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前沿分析(新)
Frontier与STATA在做随机前沿分析时的结果差异问题
Frontier与STATA在做随机前沿分析时的结果差异问题这是在人大经济论坛上给一个求助贴的回复。
跟你介绍一下我的检查过程,顺便帮你分析问题。
我首先检查了你的设定,结果发现没有问题。
核心三点:(1)Battese and Coelli(1992)设定;(2)截断正态;(3)技术无效项时变。
对吧?这三点也是STATA中“xtfrontier ... ,vcd”命令默认的设定。
我按你给的数据做了一下,果然存在你说的问题!比较两组估计值,Frontier存在明显问题:估计值的标准差全是1,技术无效项的期望是零,方差也是零(我的估计结果是这样的,不知道你的是不是)。
减少一个变量,Frontier的异常结果没有了,但是两组估计结果仍不一样。
在这一过程中,Frontier给计算的似然函数值要小于STATA,说明至少Frontier没有实现全局最优。
不过当我去掉投入项与时间的乘积项后,两组结果有了一致的结果,见最后。
我估计,变量越多,两组结果差异越大;变量越少,两组结果越一致。
但这一结论是否稳定,我没有进一步验证,你可以再通过增删其他变量试试。
这样我就想可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运算能力和算法。
Frontier的运算能力的确有限,虽然我不确定Frontier到底在哪些设定下会遇到运算能力瓶颈,但上面的问题很可能就是一种。
此外,你要是使用Battese and Coelli(1995)设定的话(“INS”中的第一行先TE),你会发现最多只能加4个解释技术无效项期望的变量。
呵呵,很无奈吧,因为你有5个!这也是一种。
尽管如此,Frontier至少还能做BC95的设定,而STATA却不能,除非自己编程了。
Frontier的默认算法是DFP,该算法的好处是不用计算二阶导矩阵,不过STATA在调用这一算法时,却总提示发现不连续区域,从而无法给出DFP算法下的估计值。
我也很纳闷,为什么Frontier就能做出来?还得考虑。
问题很有意思,但我工作太忙,没法拿出更多时间了。
供应链金融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供应链金融经济效益评估方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供应链金融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
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优化供应链结构,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评估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来进行分析。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供应链金融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1. 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供应链金融经济效益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比较供应链金融实施前后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是确定成本和效益的计量标准,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等。
通过对成本和效益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2. 效率评估方法效率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供应链金融的效率提升效果。
常用的效率评估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SFA)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供应链金融实施前后的效率进行比较,来评估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程度。
通过效率评估方法,企业可以了解供应链金融在提升企业整体效率方面的贡献度,从而更好地制定决策和战略。
3. 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分析是评估供应链金融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供应链金融实施前后的财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现金流等,可以评估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财务表现的影响。
财务指标分析可以直观地显示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盈利能力、资金运作效率等的影响,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策略,优化供应链金融实施效果。
4. 风险评估方法在评估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时,还需要考虑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供应链金融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效果,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评估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双一流高校科研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测度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高校科 研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师资力 量、科研投入、科研合作等。
04
双一流高校科研效率影响 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选取与假设提
01
影响因素
02
投入因素:包括科研人员数 量、科研经费投入等。
03
产出因素:如学术论文数量 、高被引论文比例等。
影响因素选取与假设提
• 管理因素:如科研团队结构、学校政策等。
2. 未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 差异;
研究不足与展望
3. 未对科研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 测和分析。
展望: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提高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2. 针对不同学科和地区的高 校进行分类研究,进一步揭 示不同类型高校科研效率的
目前,科研效率测度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 (SFA)等非参数和参数方法。DEA方法适用于多个输入和输出变量 的效率评估,SFA方法则考虑了随机误差的影响。
科研效率测度指标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指标,以及论文、专 利等产出指标。同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的科研效率测度指标 也存在差异。
结果描述
经过回归分析,发现投入因素、产出因素和管理因素均对科研效率有显著影响。
实证结果分析
01 具体来说
02
投入因素中,科研人员数量对科研效率有显著正向影
响;科研经费投入对科研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03
产出因素中,学术论文数量对科研效率有显著正向影
响;高被引论文比例对科研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实证结果分析
升工作顺利实施。
随机前沿分析(新)PPT课件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前沿面, 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把 影响最优产出和平均产出的全部误差统归入单侧的一 个误差项ε中, 并将其称为生产非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在确定性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复合 扰动项的随机边界模型。其主要思想为随机扰动项ε应 由v 和u 组成, 其中v 是随机误差项, 是企业不能控制的 影响因素, 具有随机性, 用以计算系统非效率; u是技术 损失误差项, 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影响因素, 可用来计算技 术非效率。 参数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体现了样本的统计特性, 也反 映了样本计算的真实性。
.
生产率和效率的度量涉及到生产函数。DEA方法 的特点是将有效的生产单位连接起来,用分段超平 面的组合也就是生产前沿面来紧紧包络全部观测点, 是一种确定性前沿方法,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对生产 率和效率的影响。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则解决了这个 问题。
.
