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酪氨酸激酶
egfr参考值
egfr参考值EGFR参考值是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正常范围。
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重建等过程。
EGFR参考值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EGFR异常活跃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EGFR参考值的测定通常通过血液或组织样本进行。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EGFR参考值范围在60-90 mL/min/1.73m²之间。
这个范围是通过大量人群的实验测定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当EGFR的测定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肾脏功能异常或其他疾病。
EGFR参考值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毒器官,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素。
当肾脏功能异常时,会导致EGFR参考值的改变。
因此,通过监测EGFR参考值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和评估肾脏疾病。
EGFR参考值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某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例如,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EGFR参考值的下降速度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情况。
一般来说,EGFR参考值的下降速度越快,疾病的进展越快,预后越差。
因此,通过监测EGFR参考值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进展,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EGFR参考值的测定还可以用于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的调整。
一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受到肾脏的调节。
当肾脏功能异常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监测EGFR参考值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的调整。
EGFR参考值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肾脏功能、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的调整。
因此,合理使用EGFR参考值的测定结果,可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EGFR参考值的测定结果只是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工具,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细胞受体名词解释
细胞受体名词解释细胞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其具有特异性结构和功能,能够与细胞外的化学信号分子(例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结合,并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调控细胞的生理和代谢活动。
细胞受体的命名通常与其结构、功能和位置有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细胞受体及其解释:1.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其结构包含七个跨膜片段。
当细胞外的信号分子(如荷尔蒙)与GPCRs结合时,GPCRs能够激活细胞内的G蛋白,进而触发一系列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的生理反应。
2.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TKRs):这类受体的蛋白结构包括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区域和细胞内的激酶活性区域。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激酶活性被激活并添加磷酸基团到靶蛋白上,以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生理过程。
3.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是一类存在于核膜内质网上的受体蛋白,其结构包含一个配体结合区域和一个DNA结合区域。
当配体与核受体结合时,核受体可以结合到DNA上,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的分化和代谢。
4. 离子通道受体(Ion channel receptors):这类受体蛋白包含离子通道,在其结构中特别负责裂隙通道功能。
当配体分子(如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时,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使离子(如钠、钾和钙)进入或离开细胞内,以调控神经传导和细胞兴奋性。
细胞受体对维持生物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异常的细胞受体功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其在疾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引言1.1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机制,它通过调控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
该信号通路的组成主要包括受体酪氨酸激酶、底物和下游的信号分子等。
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类能够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酶,它能够通过与外界的信号分子结合,诱导其自身的激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受体酪氨酸激酶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单体型和受体型。
单体型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包括一些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受体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则包括一些质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这些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功能上却可能有所差异。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高度调控的信号传导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外界刺激改变其活性。
其次,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往往能够启动多条平行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更为复杂的细胞反应。
此外,该信号通路具有信号传导速度快、反应机制多样等特点。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例如,它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调节了细胞的凋亡和存活等。
