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刃剑”在于人类自身
----浅析科学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摘要:本文试图从科学和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中深入分析,指出科技本身就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结合科技在人的三大关系中表现出的具体现象,指出一个趋势: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映射了人自己的身影,因而必将伴随人类到永远。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性自然性双刃剑
一、科技这炳“双刃剑”本身就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
远古时期,科学和技术不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分。在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中,技术位于科学之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较远,而与社会的关系更近。一方面,各种商品和服务保留了自然物和自然过程的部分属性,另一方面,在技术中注入的远不只是由科学提供的信息,而是还有大量来自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从需要、排列轻重缓急、确定目的到可行与否、设计、投产、形成商品,以至商品的使用,在诸多环节中都融入了科学之外的大量信息,包括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并凝聚了人的意志。技术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因其中贯注了社会和人的因素而超越了科学,超越了自然界。
然而技术将社会的指令却经由以下途径输入科学:其一,技术将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直接传递给科学,要求科学提供与之相关的知识以维系和推进自身的发展。其二,社会将技术的后果呈现出来,要求科学能提供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新观念和知识,以消除“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其三,技术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来自社会的支撑仪器设备,其中显然包含有社会的核准和制度安排,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传递了社会的指令,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科学的发展。其四,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而且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但是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不同于科学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自由选择的自然现象,而是带有社会所赋予的明确目标和时限,这些经验素材本身就已经带有社会的印记。技术将社会指令输入科学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在技术的各个环节的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设计、中试、投产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对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进行选择。由系统论可知,技术对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进行选择,也就是作为系统的技术因自身的功能需要,对作为要素的科学及其属性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作用。由此,技术向科学输入了社会的指令。在相当程度上,正是由于这样的考量,因而强调科学技术一体化,也就是强调科学因此而获得的社会性。
科学的社会性以其自然性为基础,后者服务于前者。没有自然性,社会性不可能实现,而没有社会性,自然性也就迷失了方向。正是在自然与社会之间,才能揭示科学的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从而既看到科学因其自然性而具有作为要素的独立性,又看到科学因其社会性、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员而受到社会的制约。前者强调科学本身的中性,因而所谓“双刃剑”不在于科学本身,乃因使用者而异;后者指认科学负有价值,因而科学本身即“双刃剑”。其一,科学贴近自然而远离社会,因其“贴近自然”而发挥基础作用,故一旦失去应有的自由度则不能维持其要素的地位,系统本身的存在因而也就受到威胁;其二,科学是人类各项活动之一,是人性的一部分,作为“之一”而发挥作用,必然与其他活动和其它部分相互影响,故若是以一概全则一叶障目,把复杂的社会系统还原为简单的科学要素。与科学一样,技术本身也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当强调技术的自然性时,一般就会突出技术的工具和中性特征;而强调技术的社会性时,就会突出其价值特征,强调技术自身就是“双刃剑”。
二、人的三大关系将“双刃剑”体现的淋漓尽致。
“双刃剑”在人的三大关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的三大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黑格尔的哲学中有一个概念:“理性的机巧”,当中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把自然界当作工具,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一方面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本性,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削弱,而它自己并不直接干预其过程,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人的理性的狡计使他能用其他自然事物抵御自然力量,让这些事物去承受那些力量的磋磨,在这些事物背后维护和保存自己。自古以来,人类就是依靠这样的“机巧”在自然界繁衍生息,发展至今。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机巧”利用一部分自然反对另一部分自然的过程中,必然给自然的另一部分或整体带来损伤,这种后果的积累和传递即导致自然的报复,如滥用抗生素招致产生超级病菌等,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从根本上说,任何技术都是一种对自然的“干预”、“破坏”。固然,现在正在发展各种绿色技术,但由于个别的技术都是为了当下局部的目的而选择特定的自然以反对另一部分自然,因而难以真正避免由此给作为整体的自然及其长远演化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这种因技术本身带来的固有的负面影响将伴随人类到永远。
在人际关系上,技术的“双刃剑”表现为在一部分人获利的同时侵犯了另一部分人的权益。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即是明证。这两部分人可以是商家和消费者,或两个国家,或当代人和后代人。维纳富有远见地指出:只有实现世界大同,不再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才有可能全面抑制科学(应该是技术)的负面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科学的正面作用。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假设有可能,也是非常非常遥远甚至是遥遥无期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是明证。或许正是在此意义上,维纳表示,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但是仅当人类生存的时间足够长时,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这个为人类造福的时期。
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技术的“器官说”或“平台说”有助于理解其“双刃剑”效应。当汽车提供了“双腿”时,人腿的机能退化;当电脑提供计算、记忆和书写时,人类的这部分能力退化;当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网络世界和赛博空间时,人类便日渐疏离现实世界。不仅如此,人类还日益依赖技术,乃至上瘾而不能自拔。当人类站在技术所提供的平台上继续攀登之际,也就遗忘、遮蔽了平台下的能力,将这部分能力托付给技术。人类日渐疏离自然,投身于技术的怀抱。有人问:技术在人类面前开启了一扇又一扇关闭着的门,你能拒绝其诱惑不进去吗?人类一旦进入这扇或那扇门,他的行为与未来的走向不就受制于这样或那样的商品了吗?再者,如果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之时,会打开一扇窗;那么,技术在开启这扇门之际,也就遮蔽或关上了另一扇门。一方面,人在生存和演化上都离不开自然,另一方面,技术所创造的人工自然才是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界。到底是开窗,还是开门?技术与人性之争同样要伴随人类到永远。
综合起来,在人的三大关系上,所谓技术的“双刃剑”就是:人利用一部分自然反对另一部分自然;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人反对自身。
技术的“双刃剑”在上述三大关系上纠缠在一起。例如,面对高技术的最新领域会聚技术,一旦某人或某些人获得新技术而踏上新的平台,也就获得了新的能力。他人若不随之跟上,就会自我边缘化。凯文.沃里克声称:“我生下来就是人,但这只是命运的安排;不与机器合二为一,人便可能在未来沦为低等生命。”只要有一个人迈出第一步,不甘被支配的后续者必将源源不断。海德格尔的“促逼”如影随形:你愿意是羊,还是牧羊人?人类似乎注定在此,无解之中不断地向前走去。
参考文献
巴尔赞,2002年:《从黎明到衰落》,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蒋劲松,2006年:《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载《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