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弯梁的弯曲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弯曲正应力)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电测方法和多点测量技术。
;2、测定梁在纯弯和横力弯曲下的弯曲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二、设备及试样:1. 电子万能试验机或简易加载设备;2. 电阻应变仪及预调平衡箱;3. 进行截面钢梁。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1、载荷P 作用下,在梁的中部为纯弯曲,弯矩为1M=2Pa 。
在左右两端长为a 的部分内为横力弯曲,弯矩为11=()2M P a c -。
在梁的前后两个侧面上,沿梁的横截面高度,每隔4h贴上平行于轴线上的应变片。
温度补偿块要放置在横梁附近。
对第一个待测应变片联同温度补偿片按半桥接线。
测出载荷作用下各待测点的应变ε,由胡克定律知E σε=另一方面,由弯曲公式MyIσ=,又可算出各点应力的理论值。
于是可将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2、加载时分五级加载,0F =1000N ,F ∆=1000N ,max F =5000N ,缷载时进行检查,若应变差值基本相等,则可用于计算应力,否则检查原因进行复测(实验仪器中应变ε的单位是610-)。
3、实测应力计算时,采用1000F N ∆=时平均应变增量im ε∆计算应力,即i im E σε∆=∆ ,同一高度的两个取平均。
实测应力,理论应力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理论值计算中,公式中的31I=12bh ,计算相对误差时 -100%e σσσσ=⨯理测理,在梁的中性层内,因σ理=0,故只需计算绝对误差。
四、数据处理1、实验参数记录与计算:b=20mm, h=40mm, l=600mm, a=200mm, c=30mm, E=206GPa, P=1000N ∆, max P 5000N =, k=2.193-641I==0.1061012bh m ⨯ 2、填写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表格 (1)纯弯曲的中部实验数据记录(2)横力弯曲的两端实验数据记录五、实验总结与思考题:实验总结:1、在纯弯曲变形的理论中有两个假设,即(1)平面假设,(2)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书
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书-.实验名称
二. 实验内容
三. 实验目的与要求
四.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可以抓图粘贴)
五. 实验步骤
六. 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可以抓图粘贴)
(一)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测得的应变增量的平均值△£实,应用虎克定律式(2)计算出各相应的应力增量Ab实,根据式(3川•算出各测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值Ab理。
比较实测值与理论值,并根据式(4)汁算出截面上各测点的应力增量与理
论值的相对误差。
对位于梁中性层处的测点,因其理=0,故仅需计算其绝对误
差。
(二)实验记录及实验结果
1 •试件、梁装置的数据记录:将试件、梁装置的数据填入到表一。
•测点的坐标值儿(至中性轴的距离):将测点的坐标值儿填入到表二。
2
表三
$
4 •计算实验结果:计•算正应力增量实测值及理论值,填入到表四。
5•绘制正应力分布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实测正应力及理论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分布图。
y(mm)
a(MPa)
正应力沿截面岛分布图
七. 结果分析
1.正应力实测结果与理论讣算值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影响实验结果正确
性的主要因数是什么?
2•若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不等于零,其原因是什么?
