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药物儿童尽量别用

合集下载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02
避免重复用药
避免与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药物重复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需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儿童
儿童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
老年人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需注意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详细描述
案例四: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药案例
总结与展望
05
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肾毒性,可能导致肾功能障碍、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此类药物可能导致听神经损伤,引发听力减退或耳鸣,严重时可发生耳聋。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和支气管痉挛等。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干扰神经肌肉传导,导致肌肉无力、呼吸抑制或窒息。
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造成肝功能损害。
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总结
耳毒性
神经肌肉阻滞
肝功能损害
过敏反应
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
进一步研究氨基糖苷类药物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质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案,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完善临床用药方案
针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新型的、具有较低不良反应风险的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
定义与分类
氨基糖苷类药物最早于1940年左右被发现,其中链霉素是由Streptomyces griseus产生的抗菌物质。
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许多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与发展
1
临床应用与重要性
2

论氨基糖苷类的药毒性

论氨基糖苷类的药毒性

论氨基糖苷类的药毒性据央视国际《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在聋哑儿童的比例中达到百分之三四十。

1990年我国有聋哑儿童就已达1 8万人,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中毒性耳聋的患儿超过 1 0 万人,每年还以2万~4万人的速度递增。

能造成中毒性耳聋应用最广、最普遍的药物,莫过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等几个品种。

氨基糖苷类药物属古老抗生素之一,它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却有严重的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耳聋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的包括:母亲在妊娠期接受氨基甙类抗生素的治疗,药物通过胎盘的血循环导致胎儿听神经中毒,从而影响听力。

后天性的为服用氨基甙类抗生素中毒,氨基甙类抗生素除链霉素主要累及前庭部分外,其他的常累及耳蜗部分,同时这些药物损害人的第八对脑神经即听神经。

中毒症状有眩晕、平失调、耳鸣、耳聋等。

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并逐渐加重,早期对低频影响不大,晚期可出现全频听力丧失即全聋,。

耳毒性药物中毒途径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体腔或椎管注射、局部创面敷用、中耳滴药等。

而造成这么多受害儿童,社会很多方面都有责任。

首先是认识不足,有些医务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引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基层卫生所面向广大农村患者,缺医少药,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医药知识无法更新或提高,始终停留在某一有限水平,不了解此类药物有严重的耳毒性。

其次是侥幸心理,个别医务工作者存有侥幸心理。

认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只是极个别过敏体质者,对绝大多数没有损害或损害较小。

如果发现,立即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就行了。

三是医生麻痹大意,个别医务工作者麻痹大意,没有认真询问过敏史或追问家族史就冒然用药。

四是患者经济状况,农村患者经济状况多数不宽裕,象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这些价廉的抗菌药物,颇受欢迎,个别基层医务工作者用药把关不严,迎合患者求便宜心理。

小儿退热药和抗生素的使用

小儿退热药和抗生素的使用

一、临床常用的小儿退烧药种类:(1)、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目前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2 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的退热药,代表药如小儿百服宁、泰诺林滴剂等。

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不宜长期应用,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不宜超过10天。

在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2)、布洛芬:不仅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退烧药,同时也是美国FDA 推荐的儿童退烧药,被公认为儿童退烧药的首选。

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小儿常用量口服。

每次按体重5—10mg/kg,一日3次。

(3)、消炎痛(吲哚美辛)栓剂:14岁以下小儿患者一般不宜应用此药,如必须应用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4)、安乃近: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0.25g,1日0.75-1.25g。

滴鼻:小儿退热常以10%-20%溶液滴鼻,5岁以下,每次每侧鼻孔1-2滴必要时重复用1次;5岁以上适当加量。

肌注:深部肌内注射,每次0.25-0.5g;小儿每次每千克体重5-10mg。

规格:片剂:每片0.25g。

注射液:每支0.25g(1ml);0.5g(2ml)。

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故只用于高热惊厥者。

一般小儿肛温大于39°C时使用退烧药。

针对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一但发烧,24h内可立即用退烧药,若超过24h时,待肛温超过38.5°C后使用。

阿司匹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瑞氏综合征,故16岁以下儿童禁用。

二、小儿抗生素的使用: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医生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单用者不联用, 可用窄谱者不用广谱, 同时还应考虑选用药源充足, 价格低廉的有效药; 抗生素的联用遵循协同原则;不能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滥用抗生素。

