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组建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组建局域网](https://img.taocdn.com/s3/m/1abd5e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8.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组建局域网姓名: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学号:一.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直通线。
2.了解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及其指示灯。
3.掌握组建共享(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连接方法。
4.掌握网络主机IP协议的安装和IP参数的配置方法。
5.掌握局域网连通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1.双绞线,水晶头,网线钳。
2.集线器,交换机。
3.实验室电脑4台。
三.实验内容:1.按照568B标准制作直通线4根。
2.检查主机是否装配网卡,以及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3.检查组网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的端口,规划选择组网所用端口。
4.用网线连接主机和组网设备,连接到集线器组建共享局域网,连接交换机组建交换局域网。
5.分配IP地址,配置主机TCP/IP参数。
6.检查主机之间的连通性,并记录检查结果。
四.实验数据:1.设置当前IP地址为192.168.1.12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时,192.168.1.124可以ping到局域网内主机PC-1的IP地址192.168.1.110.通过计算验证:将192.168.1.124与掩码255.255.255.0相与得的结192.168.1.0 ;目的地址192.168.1.110与掩码255.255.255.0相与结果也为192.168.1.0。
实验结果正确。
2.当前主机IP地址不变,改变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任然可以ping到局域网内另一主机192.168.1.110。
利用上文中的方法验算实验结果正确3.当前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1.222,子网掩码不变,可以ping到局域网内的主机PC-2,(IP为192.168.1.200)。
通过计算验证实验结果正确。
4.当前主机的IP不变,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224,与目标主机IP:192.168.1.1无法连通。
验算:192.168.1.222与255.255.255.224为192.168.1.192,而192.168.1.1与255.255.255.224为192.168.1.0。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bd4b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f.png)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在网络原理实验中所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IP地址的配置、网络通信的测试等。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我们使用了三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首先,我们将三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够正常连接到交换机。
然后,我们通过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将这三台计算机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中。
2. IP地址的配置在搭建好网络拓扑结构后,我们需要为每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我们使用了静态IP地址的方式进行配置,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
通过配置IP地址,我们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传输。
3. 网络通信的测试在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和IP地址的配置后,我们进行了网络通信的测试。
我们通过在不同计算机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通过ping命令,我们可以发送一个网络数据包到目标计算机,并接收到该计算机的响应。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判断网络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配置了IP地址。
在进行网络通信测试时,我们发现所有计算机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ping命令的结果都为成功。
这表明我们的网络拓扑结构和IP地址配置是正确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需要注意连接线的正确插入。
如果连接线插入不正确,计算机之间可能无法正常通信。
其次,IP地址的配置要确保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不重复,并且属于同一个网段。
如果IP地址配置错误,计算机之间也无法正常通信。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网络的工作原理。
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IP地址进行通信的。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8d90ccad51f01dc381f104.png)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层姓名:班级:带教老师:报告日期: 2013.12.9--2013.12.13 电子信息学院目录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2.1 校园网需求分析 (5)2.2校园网规划..................................................................................... 7 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析 ............................................................ 9 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17)3.1项目需求分析 .............................................................................17 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 .............................................17 四、综合实验的要点 ..................................... 18 五、小组分工........................................... 19 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19 七、问题............................................... 20 参考文献 (21)前言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任务。
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
网络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8c5bc8da38376baf1faef4.png)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学期 2011 至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系年级 2009级专业班级网络B09X 学生姓名 heihei 学号 200907024129 任课教师陈振国实验成绩计算机系制《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开课实验室:网络专业实验室2011年11月14日实验题目子网规划与组网实验一、实验题目: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从网络规划、设备与拓扑结构选择一直到最后组网和测试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子网划分、设备选型、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并对组建的网络进行测试等多方面综合操作的能力,加深对相关内容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设备及环境:PC兼容机、Windows操作系统、Visio软件、交换机、路由器、网线制作工具、测试工具四、实验内容及要求:1、现有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财务处四个部门要接入网络,每个部门预计最多有25台机器,为了保证安全性和操作的方便性,要求各个部门内部能够直接连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借助路由设备或三层设备来实现彼此的通信(即每个部门属于一个VLAN),若给定的网络地址空间为:192.168.10.0,在该空间内分配四个部门的地址(在该空间内划分出四个子网,分配给四个部门),完成上述组网要求,输出最后的规划方案(包括划分的原则及每个部门所分配的地址)。