此外,该信号通路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综上所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复杂的组成、多样的特点和重要的功能。
深入了解该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对于揭示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以及发展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概述,包括其在细胞内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接着,本部分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组成、特点和主要功能。
在2.1小节中,将介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组成成分,包括受体酪氨酸激酶本身和相关的配体和受体。
蛋白酪氨酸激酶综述
蛋白酪氨酸激酶综述目前至少已有近六十种分属20个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被子识别。
所有受体酷氨酸激酶都属于I型膜蛋白,其分子具有相似的拓朴结构:糖基化的胞外配体结合区,疏水的单次跨膜区,以及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及调控序列。
不同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将导致受体发生三聚化,并进一步使受体胞内区特异的受体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或交叉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
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与酪氨酸激酶的异常表达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下面将对几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最为密切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研究迸展做一简介。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vth factor receptor, EGFR)家族EGFRPE包括EGFR、ErbB2、ErbB4等4个成员,其家族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结构上由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3个部分组成,胞外区具有2个半氨酸丰富区,胞内区有典型的ATP结合位点和酪氨酸激酶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egfr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短臂(7p12.3-p12.1),它编码的产物EGFR由1210个氨基酸组成,蛋白分子量约为170kDa,其中,712-979位属于酪氨酸激酶区。
EGFR的专一配体有EGF、TGF、amphiregulin,与其他EGFR家庭成员共有的配体有(cellulin(BTC)、heparin-bindingEGF(HB-EGF)、Epiregulin(EPR) )等。
EGFR在许多上皮业源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如非小细胞性肺癌,乳腺癌、头颈癌,膀胱癌,胃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胶质细胞瘤等。
另外,在一些肿瘤如恶性胶质瘤、非小细胞性肺癌、乳腺癌、儿童胶质瘤、成神经管细胞瘤及卵巢癌等中还可检测到EGFR缺失。
最为常见的EGFR缺失突变型是EGFRⅧ,EGFR Ⅷ失去了配体结合区,但是可自身活化酪氨酸激酶,刺激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而不依赖于与其配全结合。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三)其他结构域
PH结构域: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 源区,识别膜磷脂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如 PIP2、PIP3、IP3等
死亡结构域:涉及死亡结构域蛋白、TNF 受体相关蛋白及其它多种信号转导蛋白
三. 信号分子的种类
(一)接头蛋白与锚定蛋白
特殊的信号分子,不具有酶活性
接头蛋白:具有多个结合其它分子的结构如 蛋白模块或结合蛋白模块的基团 Grb2:SH2、2xSH3
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一. 免疫受体信号转导的一般规律
配体的结合 受体交联、聚集、变构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化
受体胞浆区磷酸化
下游信号分子募集、活化
(一)配体激发的受体交联和聚集
受体启动信号传导过程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受体交联和聚集的机制:
重复抗原表位(细菌、病毒) 二聚体(PDGF)或三聚体(TNF) 二价分子(生长激素) 单价分子(大部分细胞因子)--变构
(三)磷脂酶C和磷酸肌醇3激酶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包括PLCb和 PLCg。PLC以Ca2+依赖的方式水解膜磷脂中磷脂 酰肌醇-4,5二磷酸(PIP2),产生二酰甘油(DAG)和 三磷酸肌醇(IP3)。
PLCg 可被许多免疫受体和接头蛋白活化: 经SLP-76/ZAP70、LAT结合TCR 经LNK和Btk传递BCR的信号。 与活化CD22直接关联并传递信号。 PLCb主要被G蛋白激活,介导相关信号。
G蛋白:a(23种)、b(5种)、g(10种)组成不同的 亚型。a有GTP酶活性,g也能结合膜且与b一 起介导G蛋白与效应蛋白的相互作用。
G蛋白主要激活磷脂酶(如PLCb)和腺苷酸环 化酶(经cAMP调节信号传递)。
小G蛋白是一类与Ga同源的20~30kD蛋白, 分为Ras(Ras、Ral、Rap等)、Rho(Rho、Rac等)、 Rab、Arf、Sar和Ran等6个家族。 小G蛋白结合GDP时无活性,鸟苷酸交换因子 (GEF)使它们转向结合GTP而被激活;GAP则水 解GTP成GDP,负调节小G蛋白活性。 激活的小G蛋白介导TCR、BCR等受体的信号 传导;还能引起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多聚化,参 与细胞形态变化及内吞、内化、分泌、粘附和移 动等功能。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2)促进细胞分化的信号
(3)促进细胞凋亡的信号 (4)调节细胞代谢、功能的信号 (5)诱发细胞应激反应的信号
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二)信号的接受和转导 细胞 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 信号 跨膜信号传递; 转导 细胞内蛋白级联的信号转导; 的典 细胞反应; 型过 信号终止。 程
受体:能接受化学信号的细胞膜或细胞内蛋白 膜受体(绝大多数)、核受体、浆受体
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一)细胞信号的种类 1. 按信号的性质分 (2)物理信号: 各种射线、光信号、电信号、机械信号 可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 如:视网膜细胞中的光受体,可以感受光信号并引起 相应的细胞信号系统激活。
11
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组成
上游成分(受体识别):受体或能接受信号的其他成分
中游成分(信号传递):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下游成分(细胞内效应):通路作用的终端效应器
7
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转导的作用:
①调节细胞周期,使DNA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 分裂和增殖阶段; ②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细胞不可逆地 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 ③调节代谢,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细胞的 物质和能量代谢; ④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腺体分泌物的释 放; ⑤影响细胞的存活。 异常与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 以及多种遗传病密切相关
