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课件浮游动物(zooplankton)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水母体: ①泳钟体(nectophore):形似水母,具缘膜,4条辐管和1条环管,但无口、垂
管、触手和感觉器官,有运动功能。 ②浮囊体(pneumatophore):是一个泡状气囊,位于群体顶端,囊壁含有气腺,
能分泌与空气相似的气体,由于充满气体,能使群体漂浮于水面。
③叶状体(bract):具厚胶质群体相连)。位 于群体最外面,有保护功能。
形似倒喇叭,以反口面的柄固着于海藻或其他物体上,
无浮游种类
2、冠水母目 Coronatae 外伞部中央附近有一条冠沟。有4条或更多触手和感觉 棒。8个生殖腺,大都是外洋种类,沿岸不易见到。
Atella wyvillei(左) Periphylla hiacinthina(右)
3、旗口水母目 Semaeostomeae
体囊为一大的空心气囊,白色透明,前后端略带蓝色, 最大全长达10厘米。浮囊体腹面悬垂着由许多营养体、 生殖体、指状体和触手组成的干群。成体触手10条以 上,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本种刺细胞有毒,严重蛰 伤可致人死命。
体囊
(二)钵水母纲 Scyphomedusae
• 钵水母纲为单体; • 一般大型,最大伞部直径可达1米; • 没有缘膜或只有假缘膜,所以也称为无缘膜水母; • 生殖腺由内胚层产生; • 中胶层厚,有变形细胞; • 几乎全部进行世代交替,但水螅型不发达,退化或消失,水母
水母之一
3. 淡水水母目 Limnomedusac
桃花水母属Craspedacusta(右) 唯一的淡水类群 其他水母均海产 长 硬 钩 手 水 母 Gonionemus
vertens:常附着于马尾藻或其它 藻类上。在我国沿海常可采到。
4. 筐水母目 Narcomedusae

浮游动物ppt课件

浮游动物ppt课件

中华假磷虾
Pseudeuphau siasinica
总体概况
简介: 雌性体长5-16.5mm,雄性4-14mm,头部高稍大于 长,腹缘直,第1胸足基节长为宽的6倍,为其余节之 和的1.2-1.5倍。第2胸足基节长为宽的8 倍,相等于 其余节之和。第3胸足为第2胸足长2倍,其基节长为 宽6倍。第5胸足大于第4胸足1.1倍,腕节与掌节的长 度相等。第7胸足为第6胸足的1/3或较短,尾扇半圆 形。生活于大洋暖水,在近海常可见到,数量不多。 台湾东部和南部、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太平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地中海。
透明等棘虫
Acanthometra pellucida
总体概况
简介: 属于刺胞动物门,水螅虫纲。是薮枝虫有性生殖世 代——水母型世代。其结构较简单,很小,约1mm2mm。体形如一圆伞,伞边缘生有很多细的触手 (初生时16个),下伞面中央有一短的垂唇,口向内 通到胃,再由胃伸出4个辐管与个边缘的环管相通。 口、胃、辐管、环营构成水母的消化循环系。水媳水 母特征是在伞下面边缘有一圈薄膜称为缘膜,在伞边 缘有8个平衡囊,司平衡。在4条辐管上有四个由外胚 层形成的精巢或卵巢(雌雄异体)。
海蜇
Rhopilema esculentum
总体概况
简介: 属于腔肠动物门,有触手纲,球水母目,栉水母属 。 又称球形侧腕水母。体如小玻璃球会发光,夜间,其 蓝白色光有时使海水变色,对人无害。有8条显著的 栉毛带。触手2条,充分伸展时,其长度可达体高的 20余倍,为主要捕食器。雌雄同体。精巢和卵巢并列 于子午水管的内壁。海水中受精,经胚胎发育后成为 幼体。球栉水母为暖水近岸性海洋动物,广泛分布于 印度、日本和中国沿海。春夏之间,经常在贝虾类养 殖池中大量发生,吞食贝虾幼苗,为贝虾类养殖业的 敌害之一。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管水母目、筐水母目、花水母目、
硬水母目、软水母目、淡水水母目。
1.软水母目
多管水母科
多管水母属
Aequorea
2. 硬水母目Trachymedusae)
四 叶 小 舌 硬 水 母 Liriope tetraphylla
4条辐管和4个叶状生殖腺 8条触手,其中4条长而空心;4
条短而实心,相间排列 平衡囊8个,是我国沿海常见的
水母之一
3. 淡水水母目 Limnomedusac
桃花水母属Craspedacusta(右) 唯一的淡水类群 其他水母均海产 长 硬 钩 手 水 母 Gonionemus
vertens:常附着于马尾藻或其它 藻类上。在我国沿海常可采到。
4. 筐水母目 Narcomedusae
两手筐水母 Solmundella bitentaculata
上伞部中央附近生出2条细长的触 手,我国沿海常见种类。
5. 花水母目Anthomedusae
多为大洋性热带水母,海流指示生物。 无世代交替现象,但有多态现象。
帆水母Velella – 著名的暖流指示种
6. 管水母目(Siphonophora) 多为大洋性热带水母,种类不多,但数量大,分
布广,不少种类由于群体大,随流漂浮,是良 好的海流指示生物。 无世代交替,但有多态现象。水螅体和水母体
海 月 水 母 的 生 活 史
二、腔肠动物的分类
水母是腔肠动物在浮游生物中的唯一代表, 也是海洋浮游动物常见的类群和重要组成。
• 水螅水母纲 Hydrozoa // Hydromedusae • 钵水母纲 Scyphozoa //Scyhomedusae • 立方水母纲 Cubozoa
(一)水螅水母
(三)生殖与发育

