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诊断标准
布病的实验室诊断
19株标准菌株AMOS-PCR扩增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00bp 1000bp 750bp 500bp 250bp
200bp
1、22.DL2000 DNA Ladder 2-4.B. Melitensis 1-3 5-11.B. Abortus 1 -7 12.B. Abortus 9 13-17.B. Suis .1 -5 18. B. ovis 19. B. neotomae 20. B. canis 21.阴性对照
布鲁氏菌培养与鉴定
血平皿 布氏菌菌落
布氏琼脂布鲁氏菌菌落
研究方法
VITEK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分析仪
布氏菌生化鉴定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结果
借助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 一套布鲁氏菌的生化鉴定参考标准分型方法。 完善布鲁氏菌生化鉴定数据库。 鉴定布鲁氏菌速度快,可靠性高,确定布鲁氏菌 属的鉴定指标为L-脯氨酸芳胺酶(ProA)、酪氨酸 芳胺酶(TyrA)、尿素酶(URE)、氨基乙酸芳胺 酶(GlyA);区分羊种布氏菌的指标为ELLMAN (ELLM);区分牛种布氏菌的指标为乳酸盐产碱 (1LATK);区分猪种布氏菌指标为丙氨酸-苯丙氨 酸-脯氨酸芳胺酶(APPA). 当鉴定为人苍白杆菌时,需与布鲁氏菌进行鉴别。
玻片凝集的评价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全血玻片凝集试验为初筛、定性凝集试 验或半定性凝集试验,优点是较试管凝集试验操作更简便, 检测迅速,尤其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在酸化抗原基础上制 备的带有色素的抗原制剂,经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本法与 常规血清学试验有较高的符合率,是人畜布氏菌防治工作中, 广泛采用的一种筛选试验方法。 • 但此两种平板试验,尤其是全血玻片凝集试验,可能出现非 特异性凝集反应,在单以平板凝集反应诊断布氏菌病时,应 考虑到此点,以免误诊。对阳性和疑似标本必须进行SAT确证, 才能作为实验结果。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 4、 肌肉、关节疼痛 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 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大关 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关节炎可分两类; 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滑囊液中可以 分离出布氏杆菌。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 炎。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 痛固定在某些关节。除关节炎外,可有滑囊炎、 腱鞘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
布病的诊断标准
•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 告。
2.诊断依据
• 2.1流行病史 •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
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 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 2.2临床表现 • 2.2.1出现持续数日乃至发热(包括低热),多 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 2.2.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 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 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 害。
• ( 2 )体力和劳动能力基本恢复。
• ( 3 )原布氏菌培养阳性者,两次细菌培养转 阴。
3.好转
• 上述三项指标达到两项者,或一、二项指 标比治疗前有好转。
4.无效
• (1)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或无变化者。
• (2)治疗后有短期症状改善,但停药两周 又复发者。
二、远期(1年以上)疗效判定
1.治愈 近期治愈的三个指标维持一年以上 而无复发者。
4.诊断标准
• 4.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1 中任一项阳性者。
• 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 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 4.3隐性感染:符合2.1和2.3.2或2.3.3中任 何一种方法阳性但不具备2.2者。
布 病
布病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中文名布病外文名brucellosis 全称布鲁菌病别称波状热目录1 诊断标准2 布鲁氏杆菌3 主犯脏器4 症状危害5 治疗方法6 病原学7 发病机理8 病理改变9 流行病学▪分布▪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10 控制措施▪预防措施▪环境管理▪流行期措施一、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资料及职业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若同时有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如波状热、睾丸炎等,则诊断可基本成立。
血、骨髓、脓液等培养的阳性结果为确诊的依据。
凝集试验(或ELISA、补结试验等)宜月逐周测定,高效价或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
慢性患者凝集试验阴性时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鉴别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确疾病是否活动,则可作2-ME试验。