2、根据规划方案,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输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3、根据规划方案和网路拓扑图,进行实际的组网操作,完成整个网络的组建;(在实际组网中,每个部门可用一台设备来代表)1)将各设备接入网络。
2)根据规划方案,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将四个部门划分到不同的子网中去。
3)对路由器或三层交换设备进行配置,实现各个子网之间的通信(选作)。
本部分输出整个网络组建的操作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4、组网完成后对其连通性进行测试。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ec43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2.png)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网络综合实验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网络的应用和安全问题。
本报告将从网络的发展历程、网络的基本构成、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的发展历程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开始研究建立一个分散的、抗故障的通信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而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5G时代,网络的速度和覆盖范围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二、网络的基本构成网络由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终端设备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负责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路由器和交换机则是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设备,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终端设备是用户接入网络的工具,如电脑、手机等。
三、网络应用网络应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通信、商务、娱乐等。
在通信方面,网络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信方式,人们可以通过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
在商务方面,网络为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平台,使得商业活动更加高效和便利。
在娱乐方面,网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内容,如在线游戏、视频分享等,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
四、网络安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安全包括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两个方面。
信息安全指的是保护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系统安全指的是保护网络中的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不受攻击和病毒侵害。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安装杀毒软件等。
五、实验操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模拟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场景,来深入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
我们使用了虚拟机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网络环境,并通过工具模拟了常见的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SQL注入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网络防御的技术,如防火墙的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使用等。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a308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3.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习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4.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步骤和网络协议的作用;5.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工具:Packet Tracer;3.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
三、实验内容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建立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实现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通过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并观察分组的传输过程。
同时,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可以观察到IP地址、MAC地址以及各类协议的使用情况。
四、实验步骤1. 打开Packet Tracer软件,创建一个场景,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2.使用网络配置工具,给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分配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
3.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将计算机所在的网段加入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4. 在计算机上通过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路由器的连通性。
5. 同时,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并对网络通信进行抓包。
6. 观察Ping命令的结果,判断是否与路由器连通。
7. 分析Wireshark抓包结果,观察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网络配置工具,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IP地址,并设置了子网掩码。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实现了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Ping命令的结果显示,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正常。
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8609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b.png)
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分段、封装和解封装等关键步骤,以及网络协议的工作方式和作用。
2.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软件工具:Wireshark、Tera Term3. 实验内容3.1 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段和封装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段和封装操作。
为了简化实验,我们选取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从计算机A向计算机B发送一段文字信息。
步骤如下:1. 打开Tera Term,分别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运行。
2. 在计算机A上输入文字信息,例如:“Hello World!”。
