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详版(内容详细)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癌缩窄型大体与X线影像
镜下
➢ 组织学类型中国人食管癌患者约90%以上为鳞状细 胞癌,腺癌次之。
➢ 大部腺癌来自贲门,少数来自食管粘膜下腺体。 ➢ 偶见腺棘皮癌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源的燕麦小细
的大肠型化生可导致恶变。 –假幽门腺化生,胃体部或胃底部的腺体壁细胞和
主细胞消失,被类似幽门腺的粘液细胞所取代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 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3.慢性肥厚性胃炎
➢又称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 ➢病因 尚不明了。 ➢病理变化 病变常发生在胃底及胃体部。 ➢胃镜所见
–粘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 –粘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的小结 –粘膜隆起的顶端常伴有糜烂。
慢性肥厚性胃炎
4.疣状胃炎
➢原因不明 ➢是一种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病变处胃
粘膜出现许多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 ➢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凹陷部胃粘膜上皮变性坏
死并脱落,伴有急性炎性渗出物覆盖。病变 多见于胃窦部。
疣状胃炎
上: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慢性肥厚性胃炎 下:慢性浅表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多由服药不当或过度酗酒所致。 –创伤及手术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可诱发。
➢ 腐蚀性胃炎:多由吞服腐蚀性化学剂引起 ➢ 急性感染性胃炎
–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肠杆菌等化脓菌
二、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 长期慢性刺激 ➢ 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 自身免疫性损伤
有不典型增生 ➢晚期病变区肠壁有量纤维组织增生。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镜 下
并发症
➢ 结肠周围脓肿、腹膜炎 ➢ 合并肠癌,且一般为多发性肠癌。癌变率决定于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失缓慢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

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性腹泻等。

4 肝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或中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性脑病等。

5 胰腺:急慢性胰腺炎等6 胆系:胆囊和胆管结石等。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1、抑酸药和止酸药2、胃肠动力药物3、胃肠黏膜保护剂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5、利胆排石药物6、微生态药物7、泻药与止泻药常用的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泌素受体抑制剂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扎替丁等西米替丁:口服:每次200 mg~400mg,1日800mg~1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每次200mg~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2g。

也可直接肌肉注射。

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饭时服用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20~40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次〔间隔12小时〕。

诊断病历报告消化系统

诊断病历报告消化系统

诊断病历报告消化系统患者郑先生,男性,50岁,因消化不良和胃痛症状,于XX 年XX月XX日就诊。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了以下诊断。

一、初步诊断:1. 功能性消化不良2. 慢性胃炎二、详细诊断:1. 功能性消化不良:根据患者反应的症状,如饱胀感、腹胀、食欲不振、恶心等,排除器质性疾病,结合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胃食管反流病等。

因此,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精神因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

2. 慢性胃炎:根据患者反应的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伴有局灶性糜烂、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符合慢性胃炎的表现。

慢性胃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H. pylori感染、饮食不规律、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三、治疗方案: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a. 调整饮食习惯:建议患者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吃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

b. 改善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

c. 定期就诊和随访: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进行症状评估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慢性胃炎的治疗:a.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H. pylori感染阳性,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三联疗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b.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酸性食物和刺激性饮料,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c. 药物治疗:可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抗酸药物和胃动力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以缓解症状和促进胃黏膜修复。

四、预后及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通常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和缓解。

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讲课)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讲课)



小肠


全长约6m: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 十二指肠:分球部、降部、横部、升部四段
呈半环状包绕胰头,胰头癌压迫时,钡餐可显示十二指 肠环扩大,并有充盈缺损 球部为消化性溃疡好发处 横段,后有腰椎,前有肠系膜上动脉,可因两者的挤压 形成十二指肠郁积综合征 升部在Treitz韧带连接空肠,上下消化道分界处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A、监测生命体征 B、观察有无失水征象:准确测量和记录每日 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 C、观察呕吐情况: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的 性质、量、气味、颜色 D、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活动无耐力 a、生活护理 协助日常活动。病人呕吐时应帮 助其做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b、坐、立时动作应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 血压 c、遵医嘱应用止吐药及其他治疗,促使病人 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