前沿生产函数(Frontier Prodution Function)反映 了在具体的技术条件和给定生产要素的组合下, 企业各投 入组合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比较各企业实 际产出与理想最优产出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综合 效率。
但非参数方法存在的最大局限是: 该方法主要 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计算, 而不像参数方法有统 计检验数作为样本拟合度和统计性质的参考; 另外, 非参数方法对观测数有一定的限制, 有时不得不舍 弃一些样本值, 这样就影响了观测结果的稳定性。 因此, 我们在这里选择参数方法进行前沿生产函数 的计算。
在参数型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中, 围绕误差项的 确立, 又分为随机性和确定性两种方法。首先, 确 定性前沿生产函数不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 直接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
(n t u f c n m c ,C i s c d m f o il c n e , e i 0 8 6 hn ) Is tt o E o o i i e s hn eA a e yo ca S i c s B in 1 0 3 ,C ia e S e jg
T i a e s s s c a t rn i rmo e fr n n n u r l e h oo ia r g e s a d t n c n e c o a ay e p n ld t h sp p ru e t h si f t d l o o — e ta c n l gc lp o r s n r s e d n e t n l z a e a a o c o e t a
o h n sr g e a a n a r t f7.0 fte idu ty r w t n a nu l ae o 5% du n he e o i r g t p r d, a o g wh c tc oo i a r g e s o ti td i m n ih e hn lg c l p o r s c n rbue
s r ie nd sr u t ;tt a t rd c v y ( F ;t h o g a po rs ;t h oo i le c n y c a g ; r c rsri sid s d c y r o lf o po u t i T P) e n l i l rge s e n l c f i c h n e a cr it c oc c ga i e
Te hnolgialPr g e si oduc r S vie ndu t y i C h na c o c o r s n Pr e er c sI s r n i
基于随机前沿法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基于随机前沿法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基于随机前沿法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基于随机前沿法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一、导言国家与地区间的收入水平的差异是现代经济学增长理论的研究热点,但是不同国家或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难以用传统分析工具精确描述,并且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经济学界对TFP的研究逐步深化,比如Kumbhakar等人将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
目前比较流行的分析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Meeusen,Broeck (1977)、Aigner,Lovell,Schmidt(1977)以及Battese(1977)等人的三篇是SFA方法的开山之作。
这种模型可以表示为:。
本文尝试引入SF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对全国28个省级地区人均产出进行分解,并且引入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制度因素和学习效本文应,以反映各地区在体制变迁过程中技术吸收能力的差异。
SFA(随机前沿法)是一种参数方法,以生产函数回归为基础,能很好地度量各种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考虑了随机因素和技术无效率的影响,也就是说能将随机因素和无效率因素分开考虑。
以往的生产率分析中效率的改进类似于一个“黑箱”,面板数据下的SFA方法通过制度因素和学习能力来解释效率变化,从而能对效率改进做出合理解释,并且这种分析更稳健((Coelli,1998)。
因此,本文利用SFA方法对各省劳均产出进行分解。
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一)生产函数的设定目前随机前沿法使用较多的是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前者便于回归和估计,形式简单,但产出弹性固定并假定技术中性(即前沿技术水平平行移动);后者放宽了这两点假设,并且将生产函数设置为二阶函数,但是不方便对回归结果进行分解,且易产生多重共线性。
Battese和Coelli(1993)提出了一种适用与面板数据的可以同时估计生产函数以及技术效率的方法。
随机前沿分析(新)
)
(2)
ui
iidN
(0,
2 u
)
(3) vi 和
量相互独立。
ui
的分布相互独立,且与解释变
u ,v的密度函数以及u 和v的联合密度函数,
u和 v u 的联合密度函数分别是:
2
u2
f (u)
exp( )
2 u
2
2 u
f (v)
1
2 v
exp(
v2
2
2 v
)
2
u2 v2
f
(u, v)
2 u v
就是最大似然估计:
f
(ui )
1
u
exp( ui
u
),
N
L
N i 1
f
(ui )
( 1 )N
u
exp(
ui i1 ),
u
ln
L
N
ln u
1
u
N
ui ,
i 1
N
max ln L min u i i 1
• 如果假设 ui服从正态分布,则二次规划“估计”
就是最大似然估计:
f (ui )
N (0,1)
Z检验在小样本情况下具有欠佳的容量特征(即
常常倾向于错误地拒绝原假设,而此原假设本该
成立),因此,尝试采用Wald和LR检验。
科埃利(1995)曾证明LR 2[ln LR ln Lu ] : 2 (J )
在半正态模型中如果LR检验统计量超过临界值Fra bibliotek2 12
(1)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 100 %
(1)式中 Ln( yi ) 是产出的自然对数;xi是K+1
随机前沿分析和包络数据分析SFA,DEA及运行结果
随机前沿分析和包络数据分析SFA,DEA及运⾏结果先推荐读这篇⽂章:邹志庄教授计量研究汇结,三部分总结经济研究经验(昨⽇,计量哥推荐出去之后,由于未能够把邹⾄庄教授名字校正正确,对此向各位读者和Chow教授表⽰抱歉).正⽂在经济学中,技术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投⼊下产出可增加的能⼒或在既定的产出下投⼊可减少的能⼒。
常⽤度量技术效率的⽅法是⽣产前沿分析⽅法。
所谓⽣产前沿是指在⼀定的技术⽔平下,各种⽐例投⼊所对应的最⼤产出集合。
⽽⽣产前沿通常⽤⽣产函数表⽰。
前沿分析⽅法根据是否已知⽣产函数的具体的形式分为参数⽅法和⾮参数⽅法,前者以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FrontierAnalysis,下⽂简称SFA)为代表,后者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eAnalysis,下⽂简称DEA)为代表。
⽬前,我国学者已将这两种⽅法⼴泛应⽤于各个领域,但在使⽤过程中也存在⼀些问题,尤其对于SFA。
⽽SFA与DEA各有其利弊,不能简单地认为⼀种⽐另⼀种好,必须根据具体问题和实际度量结果做出判断。
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使⽤这两种⽅法是⽬前⾯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本⽂将⾸先简要总结SFA与DEA中最常⽤的模型;然后分别指出使⽤中⼀些关键的地⽅和常见的问题;最后⽐较分析这种两种⽅法。
1 SFA模型在经济学中,技术效率的概念应⽤⼴泛。
Koopmans⾸先提出了技术效率的概念,他将技术有效定义为:在⼀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不减少其它产出就不可能增加任何产出,或者不增加其它投⼊就不可能减少任何投⼊,则称该投⼊产出为技术有效的。
Farrell⾸次提出了技术效率的前沿测定⽅法,并得到了理论界的⼴泛认同,成为了效率测度的基础。
在实际应⽤中,前沿⾯是需要确定的。
其确定⽅法主要两种:⼀种是通过计量模型对前沿⽣产函数的参数进⾏统计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效率进⾏测定,这种⽅法被称为效率评价的“统计⽅法”或“参数⽅法”;另⼀种是通过求解数学中的线性规划来确定⽣产前沿⾯,并进⾏技术效率的测定,这种⽅法被称为“数学规划⽅法”或“⾮参数⽅法”。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纺织业技术效率分析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纺织业技术效率分析
吴迎新;徐淑一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简称SFA 技术)研究近10年中国各省区纺织行业的技术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总体提高,但各省区的生产效率差异较大;经济规模、企业数量是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多数省区当务之急是应继续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为此必须整改、淘汰技术效率低的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换,从加速效应向乘数效应转换,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推进纺织行业技术效率高的省区进行产业调整、升级、转移.