最新2019-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PPT课件

最新2019-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PPT课件

⑴异足类 用单鳍进行波状运 动。一些种具螺旋外 壳,另一些外壳退化 或消失,身体透明; 具备发达的视觉,靠 视觉捕食其它浮游软 体动物、桡足类、毛 颚动物、纽鳃樽或管 水母。一般出现在大 洋暖水区。
⑵被壳翼足类 多数具有一薄的钙质 外壳;所有被壳翼足类 借助一对翼或一块融合 的翼板进行游泳;所有 被壳翼足类是悬浮食性 者;食物包括浮游植物 以及小型浮游动物和有 机碎屑。

类如,住囊虫:
⑵纽鳃樽(樽海鞘纲)
仅出现在暖水 表面或近表面水域; 个体胶质圆桶状, 两端开口;主要食 物是浮游植物和细 菌;常密集成群, 摄食率高,可明显 降低周围小型生物 密度;与有尾类都 属r选择种。
其生活史特殊(有性与无性交替):
四 季节浮游生物
主要有两大类:
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浮游幼虫
壳沉淀海底形成有孔 虫软泥。
⑷放射虫: 体呈球形,中央具有 穿孔的硅质囊(中央 囊);杂食性,包括 细菌、原生动物、小 型甲壳类和浮游植物 (硅藻);用轴伪足 捕食。大小50微米到 几毫米;一些种可形 成胶状群体;冷水区 常见;硅质残骸形成 放射虫软泥。
⑸浮游纤毛虫

数量丰富,分布广泛;有 纤毛可以运动,特化口纤 毛捕食;捕食小型的鞭毛 虫、小型硅藻和细菌。 砂壳纤毛虫,海洋纤毛虫 的主要类群;具有蛋白质 外壳,可降解;个体小 (20~640微米);摄食微 型浮游硅藻和光合性鞭毛 虫。近岸水域可摄食利用 浮游植物生产量的4%~ 60%,同时是多种浮游动 物饵料(生态学意义)。

南极磷虾是生活在冰冷的南极海洋的甲壳动物, 因其身上有许多发光器能发出点点磷光而得名 。 在南极水域的磷虾有11种之多,但数量最多,个 体最大的一种称之为南极大磷虾,也就是我们平 常所称的南极磷虾。大洋中的磷虾运动时仅仅依 靠身体腹部短小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完全抵挡不 住海洋的巨大动力,在水中总是随波逐流,因而 被称之为浮游动物。南极海洋里磷虾的数量多得 惊人,它是南极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中最基本、最 关键、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数量多寡,它的盛衰, 直接关系其他南极生物的生长,在维持整个南极 海洋生态平衡中起到巨大作用 。

