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微球标记抗体制备的详细步骤及问题分析
应用荧光微球技术进行免疫检测研究
应用荧光微球技术进行免疫检测研究荧光微球技术(Fluorescent microsphere)是一种新兴的免疫检测技术,通过将荧光染料标记于微米级的聚合物微球表面,实现对多个分子的检测和分析。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多重检测和高通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荧光微球技术的原理是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加入荧光染料,并使其与聚合物结合。
当荧光微球与目标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就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来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的存在。
首先,制备荧光微球。
这一步骤涉及合成聚合物和聚合物化学、微观粒子物理和胶体化学等学科的知识。
荧光染料可以通过共聚合、后修饰等方法与聚合物结合,从而实现微球的荧光标记。
其次,对荧光微球进行功能化修饰。
利用化学交联、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等方法,将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生物分子(如抗体、DNA探针等)固定在荧光微球表面。
这样做可以使荧光微球对目标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然后,进行靶标分析。
将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具有特异性的荧光微球共同孵育,目标分子与荧光微球之间发生特异性反应。
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或变化来定量目标分子的浓度。
最后,荧光信号的检测和分析。
荧光信号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
这些荧光信号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和解析,得到目标分子的浓度、分布和相关信息。
荧光微球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具有高通量的优势。
此外,荧光微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重复使用。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诊断、生物传感器和药物筛选等方面。
总之,荧光微球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免疫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多重检测和高通量等特点。
通过合理设计和功能化修饰荧光微球,可以实现对多个目标分子的定量检测和分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荧光微球标记抗体培训
02
活化
活化过程
向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洗缓冲液,超 声分散,加EDC溶液混匀(超声混匀)后 反应,再加入NHS溶液混匀(超声混匀) 后反应,离心,弃上清液。最后用清洗缓 冲液洗涤微球三次,离心取沉淀进行标记。
活化目的
活化目的:使得荧光微球羧基暴露 出来与抗体氨基结合。
活化原理
活化原理:加入EDC溶液通过与 羧基反应形成O-酰基异硫脲中间 体,该中间体在水溶液中很不稳 定,并易于水解。O-酰基异硫脲 中间体在NHS存在的情况下,可 以转变成氨基反应活性的NHS-活 性酯,这种NHS-活性酯中间体非 常稳定。
荧光微球标记抗体培训
部门:研发部
培训人:×××
步骤
CONTENT
01 清洗 02 活化 03 标记 04 封闭
05 保存
01
清洗
清洗过程
取一定量的荧光微球溶液加入离心管, 离心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清洗缓冲 液,混匀后,离心,弃上清液。再分 别加入清洗缓冲液,超声清洗两次, 离心,弃上清液。
Process
问题
为什么过一段时间才凝集呢?
原因
是因为微球偶联上抗体后,相互之 间由于携带同种电荷的关系,比较 稳定(以胶体的形式存在),只有 当偶尔相互碰撞遇上彼此的反应基
Hale Waihona Puke 团才会结合。解决4.在加入抗体前,向微球中加入少量 的表面活性剂使部分微球被表面活性 剂所覆盖有助于其在蛋白质中抵御电 解质的冲击,需注意的是表活使用量 不可过多,否则会导致微球完全被其 所包被从而降低与抗体的偶联效率。
03
标记
1
标记过程
取沉淀微球,离心管中加一定量 的清洗缓冲液,超声分散,离心 管中加入抗体,混匀,室温反应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荧光微球标记原理分为三个部分来讲解:荧光微球的制备、荧光微球的特性及应用、荧光微球标记的原理。
一、荧光微球的制备1.1荧光微球的材料荧光微球的制备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玻璃和金属等材料。
其中,聚合物材料是最常见的,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甲酯(PS)、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等。
这些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化学性能,能够很好地发挥荧光微球的特性。
1.2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溶液共聚法、悬浮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界面反应法、水相乳液聚合法等。
其中,微乳液聚合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制备步骤主要包括: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的添加、搅拌、聚合反应、清洗和干燥等。
1.3荧光微球的表面修饰荧光微球的表面修饰是为了增加其生物相容性、增强其稳定性、改善其荧光性能等目的。
目前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共价键结合、表面覆盖等。
二、荧光微球的特性及应用2.1荧光微球的特性荧光微球具有以下特性:①粒径均一,分布范围小;②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③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④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⑤具有可控性强,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其粒径、荧光性能等。
2.2荧光微球的应用荧光微球在生物医学、生物分析、药物传递、检测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包括:①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免疫分析、分子诊断等;②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细胞标记、药物传递等;③检测技术领域中的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三、荧光微球标记的原理3.1荧光微球标记的基本原理荧光微球标记是利用荧光微球的良好特性,通过将其与生物分子结合,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析。
其基本原理包括:①荧光微球的制备;②生物分子选择和结合;③检测和分析等。