【总页数】6页(P46-51)
【作者】吴迎新;徐淑一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并以山东肥城为例 [J], 钱静斐
2.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红枣生产技术效率分析--来自新疆麦盖提县和泽普县的
调查 [J], 苏洋;马惠兰;李凤
3.内蒙古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 [J], 白静
4.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J], 李佳睿;王善高
5.不同规模稻谷种植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法 [J], 王善高;王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资者关注与IPO首日超额收益——基于双边随机前沿分析的新视角
投资者关注与IPO首日超额收益——基于双边随机前沿分析的新视角罗琦;伍敬侗【摘要】细分IPO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从一、二级市场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基于2012年~ 2015年间138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新股定价前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加剧了发行价格超出内在价值的程度,由此导致较低的定价效率.隐性市盈率上限的窗口指导抑制了一级市场定价泡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级市场定价泡沫越大的新股在上市首日产生的超额收益越高,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investor attention on the IPO abnormal initial retur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arket ing a sample of 138 GEM IPO firms listed between April 2012 and December 2015,the results of two-tier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tocks are generally issued at premiums.Higher investor attention before the issuance pricing leads to greater gap between the issue price and the intrinsic value,resulting in a lower pricing efficiency.Furthermore,the implicit window guidance restrains the pricing bubble in the primary market.It is also found that both the pricing bubble and the investor attention in the secondary marke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IPO abnormal initial returns.【期刊名称】《管理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20)009【总页数】15页(P46-60)【关键词】投资者关注;IPO首日超额收益;随机前沿分析;定价效率;溢价【作者】罗琦;伍敬侗【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首次公开发行的新股在上市首日出现高额回报的异象广泛存在于各国资本市场上,学者们对这一异象进行了不懈探索. 早期关于IPO 首日超额收益异象的研究汇集成一系列基于一级市场抑价的理论,包括信号理论[1]、“赢者诅咒”假说[2]、市场反馈假说[3]以及代理理论[4]等. 一级市场抑价理论假定二级市场是有效的,新股上市后价格会迅速向内在价值回归,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互联网泡沫期间激增的IPO首日超额收益. 学者们进而对二级市场有效性产生质疑,并基于投资者非理性提出了二级市场溢价理论,包括卖空限制与意见分歧假说[5]、投资者情绪理论[6,7]、正向反馈交易者理论[8]等.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投资者关注的视角对IPO首日超额收益异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投资者关注理论认为,精力有限的投资者无法对所有有关股票的信息充分反应,而是倾向于购买吸引其注意力的股票,从而推动这些股票价格上涨. 在互联网时代,投资者运用网络手段获取信息,股票信息检索行为反映了其对股票的关注. Da等[9]借助网络技术收集股票搜索行为数据,并据此构建投资者关注指标,实证检验发现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以下称为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其有效程度还远不能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股票价格容易受到投资者行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非理性波动[10,1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上IPO首日超额收益明显偏高[12],投资者关注理论能否用来解释我国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呢?特别地,我国新股IPO往往吸引大量投资者的注意力,长期存在的超高打新收益更加促使投资者狂热参与[13]. 在二级市场非有效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新股的大量关注驱动股票上市后价格上涨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解释,但仅从二级市场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是不全面的. 投资者关注不仅可能引发新股价格反应过度从而造成二级市场溢价,而且作为在一级市场上可观察到的信息可能对发行人、承销商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定价报价策略产生影响. 如果投资者关注引发了对新股的狂热需求,明知股票价格将上涨的发行人和承销商为什么还要在定价阶段“把钱留在桌子上”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综合一级市场利益相关者行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行为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 借鉴以往文献中投资者关注的指标设计方法,本文使用百度搜索量指数构建关注度的代理变量,并根据IPO进程细分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 本文双边随机前沿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新股发行一级市场上存在价格泡沫,并且投资者关注助长了价格泡沫. 我国资本市场上IPO投机氛围浓厚,发行首日超高收益的现象十分突出,发行人和承销商倾向于制定高于股票内在价值的发行价格. 新股定价前的投资者关注是发行人、承销商和机构投资者能够获取的信息,这一信息使得他们能够估计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并预期投资者过度反应的程度,从而制定较高的股票发行价格.2014年6月IPO重启之后,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不超过23倍,本文将这种证监会实际中实施而无明文规定的市盈率管制定义为“隐性”窗口指导. 相比于2012年4月和2014年1月的IPO改革中明确提出的窗口指导标准,隐性窗口指导使得证监会对IPO公司的管制力度进一步加强. 这一管制手段大大约束了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自主定价能力,从而削弱了投资者关注在新股定价中发挥的作用. 实证结果显示,隐性窗口指导有效减少了新股高定价的情况,并且实施隐性窗口指导后投资者关注对IPO定价效率的不利影响减弱了.在分析一级市场定价效率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 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 投资者关注提高了股票的购买需求但对新股供给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还加重了投资者关于股票价值的意见分歧. 在卖空限制下,股票价格更多地体现乐观投资者信念,从而导致股价上升.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一级市场定价效率的情况下,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显著提高了IPO首日超额收益,并且新股定价泡沫与首日超额收益也呈正相关关系.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使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创业板IPO公司的定价效率进行判断,并将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作为效率因子引入模型,研究发现新股发行定价存在泡沫,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降低了定价效率. 2)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监管政策的实际情况,考察了隐性窗口指导实施前后投资者关注对IPO定价效率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隐性窗口指导约束了投资者关注对IPO定价效率的不利影响. 3)从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和和二级市场有效程度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均与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显著相关.