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课时作业1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学业达标]1.焰色试验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物质B.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2.[2022·山东济阳高一段考]我国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小苏打可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状态的肿瘤细胞,为治疗原发性肝癌开辟了新路径。

下列有关小苏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制备苏打B.可用于糕点生产中C.与H+作用易产生CO2D.可用饱和食盐水与CO2反应制得3.[2022·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检测](双选)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2022·山东泰安高一检测]Na2CO3和NaHCO3是常见的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不适合胃溃疡病人B .NaHCO 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做馒头C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 2C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D .往Na 2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可获得NaHCO 3沉淀5.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A .过氧化钠:供氧剂B .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 .小苏打:发酵粉的主要成分D .纯碱:除去物品上的油污6.[2022·清华大学附中高一检测]Na 2CO 3和NaHCO 3可用作食用碱。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合理的是( )A .Na 2CO 3与食醋混用产生CO 2气体:CO 2-3 +2H +===CO 2+H 2OB .Na 2CO 3可用NaOH 溶液吸收CO 2制备:2OH -+CO 2===CO 2-3 +H 2OC .NaHCO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HCO -3 +H +===CO 2↑+H 2OD .NaHCO 3可作发酵粉: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7.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 2CO 3和NaHCO 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 2溶液C .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配成溶液,再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8.过量的NaHCO 3与Na 2O 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物质应是( )A .Na 2O 和Na 2O 2B .Na 2O 2和Na 2CO 3C .Na 2CO 3D .Na 2O9.有关Na 2CO 3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因此Na 2CO 3属于碱B .向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O 2-3C .碳酸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D .一定条件下,Na 2CO 3和NaHCO 3可以相互转化10.[2022·河北武邑中学高一检测](双选)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

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1-1-2

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1-1-2

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Na+:1s22s22p6B.Cl-:1s22s22p63s23p6C.N:1s22s22p6D.O2-:1s22s22p6解析:N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

答案:C2.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是()A.1s22s22p4B.1s22s22p43s1C.1s22s22p63s23p63d54s1D.1s22s22p63s23p6解析: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低能量的轨道未填满就进入高能量的轨道。

答案:B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3s10B.3d10C.3s23p63d2D.3s23p64s2解析:多电子原子中各能层的序数与该能层中的能级数相等,且每能层中各能级能量顺序为n s<n p<n d<n f,则第三电子层有三个能级且排列顺序正确的应为3s23p63d2。

答案:C4.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A.15 B.33C.35 D.51解析: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原子序数为33。

答案:B5.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1s、2p、3d、4s B.1s、2s、3s、2pC.2s、2p、3s、3p D.4p、3d、4s、3p解析:相同电子层上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n s<n p<n d<n f;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1s<2s<3s<4s;另外还有能级交错问题。

A 项中1s<2p<4s<3d;B项中1s<2s<2p<3s;D项中3p<4s<3d<4p。

答案:C6.主族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Ca2+1s22s22p63s23p6B.O2-1s22s23p4C.Fe1s22s22p63s23p63d64s2D.Fe2+1s22s22p63s23p63d6解析: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因此O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则B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目录1.1 原子结构.doc1.1.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1.2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2 元素周期律第1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2.1.1 共价键2.1.2 键参数等电子体2.2 分子的立体构型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2 杂化轨道理论2.2.3 配合物理论简介2.3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3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2.3.4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2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3.1.1 晶体与非晶体3.1.2 晶胞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3.2.1 分子晶体3.2.2 原子晶体3.3 金属晶体3.3.1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doc3.4 离子晶体3.4.1 离子晶体、晶格能第3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1.1 原子结构基础落实知识点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点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A.B.C.D.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的原子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D.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知识点3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3卤代烃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3卤代烃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学习资料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3卤代烃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班级:科目:卤代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H3Cl、CH2Cl2、CHCl3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CH3OHB.将溴苯加入到AgNO3溶液中会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1,2­二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共热可生成乙炔D.卤代烃的密度有的比水大,有的比水小解析:CH3Cl水解得CH3OH,CH2Cl2水解最终生成HCHO,CHCl3水解最终生成HCOOH;溴苯在水中不能电离出Br-,加入到AgNO3溶液中无现象;选项C发生的是水解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乙二醇);由CH3Cl密度比水小,CCl4密度比水大知选项D正确.答案: D2.下列反应不属于消去反应的是()A.CH3CH2OH+CH3CH2OH错误!CH3CH2—O—CH2CH3+H2OB.CH3CH2OH错误!CH2===CH2↑+H2O解析:A项只脱去小分子,无双键形成;B属于消去反应;C项可以认为是脱去Br2,同时有双键生成;D项脱去H2,生成苯环,不饱和键不仅包括双键和三键,苯环也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其不饱和度增加,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3.下列有机物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解析: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特点: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生成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说明消去位置不同,生成物不同。