3•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会受材料弹性模量E的影响?为什么?。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答案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答案应力弯曲答案实验报告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梁的弯曲正应力篇一:梁弯曲正应力测量实验报告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编号:XH03JW024-05/0实训(验)报告班级:课程名称:实训(验):梁弯曲正应力测量年月日一、实训(验)目的:1、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电测应力原理,掌握直流测量电桥的加减特性;3、分析应变片组桥与梁受力变形的关系,加深对等强度梁概念的理解。
二、实训(验)内容、记录和结果(含数据、图表、计算、结果分析等)1、实验数据:(1)梁的尺寸:宽度b=9mm;梁高h=30mm;跨度l=600mm;AC、BD:弯矩a=200mm。
测点距轴z距离:hhhhy1?=15mm;y2?=7.5mm;y3=0cm;y47.5mm;y515mm;E=210Gpa。
244223抗弯曲截面模量WZ=bh/6 惯性矩JZ=bh/12(2)应变?(1?10?6)记录:(3)取各测点?值并计算各点应力:??1=16×10 ;??2=7×10 ;??3= 0;??4=8×10 ;??5=15×10 ;??1=E?1=3.36MPa;??2 =E??2=1.47MPa;??3=0 ;-6-6-6-64=E?4=1.68MPa;??5=E?5=3.15MPa;根据ΔMW=ΔF·a/2=5 N·m而得的理论值:??1=ΔMW/WZ=3.70MPa;??2=ΔMWh/4(JZ)=1.85MPa ;??3=0 ;??4=ΔMWh/4(JZ)=1.85MPa;??5=ΔMW/WZ=3.70MPa;(4)用两次实验中线形较好的一组数据,将平均值?换算成应力??E?,绘在坐标方格纸上,同时绘出理论值的分布直线。
篇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应力/2.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验证梁的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梁在弯曲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规律;2. 验证梁的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准确性;3. 掌握应变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4.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梁在弯曲状态下,其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sigma = \frac{M y}{I_z} \]其中,\(\sigma\) 为正应力,\(M\) 为弯矩,\(y\) 为梁横截面上某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_z\) 为梁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实验中,通过测量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变,根据虎克定律,可计算出相应位置的应力。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梁、应变片、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梁材料:矩形截面试件,尺寸为 \(b \times h\);2. 应变片:电阻应变片,用于测量梁横截面上的应变;3. 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用于测量应变片输出的电阻变化,从而计算出应变;4. 加载装置:用于对梁施加弯矩;5.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梁的尺寸;6. 计算器:用于计算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梁、应变片、应变仪等;2. 将应变片粘贴在梁的预定位置,确保应变片与梁表面紧密贴合;3. 接通应变仪电源,调整应变仪的量程和灵敏度;4.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梁的尺寸,记录数据;5. 在梁上施加预定的弯矩,确保梁处于弯曲状态;6. 使用应变仪测量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变,记录数据;7. 根据实验数据和应变片的位置,计算出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力;8. 比较实验测得的应力与理论计算值,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1: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变测量值| 测点位置 | 应变值(με) || -------- | ------------ || A点 | 120 || B点 | 100 || C点 | 80 || D点 | 60 |表2: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力计算值| 测点位置 | 应力值(MPa) || -------- | ------------ || A点 | 12.00 || B点 | 10.00 || C点 | 8.00 || D点 | 6.00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梁的弯曲状态下,应力在梁横截面上呈线性分布。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姓名: 班级: 学号:实验报告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公式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材料力学多功能试验台中的纯弯曲梁实验装置2.数字测力仪、电阻应变仪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在纯弯曲条件下,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梁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zM yI σ⋅=为测量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在梁的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
贴法:中性层一片,中性层上下1/4梁高处各一片,梁上下两侧各一片,共计五片。
采用增量法加载,每增加等量荷载△P (500N )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求的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实i ,从而求出应力增量:σ实i =E △ε实i将实验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已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四、原始数据:五、实验步骤:1. 打开应变仪、测力仪电源开关2. 连接应变仪上电桥的连线,确定第一测点到第五测点在电桥通道上的序号。
3. 检查测力仪,选择力值加载单位N 或kg ,按动按键直至显示N 上的红灯亮起。
按清零键,使测力计显示零。
4.应变仪调零。
按下“自动平衡”键,使应变仪显示为零。
5.转动手轮,按铭牌指示加载,加力的学生要缓慢匀速加载,到测力计上显示500N ,读数的学生读下5个测点的应变值,(注意记录下正、负号)。
用应变仪右下角的通道切换键来显示第5测点的读数。
以后,加力每次500N ,到3000N 为止。
6.读完3000N 应变读数后,卸下载荷,关闭电源。
六、实验结果及处理:1.各点实验应力值计算根据上表数据求得应变增量平均值△εPi,带入胡克定律计算各点实验值:σ实i=E△εPi×10-62.各点理论应力值计算载荷增量△P = 500N弯矩增量△M = △P/2×L P应力理论值计算(验证的就是它)3.绘出实验应力值和理论应力值的分布图以横坐标表示各测点的应力σ实和σ理,以纵坐标表示各测点距梁中性层的位置。
梁纯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
梁纯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在承受纯弯曲的钢梁上,测取其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验证梁的正应力公式和观察应力的分布规律;
*熟悉电测初步知识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试件、尺寸、设备一一见系网页中“教学资源栏目”之“实验指导”
*操作步骤、仪器使用(同上)
(三)数据处理
木测量过程记录表
AM■ v
理论值计算:,对应载荷增虽所产生的弯矩:AM=0.5AF.a
(四)思考题
*弯曲正应力的大小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是否有关?
