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包发霉了》参考教案
四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 面包发霉了教案 教科版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 二转(转 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 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 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 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 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 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 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 10 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 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 10 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 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 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小学科学5《面包发霉了》(教案)
小学科学5《面包发霉了》(教案)主题:小学科学5《面包发霉了》(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面包发霉了》这一实验,通过此实验,学生将了解食物霉菌的生长条件和发霉的过程,并学习如何正确保存食物以防止食物发霉。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
2. 学生能够分析食物发霉的条件。
3.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保存食物的方法。
二、教学素材:1. 面包(新鲜面包和老面包各一片)。
2. 放置在不同环境中的两个小袋子。
3. 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过程:1. 引入:- 与学生一起分享平时是否有吃到发霉的食物或了解发霉的情况。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物会发霉?我们如何防止食物发霉?2. 实验步骤:a. 准备两片面包,一片新鲜面包,一片过期的老面包。
b. 把新鲜面包放在一个小袋子中,老面包放在另一个小袋子中,分别封好。
c. 将新鲜面包的小袋子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老面包的小袋子放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d.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面包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包括时间、颜色、气味等。
3. 分析实验结果:a. 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b.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新鲜面包没有发霉?老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哪些因素影响了面包的发霉?4. 讨论:a. 与学生一起讨论:面包发霉的原因是什么?b.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食物的发霉生长?5. 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出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包括:- 避免食物潮湿:将食物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中放入干燥的剂。
- 避免食物暴露在阳光下:将食物放在避光的地方,例如柜子或冰箱。
- 避免食物过期:及时消耗食物,不食用过期食物。
6. 总结:a. 回顾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
b. 强调正确保存食物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四、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在新鲜面包上喷洒一些水,然后将其放置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观察,分析面包的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公开课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包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面包发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面包发霉的原因。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面包、盘子、水、显微镜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面包,盘子,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块新鲜的面包,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面包发霉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面包上的霉菌,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面包上的霉菌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面包放在盘子里,用水湿润面包,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面包发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会发霉?发霉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3.食物:面包发霉了
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
3.研究面包上霉菌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菌?
(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吗?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法.设计一种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学生小组操作.
提问: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吗?
小学科学(常识)备课电子教案
编写者:
执教者:
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课题
3.5面包发霉了
共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重点小组讨论、汇报实验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4)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糖类
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第5课。
这是在学生探索了食物的营养成分、经历了食物由生到熟的观察活动后,进一步研究食物变化的一课。
它将引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食物,让学生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
食物发霉这一现象,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有所感知,但很少有学生仔细去观察研究过。
把面包发霉这一现象在课堂内进行讨论,从而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学生会提出较多的问题,他们可能会问:霉菌是什么样的?面包上怎么会有霉菌?长了霉菌的食物为什么不能吃?霉菌会传染吗?……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是围绕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的。
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发现并认识霉菌。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面包或馒头、橘子皮上的霉入手,首先了解食物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
再用肉眼直接或用放大镜观察霉菌的颜色和形态。
其次,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状。
第二部分:猜测面包发霉的条件。
学生观察完霉菌之后,“为什么会产生霉菌?”“面包发霉与什么条件有关?”自然而然成为学生迫切想研究的问题。
同时解答这一问题是有一定基础的,希望学生能够再次细致观察,广泛收集信息,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推测。
第三部分:研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需要学生根据前面的假设和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
【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课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设计学习流程。
四年级的学生科学学习已经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科学探究中的观察、猜想、实验等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能力发展还不能支撑起学生独立探究活动的展开。
①对微小事物的观察还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操作较难。
因此“霉菌的观察”活动设计,教师试图通过生活中不同种类、结构明显的材料来引导学生用放大镜多角度观察认识霉菌。
②“猜测面包发霉的条件”这一活动需要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有难度。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面包发霉了 教科版..