肝为人体最大的腺体,成人约占体重的2% 肝的血供来自门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占3/4 肝功能: 制造胆汁和胆盐,胆红素的代谢,糖、脂肪和蛋 白质的代谢 一些激素的合成与分解,各种维生素的储存、吸 收和利用,铜、铁等微量元素的代谢 进入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的分解和排泄 参与免疫机制
本系统疾病(按部位分)

食管:食管炎、食管肿瘤、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
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等
胃十二指肠: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功能
性消化不良等
小肠:急性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急性出血坏死性
肠炎等
大肠:各种结肠炎、痢疾、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直肠癌、
阑尾炎等
肝: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脓肿、肝癌等 胆: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胆道息肉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第五章消化系统重症疾病第一节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系屈氏(Treize)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

临床上根据出血量分为大出血、显性出血和隐形出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死亡率约占7%~10%。

虽由于急诊胃镜等检查的逐渐普及与救治条件的改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已趋下降,但对短期内超过1500ml的大量出血、全身代偿功能差、老年伴有严重伴随疾病等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

因此,迅速确定病因、出血部位、准确估计出血量和及时处理,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因分类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很多,依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胃肠道疾病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导致的出血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其中在重症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特别是应激性溃疡常见。

(一)上胃肠道疾病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物理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强酸、强碱或其它化学剂引起的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后病变(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溃疡、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胃血管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胃黏膜下哼径动脉破裂),十二指肠炎,其它病变(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血管瘤、钩虫病、杜氏病)。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二)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肝硬化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避免误诊和漏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诊断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将更加智能 化和精准化。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成为未来治 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趋势。
远程医疗服务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将为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 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目 录
•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 病史采集重要性及方法 • 典型案例分析 •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系统 正常功能的各类疾病,包括食管 、胃、小肠、大肠、肝、胆、胰 腺等器官的疾病。
肝胆结石案例讨论
患者信息
50岁女性,肥胖体型,饮食 偏油腻。
1
症状表现
右上腹绞痛、黄疸、发热等 。
诊断依据
B超检查显示胆囊结石,胆 总管结石。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取出结石,术后抗 感染,调整饮食结构。
05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血液检查
粪便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可 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
通过活检、穿刺等手段获取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 准。
分子生物学检测
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检测等,有 助于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2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黄疸等。
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

(完整版)消化系统疾病病历

(完整版)消化系统疾病病历

(完整版)消化系统疾病病历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 XXX- 就诊日期:XXX主诉患者主诉XX天前开始出现XX症状,包括XX、XX、XX,伴随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感。

现病史患者约XX天前出现以上症状,伴随性质XX的大便异常,疼痛部位定位于XX。

患者在此期间未接受任何治疗。

既往史- 高血压病,已患有XX年,控制较好。

- 肝炎病史,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

- 过敏史,对XX药物过敏。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有已知患有胃癌的人,其他家族成员暂无相关胃肠疾病。

体格检查- 体温:XX℃- 脉搏:XX次/分钟- 呼吸:XX次/分钟- 血压:XX/XX mmHg- 皮肤:正常色泽,无黄疸、皮疹等异常- 腹部:腹部上腹可见稍凹下陷,有压痛,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 血常规:XXX- 肝功能:XXX- 胃镜检查:XXX- 腹部超声:XXX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分析与鉴别诊断,初步诊断为:- 主要诊断:XX疾病- 次要诊断:XX疾病治疗方案根据综合诊断结果,制定以下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给予XX药物,剂量为XX,频次为XX。

2. 膳食调整:建议患者遵循XX饮食原则,并避免食用XX食物。

3. 注意休息与调整心态:建议患者适当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随访与复查患者将在XX周后进行随访,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复查。

注意事项1. 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停药或随意调整剂量。

2. 饮食上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摄入不良食物或过度饮食。

3. 注意观察异常症状的变化,如有明显恶化或新的不适,请及时就诊。

以上为患者XX的消化系统疾病病历,仅供参考。

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咨询医生。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指南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系统,它包括了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部分。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指南,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1. 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可能的症状包括胃痛、胃酸倒流、恶心和呕吐等。

预防胃炎的关键在于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1)保持饮食平衡:合理搭配食物,减少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远离酒精和烟草:过量饮酒和吸烟会加重胃黏膜负担,增加患胃炎的风险。