3.2荧光微球标记的应用原理荧光微球标记在生物医学、生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①细胞标记:通过将荧光微球与细胞结合,可以实现对细胞的追踪和观察;②分子检测:通过将荧光微球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析;③药物传递:通过将荧光微球作为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中,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荧光微球是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微小颗粒,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荧光微球标记技术是利用荧光微球作为标记物,通过其发射的荧光信号来检测和分析生物样品中的分子或细胞。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涉及到荧光的产生机制、微球的制备和标记过程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荧光微球标记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荧光微球的产生机制荧光微球是由具有荧光性质的材料制成的微小颗粒,其荧光产生机制主要与材料的结构和成分有关。
常用的荧光材料包括有机染料、量子点、荧光蛋白等。
这些材料在受到激发光照射后会产生荧光信号,而荧光微球则是将这些荧光材料包裹在微小颗粒中,使其具有荧光性质。
1.有机染料有机染料是一类常见的荧光材料,其分子结构中包含具有共轭结构的芳香环和一定的取代基。
这些结构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激发其内部电子至激发态,然后在辐射过程中释放出荧光信号。
有机染料可以通过合成的方法将其合成为荧光微球的成分之一,从而使微球具有荧光性质。
2.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半导体纳米颗粒,其具有较窄的光谱特性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量子点的荧光产生机制主要与其尺寸和组成有关,当受到激发光照射后,量子点中的电子-空穴对会重新组合并释放出荧光信号。
量子点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其包裹在微球中,实现荧光微球的制备。
3.荧光蛋白荧光蛋白是一类具有天然荧光性质的蛋白质,其结构中含有紧密堆积的芳香氨基酸残基,这些残基可以在受到激发光照射后产生荧光信号。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荧光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到细胞或生物体中,从而实现对其进行标记。
此外,荧光蛋白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合成为荧光微球的成分之一。
二、荧光微球的制备荧光微球是由具有荧光性质的材料制成的微小颗粒,其制备包括了材料的选择、颗粒的制备和表面的修饰等步骤。
1.材料的选择制备荧光微球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荧光材料,常用的材料包括有机染料、量子点和荧光蛋白等。
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以满足标记对象的特定要求。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微球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微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微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技术,可以对免疫学实验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检测分析。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细胞分析和药物筛选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科研和临床的需求。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微球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生物标记物,实现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
其原理基于微球上包裹有特定的免疫荧光标记物,当这些微球与待测样品中的靶分子结合时,通过流式细胞仪等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时间,从而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
通过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微球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内的免疫反应过程,快速筛选药物的活性和副作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该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出现,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微球,深入探究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了解其原理和实验方法,我们的目的是揭示其在疾病诊断、药物递送和细胞标记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预测。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思路,为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原理介绍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微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分析技术,利用微球作为载体,结合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实现对不同生物标记物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
其原理基于时间分辨光谱技术,通过采集微球悬液中的荧光信号,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样品中不同荧光标记物的准确识别和定量测定。
在时间分辨光谱技术中,光谱仪器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样品中的荧光信号进行连续检测,通过对这些时间点上的信号强度和波长进行分析,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荧光标记物并消除背景信号的干扰。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一、荧光微球的概念及应用领域荧光微球是一种具有微米级尺寸的颗粒,其内部含有荧光物质,可以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常用于生物分析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由于其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能和可调控的粒径大小,荧光微球在生物标记、细胞分选、免疫检测、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荧光微球通常采用聚合物或玻璃材料为基材,通过化学合成或物理方法制备得到。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浸渗-沉淀法、自组装法、微流控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备方法,通过将荧光物质溶解于凝胶前体中,然后进行凝胶化反应,最终得到具有荧光性能的微球颗粒。