5.面包发霉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的生长引起的,并了解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过程与方法: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的态度,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当我们把吃剩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物常常会发霉。
发霉这一现象,孩子们或多或少有所感知,但很少有学生仔细去观察研究过。
把面包发霉这一现象在课堂内进行讨论,学生会提出较多的问题与疑惑,他们可能会问:面包上怎么会有霉菌?霉菌是怎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霉菌会传染吗?……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是围绕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的。
观察完面包上的霉菌后,学生可能会提出,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就进入第二个活动,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怎么才能比较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这是一个讨论的话题,需要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展开讨论。
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需要孩子们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或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
由于实验操作无法在课堂内进行,所以实验设计是这课活动的重点。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选择霉菌的生长可能的因素,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3分钟)1.谈话:今天是小红学校春游日子,她可高兴了。
早在一个星期前已准备好春游的食物了。
我们来瞧瞧她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有面包,我们打开看看。
(在实物投影仪看)2.提出问题:这些黑点是什么?二、观察发霉的面包(10分钟)(一)初步观察发现霉菌1.提出问题:到底是不是发霉?我分发到各小组中去,你们来看看。
请同学用放大镜观察,你发现那些黑点是什么来的?2.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
4.小结:霉菌是一种微生物,个体太小,一般我们用放大镜也不一定看得清楚它的样子。
四年级下册科学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1.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2.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4块面包,4个塑料袋,发霉的面包,镊子,滴管,放大镜,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显微镜,牙签,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包是我们喜欢吃,也很熟悉的食物,小明买了几袋新鲜的面包,吃了几片后,粗心的他就把面包丢在了家的角落里,一段时间后,等他重新拿出来时,发现面包上长了斑点,原来,面包发霉了,面包上的斑点就是霉菌.那么,霉菌长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二.对比观察,激发兴趣当我们用肉眼去看霉菌时,发现霉菌是黑色或绿色的斑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是丝状的,上面还有一些小球,如果我们想看的更仔细,还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注意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够比较好的观察到霉菌的细微部分,霉菌有菌丝,还有孢子囊。
学到这里,同学们肯定想进一步了解一下,霉菌是怎样长出来的,引起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引起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通过观察,你认为面包发霉与什么条件有关系呢?例如,生物生长有关的条件,如温度,水分等。
下面让我们分别设计出霉菌的生长与水分的多少有关的实验,设计出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关的实验。
(学生参考书上52页的实验)(1)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一:首先我们来试验一下霉菌的生长与水分的关系: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实验方法。
小学科学35面包发霉了(教案)
小学科学35面包发霉了(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面包发霉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霉菌是一种微生物,可引起发霉现象。
2.认识导致霉菌生长的条件。
3.掌握防止面包发霉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多个发霉的面包样本。
2.镜子、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白板、黑板或电子白板。
4.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面包发霉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介绍儿童喜欢吃面包,但有时发现面包发霉了。
问学生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面包会发霉。
探究:2.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小块发霉的面包样本。
请学生观察面包上的发霉物,并描述颜色、形状和触感。
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学生可以更仔细地观察霉菌。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发霉物是什么?为什么面包会长霉?3.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面包发霉的过程,说明霉菌在湿润、潮湿、温暖环境下可以迅速生长。
此外,霉菌还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和食物(如面包)才能生存。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导致面包发霉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都没有面包的存放方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延迟面包发霉的时间?解决问题:5.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共同讨论减缓面包发霉的方法。
并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6.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减缓面包发霉。
7.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估每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结与拓展:8.教师总结并强调以下方法可以减缓面包发霉的时间:a) 将面包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
b) 把面包放在密封袋或容器中,减少霉菌接触。
c) 避免将湿手接触面包,以免将微生物带到面包上。
d) 不要将面包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
e) 定期检查面包,及早发现发霉现象。
9.拓展讨论:除了面包,还有哪些食物容易发霉?如何有效保存食物,防止霉菌生长?四、教学延伸活动:1.让学生带来一些不同食物的样本,观察并记录它们是否发霉。
2.利用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模拟不同环境对食物保存的影响,并分析结果。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面包发霉了
麵包發黴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麵包的變質發黴是黴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黴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通過對黴菌的培養可以進行黴菌生活條件的研究活動。