水生生物学课件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水生生物学课件浮游动物(zooplankton)
7.排泄器:通过伸缩泡的运动,从细胞质中收集 废物,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细胞膜的体 表也起渗透作用。
8.呼吸胞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从水 中吸收氧气,排出CO2。
9.营养:以摄食细菌、藻类、碎屑、其他小 动物为营养。
• 肉足虫纲:体表任何部分都可以起到口的 作用
• 纤毛虫纲:具有胞口,吞食或滤食。
(2)砂壳虫属
Difflugia
壳的形状多样,依种类而异, 长圆形或卵圆形,或前端有 明显的颈。壳由外界环境中 的泥砂微粒或硅藻空壳粘合 而成。具单一的细胞核和许 多伸缩泡。孔口较小,在腹 面中间,伪足指状,可从孔 中伸出。
(3) 太阳虫目
身体圆球形; 轴状伪足辐射状排列
(1)太阳虫属
体呈球形,原生质有空泡, 呈泡沫状,可控制虫体在 水中的浮力,还常有共生 的藻类。细胞核1个,位 于中央,身体内外两层分 界不明。
纤毛虫纲分类
1 全毛目 2 缘毛目 3 旋毛目
(1)栉毛虫属Didinium
身体莲子形、圆桶形。胞口位于 圆锥形的胞吻顶端或前端突出 成鼻状,胞吻系由许多细长的 刺丝组成,伸缩力很强。肉食 性种类,可摄取比自己身体更 大的食物。体周围有一层或几 层栉状纤毛,身体其它部位没 有纤毛。细胞核大核呈马蹄形, 小核2~3个,伸缩泡位于末端。
(8)筒壳虫属
Tintinnidium
虫体呈圆锥形或喇叭 形,藏在长圆筒形 的外壳内。外壳上 的砂粒比较粗且大 小很不一致,壳前 端无螺旋形的条纹。 30~200μm。
(9)似铃壳虫属
Tintionnopsis
体钵形,与筒壳虫 颇为相似,但壳上 的砂粒比较细小, 排列也比较整齐。 壳的前端常有螺旋 状条纹。
(1) 变形目
(2) 细胞裸露无壳,叶状伪足,体无定形。 (3) 进行无性繁殖

浮游动物 概念

浮游动物 概念

浮游动物概念解释1. 概念定义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在水体中漂浮的、无法主动控制自身位置的动物。

它们通常是微小的生物,主要由浮游幼虫、幼体和成体组成,包括各种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刺胞动物等。

浮游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重要性2.1 生态角色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是食物链中的底层环节,作为初级消费者摄取和转化植物浮游生物(如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量,并将其能量转移到更高层次的消费者。

其次,浮游动物通过捕食细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来控制其数量,维持水质清洁。

此外,它们还参与了有机质分解和营养循环过程。

2.2 生态指示器由于对环境变化敏感,浮游动物可以作为水质和环境变化的生态指示器。

它们对水体中的温度、光照、溶解氧、营养盐等因素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水体环境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调查,可以评估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提供科学依据用于环境保护和管理。

2.3 经济价值浮游动物在渔业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一些浮游动物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如某些甲壳类(如虾、蟹)和软体动物(如螺、蚌),它们是人们喜爱的食品来源;另一方面,浮游动物也是鱼类等经济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渔业资源的丰富度。

3. 应用3.1 水质监测通过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种类组成以及数量分布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可以快速了解水体中植物浮游生物和动物浮游生物的状态,评估水质状况,为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检测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预测和预警水体环境变化。

3.2 生态恢复与保护在生态恢复和保护项目中,对浮游动物的监测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了解浮游动物的分布、数量以及群落结构等信息,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指导生态修复工作,并为保护区划定边界、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PPT课件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PPT课件
• (5)孢子生殖:如疟原虫的大小配子受精后的 合子先发育为卵囊,卵囊内形成多个孢子母细 胞,再由孢子母细胞发育成许多个子孢子,每 个子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第23页/共65页
第24页/共65页
• (二)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 (1)配子生殖(gametogony):形成多个有性的个体, 叫配子,两个配子接合形成合子,最后发育成成体,如 衣滴虫。分:
第14页/共65页
第15页/共65页
• 3、渗透营养(osmotrophy)或腐生性营养: 有些虫体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外界环境中,已经溶解的有机物,作为养料,这种营养方式,多见
于寄生种类,如鞭毛虫。
第16页/共65页
(三)排泄和渗透压调节

