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垂直关系(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的垂直关系
一、基础梳理
1.直线和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
......都垂直,我们就说
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

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

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直线与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记作:aα
⊥。

说明:①“任何”表示“所有”,注意与“无数”的区别;②“a⊥α”等价于“对任意的直线m⊂α,都有a⊥m”;练习:(1)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的垂面有 __________个;垂线有 _______条。

(2)过空间任一点作该平面的垂线有 _________条;平行线有 ______条。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语言:若l⊥m,l⊥n,m∩n=。

简称:“线线
..垂直
⇒线面垂直”
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已知:a∥b,a⊥α。

则:bα
⊥。


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已知:,
a b
αα
⊥⊥,则://
a
b。

2.
(1)平面的斜线、垂线、射影
①垂线:
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②斜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

③射影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垂足和斜足间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练习(1)判断正误:①一条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一定是直线;()②两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是平行线;()③两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是相交直线;()④两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一定是相交直线。

()
(2)①两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的射影为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②直线,a b在α
上的射影是两条相交直线,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平行直线,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射影长相等定理
从平面外同一点
......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⑴射影相等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⑵相等的斜线段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

⑶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几个常见模型的射影位置:
D
D
,
,
)D
(3)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
说明:(1)定理的实质是判定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垂直关系;
(2)符号语言:,,PO O PA A a PA a a OA αααα⊥∈⎫

=⇒⊥⎬⎪⊂⊥⎭。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简称“面面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记为αβ⊥
注:定义给出了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也给出了面面垂直的性质。

(2)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简称“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已知:直线AB ⊂平面α,AB ⊥平面β,垂足为B ,则:αβ⊥。

(3)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简称“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已知:,,,CD AB AB CD αβαβα⊥=⊂⊥于点B 。

则:AB β⊥。

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工具!
两平面垂直的其它性质:
(1)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2)如果两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3)已知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

a αγ=,b βγ=且a ∥b ,求证α∥β。

一、垂直关系的证明
1、通过计算,运用勾股定理寻求线线垂直 例题1 如图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
中,M 为1CC 的中点,AC 交BD 于点O ,求证:1A O ⊥平面MBD .
证明:连结MO ,1A M
,∵DB ⊥
1A A ,DB ⊥AC ,1A A
AC A =,
∴DB ⊥平面
11A ACC ,而1
AO ⊂平面11A ACC ∴DB ⊥1A O . 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
22132A O a =
,223
4MO a =.
在Rt △11A C M 中,2
21
94
A M a =.∵22211A O MO A M +=,∴1AO OM ⊥.
∵OM ∩DB =O ,∴
1A O ⊥平面MBD .
评注:在证明垂直关系时,有时可以利用棱长、角度大小等数据,通过计算来证明.
2利用面面垂直寻求线面垂直
例题2 如图2,P 是△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PBC .求证:BC ⊥PAC .
证明:在平面PAC 内作AD ⊥PC 交PC 于D .因为平面PAC ⊥平面PBC ,且两平面交于PC ,
β α A B E C
D αβαββαA B
E C
D
AD ⊂平面PAC ,且AD ⊥PC ,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得AD ⊥平面PBC . 又∵BC ⊂平面PBC ,∴AD ⊥BC .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PA ⊥BC . ∵AD ∩PA =A ,∴BC ⊥平面PAC .
(另外还可证BC 分别与相交直线AD ,AC 垂直,从而得到BC ⊥平面PAC ).
评注:已知条件是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要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应将两条直线中的一条纳入一个平面中,使另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即从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在空间图形中,高一级的垂直关系中蕴含着低一级的垂直关系,通过本题可以看到,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一般来说,线线垂直或面面垂直都可转化为线面垂直来分析解决,其关系为:线线垂直−−−→←−−−判定性质
线面垂直−−−→←−−−
判定
性质
面面垂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互相转化,从前面推出后面是判定定理,而从后面推出前面是性质定理.同学们应当学会灵活应用这些定理证明问题.
练习1、 如图1所示,ABCD 为正方形,SA ⊥平面ABCD ,过
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分别交S
B S
C S
D ,,于
E
F
G ,,.求证:
AE SB ⊥,AG SD ⊥.
证明:∵SA ⊥平面ABCD , ∴SA BC ⊥.∵
A B B C ⊥,∴BC ⊥平面SAB .又∵AE ⊂平面SAB ,∴B C A E ⊥.∵SC ⊥平面AEFG ,∴S C A E
⊥.∴
AE ⊥平面SBC .∴AE SB ⊥.同理可证AG SD ⊥.
评注:本题欲证线线垂直,可转化为证线面垂直,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转化中,平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学们应多注意考虑线和线所在平面的特征,从而顺利实现证明所需要的转化.
练习2 如图2,在三棱锥A-BCD 中,BC =AC ,AD =BD ,作BE ⊥CD ,E为垂足,作AH ⊥BE 于H.求证:AH
⊥平面BCD .
证明:取AB 的中点F,连结CF ,DF . ∵AC
BC =,∴CF AB ⊥.
∵AD BD =,∴DF AB ⊥.
又CF DF F =,∴AB ⊥平面CDF . ∵CD ⊂平面CDF ,∴CD AB ⊥. 又CD BE ⊥,BE AB B =, ∴CD ⊥平面ABE ,CD AH ⊥.
∵AH CD ⊥,AH BE ⊥,CD BE E =,
∴ AH ⊥平面BCD .
评注:本题在运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时,将问题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时,又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如此反复,直到证得结论. 练习3 如图3,AB 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PA ⊥平面ABC .若AE ⊥PC ,E为垂足,F是PB 上任意一点,求证:平面AEF
⊥平面PBC .
证明:∵AB 是圆O的直径,∴AC BC ⊥.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PA BC ⊥.∴BC ⊥平面APC . ∵BC ⊂平面PBC ,
∴平面APC ⊥平面PBC .
∵AE ⊥PC ,平面APC ∩平面PBC =PC , ∴AE ⊥平面PBC . ∵
AE ⊂平面AEF ,∴平面AEF ⊥平面PBC .
评注:证明两个平面垂直时,一般可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即证线面垂直,而证线面垂直则需从已知条件出发寻找线线
垂直的关系.
例题3如图在ΔABC 中, AD ⊥BC , ED=2AE , 过E 作FG ∥BC , 且将ΔAFG 沿FG 折起,使∠A 'ED=60°,求证:A 'E ⊥平面A 'BC 分析: 弄清折叠前后,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解:∵FG ∥BC ,AD ⊥BC
∴A 'E ⊥FG ∴A 'E ⊥BC 设A 'E=a ,则ED=2a 由余弦定理得:
A 'D 2
=A 'E 2
+ED 2
-2•A 'E •EDcos60° =3a
2
∴ED 2
=A 'D 2
+A 'E 2
∴A 'D ⊥A 'E
∴A 'E ⊥平面A 'BC
练习1、如图, 在空间四边形SABC 中, SA ⊥平面ABC , ∠ABC = 90︒, AN ⊥SB 于N , AM ⊥SC 于M 。