過程與方法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並設計實驗研究黴菌的生長與環境的關係。
堅持記錄黴菌的生長情況,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資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黴菌的觀察,拓寬觀察周圍世界的視野,保護並發展對事物的好奇心。
在對黴菌生長的實驗活動中,鍛煉長週期實驗觀察的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觀察發黴的麵包,瞭解黴菌;探究麵包發黴的條件。
教學難點觀察黴菌的生長情況。
教學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放大鏡,載玻片,有條件的學校準備顯微鏡;發黴的麵包(裝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幹麵包四小塊.滴管.水.塑膠袋.實驗記錄單(參見教科書第53頁)。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引入我們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
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與哪些條件有關呢?二、探究過程1.觀察發黴的麵包(1)分組觀察老師提供的麵包,說說你的發現?麵包發黴了!(揭示課題)(2)怎樣才能看清楚麵包上黴菌的樣子?用放大鏡把麵包發生的變化記錄下來。
學生討論,小組嘗試。
師引導學生用牙籤取一些麵包上的黴菌放在載玻片,用放大鏡進行觀察。
有條件的話引導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指導——一提(提鏡筒)二轉(轉換器)三調光四載(標本置載物台)五降(降鏡筒)六反向(升鏡筒)(3)彙報交流:投影儀展示各組記錄單,學生代表用語言來描述你看到的黴菌的樣子。
2.麵包發黴的條件(1)討論:麵包上怎麼會長出黴菌?麵包發黴與哪些因素有關?觀察活動中得到的哪些資訊能夠説明我們進行分析?還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資訊?(2)小組探討,作出推測(3)全班交流:黴菌長在麵包上,而離麵包最近的塑膠袋上並沒有黴菌生長,這可能說明黴菌的生長需要麵包提供養分;麵包如果是放在了溫暖的地方發的黴,這說明黴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高低有關;發黴的麵包還是軟軟的,有一些水分,這說明黴菌的生長需要水分……3.哪一塊麵包上的黴菌生長得快(1)過渡:剛才的討論只是我們的一種猜想,黴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各組根據老師為你們提供的材料,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黴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係?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黴菌的生長與水的多少有關?黴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你還能用實驗來證明嗎?(2)選擇實驗條件拿出材料袋的四塊烘乾的麵包,用牙籤在每塊麵包上放一些黴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3.5 面包发霉了 教案.doc
第三单元食物第5课时面包发霉了教案一、学情分析上节课与本节课都是在研究食物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教师要始终把握一点,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练习在一起。
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学习活动中,希望学生不要被发霉变质的食物带来的不良感受所干扰。
要让他们在观察霉菌的过程中,为发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袍子囊而兴奋,为发现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兴奋。
如果这样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让他们对发霉的面包作更深入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知道食物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2.知道霉菌的生长条件。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验证霉菌的生长与生长条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霉菌对身体的危害,注意饮食卫生。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这些食物在常温下保存久了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展示食物霉变图片。
2.师:食物的这些变化与哪些条件有关呢?(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板块内容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展开思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次课程。
二、探索新知实验:观察发霉的面包。
1.实验材料:实验步骤: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①轻轻打开塑料袋,防止霉菌散出;②不要直接对着发霉的面包闻;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发霉的面包;④不要大声说话和吹气。
3.教师展示实验记录。
4.学生观察活动中。
5.教师展示实验记录:用肉眼观察:面包表面有灰黑色菌斑。
用放大镜观察:霉菌最上面是球状的,有很多小点点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教师从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三个方面逐一介绍,学生进行操作。
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霉菌的整个形态及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更深入的研究做好铺垫。
三、知识深究1.师:盛放面包的塑料袋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师:塑料袋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师:面包软软的说明面包里面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面包里面有水分。
教科版科学四下3.5《面包发霉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3.5《面包发霉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的实验材料和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对于食品的保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食品腐败的微观过程以及如何有效防止食品腐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2.学会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食品腐败的原因,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难点:理解食品腐败的微观过程,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实验。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面包,微生物观察箱,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观察箱中的微生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食品会腐败?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食品腐败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食品腐败的微观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面包的发霉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食品腐败的原因和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食品,记录其保质期,思考如何有效保存食品。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面包发霉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首先,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观察箱中的微生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食品会腐败?”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3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食物