三、荧光微球的荧光标记原理荧光微球荧光标记原理主要包括荧光物质的选择和激发-发射过程。
荧光物质的选择对荧光微球的荧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荧光物质包括荧光素、罗丹明等。
在激发-发射过程中,荧光微球受到激发光源的激发后,荧光物质会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波长来实现对微球颗粒的标记和检测。
四、荧光微球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荧光微球作为一种具有稳定荧光性能的颗粒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和细胞追踪等领域。
通过将荧光微球与生物分子(如抗体、DNA、RNA等)进行共价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荧光标记和追踪。
这种荧光标记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定量检测,还可以实现对细胞的追踪和成像,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有力支持。
五、荧光微球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荧光微球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免疫分析和诊断领域。
通过将荧光微球与特定抗原或抗体结合,可以实现对特定免疫反应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这种荧光微球基于多参数的免疫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生物标志物,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诊断各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六、荧光微球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荧光微球还常常用于药物传递和靶向释放系统中。
通过将荧光微球与药物载体结合,可以实现对药物的定位输送和靶向释放,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副作用。
荧光抗体标记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抗体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3. 了解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荧光抗体标记技术是将荧光素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荧光标记抗体。
这种标记抗体仍保持抗体原有的活性,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时,荧光标记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FITC标记的抗体、抗原、抗体稀释液、磷酸盐缓冲液(PBS)、甘油、甲醇等。
2. 实验仪器:荧光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吸管、试管、载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化抗体将FITC标记的抗体用抗体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2. 制备抗原将待检测的抗原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制备细胞悬液将待检测的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重悬细胞。
4. 混合抗原与抗体将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室温下孵育一段时间。
5. 洗涤将混合后的溶液在室温下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每次洗涤后离心弃去上清液。
6. 封片将洗涤后的细胞沉淀用甘油封片,封片剂与细胞沉淀的比例为1:1。
7. 荧光显微镜观察将封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调整显微镜参数,观察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五、实验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发生了特异性结合,形成明亮的荧光复合物。
阳性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荧光信号,而阴性细胞则无荧光信号。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抗体与抗原的孵育时间、洗涤次数和封片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抗体与抗原的孵育时间为30分钟,洗涤次数为3次,封片剂为甘油。
2. 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等领域。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抗体与抗原的比例要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实验结果;(2)孵育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3)洗涤时要充分,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抗原;(4)封片剂的选择要合适,以保证荧光信号的稳定。
荧光微球制备
荧光微球制备荧光微球是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微米级球形颗粒,广泛应用于荧光探针、生物成像、药物传递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制备方法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聚合物化学反应合成;另一种是通过溶剂乳化法制备。
1.聚合物化学反应合成聚合物化学反应合成是制备荧光微球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单体聚合反应合成荧光单体,再将荧光单体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从而制备荧光微球。
具体步骤如下:a. 合成荧光单体荧光单体的合成需要选择适当的芳香胺或芳香酮作为起始物质,通过酰基化、缩合等反应合成荧光单体。
b. 合成荧光微球在聚合反应中,荧光单体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得到荧光微球。
2.溶剂乳化法制备溶剂乳化法制备荧光微球的步骤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制备乳化液将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混合,在机械搅拌下制备乳化液。
b. 乳化反应将所需的单体和交联剂加入乳化液中,进行聚合反应。
c. 分离将反应混合物经过离心分离,得到荧光微球。
二、应用荧光微球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可广泛应用于荧光探针、生物成像、药物传递等领域。
1.荧光探针荧光微球作为一种荧光探针,可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细胞成像等领域。
由于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可用于检测分子浓度、酸碱度、温度等参数。
2.生物成像荧光微球可用于生物成像,如体内荧光成像、荧光显微镜成像等。
通过将荧光微球注入生物体内,可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的成像,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
