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与小组动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与归属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此需求主要在被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
持,避免孤独、陌生、寂寞、疏离,使个体能 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例如:避免孤独、寂寞、陌生,并进而成为团 体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自尊需求(self-esteem need) 此项需求分有两种,一为成熟需求,二为威望 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自己有能 力、有自信、独立及胜任感。后者则指需要受 人尊重,例如:有声望、有地位、受人注意及 受人赏识。整体而言是指获取或维护个人自尊 心的一切需求。
(1864-1929) 美国社会学家和 社会心理学家, 美国传播学研究 的先驱。他出生 于美国密西根州 安娜堡市,因患 癌症逝世。
与自我发展相关的三个主要观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反对将人与社会对立或割裂开来。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 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 (2)镜中自我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 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 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镜中我:
以其他人的看法为镜子而认识自己。 “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 三个阶段:感觉阶段、定义阶段和自我反应阶段。 1、我以为别人看到我什么。这并不一定就是别人 真的看到我这些什么,而是我以为他看到的。 2、我以为别人看到我的这些什么后会有什么想法。 这也并不真的就是别人有的想法,而是我以为他 有的想法。 3、我对我以为的别人的想法有什么想法。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
此需求意指完成个人目标、发挥潜能,充分成 长,最后趋向统整的个体。例如:具接纳自己、 面对问题、自动自发的思考、富创造力、幽默 感、民主价值等特质的人。
人类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
若干个层次。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层次越高的需要, 其强度越弱。
精神需要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 1943年, 在《动机与人格》中系统 阐述需要层次论。 1954年, 他在《激励与个性》一书 中又补充了两个的需要层 次,即在尊重的需要之后, 增加了“求知需要”和“审美 需要"。 (1908-1970)
第二节 小组动力分析
一、小组动力 1.小组动力研究的背景
2.小组动力的含义
潘正德总结的小组动力的四方面含义: 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小组中的包括察觉到的或未 被察觉到的所有心理和行为的内容。 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工具。 用来说明小组行为的一套基本知识,用来解释小 组内各类行为转化、演变和相互影响。 是一套正在兴起的适用性的专业技术。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 此需求包括维持个体生存及延续种族所需 要 的资源,和促进使个体处于平衡状态,如: 食、衣、住行的满足, 需要运动、休息、休闲和睡眠等。 安全需求(safety need)
此需求主要在免于害怕、焦虑、混乱、紧张、 危机及威胁,使个体能在安全、稳定、秩序 下,获得依赖和保护。
沟通形态
三种交流的形态:
互补型是一种符合正常人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下的反应, 是一种为人们所预期的反应。 交叉型也叫交错性交流,是指一个人发出信息后,没 有得到预期的反应。 隐含型也叫“暧昧型”交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交流 方式。
人生的基本态度
四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我不好——你好”型
这是抑郁者的态度,放弃自我,顺从他人。特别需要被爱 抚和承认。持这种态度的人依赖他人的施舍,。这种态度 通常源于幼年,幼时弱小、无助的感觉固着下来,没有随 着长大成熟而改变。
“我不好——你也不好”型
这是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孩子开 始走路的时候,“被人照看”的生活已经结束。这种态度 的儿童的成人意识便停止发育。长大成人后,持这种态度 的人常会放弃自我,陷入绝境。最终可能在一种极端退缩 的状态下了结一生。
“我好-你不好”型。
这是怀疑和独断的态度。长期被父母虐待、侮辱的孩子 通常会转向这种态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反抗。 持这种态度的人往往因为孤傲、仇视等原因而十分孤立。
知识和理解需求(need to know) 此需求又称为认知需求,旨在探讨、分析了解 事情的真相(也就是当遇到不理解的人、事、
物,有希望理解的需求),例如:充满好奇心、 了解和求知的冲动 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 此需求又称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对称、系统 美感的经验,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求,使人更 富情趣、生动,例如:希望居住在环境幽雅的 住宅,幽雅舒适的生活。
场域理论的诞生: 勒温参加了一战争。战场却远非人们的想象, 血与火的气氛,惨不忍睹的事实,都会深深震 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许多事物的性质在战场上 都全然改观了,一切价值在战争中都具有了完 全不同的意义。有感于此,勒温于1917年写就 了一篇论文──《战场景象》,勒温的心理学 由此诞生了。
在战场上,人性和良心要重新定义,人的
小组的形成、发展要经历沟通、控制与爱三个 阶段。
需要理论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
系。
小组动力学
1.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勒温(1890—1947),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 拓朴心理学的创始 人,实验社会心理 学的先驱,格式塔 心理学的后期代表 人,传播学的奠基 人之一。
动力性研究是团体动力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小组动力学研究内容:小组的形成、维持、 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 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 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 勒温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 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场域理论、小组气氛的研究、小组凝聚 力、小组规范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
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需要理论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1958年)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 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
舒茨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 情感需要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2.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 (Albert Bandura,1925- )