A项,2。

溴丙烷的消去产物只有丙烯一种物质,错误;B项,该溴代烃的消去产物为 2.甲基。

1­丁烯和2。

甲基。

2.丁烯,正确;C项,该分子的消去反应产物为苯乙烯一种分子,错误;D项,该分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答案: B4.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受紫外线辐射时产生Cl原子,并能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将O3转变为O2B.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D.Cl原子起分解O3的作用解析:分析题给信息总反应为O3+O===2O2,氯原子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说明Cl原子起催化剂的作用(ClO是中间产物),反应的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

高中化学选修3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讲义及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3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讲义及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自范性:晶体的适宜的条件下能自发的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

对称性:晶面、顶点、晶棱等有规律的重复各向异性: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导致的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尽相同。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某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

中学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

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①晶胞顶角粒子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8②晶胞棱上粒子为4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4③晶胞面上粒子为2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2④晶胞内部粒子为1个晶胞独自占有,即为1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

二、构成物质的四种晶体1、四种晶体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

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晶格能:1mol气态阳离子和1mol气态阴离子结合生成1mol离子晶体释放出的能量。

(4)分子晶体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5)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2_3配合物简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2_3配合物简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配合物简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物质:①H3O+;②[B(OH)4]-;③CH3COO-;④NH3;⑤CH4中含有配位键的是( A ) A.①②B.①③C.④⑤D.②④解析:水分子中的氧有未成键电子对,H+有空轨道,可以形成H3O+,由形成过程可以判断该离子有配位键;[B(OH)4]-中,B只有3个电子可以成键,故还有一个空轨道,故其中一个OH-原子团是通过配位键与B结合的。

2.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氨水,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先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氨水后沉淀消失B.生成的沉淀为AgCl,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重新电离成Ag+和Cl-C.生成的沉淀是AgCl,加入氨水后生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D.若向AgNO3溶液中直接滴加氨水,产生的现象也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解析:Ag+与NH3能发生如下反应:Ag++2NH3===[Ag(NH3)2]+,而AgCl存在微弱的电离:AgCl Ag++Cl-,向其中加入氨水后会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最终因生成[Ag(NH3)2]Cl而溶解。

3.关于[Cr(H2O)4Br2]Br·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配体为水分子,配原子为O,外界为Br-B.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C.中心离子Cr3+采取sp3杂化D.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2解析:[Cr(H2O)4Br2]Br·2H2O中内界为[Cr(H2O)4Br2]+,Cr3+为中心离子,配体为H2O、Br-,配位数为6,外界为Br-、H2O,Cr3+提供的空轨道数为6,中心离子未采取sp3杂化。

4.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不产生沉淀,用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与Pt4+配位解析:由化合价规则知PtCl4·2NH3中铂为+4价,A项错误;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加入强碱无NH3放出,表明PtCl4·2NH3难以电离出Cl-、NH3,又因为Pt原子有空轨道,故Pt是中心原子,NH3、Cl-是配体,C项正确,D项错误;因配位数是6,故配合物不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B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1节烷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1节烷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 第一节对点训练题组一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1.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B )A .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B .异丁烷的结构简式C .正戊烷分子中5个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D .丙烷的球棍模型解析:B 选项中,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中位于中间的碳原子上多了一个氢原子,正确的结构简式应为。