二、布鲁氏杆菌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它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对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马耳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牛、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和狗布氏杆菌.病原体是通过感染的动物(人畜共患病),它们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的.开始发病时会伴随着中度发烧,急性发作时夜间发烧会加重,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体温波动式的间歇性发烧是马尔他布氏杆菌和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特征.疾病不会自行痊愈或转变成慢性病.对于慢性疾病,临床症状有很多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或脏器系统,骨骼或关节的病变,感染组织中可观察到具有组织学特征的肉芽肿.细菌性心内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布病患者的患病不同时期分为:1-3个月急性期、亚急性期、3个月以上慢性期、6个月以上器官损伤性并发症期、反复发作2-3次以上顽固性期、各器官组织并发症晚期。
各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用药区别:男患者、女患者、已婚患者、和未婚患者、老人、儿童、高烧、低烧、关节疼痛、变形、器官损伤性并发症、等等临床上,在布鲁氏杆菌病的晚期可能出现丧失劳动能力、卧床不起、神经或精神病方面的症状.三、主犯脏器⑴运动系统:关节肌肉疼痛。
2020布病诊疗及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3.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为 1:10++及以上。 4.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为 1:400++及以上。
PCR技术
实验室检查
针对IS711或IS650,16S-23SrRNA 片段,BCPS31和omp2a基因 的PCR可以用作培养产物的菌种鉴定,也有直接用于临床标 本鉴定。该方法快速、敏感,但由于PCR尚未标准化,在临 床上的应用还需验证,尚不适用常规检测。但对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或者局灶感染可发挥特别作用。
5、布病与其他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布病急性期还应与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 还应与其他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 鉴别。
误诊原因分析
① 早期症状不典型: 多以发热、关节疼痛、肝损 害、乏力、肌肉疼痛为首发症状,容易误诊为其 他相似疾病; 个别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重度 血小板减少症、甲状腺危象等少见情况。 ② 流行病学改变: 目前布鲁菌病流行范围由牧区 向非牧区转移,呈小范围、点状、分散的形式流 行,有向非职业人群扩散的趋势。临床医师对该 病流行病学特点认识不足,首诊常忽略本病可能, 导致误诊。
临床表现
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6.67%)、附睾炎、 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 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 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临床表现
6. 乏力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 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 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 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 病”、“爬床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自1887年(Bruce)首次从因布病死亡士兵脾中分到布氏菌迄今已百余年。
据80年代末的报告,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於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
这个状况明显好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
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
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病原学1、布氏菌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布氏菌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
包括猪种、牛种、羊种、犬种、绵羊附睾种和沙林鼠种6个种。
普通显微镜下,常呈单个排列,极少数呈两个相连或短链状、串状排列。
布氏菌可被所有的碱性染料所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
2、布氏菌的培养特性布氏菌培养的最大特点是生长缓慢。
适宜的PH为6.6~7.4,适宜温度20~40℃,最适温度37℃,超过42℃不生长。
绵羊附睾种和牛种菌的某些生物型菌(5~10%),其余菌种均在普通大气环境生长。
需严格的CO23、布氏菌的抵抗力布氏菌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等比较敏感。
布氏菌对湿热非常敏感,湿热100℃1~4分钟便可将其杀灭。
0.1%新洁尔灭、3%来苏儿、2.5%漂白粉溶液均能在5分钟内杀死布氏菌。
4、布氏菌毒力和致病性一般说来,羊、牛、猪种布氏菌各生物型的某些菌株多为强毒株。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的传染病,当地人叫做“羊憨憨”病。我 门诊开展布病治疗已有2年多,2009年治疗 120例,2010年治疗155例, 2011年到7月31 日止治疗110例, 95%患者治愈,1%的患者 基本治愈,有4%的患者症状缓解就不继续治 疗或者流失。由此可见,布病是可以治疗的, 也是可以治愈的。
