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形态.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和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和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和重大意义
摘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定义和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四、我国在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

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站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历史起点上,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动力转换加快;三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四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意义,首先,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其次,它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再次,它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最后,它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到2021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取得重大成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机遇和挑战。

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发展的新趋向

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发展的新趋向

聂运麟: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发展的新趋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它已经从过去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同一模式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变为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在这一深刻转变的基础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向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它以苏联共产党为其建党的样板,以十月革命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作为其社会发展方向,呈现出同一性的发展趋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大好形势,各国共产党也表现出要求独立自主发展的意愿,但由于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的干扰,同时还由于人们对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运动的同一性发展格局并没有完全被打破。

苏东剧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同一社会主义模式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历史,力主“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的苏共已不复存在,这就为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世界的发展本来就是多样的而不是单色的,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是如此。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不例外,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极为不同,其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极不相同,因此,各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的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采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就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多样性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在论述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就没有排除俄国将走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可能性。

1881年2月,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写道:“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欧洲唯一的国家。

它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

同时,它也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1.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基本经验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我们党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锻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自主创造的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核心是坚持我国的领导,坚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我国特色大国外交等,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3.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党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锻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了我国化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化建设理论等,这些理论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思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4.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党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锻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这个制度包括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思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5. 总结与展望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党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总结出了以上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党必须继续深化这些基本经验,不断探索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政治上的新变化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日益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论体系、思想路线、制度体系和政治伦理多元展开、深层推进,始终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2、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制度,有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机制上,人大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开放融入社会发展计划、更加聚焦百姓期待;实践中,代表大会制庆祝更加积极主动,民主政治建设更加活跃。

(二)经济方面的新特征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朝着创新型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特征着力。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出充满活力充满发展机遇的良好政策环境。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促进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

大力构建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三)社会发展的新趋势1、建立全民参与、共担责任、共享成果、互利互惠的新型社会关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培育优秀文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医疗保障全覆盖,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国民自豪感。

2、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推进环境友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实现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双重发展,改善城乡普遍使用和拥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口的质量。

(四)新时代外交活动的新特征1、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多国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交流角色更加活跃。

以和平发展理念为基础,推动各国精神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支持包容性发展,促进多边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2、以发展和平为内核,实施政治、经济、外交协调,构建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外交视野,与世界各国秉承民意的态度,定期举行外交活动,加强政策沟通和商务联系,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 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彻底改变经济文化 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然需要一个漫长 的发展过程。
• 虽然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和追求并没有因此而终止。世界各国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政党、其他进步政治力量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继 续坚定地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的 广泛影响,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 放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并在很大程度上 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进步。
• 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显示出的强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 也迫使当代资本主义不得不作出调整,以尽量适应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从而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既提高了生产社会 化的程度,又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从自由竞 争发展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 步加深。
• 列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开始从理想变 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社会主义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各国共 产党成为反法西斯斗争中最坚决、最勇敢、最有成效的政 治组织。
•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针对
•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相继开始尝试进行体制上的改革 。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还发生了许多严重失误。特别 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 夫在改革中推行一条错误的路线,作出一系列错误决策,使 社会主义改革走上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歧途,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并陷入低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体现了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统一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力量,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领导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题题,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之二是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为了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之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党的强国之路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断实现。

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之四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坚持法治道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使法治原则贯穿于国家治理各个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治保障。

试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

试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

当代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那么作为从前者到后者的中间环节,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时代,或者说呈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回答以上问题,需要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大框架下,对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社会主义领导力量、主体力量及其横向联合等,做出新的分析与判断。

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上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的格局从势均力敌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而社会主义处于弱势的失衡状态。

一时间,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高歌猛进,“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而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处处被动防守,社会主义在世界尤其是西方被严重虚无化、污名化。

欧洲主流左翼——社会民主党甚至为规避因社会主义声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纷纷抛弃“民主社会主义”概念。

然而,当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两大历史事件悄然改变了既有的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使其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一是由资本主义核心地带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从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堪称资本主义世界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迄今不仅没有结束的迹象,反而日益加重并衍生为包括经济危机、生态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难民危机等多重危机相互交错的系统性危机。

[1]危机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连续出现负增长,曾经接受被西方包装成救世良方的“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和地区更是乱象丛生,动荡不安。

新自由主义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普遍遭到质疑,西方再也不能垄断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话语权,新自由主义神话终结了。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崛起。

改革开放40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不仅顶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带来的国际压力,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就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危机不能自拔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跃升为全球第二,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历史大趋势的认识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历史大趋势的认识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二战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新科技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国家调节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诸多方面:(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战后各主要西方国家经济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10 年前的1870年增长了42倍,同期德国增长了23倍,日本增长了5515倍,90年代后仍保持了很强的增长势头,美国保持了长达124个月的增长,1999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上年同期相比竟高达6.9%。