*分析理论值计算与实验值产生的误差原因。
(列出可能的儿种)
*若在实验中出现与中性层对应的点的数值为“非零”,是什么原因?。
实验四 纯弯曲梁正应力测定试验
实验四 纯弯曲梁正应力测定试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测法测定应力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2. 验证梁的理论计算中正应力公式的正确性,以及推导该公式时所用假定的合理性。
二、试验原理梁弯曲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和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在纯弯曲的条件下,根据实验现象,经过判断,推理,提出了如下假设:梁变形前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且仍然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截面内的某一轴旋转了一定角度。
这就是所说的平面假设。
以此假设及单向应力状态假设为基础,推导出直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公式为 y I M z=σ (4-1) 式中:M--横截面上的弯矩;I z —横截面轴惯性矩;Y —所求应力点矩中性轴的距离。
整梁弯曲试验采用矩形截面的低炭钢单跨简支梁,梁承受荷载如图4-1所示。
图4-1 整梁弯曲试验装置 在这种载荷的作用下,梁中间段受纯弯曲作用,其弯矩为Fa ,而在两侧长度各为a 的两段内,梁受弯曲和剪切的联合作用,这两段的剪力各为±F 。
实验时,在梁纯弯曲段沿横截面高度自上而下选八个测点,在测点表面沿梁轴方向各粘贴一枚电阻应变片,当对梁施加弯矩M 时,粘贴在各测点的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将发生变化。
从而根据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就可测得各测点的线应变值εj (角标j 为测点号,j=1,2,3, …,8)。
由于各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由虎克定律求得各测点实测应力值R 实j ,即 j j E εσ=实梁表面的横向片是用来测量横向应变的,可用纵向应变与横向应变的关系求得横向变形系数μ值。
所谓叠梁,是两根矩形截面梁上下叠放在一起,两界面间加润滑剂,如图3-2所示。
两根梁的材料可相同,也可不同;两根梁的截面高度尺寸可相同,亦可相异。
只要保证在变形时两梁界面不离开即可。
图4-2 所示的叠梁,在弯矩M 的作用下,可以认为两梁界面处的挠度相等,并且挠度远小于梁的跨度;上下梁各自的中性轴,在小变形的前提下,各中性层的曲率近似相等。
纯弯曲实验报告
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试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矩形截面梁在只受弯矩作用的条件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即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沿高度线性分布。
2、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①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实验装置 1台②DH3818静态应变测试仪 1件三、实验原理(1)受力图主梁材料为钢梁,矩形截面,弹性模量E=210GPa,高度h=40.0mm,宽度b=15.2mm。
旋动转轮进行加载,压力器借助于下面辅助梁和拉杆(对称分布)的传递,分解为大小相等的两个集中力分别作用于主梁的C、D截面。
对主梁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其受力简图,如图1所示。
(2)内力图分析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求解并画出其内力图,我们得到CD段上的剪力为零,而弯矩则为常值,因此主梁的CD段按理论描述,处于纯弯曲状态。
主梁的内力简图,如图2所示。
Page 1 of 10(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4)理论正应力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即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0=τ),得到主梁纯弯曲CD 段横截面上任一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zii I y M =理论σ其中,M 为CD 段的截面弯矩(常值),z I 为惯性矩,iy 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5)实测正应力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CD 段上取5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1、2、3、4、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5个电阻应变片,如图4所示。
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5.3所示的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1-5分别贴在横力弯曲区,6-10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Page 2 of 10Page 3 of 10Page 4 of 10Page 5 of 10Page 6 of 10Page 7 of 10b.σ–P曲线图在σ–P坐标系中,以σi实的值为横坐标,P的值为纵坐标,将各点的实测应力值分别绘出,然后进行曲线拟合,这样就得到了纯弯梁横截面上各点在不同载荷下的5条正应力分布曲线。
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