可 细
溶性废 胞表面
物, 排出
C到O周2、围H的2O水、中含。氮废
• (3)出芽(budding):和二裂基本相同,但形成的两个个体,则大小不等, 大的为母体,小的为芽体,如梨形虫,有的还可以同时形成许多芽体,如 夜光虫。
第21页/共65页
第22页/共65页
• (4)质裂(plasmotomy),这是一些多核的 原生动物,如多核变形虫、蛙片虫所进行的一 种无性生殖,即核先不分裂,而是由细胞质在 分裂时直接包围部分细胞核形成几个多核的子 体,子体再恢复成多核的新虫体。
• 同配生殖,雌雄大小相同,如鞭毛虫,有孔虫; • 异配生殖,雌雄大小不同,为多数原生动物生殖方式。
第25页/共65页
(2)接合生殖(conjugation):
为纤毛虫所特有,如:草履虫,两个虫体暂时靠近在一起,互 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小核)、和细胞质,然后分开,各自 再行分裂,如草履虫。

原生动物轮虫 ppt课件

原生动物轮虫 ppt课件
20
3. 分布:从大类分布而言
•肉足虫纲: 变形虫目淡、海水均有。 有壳目和太阳虫目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有孔虫目和放射虫目生活在高盐度海水
中。 纤毛虫纲:三目均有海产种类,但主要分 布于淡水水域。
21
4. 经济意义
•a. 饵料作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种类是鱼、虾、 贝类等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b. 水质指标:如豆形虫、肾形虫,某些草履虫和 钟虫等出现在极脏的腐败死水中,而有机质较为丰 富尚属中等污染的水体,则生活着喇叭虫,旋口虫, 游仆虫,毛尖虫等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ຫໍສະໝຸດ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55
(二) 辐足虫亚纲 Actionpoda
56
太阳虫目Heliozoa
• 体呈球形,无外壳,伪足放射状,具坚硬 的原生质轴丝,轴丝能放出毒质,麻醉小 动物,从而捕食之。原生质还能分泌骨针, 骨针的形状和位置常用作分类依据。繁殖 为二分法或出芽法。
• 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喜生活于富有藻类的 清水中,多为漂浮种类。
36
表壳虫属
Arcella
体外具几丁质外壳。壳由 细胞本身分泌的薄膜硬化而 成。壳口开口于腹面中央。 壳的颜色初为淡黄色,长成 后转黄褐色或深褐色,壳上 有蜂窝状刻纹。伪足叶状、 指状或丝状分枝。
淡水静止小水体经常出现。
37
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

种类
01
原生动物
02
腔肠动物
03Leabharlann 甲壳纲04毛颚动物
06
浮游幼虫
05
被囊动物
这是动物界里最原始和最低等的一类单细胞动物,约有3万种。原生动物一方面具有一般细胞所具备的基本结 构,即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另一方面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
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即完整的新陈代谢的生理机能。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 都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浮游动物吃比他们更小的动植物,其实主要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最基础的。主要可能有藻类,细菌,桡足 类和一些食物碎屑。
外形特征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漂浮的或游泳能力很弱的小型动物。随水流而漂动,与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一起构成浮游生物 (plankton);几乎是所有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从单细胞的放射虫和有孔虫到鲱、蟹和龙虾的卵或幼虫,都 可见於浮游动物中。终生浮游生物(如原生动物和桡足类)以浮游生物的形式度过全部生命,暂时性浮游生物或季 节浮游生物(如幼海星、蛤、蠕虫和其他底栖生物)在变成成体而进入栖息场所以前,以浮游生物形式生活和摄食。
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具有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及原始的神经系统的低等动物。腔肠动物是 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腔肠动物约有9,000多种,分为水螅水母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水螅纲一般个体小, 生活史过程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固着的水螅型和漂浮的浮浪幼虫阶段,最后变为水母型。水螅纲的动物最常见的 有薮枝螅水母、钩手水母、僧帽水母等。
常见的鞭毛虫有甲藻、角甲藻、鼎形虫、夜光虫等等。其中夜光虫尤为特殊。细胞较为大型,直径1毫米左右, 肉眼可见,分别有一条细长的触手和二条鞭毛。在春季繁殖期间,遍布于海水表面的夜光虫由于受海浪波动的刺 激,经常闪闪发光,蔚为壮观。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浮游生物的观察指导老师:赵盛龙专业:生物技术班级:A10生技1学生姓名: 孟伟杰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2012.3.8气压:温度:实验目的掌握解剖镜等工具的适用方法,了解浮游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生理习性。

