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一一、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保卫祖国的决心。

二、内容:1.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九一八”事变带来的深重灾难。

3. 通过讲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九一八”历史纪录片,了解历史背景。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九一八”事变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二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内容:1. 介绍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2. 分析日本侵略中国带来的灾难。

3. 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英勇斗争。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纪录片。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日本侵略中国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国家尊严和自豪感。

二、内容:1. 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

3. 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英勇斗争。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片。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增强国家尊严和自豪感。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

《难忘九一八》的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定位学习目标《难忘九一八》一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上承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下启人民解放战争,而本课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第一部分即局部抗战的阶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讲述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能分析归纳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歌曲的使用,使学生能正确利用各种视听资料来辅助自己新知的学习。

2、通过“如何处置蒋介石”的讨论来使学生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综合分析归纳、表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能继承发扬。

2、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本性,树立为人类的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3、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分析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些知识都是本课重要的历史史实,关系到后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准确掌握。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会使学生具备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八年级学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

他们的思维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偏激性,而此知识需要学生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全面透彻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确定为难点。

三、生本结合,选择教学方法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储备,从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对于抗日战争也有了一些了解。

而且加之他们的年龄段对战争感兴趣,又有热情与激情,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这些特征,我采用情境模拟、现场采访、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四、依“法”而行,准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实施设计,展开教学(一)、播放歌曲,设疑导入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也唱出了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难忘九一八的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的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与设计理念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日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背景、影响以及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因此,我选择以九一八事变为教学主题,设计一节丰富多样的历史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九一八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理解其重要性。

2.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背景和历史原因。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欲望。

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九一八事变的了解和所想到的问题。

2.知识呈现(15分钟)a.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时间线,说明事件的重要性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b.教师向学生分发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原因。

3.合作探究(3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九一八事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事件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军事背景等。

b.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九一八事变。

c.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4.知识总结(15分钟)a.请学生回顾并总结九一八事变的起因、背景、经过和影响。

b.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5.拓展延伸(20分钟)a.教师介绍九一八事变后续的历史事件,例如:华北事变、抗日战争等。

b.展示九一八事变相关的照片、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方式:a.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表现是否积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认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变化。

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人民为抵抗侵略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和提炼关键信息。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民族危机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情怀。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如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避免片面和偏激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提问学生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知识和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包括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状况。

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过程,重点突出日军的侵略行为和中国军队的抵抗情况。

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史料研读: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多个角度解读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堂互动: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事件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就九一八事变的相关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进行交流和互动。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晅滨中学曹艳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教学准备《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 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

——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和结果。

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熟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争历史。

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资料。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与梳理详细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事件和结果。

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探讨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讲述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历史,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对当今中国的启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间互相提问、质疑,深化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4.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九一八事变中的不同角色(如普通市民、士兵、政府官员等)。

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和紧迫感。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意义。

5. 课堂总结与升华总结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一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子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子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9。

18事变)学习新课:板书:一、九一八事变1931。

9。

18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二设计背景1931年9月18日10时许,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勿忘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一、教案概述主题:勿忘国耻,铭记918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918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教学重点:1. 918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918事变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918事变的了解,共同回顾历史。

新课导入:1. 教师详细讲解918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2.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918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民族凝聚力。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勿忘国耻,铭记918。

2. 学生发表自己对勿忘国耻、铭记918的感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勿忘国耻、铭记918的感悟文章。

2. 学生通过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方式,深入了解抗日战争历史,增强爱国情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content}。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前言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深刻而痛苦的记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记住这段历史,我设计了一堂以九一八事变为主题的教学课程。

通过本文档,我将详细介绍这堂课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希望以此来帮助其他老师了解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2.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3.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等。

1.讲授通过课件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起因、背景、经过和影响。

重点突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的抵抗。

设置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相关的主题,例如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查阅书籍和互相讨论,整理出一份小组报告,并准备演讲稿。

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度: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2.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3.思考能力: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4.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堂成果来确定,将以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分。

六、结语通过这堂以九一八事变为主题的教学课程,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对其他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和记忆。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6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具体要求:(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解读过程:依据课标要求,直接运用本课两个子目进行课堂教学:一、九一八事变;二、西安事变。

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基于学生的学情,精选视频、图片、材料等,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阅读教科书、观看视频和图片、材料研习、填充表格等,帮助学生简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了解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知道国共两党的对日态度,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并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领悟杨靖宇、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怀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讲述的是1931年——1945年抗日战争的历史。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时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难忘九一八》讲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丧,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西安事变爆发并最终和平解决,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的史实,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始发阶段,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的能力比较差,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一、前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918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自立。

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918事变,使学生深刻理解国耻,增强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918事变的爆发1. 背景介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侵略中国的野心,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

2. 事变经过:讲述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假象,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第二部分:日本侵华的罪行1. 侵占东三省:918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实行殖民统治。