y1?=15mm;y2?=;y3=0cm;y4????;y5????15mm;E=210Gpa。
2442
23
抗弯曲截面模量WZ=bh/6惯性矩JZ=bh/12
(2)应变?记录:
(3)取各测点?值并计算各点应力:
??1=16×10;??2=7×10;??3= 0;??4=8×10;??5=15×10;??1=E?1=;??2=E??2=;??3=0;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一台;2、TS3860型静态数字应变仪一台;3、纯弯曲实验梁一根。4、温度补偿块一块。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弯曲梁的材料为钢,其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μ=。用手转动实验装置上面的加力手轮,使四点弯上压头压住实验梁,则梁的中间段承受纯弯曲。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纯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图4-1
此值与理论公式计算出的各点正应力的增量即
?理?
?MyIZ
?pa2
进行比较,就可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这里,弯矩增量?M?。
梁上各点的应变测量,采用1/4桥接线,各工作应变片共用一个温度补偿块。
四、实验步骤
1.记录实验台参数,设计实验方法。
2.准备应变仪:把梁上各测量点的应变片(工作应变片)按编号逐点接到电阻应变仪A、B接线柱上,将温度补偿片接到电阻应变仪接线柱上作公共补偿。
如果测得纯弯曲梁在纯弯曲时沿横截面高度各点的轴向应变,则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公式??E?,可求出各点处的应力实验值。将应力实验值与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σ实=Eε
式中E是梁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
实
图3-16
为确定梁在载荷ΔP的作用下各点的应力,实验时,可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ΔP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一次,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Δε
纯弯曲实验报告
Page 1 of 10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试验实验目的1、 测定矩形截面梁在只受弯矩作用的条件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随高 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即 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沿高度线性分布。
2、 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① 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实验装置 ② DH3818静态应变测试仪1三、实验原理(1)受力图主梁材料为钢梁,矩形截面,弹性模量 E=210GPa 高, 度 h=40.0mm ,宽度b=15.2mm 。
旋动转轮进行加载,压力器借助于下面辅助梁和拉杆(对称分布)的 传递,分解为大小相等的两个集中力分别作用于主梁的 C 、D 截面。
对主梁进行 受力分析,得到其受力简图,如图 1 所示。
(2)内力图分析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求解并画出其内力图,我们得到 CD 段上的剪力为零,而弯矩则为常值,因此主梁的 CD 段按理论描述,处于纯弯曲状态。
主梁 的内力简图,如图 2 所示。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Page 2 of 10(4)理论正应力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 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 即横截面 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 0 ),得到主梁纯弯曲 CD 段横截面上任一 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M y i i 理论 IIz其中, M 为 CD 段的截面弯矩(常值) , I z 为惯性矩, y i 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 离。
(5)实测正应力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 CD 段上取 5 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 1、2、3、4、 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 5 个电阻应变片,如图 4所示。
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 5.3所示的 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 1-5 分别贴在 横力弯曲区, 6-10 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Page 3 of 10根据应变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片粘贴到被测构件表面, 构件在受到 外载荷作用,发生变形,应变片因感受测点的应变,而同步发生变形,从而自身 的电阻发生变化。
实验五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测定