本文拓展了以往文献仅从上市后股票溢价角度出发的投资者关注理论.Kahneman[14]认为可以视注意力为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只能在一定能力范围内处理信息,而不可能对所有信息充分反应. 由于精力、资质和判断能力的有限性,投资者无法分析所有股票相关信息,因此在处理引发自身关注的信息过程中容易对相应股票反应过度,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涨[15]. 一些学者致力于探讨投资者关注与股票价格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16-18]. Da等[9]进一步考察了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导致股票价格反应过度,从而产生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 宋双杰等[19]用我国A股IPO数据对关注理论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投资者关注能较好地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首日超额收益异象.已有文献大多基于二级市场溢价的角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而没有考虑投资者关注可能引起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定价偏离其内在价值,进而对IPO 首日超额收益产生影响. Colaco等[20]指出,发行人、承销商等利益相关方能够观察到个体投资者对新股的关注度信息并产生股票上市后价格上涨的预期,从而有动机制定较高的发行价格. 一些学者意识到,研究 IPO首日超额收益异象应该在测度首日超额收益构成的基础上综合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Hunt-McCool等[21]首次将随机前沿模型引入到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分析中,并通过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来判断新股发行一级市场是否存在系统性折价. 刘煜辉和沈可挺[22]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我国股票市场,并按照热销和非热销时段划分子样本,研究发现我国新股IPO总体上不存在折价发行的现象. Hu等[23]进一步将IPO 首日超额收益分解为故意折价和市场错误定价两个部分,研究表明首日超额收益主要源自二级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造成的溢价.基于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只能判断新股发行价格是否低于其内在价值,而不适用于存在定价泡沫的情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采用引入成本函数的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考察IPO定价效率. 郭海星和万迪昉[24]、Wu[25]发现,我国新股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其内在价值,一级市场存在价格泡沫,IPO首日超额收益是二级市场溢价与一级市场定价泡沫之间的差值. 陈训波和贺炎林[26]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引进效率因子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发现招股期间市场回报率等因素会对新股定价效率产生影响.上述研究成果表明,投资者对新股IPO的大量关注导致股票上市后价格迅速上涨,从而产生较高的首日回报. 我国IPO一级市场普遍存在价格泡沫,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不仅取决于二级市场溢价,而且会受到发行定价泡沫的影响.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已有文献没有将投资者关注如何影响一级市场定价效率纳入到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分析框架中. 本文使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这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与IPO 首日超额收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投资者关注理论和IPO异象研究进行了有益拓展.我国资本市场有效程度较低,IPO投机氛围浓厚,发行人和承销商往往高价发行股票以获取超额募集资金[27]. 本文的理论分析建立在IPO一级市场存在定价泡沫的基础上,并且价格泡沫越严重,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则越低.2.1 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一些学者研究指出,投资者非理性因素不仅会造成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异常波动,而且可能影响一级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定价策略. Cornelli等[28]和Derrien[7]等学者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对IPO发行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散户投资者表现出来的情绪轰动会直接影响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定价行为,并导致较高的新股发行价格. 李冬昕等[29]从询价机构意见分歧的角度分析我国IPO一级市场定价问题,研究发现询价机构报价过程中意见分歧越严重,一级市场定价过髙的问题就越突出.自2005年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和完善IPO询价制度. 在询价制度下,发行人和承销商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并通过向机构投资者等累计投标询价最终决定发行价格. Colaco等[20]研究认为,如果IPO定价前投资者对新股的关注程度较高,发行人和承销商则有动机制定高于内在价值的发行价以获取额外利益. 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量信息,发行人和承销商能够观测到这一信息并倾向于抬高发行价格区间的上下限[30]. 另一方面,询价机构预期到个体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可能导致股票上市后价格上涨,因而有动机在累计投标询价中报出高价. 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实证假说.假设1 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显著提高新股发行价格,并导致IPO定价效率降低.2.2 隐性窗口指导自2012年4月《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证监会加强了对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行政指导. 2014年1月,证监会发布文件《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新股发行市盈率的管制力度,将“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作为新股发行定价上限的指导标准. 2014年6月IPO重启之后,证监会对IPO公司实施了“隐性”窗口指导. 虽然监管层没有明文规定市盈率上限,但发行价制定过高可能会影响公司获得批文. 从股票市场实际情况来看,隐性窗口指导生效后绝大多数IPO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高市盈率发行的现象明显减少. 相对于2012年4月和2014年1月的市盈率管制政策,这一隐性窗口指导对新股定价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投资者关注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建立在询价制度的基础上,其大小取决于一级市场利益相关者的自主定价能力. 隐性窗口指导实施后,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管制力度进一步加强. 如果发行人和承销商有动机根据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制定定价策略,那么受到隐性窗口指导的IPO公司选择的发行价格应该较低,并且隐性窗口指导对IPO定价泡沫产生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隐性窗口指导实施后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自主定价能力受到限制,投资者关注提高新股发行价格的作用也应该受到约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说.假设2 隐性窗口指导抑制了IPO定价泡沫,并约束了投资者关注对新股定价效率的不利影响.2.3 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投资者关注引起股票价格上涨的解释有两种代表性观点:1)股票供求假说. Barber和Odean[16]认为,个体投资者受限于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构建股票池的过程中无法充分了解所有股票的信息,而只会考虑买进引起自己关注的股票. 然而,投资者的卖出决策只需要对自己所持有的有限只股票进行分析,因此投资者关注对股票供给的影响十分有限. 随着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股票购买需求增加,而股票供给几乎保持不变,最终导致股票价格上涨. 2)异质信念假说. Chemmanur 和Yan[31]认为,关注度的提高可能增加投资者关于股票价值信念的异质性,进而导致投资者意见分歧加重. 当异质信念的投资者受到卖空限制时,悲观投资者将很难进行空头操作,股票价格更多地体现乐观投资者信念而被高估.新股上市前的投资者关注直接反映了股票上市后过度反应的可能性,引起更多关注的新股在交易开始后受到个体投资者的购买压力可能会更大,由此导致股票价格更大幅度的上涨. 