2. 南京大: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犯下滔天大罪,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

3. 慰安妇制度: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强征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犯下严重战争罪行。

第三部分:英勇抵抗与民族觉醒1. 抗日救亡运动:918事变后,我国人民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英勇抵抗日本侵略。

2.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

四、教学方法1. 自主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日本侵华的罪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耻,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教学评价1. 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918事变及日本侵华罪行的了解程度。

2. 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表达对历史的认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纪念918国耻日:班会教案模板3篇

纪念918国耻日:班会教案模板3篇

纪念918国耻日:班会教案模板3篇1. 班会教案模板:了解历史,铭记国耻目标通过班会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铭记918国耻事件,培养爱国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活动安排1. 开场:介绍918国耻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活动一: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918国耻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4. 活动三:展示学生自主创作的相关作品,如诗歌、演讲或绘画等。

5. 结束:总结活动内容,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传承爱国精神。

2. 班会教案模板:珍爱和平,追求和谐目标通过班会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增强珍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意识。

活动安排1. 开场: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含义和意义。

2. 活动一:观看与和平相关的视频或片段,让学生感受和平的力量和美好。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和平的理解和对国家和社会的期望。

4. 活动三:学生自主表达对和平的祝福和期许,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创作形式。

5. 结束:总结活动内容,强调珍爱和平、追求和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3. 班会教案模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标通过班会教学,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安排1. 开场: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活动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传统音乐或书画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 活动三:学生自主展示对传统文化的创作或表演,如舞蹈、乐器演奏或书法等。

5. 结束:总结活动内容,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以上是三份纪念918国耻日的班会教案模板,分别以了解历史、珍爱和平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班会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平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1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并铭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准备材料:- 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纸和笔活动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 每个小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和教训。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讲解(15分钟)- 教师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详细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 强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学生发言(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九一八事变的了解和感受。

- 鼓励学生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

5. 总结和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九一八事变的教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结束语:通过本次班会,我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了解并铭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珍惜和平,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2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教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准备材料:- 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和相关资料- 大白纸和彩色笔活动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2. 学生自主研究(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详细情况和背景。

- 学生可以在大白纸上记录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3. 学生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纪念918事件:班会主题教案精选3篇

纪念918事件:班会主题教案精选3篇

纪念918事件:班会主题教案精选3篇班会主题教案一:了解918事件的背景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918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内容:1. 介绍918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2. 简要概述918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3. 分析918事件对中国历史和东北地区的影响。

4. 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讨论。

活动安排: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918事件发生的背景。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918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3. 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918事件的影响理解。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没有918事件,中国历史会有什么不同?我们能从918事件中汲取哪些教训?班会主题教案二:英雄事迹分享——抗日英烈纪念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918事件中的抗日英烈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崇尚英雄精神。

内容:1. 介绍918事件中的抗日英烈,如张学良、杨靖宇等。

2. 分享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对国家的贡献。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英雄精神的重要性。

活动安排:1. 分发英雄事迹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抗日英烈的背景和事迹。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抗日英烈的理解和敬佩之处。

3.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抗日英烈事迹,并进行简单的展示。

4. 教师总结英雄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班会主题教案三:和平与和解——促进民族团结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918事件后的和平与和解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和平意识。

内容:1. 介绍918事件后的和平与和解努力,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

2. 分析和平与和解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和平。

活动安排:1. 观看关于和平与和解努力的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成果。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和平与和解的理解和看法。

3.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和平方面的经验和想法。

教学设计5: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5: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沦亡;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时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感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的史实和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理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了解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幻灯片:九一八国耻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这是一块国耻碑,它是为不忘“九一八事变”而立的,它时时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最悲壮最惨烈的岁月。

(展示课题)二、新授【九一八事变】师:“九一八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问题,观看音像资料,合作解决。

(展示幻灯片:1.时间、经过、结果2. 九一八事变是偶然性事件吗?说说你的理由。

3.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他的这种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生:略师: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不久又在长春导演了一幕丑剧。

(展示幻灯片抢答)1932年,日本策划在长春成立了______,以 _____为“执政”。

东北成为日本的_______。

师: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沦为日寇铁蹄下的亡国奴,白山黑水为之含悲。

你听东北人民在呜咽,东北人民在呐喊!(展示幻灯片:请欣赏歌曲《松花江上》)想一想这首歌表达了东北人民怎样的心情?说一说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的原因?生:略师: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震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于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框题,合作解决老师给你准备的问题。

【西安事变】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问题,观看音像资料,合作解决。

(展示幻灯片:1.西安事变的原因。

2.观看音像资料,说说西安事变的经过。

教学设计6: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6: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经,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歌曲“九一八小调”引入本课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1)问题探究:什么是九一八事变?看教材和有关视频、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复述。

