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
渣土桩
2、换填垫层法
•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 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换填垫层法施工时
3、强夯法
•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 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 土等地基。
4、强夯置换法
二、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 • • • 1、排水固结法 2、振密、挤密法 3、置换及拌入法 4、加筋法
1、排水固结法
•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其包括堆载预压 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 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 等多种方法;通过在预压荷载作用下使软 粘土地基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土体发生固 结 ,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强度提高, 达到减少地基施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 力的目的
9、预压法
•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 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 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 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 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 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 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 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 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 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淤泥质土、粘性土、粉 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 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 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 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 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 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 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坑或大坝的 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超过30m
14、柱锤冲扩桩法
• 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 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 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1. 扩展基础:对于土质较弱的地方,可以通过扩大基础的底面积来增加建筑物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分散荷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 桩基:桩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在地下打入桩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桩基有钢筋混凝土桩、钻孔灌注桩等。
3. 挤密法:对于地基土质较松散的情况,可以采用挤密法进行处理。
挤密法是将混凝土直接注入地基土层中,利用混凝土的密实性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4. 土石方加固:对于地基土质较差或存在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可以采用土石方加固的方法。
通过在地基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填土或石料,以均匀分布荷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 地基处理剂:地基处理剂是一种专门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可以改良地基土质的物理特性,提高地基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地基处理剂有石灰、水泥等。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合理施工,确保地基处理效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七种归纳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七种归纳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加固是确保建筑物稳定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为您详细归纳七种常用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一、换填地基加固法
换填地基加固法是指将软弱地基土挖除,然后填充强度较高的砂、砾石或碎石等材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软弱层较浅的情况,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
二、压实加固法
压实加固法是通过机械设备对地基土进行压实,提高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土层较松散、含水量适宜的情况。
三、预压加固法
预压加固法是在地基上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使地基土提前压缩,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后期沉降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如沿海地区、湖泊地区等。
四、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加速地基土的固结过程,提高地基强度。
适用于软土地基,特别是含水量较高、渗透性较差的土层。
五、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利用特制的搅拌设备,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直接注入地基土层中,与土体混合搅拌,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适用于软土地基、
砂土地基等。
六、高压旋喷法
高压旋喷法是利用旋喷钻机将旋喷钻杆钻入地基土层中,通过高压泵将固化剂喷射到土层中,与土体混合搅拌,形成加固的地基。
适用于软土地基、砂土地基等。
七、冻结法
冻结法是利用制冷剂将地基土层冻结,形成冻土层,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如极寒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
总结:以上七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需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有哪些
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有哪些