由于存在新股发行价格泡沫,IPO一级市场的错误定价可能对新股上市首日价格行为产生影响. 为此本文使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 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假设3 在控制新股定价效率的基础上,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显著提高了IPO首日超额收益.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择的样本区间为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研究样本为这一区间内在深交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 创业板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较小,散户投资者是市场交易的主要参与者[32]. 散户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有限,往往需要借助互联网搜索来了解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这使得网络搜索量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创业板市场上的投资者关注. 本文使用的搜索量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由于部分公司未被百度指数收录,本文剔除搜索量数据缺失的观测值,最终得到的样本为138家创业板IPO公司. 除搜索量数据以外,承销商声誉数据取自证监会网站,市场交易数据和其他财务数据分别来源于同花顺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3.2 投资者关注指标设计Da等[9]使用谷歌趋势提供的股票搜索量数据刻画投资者关注度,但谷歌趋势不适用于我国资本市场. 一方面,谷歌搜索在国内受众不高. 谷歌于2010年退出大陆市场,并于2014年在我国内地被禁止访问,其市场份额大幅降低,这导致谷歌趋势提供的搜索量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中国投资者的关注情况. 另一方面,谷歌趋势只能以周为时间单位提供个股的搜索量数据. 我国大陆股票市场新股申购与上市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市场上新产生的有关公司IPO的信息可能影响投资者关注和网络搜索行为,周度数据不能很好地刻画这段较短时间间隔内投资者关注的变化.中国网民进行网络搜索的选择较为集中,投资者使用百度搜索获取信息远远超过其他搜索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百度在渗透率和网民常用率上仍然高居首位,过去半年使用过百度的搜索网民比例达97.9%,在网民常用的搜索引擎中,百度占据了84.5%以上的份额,网民选择较为集中.. 百度是我国第一大搜索引擎,且能够提供搜索量的日度数据,因而成为国内学者广泛采用的数据来源[33-35]. 本文将公司IPO 时的简称作为关键词输入百度指数,并根据抓取到的股票搜索量数据构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本文借鉴Colaco等[20]的研究成果,根据新股发行上市的时间进程选取定价日和上市日这两个重要时点. 如图1所示,本文根据定价日前30天(t1)至定价日(t2)这一段时间间隔内的股票搜索量构建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并根据定价日(t2)至上市日(t3)这一段时间间隔内的股票搜索量构建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 此外,本文选取定价日前30天(t1)至上市日(t3) 整个期间的股票搜索量来反映IPO过程中投资者关注度的总体水平.宋双杰等[19]选定申购日前第9周到第2周为基准期,IPO申购日前1周为观察期,用观察期和基准期内搜索量对数的差值来构建异常搜索量指数(abnormal search volume index),并以此作为投资者关注度的指标. 这种指标设计方法实质上认为基准期的搜索量水平代表了正常的关注程度,以搜索量的相对变化来衡量投资者关注水平,但忽视了基准期内不同新股关注度差异带来的影响[20]. 本文借鉴俞庆进和张兵[32]、张维等[34]的研究成果,使用观察期内搜索量的绝对水平来反映投资者对股票的关注程度,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度、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度和投资者关注的总体水平指标设计分别如式(1)~式(3)所示PASVI=ln[average(SV It1,…,SVIt2)]SASVI=ln[average(SVIt2,…,SVIt3)]TASVI=ln[average(SVIt1,…,SVIt3)]3.3 模型与变量定义3.3.1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自Aigner等[36]与Meeusen和Broeck[37]分别独立提出随机前沿模型以来,这一分析方法逐步由生产效率测度转而应用于经济金融领域. Hunt-McCool等[21]首次在IPO定价效率研究中运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模型将新股发行价格视为产出,将影响新股定价的各类因素(公司财务状况、风险和市场环境等)视为投入要素,从而估计出新股价格的有效前沿. 有效价格可以视为对新股内在价值的无偏估计,如果IPO发行价恰好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则其与有效价格的差异仅由随机项造成,不存在系统性的偏差. 如果新股实际发行价格系统性地低于潜在最大发行价格,那么两者之间的偏差将会以残差有偏的形式出现,此时最小二乘法不再适用. 基于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如式(4)所示ln Pi=β ln Xi+νi-μi, i=1,…,n式中Pi为新股实际发行价格;Xi是影响公司i新股发行定价的公司特征变量和发行相关变量;β是待估参数. νi是随机误差项,代表实际发行价格与潜在最大价格之间的随机偏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μi是系统误差项,代表IPO实际发行价格与潜在最大价格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假定其为非负随机变量且与νi相互独立.这两个误差项组成模型误差项.如前所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只能识别一级市场折价发行的情况. 为了检验新股定价泡沫是否存在,本文借鉴郭海星和万迪昉[24]、邹高峰等[38]及Wu[25]的研究成果采用引入成本函数的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IPO定价行为进行分析. 基于成本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如式(5)所示ln P i=β ln Xi+νi+μi, i=1,…,n模型(5)中所有的变量和参数设定均与基于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一致,只有μi 的符号发生改变. 在传统的技术效率分析中,μi被假定服从零处截尾的正态分布|,用来描述公司的生产效率. Pitt和Lee[39]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出每家公司的生产效率,并用这些生产效率的估计值对公司层面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公司生产效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Battese和Coelli[40]认为使用效率估计值的回归分析违背了系统误差项μi的同分布假设,并提出一种μi的新分布从而解决了估计不一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假定μi服从原点截断的正态分布是影响新股定价效率的因素. 如果参数δ的估计值大于0且在一定水平上显著,那么效率因子zi对μi 的均值有正向影响.本文采用极大似然方法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由此得到每只股票发行价格偏离有效价格的估计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一级市场定价效率进行测度. 为了将生产函数模型和成本函数模型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定义IPO定价非效率(inefficiency)为新股发行价格对有效价格估计值的相对偏离,其计算方法如式(6)所示=|exp(±μi)-1|容易证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中INEFFi值与μi值呈正向变动关系. μi越大意味着新股发行价偏离有效价格的幅度也越大,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就越低. 如果μi=0,新股i的发行定价是充分有效的,那么INEFFi等于0,这意味着公司IPO一级市场的定价效率达到最大. 此外,参数用于判断系统性偏差相对于随机误差的偏离程度,γ显著异于零表明系统性偏差是存在的.在变量选取上,本文借鉴Koop和Li[41]的研究成果,将随机前沿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分为影响新股内在价值的“定价因子”(pricing factor s,Xi)和影响新股定价效率的“效率因子”(misvaluation factors,zi). 为了考察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将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和隐性窗口指导虚拟变量放入效率因子中并作为解释变量. 在对以往文献进行借鉴、比较和判别的基础上,选取其他定价因子和效率因子作为控制变量.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所用到的变量及其定义如表1中的A组所示.3.3.2 超额收益回归模型为了检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本文在控制一级市场定价效率的基础上,拟构建如式(7)所示的回归模型AIRi=α+θ1SASVIi+θ2INEFFi+θ3Yi+εi式中AIRi为被解释变量,是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SASVIi为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INEFFi为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的定价非效率. Yi为控制变量,其中换手率用来作为投资者情绪的衡量指标[42],超额认购倍数度量市场需求[43]. 此外,本文还控制了上市时的流通股市值、总资产、非流通股比例、承销商声誉等变量[19]. IPO发行至上市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首日超额收益的计算需要经过这段时间市场收益率的调整. 本文用创业板指数计算市场收益率,并用上市首日新股收益率减去对应期间的市场收益率来计算IPO首日超额收益率. 为了避免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所带来的影响,还考虑借鉴Burrowes和Jones[44]的研究成果,用类似的方法计算上市后5日超额收益率. 上市首日和上市后5日超额收益率分别定义如下。