2.等质量的下列烷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A .CH 4B .C 2H 6 C .C 3H 8D .C 6H 14解析:判断等质量的不同烃燃烧时的耗氧量,可先化简其分子式为CH x ,x 越大,氢的质量分数就越大,耗氧量就越多。

本题化简后A 为CH 4,B 为CH 3,C 为CH 83,D 为CH 73,故CH 4消耗O 2最多,A 正确。

3.下列物质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 )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A .①>②>③>④>⑤B .⑤>④>③>②>①C .③>④>⑤>①>②D .②>①>⑤>④>③解析:对于烷烃,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对于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此,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③>④>⑤>①>②。

题组二 烷烃的命名4.某烷烃的系统命名分四个部分:①主链名称,②取代基名称,③取代基位置,④取代基数目。

这四部分在该烷烃命名中由左到右的顺序为( B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解析:烷烃的系统命名书写顺序分别为:取代基位置、取代基数目、取代基名称、主链名称。

5.在系统命名法中下列碳原子主链名称是丁烷的是( C )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D.(CH3)3CCH2CH2CH3解析:要求主链名称是丁烷,即分子中的最长碳链有4个碳原子。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课时作业:3.1 晶体的常识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课时作业:3.1 晶体的常识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作业11 晶体的常识[练基础]1.下图为一块密度、厚度均匀的矩形样品,长为宽的两倍,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测其电阻均为R,则这块样品一定是( )A.金属 B.半导体C.非晶体 D.晶体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物质可能是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B.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确定有没有固定熔点C.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得到的晶体D.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以得到晶体3.下列有关晶体的特征及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晶体一般都有各向异性B.晶体有固定的熔点C.固态物质不一定是晶体D.粉末状的固体肯定不是晶体4.下列过程中不能得到晶体的是( )A.对NaCl饱和溶液降温所得到的固体B.气态H2O直接冷却成固态水C.熔融的KNO3冷却后所得到的固体D.液态的玻璃冷却后所得到的固体5.右图所示是金属钠的晶胞示意图,该晶胞平均含有的钠原子数是()A.9 B.5C.3 D.26.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 K时形成的。

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中正确的(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D.玻璃态水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7.某晶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这种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是( )A.3:9:4 B.1:4:2C.2:9:4 D.3:8:48.已知某晶体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A.XYZ B.X2Y4ZC.XY4Z D.X4Y2Z9.有下列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以M代表阳离子,以N代表阴离子,•代表阳离子,错误!代表阴离子,化学式为MN2的晶体结构为( )ABCD10.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为如图所示立体结构,晶胞是整个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元。

小黑球表示阳离子,小白球表示阴离子,该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 )A.1:8 B.1:4C.1:2 D.1:1[提素养]11.已知CsCl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s+的核间距为a cm,如图所示,则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A.N A·a3·ρ B.错误!C.错误! D。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时作业11(附答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时作业11(附答案)

课时作业11范德华力和氢键一、选择题(共4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D.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不存在化学键解析: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B正确,A不正确;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C不正确;分子间不只有范德华力,D不正确。

故选B。

答案:B2.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解析:B原子最外层的3个电子都参与成键,故B原子可以形成sp2杂化轨道;B(OH)3分子中的—OH可以与相邻分子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

故选C。

答案:C3.下列物质中,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解析:答案:B4.下列两组命题中,B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A组中的命题加以解释的是()C.Ⅲ③D.Ⅳ④解析:碘和氯属于同主族,碘的原子半径大于氯的原子半径,碘的非金属性弱于氯的非金属性,H—Cl键的键能大于H—I键的键能,HCl的稳定性大于HI的稳定性,A错,B对;HCl和HI结构相似,HI的范德华力大于HCl的范德华力,HI的熔沸点要高于HCl的熔沸点;H2S的结构与H2O的结构相似,但由于H2O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故H2O的熔沸点高。

答案:B5.氨气溶于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

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解析:从氢键的成键原理上讲,A、B都成立;但从空间构型上讲,由于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易于提供孤对电子,所以,以B方式结合空间阻碍最小,结构最稳定;从事实上讲,依据NH3·H2O NH+4+OH-可知答案是B。

