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常规临床意义

血常规临床意义

血常规临床意义血常规临床意义一、概述血常规是指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从而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的一项检查。

血常规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本文将对血常规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并解释其临床意义。

二、红细胞指标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为男性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

若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与脱水、高原反应、肺心病等疾病有关;若红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2、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组分,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20-160 g/L。

血红蛋白的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而偏高可能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3、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男性39-50%,女性35-47%。

红细胞压积的增高可能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关;而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MCV的增高可能与巨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有关;MCV的减低可能与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有关。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反映了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为27-32 pg。

MCH的增高可能与巨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有关;而减低可能与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有关。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反映了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为320-360 g/L。

MCHC的增高可能与红细胞脱水、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关;MCHC的减低可能与贫血及其他疾病有关。

三、白细胞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为4:0-10:0×10^9/L。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多个指标。

以下是血常规检查中各项指标的意义及其参考范围。

1.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浓度的测量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

正常成人男性的参考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20-155 g/L。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的参考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4.0-5.0 × 10^12/L。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身体抵抗感染。

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体内炎症或感染的程度。

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为4.0-10.0 × 10^9/L。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结的关键因素,维持正常的止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体内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

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为150-400 × 10^9/L。

5.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体内红细胞的总量。

正常成人男性的参考范围为0.40-0.54,女性为0.37-0.47。

除了上述常规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炎症、白血病等。

例如,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常常低于正常范围;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可能异常增高或减少。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以下是血常规检查中常见的各项指标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到人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表明出血、骨髓功能异常等疾病。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意味着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问题。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可能引发出血风险。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类型或疾病。

6. 血红蛋白浓度(MCH)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MCH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类型或疾病。

7.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 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类型或疾病。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范围。

RDW异常可能意味着贫血类型或疾病。

9.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

NEUT%的变化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问题有关。

1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的比例。

LYMPH%的变化可能与免疫系统问题有关。

11. 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单核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比例。

MONO%的变化可能与感染或免疫系统问题有关。

12. 嗜酸细胞百分比(EO%)嗜酸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嗜酸细胞的比例。

EO%的变化可能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意义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意义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及意义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及意义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规的一项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血常规的标准参考表及其意义。

1.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而正常成年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3.8-5.1×10^12/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患有高原病、慢性心肺疾病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贫血、失血等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白血病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骨髓功能减低、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3.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15-150g/L。

血红蛋白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慢性缺氧、多发性骨髓瘤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贫血、出血等疾病。

4.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人体内重要的凝血细胞,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到个体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疾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因此,血常规的标准参考表及其意义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意义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做的检验项目,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其临床的应用及结果评价.目前医院所做的血常规检验以三分类与五分类为主,这对于白细胞分类来说的,三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大体的分为大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其它白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三类.五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类.红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各类仪器差别不大.当然有些仪器甚至还可分出幼稚的白细胞,而在一些医院还在使用手工分类的方法.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可随时检验,用血量不多,但是还是推荐使用静脉采血,并与合适量的抗凝剂混合使用.常规检验主要有以下项目: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临床意义: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结果评价:主要为中性粒细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2减少: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如应用烷化剂氮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荠、噻替哌、白消安、乌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抗抑郁药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其它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霉素、双氧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2、中性粒细胞NE参考值:;51-75%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中性杆状细胞及幼稚细胞等.增高:急性细菌性感染、组织损伤、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等;减少: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造血功能障碍、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反应、慢性理化损伤等.3、淋巴细胞LY参考值:;20-40%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大、小淋巴细胞及异淋.增高:传染性疾病如百日咳、传单、麻疹、结核、肝炎、肿瘤等;减少:长期X线照射、细胞免疫缺陷、传染病急性期.结果评价:1增高:生理性增高出生5天后至5周岁;2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4、单核细胞MO参考值:;3-13%临床意义:增高:某些感染如EB病毒感染、结核、伤寒、疟疾、沙门菌、弓形虫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恢复期、粒缺恢复期、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等.结果评价:增高: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生理性增高.5、嗜酸粒细胞EOS参考值:;%临床意义:增高:支气管哮喘、过敏、湿疹、寄生虫病、慢粒、多发性骨髓瘤等;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促肾上腺激素、急性感染、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等.临床症状明显、其不减少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如持续下降,说明病情严重.术后及烧伤后其不降低提示预后不良.结果评价:增高:夜间较白天高,下午较恒定;减少: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素、劳动、寒冷、饥饿、精祌刺激.6、嗜碱粒细胞BASO参考值:×109/L;0-1%临床意义:增高:慢粒、癌转移、铅中毒、变态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减、粘液性水肿等.7、中间细胞三分类血球仪参考值:;%临床意义: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各类幼稚细胞等.8、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男:女:;应与过去结果比较临床意义: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气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妊娠、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炎症、内分泌疾病等.结果评价:应与过去结果比较.增高:生理性如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减少:应用安眠通、眠尔通、苯妥英钠、甲基多巴、乙琥胺、马利兰、消炎痛、双氢氯噻嗪、氯噻酮、他巴唑、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抗癫痫药、洋地黄等、采血时凝固或溶血可使结果偏低.9、血红蛋白Hb参考值:男:120-170g/L;女:110-16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类型需结合其它指标判断;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结果评价:增高: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使血红蛋白测定偏高;严重的脂血可使结果偏高;减少:应用伯氨奎啉、安替比林、苯妥英钠、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药、强力霉素、新霉素、磺胺药等、取血凝固或溶血时可使结果偏低.10、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男:;女:;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真红、>应立即放血治疗;减少:血液稀释、贫血、<应立即给予输血.1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75-103fL临床意义:增高: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降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5-35pg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1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20-360g/L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14、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参考值:临床意义:指外周红细胞体积大小差异程度,增高见于大小不等.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 15、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40×109/L临床意义:增高:慢粒早期、脾切除、急性失血、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00×109/L属于病理状态应考虑有无高凝状态、慢粒等;>1000×109/L常有出现血栓的可能;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DIC、中毒、过敏、再障等;<40×109/L有自发出血的危险.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标准.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 <120g/L,RBC<4.5×1012/L和/或HCT<42%;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和/或HCT<37%可诊断为贫血.其中以Hb浓度低于正常最为重要,因为红细胞计数不一定能准确反映贫血是否存在和贫血的程度.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根据红细胞形态或发生贫血的病理生理而分类的.血液里主要有两种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如果在血液中流动的LDL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这又导致心脏病,尔后经历一种叫做“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使胆固醇在心脏的小动脉内壁沉淀下来.而HDL,则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它会帮忙从血液中除掉LDL,保护心脏免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我们的理想目标是: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高量的高密度脂蛋白.要是你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就得注意吃一些能够帮助你降低LDL、将之控制在健康范围内的食物.有些人可能还得需要药物的帮助,所以应该经常做身体检查.5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发生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部位和炎症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的供氧能力,而血红蛋白浓度则反映了血液中携氧能力的强弱。