图2-2 梁的尺寸、测点布置及加载示意图图2-3半桥接线图 实验五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测定一、概述梁是工程中常用的构件和零件。
在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中经常要涉及到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
而梁的弯曲正应力的理论公式是根据纯弯曲梁横截面变形保持平面的假设推导出来的,它的正确性以及能否推广到剪切弯曲梁,可以由本次实验提供的简便方法验证。
二、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量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理论公式。
2.掌握电测法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备、器材及试样1. 静态应变测试仪。
2. 多功能组合实验台。
四、实验原理弯曲梁为矩形截面钢梁,其弹性模量E =2.05×105MPa ,几何尺寸见图2-2,CD 段为纯弯曲段,梁上各点为单向应力状态,在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只要测出各点的轴向应变ε实,即可按σ实=E ε实计算正应力。
为此在梁的CD 段某一截面的前后两侧面上,在不同高度沿平行于中性层各贴有五枚电阻应变片。
其中编号3和3′片位于中性层上,编号2和2′片与编号4和4′片分别位于梁的上半部分的中间和梁的下半部分的中间,编号1和1′片位于梁的顶面的中线上,编号5和5′片位于梁的底面的中线上(见图2-2),并把各前后片进行串接。
温度补偿片贴在一块与试件相同的材料上,实验时放在被测试件的附近。
上面粘贴有各种应变片和应变花,实验时根据工作片的情况自行组合。
为了便于检验测量结果的线性度,实验时采用等量逐级缓慢加载方法,即每次增加等量的荷载ΔP ,测出每级荷载下各点的应变增量Δε,然后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实ε∆,依次求出各点应力增量Δσ实=E 实实ε∆。
实验可采用半桥接法、公共外补偿。
即工作片与不受力的温度补偿片分别接到应变仪的A 、B 和B 、C 接线柱上(如图2-3),其中R 1为工作片,R 2为温度补偿片。
对于多个不同的工作片,用同一个温度补偿片进行温度补偿,这种方法叫做“多点公共外补偿”。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测定的实验报告
贴片位置
b
8
y3
0
h
16
y2(y4)
a
200
y1(y5)
3应变读数记录
读数A
应变片号
载荷
1
2
3
4
A
0
120
567
168
637
92
4500
0
7449
91
4
522
606
4500
7481
8
120
461
184
576
92
4500
0
7510
89
12
399
545
4500
7540
16
120
338
185
514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梁受纯弯曲时,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得纯弯曲时正应力公式:
图1
在矩形截面梁纯弯曲部分(见图1,CD段),贴有四个应变片,其中3在中性层上,1,2和4,5分别贴在离中性层为梁高的1/4及上下表面,加载后,梁弯曲变形,由应变仪可测出个测量点的纵向应变 ,可确定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
2:学习电测法。
主要实验仪器:1:弯曲试验装置。
2:电阻应变仪和预调平衡箱。
主要实验步骤:
一:取一矩形截面的等截面剪支梁AB,其上作用两个对称的集中力P/2,未加载前,在中间CD段表面画些平行于梁轴线的纵向线和垂直于梁轴线的横向线。加载后在梁的AC和DB两段内,各横截面上有不同的剪力和弯矩M。
二;在矩形截面梁弯曲部分,贴有四个应变片,其中3在中性层上,1,2,4,5分别在离中性层为梁高的1/4及上下表面,加载后,梁弯曲变形,由应变仪可测出各测量点的纵向应变,可确定横截面上的应变分布规律。
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报告-纯弯曲实验报告思考题
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报告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报告学院系班级实验组别实验人员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型号实验装置名称型号量具名称精度㎜三、实验数据及处理梁试件的弹性模量11101.2EPa 梁试件的横截面尺寸h ㎜b ㎜支座到集中力作用点的距离d ㎜各测点到中性层的位置1y ㎜2y ㎜3y ㎜4y ㎜5y ㎜6y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载荷N 静态电子应变仪读数106 1点2点3点4点5点6点F F 读数1 增量1 读数2 增量2 读数3 增量3 读数4 增量4 读数5 增量5 读数6 增量6 F 1 2 3 4 5 6 应变片位置1点2点3点4点5点6点实验应力值/MPa 理论应力值/MPa 相对误差/ 泊松比值注表中读数1、2、3、4、5、6为两次实验所得读数的平均值。
F为荷载增量的平均值。
1、2、3、4、5、6为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四、应力分布图理论和实验的应力分布图画在同一图上五、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温度补偿片贴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2.