实验要求:观察浮游生物的主要特征与形态实验工具解剖针、解剖镜、放大镜、剪刀、镊子、蜡盘作业: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具有色素或色素体能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浮游生活的微小藻类的总称,是水域的初级生产者例1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单细胞。

细胞盘形或球形,偶有短轴形,或长轴形。

壳面有孔纹或点纹或杂有线纹。

一般呈向心排列。

营浮游或底栖生活例如: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图1)细胞大型,盘状至短圆柱形,具大而明显的中央玫瑰区。

内孔明显,网纹的辐射列和螺旋列排列整齐,网纹大小几乎一致,或向外围略有缩小,外缘孔纹小而孔壁加厚。

壳缘狭,具辐射条纹。

色素体小而多(图1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例2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壳面椭圆形、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或近圆形。

壳面有2个突起,或每角有1个突起,也有少数种类不具突起。

单细胞,有的靠突起端分泌的胶质相连成锯齿状链。

营浮游生活,少数为固着生活,极大部分为海产例如: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图2)细胞呈面粉带状。

宽壳环面为长方形或近方形,狭壳环面为长椭圆形。

细胞宽62~320μm,高112~264μm,细胞高度比例变化很大。

在壳套和壳环带之间没有凹缢。

壳面椭圆形,中央平或稍凹。

从细胞的四角伸出细长的突起。

突起为棒状,平行于壳环轴或稍弯向细胞内侧,其末端截形。

突起内侧的壳面上有明显的小隆起,上面着生粗壮中空的刺毛1根,刺靠近并平行于突起,刺的末端略向内弯曲。

顶端有小分叉。

海洋生物-浮游生物

海洋生物-浮游生物

Vertical Migration
• Predators abound the epipelagic. Therefore,
some zooplankton sink where there is little light during the day and rise to feed at night
Phytoplankton

• 2 Main Types
Phytoplankton (con’t)
– Diatoms • Kingdom Protista •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plants and animals • Prefer temperate, polar, and nutrient-rich water • They are unicellular, although some gather in chains or clusters • Enclosed in a cell wall that is made out of silicon dioxide
Plankton have trouble remaining afloat (con’t):
• Coping strategies (con’t)
– Increase buoyancy • Some store lipids as vacuoles of oil (less dense than water) • Some use pockets of gas which is less dense than water – Regulating the amount of gas can move the organism up and down the water column • Exchange heavy ions for lighter ones

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课件.pptx

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课件.pptx
可附着于其他生物生活 ⑶偶然浮游生物 偶然浮游生物指原来并不营浮游生活,因
被水流冲击,被风吹送,或者所着生的物体腐烂、溶蚀而 浮游于水中,偶然出现在浮游生物的样品标本中。
2、浮游植物的结构和生殖方式:
浮游藻类多数是单细胞种类,生理上类似于 植物细胞,只是细胞较植物细胞小。 进化上讲,祖先是几十亿年前的原始蓝藻细胞; 生态上看,同高等植物一样贡献生产力至生态系 统; 不同于陆生植物的是,生长周期短(几个星期), 种类的演替以月来计。
⑵进行离子调节,硅藻的细胞密度小于周围 海水可增加浮力。
⑶能够产生并贮藏油脂,进一步减小了细胞 密度。
5、甲藻门
甲藻是仅次于硅藻的数量第二多的浮游植物 类群。多数单细胞生活,少数成链状。甲藻有两 根鞭毛或鞭状的附丝,可以活动。 甲藻根据营养型可分为: ⑴严格自养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身需 要;
无性繁殖:原生质形成孢子来繁殖,孢子是无性 的,不需要结合,一个孢子可以长成一个新个体。
有性生殖:专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配子结合成 合子后才能长成新个体;或由合子形成孢子再长 成新个体。
二、浮游植物分类概述
一般把浮游植物分为以下几个门: 蓝藻门Cyanophyta、 金藻门Chrysophyta、 黄藻门Xanthophyta、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甲藻门Pyrrophyta、 隐藻门Cryptophyta、 裸藻门Euglenophyta、 绿藻门Chlorophyta、 红藻门Rhodophyta
(1)浮游藻类的细胞结构
① 细胞壁:大多数藻类有明显细胞壁,不同的门构成 细胞壁的物质不同,多数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 构成。硅藻细胞壁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果胶质。 细胞壁可以是平滑的,也可是突起、花纹、棘或刺。