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 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 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 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 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 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 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 能习得。于是,班杜拉很 强调观察学习。
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打上的烙印,是很多理论都涉 及的观点。
交流分析理论
1.交流分析理论内容
交流分析理论是有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波恩(Berne)
1959年创立的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 理论和方法
交流分析理论就是用于检查“我对于你做了什么,
团体动力学是如何产生的?
库尔特· 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 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 。 团体动力学产生于40年代的美国 。 30年代前后,由于世界大战和与西方工业发展结伴而 行的经济萧条,使得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移民问 题、黑人问题、青少年犯罪和儿童教育等问题变得日 益尖锐,团体曾一度被看作是调节工厂和集体冲突的 关键,家庭和一些目的性社团则被认为是战争动乱之 后复兴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
(3)首属小组(初级群体) 库利首次正式提出首属小组的概念
首属小组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
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
镜中自我理论Baidu Nhomakorabea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
和发展的有机体。
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
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建立 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你反过来对我做了什么”一类的相互作用
目的是了解在我们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
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
交流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
(1)关于自我状态 (2)沟通形态 (3)人生的四种基本态度
关于自我状态
人格结构中三种自我状态:
“父母状态”:“教导的”、“权威的”
“成人状态”:“理性的”、“逻辑的” “儿童状态”:“情绪的”、“冲动的”、 “自发的”, 常常是凭感觉
个性和个人的善恶都不起作用了,每个人 都随着他所属的集团而被定性:
是敌方的,便是坏的;是己方的,便是好
的。个人的性格和品行都被这简单的好与 坏所取代。这种体验和对这种体验的思考, 深深地影响了他以后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和 他的团体动力学。
他描述了一个人从后方安全处所来到前方
生死关头时,环境及其意义的改变在这里 产生了“生活空间”这一概念,为他以后 的拓扑心理学学说打下了基础;他阐述了 情景或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人的心理 事件和行为意义的观点,这就是他的场论 的雏形。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习得性,及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学习理论的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学习与模仿 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过程 (2)替代强化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赞赏和惩罚得到强化 的,这种强化被称作替代强化。 (3)认知的重要性 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 (4)交互决定论 人及其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可以 被解释为认知、行为和环境等诸多决定因素之间连续的、 互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
继承性
与 连续性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
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或被动 性,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主动包容型
被动包容型
主动支配型
被动支配型
主动情感型
被动情感型
第四,关于“相容”。
舒茨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三种人际相容: 互换的相容、发动的相容、交互的相容
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我好-你也好”型。
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 波恩认为前面三种态度常常依赖于情感,容易引发心理 不适。这种态度则依赖于思考、信仰以及行动的保证。
交流分析理论
2.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
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 式的小组工作。 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 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 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的与他人沟通。 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 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 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 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觉察,改变他们 的生活态度,最重开始新的生活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工作动力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小组动力分析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对小组工作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理论:
需要理论
小组动力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 交流分析理论
需要理论
需要定义
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 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分类 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以起源分类 以对象分类 物质需要
社会学习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 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班杜拉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 的尊严和能动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镜中自我理论
1.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 代表人物:库利(Coo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