这两个指标的异常往往与贫血相关。

贫血是指机体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促使医生进一步查找可能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骨髓病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贫血病症,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与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容易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鼻出血等。

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通过血小板计数的检查,可以对机体血液凝固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疾病。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血常规检查还包括血沉、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与炎症、感染、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中。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

血常规检查对于提前发现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生化及血常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及血常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8~40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 参考值:8~40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总胆红素:T-BIL 参考值:4~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4.直接胆红素:D-BIL 参考值:0~6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总蛋白:TP 参考值:55~85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白蛋白:ALB 参考值:35~55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血糖:GLU 参考值:3.4~6.2mmol/L临床意义: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尿素氮:BUN 参考值:1.8~8.3m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下降,高血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肌酐:Cr 参考值:36~132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3~1.8mmol/L临床意义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血常规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的指标及临床意义

pg(1.5 ~ 2.0 fmol) 。 具体的临床意义是如果检查出来的数值
疫缺陷病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况。
这一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的范围为( 100 ~ 300) × 109 个 /
就称之为血小板减少症。 如果说患者的血小板低数值于了
床休息,或者在急诊室进行留观,在对患者排出了病毒感染、
这一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男性:120 ~ 160g / L;女性:
围是贫血,并且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贫血的情况就会越严重。
体内有炎症、肿瘤等因素。
五、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十一、 结语
临床意义:如果数值不在这一范围内,患者可能患有缺铁性
血常规的相关数值和临床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旦出现血
贫血。
常规数值出现异常的情况,患者要及时地就医,进行针对性
六、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数
可能会存在尿毒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白血病等情况。
八、 单核细胞计数
这一指标的正常百分比为 3% ~ 8% 。 具体的临床意义:
如果数值是超过这一范围,就可能存在某些细菌感染或者是
单核细胞白血病,如果数值是低于这一范围则没有什么重要
的临床意义。
九、 淋巴细胞计数( L)
这一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 0.2 ~ 0.4( 20% ~ 40% ) 。
检查出来的数值偏离这一范围,患可能存在血液病、恶性肿
作者简介:
王兰,成都新华医院。
·161·
具体的临床意义:如果数值出现增多的情况,患者可能存在
结核病、病毒感染、淋巴肉瘤等情况;如果数值出现了减少的
二、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情况,患者就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减少症、传染病的急性期、免
意义是,贫血患者若 MCV 低于或高于此值,就需要考虑患者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可以提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其他指标的检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和相关数据。

1.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浓度的正常范围通常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5g/L。