• 4、 肌肉、关节疼痛 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 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大关 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关节炎可分两类; 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滑囊液中可以 分离出布氏杆菌。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 炎。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 痛固定在某些关节。除关节炎外,可有滑囊炎、 腱鞘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
布病诊疗
• (一)治疗原则 •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 2、合理选用药物和用药途径 • 3、综合疗法 • 4、中西医结合 • 5、对症治疗
(二)治疗方法
• 1.西医治疗 • 1.1传统药物的应用
• 1.1.1、 四环素类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 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 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 人每日1克,他两次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将布鲁氏杆菌病耐多药 结核病儿童白血病纳入新农合特殊重大疾病管理 试点的通知》(内卫农字【2010】581号)精神。 将布病作为特殊重大疾病管理,对在巴彦淖尔市 范围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治疗及居家治疗的 急、慢性布病患者,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 民保障报销范围,其中,住院治疗费用及门诊治 疗费用均按85%的比例报销,个人支付10%,其 余5%由医疗救助给予报销,门诊治疗费用年人均 累计报销金额不超过800元。
布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还需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1、流行病学史: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史极为重要,患者多有病牛、病羊的接触史,或者从事畜牧业工作,有与病牛、病羊的密切接触,比如挤牛奶、生吃牛肉、羊肉等途径。
2、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的低热,或者患者出现多汗、乏力、全身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或者患者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等临床表现。
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性的心内膜炎、脑炎,都需要高度怀疑布氏杆菌病。
3、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进行布氏杆菌血清学试验发现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或者患者进行血培养、组织培养,培养出布氏杆菌。
总之,需要上述三条共同存在时,可以确诊为布氏杆菌病。
患者确诊为布氏杆菌病后,需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可以选择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者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进行治疗。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 C)2.3.1 实验室初筛2.3.1 .1 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 .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 .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 .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2.3.2 .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2.3.3 分离细菌1:lO++及以上。
C.1.5) 滴度l:400++及以上。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诊断4.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 中任一项者。
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正文:----------------------------------------------------------------------------------------------------------------------------------------------------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1988年10月25日)一、诊断方法和标准(一)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1.人的布病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仅供初诊用)。
凡具备(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内变态反应强弱仅供参考。
2.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1)病源分离:检出布鲁氏菌。
(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4)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6)皮内变态反应:皮试后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5×2.5厘米及以上(或6.25平方厘米及以上)。
(二)畜间布病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1.家畜布病的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史(2)临床症状(3)实验检查:A、病源分离B、血清学及其他试验a、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牛)、皮内变态反应(羊)、任选一种或多种进行初筛。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 范围2.22.2.12.2.22.32.3.12以上)2.3.2++++++2.3.334 诊断4.14.2 确诊病例4.3 隐性感染5 鉴别诊断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出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