以下四类抗生素在儿童禁用或慎用:(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都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在儿童和老人更易引起。

浅析儿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

浅析儿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

浅析儿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发表时间:2015-10-26T16:24:02.9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作者:孟庆梅[导读] 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154600 对患儿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严重的可能导致患儿致残。

作为医护人员,在用药期间应严格进行监管,尽量不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儿科治疗。

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154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整理收集120例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对其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儿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儿中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肾损害情况的人数为65例,占54.17%,并且其他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结论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来讲,尤其在儿科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患儿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严重的可能导致患儿致残。

作为医护人员,在用药期间应严格进行监管,尽量不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儿科治疗。

关键词:儿科;氨基糖苷;抗生素;不良反应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来讲,其结构中包含2~3个氨基糖分子及一个氨基脂环,通过配糖键连接在一起,包含多个阳离子的苷类抗生素。

因为此类药物经常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对该药物的限制十分严格[1]。

本院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120例,探讨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后患儿的不良反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儿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

患儿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25.3个月。

所有患儿均采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探讨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及规律。

1.2 方法针对患儿的疾病类型给予相应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120例患儿中,共有30例儿童患有细菌性角膜溃疡疾病,采用庆大霉素进行治疗;60例儿童患有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阿米卡星进行治疗;30例儿童患有肠道感染病症,应用链霉素进行治疗。

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药品名称禁用或慎用原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 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林可霉素1月龄以下的新生儿禁用氯霉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喹诺酮类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禁用于幼儿,未成年儿童慎用,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8岁以下小儿禁用,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 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新生儿黄疸,2岁以上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苄啶(TMP)早产儿、新生儿避免使用咲喃妥因、咲喃唑酮(痢特灵)婴儿忌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咪康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类驱虫药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阿苯达唑(肠虫清)2岁以下小儿禁用咲塞米(速尿)儿童慎用,用药量宜少,间隔适当延长,忌与氨基糖苷类合用肼苯哒嗪婴儿、新生儿忌用,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氯丙嗪新生儿忌用, 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新生儿黄疸氯雷他定儿童慎用, 2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西替利嗪儿童慎用, 12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布地奈德儿童慎用, 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新生儿禁用, 奎宁新生儿忌用,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皮肤稍挤压即出现局部青紫伯氨喹新生儿忌用,易引起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呼吸急促、全身青紫,有血样尿,新生儿黄疸维生素A儿童慎用,过量可引起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影响骨的发育,长不高维生素C儿童慎用,服用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服用时忌吃猪肝维生素D儿童慎用,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婴儿服用过多,则引起婴儿高血压氨茶碱”儿童慎用,超量会导致氨茶碱急性中毒,出现烦躁不安、出虚汗、心动过速甚至休克死亡,应严格按医生指导掌握用量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糖浆等)忌空腹服用,否则刺激胃肠道;也忌与牛奶、豆浆、苏打饼干、菠菜汁、茶水等同服阿司匹林新生儿禁用,对12岁以下的儿童患流感或水痘后要忌用, 易患雷耶氏综合征,开始时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最后昏迷、肝功能受损,很容易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小儿退热片、APC新生儿禁用,需医生指导使用扑热息痛需医生指导使用,儿童若每日用量超过3g时,便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可以引起致死性肝损伤吲哚美辛(消炎痛)儿童对本品敏感,有用本品后因激发潜在性感染而死亡的报道,儿童慎用奥沙普秦(诺松吡罗昔康儿童禁用美罗昔康15岁以下儿童禁用塞来昔布(西乐葆)18岁以下禁用奋乃静新生儿忌用,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新生儿黄疸地西泮(安定)儿童慎用,可致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新生儿、6个月以下儿童忌用阿普唑仑18岁以下慎用利眠宁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维生素K1儿童慎用,可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维生素K3儿童慎用,较大剂量可产生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 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雷尼替丁8岁以下小儿禁用法莫替丁儿童慎用,对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定雷贝拉唑对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儿童不推荐使用丁溴东莨菪碱(解痉灵)乳幼儿、小儿慎用莫沙必利儿童及青少年慎用奥氮平18岁以下不宜使用利培酮(维思通)禁用于15岁以下儿童丙米嗪5岁以下儿童慎用培他啶小儿禁用哌甲酯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对氨基水杨酸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苯乙哌啶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异烟肼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吗啡新生儿和婴儿禁用,儿童、老人慎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小儿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本品或行人工冬眠,儿童慎用芬太尼儿童或18岁以下慎用安素4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环孢素1岁以下婴儿禁用钙剂忌食菠菜及其菜汤,易形成草酸钙而影响吸收微量元素锌浓度大于5 ml /L时损害巨噬细胞,减弱杀灭真菌的能力,增加脓疮病的发病率中药滋补剂:人参、人参蜂皇浆、冬虫夏草等儿童及青少年慎用, 可致性早熟。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相关知识宣传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相关知识宣传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相关知识宣传儿童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尤其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都与成人差异很大,由于儿童处于生产发育阶段,各年龄段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有所不同,因此同一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代谢及排泄过程都不同,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及家长的监督下进行,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临床上有很多药物对儿童来说有很大的毒副作用需要慎用、禁用:一、氨基糖苷类1.禁忌:6 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