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测定材料E、实验报告学院系班级实验组别实验人员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型号实验装置名称型号量具名称精度㎜三、实验数据及处理板试件尺寸试件截面宽b ㎜高h ㎜截面积oA mm2 NF oAFMPa 纵向应变106 横向应变106 1r 2r 3r 1r 2r 3r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方法1平均法均均oAFE 均均计算过程2最小二乘法niiniiiE121 niiniii121 计算过程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四、画出关系图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图画在同一图上平均法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图最小二乘法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图五、思考题1.试件尺寸和形式对测定弹性模量E有无影响2.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那些为何要用等量增载法进行实验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圆管扭转应力试验实验报告学院系班级实验组别实验人员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型号实验装置名称型号量具名称精度㎜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薄壁圆管尺寸外径D ㎜内径d ㎜加力臂长度L ㎜切变模量111082.0G Pa 弹性模量11101.2E Pa 泊松比28.0 电阻片号kNPo1.0 kNPn1.1 两次读数平均值两次读数平均值1 2 3 4 5 6 注由于纯扭实验中004545故045采用1、4、3、6的绝对值加以平均表中电阻号1、4相对于45°应变片3、6相对于-45°应变片2、5相对于0°应变片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四、计算B、D点实测时的主应力和主方向五、计算B、D点理论主应力和主方向六、思考题1.求出实测主应力、主方向与理论主应力、主方向的相对误差。
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报告-纯弯曲实验报告思考题
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报告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报告学院系班级实验组别实验人员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型号实验装置名称型号量具名称精度㎜三、实验数据及处理梁试件的弹性模量11101.2EPa 梁试件的横截面尺寸h ㎜b ㎜支座到集中力作用点的距离d ㎜各测点到中性层的位置1y ㎜2y ㎜3y ㎜4y ㎜5y ㎜6y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载荷N 静态电子应变仪读数106 1点2点3点4点5点6点F F 读数1 增量1 读数2 增量2 读数3 增量3 读数4 增量4 读数5 增量5 读数6 增量6 F 1 2 3 4 5 6 应变片位置1点2点3点4点5点6点实验应力值/MPa 理论应力值/MPa 相对误差/ 泊松比值注表中读数1、2、3、4、5、6为两次实验所得读数的平均值。
F为荷载增量的平均值。
1、2、3、4、5、6为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四、应力分布图理论和实验的应力分布图画在同一图上五、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温度补偿片贴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2.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测定材料E、实验报告学院系班级实验组别实验人员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型号实验装置名称型号量具名称精度㎜三、实验数据及处理板试件尺寸试件截面宽b ㎜高h ㎜截面积oA mm2 NF oAFMPa 纵向应变106 横向应变106 1r 2r 3r 1r 2r 3r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方法1平均法均均oAFE 均均计算过程2最小二乘法niiniiiE121 niiniii121 计算过程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四、画出关系图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图画在同一图上平均法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图最小二乘法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图五、思考题1.试件尺寸和形式对测定弹性模量E有无影响2.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那些为何要用等量增载法进行实验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圆管扭转应力试验实验报告学院系班级实验组别实验人员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型号实验装置名称型号量具名称精度㎜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薄壁圆管尺寸外径D ㎜内径d ㎜加力臂长度L ㎜切变模量111082.0G Pa 弹性模量11101.2E Pa 泊松比28.0 电阻片号kNPo1.0 kNPn1.1 两次读数平均值两次读数平均值1 2 3 4 5 6 注由于纯扭实验中004545故045采用1、4、3、6的绝对值加以平均表中电阻号1、4相对于45°应变片3、6相对于-45°应变片2、5相对于0°应变片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四、计算B、D点实测时的主应力和主方向五、计算B、D点理论主应力和主方向六、思考题1.求出实测主应力、主方向与理论主应力、主方向的相对误差。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报告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公式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材料力学多功能试验台中的纯弯曲梁实验装置2.数字测力仪、电阻应变仪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在纯弯曲条件下,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梁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σ=My/I z为测量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在梁的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
