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十一五项目总结十二五打算1600字
十一五项目总结十二五打算1600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的各项项目。
这些项目在过去的五年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制定十二五的规划和方案,我们需要对十一五期间的项目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的项目回顾1.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点项目。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优势,我国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得以启动,如铁路、公路、水利、通信等。
2.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十一五计划中重点提出的一个项目,旨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 科技创新在过去的五年中,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从政府层面开始,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支持高科技研究和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以期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4. 城市化城市化是十一五计划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
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5. 环保工程在过去的五年中,环保工程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项目。
政府在环保上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大规模的环保工程得以启动,同时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环保的讨论,提高了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和重视。
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利益冲突和问题需要解决。
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解决在过去五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 经济增长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长依然是首要关注的方向。
规划的重点是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同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全球经济展望和创新能力。
2. 环保工程在十二五规划中,环保工程将成为重点之一。
与过去五年相似,政府投资环保项目的力度会更大,同时会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环保方面的投入和技术研发,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安排情况汇报
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区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已列入到省级重点产业基地,所以我区发展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十一五”期间,是我区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期间既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也经历了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后发赶超。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年翻番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XX年预计达到?亿元,年均增长?%,超过规划目标?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亿元,年均增长?%,超过规划目标?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到?亿元,年均增长?%,超过规划目标?亿元。
实施《**区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成效明显,新型工业化进展迅速,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明显。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XX年36.5:19.7:43.8调整为XX年33.3:25.2:41.5,工业增加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夯实。
修建完成了塔新路、高孙路、海新路西段、新开路、南环路**区段等主要道路,环坑观光路、孙家湾国际矿山旅游区及矿山体育工业景区路已竣工通车,作为**市经济主动脉的阜盘高速全线开工,产业基地起步区内“三横、三纵”路网格局已经形成。
电网改造工程、给排水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即将完成,我区目前基本具备了承载现代工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棚户区改造工程、采煤沉陷治理工程、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程圆满结束,红玛瑙广场、棚改新区广场、矿山公园广场、细河XX观光带、城南水上公园等一批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全部完工。
房地产规模逐渐扩大。
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 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 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 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 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 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 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 坚定。
新北川中学映ຫໍສະໝຸດ 新城重建后的什邡红白小学• 作为东道主的 中国代表队, 表现出色,取 得了51枚金牌, 首次登上金牌 榜首位,并且 总奖牌数也达 到了100枚的 历史最好成绩。
履带自行榴弹炮方队
海军05式两栖步战车方队
空中方队
• 核导弹方队
中 国 航 天 事 业 的 发 展
神七飞天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 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 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 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 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 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 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 小时27分钟。宇航员翟志刚成 为进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人。
3、社会建设方面
• (1)统筹城乡发展
• 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费的取消,推进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 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粮食购销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 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 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完全符合我 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 “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 一是在发展方向上,要做结构上的战略调整; 二是在发展理念上,要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是在发展目标上,要关注民生、注重保障; 四是在发展重心上,要把节能减排、环境协调作 为突破口; 五是在发展动力上,要坚持改革开放。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路径、目标提供思路指南和行动纲领。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是1953—1957年的“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称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段是:2011—2015年。
五年规划与每一次的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普通百姓的就业与生活。
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的五年规划,既是报效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部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议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县发展改革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打好“三大战役”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县“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一)宏观综合卓有成效1、加强对重大规划的引导。
一是在立足县情、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为麻阳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操作“蓝本”;初步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绘就了麻阳“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
二是在认真做好前一年度经济运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完成了2006—2010年共5个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该系列计划都经县人大会审议通过及时下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是针对全县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发展实际,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
四是编制完成了2008年、2009年、2010年度麻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规划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2、加强经济形势分析。
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县发展改革局在密切关注县内外经济走势、紧密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动态的前提下,坚持定期组织专入深入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开展调研,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在掌握全县经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准确作出对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强化对县内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
五年来,共撰写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余篇,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3、加强对重点课题的调研。
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县发展改革局重点建立和完善领导带头、各股室参加的联合调研制度,坚持定期、定向调研,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对策、探索道路。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及“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及“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严格保护耕地。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十一五项目总结十二五打算1600字
十一五项目总结十二五打算1600字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从2006年至2010年推行的国家五年规划,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新的计划和目标,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和新的成就。