精心整理附录A(资料性附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A.1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的贮存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国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有的省份,猪是主要传染源;鹿和犬是次要传染源。
A.2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A.4A.4.1A.4.2A.4.3A.4.4A.4.5A.5AA.5.2牛种布氏菌疫区牛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
牛种菌生物型较多,毒力不一,有的菌株毒力接近羊种菌强毒株。
就总体而言,牛种菌毒力较弱,但有较强的侵袭力,即使是弱毒株,也可使牛发生暴发性流产或不孕,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但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少。
A.5.3猪种布氏菌疫区猪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猪。
通常由猪1型和猪3型菌致病,毒力介于羊种菌和牛种菌之间。
同一生物型菌株,既有强毒株,也有弱毒株。
猪种菌对猪致病力强。
对羊、牛致病力较低。
对人致病力比牛种菌强,但也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除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外,大多数无急性期临床表现。
精心整理A.5.4犬种布氏菌疫区犬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犬。
犬种菌除了侵犯犬,引起犬流产外,也可使猫、牛、猪、兔、梅花鹿、鼠等动物感染,产生抗犬种布氏菌抗体。
人也可被感染,但症状较轻。
A.5.5混合型布氏菌疫医两种或两种以上布氏菌同时在一个疫区存在,这与羊、牛在一个牧场放牧或圈舍邻近有关。
布鲁菌病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
布鲁菌病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布鲁菌病的常见症状发烧、睾丸触痛、白细胞增多布鲁菌病有什么症状一、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
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
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
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
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1 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
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
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5%~100%)、多汗(40%~95%)、乏力(30%~10%)、关节炎(70%~90%)、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1 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天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
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1.2 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
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软弱。
1.3 关节疼痛: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
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
部分患者的关节有红肿,侧有化脓。
局部肿胀如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等也较多见。
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
1.4 睾丸炎: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布病影像学诊断标准2023
布病影像学诊断标准2023
布病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CT和MRI两种检查方式。
CT表现包括病变椎体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小圆形不规则破坏区,边界不清,以椎体上下缘软骨终板下相对应部位多见,破坏明显时椎体皮质轮廓不完整,病程短的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不明显。
病程长、慢性患者,表现椎体边缘性破坏,椎体边缘骨膜增生、肥厚、钙化,形成“唇样”骨赘,在增生骨中的出现的新的破坏区构成“花边椎’特征。
病变椎体呈高密度改变,累及多个椎体者常见。
少数见于椎体中心,硬化椎体内呈类圆形低密度骨破坏区。
椎间小关节亦见类似改变,相邻椎体密度普遍增高,骨质增生硬化但无死骨形成,部分病变椎旁韧带钙化,破坏区内无死骨片,椎弓根无破坏。
椎间盘破坏呈等密度改变,软骨板下骨硬化,椎间隙狭窄。
椎旁脓肿少见,偶有脓肿形成,周围脂肪间隙清楚,脓肿内无钙化、无流注脓肿。
韧带改变主要是前纵韧带、棘间韧带钙化。
MRI 可早期发现骨及周围累及的软组织信号异常。
椎体及椎体边缘虫蚀样
骨质破坏,T1 加权像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 加权像呈混杂长 T2 信号,STIR 像上呈高信号。
破坏灶周围可见骨质硬化,呈短 T2 信号。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呈鸟嘴样,可形成骨桥。
椎间隙变窄。
少有的椎旁脓肿呈条
状或梭形异常信号,范围较小,T1 加权像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T2 加权像
呈高低混杂信号,脓肿与腰大肌分界清,内无钙化。