3.药物传递荧光微球可用于药物传递,如靶向药物传递、药物缓释等。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荧光微球内部,可实现对药物的靶向传递和缓释,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荧光微球作为一种具有良好荧光性质的微米级颗粒,其制备方法简单,应用广泛。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荧光微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像和药物传递材料。
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三种常用的方法:溶剂扩散法、水相聚合法和有机-无机杂化法。
先要了解什么是荧光微球:荧光微球是具有荧光性能的微米级颗粒,通常由聚合物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构成,具有荧光发射和/或吸收特性。
荧光微球可用于生物标记、荧光探针、药物输送、图像引导和荧光传感等领域。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种常用的荧光微球制备方法。
1.溶剂扩散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溶剂扩散来制备荧光微球,通常使用聚合物作为荧光材料。
首先,将荧光染料或发射性量子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将该溶液与抗溶剂(如水)混合,溶剂和抗溶剂之间形成界面。
由于溶剂和抗溶剂之间的亲疏水性差异,荧光材料会聚集形成微球。
最后,通过离心、过滤或离心沉淀等方法分离荧光微球。
2.水相聚合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水相聚合来制备荧光微球。
首先,将荧光染料或发射性量子点等荧光物质溶解在水相中,并加入聚合物单体。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下,加入引发剂开始聚合反应。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荧光物质和聚合物单体形成微球,并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分离得到荧光微球。
3.有机-无机杂化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反应来制备荧光微球,常用的材料是硅胶和有机荧光分子。
首先,将有机荧光分子与硅源混合,并加入模板分子和溶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形成有机-无机杂化荧光微球。
接下来,通过焙烧和/或去模板处理,去除模板和残余有机物,最后得到荧光性能较好的微球。
总结: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的溶剂扩散法、水相聚合法和有机-无机杂化法是常用的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制备要求,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制备荧光微球。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荧光微球标记原理是一种利用微米级颗粒进行生物标记的技术。
荧光微球是一种具有荧光特性的微小颗粒,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其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通过检测荧光信号来跟踪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运动。
这种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的核心在于荧光微球的制备和生物分子的选择与结合。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荧光微球材料,常见的材料包括聚苯乙烯、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和聚丙烯等,这些材料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分子,这些生物分子通常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例如抗体可以识别特定的蛋白质,核酸探针可以识别特定的DNA或RNA序列。
荧光微球与生物分子的结合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和方法,通常是通过化学共价键或特异性的非共价结合来实现。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的应用涵盖了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荧光微球可以用来追踪细胞内蛋白质或RNA的运动和分布,从而揭示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在免疫学研究中,荧光微球可以用来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和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情况。
在药物筛选和药物传递领域,荧光微球可以作为载体用于输送药物到靶细胞内。
在医学诊断中,荧光微球可以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或病原体的存在。
总的来说,荧光微球标记原理的关键在于荧光微球的制备和生物分子的选择与结合。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反应条件,可以实现荧光微球与生物分子的高效结合,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追踪和检测。
这种标记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而且在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荧光微球标记的历史:荧光微球标记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某些微小颗粒可以发光,即产生荧光。
这为将这些微小颗粒应用于生物标记提供了可能。
随着微米级颗粒制备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微球标记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荧光微球标记的制备方法:1.化学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在微米级颗粒表面修饰化学活性官能团,再通过将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固定在微球表面来制备荧光微球。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荧光微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新型纳米标记材料。
它具有微米级别的尺寸和荧光性质,可以用于细胞成像、生物分析、药物输送等多种应用。
荧光微球标记原理是指利用荧光微球来标记目标样品,然后通过荧光仪等设备来检测样品中的荧光强度,从而定量或定性分析目标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本文将主要介绍荧光微球标记的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荧光微球的制备荧光微球是由某种荧光活性化合物(荧光染料)包裹或掺杂在聚合物微球内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而成的。
制备荧光微球的一般步骤如下:1.选择荧光染料荧光染料是荧光微球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荧光微球的荧光性质。