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手工挖掘:使用铁锹、铲子等工具手工挖掘地基。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地基施工,但工作效率较低。
2. 机械挖掘:使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地基的挖掘。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地基工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爆破法:在地基的挖掘中使用爆破技术,通过引爆炸药来破坏岩石或土壤。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但需要严格控制爆破过程,以防止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
4. 人工夯实法:使用夯实机械或人工锤等工具将土壤夯实。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区,可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5. 地基加固法:采取在地基中插入桩、灌注浆液等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上是常见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地质环境、工程规模、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是指对地基进行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一、灌注桩法。
灌注桩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
它通过钻孔、注浆、成孔、钢筋搭接和灌浆等工序,将混凝土灌注到孔中,形成桩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灌注桩法不仅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能,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
二、土石方处理法。
土石方处理法是通过对地基土石进行开挖、填筑、夯实等工序,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松的地基,可以通过填筑夯实的方式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土石方处理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三、搅拌桩法。
搅拌桩法是一种通过机械设备将水泥、砂、砾石等材料与地基土进行搅拌,形成搅拌桩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方法。
搅拌桩法适用于地基土质较松的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四、地基加固法。
地基加固法是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方法。
地基加固法包括加固桩、土钉墙、悬浮桩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进行选择。
地基加固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能,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类型进行合理选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希望本文介绍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地基处理的方法的分类
地基处理的方法的分类
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 加固。
加固地基的目的是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方法包括填充、加密、加固、拆除重建等。
例如,在地基上加固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挖坑墙等方法。
2. 地基改良。
地基改良的目的是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常见的方法包括压实、排水、增强、固土、变形控制等。
例如,针对压实地基,可以采用加压灌浆、振动压实等方法;针对易液化地基,可以采用钻孔排水、加固等方法。
3.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地基的沉降或位移。
常见的方法包括挖坑垫层、预压、挤密、预应力等。
例如,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挖坑垫层的方式形成坚硬的基床;对于沉降较大的地基,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
4. 地基防护。
地基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外力对地基的破坏。
常用的方法包括设置防护层、加固护坡、堆石加固等。
例如,在河流或海岸地区,可以采用堆石护岸的方式,以防止水流侵蚀地基。
以上仅为地基处理方法的一些常见分类,实际工程中可能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几种
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几种
地基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清理和加固:在清理地基之前,需要将地表上的杂物和植被清理干净,以便施工。
然后,通过注入混凝土或其他材料来加固地基,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挖掘和填充:当地基处于软土或湿地区域时,需要进行挖掘和填充处理。
首先,需要挖掘出一定深度的土壤,然后填充进适当的材料,如沙土或砾石,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 钻孔灌注桩:这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区。
通过使用大型钻机,在地下钻取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孔洞,然后在孔洞中注入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形成桩基,并加固地基。
4.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善地基的性质,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物理方法包括夯实、振动、加压等;化学方法包括注浆、固化剂等。
5. 地基加固:当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裂缝时,需要进行地基加固。
加固方法包括使用支撑结构、地基加固灌浆、使用增强材料等。
6. 地基处理与防水:在一些地下建筑中,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和防水,以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地基处理和防水的方法包括使用防水层、地下排水系统等。
7. 地基处理与排水: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采取排水措施,以保持地基的稳定性。
排水方法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抽水泵等。
总结起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清理和加固、挖掘和填充、钻孔灌注桩、地基改良、地基加固、地基处理与防水,以及地基处理与排水等。
在具体工程中,需要根据地基的性质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与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与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地基处理是指在建筑施工前对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对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地基加固、地基改良和地基处理等几种方式。