5.面包发霉了
一、教材简析:
《面包发霉了》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吃剩的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以及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发霉的面包,二是霉菌的生长实验。
二、教学背景:
生活中食物放置了一段时间会长出一些“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毛”叫什么,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不是很清楚,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毛”叫做霉菌以及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清楚霉菌在什么条件下适宜生长为后续的如何防止食物变质打下基础。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一)观察面包、揭示课题1.师出示新鲜的面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看这是什么?”(面包)“想吃吗?不过吃了之后还要完成一项任务,就是要来描述一下你吃的这块面包,所以吃之前要看清,吃得时候要品味哦?”(学生品尝并描述)2.出示发霉的面包:看到刚才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可馋坏了没有品尝到的同学,瞧,老师这还有一块面包,谁想来尝一尝?(学生上前但不敢吃)请他说一说为什么?面包怎么啦?(生猜测原因)是的老师的这块面包放置时间久了,面包时间放长了会发霉、变黑、有细长的绒毛……等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发霉的面包。
揭题:面包发霉了!板书(二)多种方法观察霉菌1、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1)请每小组拿出发霉的面包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深入观察如果我想进一步看清面包上的霉菌,你有什么方法?(师生交流)1、小组用放大镜观察霉菌。
(师巡回指导)2、学生自己交谈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
3、师小结:我们看到的一根根的像头发丝一样的是霉菌的菌丝,一点点小黑点是霉菌的孢子囊。
霉菌是一种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蜘蛛状、絮状等。
我们还在别的什么物品上观察到过霉菌?(三)设计实验,探究霉菌生长的因素。
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许多物品都会生长霉菌,那霉菌的生长于那些因素有关呢?1、同桌讨论。
2、师生交流。
(可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3、设计实验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A、设计霉菌的生长与水分的多少有关系的实验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要求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
)B、设计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关系的实验(方法同上,提醒同学们在做与温度有关的实验时,最后把一块实物放在冰箱的散热器上,另一块放在冰箱里比较好。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面包发霉了》教案
5.面包发霉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了解食物放久了会长霉菌这一现象。
2.学会借助放大镜以及比较观察物体的方法。
3.使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4.坚持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过程与方法: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
(观察现象)2.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方案)3.课外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实验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探究的欲望和自信心,养成严谨的探究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情分析】生活中食物放置了一段时间会长出一些“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毛”叫什么,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不是很清楚,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毛”叫做霉菌以及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清楚霉菌在什么条件下适宜生长为后续的如何防止食物变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假设,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播放一小段视频(情境导入:一孩子写完作业觉得很饿,大声喊妈妈:“妈妈,我今天的作业做好了,肚子好饿啊,有没有东西吃?”,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听到儿子喊肚子饿,就大声说:“饿了桌子上有昨天买的面包,你先拿着吃吧,一会儿饭就好了!”儿子赶紧去拿面包,可打开面包包装袋一看立刻惊叫起来:“妈妈,不好了,面包发霉了!”妈妈听了后立即跑过来一看,面包真的长霉点了,就说:“唉,这面包不能吃了,扔了吧!”面包扔了,好可惜哦!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呢?)2.提问:刚才视频中的面包为什么不能吃要扔掉?(因为面包发霉了)揭题:面包发霉了!(板书:面包发霉了)3.过渡:(师:是啊,发霉了的食物我们可千万别吃,那食物为什么会发霉,霉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以面包发霉为例,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认识霉菌1.观察发霉的面包,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了观察清楚,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放大镜,2.小组合作共同观察并记录。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面包发霉了
光照
课外
活动
坚持每天认真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记录。
生成
预见
四年级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有限,要求教师多加指导。
学生看到发霉的面包会认为很脏,不想接近,教师需引导。
坚持让学生持续观察记录有些学生无法完成。
课堂
评估
因为学生实验用的霉菌是老师开来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对物质怎么会发霉,霉菌究竟是怎么来的无法做到真正理解。
教学
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
发霉的面包必须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
教学流程
观察新鲜面包观察霉菌设计实验课外实验验证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3)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猜测
我们猜测:面包的发霉与()因素有关。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5 面包发霉了|教科版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吃剩的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以及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主要观察发霉的面包和设计霉菌的生长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食物存放时间长了会发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也了解发霉的食物是不能够食用的。
但对于食物为什么会发霉,以及影响发霉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并不是很清楚,也没有仔细观察过发霉的食物到底具有哪些细微的特征。
以上这些学生的认知基础就是本课的教学起点,间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概念。