生物联赛课件——浮游动物

生物联赛课件——浮游动物

尖顶砂壳虫(Difflugia acumi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a Ehrenberg)
冠冕沙壳虫(Difflugia corona Walich)
藻砂壳虫(Difflugia bacillarum)
圆钵砂壳虫(Difflugia urceolata)
网足目:伪足为丝状、线状并交织成网状。
网足虫属(Gromia):分布于海岸附近,草食性。细 胞多核。壳呈圆形、椭圆形,少数叶片形。身体横断 面大小150-3000 μm,壳孔为壳直径的1/5。壳上具有不 同形红褐色颗粒。丝状足分支并吻合构成伪足网。 常见种类有卵形网足虫(G. oviformis Dujardin)。
孢子纲全为寄生生活的种类;鞭毛纲在动物学分 类 中 分 为 植 鞭 亚 纲 ( Phytomastigina ) 和 动 鞭 亚 纲 (Zoomastigina),植鞭亚纲的物种一般具有色素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生物学中一般将其归入藻类 研究的范畴,在金藻、甲藻、隐藻、绿藻和裸藻门中, 都有具鞭毛的种类,也将其统称为鞭毛藻类;而动鞭 亚纲很多也是寄生的种类。
浮游动物专题
•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在水中营悬浮生活的 水生动物。
• 身体微小。
•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极为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 大部分门类。同时还包括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浮游 幼虫。
• 在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般有原 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
一、原生动物(Protozoa)
常见种类有普通表壳虫(A. vulgaris)、盘状表壳虫 (A. discoides)、砂表壳虫(A. arenaria)等。
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
盘状表壳虫(Arcella discoid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 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 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 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流的动力。
•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毛额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以及其他浮 游动物
2.细胞质
外层薄而致密,较为透明、均匀、无内含物,称 外质(ectoplasma);
内层较不透明,含各种各样的内含物,多颗粒, 能流动,称内质(endoplasma)。
• 凝胶质:处于内质外层,相对固态状。 • 溶胶质:处于内质内层,相对液态状。
3.细胞核
位于内质中。 肉足虫纲、鞭毛虫纲:只一个, 孢子虫纲:1个,少数2个; 纤毛虫纲、吸管虫纲:大核1个与营养机能有
关,少数多核(喇叭虫);小核1个与生殖 有关。
(2) 表壳目
细胞外被膜状壳,壳的形状结构 稳定,为分类依据
(1)表壳虫属Arcella
体外具表状的几丁质外壳,壳是由细胞本身分泌 的薄膜经硬化而成。壳口开于腹面中央,伪足 由此伸出。背面隆起,壳上有致密整齐的蜂窝 状刻纹。
壳的颜色初时为淡黄色,老成后转为黄褐色或深 褐色。在淡水中特别静止的小水体中常见。
(1) 变形目
(2) 细胞裸露无壳,叶状伪足,体无定形。 (3) 进行无性繁殖
(1)变形虫属 Amoeba
形状多变,伪足叶状、指状, 1——多个。体裸露无壳,内 外质分明,内质有许多球形 的颗粒。细胞核通常1个,最 多2个。通常有一个伸缩泡。
种类很多,细胞大小相差很大 (一般20~500μm),常见。 吃微小动植物,生活于清水 池塘或流水缓慢处,或藻类 较多的浅水池。