•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
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 反应的过程。
• 细胞通讯主要有三种方式:
√细胞间隙连接 √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化学通讯
简述传出神经受体的主要分类
简述传出神经受体的主要分类
传出神经受体是指位于神经元末梢的膜蛋白质,能够感受神经递质的作用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信号,从而引起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传出神经受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离子通道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是一种膜蛋白质,能够感受神经递质的作用并打开或关闭离子通道,从而改变细胞膜的电位。
离子通道受体包括乙酰胆碱受体、谷氨酸受体、GABA受体等。
2.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种膜蛋白质,能够感受神经递质的作用并激活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信号转导。
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等。
3.七膜通道受体
七膜通道受体是一种膜蛋白质,能够感受神经递质的作用并激活细胞内的G蛋白,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信号转导。
七膜通道受体包括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等。
4.鸟苷酸酶联接受体
鸟苷酸酶联接受体是一种膜蛋白质,能够感受神经递质的作用并激活细胞内的鸟苷酸酶,从而降解细胞内的第二信使。
鸟苷酸酶联接受体包括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等。
传出神经受体的分类是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类型的传出神经受体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能够引起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1. 引言1.1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递机制,它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命运决定和免疫应答等。
该信号通路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阐述: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组成、特点及其调节机制;信号通路的特点,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该信号通路中一些重要分子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我们还将重点讨论该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与生长调控、细胞分化和命运决定以及免疫应答调节等方面的主要功能。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生物体内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和探讨该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我们可以加深对细胞信号传递机制的认识,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请注意,本文中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是指一类特定的酶分子,其底下涵盖了多种具体类型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2.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在细胞内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与特定的配体结合,激活其自身内在的激酶活性,并进而启动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可以干预各种细胞过程,并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生长、分化以及免疫应答等功能。
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2.1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定义和分类: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类膜上受体分子,能够感知和传递外界信息。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受体酪氨酸激酶可被分为单个蛋白链型(RTKs)和多个蛋白链复合物型(RTKc)。
RTKs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
RTKc则由多个蛋白链聚集而成,其中一条链包含激酶结构域,如胞浆性酪氨酸激酶之类的。
2.2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结构特点:受体酪氨酸激酶通常由外部区、跨膜区和胞浆性区组成。
RTK
细胞生物学:受体酪氨酸激酶/Ras途径2007-8-12 14:27【大中小】【我要纠错】受体酪氨酸激酶,简称RTKs(receptor tyrosine kinase)是最大的一类酶联受体;Ras是原癌基因c-ras表达的产物,RTKs/Ras是目前研究得比较清楚的一条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的结构特点及类型● 结构特点所有的RTKs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含有配体结合位点的细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α螺旋区、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RTK)活性的细胞内结构域(图5-47)。
● 已发现50多种不同的RTKs,主要的几种类型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受体等。
图5-47 几种主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大多数受体都要先由两个单体形成一个二聚体,并在细胞内结构域的尾部磷酸化,然后在二聚体的细胞内结构域装配成一个信号转导复合物(图5-48)。
图5-48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复合物的形成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如何被激活的?■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结构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是一个四聚体,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
● 激活当胰岛素与受体的α亚基结合并改变了β亚基的构型后,酪氨酸蛋白激酶才被激活,激活后可催化两个反应∶①使四聚体复合物中β亚基的特异位点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这种过程称为自我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②使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s)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十几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图5-49),磷酸化的IRSs能够与那些具有SH2结构域的蛋白结合,引起进一步的反应。