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和椎间盘不均匀强化,脓肿壁不规则强化、中心不强化。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布病检测标准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乳牛全乳环状试验适用于家畜布病田间筛选试验和乳牛场布病的监测及诊断泌乳母牛布病的初筛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病感染的家畜。
本标准规定的试管凝集试验不适用于犬种和绵羊副睾种布病感染家畜的检疫。
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2.1材料准备2.1.1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2.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2.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2.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2.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2.2操作方法2.2.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
2.2.2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2.3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2.4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2.3判定2.3.1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2.3.2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3乳牛布病全乳环状试验3.1材料准备3.1.1布病全乳环状抗原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3.1.2乳样3.1.2.1受检乳样须为新鲜的全乳。
3.1.2.2采乳样时应将母畜的乳房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将乳液挤入洁净的器皿中。
3.1.2.3采集的乳样夏季时应于当日内检查;保存于2℃时,7d内仍可使用。
3.2操作方法3.2.1取乳样lml,加于灭菌凝集试验管内。
3.2.2取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的全乳环状抗原1滴(约50ul)加人乳样中充分混匀。
3.2.3置37℃一38℃水浴中60min。
3.2.4加温后取出试管勿使振荡,立即进行判定。
3.3判定标准分为:a)强阳性反应(+++),乳柱上层乳脂形成明显红色的环带,乳柱白色,临界分明;b)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呈红色,但不显著,乳柱略带颜色;c)弱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d)疑似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不明显,与乳柱分界不清,乳柱不褪色;e)阴性反应(—),乳柱上层无任何变化,乳柱颜色均匀。
布病检测标准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乳牛全乳环状试验适用于家畜布病田间筛选试验和乳牛场布病的监测及诊断泌乳母牛布病的初筛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病感染的家畜。
本标准规定的试管凝集试验不适用于犬种和绵羊副睾种布病感染家畜的检疫。
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2.1材料准备2.1.1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2.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2.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2.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2.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2.2操作方法2.2.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
2.2.2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2.3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2.4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2.3判定2.3.1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2.3.2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3乳牛布病全乳环状试验3.1材料准备3.1.1布病全乳环状抗原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3.1.2乳样3.1.2.1受检乳样须为新鲜的全乳。
3.1.2.2采乳样时应将母畜的乳房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将乳液挤入洁净的器皿中。
3.1.2.3采集的乳样夏季时应于当日内检查;保存于2℃时,7d内仍可使用。
3.2操作方法3.2.1取乳样lml,加于灭菌凝集试验管内。
3.2.2取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的全乳环状抗原1滴(约50ul)加人乳样中充分混匀。
3.2.3置37℃一38℃水浴中60min。
3.2.4加温后取出试管勿使振荡,立即进行判定。
3.3判定标准分为:a)强阳性反应(+++),乳柱上层乳脂形成明显红色的环带,乳柱白色,临界分明;b)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呈红色,但不显著,乳柱略带颜色;c)弱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d)疑似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不明显,与乳柱分界不清,乳柱不褪色;e)阴性反应(—),乳柱上层无任何变化,乳柱颜色均匀。
布病诊断与治疗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4)或(5)中任何一种方
实验室检查阳性断定标准 〔1〕病原别离:检出布氏菌。 〔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
