。( 排比、拟)人
高大的白杨树, 整齐地排列在 路旁。
高大的白杨树, 像一队士兵 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高大的白杨树, 不知疲倦地 在路旁站岗放哨。
每天一大早, 老牛就会在河边 走来走去。
每天一起床, 老牛就会悠闲自 在地在河边散步。
沙漠中的仙人掌, 在太阳下生 长。
沙漠中的仙人掌, 在太阳下挺直 了脊背, 顽强不屈地生长。
排比
排比:
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 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 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作用:起到增强语气、增强 气势,使思想感情表达的更 为强烈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
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 我 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 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
荷叶下几条小鱼在游来游去。
荷叶下几条可爱的小鱼, 在捉 迷藏。
荷叶下几条顽皮的小鱼, 在快活 地游来游去。
月亮在云中出现了。
月亮姑娘悄悄地从云彩里走 出来, 露出了半个笑脸。
害羞的月亮姑娘, 揭开脸上薄薄 的纱巾, 展露出迷人的脸蛋。
常见修辞手法以及举例
修辞一、比喻定义: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形式: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好的比喻不仅追求外形相似,更要气质相通。
♥1、明喻,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存在。
形式为“甲像乙”,例如“天上的云从西边出来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暗喻,即本体和喻体出现,比喻词不出现,变成了“是”、“成了”、“变成”等词语连接起来。
形式为“甲是乙”,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借喻,即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形式为“甲代乙”,例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就是用来比喻大榕树的。
)二、比拟定义: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分类:拟人、拟物。
好的拟人要抓住此时、此地、此物最突出的特质,为万物赋予灵魂。
♥1、拟人句: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①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②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2、拟物句: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
①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②嘎子竖起了耳朵。
三、排比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好的排比往往逻辑连贯、声韵和谐。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
修辞手法举例
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技巧和手段,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举例: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例: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以增强表现力。
例:风儿轻轻地吹着,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排列在一起,以便更加突出表达。
例: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聪明,都让人难以忘怀。
4.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以增强表现力。
例: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
5.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便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
例: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响亮,让人不敢直视。
6. 修辞问答:用问答的方式来表达某个意思,以增强表现力。
例:你知道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吗?是你的微笑。
7. 比较: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表达。
例:他的眼睛像深邃的湖水,让人沉醉其中。
8. 借代: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
例:她的心是一片湖水,清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这里,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
例句: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
例句: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句: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
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例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
例如: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例如: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二,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不那么严格。
例如: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A、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B、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简单记为“有问有答”。
A、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有一句话“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B、你问我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我心中没有俗念。
8、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如:A、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
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理难受极了。
(黄蓓佳《心声》)用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表达激动的感情,以增强文章感染力。
B、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其实人人都要说它美)C、你上课老是捣乱课堂纪律,我难道不能说你吗?(其实是可以说你的)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分两种:A、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明显标志是有引号(单引或双引)。
B、暗引(间接引用),没有引号,只知道大意,但不清楚原句。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如: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A、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B、多喝点墨水,有什么了不起?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A、(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其实并不标致)B、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
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这是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狂妄自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特别强调: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同学们请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
如:A、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句中奶奶的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C、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2)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A、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这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C、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3)表示例举。
如:A、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B、“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句中用“像”字表示把(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4)表示想象。
如:A、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C、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5)表示说明。
A、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B、狼狗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