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外现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外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2f031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6.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外现状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关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
国外
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
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和保护这种和谐共生。
首先,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以确保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例如,一些国家设立了国家公园和自
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此外,这些国家还限制
了一些破坏性的人类活动,如采矿和森林砍伐。
其次,国外一些国家也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他们还鼓励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以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自然环境的
污染。
此外,国外一些国家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以
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识。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达环保知识,鼓励人们采取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了严格的垃
圾分类和回收制度,通过教育公众正确处理垃圾。
总之,国外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他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和保护这种共生。
通过制定保护环境的
法律和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这些国家正在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4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范文
![《2024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662e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人类文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这种现实,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环境科学的重点领域,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长远议题。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在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过去,人们将自然看作是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库,大规模地开发和破坏环境,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
这种观念和行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包括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而今天,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努力寻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这种理念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1. 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破坏自然的平衡和稳定。
2. 保护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3. 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行动:1. 教育和宣传: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2. 政策引导: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动。
3.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开发可再生能源等。
4. 生态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5. 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https://img.taocdn.com/s3/m/7ff567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d.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古以来,人类和自然就是共生于同一个地球的存在。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日益加剧,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等。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必须改变我们与自然互动的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并尊重自然规律。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如何实现。
一、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地球上生命以及生态系统的基础。
自然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空气、水、食物、药物等资源,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同时,自然还维系着生态平衡,保持着地球的稳定。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给我们自身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洪涝、干旱、气候变化等。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现状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人类追求经济发展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许多自然资源正在减少,如森林面积的减少、水资源的枯竭等。
其次,人类的活动引发了大量的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
此外,人类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碎化,许多物种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种种问题表明,当前的人与自然关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实现途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育系统应该加强环境教育,使人们了解到自然的重要性以及环保的紧迫性。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推出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限制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传统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
很多古代文化中都有强调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观念和做法。
我们可以学习这些智慧,倡导自然友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与自然的共生,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和谐、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意义 推进路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意义 推进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2ad9f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7.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意义推进路径摘要:一、引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时代意义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状分析三、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索1.政策与法律保障2.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与实践3.科技创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作用4.社会教育与公众参与5.国际合作与交流四、结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正文:一、引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时代意义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们探讨的焦点。
从原始社会的敬畏自然,到农业社会的依赖自然,再到工业社会的征服自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不断发生变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体态势良好,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三、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索1.政策与法律保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2.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与实践: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
3.科技创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作用: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4.社会教育与公众参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5.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四、结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历史使命。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人与自然调研报告
![人与自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beed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9.png)
人与自然调研报告人与自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主题。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加剧,这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认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促进人们更加合理、和谐地与自然相处。