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4〕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 〔5〕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毫升,检查
疼痛。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 节与肌肉疼痛,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 以骶、髂、肩、肘、踝等关节处常见。多为 持续性钝痛。有的患者可出现以腰骶神经疼 或腰部及两下肢剧痛;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疼。
乏力。几乎全部病人都具有此病症。自 觉疲惫无力。
其它病症。头疼、头晕、失眠、烦燥不安、
〔二〕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
第一疗程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 g,分两次 肌注。一般治疗48~72小时,体温开场下降, 平均退热期为5~7天。
2、对症治疗
头疼或失眠者,口服止痛剂或镇静剂, 如复方阿斯匹林,苯巴比妥等。高热持续不 退者,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或服退热剂。关 节疼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部分湿热 敷,每日2~3次。也可口服昆明山海棠片,
〔五〕加减独活寄生汤。独活15g,寄生15g, 秦艽15g,当归25g,赤芍15g,牛膝15g, 党参25g,黄芪25g。
我省目前多用“布病灵〞,效果可以。
三 特异性脱敏疗法 〔一〕菌苗疗法,详见说明书。 〔二〕水解素和溶菌素疗法,详见说明书。 〔三〕PI组分菌苗疗法。 〔四〕穿山龙注射液疗法。
〔二〕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 和有其他病症,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存在〕, 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响或皮肤变态试验阳性 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皮肤过敏试验: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凡有新病人发生,或有疫畜检出的自然村(屯)或畜牧场(队)均视为布病疫区。
检疫:用特异性的血清学,皮肤试验,分离细菌等方法对人畜布病的检查。
淘汰:对查出的阳性畜进行屠宰处理。
3 布病诊断布病是一种严重地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1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3.2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 4、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 2.0cm x 2.0cm及以上(或4.0cm(上标始)2(上标终)以上)。
3.4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3.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 : 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 : 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 : 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 / s)滴度1 : 400及以上。
疑似病例:具备3.1 、3.2 和3.3 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 或3.5 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 个月再检一次。
凡检出的阳性家畜均应立即屠宰(或隔离饲养)。
至少在一年内停止向外调运牛、羊、猪。
畜产品均应在原地存放和消毒,暂不外运。
4.3 消毒:被病畜的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及尚未食用的奶制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4.4 免疫:经两次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区周围村受威害的畜群,应连续3 年以畜用菌苗进行免疫,每年免疫覆盖率不应低于90 %。
4.5 临床监测及治疗:对疫区内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人员进行血清学及皮肤过敏试验,查明人群感染情况,凡确诊的病人均应进行系统治疗。
4.6 宣传教育:对疫区的居民及职业人群进行布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4.7 疫区处理效果验证:在疫区处理后的第二年始,连续三年对疫区及疫区周围地区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按照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布病疫区控制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
附录A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技术(补充件)A1 从可疑布病患者分离布鲁氏菌A1.1 血培养A1.1.1双相培养基培养:无菌从可疑病人静脉取血液4〜5mL,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将血液注入5〜6支含双相培养基的中试管内,或2〜4只含双相培基烧瓶中,轻轻混合倾斜,使被检血液分布在琼脂斜面上,置37 C温箱培养,如果怀疑病人是牛种布鲁氏菌感染时,应有一半标本置C0(下标始)2(下标终)环境中培养,三天后观察结果,如未见布氏菌生长,可按上法再倾斜,使血液涂在琼脂斜面上,继续培养,每隔一天观察一次,如有可疑布鲁氏菌落,可用铂金耳勾出接种到琼脂试管培基,获得纯培养,进一步作布氏菌鉴定,血培养二十天仍不出菌,可定为阴性。
A1.1.2 接种未受精鸡卵法:取新鲜鸡蛋两个,把鸡蛋放在固定架上,锐端向上,以碘酒和酒精依次消毒蛋壳,用眼科手术刀在顶部穿一小孔,用三厘米长注射针头将被检血液徐徐注入卵黄中,每个鸡蛋接种血液0.2mL ,立即用灭菌石蜡将孔密封,置37 °C温箱中培养,五天后把接种血液的鸡蛋无菌打开,用灭菌的毛细管把接种血液部分的卵黄及蛋清吸出0.5〜0.6mL,接种2〜3支斜面培养基上,置37 C培养,2〜3天观察一次,15 天仍不见可疑菌落生长,定为阴性。
A1.2 骨髓培养用灭菌的导尿管将尿液导出放入灭菌容器中,为浓缩细菌,提高检出率,可在尿液中加入1 %〜3%的高价布鲁氏菌免疫血清,混合后,置37 C温箱2h,高速离心沉淀,取沉淀物0.5mL 接种在选择性培基上培养,或注射豚鼠,用生物学法分离布鲁氏菌。