求证: ①AN ⊥BC; ②SC ⊥平面ANM 分析:
①要证AN ⊥BC , 转证, BC ⊥平面SAB 。

②要证SC ⊥平面ANM , 转证, SC 垂直于平面ANM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即证SC ⊥AM , SC ⊥AN 。

要证SC ⊥AN , 转证AN ⊥平面SBC , 就可以了。

证明:
①∵SA ⊥平面ABC
∴SA ⊥BC
又∵BC ⊥AB , 且AB SA = A ∴BC ⊥平面SAB ∵AN ⊂平面SAB ∴AN ⊥BC
②∵AN ⊥BC , AN ⊥SB , 且SB BC = B ∴AN ⊥平面SBC ∵SCC 平面SBC ∴AN ⊥SC
又∵AM ⊥SC , 且AM AN = A
∴SC ⊥平面ANM
练习2、以AB 为直径的圆在平面α内,α⊥PA 组线面垂直。

A
B
C D F
E G
A'
解:
⎪⎪
⎪⎭⎪⎪⎪⎬
⎫⊥⊥⇒⎪
⎪⎭⎪⎪⎬⎫⊂⊥⇒⎪⎭⎪
⎬⎫⊥⇒⊥⇒⎭⎬⎫
⊂⊥PC AF BC AF PAC AF PAC BC BC AC AB BC PA BC PA 面面为直径αα ⊥
⇒⎭⎬⎫
⊥⊥⇒
⊥⇒PB PB AE PB AF PBC AF 面面AEF
二、二面角
[例1] 如图9—39,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
图9—39
【证明】∵SB=SA=SC ,∠ASB=∠ASC=60°∴AB=SA=AC 取BC 的中点O ,连AO 、SO ,则
AO ⊥BC ,SO ⊥BC ,
∴∠AOS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设SA=SB=SC=a ,又∠BSC=90°,∴BC=
2a ,SO=
2
2a ,
AO 2=AC 2-OC 2=a 2-2
1
a 2=2
1a 2,∴SA 2=AO 2+OS 2,∴∠AOS=90°,从而平面ABC ⊥平面BSC .
【评述】要证两平面垂直,证其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这也是证两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例2]如图9—40,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平面SAB ⊥平面SBC .
图9—40
(1)求证:AB ⊥BC ;(2)若设二面角S —BC —A 为45°,SA=BC ,求二面角A —SC —B 的大小.
(1)【证明】作AH ⊥SB 于H ,∵平面SAB ⊥平面SBC .平面SAB ∩平面SBC=SB ,∴AH ⊥平面SBC , 又SA ⊥平面ABC ,∴SA ⊥BC ,而SA 在平面SBC 上的射影为SB ,∴BC ⊥SB ,又SA ∩SB=S , ∴BC ⊥平面SAB .∴BC ⊥AB .
(2)【解】∵SA ⊥平面ABC ,∴平面SAB ⊥平面ABC ,又平面SAB ⊥平面SBC ,∴∠SBA 为二面角S —BC —A 的平面角, ∴∠SBA=45°.设SA=AB=BC=a ,
作AE ⊥SC 于E ,连EH ,则EH ⊥SC ,∴∠AEH 为二面角A —SC —B 的平面角,而AH=
2
2a ,AC=
2a ,SC=3a ,AE=
3
6a
∴sin ∠AEH=
23
,二面角A —SC —B 为60°.
【注】三垂线法是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
[例3]如图9—41,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PA=AD=a ,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平面PC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2)求证:平面MND ⊥平面PCD (1)【解】PA ⊥平面ABCD ,CD ⊥AD ,
∴PD ⊥CD ,故∠PDA 为平面ABCD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PAD 中,PA=AD , ∴∠PDA=45°
(2)【证明】取PD 中点E ,连结EN ,EA ,则EN 2
1CD AM ,∴四边形ENMA 是平行四边形,∴EA ∥MN . ∵AE ⊥PD ,AE ⊥CD ,∴AE ⊥平面PCD ,从而MN ⊥平面PCD ,∵MN ⊂平面MND ,∴平面MND ⊥平面PCD .
【注】 证明面面垂直通常是先证明线面垂直,本题中要证MN ⊥平面PCD 较困难,转化为证明AE ⊥平面PCD 就较简单了.另外,在本题中,当AB 的长度变化时,可求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角的范围.