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
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
吴诣民;张凌翔
【期刊名称】《统计与信息论坛》
【年(卷),期】2004(019)002
【摘要】文章从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出发,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平行数据测定了我国1997~2001年在各省区市的技术效率,并对其整体水平、变动趋势、区域差异及收敛性做了重要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尽管这5年来有所提高,但增长幅度不大;区域间尤其是东、中、西三大地带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但由于收敛性的存在使得这种差异正在逐步减小.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吴诣民;张凌翔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0
【相关文献】
1.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制造企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J], 霍明;郭伟;邵宏宇
2.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我国省际技术效率评价及财政影响因素分析 [J], 姬广科;贾瑞跃;黄斌
3.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 [J], 王
良举;王永培
4.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区域技术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蓉蓉;耿弘;时正杰
5.基于随机前沿模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技术效率的测定 [J], 李星颐;魏传华;葛霓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简称SFA)模型,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
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对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SFA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随后,通过对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运用SFA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量化分析。
研究将涵盖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际状况。
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及差异;二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三是如何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技术创新效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SFA模型起源于经济学中的生产前沿理论,它假设每个生产单位都存在一个潜在的最大产出,而实际产出则受到各种非效率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无效、管理不善等。
通过估计生产单位的随机误差项和技术无效项,SFA模型能够准确地量化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SF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FRONT4.1
94年10月31日
盧永祥 南華大學財金系暨財管所
yhlu@.tw
1
軟體
FRONTIER Version 4.1
(.au/economics/cepa/software.htm)
• LIMDEP Version 8.0
8
5
執行檔
(只須輸入程式檔檔名即可)
檔名.ins6
操作步驟
資料檔
1.確認函數形式,Production or Cost function? 2.Excel編製,按照[編號]、[年度別]、 Production function:產出項、投入項 Cost function:總成本、產出項、投入價格 3.數值轉換 (1)Excel轉換→再儲存為dta的副檔名 (2)以統計軟體(Shazam)進行轉換→再儲存為dta的副 檔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執行檔
一、(1)開啟”FRONT41.EXE” (2)在instruction file (f):” f ” (3)輸入“程式檔名稱(*.ins)”
(4)即形成“輸出檔(out)”
二、(1)開啟”FRONT41.EXE” (2)在terminal (t):” t ” (3)逐項輸入各項資料 (4)即形成“輸出檔(out)”
Chapter 24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s
2
FRONTIER檔案
1.資料檔 2.程式檔
3.執行檔 說明檔
3
資料檔排放方式
排列方式:編號、年別、產出(成本) 、投入(產出與價格)
4
程式檔 (用”筆記本”開啟)
(設定後,則以“另存新檔”方式存檔,附檔名為 “ins”)
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效率分析
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效率分析金融市场作为经济运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金融机构的效率密切相关。
金融机构效率是指金融机构在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与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金融机构效率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金融机构效率分析的重要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对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机构的高效运作不仅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还能够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金融机构效率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二、金融机构效率分析方法1. 非参数方法非参数方法是对金融机构效率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优势在于不需要事先对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进行任何假设,能够更加准确地度量金融机构的效率。
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较为常用的非参数方法之一,可以根据输入产出指标对金融机构效率进行评估。
2. 参数方法参数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方法对金融机构效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参数方法包括随机前沿分析(SFA)、随机趋势分析(STA)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考察金融机构的输入产出关系,寻找影响金融机构效率的相关因素,从而对效率进行评估。
三、金融机构效率分析的影响因素1. 内外部环境因素金融机构效率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等。
在分析金融机构效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2. 技术创新因素技术创新对金融机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运作手段,从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效率。
同时,技术创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应对技术变革,并加以应用,以提升自身的效率水平。
3. 监管因素监管政策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金融机构效率产生影响。
过度严格的监管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在合规方面投入过多资源,从而降低效率;过度宽松的监管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失衡和风险不可控。
外资企业研发绩效的随机前沿分析
一
、
研 究方法 的选取