2.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

3.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二、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1.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2.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三、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1.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2.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1.禁忌: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2.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五、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1.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儿童禁忌慎用药物汇总名单及药理

儿童禁忌慎用药物汇总名单及药理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一、氨基糖苷类: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三、林可霉素 1 月龄以下的新生儿禁用。

四、氯霉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

五、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禁用于幼儿,未成年儿童慎用,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六、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8 岁以下小儿禁用,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

七、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新生儿黄疸,2岁以上医生指导使用。

甲氧苄啶(TMP) 早产儿、新生儿避免使用。

八、其它: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婴儿忌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咪康唑:(1 岁以下儿童禁用)。

嗪类驱虫药:(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苯达唑(肠虫清):2 岁以下小儿禁用。

呋塞米(速尿):儿童慎用,用药量宜少,间隔适当延长,忌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肼苯哒嗪婴儿、新生儿忌用,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

氯丙嗪:新生儿忌用,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新生儿黄疸。

异丙嗪:早产儿、新生儿禁用,儿童慎用。

孕妇临产禁用。

氯雷他定:儿童慎用,2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和肾功能减退
机制: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损害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防治:避免合用增加肾毒性药物,定期检
查肾功,尿量<240ml/8h停药 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
不良反应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与剂量及给药途径(腹膜内或胸膜内)有关
表现: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吸
衰竭
机制:阻滞Ca2+引发的ACh释放,阻断神经肌
临床应用
①鼠疫(合用四环素)、兔热病(首 选)布氏杆菌病
②合用青霉素—感染性心内膜炎
③合用氨苄西林—预防呼吸、胃肠及 泌尿系统术后敏感菌感染
④合用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的 初治阶段
不良反应:
1.过敏反:皮疹、发热过敏性休克— 皮试 2.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常见 3.神经肌肉麻痹 4.肾毒性:少见
庆大霉素(gentamicin)
• 抗菌谱 广,对多种G-菌, G+菌均敏感
氨基苷类中治疗G-杆菌感染首选药 不良反应 前庭功能损害>听神经损害>肾毒性>
神经肌肉阻滞
庆大霉素
• 临床应用-目前最常用的广谱氨基糖苷类 ①合用β-内酰胺类—严重G-杆菌感染,或病因
未明G-杆菌混合感染 ②合用羧苄西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③合用甲硝唑或氯霉素—盆腔、腹腔需氧与厌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多个环 节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表 面造成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胞 内重要物质外漏而导致细菌死亡
杀菌
作用机制
•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 合成环节:
1)阻止70S始动复合物形成 始动阶段 2)结合30S亚基上的靶蛋白,诱导错误
匹配,合成异常、无功能的蛋白质 3)阻止链释放因子进入A位,使已合成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02
细胞坏死造成的 阻塞引起肾单位 中近端小管内流 体压增加,使肾 小球滤过减少;
03
近曲小管对水分 和溶质的重吸收 减少,导致发生 低渗性多尿。

肾毒性排序
• 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链霉素

肾毒性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肾脏病史
低血压
血容量少
肝功能减退
剂量过大、疗程较长 一日多次给药
• 这一作用与口服剂量成正比, 但在注射给药时不明显。

其他副作用
0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贫血。
02
面部及全身麻木、视物模糊、周围神经炎。
血清转氨酶升高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其他 副作用
03
04
06
鞘内注射氨基糖苷类剂量较大时可引起头痛、 眼球震颤、平衡失调、呕吐等。
05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的不良反应
概述
01
02
氨基糖苷类可引起各种过敏 反应和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较少见,主要为皮疹、发热、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最主要的毒性作用为对肾脏、 听力、前庭器官和神经肌肉阻 滞作用;
03
氨基糖苷类无肝毒性、光毒 性,对造血系统及凝血机制 亦无影响。
01 耳毒性 02 肾毒性 03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04 胃肠道副作用 05 其他副作用