地基加固是指通过在地基中设置加固材料,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桩、钢板桩、灌注桩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适用于软弱地基或需要承受大荷载的建筑物。
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土体固化、土体加密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适用于软弱地基或需要提高地基稳定性的建筑物。
地基处理是指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振动加固、预压加固、地基加固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适用于软弱地基或需要提高地基稳定性的建筑物。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地基加固、地基改良和地基处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基条件和建筑要求进行选择,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地基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荷载要求、施工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以确定最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
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
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地基处理是指对地基进行改良和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地基处理的七种常见方法。
1. 土石方加固。
土石方加固是指对地基土石方进行挖掘、填筑和夯实,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土质较松,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通过挖掘和填筑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2. 地基灌浆。
地基灌浆是指在地基内部注入水泥浆或其他硬化材料,以填充土壤空隙,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土质较松,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通过灌浆来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预应力加固。
预应力加固是指在地基内部设置预应力钢筋,通过预应力作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通过预应力加固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地基搅拌桩。
地基搅拌桩是指利用搅拌桩机在地基内部进行搅拌,将土石混合成桩状,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土质较松,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通过搅拌桩来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 地基加固梁。
地基加固梁是指在地基表面设置加固梁,通过加固梁的刚度和强度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表面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通过加固梁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6. 地基换填。
地基换填是指对地基进行挖掘,将原有土石方换填成新的土石方,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差,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通过换填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7. 地基加固板。
地基加固板是指在地基表面设置加固板,通过加固板的刚度和强度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表面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通过加固板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上就是地基处理的七种常见方法,不同的地基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的方案
地基处理的方案地基处理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案:1. 换填法:如果地基的持力层比较软弱,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可以使用换土垫层的方法处理地基。
在一定范围内,将地基的土层挖空,然后用强度更大的砂子、泥土、碎石等材料填满,并夯实至非常密实。
2. 预压法:在施工前,先在施工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地基相当的荷载,使地基土层空隙中的水被挤压出来,使土层空隙变小,地基土层变得更密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强夯法:使用重锤从高处反复对地面进行强力的夯击,使地基变得非常密实。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压缩性,并减少地基深度。
4. 振冲法:使用振动器在地基中进行加水和振动,使土层空隙变小,使地基土层变得更密实,从而改善地基状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施工要求。
5. 深层搅拌法:使用特制的搅拌机械对地基中的水泥和土体进行强力搅拌,使地基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水泥的强度和水稳定性。
6. 砂石桩法:使用振动机在地基中振动,将套管打入预定深度。
当夯管被打入土中后,将套管周边的土体挤压得更密实,然后倒入砂石,继续让振动机对砂石和土体进行挤压,直到成桩。
7. 土或灰土挤密桩法:使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进行强力撞击,形成孔洞后填入素土或灰土等,直到成桩。
8. 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高压喷射流将土体切割、混合、输移并在注浆管周边形成一定固化能力的固结体的一种方法。
9.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地基。
10. 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
请注意,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气候条件等。
因此,建议在进行地基处理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并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建筑师进行指导。
地基常见的处理方法
地基常见的处理方法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2、预压法: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建造前,可以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3、强夯法:强夯法是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4、振冲法:振冲法是振动水冲击法的简称,按不同土类可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
5、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
6、砂石桩法:振动沉管砂石桩是振动沉管砂桩和振动沉管碎石桩的简称。
7、土或灰土挤密桩法:土桩及灰土桩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局部地基处理处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地基处理名词解释