在十一五中,通过国家发布的各项规划,涉及到了很多重要的项目,比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等。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也需要对十一五项目进行总结,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教育领域在十一五的国家发展规划中,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教育领域的重心放在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上。
在这个阶段,我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十一五期间,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9.8%,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同时,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改进。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大学数量增长了17%,同时在教育设施、教师队伍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公平性。
二、医疗卫生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家出台了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医疗卫生行业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所占比例也日益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全民基本医保覆盖面扩大到了95%以上,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等。
十一五规划还大力推进了综合医改,通过制定实施医疗改革方案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全民健康。
三、交通建设领域在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引人注目的成果。
国家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航空等领域的发展。
十一五规划中,重要的交通建设项目有:北京-上海高速铁路、广州南至深圳等高速铁路的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等。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2005年至2024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时期。
在这五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了11.2%,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同时,中国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时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连续增长,总量从2005年的18.23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9.798万亿元。
其次,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投资增速和消费支出增速分别年均达到了15.6%和10.5%。
此外,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
二、收入水平提高: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
居民收入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加大了农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了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三、减贫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这五年间,中国成功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
2005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2.19亿人,而到2024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数目减少到了1.08亿人,贫困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实施农村扶贫政策,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
四、科技、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投入比例逐年增加。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医疗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综上所述,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了多方面、重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收入分配不平衡等。
这些问题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有效解决。
“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规划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谋划之年。
在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两个率先”进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总结过去,规划未来,集思广益,凝聚力量,对于动员全体职工在新的征途上又快又好地推进“两个率行”,为把单位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为把我市交通建设工程的推进作出更大贡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公司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XX年的工作总结(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快速推进在建工程XX年我市交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坚持重点工程、路航管养、运输服务、队伍建设并重,突出对接南京这个主题,加快建设交通快速通道,不断提高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交通新形象,确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XX年,公司在市交通运输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市“两会”、全省及XX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对接南京发展战略和第二轮新农村建设,从提升区位优势、服从全面小康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做好各项工作。
XX年我公司所承建的工程有:1、XX市太极南路新建工程:路线全长公里,城市次干路ⅱ级,路基宽20米,采用沥青砼路面,完成工程量650万元。
2、茅山风景区二、三茅峰路建设工程:路线总长公里,路基宽6米,路面宽5米,水泥砼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完成工程量1200万元。
3、XX市句曲南路新建工程:路线全长公里,路基宽42米,完成工程量1200万元,总计完成工程量3050万元。
面对今年工程时间紧, 路线长,难度大,公司一班人意识到:如何抓好公司的全面建设,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抗风险能力,经受得起考验,打铁必须自身硬,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改变过去工作人员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等局面。
规划建设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思路
规划建设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思路XX县人民政府:XX年以来,XX县规划建设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州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XX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县建设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奋进,顽强拼搏,战胜种种困难,城市建设和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XX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十一五末,力争城镇化率达20%。
XX年底城镇化率达23.01%,XX年预计达26.60%。
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632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约5.96万人。
XX镇是XX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规划区控制面积6.75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777平方公里,规划区人口2.75万人。
街道面积34.62万平方米,自来水主管网43千米,日供水能力达15000吨,排水管沟29千米,公厕16座,路灯1500盏,城市绿化面积9.2万平方米。
规划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XX年完成了《XX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XX县城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完成了县城1:500数字地形图补测工作,共补测2.11km2;实施了7个乡镇7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
XX年县城控规全覆盖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准备评审等相关工作;XX县城东片区开发修建设性详规编制已完成,并通过县规委初审,10#地块工程用地规划手续于XX年9月8日通过,环境评估、气象、消防等相关手续完成审批。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1、XX年投资250多万元(含拆迁费)建设振兴南路一标段工程,街道面积8236平方米。
投资33万元建设宜居巷、顺民巷等基础设施工程,街道面积2560平方米。
投资9万元建设大箐河盖板工程。
2、民族商贸城建设项目总投资1.7亿元,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对XX县城镇化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经济“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农村经济“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一)“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昌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加快了传统农村社会向新型农村社会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过万元奠定了建设基础。
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昌吉州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7.1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9.76亿元,年均增长14%。
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4.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2.65亿元,年均增长1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5586.9元增加到2009年的7334元,年均增长8.5%。
2010年,2010年昌吉州实现农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23.5%;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806元,较上年增加1472元;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39%提高到45%。
综合生产能力较大提升。
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主要农产品产能大幅提升,形成了182万吨(其中小麦110万吨)以上粮食、13.9万吨棉花、48万吨肉类、近65万吨蛋奶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到自治区同类产品产量的18.2%、5%、24%、33%,商品粮供应占到全区的33%,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97万亩,蔬菜产量达到6.5万吨、瓜果770吨,总纯收入达到1.60亿元。
酿酒葡萄、制酱番茄、甜菜、油料、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在自治区占有重要地位,是首府乌鲁木齐最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全州已建成251家“农”字号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6家、区级48家、州级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10家,其中“六有”合作社达到40家,入社率由2005年的10%增加到2010年的50%以上,带动辐射农户11.5万多户,农产品订单率达到85%以上,覆盖种植面积550万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68%以上。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打算十一五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五年时间里,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下面是对十一五的总结以及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打算的1200字以上的文章。