3. 在计算机A上使用Wireshark进行抓包操作,监听计算机A与计算机B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
4. 在计算机A上点击发送按钮,将文字信息发送给计算机B。
3.2 网络协议的工作方式和作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协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具体来说,网络协议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TCP/IP协议。
步骤如下:1. 在Wireshark抓包工具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分段、封装以及网络协议的工作方式。
2. 在Wireshark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数据包的详细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数据长度等。
3. 在Wireshark中,我们还可以追踪每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以及每个路由器的IP地址和工作状态。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计算机A上输入文字信息并发送后,Wireshark抓包工具会显示对应的发送数据包。
- 在Wireshark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数据包的详细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数据长度等。
- 在Wireshark中,我们还可以追踪每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以及每个路由器的IP地址和工作状态。
通过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被分成多个较小的分段,分别进行封装。
北航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北航专业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b046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d.png)
实验名称:网络安全综合实验实验时间: 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室实验人员: [姓名]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与调试方法。
3. 熟悉网络安全攻防技术,提高安全意识。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路由器配置实验:学习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并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
2. APP欺骗攻击与防御实验:学习APP欺骗攻击的原理,并尝试防御此类攻击。
3. 源IP地址欺骗攻击防御实验:学习源IP地址欺骗攻击的原理,并尝试防御此类攻击。
4. DHCP欺骗攻击与防御实验:学习DHCP欺骗攻击的原理,并尝试防御此类攻击。
5. 密码实验:学习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并尝试破解简单的密码。
6. MD5编程实验:学习MD5算法的原理,并实现MD5加密程序。
7. 数字签名综合实验:学习数字签名的原理,并尝试实现数字签名程序。
8. RIP路由项欺骗攻击实验:学习RIP路由项欺骗攻击的原理,并尝试防御此类攻击。
9. 流量管制实验:学习流量管制的原理,并尝试实现流量控制。
10. 网络地址转换实验:学习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并尝试实现NAT功能。
11. 防火墙实验:学习防火墙的配置与调试方法,并尝试设置防火墙规则。
12. 入侵检测实验:学习入侵检测的原理,并尝试实现入侵检测系统。
13. WEP配置实验:学习WEP加密协议的配置方法,并尝试破解WEP加密。
14. 点对点IP隧道实验:学习点对点IP隧道的配置方法,并尝试实现VPN功能。
三、实验步骤1. 路由器配置实验:- 搭建实验环境,连接路由器。
- 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 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2. APP欺骗攻击与防御实验:- 利用欺骗软件模拟APP欺骗攻击。
- 分析欺骗攻击的原理,并尝试防御此类攻击。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227d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c.png)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引言:网络综合实验是一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践性实验,旨在加深对网络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并探讨实验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网络综合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配置和实施一个网络系统,完成基本的网络连接、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等功能。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适用于本次实验的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应包括至少两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并确保能够实现主机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2. 硬件设备配置: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准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主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并按照拓扑结构进行连接配置。
3. 网络地址规划:为每一台主机和路由器分配合适的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4. 路由器配置:对路由器进行基本配置,包括路由表设置、NAT配置、ACL配置等,以实现路由功能和安全限制。
5. 主机配置:对每台主机进行基本配置,包括IP地址设置、默认网关设置、DNS设置等,以确保主机能够正确地与其他主机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6. 网络测试:通过对网络进行Ping、Traceroute、FTP传输等测试,验证网络连接和功能是否正常。
7. 故障排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网络连接不畅、通信故障等问题,需要通过网络调试和故障排查等手段,定位并解决问题。
8.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问题,并对网络综合实验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完成网络综合实验后,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具备基本网络连接、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功能的网络系统。
提供了以下几项实验结果和分析:1. 网络连接正常:通过对网络的Ping测试,我们确认每台主机和路由器都能够正常相互通信,网络连接良好。
2. 路由功能正常:通过设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和NAT配置,实现了主机之间的数据转发和数据包的地址转换,路由功能正常。
网络布控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布控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861f6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e.png)
实验名称:网络布控原理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布控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网络布控系统的安装、配置与调试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原理:网络布控系统是利用网络技术对网络环境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的一种系统。
它主要由网络监控、安全防护、流量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模块组成。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布控系统,让学生了解网络布控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器材:1. 服务器:1台2. 客户端:2台3. 网络交换机:1台4. 网络线:若干5. 路由器:1台6. 网络监控软件:1套7. 安全防护软件:1套8. 流量控制软件:1套实验步骤:1. 网络搭建(1)将服务器、客户端、交换机、路由器连接好,确保网络连通。
(2)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在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监控、安全防护和流量控制软件。