二、调研内容1.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壤、大气等方面。
水污染、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2.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调研显示,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方面,人类通过科技手段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现象,人们开始重视自然保护并采取相关措施。
3.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认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人对自然的认识仅限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于自然生命的价值、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不了解或认识不足。
这反映出需要提高人民对自然科学的认知与关注。
4.解决方案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和建议:-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施。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和惩罚力度。
-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大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结论本次调研得出以下结论:人与自然关系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应该摒弃过度消耗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四、参考文献1. 《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研究报告》,XX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2020年。
2. 《可持续发展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条例》,中国环境保护部,2019年。
五、致谢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d5383e0722192e4536f6d9.png)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人与自然,发展观,环境,和谐,可持续,协调发展通过李教授《当代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总结,我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自然发展的现状从人类生活方面,现在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过于旺盛,而一切物质的东西最终都得向大自然索取原料再经过工厂的生产而获得,人类只有从道德上检讨自己,学会过俭朴的生活,才会有自然与人的和谐,但是,目前人类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资源与环境方面,我国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西部生态系统脆弱,西北干旱少雨,沙漠化严重;西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必须严加保护。
东部地区固然要加大治理和改善环境的力度,但是首先还是保护现存环境不再遭到大的破坏,不让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造成新的更大的破坏。
人口仍在继续增长,在人口压力不断增强条件下控制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人口方面,目前,我国现有人口有13亿,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952536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0.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一、概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它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视角。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认为自然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依赖于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同时,人类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的面貌和状态。
这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因为人对自然的作用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的,而社会实践又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关系问题。
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关系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
其基本内涵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即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自然又能够改造自然,但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同时,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但这种改变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虽然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但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往往会对自然界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https://img.taocdn.com/s3/m/21768cfbba0d4a7302763aa3.png)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计学二班 吴炜佳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只有坚持可继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谱写更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向人们警示着地球空间尤其是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像似一张大网紧密相连。
如果这张网某些环节受损或变化,必将引起生物间连锁反应。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命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三个和谐的统一。
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的第一要务。
二、现代化社会的自然现状和自然难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
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发展论文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c7cc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b.png)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发展论文一、引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一直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全球视野出发,探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发展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重要性1. 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2. 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等都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与幸福感的增强。
三、现状1. 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当前,世界范围内仍存在大量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浪费,环境的破坏问题依然突出。
能源资源的滥用、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等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 气候变化与生态失衡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日益严重,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情况层出不穷。
冰川融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3. 生态学意识的提升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团体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环境法规与政策各国应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与实施,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2. 提倡绿色生产与消费倡导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推动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同时,倡导绿色消费习惯,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人们的环保习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加强国际合作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知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知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https://img.taocdn.com/s3/m/7403bb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f.png)
生态环境知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问题,认识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这种生活状态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水、食物、能源等,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如果我们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够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的生态破坏等。
如果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就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最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在高压、高负荷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与自然和谐共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就能够减轻压力、放松身心,提升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人类、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状然而,当前的现实状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和谐共生。