地基处理名词解释
地基处理是指对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地基进行改造或强化,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
地基处理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土壤加固:通过在地基中注入特定的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化学物质,使土壤变得更加坚实和稳定。
2. 地基加固:使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在地基中加入增强物,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地基改造:对地基进行物理或化学的处理,如挖掘、填充、压实或排水,以改善地基的性质和条件。
4. 地基隔离:在地基与建筑物之间设置隔离层,以防止地基的沉降或变形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安全地承载荷载,并减少地基沉降、地震等不利影响的发生。
地基处理的方法选择和实施应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和地质条件来决定。
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
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
1. 硬化加固法:通过加入各种硬化材料,使土壤变得更加牢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深基础法:在土壤深处开挖一定深度的洞,填充混凝土或其它材料,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地基,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3. 压密加固法: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土壤中的孔隙变小,土层紧密排列,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4. 土钉加固法:在地基周边或基坑边缘设置一定数量的土钉,与地面混凝土体形成一体化结构,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5. 地下连续墙法:在地基周围挖掘一定深度的槽,并在槽中浇筑混凝土,形成一道连续的墙壁,从而增强地基的抗震性能和承载力。
6. 地震隔离技术:在地基或建筑内设置隔离装置,能够吸收地震的能量,减少建筑物的振动,防止地震损毁。
7. 地基增强技术:采用聚合物材料等新型材料,在地基中注入液体或粉末,与土壤反应生成新型固体,使地基坚硬稳定,提高地基承载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1. 压实法:通过使用大型振动设备,将土壤压实以增加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挖土法:通过对不稳定或松散的土壤进行挖掘、清除和替换,以提供稳定基底。
3. 排土法:在地基区域内将松散土壤排除,并用更稳定的土壤填充。
4. 土石方法:使用压缩和密封土石填料来填充地基,以增加强度和稳定性。
5. 地脚法:在地基底部加入混凝土地脚来增加支撑力和稳定性。
6. 钻孔灌注桩法:在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以增加承载力和稳定性。
7. 预应力法:通过将钢束或钢筋预应力到混凝土中,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8. 地下连续墙法:将混凝土墙或钢板桩设置在地基中以提供支撑和稳定。
9. 地基加固网法:使用地基加固网将松散的土壤固定在一起以提供支撑和加强。
10. 地基加固加宽法:在地基上的表面添加混凝土或增强材料
来加强地基并分散荷载。
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地基处理是指对地基进行改良和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压实法,通过机械设备对地基进行压实,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压实法包括静压和动压两种方式,静压主要是利用静载荷进行压实,动压则是通过振动机械进行压实。
压实法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地基,通过压实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
2. 土体改良法,土体改良法包括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两种方式。
物理改良主要是通过加入外部材料(如砂土、砾石等)或者改变土体结构(如振动、加固等)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化学改良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土体改良法适用于土质较差的地基,通过改良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地基加固法,地基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加固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对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加固法适用于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者需要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情况,通过加固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地基排水法,地基排水法主要是通过排水设施对地基进行排水处理,减小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地基排水法适用于地基含水量较大的情况,通过排水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 地基换填法,地基换填法主要是通过清除原有地基,重新填充土石料,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换填法适用于原有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者地基不稳定的情况,通过换填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基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基础施工处理方法
基础施工处理方法
基础施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换填法:地基持力层较弱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回填以强度高、压缩性低、无侵蚀性的材料,常见的是用砂和碎石混合的方式进行换填。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2. 强夯法:将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重复多次夯击地面,以夯实地基。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填土、杂填土以及人工填土等地基。
3. 砂石桩法:利用振动机的振动效果把套管打到设定的深度,使套管周围的土体更加紧密。
然后,放入砂石,通过振动的力量循环密实成桩,多次循环后成为砂石桩。
4. 振冲法: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使其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边振边冲,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
5. 预压法:在土的自重固结未完成或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过大等情况下,在建筑的荷载施加前对土层施加荷载,使土层固结,增加强度和减少后期变形的处理地基的方法。
6.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包括放线、定桩位、第一节土方开挖、绑扎第一节孔护壁钢筋并支模、灌注第一节护壁混凝土、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