2. 网络监控(1)配置网络监控软件,实现对客户端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
(2)观察并记录网络流量数据,分析网络运行状态。
3. 安全防护(1)配置安全防护软件,设置防火墙规则,防止恶意攻击。
(2)对服务器进行安全加固,确保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
4. 流量控制(1)配置流量控制软件,对网络流量进行合理分配。
(2)观察并调整流量控制策略,确保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监控:通过配置网络监控软件,成功实现对客户端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发现并记录了异常流量,为后续安全防护和流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 安全防护:通过配置防火墙规则,有效阻止了恶意攻击,保障了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
3. 流量控制:通过配置流量控制软件,实现了对网络流量的合理分配,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实验总结:本次网络布控原理实验,使我们对网络布控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搭建网络布控系统,我们掌握了网络监控、安全防护和流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a94406758fafab069dc0296.png)
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二、网际协议IP(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三、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2学时),拓扑结构二实验四、域名服务协议DNS(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五、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六、传输控制协议TCP(4学时),拓扑结构一指导老师:年级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一)、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二)、MAC层的硬件地址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2、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 MAC 帧后,首先检查其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
这里“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即一个站点发送给另一个站点的帧。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即发送给一部分站点的帧。
三、网络结构四、实验步骤练习一:编辑并发送LLC 帧本练习将主机A 和B 作为一组,主机C 和D 作为一组,主机E 和F 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 和B 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A 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目的MAC 地址:主机B 的MAC 地址。
源MAC 地址:主机A 的MAC 地址。
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可以填写001F 。
类型和长度:可以填写001F 。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5d79c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b.png)
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1.实验目的:用C或JA V A语言编写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实现基于TCP或UDP的网络通信数据传输服务,熟悉基于TCP或UDP的Socket编程原理。
2.实验环境:建立在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
各计算机除了安装TCP/IP 软件外,还安装了TCP/IP 开发系统。
计算机具备Windows环境中套接字socket 的编程接口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全网范围的进程通信功能。
3.实验指导:参见套接字编程实验指导4.实验步骤(1)运行指导书中给出的参考程序,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1)-(3)运行结果:(2)根据给定参考程序修改代码,完善修改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
并回答问题(4)-(5)5.实验结果分析(1)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要包含winsock2.h文件?答:因为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程序中要使用WinSock库中的函数如WSACleanup()等,必须包含头文件winsock2.h。
(2)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加入#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语句,如果不加会出现什么问题?答:语句#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 ")表示链接Ws2_32.lib这个库,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使用到了Ws2_32.lib中的相关函数,如果不加入这个语句,开发环境就无法解析一些Ws2_32.lib中的符号。
删除#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语句后的运行结果:(3)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使用WSAStartup函数,如果不用,程序会有什么问题?答:在利用套接字编程时,第一步需要通过WSAStartup函数来加载套接字库,如果不使用WSAStartup函数就不能够建立套接字,因而无法建立服务连接。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aa85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0.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2.掌握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2.网线3.路由器三、实验过程1.实验一:理解网络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是光纤、双绞线等物理媒介。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帧,并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网络层负责寻路和分组转发,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连接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服务,负责通信协议的选择和具体的应用功能。
2.实验二: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从源主机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送、传输和接受。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层级结构封装,并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根据层级结构进行解封装和处理,最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使用。
3.实验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主机和链路两部分组成。
-主机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结点,终端设备有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结点有路由器、交换机等。
-链路是连接主机之间和主机与网络结点之间的通信路径。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成功地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个层级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达到了实验的目标。
六、总结和建议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然而,实验时间比较紧张,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实验训练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北航_网络实验报告