高中化学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金属晶体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金属晶体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节金属晶体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节金属晶体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节金属晶体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金属晶体[目标导航] 1。

初步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2.初步了解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3.了解混合晶体石墨的结构与性质。

一、金属键1.概念(1)金属键:在金属单质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成键条件:金属单质或合金。

2.决定金属键强弱的因素金属键的强度(用原子化热衡量)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价电子数)。

随原子半径的增大,原子化热逐渐减小,金属键逐渐减弱。

如从Li到Cs 原子化热递减,金属键由强到弱递变。

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就越强。

3.金属熔、沸点的比较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力就越强,金属键也就越强,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例如:熔、沸点:Na<Mg<Al。

【议一议】1.电解质在熔化状态或溶于水时能导电,这与金属导电的本质是否相同?答案金属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电子,电解质熔化或溶于水后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阳、阴离子。

金属导电过程不会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而电解质导电的同时要在阴、阳两极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二者的导电本质是不同的.另外金属的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电解质的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1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1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1 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含有氢元素;(2)分子晶体不一定含有共价键;(3)有机物中不一定都含有氢元素;(4)酸酐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5)酸与碱混合只发生中和反应;(6)酸式盐溶于水得到溶液都呈现酸性。

A.只有(1)(2) B.只有(1)(2)(3)C.只有(3)(5)(6) D.只有(1)(2)(4)(6)解析:用举例法解答此题,若能举出与原叙述矛盾的例子,则该选项错误,如(4)中SiO2(硅酸酐)与水不反应;(5)中HNO3与Fe(OH)2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中NaHCO3、NaHS 等的水溶液都显碱性。

答案:B2.某原子的3d能级中有一个电子,其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 )A.1 B.2C.3 D.8解析:由电子进入轨道的顺序知E(3d)>E(4s),故先排满4s轨道,再排3d轨道。

答案:B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答案:C4.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解决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如厕难题,新型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渗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一次饮用125 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B.水分子中氧氢键长缩短C.水分子由极性分子变为非极性分子D.水分子间结构、物理性质改变解析:由小分子变为小分子团水,小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极性不变,分子中的化学键不变,只是分子间的结构改变,从而也引起物理性质的改变。

答案:D5.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粒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右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微粒数与总微粒数的比值为( )A.7∶8 B.13∶14C.25∶26 D.26∶27解析:由题意知此氯化钠纳米颗粒表面粒子不与其他颗料共用而全为本身所用,其表面微粒数为26,其总微粒数为27,故选D。