耳毒性影响因素
氨基糖苷类应用史
男性患者
利尿药的应用
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 用或先后应用
总剂量大
疗程较长
应用于老年人
同时合并肾功能减退

耳毒性防治措施
01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耳鸣、 眩晕等早期症状;

儿童禁用慎用药物

儿童禁用慎用药物

儿童禁用慎用药物为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就我院现使用药品对特殊人群禁、忌使用及须谨慎使用的药品进行归纳,给予特别提示。

未提示到的药品可能是在整理时疏漏,医师在首次使用每一种药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如何理解“慎用”、“忌用”和“禁用”“慎用”是指可以使用,但需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一般药物慎用的对象多见于老人、小儿、孕妇及心脏、肝、肾等功能低下者,这些人由于机体生理或病理特点,可在使用某种药物是加重该药的不良反应。

此时应及时停药。

“忌用”是指不宜使用。

提醒某些用药者此药的不良反应产生的不良后果,如心得安对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有阻断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故忌用于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人,凡属忌用某药,应尽量避免使用。

“禁用”是禁止使用。

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禁用青霉素。

凡属禁用的药品,绝对不能使用。

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或使用说明书上说明的“慎用”、“忌用”和“禁用”来用药。

儿童用药在许多方面与成人不同,主要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比较快。

因此不能在生理上、医学上或药学等方面认为儿童是“小尺寸的成人”。

根据成人的剂量按比例确定儿童剂量,尽管这是不合适的,但是过去长期使用这种说法。

临床使用治疗范围比较大而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时,即使剂量不精确,也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然而某些治疗与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微量差异即可引起毒性,、。

如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细胞毒性类药物,这些药物需根据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疾病状态、个体反应状况加以调整。

就是说儿童用药需医、护、成等密切注意用药后的生理反应。

1972年FDA规定:药厂必须提供充分的临床研究报告,才可以在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中附儿童使用说明。

目前,在美国80%的用于儿童的药物并未得到FDA批准正式用于儿童治疗。

由于许多药厂不愿意花费大量金钱用于儿童的临床药物研究,因此医生无法得到关于儿童用药的指导。

ADRs分A型和B型两大类。

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主要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

儿科常用药物正确用法与禁忌[1]

儿科常用药物正确用法与禁忌[1]

儿科常用药物正确用法与禁忌儿科用药的特殊性由其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

相对体表面积大、较高的细胞外液(占体液重的25~45%、成人15~20%)、体内各器官脏器功能还不成熟、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电解质调节能力差,易受外界或疾病的影响引起酸碱平衡失调。

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利尿药可能引起低钠、低钾现象。

长期使用某些含激素的药物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这一时期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中毒,必须注意安全用药。

1 正确计算小儿用量1.2按年龄与体重计算剂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2×小儿体重(kg)÷1001.3 正常儿童体重计算法:1.3.1 1~6个月儿童体重(g)=3000(g)+月龄×6001.3.2 7~12个月儿童体重(g)=3000(g)+月龄×5001.3.3 一岁以上儿童体重(kg)=年龄×2+8 并视儿童营养状况适当增减。

2 儿科退热药物的合理应用目前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品种和剂型很多,各种退热药的成分不同,但其药理作用相同,只要一种足量即有效,没必要联合用药。

而扑热息痛、布洛芬制剂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

发热是机体的正常防御机制,38.5℃以下是不需要用此类药物的。

要注意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和最多用药次数。

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

具体到哪一种药要严格按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严格执行医嘱。

3 微生态制剂的合理应用乳酸杆菌等活菌类药物要用温开水送服,在与抗生素配伍时不能同时服用,与抗菌药物连用间隔时间必须1小时以上。

例如头孢克洛干混悬与妈咪爱伍用,妈咪爱为活菌制剂,内含枯草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便链球菌,它们对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敏感,若与头孢克洛合用,前者会被灭活或抑制,而头孢克洛的药效也会因前者的存在降低。