图5-49 胰岛素受体与配体结合反应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胰岛素与α亚基结合引起β亚基构型改变,激活了β亚基的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
④蛋白激酶
(代谢酶、调节蛋白等)
第一节 细胞外信号
细胞所接受的信号称为配体(ligand),既 可以是物理信号(光、热、电流),也可以是化 学信号,统称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
signal 水溶性
脂溶性
cell
change
增殖
分化
代谢
功能
应激
凋亡
or or lostdisease
一.蛋白质激酶:磷酸转移酶
分类: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ATP
ADP
底物氨基
酸残基
蛋白激酶
Thr
Ser -OH Tyr
蛋白磷酸酶 酶蛋白
Pi
H2O
Thr
Ser Tyr
-O-PO32-
磷酸化的 酶蛋白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不需要G蛋白)
(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s, STK): 通过变构而激活蛋白质,催化底物蛋白丝 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种类:PKA、PKC、PKG、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 激酶(CaMK)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等。
α螺旋结构——受体配体结合区域。 胞质内的细胞内环——G蛋白识别区域。 胞内区:C末端,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部位。
受 体
(二)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分类:刺激性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抑制性G蛋白Gi: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磷脂酶C型G蛋白(Gp家族):激活磷脂酶C
(三)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按效应器分): 激活离子通道 以cAMP为第二信使 激活磷脂酶C,以IP3和DAG作为双信使
egfr突变类型
EGFR突变类型及其相关药物治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膜上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
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受体,EGFR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
EGFR突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结直肠癌(CRC)等常见类型的肿瘤。
根据EGFR突变的位置和功能改变,可以将其分为3类:敏感突变、耐药突变和无功能突变。
1.敏感突变敏感突变是指使得EGFR激酶活性显著增强的突变。
其中最常见的突变是EGFR 19剪接突变和EGFR 21点突变,它们占据了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大多数比例。
这些敏感突变使EGFR对其配体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亲和力增加,进而增强了信号转导,促使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对于这类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常用的EGFR-TKI药物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阿法替尼(Afatinib)等。
这些药物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EGFR受体的激活,从而干扰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耐药突变耐药突变是指EGFR突变后,对EGFR-TKI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突变。
最常见的耐药突变是EGFR T790M突变,这一突变导致EGFR-TKI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降低。
针对EGFR T790M突变引起的耐药问题,第三代EGFR-TKI药物奥西替尼(Osimertinib)得到了广泛应用。
奥西替尼不仅可以抑制敏感突变EGFR,还能选择性地抑制EGFR T790M突变的活性,从而有效地克服耐药性,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EGFR T790M突变与其他突变的共存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针对这类情况,也需要根据具体病理特征和基因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无功能突变无功能突变指EGFR中出现对激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的突变。
酪氨酸激酶
March 11, 2014
第十二页,共18页。
伊马替尼抑制KIT信号通路
KIT激酶的ATP结合 口袋被伊马替尼占据
底物磷酸化被阻断和 信号通路被抑制
伴随着信号抑制,增殖
和存活被阻断
激酶区
伊马替尼
PATP PPP
表达
March 11, 2014
第十三页,共18页。
伊伊马马替替尼面尼临现问状题
March 11, 2014
第十五页,共18页。
舒尼替尼作用机制
March 11, 2014 第十六页,共18页。
舒尼替尼的临床研究
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NCT00075218中评价了舒尼替尼治疗 和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GIST 患者疗效, 结果显示 , 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的肿瘤缓解、肿瘤控制率和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显示舒尼替尼可作为对伊马 替尼耐药的GIST 患者的二线治疗用药。
March 11, 2014
第十页,共18页。
伊马替尼(Imatinib)
结构:是一种2-苯胺嘧啶衍生物,是首个小分子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机理:1)抑制Bcr-Abl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2)抑制KIT治疗胃肠 道间质瘤(GIST),使KIT激酶失活,抑制细胞生长,导致细胞凋亡或 /和细胞死亡; 3)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A),GIST 有PDGFRA突变者有效。 生物利用度:与治疗CML同,胃肠道已切除者仍可达治
第五页,共18页。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超过20个不同家族
的 受 体 型 酪氨酸激酶被
作为靶标进行抗肿瘤药 物筛选,包括表皮生长 因衍生 生长因子受体(PDGFR)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FGFR)、胰岛素受 体(InsR)等。
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子 , 管 新 牛 的所 有 环 节
都需要 VE F的参 与 。除 此 G 之外 , 还 有 增 加 血管 通 透 它
i h ah p y il g fmu t l ie s r c s e ,n l d n u ur e v s u - rz t n,s h e c r c v r n te p t o h soo y o l p e d s a e p o e s s i cu i g t mo o a c la iai ic a mi e o ey i n o a d wo n e ln t e me h nims r ma n u ce r . x e sv t d e a e b e a e u ,h e a l s n u d h ai g,h c a s e i n l a 。 E tn i e su is h v e n c  ̄id o t t r e f mi e i