(2)问题探究:九一八事变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课件展示图片,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精心准备、阴谋大规模侵华的开端,用当时真实的历史画面,暴露日军的野蛮行径和阴险目的。

(3)问题探究: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蒋介石政权采取了不抵抗的方针,东北三省沦亡。

课件展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和日军暴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日军的暴行,了解日军的侵略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激发爱国情怀。

(4)介绍满州国,课件展示位置和溥仪二、西安事变(1)问题探究: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学生全作探究,展示。

(2)学生简述经过,课件展示有关图片。

(3)问题探究:西安事变发生后,会有哪些国际和国内力量关注西安事变?他们各自的想法和主张是什么?课件展现各政治派别的观点(4)问题探究: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教学设计2: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2: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利用时事新闻导入本目。

引用材料:辽沈晚报讯(9月18日)沈阳市以后在每年的9月18日晚10时20分,全市鸣响警报14响,沈阳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将中断正常节目,电视、广播分别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及警报声。

全市所有寻呼台这一时刻在汉字寻呼机上发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汉字信息。

届时,全市行驶车辆也将停车鸣笛三分钟。

导入新课:(通过上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而认识“九一八事变”。

)展示课题。

①为什么沈阳市决定在每年的“9月18号”鸣响警报14响?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过什么事件?②“九一八事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③日本发动的这场“九一八事变”是偶然的吗?它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2、掌握“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蒋介石提出“不抵抗政策”。

能够认识“不抵抗政策”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的态度、政策。

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政策出台?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

”引自‘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讨论:①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什么政策?②为什么会采取不抵抗政策?③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3、掌握“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扩张。

出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让学生认识: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4、了解东三省沦亡后,东北人民的反抗。

918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918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一、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了解918事件的背景1. 班会主题:918事件的背景和影响2. 目标:让学生了解和铭记918事件,并认识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3. 教学内容:- 介绍918事件的发生背景和经过。

- 分析918事件对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918事件带来的警示和启示。

4. 研究活动:-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展示,展示918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

-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918事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 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918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5. 教学方法:- 视听教学法:通过展示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918事件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 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于918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从918事件中感知其对国家和个人意义的重要性。

二、主题班会教案范文:918事件的历史概述1. 班会主题:918事件的历史概述和相关教训2. 目标:让学生掌握918事件的历史概述,了解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并从中汲取教训。

3. 教学内容:- 介绍918事件的发生时间、起因和影响。

- 分析918事件与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 探讨918事件对国家和国民的影响和教训。

4. 研究活动:-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资料,了解918事件的详细经过和背景。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918事件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事件背后的教训。

- 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纪录片或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918事件的背景和细节。

-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 创造性思维培养法:引导学生从918事件中寻找并总结出历史教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主题班会教案范文:铭记历史,珍爱和平1. 班会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 目标:通过铭记历史,引导学生珍爱和平,树立正确的和平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简单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记住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通过九一八事变发生背景的分析,从而理解日本侵华政策,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西安事变的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简述柳条湖事变的真相,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结合历史地图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册的能力和直观认识历史、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历史的真相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欠下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杨靖宇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历史背景;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难点:理解日本侵华政策的由来和九一八事变的关系教学过程:[老师单元开篇]: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新的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请同学们打开第四单元的首页,从1931年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侵占我国的领土,掠夺资源、劳动力,残暴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

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抗日”成为当时的主旋律。

经过14人艰苦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历史解开了新的一页。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故事。

【老师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每年的九月十八号晚上九点十八分,我国东北的沈阳都会撞钟和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通过14课《难忘九一八》的学习,一起来探讨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的第一段内容,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单的经过。

【学生阅读】:…………。

(板书,写上课题)【老师提问】:好,同学们请停下来。

找到刚才老师提问的答案吗?【学生回答】:1931年9月18号夜,日本在沈阳北郊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老师总结、引申】因为这次事件是发生在九月十八号,所以称为“九一八事变”。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到当时日本是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那么这次事件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70页中间的蓝色小字部分的内容,待会请一位同学来简单概述一下。

(学生看书,老师继续在黑板上板书)【老师提问】:同学们,请停下来。

当时日本是怎样有阴谋的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学生回答】:当时日本关东军以巡查铁路为名,然后自己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东北军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初二学生的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平时的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归纳概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老师总结】:同学们,现在请翻开地图册的22页,看看“九一八事变”的示意图。

找出“柳条湖”这个地方。

当时,日本关东军的中尉河本自爆南满铁路的柳条湖段,然后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

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所以说日本是有预谋地行动。

同学们要注意,柳条湖不是一个湖,而是一个村名,面积近8平方公里,多为柳树丛生地沼泽地。

它的右边是当时东北驻军的营地――北大营,下边是沈阳城。

这两个地方都是战略要地,所以日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借口,同时又可以又目的的抢到先机。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到地图册22――23页中间的地图,找出长春和旅顺这两个地方。