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

劳动者: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工具: 发生革命性变革, 由传统的“三机系统” (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 发展为“四机系统” (增加了电脑控制机) ;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

此外,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

自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开始时是每隔10年左右一次,后来是每隔5年左右一次,现在的情况又有所变化。

二战以前, 美国平均每个周期的时间长度为50个月,后则延续为75个月,而且每个周期中经济增长的时间也延长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德荣梁继超道路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道路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崭新课题。

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联社会主义国家。

照抄书本不行,照搬联模式也不行,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不是过渡性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立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中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开辟的一条由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航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体制模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与创新,是一条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本质区别的崭新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涵作了科学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建设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地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涵。

重庆工商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重庆工商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重庆工商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一、问答题1、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应归结为,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形式和方法。

它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坚持、创新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

其本质特征: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逐步全面改革和逐步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体制的创新,是其自身实践探索的产物,但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中国经济2012年面临的“四大国际风险”与“四大压力和挑战”是什么?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国际风险”: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二是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三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风险;四是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四大压力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二是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四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压力。

3、201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2011年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世界经济步履蹒跚的大背景下,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平稳较快、物价逐步回落、结构有所优化、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不断进步的独特风景。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7156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2%。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分析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分析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分析作者:张歆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2018年第06期【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以及功能,并从建设出发点分析了文本体系与语言体系构建模式。

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日常结合模式,帮助推进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中的落实,带动社会向更积极健康的层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建设;意识形态;精神文明一、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功能(一)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由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同时也反映着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主要是以思想为统领所开展的精神建设,从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共同的意识形态出发,进行全社会的精神思想建设。

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仅仅依靠政策上的改革与调整很难应对这一艰巨挑战,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是否能够更高效地落实。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中需要调整的部分,是政策落实以及全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基本点,掌握这一出发点并加强调整,未来发展才能进入到更稳定的环境中,实现管理计划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结合。

调整好意识形态建设的开展路线,未来社会发展才能进入飞跃阶段,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创造更稳定的环境。

(二)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

把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各项发展政策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十九大会议中强调要始终坚持党中央领导核心下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九大会议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们基层团队在学习会议精神中,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调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资源,在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力,从而配合建设计划落实在意识形态的建设方向上不断调整,从而深入基层全面开展建设计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论断。

这一论断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新时代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以及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时代的内涵新时代的内涵是在对时代的认知和研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新时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人民,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福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有着更加广泛的内涵和更加深厚的基础。

2.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3.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等一系列重大任务。

在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和任务时,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根本遵循。

这条路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足点和指导思想。

这条道路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建设,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和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和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拜金主义盛行、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等等问题,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科技信息化的发展,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蔓延,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一)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1、西方思想渗透带来的挑战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和平演变”的矛头直指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

作为和平演变的核心内容,思想渗透依然是他们采取的重要手段,他们不断对中国进行着“西化”和“分化”,依靠自己本身的强大实力,通过强大的舆论和媒体传播实力,大力宣传西方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摧毁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力求颠覆中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

正是在这种西方国家设置的意识形态陷阱的思想渗透下,中国很多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坚持,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2、西方强势经济实力带来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换言之,就是说经济实力决定着文化实力。

那么,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威胁。

江泽民同志在书中写到:“目前,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高的多。

这也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也不行。

”①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和认同,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并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动摇。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第三,在所有制方面。俄共主张在公有制 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承认国有制、集体所 有制和私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反 对把国有制绝对化。而激进派各党大多反 对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否定私有制, 主张发展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第四,在对待多党制的态度方面。俄共承 认政治上的多元化与多党制。而激进派各 党在此问题上意见不一,有主张一党制, 也有主张多党制。
俄左翼团体在 莫斯科市中心 举行庆祝十月 革命87周年纪 念。
Hale Waihona Puke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左翼在经受了苏 联解体、苏共覆灭的严峻考验之后,逐步站 住了脚跟,重新崛起。1993年2月俄罗斯联邦 共产党正式宣布恢复活动,并在1995年议会 选举中获得22.30%的选票,成为国家杜马中 第一大党,拥有147名议员组成的党团。 在1996年6月的总统选举中,俄共显示了比较 雄厚的实力,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成为唯一 可以与叶利钦相抗衡的总统候选人。俄共的 崛起,并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令世人瞩目。

四是发达国家共产党在苏东剧变中受冲击 最大,力量损失也最为严重,但经过几年 的斗争,有的党已恢复重建,有的党还有 一定程度的发展,有的党如法共还成为参 政党,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深 入的理论探讨,不仅对发达国家共产党的 理论调整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将对世界社 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从总的形势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尽管还处于 低潮,而且低潮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但是,世 界社会主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动荡期间保 存下来的一部分力量,近期来也有较大的发展。 历史总是辩证地前进的。特别是通过对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的总结,通过对当代世界社 会主义面临的实践问题的理论探讨,会使人们的 认识提高一个层次,也会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 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征程。