[例4]如图9—4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A 1B 1、BC 、C 1D 1、B 1C 1的中点.
图9—42
(1)求证:平面MNF ⊥平面ENF .(2)求二面角M —EF —N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证明】∵M 、N 、E 是中点,∴M C NC N B EB 1111===∴︒=∠=∠45MNC ENB 11
∴︒=∠90MNE 即MN ⊥EN ,又NF ⊥平面A 1C 1,11C A MN 平面⊂∴MN ⊥NF ,从而MN ⊥平面ENF .∵MN ⊂平面MNF ,
∴平面MNF ⊥平面ENF .
(2)【解】过N 作NH ⊥EF 于H ,连结MH .∵MN ⊥平面ENF ,NH 为MH 在平面ENF 内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MH ⊥EF ,∴∠MHN 是二面角M —EF —N 的平面角.在Rt △MNH 中,求得MN=
2
2a ,NH=
33a ,
∴tan ∠MHN=26=
NH
MN ,即二面角M —EF —N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26

练习1.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和CD 的中点,EF 、BD 相交于O ,以EF 为棱将正方形折成直二面角,则∠BOD=_____. 【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a .
则DO 2=a 2+a 2=2a 2OB 2=a 2+a 2=2a 2DB 2=DF 2+FB 2=a 2+4a 2+a 2=6a 2∴cos ∠DOB=21
222622222-
=⋅⋅-+a
a a a a ∴∠DOB=120°
【解题指导】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方法是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没有这样的直线,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而作辅助线则应有理论根据并且要有利于证明,不能随意添加.在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应用.
【拓展练习】
1.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A ⊥平面ABC . (1)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
(2)若D 也是圆周上一点,且与C 分居直径AB 的两侧,试写出图中所有互相垂直的各对平面.
(1)【证明】∵C 是AB 为直径的圆O 的圆周上一点,AB 是圆O 的直径 ∴BC ⊥AC ;
又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BC ⊥PA ,从而BC ⊥平面PAC . ∵BC ⊂平面PBC ,
∴平面PAC ⊥平面PBC . (2)【解】平面PAC ⊥平面ABCD ;平面PAC ⊥平面PBC ;平面PAD ⊥平面PBD ;平面PAB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
2.ABC —A ′B ′C ′是正三棱柱,底面边长为a ,D ,E 分别是BB ′,CC ′上的一点,BD =21
a ,EC =a .
(1)求证:平面ADE ⊥平面ACC ′A ′; (2)求截面△ADE 的面积.
(1)【证明】分别取A ′C ′、AC 的中点M 、N ,连结MN , 则MN ∥A ′A ∥B ′B ,
∴B ′、M 、N 、B 共面,∵M 为A ′C ′中点,B ′C ′=B ′A ′,∴B ′M ⊥A ′C ′,又B ′M ⊥AA ′且AA ′∩A ′C ′=A ′ ∴B ′M ⊥平面A ′ACC ′. 设MN 交AE 于P ,
∵CE =AC ,∴PN =NA =2a

又DB =21
a ,∴PN =BD .
∵PN ∥BD , ∴PNBD 是矩形,于是PD ∥BN ,BN ∥B ′M , ∴PD ∥B ′M .
∵B ′M ⊥平面ACC ′A ′,
∴PD ⊥平面ACC ′A ′,而PD ⊂平面ADE , ∴平面ADE ⊥平面ACC ′A ′.
(2)【解】∵PD ⊥平面ACC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