三、设计构想构想一:基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从孩子熟悉的面包出发,引导孩子回忆生活中的面包发霉现象,激发孩子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引导孩子认识到面包发霉其实与霉菌的生长有关,将生活中的现象搬到课堂中进行研究探讨,使孩子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得到发展。
构想二:基于发展孩子的探究能力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观察,让孩子初步了解霉菌,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对霉菌的生长条件进行合理推测,让孩子认识到要验证推测必须进行实验的验证,如何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则需要拟定合理的实验计划,并不断加以完善和修改,最终按照自己的实验计划落实观察活动。
让孩子经历一个发现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过程,提高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构想三:验证平板教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每个孩子都配有一台平板电脑,如何利用好这一技术优势,是这节课的探索。
发挥平板在教学信息呈现、搜集、展示、反馈与处理等环节的内在优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参与面,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性检测,最终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教科版科学四下3.5《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3.5《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掌握食品保鲜的方法。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物发霉的微观过程和食品保鲜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掌握食品保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发霉的原因,食品保鲜的方法。
2.难点:食物发霉的微观过程,食品保鲜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面包、容器、显微镜等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自带面包,提前了解食物保鲜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为什么会发霉,怎样才能防止食物发霉。
2.呈现(5分钟)展示面包发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发霉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食物发霉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讨论:怎样才能防止食物发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食品保鲜方法。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食品保鲜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食品保鲜的方案,回家后实践。
8.板书(5分钟)–原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方法:低温保存、干燥、密封等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食物发霉的原因和食品保鲜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5 面包发霉了|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面包发霉了》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五课。
【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与前面《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两课都是研究食物的变化,本课分为“观察发霉的面包”、“面包发霉的条件”、“哪一块面包容易发霉”三个学习活动,其中通过实验活动来研究发霉所需要的条件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当我们把吃剩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物常常会发霉。
发霉这一现象,孩子们或多或少有所感知,但很少有学生仔细去观察研究过。
当面包发霉这一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可能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与疑惑,他们可能会问:面包上怎么会有霉菌?霉菌是什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当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观察活动也就开始了,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是围绕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的。
观察完面包上的霉菌后,“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呢?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的问题就会成为学生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内容了。
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怎么才能比较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需要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展开讨论,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猜测。
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需要孩子们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或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
由于实验操作无法在课堂内进行,所以实验设计是这课活动的重点。
【学情分析】对于“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的实验设计,几个实验很容易受到变量的影响,教材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如此周全严密地思考能力,所以设计了实验表格帮助学生进行猜想验证,但我们的学生对于对比实验并不陌生,像四年级上混合单元“溶解的快与慢”等都有过训练,可以经历简单的实验设计。
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习得实验方法,在思维碰撞中更能让学生领悟到严谨周密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包发霉了
一、教材分析
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非常普遍,霉菌是一种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真菌是微生物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面包”作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菌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
教材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面包及其他物体上的霉。
霉菌是造成食品、衣物发霉的主要微生物。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发霉的馒头、面包、橘子等都非常熟悉,并且也很感兴趣,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面包或馒头、橘子皮上的霉人手,首先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
用肉眼直接或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是生长在物品上的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由许多的菌丝构成,真菌表面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绿、黄、青、棕、橙等,生长在馒头、面包等淀粉食品上的,通常是浅黄色、褐色、黑色、红色的曲霉。