(老师在引导学生看地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找到相关的信息,比如地点、人名等。

从而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

在此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切记老师一言堂,自言自语。

)【学生回答】:找到旅顺和长春了。

【老师讲解】:同学们,在长春和旅顺之间的这段铁路就是我们书上提到的“南满铁路”。

在旅顺这阁地方,有没有看到一面绿色的旗帜?旁边写着什么?【学生回答】:找到了,写着“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在这里,学生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个日本军队的司令部?可能学生会简单的认为这是被日本占领了。

所以,在这里学生又有了新的兴趣了。

)【老师适当的引导】:同学们,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地上却有日本军队的司令部?为什么在中国的东北却有一条不属于中国管理的铁路呢?(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南满铁路本来不是日本控制的,而是沙俄。

1896年,当时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一个密约(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在中国的东北修建铁路。

1898年,沙俄又逼迫清政府把旅顺和大连湾附近的地区“租借“给他(25年租期),并把它改为“关东省”,1905年,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进行了一场战争,最终俄国战败了,把“关东省”和“南满铁路”转让为日本。

后来日本就在关东省驻军,实行殖民统治,这些军队就称为“关东军”。

它是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有些知识书上有提到,所以老师应该有选择的解释,但是在解释的过程中一定要简明扼要,具有趣味性)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当时中国政府的最高代表蒋介石实行什么政策呢?后果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本71页左上角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学生阅读】:“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学生在前面已经有点累了,所以在这里朗读简短的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注意力)。

所以蒋介石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结果中国东北三省沦陷。

【老师渲染】:当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仅仅用了四个月18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沦于敌人的手中。

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什么概念呢?相当于3个日本国土面积。

(在这里,进行大力渲染,营造一种气氛,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东北三省3000多万同胞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亡国奴生涯。

日本在东部被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极端的军事占领,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的战争罪行。

据不完全统治,东北三省每年的粮食被日军抢走,在1932-1934年间,就又6.7万人被杀害,更残忍的是日本在东北拿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而这些毒气弹直到今天一直都还在危害东北同胞的生命安全(展示图片,一共5张,一战日本杀害东北同胞并且悬挂在竹竿上;一张“平顶山惨案”的图片;三张齐齐哈尔毒气事件;结合时事,对这些图片进行通俗而沉重的解释,重点突出日本在东北犯下的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渲染背景之后提问)面对的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东北人民并没有这样就屈服。

他们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进行抵抗,中国共产党员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老师总结,提升】:好,回答得很好。

(展示杨靖宇的图片,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重点突出杨靖宇在东北抗日时牺牲的故事,(日本砍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并解剖,胃里面只有棉花、树皮、小石头)重点突出杨靖宇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的抗日意志,这也是中国人民富有反抗未来压迫的精神体现)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有没有就此停止侵略中国的步伐?【学生回答】:没有,日本并没有就次停止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

【老师肯定并引申】:对了,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列强蓄谋已久的国策。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材料(展示卡纸):“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27.7《田中奏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老师介绍背景】:同学们,这是1927年当时日本的首相田中义一给日本天皇的奏折,她是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远东的国策的体现。

早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制定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强调日本未来“权力上扩张方向应胃中国”,并逐步形成了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又日本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以建立全面侵华阵地的侵华方针。

会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上了密折,折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满蒙,就是指中国的东北三省和蒙古地区”,日本把灭亡中国作为国策,“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国策的体现第一步。

日本逐渐加快侵华步伐,中日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张?【学生看书回答】: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民国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老师引申】: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提出,符合了中国人民的要求。

当时被蒋介石调到陕西围剿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的主张,劝解蒋介石联共抗日。

同学们,你知道张学良的父亲是谁吗?【学生回答】:不知道【老师解释】:张学良的父亲就是张作霖,张作霖是被日本炸死的。

当时东北军里面的很多将士都要求打会东北老家,这对张学良的影响很大。

张学良怀着国仇家狠,强烈要求抗日。

但是当时蒋介石却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学生回答】:当时蒋介石不但没有接受张学良等的主张,还调重兵到陕西围剿红军,同时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加紧围剿红军。

【老师总结】:对了,当时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实质上是在要求对外的幌子下,继续对红军进行围剿和对日本的妥协。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发动“兵谏”。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西安事变”的内容,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性质和目的。

【学生看书】…………。

【老师提问】: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学生齐答】:西安事变的时间是在1936年12月12日,它的目的是逼蒋抗日【老师总结】:对了,正是它是为了逼蒋抗日,为中华民族谋利益,所以说它是一个爱国的“兵谏”。

因为西安事变是在十二月十二日发生的,所以也称为“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

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是杀?是放?【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主要是从国内外的形势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