通常选择具有良好荧光性能和稳定性的有机或无机荧光染料,如荧光素、腈酮染料、量子点等。
2.合成荧光微球合成荧光微球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乳液聚合法、微流体技术、自组装技术等。
这些方法除了能够控制微球的尺寸和形状外,还能够控制荧光染料的分布和浓度,从而实现调控荧光特性的目的。
3.表面修饰为了提高荧光微球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还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如聚合物修饰、功能基团修饰等。
以上是荧光微球的简要制备过程,制备出来的荧光微球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能和良好的性质,适合用于生物标记和检测。
二、荧光微球标记的原理荧光微球标记原理是指利用荧光微球来标记目标样品,然后通过荧光仪等设备来检测样品中的荧光强度,从而定量或定性分析目标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荧光微球标记的原理如下:1.标记目标物质将荧光微球与目标物质进行专一性或非专一性的结合,使得目标物质表面与荧光微球表面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标记。
2.分离和测定将标记后的样品用离心、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然后用荧光仪等设备检测目标物质所产生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定量或定性分析目标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3.数据分析根据荧光强度和标准曲线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存在状态。
这就是荧光微球标记的主要原理,通过标记、分离和测定等步骤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微球标记抗体技术
微球标记抗体技术
微球标记抗体技术(Microsphere-based immunoassay)是一种
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目标分子(例如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微球(通常是微米级别的颗粒)来携带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和测量。
微球标记抗体技术有许多优势,包括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重通路分析能力。
这是因为微球可以携带大量的抗体或抗原,从而增加目标分子与检测分子之间的结合机会。
此外,微球还可以具有不同大小、形状或颜色的功能,从而提供多通路分析的能力。
微球标记抗体技术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合成或选择合适的功能化微球;
2. 在微球表面修饰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
3. 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微球上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4. 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如荧光、吸光度或化学反应)来测定目标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5.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微球标记抗体技术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药物开发、临床诊断、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等领域。
它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细胞分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加深对疾病发生机制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了解。
荧光标记抗体,分离纯化
荧光标记抗体,分离纯化
荧光标记抗体是一种将荧光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标记试剂,可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免疫组化等技术,对目标分子进行可视化分析。
分离纯化荧光标记抗体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抗体制备:选择适当的抗体,常用的来源包括小鼠、兔子等。
抗体可以通过动物免疫或用细胞培养技术得到。
2. 免疫沉淀:将抗体与待标记的抗原充分混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可以使用免疫沉淀试剂盒等商业试剂盒进行沉淀。
3. 离心洗涤:通过离心把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底部,去除未结合的抗原和其他污染物。
4. 荧光标记:选择适当的荧光剂与抗体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抗体。
常用的荧光剂有FITC(荧光素异硫氰酸酯)和Alexa Fluor(一种荧光染料),其选择应基于实验需求和设备兼容性。
5. 剩余荧光剂的去除:可以通过凝胶过滤或柱层析等技术,去除未结合的荧光剂。
6. 质量控制:对分离纯化后的荧光标记抗体进行质量检测,如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抗体的纯度和特异性。
7. 储存:将荧光标记抗体分装,并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避免存放在光照和高温环境中。
总之,荧光标记抗体的分离纯化过程主要包括抗体制备、免疫沉淀、离心洗涤、荧光标记、剩余荧光剂去除、质量控制和储存等步骤。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经验总结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经验总结
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的常用技术。
下面我将从步骤和经验总结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1. 样本制备,首先,收集细胞或组织样本,然后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抗原修饰,样本经过透化处理后,使用适当的抗原修饰方法,如热处理或酶解,以增强抗体的结合效率。
3. 抗体孵育,将样本与特异性的一抗(一般为多克隆抗体)孵育,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
4. 荧光二抗孵育,将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使其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
5. 染色与显微镜观察,样本经过洗涤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
察,检测目标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免疫荧光实验经验总结:
1. 选择适当的抗体,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文献综述或试验验证来确定抗体的适用性。
2. 优化实验条件,包括抗原修饰、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实验条件的优化,以确保信号强度和特异性。
