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语文10 端午粽(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优秀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优秀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优秀7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起源和习俗,掌握"端午粽"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2、了解"端午粽"的基本知识。

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粽》。

2、教具:幻灯片、粽子、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端午节的了解和印象。

2、呈现新课(10分钟)教师播放视频或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风俗。

3、讲解课文(15分钟)教师讲解和解释课文《端午粽》,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描述和意义。

4、学生阅读(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端午粽》,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表述出来。

5、课文解析(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6、游戏体验(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体验包粽子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7、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反思和总结今天的学习。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总结粽子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搜索和收集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资料,写一篇50字的小作文。

六、教学扩展1、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粽子,了解传统文化的乐趣。

2、教师带领学生访问当地的制粽工厂,让学生了解粽子的生产过程和市场需求。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端午粽教案10《端午粽》教学设计10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这是什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美食粽子很了解,我们就让他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是一句话,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了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ān”。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4.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学习读好长句子,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环节老师提问我发言小小手儿举过肩紧急情况不能耽紧握拳头把信传如有补充想表白小小食指伸出来心有疑问解不开食指一弯头一歪发言精彩我同意大拇指头赞起来要是有了新主张中指食指齐上扬争取发言机会多牢记咱的举手歌师:希望这节课,孩子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一、儿歌导入1.小诗互动环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幸福的一家人,他们在这一天特别忙,你们看。

老师和学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师:这一天,爸爸、妈妈、奶奶分别要去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准备的卡纸“划龙舟,包粽子,讲屈原”一一贴在黑板上。

划龙舟:你看过划龙舟吗?在哪里看的?最后谁得了第一名?包粽子:你看过家人包粽子吗?他们怎么包的?讲屈原:你知道屈原是谁吗?学生畅所欲言,师:你们知道这一家人在过什么节吗?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有吃粽子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粽子的课文。

——《端午粽》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书空课题),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端午粽)同学们,端是立字旁,能给端组个词?同学们坐的真端正,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午字,观察一下“午”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呢?午的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午”字,现在把书翻到第47面,写午字,先描红再在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两个。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端午粽》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叶、米、真”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聊聊喜欢吃的粽子。

师:同学们,你吃过粽子吗?你最喜欢吃什么粽子?预设1:肉粽。

预设2:蛋黄粽。

预设3:红豆粽。

预设4:红枣粽。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这篇课文吧!2.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板书:端午粽)设计意图:通过聊学生们喜欢吃的粽子活跃气氛,拉进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3)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诵读课文。

3.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为了更好地了解端午棕,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学会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 zòng mǐ dòu ròu粽子糯米红豆鲜肉② jiān zǒng fēn duān jié中间总会十分端午节③ dài zhī jù niàn带回知道据说纪念(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预设:形声字识字、加一加识字、部首识字、看图识字。

语文端午粽教案(10篇)

语文端午粽教案(10篇)

语文端午粽教案(10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风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风俗。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商量法总结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诞生字词。

〔2〕同桌沟通,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状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正确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老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同学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午”最终一竖不要写出头。

〔3〕同学描红、临写,老师巡察、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学问?语文端午粽教案篇2教材分析《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条理清楚,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一、童谣导入,说“已知”1、师生板书“节”字。

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生字词学习和书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书写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此外,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也应该设计更多的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但也有一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们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端午节的基本概念。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端午粽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端午粽的制作和食用习俗,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和故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觉得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制作端午粽的模拟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亲身体验端午粽的制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活动体验。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书写与运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正确书写生字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笔画、结构。
-课文的深入理解: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深入理解存在难度,教师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情感体验与表达: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端午节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教部编版

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十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收集家长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促进家校共育。
十四、教学资源
1.教材:《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八、教学辅助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端午节习俗的图片、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3.粽子模型: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九、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2.生字词学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笔画、结构、读音等。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喜欢吃粽子?”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中的小朋友喜欢吃粽子,是因为粽子有着丰富的味道和美好的寓意。
2.第二课时:感受传统节日氛围、角色扮演、总结与拓展
十二、教学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讲解生字词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纠正错误的书写姿势。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增强文化自信。
五、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传说。

2.学习端午节的习俗,特别是吃粽子的习俗。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1.课件或图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2.端午节的粽子样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端午节的图片或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