首先,我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所有主要目标。
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
同时,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我国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巨大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鉴于以上总结,我们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打算如下:首先,我们将继续推进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我们将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同时,我们将经济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加强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们将加强对水资源和农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障粮食安全。
最后,我们将加大对民生的保障力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将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我们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们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和保护,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总之,未来的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的总结和十二五的展望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应在规模经济特征明显的产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道路,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竞争格局,避免重复投资、过度竞争。
横向看,这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经济总量继超过德国之后,今年有望超过日本,坐三望二。中国“体量”举足轻重,中国“动向”举世瞩目。
经过几十年飞速发展,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这“一个巨变、四个不变”,是判断中国走向的逻辑起点五”成就,展望“十二五”规划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一个主题:科学发展
——“一个巨变、四个不变”,是判断中国走向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
纵向看,这是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抗击频仍的重大自然灾害,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2006年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又实现了10.6%的增长。
“十一五”取得主要成就及“十二五”发展战略
3、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 “加快转变、赢得先机,最根本的依靠是科技,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权威人士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 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 优势转变。
加大第三产业
• 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只占42%,相对于同等水平的发展 中国家要低10个百分点。 • 他指出,“服务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需求,也可以提升产品的 质量,实际上有利于拓展产品的市场。我们需要完善经济政策,改善 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服务业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
•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 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 十一五”规划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 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 • 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 • 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 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 中国经济快车。 • 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 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 下。
• 中部也没有落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 见,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标和进度。
● 区域经济发展精彩纷呈
• 2009年以来,国务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 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 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 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珠三角”、“长 三角” 、 “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 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 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
关于十一五情况总结及十二五工作
“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思路经济运行科一、“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总结1、工业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经历了冰灾考验、金融风暴的冲击,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园区不断增强,企业技术质量得到提高,企业体制不断创新。
到2010年,预计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202006-2010工业数据情况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37.8%,年均增长27.9%;完成工业增加值345.7亿元,比十五期未增长256.3%。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个数387家,比十五期未增加83家;亿元企业个数80家,比十五期末增加38家;预计规模工业总产值1020亿,比十五期末增长262.4%, 年均增长29.7%;规模工业增加值312.9亿,比十五期末增长262.2%。
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进行计技术创新,累计开发新产品1549个,获得省市优秀新产品89个,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5.4亿。
仅2010年共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8家(不含经开区),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投资近6.4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完工,我县企业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2010年预计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共提取技术研发经费25亿元,同比增长49%;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597项,新产品完成产值382.9亿元,同比增长42%,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33.7%。
3、品牌创新取得新成果:至2010年底我县有10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有5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
36家企业获得湖南省名牌称号。
4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12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为省级技术中心,24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为市级技术中心。
尚在认定中的省著名商标6个,省级名牌称号12家企业,省级技术中心3家企业,市级技术中心8家企业。
通过鼓励企业创建品牌活动,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质量提高。
企业围绕创品牌这个核心,强化质量工作,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企业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竞争优势地位日益巩固。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瑞金市总工会“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二五”工作规划一、“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过去的五年,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工会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工作指南,带领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的奋斗目标。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突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一主题,努力落实“围绕一个中心(维护),完善二个机制(民主管理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三项工作(职工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困难职工帮扶)”的工作要求,重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过去的五年,我市工会多次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人报刊发行工作先进单位”;被赣州市总工会分别评为“先进县(市、区)总工会”、“‘一县一特色’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工会维权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工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先进单位”、“工人报刊征订工作先进单位”。
回顾五年,我市工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工运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一、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水平1、狠抓理论武装,提升创新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运富同志兼任市总工会主席以来,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队伍,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在各级工会组织中积极开展“打造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做到边工作、边学习,人人以学习为乐、以出成效为荣,干部理论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又集中转化成宣传成果,五年来,在各级报刊刊发市总工会的新闻信息报道90多篇,其中全国级2篇、省级10篇、赣州晚报2篇,实现了全国刊物刊登信息“零”的突破,得到了赣州市总工会的通报表扬。
2、深入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为使我市工会工作创特色,在机关干部职工举行了围绕“工会工作如何创优争先”座谈会。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工会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创建工会经费收缴使用规范县(市)、创建和谐帮扶强效县(市)”的“三项创建”奋斗目标,力争迈入全国先进行列,明确了我市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泸溪县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自“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开辟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万村千乡工作,我县商务工作成效显著,现将近几年来商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05、2006、2007、2008、2009五年共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42个,合同引资33.12亿元。