因此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合用时应间隔2~3小时为宜。

30种儿童禁用药

30种儿童禁用药

30种儿童禁用药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氨基糖苷类: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禁忌:6 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2、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3、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禁忌: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5、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①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②复方地芬诺酯极易导致小儿中毒,早期主要有发热、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等阿托品样中毒表现;后期主要有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等阿片样中毒表现。

6、阿苯达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儿童禁用左旋咪唑。

对付呼吸道感染 儿童慎用三类药.docx

对付呼吸道感染 儿童慎用三类药.docx

对付呼吸道感染儿童慎用三类药近期气温骤升,儿童发病率上升。

医学专家日前向家长建议,儿童须慎重使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奎诺酮类三大类药品,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儿童脏器损伤,影响发育,甚至致死。

市儿童医院门诊部熊教授介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各种器官、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属于低免疫人群。

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比如正常情况下儿童患呼吸道感染每年约两三次,有时高达七八次。

但孩子一旦生病,有的家长便自作主张给孩子吃什么药。

熊教授提醒家长,儿童各脏器功能不成熟,易受损伤,对三大类药品须慎用或禁用:一是氨基糖苷类,卫生部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这类药品。

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可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二是氯霉素类。

这类药现在临床使用很少,儿童使用这类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症,使肝功能严重衰竭;三是奎诺酮类药。

氟诺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成人药物,建议儿童基本不用或慎用,目前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环境因素: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

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

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表现: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毒副作用

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毒副作用

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毒副作用抗菌药物作为国内常用、占医药费用比例最高的一类药物,虽在控制细菌感染和细菌性传染病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滥用造成的疗效降低、卫生资源浪费、细菌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明显增高已成为严重的临床问题。

可是不少临床医师、药师对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其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一些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还缺乏应有的重视。

一、肾毒性大多数抗菌药物自肾脏排泄,药物可在肾皮质积聚,因此对肾脏的毒性相当常见。

其中肾毒性抗菌药(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等)虽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何早期发现还成问题。

通常肾毒性的最早表现为蛋白尿和管型尿,此时尿量改变不明显。

继而尿中出现红细胞、尿量改变、酸性尿转为碱性尿、氮质血症、血肌酐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钾增高,直至出现肾衰、尿毒症。

一般在用药后3~6天发生,受损程度与剂量、疗程成正比。

相比之下,氨基糖苷类的肾毒性强弱大至依次为新霉素>庆大霉毒≥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链霉素。

万古霉素类的纯度已明显提高,故肾毒性远低于以往的制剂。

同样,两性霉素的脂质体其肾毒性也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尤以指质体L-AmB.为低。

容易疏忽的肾毒性为四环素类、磺胺药、利福平,特别是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

其中甲氧西林、氨基青霉素、利福平等引起的损害为间质性肾炎,与用药剂量无关,多在用药后7~10天发生,表现为皮疹、发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尿等,甚至出现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利福平还可致轻链蛋白尿。

一代头孢菌素的肾毒性较二、三、四代明显,头孢噻啶最突出,国内已基本不用;头孢噻吩(头孢Ⅰ)、头孢唑啉在大剂量,与其他肾毒性抗菌药或强利尿剂合用时也可能产生肾毒性。

磺胺药和喹诺酮类在剂量大、疗程长时,可引起血尿或梗阻性肾病,甚至出现少尿、血肌酐升高、急性肾衰。

临床上应尽量避免选用肾毒性抗菌药,特别对老年人、新生儿、儿童、肾功能不全者。

儿童慎用四类抗生素

儿童慎用四类抗生素

儿童慎用四类抗生素作者:王敏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5期说起抗生素,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孩子生病,特别是在夜间去医院急诊,医生时常会让孩子使用抗生素,平时家中也常备一些退烧抗生素……但同时也存在抗生素滥用问题。

儿童身体发育尚不成熟,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一些成人可以用的抗生素,对儿童来说却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一是会扰乱正常菌落群分布,形成耐药性,为今后用药治疗带来隐患。

二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二重感染、真菌感染、诱发湿疹、哮喘等疾病。

更严重的是,三岁以下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吸收也较快,滥用抗生素很可能破坏儿童体内的免疫力。

那么,哪些抗生素儿童要慎用呢?1.氨基糖苷类国家卫健委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

比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小诺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这些药物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损坏第8对脑神经,包括前庭和耳蜗,对患儿造成听力损伤,且常常是不可逆的,又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

另外,氨基糖苷类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先天性耳聋。

因此,孕妇应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2.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因此,8岁以下儿童禁用。