在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状。
首先,自然灾害频发。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暴雨引发的洪涝、飓风引发的风灾等。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b9712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c.png)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活动也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着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看到了越来越明显的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污染和物种灭绝等。
那么,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将走向何方?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过去几个世纪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
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快速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挑战,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全球范围内加强环境保护的行动也在加速进行。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开始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间的环保合作也日益密切,通过减排协议和环境保护计划,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
在未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继续发展,但态势可能会有所改变。
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土地沙漠化的防控、水资源的合理管理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和投入。
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也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可再生能源、环境监测技术、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将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未来的环境挑战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努力,也需要每个个体的参与和积极行动。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采取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例如减少废物产生、步行和骑车代替开车等。
在这个关键时刻,人们的集体行动将对环境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改善环境。
虽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通过全球合作和科技创新,我们有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https://img.taocdn.com/s3/m/3bbbc4b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0.png)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条件。
和谐相处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利共生、相互尊重的关系,既满足人类的需求,又保护和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人与自然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命共同体的基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自然提供了我们所需的食物、水源、空气和能源等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心灵的慰藉。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而自然环境的稳定与健康也离不开人类的保护和管理。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的必然要求。
如果人类不尊重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将会导致资源枯竭、生物灭绝和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健康。
三、人与自然的现状与挑战1.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导致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过度的采伐森林、过度的耕地开垦和过度的捕捞等行为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极端的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飓风等不仅给人类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资源消耗与能源危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耗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能源危机的出现。
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此外,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土地的过度利用也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解决方案1.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a8345f1172ded630b1cb65a.png)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师姓名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学号研究生专业所在院系类别: B.硕士日期: 2016年12 月20 日评语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 一是由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工业实践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扭曲的已然关系,二是由现代生态学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之本来所是与本来应是的本然关系,三是人与自然实际形成的关系是由人类实践活动建构的实然关系。
自从人类在地球这个摇篮中诞生以来,地球的自然生态演变史就开始演奏着一首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奏曲,但这首变奏曲演奏到今天,已经变得不那么和谐动听了,甚至可以说是刺耳的,而问题就出在人类这个作曲者与演奏者身上。
人类把自然界本有的音律抛之耳外,而按自己的意愿、需要和认知创作自己爱听的旋律,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之曲,竭力抒发人类之声。
但由于没有自然天籁之音的滋养,人类之声在现代变得沙哑了,面临失声的危险。
用一些诗化的语言隐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三重性关系: “自然之音”隐喻人与自然关系的本然,这是由现代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为生态共同体关系;人类的作曲和演奏隐喻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从而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建构性关系;人类之声的沙哑或失声之险则隐喻工业化以来,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扭曲而遭遇的生态危险与人类自己的生存危局。
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关系都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中存在着与形成着的事实,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三者的交织和演变,形成了今天复杂多变的关系。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与自然关系受到高度扭曲,人类生存面临极大威胁的今天,有必要对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三重性关系作一番学术梳理,探析谐调人与自然关系,克服生态环境危机,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找寻通向生态文明的可能与路径。
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6931e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c.png)
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起源于数万年前,初期的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依赖自然界的馈赠。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分析其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
1. 历史背景在人类早期阶段,由于科技水平有限,人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自然。
那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直接而和谐的。
人类在获得食物与资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在这个阶段,许多文化和宗教信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自然循环与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对自然的依赖逐渐演变为对自然的剥削。
量大且快速的资源开采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在获取利益的同时,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
2. 现代社会的共生危机到了21世纪,全球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生态危机。
例如:•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遭到重创。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
•水资源危机:随着人类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的加速,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3. 朝向共生未来面对当前的生态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实现真正的共生,才能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项促进人类与自然共生的措施:3.1 提高环保意识首先,提升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是第一步。
通过教育与宣传,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自发地采取环保行动,如减少塑料使用、节约能源等。