伪足辐射状伸出,每一伪 足有一坚硬的轴丝,轴丝 由靠近细胞核处伸出,形 成如太阳的光芒状。
2.纤毛虫纲 Ciliata
约6000种,终生具纤毛,以纤毛作为运 动和摄食的胞器,纤毛还具触觉功能, 纤毛从埋在外质基粒上伸出,纤毛排 列成纵行、斜行、螺旋形,全身或部 分具纤毛。
自由游泳的种类通常为球形或椭圆形, 爬行的种类一般为扁平或侧扁。
(2)砂壳虫属
Difflugia
壳的形状多样,依种类而异, 长圆形或卵圆形,或前端有 明显的颈。壳由外界环境中 的泥砂微粒或硅藻空壳粘合 而成。具单一的细胞核和许 多伸缩泡。孔口较小,在腹 面中间,伪足指状,可从孔 中伸出。
(3) 太阳虫目
身体圆球形; 轴状伪足辐射状排列
(1)太阳虫属
体呈球形,原生质有空泡, 呈泡沫状,可控制虫体在 水中的浮力,还常有共生 的藻类。细胞核1个,位 于中央,身体内外两层分 界不明。
(6)急游虫属
Strombidium
体呈球形或宽纺锤形。 除口缘纤毛很发达外, 但不掩盖口,身体其 它部分无纤毛。体后 部有刺丝泡形成的腰 带。
游动很迅速。
(7)侠盗虫属
Strobilidium
体呈梨形或萝卜形。 口缘的胞口被一层 口上纤毛所围裹, 身体其它部分无纤 毛或有几行短的刺 毛。无胞咽。大核 马蹄形,位于身体 前端。伸缩泡1个。
(4)帆口虫属
Pleuronema
身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 口缘有很发达而成帆状 的波动膜,向外伸展, 即在胞口的左面有一个 半圆形的突起。帆状波 动膜通常不很活动,但 每逢单细胞藻类或其它 食物碰到帆上时就会落 入胞口中。
(5)喇叭虫属
体呈喇叭形,伸缩性强。 游动或附着在它物上 生活,体形会变化。 体前端口缘呈喇叭形, 口缘有发达的纤毛形 成一片唇带。大核呈 念珠状。个体大 500~3000μm。
(2)榴弹虫属(板壳虫属)
体形似旧式手榴弹,体外有 许多行列由原生质分泌形 成的膜质板片,围裹身体, 纤毛自板片间隙中伸出体 外,板片可以全身,也可 以部分,胞口位于体前端, 体后有三个突起,
(3)草履虫属 Paramoecium
体呈倒草鞋形状,有十分发达的斜凹的 口沟; 表膜外含有放射状排列的刺须泡
纤毛虫纲分类
1 全毛目 2 缘毛目 3 旋毛目
(1)栉毛虫属Didinium
身体莲子形、圆桶形。胞口位于 圆锥形的胞吻顶端或前端突出 成鼻状,胞吻系由许多细长的 刺丝组成,伸缩力很强。肉食 性种类,可摄取比自己身体更 大的食物。体周围有一层或几 层栉状纤毛,身体其它部位没 有纤毛。细胞核大核呈马蹄形, 小核2~3个,伸缩泡位于末端。
7.排泄器:通过伸缩泡的运动,从细胞质中收集 废物,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细胞膜的体 表也起渗透作用。
8.呼吸胞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从水 中吸收氧气,排出CO2。
9.营养:以摄食细菌、藻类、碎屑、其他小 动物为营养。
• 肉足虫纲:体表任何部分都可以起到口的 作用
• 纤毛虫纲:具有胞口,吞食或滤食。
(8)筒壳虫属
Tintinnidium
虫体呈圆锥形或喇叭 形,藏在长圆筒形 的外壳内。外壳上 的砂粒比较粗且大 小很不一致,壳前 端无螺旋形的条纹。 30~200μm。
(9)似铃壳虫属
二、分类及常见种类特征
质走亚门(肉质亚门、肉鞭亚门):鞭毛纲、 肉足虫纲、孢子纲。
纤毛亚门:纤毛虫纲、吸管虫纲
1.肉足虫纲(Sarcodina)
以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胞器,体外通常 没有坚实的皮膜,因而身体的任何部 位都能形成伪足,伪足的伸缩使体形 经常改变,称变形动物。
分类:六目,但常见三目(变形目、表 壳目、太伸出的突起,为非 永久性,运动取食,指状、丝状、轴状、 网状。
• 叶状伪足
根状伪足或称网状伪足
丝状伪足
(2)鞭毛
• 轴丝:由内层较为致密而有弹性的数根纤 维组成。
• 质套:由外层比较液化的细胞质套组成。 • 功能:运动、摄食或掌握方向的作用
(3)纤毛
纤毛可粘结成下列形式: • 触毛:由2-3行纤毛融合成尖而硬、有感觉
作用并向后弯曲的触毛(如游仆虫) • 波动膜:由1-2行纤毛合成,一边游离作波
状运动,并能上下颤动,将食物赶入胞口, 有的位于胞咽中(如草履虫、帆口虫) • 小膜:由2-多行纤毛融合而成,为薄而平 的三角形板片排在口的周围。
5.支持、保护器——外壳
体外坚硬的似骨骼的构造,起支持、保护作用。
6.感觉器:眼点、纤毛、鞭毛、伪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