3. 合理的阳性和阴性对照,使用已知表达目标蛋白的阳性对照和不表达目标蛋白的阴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注意样本处理,样本处理的温和和一致性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 数据分析和图像获取,在实验结束后,对荧光图像进行合理的获取和分析,避免图像处理过度或不足,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以上是免疫荧光实验的步骤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荧光微球与抗体偶联机理
荧光微球与抗体偶联机理1. 引言荧光微球与抗体偶联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荧光微球作为一种高度稳定且具有特定荧光性质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微球与抗体偶联的机理及其应用。
2. 荧光微球的制备荧光微球是一种具有特定尺寸和荧光性质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乳化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溶胶-凝胶法制备荧光微球的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原料:通常使用有机硅化合物作为主要原料,例如正硅酸乙酯(TEOS)。
2.制备溶液:将有机硅化合物与溶剂(如乙醇)混合,加入催化剂(如氨水)和稳定剂(如聚乙二醇)。
3.凝胶形成:将混合溶液静置,待其自行凝胶化。
4.固化处理:将凝胶体进行固化处理,通常使用高温煅烧或紫外光照射等方法。
5.荧光修饰:通过添加荧光染料或掺杂荧光物质的方法,对微球进行荧光修饰。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尺寸和荧光性质的荧光微球。
3. 抗体的制备与特性抗体是一种由机体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抗原。
抗体通常由B细胞分泌,在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
抗体具有以下特性:•特异性:每种抗体只能与一个特定的抗原结合。
•亲和力: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
•结构多样性:不同的抗体可以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抗体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免疫原制备:选择目标抗原,通过重组蛋白、合成肽段或提取天然蛋白等方法,制备免疫原。
2.动物免疫:将免疫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3.抗体分离和纯化:从动物的血清或淋巴细胞中分离和纯化目标抗体。
4. 荧光微球与抗体的偶联机理荧光微球与抗体的偶联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实现的。
常用的偶联方法包括活性酯化、亲电取代、双功能交联剂等。
以活性酯化为例,荧光微球表面可以引入含有反应活性基团(如羧酸)的官能团。
微球标记抗体的方法
微球标记抗体的方法说实话微球标记抗体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来标记,就想着让抗体像小虫子粘到蛛网上一样附着在微球上。
我先把微球和抗体混到一起,使劲儿摇晃,觉得这样就能让它们亲密接触然后结合了。
可结果呢,大失所望。
标记得特别不稳定,一检测就发现标记效果差得很,原来是这种物理吸附太弱了,稍微有点外界干扰就分开了。
后来我又尝试共价键结合的方法。
这就像搭积木,得把一个个小部件精准地拼接起来。
这个过程可复杂了,我得先对微球进行化学修饰,让它带上能和抗体反应的基团,当时我就像个小化学家似的,小心翼翼地调配各种化学试剂。
我试过好几种修饰试剂,有些反应太剧烈,一下子把微球弄坏了,有的又反应不完全,导致后面和抗体结合不好。
经过好多轮的试验,我才找到合适的修饰试剂和反应条件。
然后再把修饰好的微球和抗体放在一起反应,这个反应的时间、温度、酸碱度等等都得严格控制,就跟伺候一个娇贵的小宠物似的。
我曾经犯错,反应时间没掌握好,要么太短,导致没标记上,要么太长,产物就乱七八糟了。
再后来,这个过程我做了好多次才慢慢熟练。
还有一种方法是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介导的标记,这种方法就像是借助一个中间人来促成两者结合。
亲和素和生物素的结合能力超强。
但是这里面也有要注意的地方,亲和素容易有非特异性结合,这个时候就需要处理那些可能的结合位点,避免干扰标记。
不过在具体实验的时候,可能受到实验仪器,试剂纯度等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有的时候也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这么多尝试下来,我觉得共价键结合的方法虽然复杂,但只要掌握好了,标记的稳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要是刚刚开始接触微球标记抗体的朋友,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把基础的原理搞清楚,就像建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一样。
要有耐心,每一步都多检查几遍,如果遇到失败别灰心,我这种一路失败过来的最后都能有点成果呢。
而且实验记录一定要详细,这样回头看自己犯错在哪就一目了然,可以少走好多弯路的。
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制备和荧光编码的方法
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制备和荧光编码的方法我折腾了好久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制备和荧光编码的方法这事,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真的是瞎摸索,就知道这荧光微球肯定得有个载体,我就尝试了好多东西作为这个载体,像一些常见的聚合物,什么聚苯乙烯之类的。
我想着这聚苯乙烯比较稳定,拿来做载体应该不错。
我试过直接把荧光物质和聚苯乙烯混合,可那哪行啊,根本没法均匀混合,做出来的微球荧光分布乱七八糟的,这就是我的一个失败经验。
后来我就想,得把荧光物质先处理一下,让它能更好地和载体融合。
我就像做饭时把调料先搅匀了一样,把荧光物质分散在一种特殊溶液里,这种溶液就像是做饭时那碗用来调和调料的水,把荧光物质泡在里面捣鼓一番,让它变成更细小均匀的状态。
制备微球的时候,我又琢磨控制大小的事儿。
我发现搅拌速度很关键,就好比我们用搅拌机打果汁,如果转速太快,果汁就会飞溅得到处都是,但转速太慢,水果又打不碎。
这微球制备也一样,如果搅拌太快,微球可能会特别不均匀,如果搅拌太慢,微球可能就不成球形,所以我就慢慢调试这个搅拌速度。
再说到荧光编码,这可费了我不少脑筋。
我一开始想简单地靠改变荧光物质的浓度来编码,但是这样很难精确控制。
后来我就想能不能从微球的结构入手呢。
我尝试在微球里构建不同的层数,每一层加入不同的荧光物质或者不同浓度的荧光物质。
就像搭彩虹蛋糕一样,一层一层不一样。
但是这里边难就难在如何保证每一层都很均匀地分布着荧光物质。
不过我现在也还有些不确定的地方。
比如说对于一些新的荧光材料,它们和现有的载体结合情况怎么样,这个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搞清楚。
我觉得如果想做好这个荧光微球及其编码,多做尝试、多总结失败经验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多找些类似的研究案例来参考就更好了,这样就不至于自己在那干摸索,做太多无用功。
我在制备微球时控制温度也有很多心得。
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聚合反应的进程,就好像人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心情也不一样,反应物质在不合适的温度也会不积极反应。
荧光微球标记抗体制备的详细步骤及问题分析
荧光微球标记抗体方法及问题分析很多公司开展了荧光胶乳免疫层析做定量分析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项目,关注胶乳标记技术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