E et fRee tr P oentrs eKiae n T mo n ig ns HU Xa —og, I hn f c cpo r ti- oi n ssi u r A g e ei o y n o s iod n QNG C e. VEGF— 、 VEGF— 、p a e t l D E lc n a ( umi d a nvrt u nn Ky L brtr f P amao g o aua P out, u mn K n n Mew lU i sy Y na e a oao o h r cl yfrN trl rd c K n ig g ei y o s go t c r( 1 F rwhf t PG )6种 亚 ao 6 0 3 , hn 50 1 C i a)
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在细胞运作的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细胞信号传导是维持正常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而受体酪氨酸激酶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细胞信号传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生物学功能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深入阐述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重要作用。
一、分子结构受体酪氨酸激酶又被称为RTK(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受体酪氨酸激酶)或TK(Tyrosine Kinase,酪氨酸激酶)。
在所有的RTK家族成员中,酪氨酸激酶是最普遍的一类。
它们的筛选方式是:细胞膜表面有大量的RTK,这些RTK呈多聚态,在接受到激活因子(如细胞外的生长因子)后,RTK发生跨膜自聚合,并激活其内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其主要结构包括N 端、胞外域、跨膜域、细胞内域,依次由N末端向C末端排列。
其中胞外域具有多类结构,有Ig样折叠、Fibronectin样结构、肝素结构等,各自对应不同的生长因子家族。
跨膜域长度一般为20~30个氨基酸残基,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在质膜上形成单个的α螺旋。
而最重要的部分是C末端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其由两个相互作用的叶状蛋白质构成,每个叶状蛋白质包含N和C两翼。
N翼包含胞内氨基酸序列、ATP结合位点和碳水化合物酰基转移酶结构域,C翼则含有底物结合位点和酪氨酸磷酸化作用位点。
通过这些区域的协同作用,酪氨酸激酶能够将底物(主要是自身)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二、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在接受到封装在信号分子中的指令时,便会立刻启动其内部信号传递过程,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对于酪氨酸激酶而言,其信号传递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生长因子结合生长因子被RTK的胞外域捕获后,RTK就会在膜上 dimerize(自聚合)。
这样其相互作用的胞内域就会形成一个略微扭曲的结构,尽管不一定将底物磷酸化。
受体酪氨酸激酶名词解释
受体酪氨酸激酶名词解释
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种种酶。
它属于酪氨酸激酶家族,是一类通过将磷酸基团转移给酪氨酸残基而调节蛋白质功能和细胞信号传导的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通常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质内部,被配体结合后,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酶活性。
这个过程进一步调控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受体酪氨酸激酶异常激活或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是激酶信号传导的重要研究对象。
细胞膜受体名词解释(一)
细胞膜受体名词解释(一)细胞膜受体名词解释G蛋白偶联受体(GPCR)•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够感知细胞外信号,并将其转导到细胞内,从而触发细胞内的生物反应。
这类受体广泛分布于各个细胞类型,是许多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
•例如,β受体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在心脏细胞上起到调节心跳和收缩的作用。
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就能够通过作用于β受体,减慢心率并降低血压,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酪氨酸激酶受体(RTK)•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类通过酪氨酸激酶活化的受体,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它们广泛参与各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并在肿瘤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角色。
•举个例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在肺癌中常常发生异常的激活。
抗癌药物如“吉非替尼”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激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核内受体•核内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受体,可被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激活,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这类受体参与调节许多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发育、免疫反应等。
•雌激素受体(ER)是一种核内受体,可以与雌激素结合,调控雌激素对基因的表达。
例如,在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激活能够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
离子通道受体•离子通道受体是一类能够在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受体,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稳态平衡,对电生理过程和细胞兴奋性起到关键作用。
•举个例子,钠通道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受体,调控细胞膜上的钠离子进出。
在神经细胞中,钠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决定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药物如“利多卡因”可以通过抑制钠通道的打开,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激素受体•激素受体是一类与激素结合并介导其生物效应的受体,在调节生长、代谢、免疫和生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激素受体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起到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受体(THR)是一种激素受体,可以与甲状腺激素结合,调节许多基础代谢过程。
细胞表面受体与信号传递
细胞表面受体与信号传递细胞表面受体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桥梁。
通过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能够激活内部信号传递通路,从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生物学响应。