![北航_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2eab7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2.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攻击与防御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1. 理解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原理;2. 掌握常用网络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3. 学会分析网络安全事件,提出相应的防御策略;4.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验内容1. 路由器配置实验(1)认识路由器和交换机,学习路由器配置的基本指令;(2)正确配置路由器,确保网络正常运作;(3)查看路由表,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
2. APP欺骗攻击与防御实验(1)了解APP欺骗攻击的基本原理;(2)学习防御APP欺骗攻击的方法;(3)实际操作,模拟APP欺骗攻击,验证防御效果。
3. 源IP地址欺骗攻击防御实验(1)了解源IP地址欺骗攻击的基本原理;(2)学习防御源IP地址欺骗攻击的方法;(3)实际操作,模拟源IP地址欺骗攻击,验证防御效果。
4. DHCP欺骗攻击与防御实验(1)了解DHCP欺骗攻击的基本原理;(2)学习防御DHCP欺骗攻击的方法;(3)实际操作,模拟DHCP欺骗攻击,验证防御效果。
5. 密码实验(1)了解密码设置的基本原则;(2)学习密码破解工具的使用方法;(3)实际操作,破解弱密码,提高密码设置意识。
6. MD5编程实验(1)了解MD5算法的基本原理;(2)学习使用MD5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3)实际操作,实现MD5加密和解密功能。
7. 数字签名综合实验(1)了解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2)学习数字签名工具的使用方法;(3)实际操作,生成和验证数字签名。
8. RIP路由项欺骗攻击实验(1)了解RIP路由项欺骗攻击的基本原理;(2)学习防御RIP路由项欺骗攻击的方法;(3)实际操作,模拟RIP路由项欺骗攻击,验证防御效果。
9. 流量管制实验(1)了解流量管制的基本原理;(2)学习流量管制工具的使用方法;(3)实际操作,设置流量管制策略,实现网络流量控制。
10. 网络地址转换实验(1)了解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基本原理;(2)学习NAT设备的使用方法;(3)实际操作,配置NAT设备,实现内外网互通。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教程-参考答案-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教程-参考答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8cc01fbb68a98271fefa83.png)
声明:每个实验都有与之对应的数据包,表格的数据都是分析数据包填上的,由于姜腊林老师只是批阅没有给我们批改,所以会有很多错的地方没改和不懂的地方没有写。
这真的仅仅是参考而已。
实验1.1 Wireshart的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电脑、Wireshart抓包工具三、实验内容:运行Wireshark程序,启动界面点击start按钮,进入Wireshark主窗口。
主窗口包含了捕获和分析包相关的操作。
四、实验步骤:(1)启动Wireshark。
(2)开始分组捕获。
(3)保存抓包文件。
(4)分析抓包文件。
五、实验结果分析(1)、Wireshark主窗口包含那几个窗口?说明这些窗口的作用。
菜单栏:菜单栏通常用来启动Wireshark有关操作,例如File.工具栏:工具栏提供菜单中常用项目的快速访问。
过滤器栏:过滤器栏提供一个路径,来直接控制当前所用的显示过滤器。
包列表窗口:包列表窗口显示当前捕获的全部包的摘要。
包列表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包,不同包有不同的颜色。
如果选择了某行,则更详细的信息显示在保协议窗口和包字节数据窗口中,在包列表窗口中的每一行代表捕获的一个包,每个包的摘要信息包括:a、No:包文件中包的编号。
b、T ime:包的时间擢,即捕获该包的时间,该时间戳的实际格式可以改变。
c、Source:包的源地址。
d、D estination:包的目标地址。
e、Length:该数据包的长度。
f、Info:包内容的附加信息。
包协议窗口:包协议窗口以更详细的格式显示从包列表窗口选中的协议和协议字段。
包的协议和字段用树型格式显示,可以扩展和收缩。
这是一种可用的上下文菜单,单机每行前的“+”就可以展开为以“—”开头的若干行,单击“—”又可以收缩。
包字节(十六进制数据窗口):包字节窗口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出从包列表窗格中选定的当前包的数据,并以高亮度显示在包协议窗口中选择字段。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32841ca300a6c30c229f5e.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设计题目:电子商务网站班级:计算机0706班学号:0902070607姓名:刘晴指导教师:刘丽敏设计时间:6.11~6.24目录第一章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1.2设计目的 (3)1.2设计任务和要求 (3)第二章系统分析设计2.1系统的需求分析 (4)2.2设计要求 (5)2.3运行要求 (6)2.4数据要求 (6)第三章系统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采用的技术 (12)3.2系统的实现过程 (12)3.3实现界面 (23)第四章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心得体会 (28)参考文献 (29)第一章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1.1设计的目的随着Internet的发展,电子商城将成为21世纪网络发展的主流,网上购物将成为一种购物时尚。
目前国内企业正纷纷加入到阿里巴巴等一系列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中,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将成为未来商品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进行宣传网络的同时,也逐步扩大了企业自身的网络销售渠道,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城网站,完成了从“企业对企业”到“企业对个人”同时进行网络交易的过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随着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及网络交易法规的日趋完善,电子商城将成为企业销售经营的主要渠道。
1.2设计任务与要求电子商务网站所需要的功能从用户角度进行简单的划分,可以分为用户功能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
用户功能模块提供给购物的用户使用,后台管理该模块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使用。
其中用户分为一般用户和注册用户。
1.2.1用户相关功能及模块*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 用户信息修改功能。
*购物车功能。
*收银台功能。
* 商品查询功能。
*推荐商品查询功能。
*查看订单功能。
用户可以查看订单的处理状态。
*一般交流和友情连接功能。
1.2.2后台管理相关功能及模块*商品管理*商品分类管理*订单管理*用户管理第二章系统分析设计2.1系统的需求分析网上服装店网站分为前台和后台。
具体如下:前台功能结构:后台功能结构图:为了更加清晰的表达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下面给出企业电子商城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对于不同的角色,他们所承担的任务各不相同,流程图也不一样。
网络验证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验证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9be8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3.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验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网络验证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 学习如何通过验证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验证工具:Wireshark、Ping、Tracert、Nslookup、Arp3. 网络拓扑:实验室局域网三、实验步骤1. 网络连接测试- 使用Ping命令测试本机与局域网内其他计算机的连通性。
-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数据包到达目标计算机的路径。
- 使用Nslookup命令查询域名对应的IP地址。
2. 网络配置验证-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
- 使用ARP命令查看本机ARP缓存表,确认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3. 网络流量分析- 使用Wireshark捕获网络流量,分析数据包的协议、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等信息。