本人总结了部分胶乳微球标记技术相关主题帖,并加以分类,以便朋友们查阅,希望朋友们继续完善或分享经验。
1. 胶乳大小选择【求助】免疫胶乳或免疫颗粒(聚苯乙烯)的粒径免疫胶乳或免疫颗粒(聚苯乙烯)的粒径- 丁香园论坛【求助】乳胶免疫比浊中的乳胶颗粒大小与抗体乳胶免疫比浊中的乳胶颗粒大小与抗体- 丁香园论坛2. 胶乳标记方法【交流】蛋白如何偶联到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上蛋白如何偶联到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上- 丁香园论坛(求助)胶乳标记(求助)胶乳标记- 丁香园论坛【求助】抗原或抗体致敏胶乳的缓冲液和pH 值抗原或抗体致敏胶乳的缓冲液和pH 值- 丁香园论坛3. 胶乳标记过程问题【求助】胶乳偶联出现絮凝胶乳偶联出现絮凝- 丁香园论坛【求助】胶乳偶联时出现沉淀胶乳偶联时出现沉淀- 丁香园论坛【讨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性问题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性问题- 丁香园论坛【求助】胶乳增强免疫比浊中抗体交联的问题胶乳增强免疫比浊中抗体交联的问题- 丁香园论坛【求助】抗体偶联胶乳颗粒后测抗原含量观察不到浊度变化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的都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团,pka 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 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和蛋白行程共价键。
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在pH5.0 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的蛋白的吸附和配位结合,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和含目标蛋白的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的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的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的共价结合。
荧光抗体
荧光抗体
用于标记的抗体
目录
01
02 一.及其制法
03
二、免疫荧光显微技 术
04
三、在医学检验中的 应用
05 四、的保存
用于标记的抗体,要求是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所用抗血清中不应含有针对标本中正常组织的抗体。
荧光抗体是一、荧光抗体的制备
一.及其制法
(一)抗体的荧光素标记
用于标记的抗体,要求是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所用抗血清中不应含有针对标本中正常组织的抗体。一般 需经纯化提取IgG后再作标记。作为标记的荧光素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健的化学 基团,与蛋白质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易于清除。②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仍 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③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④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 免疫性质。⑤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⑥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
常见的临床标本主要有组织、细胞和细菌三大类。按不同标本可制作涂片、印片或切片。组织材料可制备成 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石蜡切片因操作烦琐,结果不稳定,非特异反应强等已少应用。组织标本也可制成印片, 方法是用洗净的玻片轻压组织切面,使玻片粘上1~2层组织细胞。细胞或细菌可制成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涂 片或印片制成后应迅速吹干、封装。置-10℃保存或立即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微球标记抗体方法及问题分析很多公司开展了荧光胶乳免疫层析做定量分析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项目,关注胶乳标记技术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
本人总结了部分胶乳微球标记技术相关主题帖,并加以分类,以便朋友们查阅,希望朋友们继续完善或分享经验。
1. 胶乳大小选择【求助】免疫胶乳或免疫颗粒(聚苯乙烯)的粒径免疫胶乳或免疫颗粒(聚苯乙烯)的粒径- 丁香园论坛【求助】乳胶免疫比浊中的乳胶颗粒大小与抗体乳胶免疫比浊中的乳胶颗粒大小与抗体- 丁香园论坛2. 胶乳标记方法【交流】蛋白如何偶联到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上蛋白如何偶联到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上- 丁香园论坛(求助)胶乳标记(求助)胶乳标记- 丁香园论坛【求助】抗原或抗体致敏胶乳的缓冲液和pH值抗原或抗体致敏胶乳的缓冲液和pH值- 丁香园论坛3. 胶乳标记过程问题【求助】胶乳偶联出现絮凝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性问题- 丁香园论坛【求助】胶乳增强免疫比浊中抗体交联的问题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的都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和蛋白行程共价键。
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的蛋白的吸附和配位结合,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和含目标蛋白的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的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的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的共价结合。
虽然物理吸附是不依赖pH的,但反应缓冲液的pH对蛋白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的反应效率。
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1.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2.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3. 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
室温搅拌孵育2hr;4. 离心或超滤,除去未结合蛋白;5. 将微球蛋白复合物用储存缓冲液溶解。
注意事项:1. 最优蛋白标记量影响因素1)有效比表面积:粒径减小时,比表面积/mg微球值得增加;2)胶体稳定性:蛋白对胶乳有稳定和去稳定作用;3)免疫反应:最近标记量由免疫反应需要决定。
2. 胶乳微球中加入蛋白后,快速搅拌混合,利于反应均衡。
反应体积是1ml时,可用移液器吸取蛋白加入微球中,并吹打数次。
如果反应体积较大时,用烧杯,边搅拌边加入蛋白,3. 储存缓冲液和反应缓冲液不同时,抗体有脱落的可能;4. 表面活性剂能使得抗体从胶乳中脱落,所以应避免加入。