呈现(10分钟)
1.老师通过图片或课件向学生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传说,如屈原投江、粽子防食。

2.利用图片展示或课件,向学生展示端午节的习俗,特别是吃
粽子的习俗,并介绍粽子的种类和包法。

讲解(10分钟)
1.老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各个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艾草、系
五色线等。

2.介绍不同地方的习俗差异,如南方人多吃甜粽子,北方人多
吃咸粽子等。

练习(15分钟)
1.老师将准备好的粽子样本或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看样本或图片,描述粽子的形状和材料。

2.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谈论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并展示讨论结果。

巩固(10分钟)
1.老师提问学生:“你最喜欢端午节的哪个习俗?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并帮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拓展活动:
请学生回家调查并整理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食物,可以制作海报或小册子进行展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 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除chú了le红hónɡ枣zǎo粽zònɡ,还hái有yǒu红hónɡ豆dòu粽zònɡ和hé鱼yú肉ròu粽。

我wǒ们mén在zài外wài婆pó家jiā美měi滋zī滋zī地dì吃ch ī了le之zhī后hòu,外wài婆pó还hái会huì装zhuānɡ一yì小xiǎo篮lán粽zònɡ子zǐ要yào我wǒ们mén带dài回huí去qù,分fēn给ɡěi邻lín居jū吃chī.长zhǎnɡ大dà了le我wǒ才cái知zhī道dào,人rén们men端duān午wǔ节jié吃chī粽zònɡ子zǐ,据jù说shuō是shì为wèi了le纪jì念niàn爱ài国ɡuó诗shī人rén屈qū原yuán.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3篇)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学会书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7个字。

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 情感目标: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激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后生字的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端午节相关图片、视频3. 生字卡片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是的,端午节。

那么,你们在端午节都做过什么呢?2. 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习俗。

3. 揭示课题:《端午粽》。

(二)新课讲授1.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重点讲解“端、粽、节”等字词,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

3. 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让学生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

5.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习俗?6.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习俗,教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巩固生字。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粽子的样子、味道。

3.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端午节习俗。

2. 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并亲手制作粽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端午粽》,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端午粽》优秀教案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端午粽》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1.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掀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识两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3.揭示课文题目并板书。

(板书:10 端午粽)4.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

端duān午wǔ节jié粽zòng子zi 竹zhú叶yè大dà米mǐ真zhēn是shì十shí分fēn红hóng豆dòu总zǒng会huì知zhī道dào据jù说shuō纪jì念niàn你认识这些词语吗?自己试着读一下。

3.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两遍。

4.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5.生字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

7.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以及粽子的纪念意义。

(板书:样子味道来历)8.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样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花样: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端午粽》教案(5篇

《端午粽》教案(5篇

《端午粽》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端午粽》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传统文化渗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渗透。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解析和课文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课文录音。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端午粽》。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做笔记。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语法知识和表达方式。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点评。

7.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学生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粽子、艾叶、龙舟、屈原、雄黄酒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及表达方式。

4.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围绕端午节,写一篇短文,介绍你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

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包粽子,把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里,蒸煮后香气四溢,美味可口。

2. 课后反思: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端午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

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评一评谁包的粽子最好,并请幼儿将粽子送到小吃街中开展角色游戏。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查找屈原的资料和端午节的习俗。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端午粽文本分析本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长句子主要在第2、3自然段中出现,教师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立字旁、米字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儿歌导入,教师引出端午节。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教师简介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但没有被楚王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国都郢被秦军攻占的那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遗体,就往江里投食物。

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人们便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菱角形的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将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两个习俗的来历。

3.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的情景。

(1)师生共同欣赏人们包粽子的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人们是怎样包粽子的。

(2)全班交流:你喜欢吃粽子吗?你吃过哪些馅儿的粽子?4.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端午粽),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端duān 午wǔ 节jié粽zònɡ 子zi 总zǒnɡ 会huì 糯nuò 米mǐ 中zhōnɡ 间jiān 十shí 分fēn红hónɡ 豆dòu 鲜xiān 肉ròu 带dài 回huí 去qù 知zhī 道dào 据jù 说shuō 纪jì 念niàn(1)游戏:我是读词王。

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2)多种方式朗读词语,读正确。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读准字音。

