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摘要】技术创新在集群的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集群创新网络中动态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技术创新的发生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难以被其他区域所模仿和复制,因此,能够使产业集群获得更长期的竞争优势,进而保证产业集群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在叙述产业集群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路径以及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关系

当今的高新技术应用提高了各产业技术之间的互相依赖性,要求处于不同技术层和不同产业的企业,以某种形式联合起来,突破专业技术的限制,互为技术来源和技术应用对象,共同协作,形成适应技术综合发展的再生存体系,这就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内企业之间的传播和应用,从而又使高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产业集群的概述

一个产业在特定的区域内集聚,直至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在人为、历史与偶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个过程实质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随机性。

从马歇尔开始,产业集聚(Industrialcluster)的类似形式就得到了经济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工具对产业集聚这一现象作出了不同的定义,在其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概念。文献中流行着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Industrialeluster)、新产业区(Neo-Industrial District)、产业簇群(Industrialcomplex)、聚集经济(Aggegation Eonomies)等概念。

马歇尔认为,如果一个大企业附近集聚了很多中小企业,则这一区域就可以称为“产业区”。在当时产业区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农业区而言的,基本上是工业区的概念,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韦伯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概念的学者。聚集经济的概念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或是产业的生产活动,或是贸易与商业的交易活动,或是其他与经济行为有关的生产性活动(劳动力聚集)和非生产性活动,在区域上具有比较明显的集中倾向,并呈现出一种地理性聚集的经济状态。

与聚集经济相联系的还有产业综合体这一概念,它是由美国区域科学家艾萨德于1959年首次提出的。在艾萨德看来,产业综合体可以看成是特定区位上的一组经济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相互之间存在着技术、生产和分配等方面的产业联系,所以可以带来一些经济上的节约。

意大利社会学家贝卡蒂尼(Becattini)1978首次提出“新产业区”的概念,他认为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区域上形成的社会区域生产综合体。还有很多学者对新产业区进行了界定,如Piore和Sabel(1984)将新产业区看作是高度柔性专业化的区域,Scott(1992)则将新产业区定义为基于合理劳动分工基础上的生产商在地域上集结成网,并与本地劳动力市场紧密相连的产业组织在地域空间的表现形式。虽然新产业区的界定还不统一,但“柔性专业化”(flexiblespecialization)、“创新性”、本地网络的“嵌入性”或“根植性”(embededness)等是其主要特征。

产业集群的概念来自于波特的新竞争经济学,在他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中,将“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现象称之为“产业集(簇)群”。同以往的相关概念相比,波特的产业集群概念强调的不仅仅是本区域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而且还是区域各机构间,包括企业、政府、同业公会、咨询机构等其他辅助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关系,还包括信任、合作等其他社会性联系。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是指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特定产业的企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柔性集聚,并形成区内企业之间柔性专业化分工、结成紧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空间产业组织体系。

二、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路径分析

1、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基本结构

企业关系是多层次的,它们把活动联结在一起,使行为者相结合并形成资源纽带。这种多层次性既反映在企业内,又是网络的基本特征。关系契约使两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为者之网,而网络中的结点主要包括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政府、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

由各结点连接起来的网络路线就是个体间信息与资源交换的渠道,当不同的主体(结点)在网络中处于不同位置时,便拥有对网络中信息与资源的不同控制力。在产业集群中,网络密度、网络联系强度以及网络关系等决定了网络对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网络密度描述了网络内实际存在的联系数量占到可能联系数量的比例。Coleman(1990)认为,高密度网络会产生大量的企业间联系,网络内信息和资源将更快速地流动;高密度的网络更容易发展出相互信任关系、共享准则,以及共同的行为模式。按照Coleman的观点,网络越紧密,成员之间联系的通道就越多,既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有利于信息、知识等要素的流通。网络联系强度描述了行为主体联系频率的高低和组织资源对联系承诺程度的高低。集群网络关系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各个结点(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客户、供应商、高校、中介机构等)组成的大系统,集群中企业通过与网络结点间的往来与联系,提供诸如隐性知识、创新资金、流动

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对技术创新影响重大。

集群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集群网络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集群网络中企业与网络成员的关系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新网络结构能够促进集群内部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保持产业集群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在集群内高速扩散。

2、地方政府充当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倡导者”

产业集群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能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往往易陷入“囚徒困境”的被动局面,原因包括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不足以承担研发工作、研发的风险太大、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经济外在性、产权保护程度不高和理性经济人固有的“搭便车”思想等。在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地方政府充当产业集群的外部力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就是说,地方政府除了鼓励社会自主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发挥政府的资源、信息和组织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从而使政府间接进入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研发服务的研发机构日益成熟,政府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退出,使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逐步消失。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只有产业化的知识或技术成果才会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才有经济价值。因此,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必须引入技术维度,并且通过对技术成因的分析,揭示产业集群的本质,认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1、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重要性

(1)技术创新促使新的产业集群的产生。由于技术创新的种类与功能不同,不同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机会与能力也就不同,从而使技术创新的速率和强度在不同产业中不尽相同,进而又使生产率增长的速率和结果不尽相同。重大技术创新导致区域主导产业出现,当主导产业进入成熟期,突破式技术创新逐渐被改良的技术创新所代替,使生产率的提高与成本的减低逐渐趋缓,一旦新的主导产业确立,某些改良技术很快地被大量的转移式技术创新取代,进而促进社会经济较长时间保持繁荣。此后,将进入下一个周期的技术创新,新的主导产业将出现,新的产业集群代替原有的产业集群,这样产业结构就不断变动更新了。外在的表现为产业结构与经济过程的短、中、长周期的变动,使内在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生产得以更新。

(2)技术进步促成同质企业趋于集中。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扩散必然会吸引同质企业向技术的扩散源集中。技术与分工互为促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引致大规模的定制生产,而这种生产是通过具有同源技术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的,因此就要求同质企业处于集中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