十字轴线、安装垂直运输架及吊土工具、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第一节模板等步骤。
这些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决定。
同时,这些方法都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和设备来完成。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问题,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膨胀土
天然状态下强度很高,压缩性较低。但由于其 粘粒含量很高,且矿物成分主要为蒙脱石和伊利 石,胀缩性显著 ,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反复作用 强度降低,不均匀变形较大,引起上部建筑物开 裂。
3)山区土岩组合地基
三、地基处理目的
1.增加地基土的剪切强度; 2.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 4.改善动力特性(抗液化,抗震);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地基处理
任课教师:胡庆兴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执行日期: 201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新规范和老规范的区别:
1.增加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的 规定。(3.0.5 强制) 2.增加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收检验的综 合安全系数的检验要求 。(3.0.10) 3.增加地基处理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环境类别符合耐久性设计的 要求。(3.0.11 ) 4.增加处理后的地基整体稳定分析方法 。(3.0.7) 5.增加加筋垫层设计验算方法 。(4.2.8) 6.增加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处理的设计、施工要求。 (原没有联合) 7.增加高夯击能的设计参数。 (8000-12000) 8.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考虑基础深度修正的有粘结强度增强体桩身强 度验算方法 。( 7.1.6) 9.增加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施工要求 。(原在其它方法里提及) 10.增加注浆加固。 原在其它方法里提及) 11.增加微型桩加固。 (原在其它方法里提及) 12.增加检验与检测。 (第十章) 13.增加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C) 14.增加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A)
4)其他高压缩性土
饱和松散粉细砂 (包括部分粉土 )也应属于软弱 地基范畴。其在动力荷载 (机械振动、地震等 )重复 作用下将产生 液化;基坑开挖时也会产生 管涌。
? 不良地基
主要受力层由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层组成, 这些土层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
1 )湿陷性黄土 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分布很广,其颗粒以粉 粒为主,颗粒间主要由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可溶性盐逐渐浓缩、沉淀形成的胶结物所胶结, 孔隙比在 1.0左右。天然黄土强度一般很高,能直立 成壁,压缩性也较低。但 遇水后,由于水膜增厚和 颗粒间盐类胶结物质溶于水而使土的结构破坏,从 而突然发生显著的沉陷,强度也迅速降低 。
2)冲填土
冲填土是在疏浚河流或港口航道时,由 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它的颗粒组成 随泥砂来源而变,多为粘粒和粉粒,其次 为砂粒。冲填土当粘粒含量较多时往往是 欠固结的,其强度和压缩性都比天然沉积 的同类土差。
3)杂填土 主要是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堆填建筑垃
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形成的填土 。这些 土的组成物质中,建筑垃圾性能较为稳定,工业垃 圾遇水会发生变化;生活垃圾成分极为复杂,混合 不均匀。杂填土性质与堆填年龄有关,填龄较短者 往往是欠固结,一般填龄达到五年左右的杂填土, 性质才逐渐趋于稳定。杂填土大多疏松且不均匀, 在同一场地的不同位置,其 承载力和压缩性往往有 较大差异。
地问题: 1)蓄水水位下降; 2)产生流土、管涌,大坝失事
案例四:日本新泻地震
地面塌陷
路基路面塌陷
岩溶塌陷引起桩基折断
二、地基处理对象
1.软弱地基 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即软土地基 冲填土地基 人工填土地基 高压缩性土地基
2.不良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 基、岩溶地基、松砂土地基
岩溶塌陷等。
地基强度不够失事的谷仓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建于1913年。高31m,宽 23m,片筏基础。由于事前未探明有厚达 16m的软 土层,建成储存谷物后,西侧突然陷入土中 8.8 米,东侧抬高1.5m,仓身倾斜27o。
路基滑坡 由于路基下伏软土地基,因其强度不够而导致路基滑坡。
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
中华门城堡。(预压、置换、挤密)
一、地基常见问题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地基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地基的抗剪强度不
足引起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引起开裂。 3.渗漏问题:大坝地基,基坑开挖降水,防
洪… 4.液化问题:地震、机器、车辆的振动以及波
浪作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特 别是饱和无粘性土的液化、失稳和震陷等危害。 5.特殊土地基问题:比如黄土湿陷、膨胀土涨缩、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 缩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四、地基处理定义
对于不能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要求的问 题地基,必须经过人工改良或加固后才能使用,这 种改良和加固 ,就称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
1 概述 2 垫层法 3 排水固结法 4 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 5 复合地基 6 注浆加固 7 微型桩加固
4
1 概述
一、地基常见问题 二、地基处理对象 三、地基处理目的 四、地基处理定义 五、地基处理方法
早在二千年前就已采用了软土中夯入碎石等压密土层的夯 实法;灰土和三合土的垫层法,(南京城墙)也是我国古 代传统的建筑技术之一;我国古代在沿海地区极其软弱的 地基上修建海塘时,采用每年农闲时逐年填筑,即现代堆 载预压法中称为分期填筑的方法,利用前期荷载使地基逐 年固结,从而提高土的抗剪强度,以适应下一期荷载的施 加,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软土地基上从实践中积累 的宝贵经验。
软弱与不良地基
软土
湿陷 黄土
岩溶
杂填 土
饱和 松砂
膨胀 土
有机 质土
冲填 土
山区 土
? 软弱地基
在附加应力影响范围内主要受力层由软土组 成,则为软弱地基。一般由软弱土组成,软弱土 指淤泥、淤泥质土、某些冲填土以及其他高压缩 性土。
1)淤泥和淤泥质土 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的环境 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是具有特殊性 质的粘性土。具有 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 抗剪强度低,触变性和流变性等不良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