- 观察网络流量中的异常情况,如大量数据包、特定协议异常等。
4. 网络攻击检测- 使用Wireshark分析网络流量,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如SYN flood、DDoS 攻击等。
-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并阻止攻击行为。
5. 网络性能测试-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延迟和丢包率。
- 使用Tracert命令测试网络路径的稳定性。
- 使用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如Iperf)测试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连接测试- 通过Ping命令验证了本机与局域网内其他计算机的连通性。
- 通过Tracert命令跟踪了数据包到达目标计算机的路径,确认了网络路由的准确性。
- 通过Nslookup命令查询了域名对应的IP地址,验证了DNS解析功能。
2. 网络配置验证-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了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确认了网络配置的正确性。
- 使用ARP命令查看本机ARP缓存表,确认了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8c5bf0fc4ffe473268abd2.png)
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报告班级: 电子信息专业级班学号:姓名:实验项目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实验项目性质: 设计性(验证性)实验所属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心):软件实验室指导教师:实验完成时间: 2016 年 6 月 29实验1 控制台网络操作的基本命令实验目的:掌握和使用控制台网络操作的基本命令:ipconfig,ping,tracert,arp,dhcp,nslookup,netstat。
实验环境:Windows7,使用命令提示符实验步骤:ipconfig使用ipconfig/all查看自己计算机的网络配置,尽可能明白每行的意思。
分析:你和旁边的计算机是否处于同一子网,为什么?Ping练习ping命令,掌握反馈的意思。
通过ping/?了解ping命令的各种选项并实际使用。
Tracert/pathping使用tracert或pathping进行路由追踪.思考为何能进行路由追踪?请实际验证。
Arp以arp –a命令,查看当前arp缓存,并通过网络获得查看缓存的变化。
以arp –s命令将网关设置为静态arp。
Dhcp使用ipconfig/release释放自动获取的网络配置,并用ipconfig/renew重新获取,了解DHCP。
如果你不能释放,请思考如何处理。
常用端口号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services文件,了解常用的端口号分配。
Netstat练习netstat命令,查看当前的网络连接状况。
Nslookup练习nslookup命令,进行命令行的DNS解析。
Hosts文件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思考如何屏蔽浏览网页和观看视频时的广告?实验内容:ipconfigPingtracert/pathpingarp Dhcpnetstatnslookuphosts文件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是同一子网因为默认网关是同一个子网里面取出来的一个ip地址作为的,既然默认网关都一样,那就是在同一个子网之内,也就是处于同一个网络.如果不在同一个网络之内的两台电脑肯定是拥有不一样的网关的.2. Tracert(跟踪路由)是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 IP 数据报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4b3e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d.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网络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台路由器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和计算机B分别连接到路由器的两个端口上,路由器通过交换机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四、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将路由器和计算机A、计算机B连接起来,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2. 在路由器上进行基本配置,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这些配置将决定计算机A和计算机B之间的通信。
3. 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它们与路由器的配置相匹配。
4. 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确保计算机A和计算机B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局域网,并实现了计算机A和计算机B之间的通信。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连通性测试,包括ping命令和文件传输等,结果均显示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正常。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网络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我们了解了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配置错误导致网络无法通信等。
通过仔细排查和调试,我们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解决了它们。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网络配置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细节和正确性。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索计算机网络的更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学期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系
年级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heihei学号200907024129
任课教师陈振国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网络专业实验室2011年11月14日实验题目子网规划与组网实验
一、实验题目:
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从网络规划、设备与拓扑结构选择一直到最后组网和测试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子网划分、设备选型、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并对组建的网络进行测试等多方面综合操作的能力,加深对相关内容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设备及环境:
PC兼容机、Windows操作系统、Visio软件、交换机、路由器、网线制作工具、测试工具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1、现有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财务处四个部门要接入网络,每个部门预计最多有25台机器,为了保证安全性和操作的方便性,要求各个部门内部能够直接连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借助路由设备或三层设备来实现彼此的通信(即每个部门属于一个VLAN),若给定的网络地址空间为:192.168.10.0,在该空间内分配四个部门的地址(在该空间内划分出四个子网,分配给四个部门),完成上述组网要求,输出最后的规划方案(包括划分的原则及每个部门所分配的地址)。
2、根据规划方案,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输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3、根据规划方案和网路拓扑图,进行实际的组网操作,完成整个网络的组建;(在实际组网中,每个部门可用一台设备来代表)
1)将各设备接入网络。
2)根据规划方案,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将四个部门划分到不同的子网中去。
3)对路由器或三层交换设备进行配置,实现各个子网之间的通信(选作)。
本部分输出整个网络组建的操作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4、组网完成后对其连通性进行测试。
利用测试命令或测试软件对整个网络的连通性进行测试,输出为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将上述四部分的输出进行整理形成最后的子网规划与组网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