(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和压力,定期进行运动和放松。

2. 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出现溃疡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饱胀感和消化不良等。

胃溃疡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进食刺激性食物。

(2)禁烟和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溃疡的发生几率。

(3)避免使用NSAIDs:非甾体消炎药物(NSAIDs)使用过多可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4)药物治疗:如处方抗酸药物和抗生素等,应遵医嘱服用,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定期复查。

3. 胃癌胃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容易被忽视。

预防和早期发现是胃癌防治的关键。

(1)饮食健康: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少食用过多盐腌、烟熏和烧烤食品。

(2)规律就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空腹。

(3)提倡筛查: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接受胃部B超和内镜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变。

4. 肝炎肝炎是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肝炎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手段,应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完成接种。

(2)避免接触病毒源: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等,避免过度接触血液和其他体液。

消化系统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消化系统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三、CT检查
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方式,主要应 用于肝胆胰脾、急腹症、胃肠道肿瘤、 腹腔积液等病变的检查
四、MRI检查
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方式,主要应 用于肝胆胰脾等器官检查
五、ERCP检查
应用于胆道系统
三、正 常 表 现
(一)食道
1、解剖特点:
肌性器官,分粘膜、粘膜下、肌层和外膜 四层,无浆膜层
1 粘膜破坏
☆概念 正常粘膜被病理 组织所替代
☆X线征 粘膜皱襞中断、 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 钡斑影
☆意义 多见于恶性肿瘤
2 粘膜纠集
☆概念 粘膜及粘膜下病变癍 痕形成,导致附近粘膜向 病变区集中
☆X线征 粘膜呈放射状向病 变区集中
☆意义 多见于慢性溃疡
3 粘膜增粗和迂曲
☆概念 粘膜及粘膜下炎性浸润、 肿胀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
临床特点: 便血,腹泻与便秘
交替,大便形状和习 惯改变,腹部肿块。
病理 分三型: ①增生型:肿瘤向腔内生长,呈菜花状,表面
可有浅溃疡。肿瘤基底宽,肠壁增厚;
②浸润型:癌瘤主要沿肠壁浸润,使肠壁增 厚,病变常绕肠壁呈环形生长,使肠腔呈向 心性狭窄;
1 直接征像:龛影
表现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边缘 光整,周常有透明带,或有放射状粘膜纠集; 可以是单个或多个。
2 重要征像:
球部恒定变形 (呈山字、三叶 或葫芦形等)。
球部变形主要是 由于痉挛、疤痕 收缩、粘膜水肿 所致
பைடு நூலகம்
3 间接征像:
①激惹征:钡
剂到达球部后 不易停留,迅 速排出。 ②幽门痉挛。
☆意义 肿瘤征象
2、龛影
☆概念 食管或胃肠壁 局部溃烂,形成凹陷, 被钡剂充填所致

消化系统疾病健康讲座

消化系统疾病健康讲座
适量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
控制盐、糖、油的摄入
过多的盐、糖、油摄入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应适度控制。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定期进行消化系统相关体检
01
如胃镜、肠镜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系统疾病。
关注家族遗传病史
02
如有家族遗传病史,应加强筛查和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03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 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消 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肠道 蠕动,有助于消化和预防 便秘。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消 化系统造成损害,应尽量 避免。
合理饮食与营养
均衡膳食
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和矿物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等,有时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咳 嗽和哮喘等症状。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 。
胃炎
总结词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常常 由于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刺激和 损伤引起。
详细描述
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 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胃炎可以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胃炎可能 进一步发展为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其他治疗
如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 药建议和剂量,不可自行 增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部分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23年版)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23年版)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23年版)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23年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规范,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遵循规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二、诊断标准1. 胃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等。

- 通过胃镜检查观察病变部位和范围,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2. 胃溃疡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饥饿时加重等。

- 通过胃镜检查观察溃疡形态,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3.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排便惯改变等。

- 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并符合罗马Ⅲ标准以确定诊断。

三、治疗方法1. 胃炎的治疗方法- 遵循“三联疗法”,包括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炎镇痛药物以及胃粘膜保护剂。