同时,鼓励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
3.2 生态重建其次,各国应积极开展生态重建项目,修复因人类活动而破坏的生态系统。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法来恢复生态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
从自然地理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现状
![从自然地理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50a780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4c.png)
从自然地理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现状人类的演化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现在看来,我们貌似对自然地理的影响很大,似乎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都是和人类有关。
但是,在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主要以自然对人类的单向影响为主。
这就意味着:自然环境想要怎么鞭挞人类,人类只有挨毒打的份。
比如为什么人类会直立行走,因为自然环境中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一个叫“草”的植物占据大片江山,人类祖先不得不弃爬从走。
又比如为什么会出现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这也是自然对我们单方面的影响造成的。
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没有热带草原的强,也没有欧洲北部那么寒冷,造成了蒙古人种(黄色)的出现。
此外,自然地理还影响着人类分布和城市建立。
就拿我国来说,东部人口比西部多,除了经济因素外,也和自然生态环境有关。
水源充沛,植被丰富让人类聚集。
而早期城市的建立往往选择依河口而建,如武汉就建立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上海则建在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
地理环境对人的健康还会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每个地域的土壤、水质和生物等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区域内的特殊疾病(地方病)。
比如每个地方的化学元素分布是不同的,如果是碘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克汀病。
又比如有些地方会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让致病生物大量繁殖,也会造成生物性地方病,最广为人知的就有血吸虫病、黑死病(鼠疫)。
在自然一次次的鞭挞下,人类也慢慢崛起,开始学着对自然输出,当然,这其中有好有坏。
在早期单方面受毒打时,人们常常因为自然变化而受到很大伤害,轻则财产损失,重则生命丢失。
因此,人类对改造自然有着很强的执念。
在我国云南的哀牢山区,因为农田过于稀少,于是出现了梯田。
既然山上都不能种水稻,那我就把山变成田。
又比如水库的出现,也是因为过去的旱灾水祸给人类留下了吃土的心理阴影,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高山出平湖。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不停迈进,也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不合理地制造耕地,会破坏自然生态。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研讨材料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研讨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f656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7.png)
美丽我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丽我国的向往和追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美丽我国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建设和经济发展上,更需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为核心,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为此,我们举行了一场研讨会,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一、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的重要性1. 人与自然和谐交流是美丽我国建设的基石。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的幸福生活。
2. 和谐交流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可减缓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的美丽。
3. 人与自然和谐交流有助于增强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
二、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的现状和问题1. 目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消费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采伐和污染,导致大量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动植物灭绝等问题。
2.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垃圾处理不当,导致了空气和水质的恶化。
3. 生态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
三、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的对策和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环境犯罪进行严厉打击。
2.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规范,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 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人们对自然美丽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也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加强人与自然和谐交流意识的培养1.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营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良好氛围。
2. 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3. 积极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论员文章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论员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a66967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c.png)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论员文章摘要:一、引言: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二、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三、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措施四、实例展示:国内外成功案例五、结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正文: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论员文章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
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目标。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秉持着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依然突出。
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局,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切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
其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再次,推动绿色发展模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在国内,许多城市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杭州市通过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深圳市则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绿色科技产业发展,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些成功案例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德国的能源转型战略,致力于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全面发展;日本的生态城市建设,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益启示。
总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马原知识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马原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7242c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e.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人类尊重自然,依靠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为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是现代文明的需要,更是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1.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依赖自然。
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空气、水、食物、能源等资源,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气候、环境等基本条件。
人类在使用自然资源的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以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人类了解到自然的威力和自身的渺小。
面对自然灾害,人类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增强适应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3. 自然对人类的教育作用。
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启发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发明创造,推动科技进步。
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 人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物灭绝,维持生态平衡。