贴法:中性层一片,中性层上下1/4梁高处各一片,梁上下两侧各一片,共计五片。
采用增量法加载,每增加等量荷载△P(500N)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求的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实i,从而求出应力增量:σ实i=E△ε实i将实验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已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四、原始数据:五、实验步骤:1.打开应变仪、测力仪电源开关2.连接应变仪上电桥的连线,确定第一测点到第五测点在电桥通道上的序号。
3. 检查测力仪,选择力值加载单位N或kg,按动按键直至显示N上的红灯亮起。
按清零键,使测力计显示零。
4.应变仪调零。
按下“自动平衡”键,使应变仪显示为零。
5.转动手轮,按铭牌指示加载,加力的学生要缓慢匀速加载,到测力计上显示500N,读数的学生读下5个测点的应变值,(注意记录下正、负号)。
用应变仪右下角的通道切换键来显示第5测点的读数。
以后,加力每次500N,到3000N 为止。
6.读完3000N应变读数后,卸下载荷,关闭电源。
六、实验结果及处理:1.各点实验应力值计算根据上表数据求得应变增量平均值△εPi,带入胡克定律计算各点实验值:σ实i=E△εPi×10-62.各点理论应力值计算载荷增量△P=500N弯矩增量△M=△P/2×a应力理论值计算σ理i=∆M∙YiI z(验证的就是它)3.绘出实验应力值和理论应力值的分布图以横坐标表示各测点的应力σ实和σ理,以纵坐标表示各测点距梁中性层的位置。
梁的纯弯正应力实验报告
梁的纯弯正应力实验报告梁的纯弯正应力实验报告引言: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在实际工程中,梁的受力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而纯弯正应力是梁受力状态中的一种典型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梁的纯弯正应力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梁的受力规律,为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1. 了解梁的受力特点,掌握梁的纯弯正应力的计算方法;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学会进行梁的纯弯正应力实验;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梁的受力理论,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原理:梁的纯弯正应力是指在梁的跨度方向上,上下表面受到相等大小、反向作用的弯矩,使得梁产生弯曲变形。
在梁的纯弯正应力状态下,梁上任意一点的应力是纯弯应力,即只有剪应力,没有正应力。
实验装置:1. 弯曲试验机:用于施加弯矩,产生梁的弯曲变形;2. 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用于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梁材料和尺寸,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弯曲试验机的参数;2. 实验操作:将梁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施加适当的弯矩,记录梁的变形情况;3. 数据采集:使用应变计等仪器,测量梁上不同位置的应变值,并记录;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梁上不同位置的剪应力,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5.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梁的受力理论,探讨梁的纯弯正应力规律。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应变数据,可以计算出梁上不同位置的剪应力值。
根据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可以绘制出应力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在梁的纯弯正应力状态下,梁上的剪应力呈线性分布,且最大剪应力出现在梁的中心位置。
这与梁的受力理论相符合。
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性。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此外,对于梁的材料和尺寸的选择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结论:通过对梁的纯弯正应力进行实验研究,我们了解了梁的受力特点,掌握了梁的纯弯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梁在纯弯曲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通过对不同材料和截面形状的梁进行纯弯曲实验,测量梁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分析梁的弯曲刚度和断裂强度,以及不同因素对梁的弯曲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梁的纯弯曲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截面形状和几何尺寸密切相关。