目前 ,研究研 发 效 率 的方 法 主 要 可 以 分 为 两 种 。第 一 种 是 非 参 数 线 性 规 划 方 法 ,以 C a s hme、 C oe 和 R oe 于 17 opr hds 9 8年提 出 的数 据 包 络分 析 技 术 ( a ne p nls ,D A) 为代 表 。D A D t E vl eA a i E a o ys E
R D投入、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 自由化程度会对 国家整体 的 R D效率产生影响 。 & & 黄鲁成、张红彩 采用因子分析定权法测算了北京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选取产品项 目 、专利申请数 、新产品销售 数 收入和新产品工业总产值作为技术创新 的产出指标 【 。 4 王伟光建立 了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指 j 数 ,对中国 3 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 比较 。鉴于研究现状 ,本文从研发组织的信息获取和知 8 j 识转移的角度 ,分析地区信息化 、地区科技水平和地区技术市场发展水平对区域内外资研发效率的影
是一种测算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系统或部门 ( 简称决策单元 D U M )相对效率 的有效方法。 其实质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 ,采用数学规划模型 ,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 ,再将各
收 稿 日期 :20 —21 0 81 —0
作者简介 :叶 娇 (9 0 ,女 ,四川成都人 ,博士研究生 , 18 一) 讲师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E m i ea — l @13 cr - a :y i d t 6 . o l jo u n
Mac ,2 0 rh 0 9
・
企 业经济 ・
外资企业研发绩效 的随机前沿分析
叶 娇
(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系 ,辽宁 大连 162 ) 10 4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作者: 王远方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4-14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4期
主题词: 随机前沿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摘要:基于我国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改进的随机前沿模型与索洛残差法测算出我国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分解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简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研究发现:(1)近十年来,无论是整体还是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呈现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
(2)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增长,其贡献率高达85.17%,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4.83%,作用不容忽视。
(3)技术进步率较低、技术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都是导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低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物质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综述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定生产要素下的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一个经济体系的效益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研究愈发受到关注。
如何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以准确评估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测算方法以及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比较进行综述,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理论支持。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这里还可以扩展相关背景信息,加强引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各种测算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局限性,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通过评价指标的讨论,从多个角度评估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有益建议和启示。
通过本文研究,旨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1.3 研究意义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在给定的投入下能够产生多少产出的效率指标,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对于制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意义在于能够深入理解和评估一个经济体或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和资源配置方案。
关于运用随机前沿法(SFA)研究银行效率的探讨
行的效率 ;0 2 世纪 9 年代以后主要研究商业银行 的 o
前沿 效 率 ( 要 包 括 X 效 率 、 本 效 率 和 利 润 效 主 成 率 )1。我 国学 者也分别 从规 模经 济 和范 围经济 以及 [ ] X一效 率 等 方 面对 我 国银 行业 的效 率 进 行 了卓 有 成 效 的研究 。但笔 者认 为某 些 方法 在 运 用 上 有值 得 注
润对 理论 利 润 的一 种偏 离 , 即对 ( ) 中 f w ) 也 1式 ( , 值 的偏 离 。
二、 模型 分析
了 函数 形 式 , 因而可 能导致 效率计 算 出现偏 差 _。对 2 ] 此笔 者表 示赞 同 , 文 以随机前沿 法 为例来 深入 探讨 本 参 数估 计 方法 中存在 的 问题 。
投 人 品和产 出 品价 格 向量 , 表相应 的投入 和产 出 2代 要 素 向量 , “ 为相 应 的无 效 率项 , 其分 布 形式 有 多 种
假设 ; 为 相应 的 随机误 差项 , 服从 N( , ) 布 , O 分 U
与 相 互独 立 , 并假设 E 一 -U , 润效 率 的计 算 利 公 式一 般为 :
2 0 —2 0 O 0 0 2年 的 1 3家商业 银 行数 据 进 行估 计 , 得 均
润 函数的 “ 实 ” 式 , 样 也 就 无需 判 断 是 否 采 用 真 形 这
—
( LS法 ) O 更适 合 于随机 前沿 法 的参 数估计 有 学者 在研 究 中 , 运用普 通最小 二乘 法进行 参数 的估计 , 并对 线性 回归 结果 进 行 了显 著 性检 验 , 出 得
S A) 一种应 用最广 泛 的研究 效率 的参 数估计 方 F 是
法 。其特 点是 在研 究银 行 效 率 时定 义 了效 率 前沿 的 函数 形式 , 进 了复合 误 差项 , 引 即成 本 函数 或 利润 函 数受 到来 自低 效 率 值 和 随 机 误 差 项 的 共 同影 响 [。 3 ] 以利 润效 率 为例 , 多数学者 的研究 将 商业银 行利 润 函 数设 定 为如下 的对 数形式 :
随机前沿分析(穆瑜秀11.27)
SFA
参数方法 是 存在无效率
技术效率、规模效
率、配置效率 投入产出的数量 截面数据 面板数据
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
效率、技术进步、TFP的变化 投入产出的数量 截面数据 面板数据
所需要变量
所需要数据
随机前沿分析(SFA)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比较
SFA与DEA的优缺点比较
SFA
有统计特性; 有无统计特性 对参数进行t检验; 对模型本身进行LR检验 随机前沿面; 固定前沿面; 无统计特性
动的产出弹性); Translog 函数优点: 考虑了资本和劳动相互作用对于产出的影响,克服了C—D 函数 替代弹性固定为1的缺点。 如何选择使用哪种生产函数: 首先选择Translog函数,在参数估计后做β 3=β 4=β 5=0是否为0
的似然比检验(LR检验)。若不能拒绝β 3=β 4=β 5=0的原假设,
又分为随机性和确定性两种方法。
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
是否考虑随 机因素影响 不考虑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
考虑
随机扰动项ε 应由v和u 组
把影响最优产出和平均 成; 误差项 产出的全部误差归入单 v是随机误差项/噪声(不可 侧的一个误差项,称为 控),计算系统非效率; 生产非效率。 计算技术非效率。
u是技术损失误差项(可控),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在确定性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复合扰动项的随机前 沿模型。Aigner,Lovell和Schmidt(1977)以及Meeusen和 Broeck(1977)都分别提出了如下形式的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
式中, 代表第i家公司的产出; 是包含投入对数的K*1向
2 u
式1表明 是独立同分布的正态随机变量,服从期望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在上述v和u的假设下,可以使用最大似然法
(ML)或调整最小二乘法(MOLS)估计参数
和误差项 vi ui ,进而得到技术效率 TEi exp(ui ) ,如下所述。
1.正态——半正态模型的ML估计