2.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 推进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发展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对未来世代负责,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4. 发扬敬畏自然、融洽相处的传统文化。
人类要传承和发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态伦理。
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状1. 近年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
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和困扰。
3. 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也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及对策1. 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教育。
加强自然科学教育,增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师姓名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学号研究生专业所在院系类别: B、硕士日期: 2016年12 月20 日评语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 一就是由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得工业实践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扭曲得已然关系,二就是由现代生态学所揭示得人与自然之本来所就是与本来应就是得本然关系,三就是人与自然实际形成得关系就是由人类实践活动建构得实然关系。
自从人类在地球这个摇篮中诞生以来,地球得自然生态演变史就开始演奏着一首人与自然关系得变奏曲,但这首变奏曲演奏到今天,已经变得不那么与谐动听了,甚至可以说就是刺耳得,而问题就出在人类这个作曲者与演奏者身上。
人类把自然界本有得音律抛之耳外,而按自己得意愿、需要与认知创作自己爱听得旋律,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之曲,竭力抒发人类之声。
但由于没有自然天籁之音得滋养,人类之声在现代变得沙哑了,面临失声得危险。
用一些诗化得语言隐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这样得三重性关系: “自然之音”隐喻人与自然关系得本然,这就是由现代生态学,特别就是人类生态学所揭示得人与自然为生态共同体关系;人类得作曲与演奏隐喻人类在改造自然得活动中对人与自然得关系建构,从而形成人与自然之间得建构性关系;人类之声得沙哑或失声之险则隐喻工业化以来,由于人与自然得关系扭曲而遭遇得生态危险与人类自己得生存危局。
人与自然之间得三重关系都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中存在着与形成着得事实,在人类得实践活动中三者得交织与演变,形成了今天复杂多变得关系。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与自然关系受到高度扭曲,人类生存面临极大威胁得今天,有必要对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得三重性关系作一番学术梳理,探析谐调人与自然关系,克服生态环境危机,重构人与自然与谐关系,找寻通向生态文明得可能与路径。
人类得活动在自然肌体上打下种种印记,这些印记成为自然对人类活动得现代生命哲学意义上得记忆。
到如今,这些累积性得印记既记录着人类征服、改造自然所取得得胜利与所获得得巨大成就,也记录着人类极度化得生态扩张与征服所导致得人与自然得关系扭曲,从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系统得严重损害。
对生态环境危机本质得反思应起始于这样一个既成事实,即生态环境危机得广度与深度,生态环境危机对生态整体系统及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得动植物,特别就是对人类自己生存得损害程度,与迄今为止得人类文明发展与取得得成就成正比。
事实上,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得严重问题,并造成人类生存得严重困境,正就是在人类现代文明(科技文明、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等)取得巨大发展得时候。
可以预见,按照人类现有得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生态环境危机得严重性将相随加剧。
现代文明对自然得生态扩张越加广烈,自然套在人类文明脖子上得生态环境危机之绳圈就会越勒越紧,这也许就就是现代文明阳光下得一个挥之不去、随现代文明得阳光普照而不断扩散着得阴影。
这将大大抵消人类战胜自然得成功与喜悦,直此下去,人类将会陷入难以解套得矛盾与困境中,并付出沉重得代价。
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文明模式就是一种建立在人类通过对自然得征服与扩张,无节制地攫取与消费自然资源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创造社会财富,满足自身极度化需要与欲望得文明模式。
这种文明模式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文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得分裂与对抗。
其结果就是,一方面人类大张旗鼓地征服自然,攫取自然资源,并毫无忌惮地向自然排放各种废弃物; 另一方面,自然反过来对人类回予严酷得报复。
正所谓人类怎样对待自然,自然反过来怎样对待人类。
应该反思得就是,在人与自然得关系建构中,人就是主动得施与方,人与自然得关系如何取决于人如何去建构人与自然得关系。
那么,对于当今出现得人与自然得关系,紧张与对抗得表现形式———生态环境危机,责任也在于人类自身,就是由人类文明得现代模式所导致。
可以说,生态环境危机得本质就是人类现代文明得危机,具体表现为人如何瞧待自然与实际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得危机,人类生态精神与观念得危机,人类行为方式得危机以及人类物质文明得危机。
因为从根本上说,现代工业文明就是一种反自然、反生态得文明,它从人类得精神上、行动上以至在最后得物质结果上,都制造了人与自然得分离、对抗与斗争,扭曲了人与自然得关系。
这种文明形态得核心观念就是强调人与自然得本质差别,主张人就是自然得目得与主人,人类得自由、能力以及人类追求得幸福与福利都在于对自然得征服、支配与有效控制上。
在实践中,通过机械工具得发明与使用,对大自然实施大规模得资源开发与利用。
所以,究其本质,这种文明无论就是在人得观念形态上还就是在人得行为中,都就是以自然为征服与索取对象而形成展开得,当然,最终也主要以人如何征服自然,怎样从自然中索取资源,从自然中索取资源得多寡来衡量其成就。
因此,它必然会“干预了生物进化得古老过程,搅乱了大自然得平衡”。
从而,产生了生态环境危机这一人类难以承受之重得现状。
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人类走向未来发展得沉重包袱。
生态学,特别就是生态学得现代分支———人类生态学揭示了人与自然得关系本然,即人与自然关系得本来所就是与本来所应就是。
生态学把人与自然得关系理解与解释为不可分割得共同体关系,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得处境、生存状况与质量,都有赖于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与谐关系。
生态学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强调人与自然分离得主流观点及对人得位置得理解。
生态学教导给我们得一个非常简单得道理就是,事物不能够从与其她事物得关系中分离出来得。
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得关系,即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以及互为环境得生物与生物之间得关系得科学。
生态学首先揭示了环境对生物得生态作用,“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它得生存环境。
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它生活所必需得物质以建构自身,环境能对生物得整个生存过程与生长发育状态发生影响,……由于环境得多样性,生物也就形成生物得多样性。
”其次,揭示了“环境得变化,必然影响生活于其中得生物。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适应环境得变化而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与信息、行为等方面反映出来,这就就是生物得生态适应性。
但就是,生物得这种适应范围就是有限度得,环境变化超过了一定得限度,就会影响生物得正常生活,甚至导致其死亡”。
最后,揭示生物对环境得巨大改造作用。
无疑,在生态系统得所有生物中,人类对环境得改造作用就是最为巨大得。
生态学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得整体性、有机性得联系,以及人与自然构成生态共同体得事实。
人与自然关系得发生方式、发生过程及建立起来得实际关系,不仅要符合人类法则与社会规律,还应符合自然法则与生态规律。
人与社会不就是存在于自然之外,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就是存在于自然之中,必须与自然建立起平衡与与谐得关系,才能既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得稳定与平衡,又维持与实现人类得利益。
人与自然得关系同非人类得其她生物、非生物与自然关系得最大差别就是,非人类得其她生物、非生物与自然关系就是自然形成得,而人与自然得关系则就是以智能人类为主导而构建起来得人为性与人工化得关系。
人类在自己得实践中建构着人与自然得关系,这就是人与自然得关系实然,即人与自然实际所就是得关系。
人与自然演变成什么样得实际关系,取决于人在实践中怎样地建构人与自然得关系。
人与自然得建构性关系既就是人与自然之间得关系事实,也就是分析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得事实依据。
人与自然得关系建构,就是指人根据自己得意愿、观念、知识、需要与目得等在实践活动中,以工具为中介与手段作用于自然界,对自然界进行选择、改造与变革,从而使自然纳入人得活动方式与人类得关系中,最后形成人与自然之间得关系。
与其她动物本能、直接与被动得活动方式不同得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改变着自然物质得外在形态与内在结构,对物质成分与要素进行重构,并能创造出人工化得物质。
这样,人改变着自然,使自然人化,创造着人工化得自然,因而也改变着人与自然得关系,使人与自然得关系成为由人主导或主宰得建构性关系。
人与自然得建构性关系就是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特有得物质、能量与信息得交换关系,它远不同于其她动物与自然得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就是人以主动变革自然而非被动顺应自然得方式建构起来得人与自然得关系。
对于人类来说,人与自然得关系建构就是在世代延续中不断变化发展而形成得。
可以说,从人类开始制造与使用第一件工具并作用于改造自然时,也就开始了人与自然得这种建构性关系。
其后,人类得一切活动,如发明工具,建造房屋、桥梁、道路,生产粮食,培植栽种植物,驯养动物等等,都不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得天然得与直接得显现,而就是一种人化与人工化得再建与再造得关系。
现今已经形成得人与自然得扭曲关系,就是在错误得思想观念引导下对人与自然关系得不合理得实践建构,其结果就是生态环境危机及由此带给人类文明不可持续发展得威胁。
在当代,要克服生态环境危机,须以生态学得思想观念为指导,通过生态实践过程谐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得关系变奏,促进人与自然与谐关系得生成,使之通向生态文明。
当今我们所面临得各种生态问题都就是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得关系而造成得,都就是由于人类对自然得肆意开发而引起得。
人类在利用先进得技术、高明得工具对自然进行大幅度改造得同时,必然要承受因此带来得恶果。
人类社会得发展、进步就是必须要从自然界内获取资源。
而我们应该做得就就是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得同时也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将自然放在一个关乎人类命运得重要地位上,以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