本文将探讨细胞表面受体的分类、结构与功能以及信号传递的机制。
一、细胞表面受体的分类根据其结构和信号传递机制的不同,细胞表面受体可以分为离子通道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核受体等几类。
1. 离子通道受体离子通道受体是一类能够直接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活性的受体。
常见的离子通道受体包括神经元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以及心肌细胞上的离子通道受体,如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
2. 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类通过酪氨酸激酶活性调控信号传导的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通常包括一个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区域和一个细胞内的激酶区域。
当配体结合到细胞外的结合区域时,激酶区域会被活化,激酶活性增强,从而引发下游信号传导。
3.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通过与G蛋白结合调控下游信号通路的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将细胞外的信号转化为内部的化学信号,从而激活细胞内的下游效应。
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类型中,并参与调控许多生理过程。
4. 核受体核受体是一类能够将细胞外的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并影响基因转录的受体。
核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并和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转位到细胞核,与DNA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二、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紧密相关。
一般来说,细胞表面受体包括一个配体结合区域和一个信号传递区域。
配体结合区域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后,激活信号传递区域,引发一系列细胞内生物学响应。
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十分多样化,涉及到生长和分化、免疫和炎症、细胞凋亡和存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调控细胞的分泌、代谢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 寻找新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为胃癌的病因 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在临床治疗生长激素获得性抵抗、不敏感综合 征等生长障碍、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骨质 疏松和肾脏疾 方面有很大的应用。
4.4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经典的神经营养因子。NGF 在周围神经系统参与交感神经元、神经嵴起源的 感觉神经元的发育、存活,维持及损伤修复等方 面有一定的作用。
5.7 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003 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 市。 吉非替尼广泛抑制异种 移植于裸鼠的人肿瘤细胞 衍生系的肿瘤生长,并提 高化疗、放疗及激素治疗 的抗肿瘤活性。
5.8 特罗凯
特罗凯是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2004年11月及2005年9月 先后通过了美国以及欧盟的认证许可。 特罗凯可以阻断一种位于肿瘤细胞表面、可诱导细胞 生长分裂的受体;籍此减慢和阻止肿瘤生长,显著改善 患者生存期。 安全无毒,耐受性好,对多种实体肿瘤有着良好的疗 效,尤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2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分类
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 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受体和巨噬细胞集落 刺激生长因子(M-CSF);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和肝细胞生长因 子(HGF)受体等。
5.6 拉帕替尼( lapa tin ib, Tykerb, GW572016)
拉帕替尼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新型受体酪氨 酸激酶抑制剂,属于喹唑啉类小分子化合物,临 床用于治疗晚期乳癌。2007年3月由美国FDA批准 上市。 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胞内的EGFR和HER2 的ATP位 点阻止肿瘤细胞磷酸化和激活。 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腹泻和皮肤红斑。
4.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研究 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上的3种受体,即Flt-1,Flk-1.KDR 和Flt-4,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由含7个 免疫球蛋白样结构的细胞外区、膜区及酪氨酸激 酶区组成,均是跨膜受体,属于RTK Ⅲ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中起重要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一批新 生血管抑制物正处于临床和临床前试验的研究阶 段。
生产激酶抑制剂的相关公司
AB SCIENCE AB Science USA AMGEN ARIAD PHARMACEUTICALS ARRAY BIOPHARMA ASTEX THERAPEUTICS ASTRAZENECA Astrazeneca - U.S. Headquarters AVEO PHARMACEUTICALS BAYER AG Bayer - U.S. Location BOEHRINGER INGELHEIM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 BRISTOL-MYERS SQUIBB CEPHALON, INC. CYCLACEL PHARMACEUTICALS Cyclacel - U.S. Location ELI LILLY EXELIXIS GENMAB
5 临床应用
目前有关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非常活跃, 出现了一些新药,有的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为肿瘤治疗开启了希望之门。 目前已上市用于临床的有索拉非尼(sorafenib) 、尼 罗替尼( nilotinib ) 、舒尼替尼( sunitinib ) 、凡德 他尼( vandetanib) 、达沙替尼( dasatinib) 、拉帕替 尼( lapa-tinib) , 正处于临床研究中的有瓦他拉尼 ( vata-lanib) 、坦度替尼( tandutinib) 、阿西替尼 ( axitinib)和pazopanib。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式见图1。
刚刚磷酸化的酪氨酸部位立即成为细胞内 信号蛋白(signaling protein)的结合位点, 可能有10~20种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蛋白同受 体尾部磷酸化部位结合后被激活。信号复 合物通过几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扩大 信息,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或 者将不同的信息综合起来引起细胞的综合 性应答(如细胞增殖)。
5.5 达沙替尼( da sa tin ib, Sprycel)