正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人教版

正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选修3:物质结构及性质 第一讲 原子结构1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O 18及F 19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O 16及O 17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C 12及C 23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 N15及N 14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答案:C 详解:A ,前者中子数是18-8=10,后者中子数是19-9=10,相等;B ,两种原子电子数都是等于质子数即8;C ,错误,一个质量数是12,一个质量数是23;D ,正确,属于相同元素,质子数相等; 故选C2 下列有关电子云及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云是笼罩在原子核外的云雾 B 小黑点多的区域表示电子多C 小黑点疏的区域表示电子出现的机会少D 电子云是用高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 答案:C 详解:A ,错误,电子云不是实际存在的云雾,而是用来表示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抽象概念;B ,错误,小黑点多的区域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C ,正确;D ,错误,不是拍摄的照片而是抽象出来的; 故选C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B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C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D 同一原子中,1s 、2s 、3s 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 答案:BC 详解:A ,错误,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是分层的;B ,正确,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大;C ,正确,考查基态的定义;D ,错误,s 能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故选BC4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F —的结构示意图:B .CO 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N≡N:答案:A详解:A,是正确的;B,错误,CO2是直线型分子;C,错误,氯化钠是离子晶体;D,错误,结构式不需要写N原子两侧的孤对电子5 已知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阳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高中化学选修三课时训练:1.1+原子结构+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课时训练:1.1+原子结构+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观察1s 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B .1s 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C .电子在1s 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D .1s 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2.以下现象与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的是( )①霓虹灯发出有色光 ②棱镜分光 ③激光器产生激光 ④石油蒸馏 ⑤凸透镜聚光 ⑥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 ⑦日光灯通电发光 ⑧冷却结晶A .①③⑥⑦B .②④⑤⑧C .①③⑤⑥⑦D .①②③⑤⑥⑦3.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B .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C .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中释放不同的光D .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释放能量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不能体现氮原子核外电子能量有差异的是( )A .·N ····B . C.D .1s 22s 22p 3 5.符号3p x 所代表的含义是( )A .p x 轨道上有3个电子B .第三个电子层p x 轨道有3个伸展方向C .p x 电子云有3个伸展方向D .第三个电子层沿x 轴方向伸展的p 轨道6.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HeB. C .1s 2 D.7.24Cr 原子处于基态时,价电子排布可用电子排布图表示成而不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两种排布方式都符合能量最低原理B .这两种排布方式都符合泡利原理C .这两种排布方式都符合洪特规则D .这个实例说明洪特规则有时候和能量最低原理是矛盾的8.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A.Na+的电子排布图:B.Na+的结构示意图: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9.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二、非选择题10.五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如下:A.1s22s22p63s23p63d54s1;B.1s22s22p63s2;C.1s22s22p6;D.1s22s22p63s23p2x;E.[Ar]4s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1范德华力和氢键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D.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不存在化学键解析: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B正确,A不正确;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C不正确;分子间不只有范德华力,D不正确。

故选B。

答案:B2.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解析:B原子最外层的3个电子都参与成键,故B原子可以形成sp2杂化轨道;B(OH)3分子中的—OH可以与相邻分子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

故选C。

答案:C3.下列物质中,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解析:答案:B4.下列两组命题中,B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A组中的命题加以解释的是()A组B组Ⅰ.H—I键的键能大于H—Cl键的键能①HI比HCl稳定Ⅱ.H—I键的键能小于H—Cl键的键能②HCl比HI稳定Ⅲ.H2S的范德华力大于H2O的范德华力③H2S的沸点比H2O的高Ⅳ.HI的范德华力小于HCl的范德华力④HI的沸点比HCl的低C.Ⅲ③D.Ⅳ④解析:碘和氯属于同主族,碘的原子半径大于氯的原子半径,碘的非金属性弱于氯的非金属性,H—Cl键的键能大于H—I键的键能,HCl的稳定性大于HI的稳定性,A错,B对;HCl和HI结构相似,HI的范德华力大于HCl的范德华力,HI的熔沸点要高于HCl的熔沸点;H2S的结构与H2O的结构相似,但由于H2O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故H2O的熔沸点高。

答案:B5.氨气溶于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

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解析:从氢键的成键原理上讲,A、B都成立;但从空间构型上讲,由于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易于提供孤对电子,所以,以B方式结合空间阻碍最小,结构最稳定;从事实上讲,依据NH3·H2O NH+4+OH-可知答案是B。

答案:B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氢键是一种类似于共价键的化学键B.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本质上都是静电作用C.只有电负性很强、半径很小的原子(如F、O、N)才能形成氢键D.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范德华力强解析:并不是所有含氢元素的化合物都能形成氢键,氢键只形成于电负性强的元素(如N、O、F)与氢形成的氢化物的分子之间。

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的特殊的作用力,本质上也是一种静电作用。

答案:A7.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C.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解析:只有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与氢元素形成强极性的共价键之间才可能形成氢键(如N、O、F),C—H不是强极性共价键,故选D。

答案:D8.下列化合物中,前者的沸点低于后者的是()A.乙醇与氯乙烷B.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C.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D.H2O与H2Te解析:邻羟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醛等容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沸点较低;而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则容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所以B项正确。

对于A项,由于乙醇存在分子间氢键,而氯乙烷不存在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78.5 ℃)高于氯乙烷的沸点(12.3 ℃)。