这一重要时期的到来,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

一、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表现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表现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政方针,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二、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体现在中国实现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保持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体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同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四、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体现在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人民生活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阶段。

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中国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唯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引领。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和前景提纲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和前景提纲
3总之,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形势和态势是:
剧变所引发的震荡、滑坡和混乱已基本结束;演变过去了的国家和政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易再反过来;而顶住压力而保留下来的力量,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也不易再发生大的变故;世界共运的震荡期已基本结束,将进入一个由紧急应付转入困难中探索前进谋求发展的阶段。
2、特点
(3)特点和困难
4、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改革情况1990年12月,古巴进入“和平时代的特殊时期”。
1991年10月,古共四大,
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领导,不变质。1993年起开始改革。
外交上:
生存第一,安全第一,推行多元化全方位外交,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经济上: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不仅提出保卫社会主义,而且提出完善社会主义,近年来又提出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
政治上:
加强党的建设。
理论上:1991年,确立何塞·马蒂思想和卡斯特罗思想(又称卡斯特罗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高举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反对美帝国主义。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
(2)特点和困难
5、朝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1)改革情况(调整)
政治上:
实行有限的改革
经济上:
进行了小心而又慎重的调整,处于试点、放权阶段,目的是完善计划经济、渡过经济困难。
1、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公有制为主体,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
2、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党)
3、生态社会主义
4、民族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现状
(一)西欧社会主义运动(近70万党员)
1、法共的“新共产主义”
2、意大利左翼民主党的“新社会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3.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世界 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它改变了“资本的逻辑”,确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 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奠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第三,它有效地遏制了帝国主义战争,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的重要力量。 第四,它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 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发展中国家找到了实现民族的独立 和解放、人民的富裕和幸福的正确道路。 第五,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资本主义以 强大的压力,迫使资本主义社会改善劳资关系,对生产关系 和分配方式进行某些改良和调整,使劳动群众的物质生活条 件和社会福利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阶级矛盾。
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社会主义的未来
1.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从中国古代《诗经》的“小康”、《礼记》的“大 同”到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大同书》的“大同世 界”、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从古希 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乌托邦”、“太阳城”、“新和谐公社”,人类 从来没有停止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充分展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三个方面彰显社会主义的强大 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突破了苏联僵 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在所有制上 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 性计划管理和高度集权的部门管理;政治权力高度 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实行高度集中的思想 文化管理,等等。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出现了诸如‚宁要社会主义的 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 本主义的正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 本主义‛的一类荒谬的流行语。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

一个在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中重新梳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阶 段(30年建设探索之后)

其二,以‚中国特色‛所内涵的独特意蕴与其他国家 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脱钩,也就是完成了哲学上所说的 特殊与特殊、个性与个性之间的区别。这里的关键是 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对社会主义的多维度认识

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社 会制度。由于理解者的角度不同、意识形态不 同等原因,使得社会主义这一术语呈现多变性 和多义性。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认识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对社会主义 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的自我界定 逐渐由“他指”转向“自指”,即社会主义在进行自我确证 的过程中,首先不再以对“它者”即资本主义的否定的形式 出现,而是以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过去,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不过是资本主义批判和否定形态 的延伸;而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则是社会主义自 我肯定形式的逻辑推衍。社会主义不再为批判资本主义而存 在,相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是为了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们坦然承,‚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还在摸索之中‛‚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 清醒的。‛不仅如此,‚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 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怎样搞社会主义, 它也吹不起牛皮。‛ 也就是说,中国人长期没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没弄清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摘要: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正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历程中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再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其次,它为全球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

再次,它为世界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

最后,它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提供了中国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领域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时,我们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复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形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艰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大体勾勒出社会主义当代形态的基本轮廓。

第一,当代社会主义是以自身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原生形态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上的。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观察社会主义的视角是,在确定某种东西是社会主义的之前,首先看它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如果是资本主义的,当然就不可能属于社会主义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扭转了这一惯性思维。

在这里,社会主义首先是以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的,它不再是为了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而存在。

第二,当代社会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点的社会主义。

在整个19世纪,社会主义还谈不上经验的检验。

进入20世纪,伴随着苏联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社会主义的实证化进程大大加速了。

但是,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都曾程度不同地离开实践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点,陷入了教条主义的泥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它重新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实践的基点上。

它用自己的实践回答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而不是到马克思或列宁的著作中去寻找现成的答案。

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讲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新话”。

第三,当代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兼容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关系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从思想层面来看,当代社会主义基本上能够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当代资本主义这个“天敌”,强调汲取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属于人类文明成果的东西。

从运动层面来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彼此兼容、相互渗透。

从制度层面看,在可以看到的将来,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正常的经贸关系,还要发展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和平共处、合作交流、和平竞争已逐渐成为两种制度相处关系的基本态势。

(摘自《中国人事报》7月14日蒲国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