微球共价结合抗体方法一、一步法1. 准备50mM pH 6.0的reaction 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2. 用reaction buffer溶解抗体,使其浓度为1mg/mL。
3. 用reaction buffer 悬浮微球,使其浓度为1% w/v4. 边搅拌边将一倍体积的抗体溶液加入到10倍体积的微球悬液中,室温下持续搅拌20分钟5. 准备浓度为10mg/ml(52umol/mL)的EDC溶液,用前准备,现配现用。
6. 将计算需求量的EDC溶液加入到上述微球悬液中。
(Note 6).7. 室温下,立即调节pH (Note 7).8. 移除未结合的蛋白,并将包被微球用storage buffer重悬。
(Note 3 and 4)B. 两步法为了避免EDC将相邻微球之间的蛋白偶联导致微球聚集或者蛋白之间交流,两步法偶联抗体更合适。
两步法中,在蛋白加入之前,多余的EDC被移除。
两步法中,蛋白也可以使用更高pH的buffer来溶解,从蛋白的稳定性方面和加速蛋白和活化微球之间的交联速度方便考虑,是非常有利的。
B1 简单一步法:1. 准备50mM pH 6.0的活化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用活化buffer 悬浮微球,使其浓度为1% w/v2. 每ml微球悬液加入20mg的EDC,室温孵育20分钟,然后再次加入20mg/mL的EDC,继续室温孵育20分钟。
(Note 7).3. 离心或超滤,用等体积的包被缓冲液清洗两次微球,最后悬浮在包被缓冲液中。
(Note 3).4. 用包被缓冲液溶解抗体到1mg/mL,包被缓冲液pH7~9,浓度为50mM~100mM。
(Note 1)5. 将抗体快速加入的搅拌中的微球悬液中,持续搅拌,室温孵育2~5小时。
(Note 2).6. 每ml反应溶液中加入2.5ul的乙醇胺,持续搅拌并室温孵育10分钟。
(Note 9).7. 离心或超滤,用储存缓冲液悬浮,重复两次,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乙醇胺。
(Note 3 and 4)B2. NHS中间活化酯两步法在此方法中,在EDAC存在下,NHS通过与微球上的羧基反应形成中间活化酯。
活化酯比EDC更稳定,不易水解。
1. 每ml反应混合物加入以下成分:加入DIW,定容最终体积为1ml;0.1ml 10X的MES buffer,ph6.0~6.5(10X的buffer通常用0.5M);0.1ml 10%的微球(终浓度为1%);0.23ml NHS水溶液(50mg/mL); 11.5mg一定体积的19.2mg/ml(100mM)的EDAC水溶液;2. 室温下搅拌反应15~30min;(Note7)3. 清洗:MES buffer或DIW清洗两次;(Note3);4. 用DIW冲悬浮微球到浓度为1%;5. 同时,用包被buffer溶解稀释抗体。
buffer一般为ph7~9,50mM~100mM。
最终的蛋白浓度1mg/mL;6. 清洗完微球后,立即加入一定体积的抗体溶液。
(Note 2)。
(注意:此处给出的例子,微球浓度和蛋白浓度和buffer分别为0.5%(w/v),0.5mg/mL,25~50mM);7. 室温下搅拌孵育2hr;8. 每ml反应液中加入2.5ml 乙醇胺,室温搅拌孵育10~30min;9. 清洗:storage buffer清洗两次。
(Note 3/4)NOTES:1. reaction buffer的组成根据蛋白种类的不同而改变,常用buffer有醋酸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MES缓冲液。
蛋白在等电点附近更易于吸附到微球上,因为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表面会有更多的疏水位点暴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抗体也更紧密,因此需要更多的抗体用于标记到微球上。
然而,最终reaction buffer的选择,需要考虑最终抗体微球复合物的生物活性,因此,几个不同浓度的抗体和不同pH的反应buffer应该进行优化选择。
起始实验,反应buffer的离子强度应该在25~50mM。
2. 蛋白溶液应该在快速的搅拌下,快速加入到微球悬液中。
小体积的话,可以进行斡旋混合。
当大体积时,应该在烧瓶或烧杯里搅拌剧烈些,蛋白溶液快速加入到漩涡中间。
3. 移除未结合的化合物或蛋白,如果颗粒直径大于0.2um,可以通过离心的方法,微球可以重新悬浮,然后搅拌,接着温和的超声分散。
离心力不宜过大,这样会导致微球不易分散。
也可以用超滤或透析来纯化。
当用超滤时,滤膜孔径应该足够大,使得游离的蛋白能自由的通过滤膜。
用于清洗微球的buffer应该和storage buffer一样。
用于清洗的buffer的任何缓冲液成分及pH的改变,都会引起蛋白的脱落。
4. 微球包被抗体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者去污活性成分,可能会导致抗体脱落。
如果是共价结合到微球上,共价结合的抗体就不会有脱落现象发生。
封闭蛋白,像BSA,casein 或gelatin可以用来封阻任何空余的疏水性位点,防止微球发生非特异性凝集。
但是表面活性剂可以将那些共价结合不牢固的抗体洗脱下来。
5. 此试剂和水反应,因此,溶解后应立刻使用掉。
6. EDC的用量,根据微球表面羧基浓度来计算。
根据计算所需量,每mol的羧基应该再多加2~3mol的EDC。
但是,根据功能性检测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7. 此步骤,微球的凝集经常能观察到。
因为接下来的步骤中,EDC会将相邻两个微球上的抗体连接起来从而引起微球凝集或者中和微球表面的羧基或者两者情况都发生。
调节pH到6.5或超过6.5,优化共价反应,对微球的分散有帮助。
如果反应结束后微球凝集现象仍然发生,用新鲜的buffer清洗除去多余的EDC和游离的蛋白,一般会使得凝集颗粒再分散。
如果在最终的产品中凝集依然发生,尝试稀释微球,一开始可以稀释到原来的50%浓度。
如果稀释后凝集依然发生,可以尝试在所有reaction buffer中加入Tween20或T ergitol NP9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会干扰颗粒的活性或共价结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在这种去污剂存在下微球共价结合的抗体的稳定。
9. 加入乙醇胺,可以和加入蛋白反应后多余的羧基位基团反应。
胶乳标记过程中常见问题集1)问题:蛋白无法吸附到微球上。
解决方法:加入更多的蛋白;去除微球中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其占据的蛋白结合位点;引入中间物,将微球与蛋白相连;改变缓冲液。
2)问题:标记时加入了大量的蛋白,但是仍然无活性。
解决方法:改变蛋白加入量,从而改变蛋白与微球结合的空间构象;使用表位稀释物,占据微球上的部分蛋白结合位点,防止蛋白靠的太近。
3)问题:清洗去除未吸附蛋白后,微球聚集。
解决方法:增加蛋白标记量或封闭剂的用量,防止有空余位点;4)问题:标记后开始活性很好,储存一段时间后,活性降低。
解决方法:降低储存温度到2~8度;降低储存液中的封闭剂浓度,防止抗体被替换;确认储存液中无能与抗体竞争的杂质,防止长时间取代抗体。
5)PS微球与蛋白(抗体)交联后,当时没发现有凝集,但隔夜后发现有凝集是偶联效率低的原因。
当体系蛋白不足或是其它原因,使微球表面在交联后还空出许多反应基团时,由于这些基团又可以与相连微球上的蛋白反应,结果是把球又拉在一起了,所以有聚集。
可以加一些blocker agents 解决,常见的是BSA,另外,也可提高微球的交联率。
但为什么是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凝集呢,这是因为微球偶联上蛋白后,相互之间由于携带同种电荷的关系,比较稳定(所以能以胶体样存在),只有当偶尔相互碰撞,遇上彼此的反应基团时才能结合。
6)抗体偶联至羧基PS球,即时检测效果很好,但置于37度2天后,抗体活性似乎下降很大。
可能共价结合未成功,如果是这样,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EDAC质量差或过期了。
EDAC 长期放在空气中会吸潮,水汽会降低EDAC活性。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凝集。
观察胶乳是否有凝集产生。
还有,交联蛋白前有没有清洗?我们提供的胶乳缓冲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可能干扰抗体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