这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儿童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后形成的牙齿,称为“四环素牙”。

不但影响美观,还影响牙齿的坚固度,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也要慎用四环素类,否则可使出生后的幼儿乳牙染成黄色,还能抑制胎儿蛋白质合成,使胎儿手指和肢体短小,严重者可致畸,甚至死胎。

3.氯霉素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因为抗菌作用较强,曾广泛使用于各类敏感菌导致的感染,但因其存在一定毒副作用,目前已多不采用。

小孩子生病不能吃哪些药,儿童用药要注意什么

小孩子生病不能吃哪些药,儿童用药要注意什么

小孩子生病不能吃哪些药,儿童用药要注意什么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氨基糖苷类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

禁忌: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

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2、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3、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禁忌: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5、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①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②复方地芬诺酯极易导致小儿中毒,早期主要有发热、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等阿托品样中毒表现;后期主要有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等阿片样中毒表现。

6、阿苯达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儿童禁用左旋咪唑。

原因:2岁以下的儿童接触虫卵的机会要少,一般不需要服用驱虫药;两岁以内的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会伤害幼儿的肝肾。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合理用药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合理用药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合理用药一、用药原则1.抗菌谱和耐药性氨基糖苷类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雷菌属、沙门菌属等。

对产碱杆菌属、莫拉菌(Moraxella)属、枸橼酸菌属、不动杆菌属、布鲁菌属、嗜血杆菌属及分枝杆菌属等亦有一定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革兰阴性球菌的作用较差,对各组链球菌(如A组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的作用弱,肠球菌属对之多数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较敏感。

氨基糖苷类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较强,Ca2+、Mg2+、Na+、NH4+、K+等阳离子可抑制其抗菌活性。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有:(1)细菌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这是临床菌株对本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

多种细菌可产生钝化酶,使药物失效。

现已知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有乙酰转移酶(AAC)3种、核苷转移酶(AAD)4种、磷酸转移酶((APH)7种。

这些不同的酶作用于氨基糖苷类不同的碳原子上,使抗生素不能再与细菌核糖体相结合。

各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不同的酶的敏感性很不一致。

有的可受多种酶影响,有的只被少数酶所钝化,故其耐药性表现不同,受多种酶钝化影响的药物,细菌的耐药现象较严重。

本类药物间显示一定的交叉耐药。

当两种药物可被同一酶所钝化时,则两药就呈交叉耐药。

卡那霉素被7种酶钝化。

庆大霉素则受5种酶影响。

而其中有4种酶是相同的。

因此,两药间存在着较密切的交叉耐药关系。

但尚有1-3种酶只对两药之一起作用。

此时,细菌对其中之一耐药,而对另—药物仍呈敏感。

即呈部分交叉耐药。

(2)细胞壁渗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转运异常,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菌体内,临床上对阿米卡星耐药的细菌大多缘于此。

(3)作用靶位的改变,使药物进入菌体后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这种情况较少见。

2. 体内分布氨基糖苷类口服吸收不良,仅适用于肠道感染;注射后可分布到体内许多重要器官中,可渗入胸腔或腹腔积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糖苷类药物儿童尽量别用
氨基苷类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而如今很多患病的儿童会使用到这类的药物,但大家应注意,此类抗生素药物对于儿童来说毒副作用比较大。

氨基糖苷类药物儿童尽量别用
年龄稍大的儿童患病时应慎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尽可能选用其他类抗生素代替氨基糖甙类药物。

必须使用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疗程。

用药期间孩子若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眩晕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对此,药店药师也应该熟知,这样才能在遇到患儿家长前来咨询或购药时为其做好用药指导。

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有三万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95%这些孩子致聋的年龄分布为:0~6个月占22.5%,6个月~1
岁占24.3%,1~2岁占26.5%,2~4岁占19%。

由此可见,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耳毒性副作用有多么严重,这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临床上,氨基糖甙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结核杆菌)感染,这类药物现在在儿科还较为常用。

研究表明,该类药物耳毒性副作用的发生机理是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过高,损害内耳柯蒂氏器,最终导致具有听力作用的毛细胞功能受损。

耳毒性副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另一类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可致耳聋。

而耳聋常发生在耳鸣之后,可在用药期间出现,也可在用药后数月乃至半年后才出现。

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对于孩子今后的发育、语言和学习技能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成为终身聋哑。

所以说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避免发生耳聋等不良反应。

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