2005、2006、2007、2008、2009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0.87亿元、1.89亿元、3.2亿元、5.03亿、6.29亿元,五年增幅分别为64.5%、117.2%、69.3%、57.2%。
、25.1%每年到位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净增1个亿以上。
今年年截止到9月底共引进项目 15 个,合同引资22238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59480万元,同比增长29.84%,占州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76.25%。
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但是我局自今年以来正积极探索从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外经外贸工作扎实深入1、截止今年9月底全县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25家,其中常年开展对外贸易并有较大业绩的有鑫兴冶化、金天铝业、金旭冶化、鑫海锌品、晓园生物等5家企业。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大部门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更有望在年底前实现湘西自治州加工贸易零的突破;还有泸溪的农业支柱产业椪柑也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计划于今年12月份在县级领导的带领下参加俄罗斯椪柑组展会,全面打造“泸溪椪柑知名品牌”,为今后外贸出口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城市建设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城市建设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一、城市建设十一五总结1. 城市化水平提高在城市建设的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根据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人口从5.82亿增加到了6.68亿,城镇化率从42.7%提高到了49.7%。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相应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的快速开展。
2. 城市根底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根底设施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在城市根底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地铁、桥梁、机场等,城市间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开展。
3. 环境保护水平提升在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治理工业污染、加强城市垃圾处理等手段,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1. 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将继续提高城市化水平。
方案在2024年全面完成城市化工作,实现全国城市化率到达60%以上。
将重点开展中小城市,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便利性,并完善城市公共效劳体系,增加城市吸引力。
2. 加大根底设施建设力度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将继续加大根底设施建设的力度。
重点开展交通根底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提高城市间的连接性和交通效率。
同时,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城市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推动绿色开展在城市建设中,绿色开展是必不可少的。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将推动城市绿色开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开展的目标。
4. 促进城市创新和智能化开展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将致力于促进城市创新和智能化开展。
通过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效劳水平,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和优质生活。
三、总结在城市建设的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路径、目标提供思路指南和行动纲领。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是1953—1957年的“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称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段是:2011—2015年。
五年规划与每一次的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普通百姓的就业与生活。
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的五年规划,既是报效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部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议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十一五”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
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速陡然回落到9.6%。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迅速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各国中实现率先回升,2009年经济增长9.2%,与世界经济下降0.6%形成鲜明对照。
2010年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升到10.3%,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增速。
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特别是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负增长或停滞困境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5.7%,年均实际增长10.6%,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我国财政收入2007年超过5万亿;2008年超过6万亿;2010年超过8万亿,达到830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
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
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扩大内需政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2009年,在外需对经济增长为负贡献的条件下,国内需求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8.9%。
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服务业发展加快,比重提高。
2006-2010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2010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
而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由2005年的47.4%下降到2010年的46.8%,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2.1%下降到10.2%。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到2010年底,城镇化率提高到47.5%。
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群迅速崛起,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
2010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9.7%、18.7%,分别比2005年提高0.9和1.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基本持平。
2010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2.6%、22.2%和11.0%,分别比2005年提高4.4、2.3和2.4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迅速,薄弱环节和薄弱领域明显加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的五年。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快速增加。
“十一五”时期,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高速铁路从零开始,目前投入运营里程7055公里,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次。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时速350公里、380公里,甚至达到416.6公里,中国高铁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速”。
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到武广高铁、京沪高速……长三角、环渤海、中原城市群等,打破时空限制,凸显“同城效应”。
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推动了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提前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
“十一五”时期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2006-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5%,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
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9.9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38.3%,年均增长6.7%。
在主要能源中,2010年原煤产量32.4亿吨,比2005年增长37.9%,年均增长6.6%;原油产量2.03亿吨,比2005年增长11.9%,年均增长2.3%;天然气产量967.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96.2%,年均增长14.4%;发电量42065亿千瓦小时,比2005年增长68.2%,年均增长11.0%。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7%。
2010年,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2005年增长55.1%;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900万户,比2005年增长1.18倍,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05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四、对外经济与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
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国在保持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家电、信息等产业的竞争力也明显提高。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6-2010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是“十五”时期的1.6倍。
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连续18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对外投资迅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增长强劲。
2010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9%。
五、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增加了2170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加947万人;乡村就业人员年均减少405万人。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持续了2600年的种田交税历史。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
其中,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3.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为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4.1万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增长84.4%。
普遍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