如果血红蛋白浓度过低,可能意味着贫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其他疾病。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感染和疾病。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体内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为4-1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如果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负责止血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范围为150-40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出血倾向,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除了以上常见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指标的测定,如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液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因此,在接受血常规检查时,应该咨询医生,了解具体的检查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解读检查结果。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测定血液中各项指标,可以提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常见的一项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以下是血常规检测的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红蛋白含量(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重要分子,它能反映人体贫血和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贫血是急性或慢性,以及其原因是失血、缺铁性贫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测定可以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骨髓增生异常;而低白细胞计数可能与骨髓抑制、化疗、病毒感染以及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等相关。

3.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范围:150-4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细胞片段,血小板计数的改变可以提示血液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炎症、感染、骨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液肿瘤等有关。

4.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临床意义:红细胞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的改变可以反映贫血、失血、骨髓异常以及其他疾病。

红细胞计数低可能表示贫血,而高红细胞计数可能与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以及高海拔等因素相关。

5.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0-54%;女性:37-47%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的含量和血液的稠度,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的输送功能。

血细胞比容低可能与贫血、失液、骨髓问题和营养不良相关,而高血细胞比容可能与脱水、肝病、骨髓增生异常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正常值以及其临床意义对于诊断和监测疾病非常重要。

各项检验值的正常数值与临床意义

各项检验值的正常数值与临床意义

各项检验值的正常数值与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各项检验值的正常范围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

这些正常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器官功能是否正常。

不同的检验指标具有不同的正常范围,下面将介绍常见检验指标的正常数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感染、炎症、骨髓问题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4-5.5×10^12/L。

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供氧能力。

异常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提示贫血、失血、骨髓问题等。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范围为12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机体的贫血程度。

异常的血红蛋白浓度可能提示贫血、出血、水化问题等。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止血能力。

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提示出血倾向、骨髓问题等。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正常范围为8-40U/L。

ALT是诊断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异常的ALT值可能提示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范围为8-40U/L。

AST是肝功能检测的另一个指标,异常的AST值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肝炎等。

- 总胆红素(TBIL):正常范围为3-17 μmol/L。

总胆红素可以反映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异常的总胆红素值可能提示胆管梗阻、肝功能异常等。

-白蛋白(ALB):正常范围为35-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异常的白蛋白值可能提示肝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

3.肾功能指标:- 尿素氮(BUN):正常范围为2.5-7.5 mmol/L。

BUN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异常的BUN值可能提示肾功能损害、脱水等。

- 肌酐(Cr):正常范围为53-115 μmol/L(男性)和44-97μmol/L(女性)。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规的一项检查,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检验项目及参考值范围。

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炎症和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低值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3.5-5.5×10^12/L。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和其他血液疾病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失水或肾脏疾病,低值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3. 血红蛋白浓度(HGB),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正常范围为115-150g/L。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和输血情况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失水或肾脏疾病,低值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高值可能表示感染或骨髓疾病,低值可能表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二、报告解读。

根据以上检验项目及其参考值范围,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

首先,我们要关注白细胞计数,如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需要进一步检查病因。

其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需要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最后,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需要及时处理。

三、注意事项。

1. 血常规检验前应遵医嘱停止药物干预,尤其是影响血细胞计数的药物。

2.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保持饮食均衡。

3. 检验前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 检验前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四、总结。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

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

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

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1.红细胞(RBC):男性为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2.血红蛋白(HGB或Hb):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血常规报告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化验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患者体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数量和形态特征,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

在此,我将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各项指标,并以2000字的篇幅详细介绍每一项指标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主要负责携氧和氧交换。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400-550万/μL,女性在350-500万/μ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缺氧、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等引起,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引起。

2.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负责携氧的主要蛋白质。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30-175g/L,女性在115-150g/L。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可以是脱水、高原反应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贫血、失血等引起。

3.红细胞压积(HCT):也称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据全血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红细胞压积在40-50%,女性在37-47%。

红细胞压积偏高可能是血液浓缩、脱水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引起。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用于反映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在80-100fL。

MCV偏高可能是巨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病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

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用于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含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27-31pg。

MCH偏高可能是巨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病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

6.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用于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320-360g/L。

MCHC偏高可能是溶血性贫血、血常规脱水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铁缺乏性贫血等原因。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用于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

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测常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它可以提供有关血液成分和状态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红细胞计数(RBC):
- 临床意义: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暗示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

2. 血红蛋白浓度(Hb):
-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浓度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或体液紊乱。

3. 红细胞压积(Hct):
- 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脱水或其他疾病。

4. 白细胞计数(WBC):
- 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量的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过敏或恶性肿瘤的存在。

5. 血小板计数(PLT):
- 临床意义:血小板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疾病。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 临床意义: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类型和其他疾病情况。

7.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 临床意义: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类型和其他疾病情况。

8.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临床意义: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类型和其他疾病情况。

9.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 临床意义: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测的指标结果只是一个起点,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上是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简要介绍。

请在具体情况下,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

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

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行检测与分析。

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

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
2.血红蛋白(HGB或 Hb)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 (微米)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

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

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

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
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RBC破坏过多。

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

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有以下几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

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

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此外,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