A1.3 其他病原材料培养由乳,脑脊液,关节液和滑囊液分离布鲁氏菌,将液体标本无菌地接种到琼脂斜面上,或培养平板上,涂布于培基表面,参照血培养法观察结果,15 天仍无可疑菌生长,定为阴性。
A1.4 生物学分离布鲁氏菌法为了提高对布鲁氏菌的检出率和从污染的材料中分离布鲁氏菌,将被检材料(固体标本加灭菌的生理盐水研碾成浆液态)经皮下或腹腔注射豚鼠或小白鼠,豚鼠接种1mL,小鼠接种0.5mL ,接种豚鼠,即可观察血清变态反应情况,又可作细菌分离培养,小鼠感染后二十天解剖取脏器培养,豚鼠接种后三十天解剖取脏器培养。
A2 特异性血清学检查A2.1 平板凝集试验(PAT)A2.1.1 器材及试剂赫德逊氏凹玻板或一块清洁无油脂玻璃板,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已知阴性和阳性血清,0.1mL 吸管或微量加样器,牙签或细铁丝。
A2.1.2 操作方法备方形洁净的玻璃板,划成25 个方格(或更多),横数5 格,纵数5 格,第一列各格写下血清号码。
用0.1mL 吸管按下列剂量加受检血清于任何一行(横格)的各格中:第一格0.08mL ,第二格0.04mL ,第三格0.02mL ,第四格0.01mL 。
加平板凝集抗原0.03mL 于各血清格中,用牙签或细铁丝混合,由血清量最小的格混起,每份血清用一根牙签混合即可,用后烧毁,若用细铁丝混合时,每份血清混合后用酒精棉球擦净,然后再用作另一份血清。
混匀后将玻璃板置于酒精灯火焰或凝集反应箱上,均匀加温,使其达到30 C左右,5min 内记录反应结果。
每次试验用阴、阳性血清各1 份作对照。
按下列标准用加号记录反应强度:++++:出现大的凝集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100 %凝集。
+++:有明显的凝集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5 %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
+: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 %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
平板凝集反应与试管凝集反应的关系:0.08mL血清量出现凝集相当于试管法 1 : 25的血清稀释度,0.04mL相当于1 :50, 0.02mL 相当于1 : 100,O.OImL 相当于1 : 200。
A2.1.3 判定人血清0.02mL 出现++及以上凝集程度判为阳性,人血清0.04mL 出现++及以上凝集程度判为可疑。
A2.2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A2.2.1 器材及试剂清洁脱脂玻片或有凹型孔的玻片,0.1mL 吸管或微量加样器,牙签或细铁丝,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
A2.2.2 操作方法在玻片上加0.03mL 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 ,摇匀或用牙签混匀,在5min 内判定结果。
A2.2.3 判定判定凝集程度(-至++++)同平板凝集反应亦可只分为(+)阳性,(-)阴性两类。
A2.3 试管凝集试验(SAT)A2.3.1 器材及试剂试管凝集抗原,被检血清,0.5 %的石碳酸生理盐水,吸管,凝集试管,温箱和试管架等。
A2.3.2 操作方法被检血清的稀释:在一般情况下,每份血清用5支小试管(口径8〜10mm),第一管加入2.3mL 石碳酸生理盐水,第二试管不加,第三、四、五管各加0.5mL ,用1mL 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mL ,加入第一管中,混匀。
混匀后,以该吸管吸取第一管中血清加入第二管和第三管各0.5mL ,以该吸管将第三管混匀,并吸取0.5mL 加入第四管,混匀。
再从第四管吸取0.5mL ,弃去。
如此稀释后,从第二管到第五管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 : 12.5 , 1 : 25 , 1 : 50 和1 :100。
加入抗原:先以0.5 %石碳酸生理盐水将抗原原液作适当稀释(一般是作1 : 10稀释)。
稀释后的抗原加入各稀释的血清管(第一管不加,作为血清对照),每管加0.5mL ,混匀。
加入抗原后,每管总量1mL ,血清稀释度从第二管至第五管分别为1 : 25 ,1 : 50 ,1 : 100 和1 : 200 ,从第一管再吸出0.5mL ,剩1mL 。
对照:阴性血清对照,血清稀释后加抗原(与被检血清对照相似)。
阳性血清对照,其血清稀释到原有滴度,再加抗原,抗原对照,适当稀释的抗原加石碳酸盐水。
A2.3.3 判定判定比浊管制备:每次试验须配制比浊管作为判定的依据。
配制方法是:取本次试验用的抗原稀释液5〜10mL ,加入等量的0.5 %碳酸盐水作倍比稀释,按表A1 配制比浊管。
表A1 比浊管配制全部试验管,对照管及比浊管充分振荡后置37 C温箱中20〜22h,取出后放室温2h ,然后以比浊管为标准判定结果。
记录结果:根据各管中上层液体的清亮度记录结果。
特别是50%清亮度(++)对判定结果关系较大,一定要与比浊管对比判定。
++++:完全凝集,上层液100 %清亮。
+++:几乎完全凝集,上层液75 % 清亮。
++:显着凝集,液体50 %清亮。
+:有微量凝集,液体25 %清亮。
-:无凝集,液体不清亮。
确定每份血清滴度是以出现十十及以上的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
A2.4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A2.4.1 器材及试剂除试管凝集试验所需的一般器材及试剂外,还需抗人免疫球蛋白血清及普通离心机。
A2.4.2 操作方法试管凝集试验阶段:按A2.3 进行试管凝集试验。
抗免疫球蛋白的反应阶段:选取试管凝集试验的可疑反应管及全部阴性反应管,记录管号,经4000r/min 离心15min ,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三次,然后向各管中加入生理盐水0.5mL 、一定稀释度(一般是1 : 20 倍稀释)的抗人免疫球蛋白血清,混匀,将反应管置37C温箱中20〜22h,取出放室温2h后判定结果。
判定:判定结果的标准,程度均同试管凝集试验。
A2.5 补体结合试验(CFT)A2.5.1 器材及试剂37 C水浴箱,普通离心机,普通冰箱,各种容量的吸管,烧瓶,凝集管和试管架,生理盐水,补体(新鲜豚鼠血清,或冻干补体),2%的绵羊红细胞悬液,溶血素,补体结合抗原,阴性和阳性血清,被检血清。
A2.5.2 操作方法补体滴度:在进行CFT时,必须当天滴定补体,将补体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 : 20,通常在十支凝集管中分别依次加入不同量的 1 : 20稀释补体0.02〜0.2mL,然后各管中加入2个单位的抗原液0.2mL,再用生理盐水把各管补至0.6mL,混匀后放37 C水浴中30min,再加0.2mL的溶血素(2个单位)和2%红细胞0.2mL,混匀,置37 C水浴中30min ,判定结果(见表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