“粽、总”是平舌音,“肉、知”是翘舌音,其中“肉”的声母“r”发音要正确;“间、分、念”是前鼻音,其中“端”也是三拼音节,“粽”是后鼻音。

(2)识记字形。

①联系生活识记。

(课件出示大米、黄豆、牛肉、海带图片)学生观看图片,依次说出图中食物的名称,教师点击屏幕出示“大米、黄豆、牛肉、海带”4个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图文识记“米、豆、肉、带”4个字。

②加一加识记。

立+山+而=端米+宗=粽门+日=间八+刀=分今+心=念认识新偏旁:立字旁()——含“”的字一般和站或依靠有关。

米字旁()——含“”的字一般和米或食物有关。

③熟字比较识记。

米——来间——问分——刀肉——内念——思④创设语境识记。

◇妈妈总念叨着去超市买大米、红豆、牛肉、海带等食材。

◇据我所知,端午节期间,当地人们会举办包粽子比赛。

(3)组词巩固识记。

端—端正端午两端节—节日节目过节总—总是总和总共米—大米小米玉米间—房间空间时间分—分开分别十分豆—红豆黄豆豆子知—知识知道知心据—据说根据据点念—想念思念怀念5.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

(2)教师范写生字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跟着书空练习。

独体字。

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又直又正。

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上扁下长。

“艹”的长横要写平;“卩”横折钩的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左窄右宽。

“口”偏上;“十”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最后一笔竖要直。

独体字。

左右对称,先写点、短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写在横中线、竖中线上,长撇、捺要舒展。

上下结构。

“具”横画间隔均匀,末横较长;撇、点左右呼应。

上下结构。

“八”稍宽,撇、捺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过横中线;“刀”放当中,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独体字。

首横短而偏上,“口”扁、宽;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这些字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的是什么?(5)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上午下午叶子红叶真心真正豆子土豆节日节气大米小米分开十分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困难的可以问一问老师或同学。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写了几种味道的粽子?重点写了哪种味道的粽子?(课文写了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重点写了红枣粽。

)3.学生交流汇报对课文的感知,教师归纳。

粽子——样子美、气味香、味道甜、花样多。

意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学习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来历,还认识了很多生字词。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查资料。

2.回家后向家人请教包粽子的方法,或交流关于全家过端午节的经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字词。

(1)课件出示带会认字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抢读、齐读。

(2)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评互纠。

中午节日叶子红叶大米豆米真好真心十分红豆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轻轻地剥开粽叶,白白的糯米中间裹着红红的枣儿,咬一口,又黏又甜;闻一口,清香怡人。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品尝外婆家那美味的粽子吧!二、朗读课文,体会心情1.指四名学生接力读课文,其余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

(1)读好短语。

(课件出示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①教师示范读,读得柔和,有节奏感,提醒学生读好轻声“的”,再用多种方式朗读。

②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的()”式短语,同桌互读、小组互读。

(2)读好长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出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相关事物。

(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红枣。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学生在前面朗读短语的基础上再读一读。

③抓住“里面、中间”几个方位词,把停顿读正确。

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3)读好“一”的变调。

一(yí)到一(yì)锅一(yì)颗一(yì)掀开一(yì)股一(yì)口一(yì)小篮3.多形式朗读课文,如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对读等,再指名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过渡:我们美美地读完课文,眼前是不是浮现出一个个饱满而又香气四溢的粽子?还等什么呢?一起去品味又黏又甜的粽子吧!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学生思考、交流。

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习俗?(一到……总会……)②对比朗读“一锅粽子”“一个粽子”,想象外婆煮好满满一锅粽子盼“我们”回去的情景,感受端午节中浓浓的亲情。

(3)练习朗读,“一到……总会……”“盼着”要重读。

(4)交流: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特点?(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特点一——颜色美(课件出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粽子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外面粽叶包,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②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口头填空,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其样子。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发现不同。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青青、白白、红红”均为叠词,生动具体地从视觉上表现了粽子的颜色相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小结:“青青、白白、红红”这样的叠词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④你还知道哪些这样叠词?想一想,说一说。

(黄黄)的树叶(清清)的小河(宽宽)的马路(胖胖)的娃娃(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大大)的房子(甜甜)的西瓜⑤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粽子的样子,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粽子的样子的。

(从外到内。

)⑥引导学生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方位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

⑦指名读、自由读。

◆特点二——气味香(课件出示句子)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