引言: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在实际工程中,梁常常承受弯曲载荷,因此研究梁在纯弯曲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纯弯曲实验,探究梁的弯曲刚度、应力分布和断裂强度,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不同材料和截面形状的梁进行纯弯曲实验。
首先,选择合适的试验材料,如钢材、铝材等,并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不同截面形状的梁。
然后,在实验装置上将梁固定,施加纯弯曲载荷,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梁的变形情况。
同时,使用应变片测量梁的应变分布,进而计算出梁的应力分布。
最后,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和截面形状的梁在纯弯曲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
首先,弯曲刚度是评价梁抗弯能力的重要指标。
实验发现,梁的弯曲刚度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切相关,弹性模量越大,梁的弯曲刚度越高。
其次,应力分布是研究梁弯曲性能的重要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梁的应力分布呈现出高应力区和低应力区的分布特点,高应力区位于梁的上表面,低应力区位于梁的下表面。
最后,实验还发现,梁的断裂强度与材料的抗拉强度密切相关,抗拉强度越高,梁的断裂强度越大。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梁的纯弯曲性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截面形状和几何尺寸等。
首先,材料的弹性模量决定了梁的弯曲刚度,弹性模量越大,梁的弯曲刚度越高。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选择具有高弹性模量的材料来提高梁的弯曲刚度。
其次,截面形状对梁的弯曲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不同截面形状的梁具有不同的惯性矩和截面模量,从而导致不同的应力分布和弯曲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弯梁的弯曲应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测法的测试原理,学习运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的方法
2.测定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镜像比较,验证弯梁正应力公式。
二.实验设备
1.钢卷尺
2.游标卡尺
3.静态电阻应变仪
4.纯弯梁实验装置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是用低碳钢制成的矩形截面试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计算各点的实测应力增量公式:i i E 实实εσ∆=∆计算各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公式:z
i i I My ∆=
∆σ式中∆M=12∆P×a ,Iz=bh312
四.试验方法
1.测定弯梁试件尺寸:h,b,L,a
2.电阻应变仪大调整与桥路连接
3.接通力传感器显示屏电源,当试件未受力时,调节电阻应变仪零点。
4.缓慢转动手轮,每增加1KN 载荷,测相应测点的应变值,直到载荷为4.5KN 为止。
5.卸去载荷,应变仪,力传感器显示屏复位。
应变测量结束。
五.实验数据测定
试件材料的弹性模量E =210GPa
2.试件尺寸及贴片位置
试件尺寸/m贴片位置/m b0.02y6-0.020
3.应变读数记录
读
次
载荷
P/kN 载荷
增量
Δ
P/k
N
电阻应变仪读数(με)
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5测点6测点7
S1Δ
S
1
S2Δ
S2
S3Δ
S3
S4Δ
S4
S5Δ
S5
S6Δ
S6
S7Δ
S7
10.51010-290340-460480-61062 2 1.51-2934-4648-6162
1.51-1-3631-4848-6764
3 2.50-6565-9496-12
812 6
16-2333-4256-6369
4 3.56-8898-13
615
2
-19
1
19
5
12-3139-4648-5964 5 4.58-11137-1820-2525
载荷增量ΔP=
1kN ,ΔM=
2
P
∆·a =0.075kN ·m
4.计算结果及误差
测点
1234567实验值Δσ实/MPa 0.84-6.257.19-9.5610.5-13.113.6理论值Δσ理/MPa
-7.57.5-11.5-11.5-1515误差%
16.7%
4.13%
16.9%
8.70%
12.7%
9.33%
5.作图与分析
(1)绘制梁的截面应力分布图:用实线代表实验测定结果;用虚线代表理论计算结果。
(2)试分析电测实验中,产生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
1.加载位置不准确
2.荷载可能不精确
3.材料的各向异性、或者不均质
4.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示数不稳定
9
2009平均ΔS (με)(Δε=10-6ΔS )4-29.7534.25-45.550-62.564.75平均Δσ=E ·Δε/MPa 0.84
-6.25
7.19
-9.56
10.5
-13.1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