- 根据病因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2. 胃溃疡的治疗方法-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首选。

-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等药物加速溃疡愈合。

- 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3.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遵循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包括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

- 选用止痛镇痛药物、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等进行症状缓解。

- 饮食上避免高脂、高蛋白、高纤维等容易刺激肠道的食物。

四、结论本文档为2023年版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规范,提供了胃炎、胃溃疡和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医疗专业人员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本规范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判断进行制定。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内容详细)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37
案例短评
肝硬化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常可导致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出血,病情凶险。 另外,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存在,消化性 溃疡的发病率亦较常人为高。若想明确出血 原因,可待病情稳定后行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后出现肝性脑病。应熟知肝性 脑病的诱因,对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应及时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病例简介
既往史: 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 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
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 正常。
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 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 长期大量饮酒史。
医学精制
4
病例简介
体格检查:
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 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 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 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 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 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既往史无肝炎病史。
医学精制
44
病例简介:体格检查
T 36.7℃,R 20次/分,P 96次/分,Bp 115/75mmHg。神志清楚,睑结膜无苍白, 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锁骨上淋 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音,心 率96次/分,律整,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 下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 /分,双下肢无浮肿。
④5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 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
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医学精制
11
该患者疾病的演变过程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肝硬化
2)临床表现:
①肝功能损害表现:
、消瘦、营养不良及消化道症状;
内分泌失调表现:雌激素增多( 、
及男性
乳房发育)、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尿少、腹水等)
②门脉高压表现:脾大、脾亢;腹水;侧支循环建立
③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电解质紊乱。
肝硬化
肝硬化
肝硬化
3)诊断:
①临床诊断:肝硬化的临床表
临床表现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黑便 呕血 头晕、心悸、乏力 等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
>5~10ml/天 >50~100ml/天 胃内积血250~300ml >400~500ml >1000ml
常见体征
1、
:主要通过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肿大肝脏的硬度通常分为以下 。
Ⅰ度:质软如口唇——正常肝脏的硬度;
急性胰腺炎
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 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伤。
急性胰腺炎
1)病因: ①胆道疾病 ②酒精 ③胰管堵塞 ④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病变 ⑤手术、创伤 ⑥代谢障碍 ⑦药物 ⑧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等
急性胰腺炎
2)临床表现: ①轻症急性胰腺炎 ②重症急性胰腺炎 ③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④胰腺局部并发症 ⑤全身并发症 3)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浓度虽超过正常值而临床上并未见黄疸者称 为隐形黄疸。
常见体征
6、
:是指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等疾病引
起的门静脉压力超过正常值(1.33~1.59kpa)的临床综合征。
门静脉压力增高可致—— 脾脏充血性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与体循环静脉系统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引起食管、 胃、直肠和脐区等部位静脉曲张;

消化内科收治范围

消化内科收治范围

消化内科收治范围消化内科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

究竟消化内科收治哪些疾病范围广泛,在此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消化内科收治范围。

首先,消化内科主要收治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部位的疾病。

常见的口腔疾病有牙痛、口腔溃疡、龋齿等,食道疾病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等;胃疾病有胃溃疡、胃炎、胃癌等;小肠和大肠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套叠等;肝、胆和胰腺疾病有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

其次,在消化内科中也收治了一些儿童特有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胎儿肠闭锁、新生儿黄疸、婴儿胃肠功能不良等。

此外,消化内科也涉及到与其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包括溃疡病、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消化系统感染、肝炎、胆石症等。

其中,胃肠道溃疡病是消化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上腹痛、胃灼热感、嗳气、反酸等。

另外,炎症性肠病也是消化内科的重点之一,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疾病都是慢性疾病,其症状通常为腹痛、腹泻、腹胀等,严重情况下还会伴有体重下降、贫血等。

消化道出血也是消化内科经常收治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黑便、血便等。

出血可以发生在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处,而出血的原因可能是胃肠道溃疡、肿瘤等。

便秘是消化内科诊所的另一个常见疾病,它通常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肠道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症状包括大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畅等。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消化内科医生在接诊病人时应该始终保持端正的职业态度,向患者详细阐述病情及诊疗方案。