它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谷物和各种有机物上,常用于酿酒、制醋等,生长在橘皮上的是呈蓝绿色的青霉。
其次,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菌。
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曲霉的菌丝直立,顶端膨大成球状;青霉的菌丝直立,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让考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画好图,并对颜色和菌丝形状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认识霉是什么?首先,认识霉是一种既不是动物又不是植物的微生物,通常叫霉菌。
霉菌有多种颜色。
其次,了解霉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空气、土壤、动檀物以及仪器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到它。
第三,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丑霉给人和物带来的危害。
(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并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2)人们利用霉菌制酱、酿酒、制醋、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3)霉菌也会引起食物、物品等霉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例如各种癣病和灰指甲,甚至人和动物的肝癌等。
第三部分:研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霉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受温度、湿度和阳光等条件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霉菌是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这部分教材分别从温度、湿度和光三个角度设置六个条件,指导学生自由组合去探究霉菌适宜生存的条件,并且特别强调要挑选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另外两个条件相同的两种组合进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例如温暖、潮湿、阳光与寒冷、潮湿、阳光为一组对比条件;温暖、潮湿、阳光与温暖、干燥、阳光为第二组对比条件;温暖、潮湿;阳光与温暖、潮湿、黑暗为第三组对比条件。
在设计好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第四部分: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
教材中第一幅为真空包装的肉制品,真空包装的目的在于用高温将肉制品蒸熟,并杀灭病菌、霉菌后,使食物与空气中的菌类隔绝,保持食物卫生,易于保存。
第二幅图是挂在阳光下的衣物,霉菌不易在阳光下生存。
第三幅图是装有食物的冰柜,霉菌不易在低温环境下生存。
第四幅图是装有干燥剂的食品盒,干燥剂可以保持食品盒内干燥,使霉菌不易生长。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科学知识
●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仪、镊子。
(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几片发霉的面包,供课上学生观察)
四、教学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认识霉。
谈话,将学生引入探究课题:夏天,食品和衣服上会发霉长毛,你们见到过这种现象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霉的知识,好吗?(板书:霉),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发霉的食物,你们带来了吗?请你说一说,你带来的霉是什么样的。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导入,激发探究欲)
2、组织学生研究物品上的霉。
(1)学生详细介绍用眼睛看到的霉的样子、颜色。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霉详细地叙述了出来,你们想怎么去研究它呢?需要用到哪些器材,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这一部分教学,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直接观察到的与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霉的颜色、形态特点作好记录;其次要组织学生认真观察霉的现成装片或教师当场制备的涂片;最后,学生要将显微镜下看到的霉的形态特点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出来。
此外,学生研究完霉之后,要强调将双手洗净。
这是本课的重点。
3、合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霉的颜色和形态以及学生事先收集的有关霉菌的资料,师生进行交流。
(1)知道霉是微生物,通常叫霉菌,它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
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
(2)霉菌的分布很广泛,霉菌有多种颜色。
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体以及食品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它。
(3)霉菌可以被人类利用,同时霉菌也会给人和动植物带来危害。
(举例说明)
4、组织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的产生条件。
(第二课时)
(1)谈话:虽然霉菌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它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因此我们在吃食物时一定要小心、仔细。
你们带来的食物是怎样发霉的呢?
(2)学生回答、讨论霉生成的条件有哪些。
(3)教师总结:霉的形成和温度(温暖寒冷)、湿度(潮湿干燥)、光(阳光黑暗)这三组条件有关系。
霉的形成与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有关呢,还是与其中两个或是三个都有关系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4)组织学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面包(或馒头、橘子皮等)发霉的条件。
①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并填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上要明确,没有被控制的变量只能有一个,实验时要挑选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另外两个条件相同的两种组合,作对比实验,并要写上简单的操作办法。
实验结论:
②小组分配每个同学回家要完成的实验任务。
①几天后交流实验结果。
5、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这样做的原因。
五、参考资料
[青霉素的来历] 1928年的一天,细菌学家弗莱明(W.Flemmingl881~1955)正在研究细菌。
他把葡萄球菌小心翼翼地移人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就在他打开培养皿盖子的一瞬间,空气中的青霉孢子落到了培养皿里。
当时,弗莱明并没有察觉到。
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几乎布满了葡萄球菌,惟独青霉抑制了周围葡萄球菌的蔓延。
对此弗莱明分析,青霉可能产生了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
他通过多次试验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假设,并提取了这种物质——青霉素。
[真菌]真菌是微生物王国中最大的家族,它的成员约有25万多种。
真菌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陌生,其实生活中你经常接触到它。
例如,味道鲜美的蘑菇,营养丰富的银耳、木耳,延年益寿的灵芝,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茯苓,保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冬虫夏草,诸如此类早为人们所熟悉的名菜佳肴、珍奇药物,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
酿酒、发面、制酱油,都离不开酵母菌或霉菌的帮助,而它们正是真菌大家族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