假设:
(1)
vi
iidN
(0,
2 v
f (X ) exp(v) 代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产出以随机变量
f (X ) exp(v) 为上限;随机误差V可正可负,因此,随机前 沿产出围绕着模型的确定部分 变动。 u(非负)代表着生产效率或管理效率,一般假设它是独立
同分布的半正态随机变量或指数随机变量独立于 v。
生产函数取C-D形式:
(1)式中 Ln( yi ) 是产出的自然对数;xi是K+1
维行向量,其中第一个元素是1,其余K个元素
K种投入数量的自然对数. (0, 1,L , K )
是待估计的K+1维列向量; ui 是非负的随机
变量,用来度量技术的有效性:
TEi yi exp(xi ) exp(xi ui ) exp(xi ) exp(ui)
exp(
2
2 u
2
2 v
)
f
(u, )
2
2 u v
exp(
u2
2
2 u
( u)2
2
2 v
)
f ( ) f (u, )du 0
2
2
(
)
exp(
2 2 2
)
特定厂商效率
TEi E(expui | qi )
1
1
(* *i * (*i2
2 *
,
产业效率
生产率和效率的度量涉及到生产函数。DEA方法 的特点是将有效的生产单位连接起来,用分段超平 面的组合也就是生产前沿面来紧紧包络全部观测点, 是一种确定性前沿方法,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对生产 率和效率的影响。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则解决了这个 问题。
前沿生产函数(Frontier Prodution Function)反映 了在具体的技术条件和给定生产要素的组合下, 企业各投 入组合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比较各企业实 际产出与理想最优产出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综合 效率。
2
2 u
exp(
ui2
2
2 u
),
L
N i 1
f (ui ),
1
ln
L
C
2
2 u
N
ui2 ,
i 1
N
max ln L min ui2 i 1
•
其中C代表常数
上述“解释”给予目标规划方法一个清晰的统计基
础,但这些计算的参数 仍然像估计的参数那样
有标准差。 2.修正最小二乘法(COLS) 它分为两步: 第一步,先用OLS估计(1)式:
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chmidt(1980, 1986)、Kumbhakar(1988,1990)、Bauer (1990)、Kalirajan(1993)、Batese和Coelli 1988,1992,1995)等对技术效率对TFP和 产出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2. 技术效率的测度 2.1.1 确定性生产边界
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如下:
Y f ( X ) exp(u)
其中u大于等于0,因而exp(-u)介于0和1之间,反映 了生产函数的非效率程度,也就是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的 距离。在确定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后,可以计算或估计 其参数,如下所述。
假如N个公司,每个公司使用K种投入组成的投入向量
来生产出单一产出 yi ,生产函数采用C-D形式: Ln( yi ) x ui, i 1, 2,L , N (1)
1.2 发展史简要回顾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Douglas) 与数学家柯布(C·Cobb)合作提出了生产函数理论, 开始了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定量研究。称其为 技术进步率,这些未被解释部分归为技术进步的结果, 称其为技术进步率,这些未被解释的部分后来被称为 “增长余值”(或“索洛值”),也即为全要素生产 率(TFP)的增长率。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前沿面, 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把 影响最优产出和平均产出的全部误差统归入单侧的一 个误差项ε中, 并将其称为生产非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在确定性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复合 扰动项的随机边界模型。其主要思想为随机扰动项ε应 由v 和u 组成, 其中v 是随机误差项, 是企业不能控制的 影响因素, 具有随机性, 用以计算系统非效率; u是技术 损失误差项, 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影响因素, 可用来计算技 术非效率。 参数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体现了样本的统计特性, 也反 映了样本计算的真实性。
传统的生产函数只反映样本各投入因素与平均产出之 间的关系, 称之为平均生产函数。但是1957 年, Farrell 在 研究生产有效性问题时开创性地提出了前沿生产函数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的概念。对既定的投入 因素进行最佳组合, 计算所能达到的最优产出, 类似于经 济学中所说的“帕累托最优”, 我们称之为前沿面。前沿 面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现实中企业很难达到这一状态。
但非参数方法存在的最大局限是: 该方法主要 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计算, 而不像参数方法有统 计检验数作为样本拟合度和统计性质的参考; 另外, 非参数方法对观测数有一定的限制, 有时不得不舍 弃一些样本值, 这样就影响了观测结果的稳定性。 因此, 我们在这里选择参数方法进行前沿生产函数 的计算。
在参数型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中, 围绕误差项的 确立, 又分为随机性和确定性两种方法。首先, 确 定性前沿生产函数不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 直接
N (0,1)
Z检验在小样本情况下具有欠佳的容量特征(即
常常倾向于错误地拒绝原假设,而此原假设本该
成立),因此,尝试采用Wald和LR检验。
科埃利(1995)曾证明LR 2[ln LR ln Lu ] : 2 (J )
在半正态模型中如果LR检验统计量超过临界值
2 12
(1)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 100 %
存在的随机现象——测量误差和其他统计噪声来
源,所有偏离前沿的因素都被假定来自技术无效。
Aigner,Lovell,Schmidt (ALS) 和 Meeusen,
van den Broeck (MB)同时于1977年引进了随机
前沿生产函数
Q f (X ) exp(v u)
(1)
其中v表示统计噪声(来源于所忽略的与x相关的变量, 测量误差和函数形式选择所带来的近似误差)的对称随机 误差项,一般假设它是独立同分布(i.i.d)的正态随机变量, 具有0均值和不变方差。
COLS估计的生产前沿平行于OLS回归(以自 然对数形式),意味着最好的生产技术的结构与 中心(平均)趋势的生产结构一致,这是COLS 的缺陷,应当允许处于生产前沿上的有效率的公 司的生产结构不同于位于平均位置的公司的生产 结构。
2.1.2 随机生产边界 由于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没有考虑到生产活动中
)
(2)
ui
iidN
(0,
2 u
)
(3) vi 和
量相互独立。
ui
的分布相互独立,且与解释变
u ,v的密度函数以及u 和v的联合密度函数,
u和 v u 的联合密度函数分别是:
2
u2
f (u)
exp( )
2 u
2
2 u
f (v)
1
2 v
exp(
v2
2
2 v
)
2
u2 v2
f
(u, v)
2 u v
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方法有: 参数方法和非参方法。两 者都可以用来测量效率水平。参数方法沿袭了传统生产函 数的估计思想, 主要运用最小二乘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 (解释)进行计算。参数方法首先确定或自行构造一个具 体的函数形式, 然后基于该函数形式对函数中各参数进行 计算; 而非参数方法首先根据投入和产出, 构造出一个包 含所有生产方式的最小生产可能性集合, 其中非参数方法 的有效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生产出最大产出, 或以最小的 投入生产出一定的产出。这里所说的非参数方法是结合 DEA(Data 数据包络分析) 计算的。
Ln( yi ) x ui, i 1, 2,L , N
得到一致和无偏的斜率参数 1,L k ,以及一致和
有偏的截面参数 0 。
第二步,有偏的截距参数 0 被修正以保证估计
的前沿是所有数据的上界:
ˆ0* ˆ0 maxi uˆi,
uˆi* uˆi maxuˆi
TEi exp(uˆi*)
(2)
TEi 是一种产出导向的效率度量,其值介于0和1之间,
它是观察到的产出 yi 与使用同样投入并且由技术有效
的公司生产的 exp(xi ) 之比,参数 由下述方程得
出。
1.目标规划方法
N
N
min ui min (xi Lnyi )
i1
i1
(3)
s.t. ui xi Lnyi 0
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传统方法是索洛余值法 (SRA) ,其关键是假定所有生产者都能实现最优的生产 效率,从而将产出增长中要素投入贡献以外的部分全部 归结为技术进步(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的结果,这 部分索洛剩余后来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李京文等 1998) 。 然而,SRA 法的理论假设不完全符合现实,因为现实经 济中大部分生产者不能达到投入—产出关系的技术边 界(Farrell ,1957) 。
1977年,Aigner,Lovell,Schmidt 和 Meeusen, Van den Broeck分别独立提出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则允许技术 无效率的存在,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生产 可能性边界的移动和技术效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