总之,消化内科的收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部位的疾病。

消化内科医生需要对各种疾病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诊疗工作。

消化系统疾病评分标准

消化系统疾病评分标准

消化系统疾病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消化系统疾病评分标准的详细信息。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的疾病,涵盖了各种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疾病等。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评分标准,以便医疗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胃肠道疾病评分标准胃溃疡评分标准- 疼痛程度:0-无疼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剧烈疼痛- 溃疡面积:0-无溃疡,1-溃疡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2-溃疡面积1-3平方厘米,3-溃疡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 出血程度:0-无出血,1-轻度出血,2-中度出血,3-严重出血根据患者在以上三个方面的评分情况,可以对胃溃疡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肠道炎症评分标准- 腹痛程度:0-无疼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剧烈疼痛- 腹泻次数:0-无腹泻,1-轻度腹泻,2-中度腹泻,3-严重腹泻- 血便程度:0-无血便,1-轻度血便,2-中度血便,3-严重血便根据患者在以上三个方面的评分情况,可以对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肝胆疾病评分标准肝功能评分标准- 肝脏酶指标:0-正常,1-轻度异常,2-中度异常,3-重度异常- 患者症状:0-无症状,1-轻度症状,2-中度症状,3-严重症状- 肝脏超声结果:0-正常,1-轻度异常,2-中度异常,3-重度异常根据患者在以上三个方面的评分情况,可以对肝功能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胆囊炎评分标准- 腹痛程度:0-无疼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剧烈疼痛- 发热程度:0-无发热,1-轻度发热,2-中度发热,3-高热- 腹部触痛:0-无触痛,1-轻度触痛,2-中度触痛,3-剧烈触痛根据患者在以上三个方面的评分情况,可以对胆囊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结论消化系统疾病评分标准对于准确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
(二)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 直接损害胃黏膜屏障。
(三)自身免疫损伤 如恶性贫血
(四)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分泌黏附素,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 白及细胞空泡毒素,其在胃内酸性环境中降解胃黏膜表面黏液,破 坏它们的屏障作用。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最常见的胃黏膜疾患,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发现。 病理变化: ⒈炎性病变限于胃黏膜上1/3。 ⒉浸润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 ⒊黏膜浅层水肿、浅表上皮坏死脱落,可见小出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镜下观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 由表浅性胃炎发展而来。根据病因不同分为 A、B两型。 A型: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内因子抗体,国外多见。
B型:吸烟、酗酒、APC药物有关。国内多见,与癌变 有关。
病理变化
大体 1.胃黏膜呈灰白色或灰绿色。 2.病变呈局灶性,萎缩的胃黏膜变薄,与周围正常胃黏
• 黏膜屏障功能降低→→H+逆向弥散进入胃黏膜→→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2)触发胆碱能神经→→促进胃蛋白酶分泌,加
强胃液的消化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80%~100%。 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60%~80%。 加用抗生素治疗溃疡病,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
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较
小较深
病理变化
光镜: • 溃疡底部分四层结构
➢ 渗出层 ➢ 坏死层 ➢ 肉芽组织层 ➢ 瘢痕层
慢性消化性溃疡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
疤痕组织
临床与病理联系
1.规律性上腹痛(本病特点) (1)溃疡周围炎使胃壁内神经感受器敏感性增强。 (2)胃肌痉挛。 (3)胃酸作用刺激病灶。 (4)溃疡部位神经末稍暴露、胃酸及食物刺激。 2.胃酸分泌增高: 返酸、嗳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眼观:
向管腔内生长
蕈伞型:食管癌、胃癌 息肉型:食管癌、胃癌 隆起型:大肠癌
出血坏死 溃疡型:食管、胃、大肠
沿管壁浸润生长
弥漫浸润型:胃癌、大肠癌 缩窄型:食管癌、大肠癌 髓质型:食管癌
产生大量粘液 胶样型:胃癌、大肠癌
缩窄型
蕈伞型 溃疡型
隆起型
胶样癌 弥漫浸润型
溃疡型
溃疡型胃癌 胃溃疡