达沙替尼是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的多靶 点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2006年6月由美国 FDA批准上市。 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激酶家族,抑制骨髓中白血 病细胞的增殖。 本品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胸膜积液、发热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出血、肺炎、血小板减 少、呼吸困难、贫血、腹泻和心脏衰竭等。
蛋白激酶,一类能使蛋白质磷酸化的酶。 蛋白激酶能够把腺苷三磷酸(ATP)上的γ-磷酸 转移到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上。在大多数情 况下,这一磷酸化反应是发生在蛋白质的丝氨酸 残基上。 蛋白质的磷酸化决定蛋白质的构造和活性,影响 细胞内讯息传递过程,以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反 应。
1.3 酪氨酸蛋白激酶(PTK)
5.2 尼罗替尼( n ilotin ib, Ta signa)
尼罗替尼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治疗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由诺华(Novartis)公司开发研制,属 于一种苯胺嘧啶类衍生物。2007年10月由美国FDA批 准上市。 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抑制酪氨酸激酶,并对干细胞因 子受体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有拮抗作用。 单独使用尼罗替尼或将其与伊马替尼合用,对胃肠道 肿瘤也有疗效。 尼罗替尼耐受性良好,但仍会引起骨髓抑制,该药的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和皮疹。
RTKs是最大的一类酶联受体, 它既是受体,又是 酶, 能够同配体结合,并将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 磷酸化。所有的RTKs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含 有配体结合位点的细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 水α螺旋区、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RTK)活性的 细胞内结构域。
受体酪氨酸激酶在没有同信号分子结合时 是以单体存在的,并且没有活性;一旦有 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细胞外结构域结合,两 个单体受体分子在膜上形成二聚体,两个 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的尾部相互接触,激 活它们的蛋白激酶的功能,结果使尾部的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导致受体细胞 内结构域的尾部装配成一个信号复合物 (signaling complex)。
4.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途径在肿瘤细 胞的增殖、损伤修复、侵袭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方 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靶向EGFR药物已成为肿瘤 治疗的新热点。 靶向EGFR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用于受体胞 内区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包括 吉非替尼、erlotinib、EKB-569、PKI-166、GW2016及CI-1033;另一类是作用于受体胞外区的单 克隆抗体,包括西妥昔单抗、ABX-EGF及 EMD 72000等。
5.4 凡德他尼( vandetan ib, Zactima, ZD6474)
凡德他尼是由AstraZeneca公司研制开发的口服小 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属于一种合成的 苯胺喹唑啉化合物,临床用于治疗甲状腺癌, 2006年2月由美国FDA批准上市。 凡德他尼既可通过阻断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抑 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也可通过阻断EGFR 自分泌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达到抗肿瘤 目的。 研究显示不论单独使用或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 凡德他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三线治疗中 均有效。
5.3 舒尼替尼( sun itin ib, Suten t)
舒尼替尼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多靶点酪氨酸激 酶受体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胃肠道基质肿瘤和 转移性肾细胞癌。 作用机制是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特异性阻 断这些信号传导,从而使肿瘤细胞失去继续分裂 和生长的能力。 舒尼替尼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表现轻微, 主要是乏力,其他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 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目前对其他多种肿瘤 的治疗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4.2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目前,PDGFR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未十分明确,PDGF能够吸引炎症细胞并激活炎症 细胞,诱使它们合成血管形成因子。
另外,PDGF可能对特定的内皮细胞遗传表型起作 用,这些内皮细胞参与血管形成或是构成微血管 的原基,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4.3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受体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医药产品主要有以下 三个:苏肽生、金路捷和恩经复
4.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 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是一类穿膜的酪 氨酸激酶受体,它们介导FGFs信号传递入细胞质 中。 目前已经确定了由4种独立基因编码的FGFRs即 FGFR1、FGFR2、FGFR3、FGFR4。FGFs/FGFRs 在不同组织中,通过复杂的信号传递路径对细胞 的增值、分化和移行进行调节。由于它们具有广 泛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 潜力。
Schwarz Pharma Manufacturing Inc.150mg*30片 /盒19800元
5.9 处于临床试验中的多靶点受 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瓦他拉尼是诺华制药公司与德国先灵制药公司共 同研制开发,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 坦度替尼是Millennium制药公司研制开发,主要 治疗急性骨髓系白血病。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 阿西替尼是辉瑞公司研制,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 pazopan ib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 目前其已进入 Ⅲ期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