同理,D项中H2O的沸点高于H2Te的沸点。

答案:B9.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①NH3的熔、沸点比第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②小分子的醇和羧酸易溶于水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④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⑤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①中由于氨分子间形成了氢键而使其熔、沸点较高;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分子中都存在羟基,羟基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从而增大了它们的溶解性;③在冰晶体内,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从而增大了分子间的空隙,因而使得其密度减小;④尿素分子之间形成更多的氢键使尿素的熔、沸点升高;⑤邻羟基苯甲酸中存在着分子内的氢键,从而减小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而对羟基苯甲酸中只存在分子间氢键使其熔、沸点升高,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⑥氢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而不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水分子在高温下也很稳定与氢键无关。

答案:B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F、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H2O的熔、沸点高于H2S,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C.乙醇与水互溶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和氢键来解释D.邻羟基苯甲酸的熔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熔点低解析:含有氢键的典型氢化物分别是HF、H2O、NH3,它们的熔沸点比相邻的同类氢化物要高。

分子间形成氢键的物质比分子内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要高,邻羟基苯甲酸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酸主要形成分子间氢键,熔沸点相对要高。

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相溶;又由于彼此间能形成氢键,增大了两者的相互溶解。

答案:A11.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D.CaY2、CaX2和CaZ2等三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解析:X、Y、Z分别是H、O、F,则原子半径Y>Z>X,A项错误;Z与X形成的化合物HF的沸点高于HCl、HBr、HI,因为HF 分子间存在氢键,B项正确;CaO2与水反应时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C项错误;CaH2、CaO2和CaF2中阳阴离子个数比分别为:1:2,1:1,1:2。

答案:B二、填空题(共56分)12.(12分)已知N、P同属元素周期表的ⅤA族元素,N在第二周期,P在第三周期,NH3分子呈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三个H原子位于锥底,N—H键间的夹角是107°。

(1)PH3分子与NH3分子的构型关系是________(填“相同”“相似”或“不相似”),________(填“有”或“无”)P—H键,PH3分子是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NH3和PH3相比,热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3和PH3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但NH3比PH3易液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键的极性N—H比P—H强B.分子的极性NH3比PH3强C.相对分子质量PH3比NH3大D.NH3分子之间存在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解析:(1)N原子与P原子结构相似,NH3分子与PH3分子结构也相似。

P—H键为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2)由N、P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知,非金属性N比P强,由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氢化物之间的热稳定性关系知,NH3比PH3热稳定性强,可用键能来解释。

(3)“易液化”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NH3与PH3都是分子晶体,其物理性质与化学键无关。

按照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和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关系分析,应该有PH3比NH3的沸点高,PH3比NH3易液化。

而实际是NH3比PH3易液化,这种反常现象的客观存在必有特殊的原因,在NH3分子间存在着比范德华力大的氢键。

答案:(1)相似有极性(2)NH3NH3分子中N—H键键能比PH3分子中的P—H键键能大(3)D13.(11分)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杂化。

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氧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所以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2。

(2)O—H键属于共价键,强度最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均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但氢键要强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所以它们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有时也存在于分子内,邻羟基苯甲醛在分子内形成氢键,而在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对羟基苯甲醛正好相反,只能在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在分子内不能形成氢键,所以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

(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H3O+中O上的孤电子对数=12(5-3×1)=1,由于H3O+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1=4,所以H3O+为四面体,因此H3O+中O原子采用的是sp3杂化;同理可以计算出H2O中O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6-2×1)=2,因此排斥力较大,水分子中H—O—H键角较小。

答案:(1)2(2)O—H键、氢键、范德华力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3)sp3H2O中O原子有2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只有1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14.(10分)分析归纳下表提供的烷烃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几种烷烃的物理性质(1)正丙烷在常温时的状态是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请以恰当的方式表示乙烷的沸点:________。

(2)像表中这样的烷烃,熔点、沸点变化的规律是______。

(3)乙烷的熔点略高于正丙烷的熔点。

请根据该事实谈谈对范德华力的看法:________。

(4)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CH3)3],正丁烷的沸点是-0.5 ℃,异丁烷的沸点是-11.7 ℃。

请根据该事实谈谈你对范德华力的看法:________。

解析:烷烃的物理性质有如下规律:①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