Helicobact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ylori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NSAIDs) 胆汁返流 吸烟等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半年前曾做纤维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椭圆形,中心覆 盖白苔,周围潮红,有炎症性水肿。入院检查:体温37.20C,脉率 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4/80mmHg。急性病容,板样腹,上 腹部压痛明显,有反跳痛。叩诊肝浊音界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 规:白细胞计数14.0X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0.85, 腹部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经外科急诊手术治愈出院。 思考题: 请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叙述该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个月± 严格内科治疗无效 ,潜血试验持续 阳性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
胃液对自身消化管壁的消化 (No acid, No ulcer)
发病机理
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过多 迷走神经兴奋性↑ 皮质激素分泌↑
胃溃疡:胃黏膜屏障受损
胃黏膜屏障: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膜上皮屏障
(紧密连接、高更新率)
造成黏膜屏障受损的原因
病变
肉眼观:胃窦部,充血、水肿、 渗出(花斑状)XPS 13
镜下观:黏膜上1/3炎症,单个核 炎细胞浸润、腺体无改变
国外:深度 国内:腺体(分轻、中、重)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主要特征
胃黏膜萎缩 腺体改变(萎缩、化生)
病理改变
肉眼观 黏膜薄、平、细颗粒状(皱襞改变) 黏膜下血管可见 有/无炎症表现
穿孔 约为住院病人的18%左右 急性穿孔:急性腹膜炎 慢性穿孔:穿至周围器官(肝、胰)
胃溃疡病 急性穿孔
胃溃疡病 慢性穿孔
幽门狭窄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 *慢性胃溃疡,> 45 y , 症状顽固 ,经 一
外形 火山口状
大小 >2cm
深浅
较浅
边缘
隆起
底部 凹凸不平
黏膜皱襞 中断
圆、椭圆 一般<2cm
较深 不隆起 平坦、清洁 向溃疡集中
溃疡型胃癌 胃溃疡
镜下观
腺癌:占90%以上 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 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鳞癌:占5%左右(食管癌)
胃管状腺癌
印戒细胞癌
扩散蔓延
局部扩散 淋巴道为主(可为跳跃式) 血道:肝脏、肺 种植性转移(如krukenberg瘤)
胃粘膜萎缩、薄 皱襞变平、细 粘膜苍白或红白相间
镜下观
腺体改变— 萎缩:数量、大小(主要为壁细胞) 化生: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炎细胞浸润— 单个核炎细胞(淋巴滤泡形成)
正常胃黏 膜结构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常见病、多发病 占胃部疾患的40%左右
特点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分浅表型、萎缩型、肥厚型 部分可发生癌变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胃癌种植于卵巢形成krukenberg瘤
早期肿瘤
肿瘤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未浸润至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例外)
早期胃癌
肿瘤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 论肿瘤面积大小,是否有胃周围淋 巴结转移
患者,男,32岁,教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5年,突然剧 烈疼痛伴呕吐1h入院。5年前开始每年天气转冷季节发生上腹部隐痛, 天气转暖后缓解,疼痛多发生在上午11时左右,下午4—5时,进食 后缓解,常有夜间疼痛。有时有反酸、胃烧灼热感。入院当日中餐 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急诊入院。
胃溃疡 gastric ulcer
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
镜下观
渗出、坏死 新鲜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小动脉炎、神经末梢球状增生)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结局和并发症
愈合: 肉芽组织填补缺损 上皮增生覆盖
并发症:
出血 :少量出血 10%-25%为大出血 有时1000ml以上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PCA、IFA阳性
PCA: parietal cell antibody IFA: intrinsic factor antibody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H. pylori) NSAIDs 应激反应(stress) 吸烟等
第三节 消化管道恶性肿瘤 包括食管癌、胃癌、大肠癌
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排位
胃癌 食管癌 大肠癌 胃癌 + 食管癌 + 肝癌 = 60.45%
好发部位:
消化管道的解剖狭窄部 食管:中段50%、下段30%、上段20% 胃:胃小弯近幽门部:75% 大肠:直肠50%、乙状结肠20%、回盲部16% 小肠:极少见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Helicobacter-associated gastritis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autoimmune chronic gastritis 反应性(返流性)胃炎 aeactive (reflux)gastritis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gastroduodenal ulcer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病理改变
肉眼观 胃窦部胃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单一、直径< 2(1)厘米 圆或椭圆形、深、边缘整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