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与基因组学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DNA是遗传物质
1944年Avery等人不仅在体外成功地重复了 上述实验,而且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了转 化因子(trans-forming factor)是DNA,而不是 多糖荚膜、蛋白质和RNA,而且转化频率 随着DNA纯度的提高而增加。证明了DNA 就是遗传物质。
5
(4)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
11
(三)基因的分类
根据基因的功能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结构基因 这类基因不仅可转录(tran- scription)成mRNA,
而且可翻译(translation)成多肽链,从而构成各种 结构蛋白和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 (二) rDNA和 tDNA基因 这类基因只转录产生相应的RNA,而不翻译成多 肽链。
1957年S.Benzer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作为材料,在 DNA分子结构的水平上,分析了基因内部的精细 结构,提出了顺反子(cistor)概念,证明基因是 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区段。
6
(5)操Fra Baidu bibliotek子模型
1961法国分子生物学家F.Jacob和J.Monod通过不同 的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突变体来研究基因的作用, 提出了操纵子模型学说(operon theory)。这一学说 阐明了基因调控在乳糖利用中所起的作用。表明 人们已认识到基因的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 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随之人们发现 无论是真核还是原核生物转录调节都是涉及到编 码蛋白的基因和DNA上的元件。这一发现获得了 1965年诺贝尔奖。
20世纪40年代G W.Beadle和E.L.Tatum通过对 粗糙脉孢菌营养缺陷型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因 一个酶的假说。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明确了DNA在活体内的复制方式。
1957年由Crick最早提出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生物 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即中心法则,接着在 1961年又提出了三联遗传密码,这样将DNA分子 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也为揭示 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分子基础。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基因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突变单位、重组单位和功能单位;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因 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核酸序列,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表达 某种遗传 信息(其产物为有功能的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变成特定的生 理功能。 “核酸序列”主要指DNA,对于RNA病毒来说则指染色体 RNA。 “RNA分子”主要包括tRNA和rRNA。这个定义较确切地表 述了基因的本质和功能,已经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10
(二)基因的概念
在初中生物学课本中,把基因定义为“染色体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 性状的小单位”。高中生物学课本则把基因定义为“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在最具权威的2000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基因 的定义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功能 单位”。在最近几年出版的外文版和部分中文版的分子生物学和分 子遗传学书籍中又给出了新的答案。 从上述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基因不仅在功能上多种 多样,在结构上也是五花八门,因此,给它下一个非常准确和永远 适用的定义是相当困难的。基因的概念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此外,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结构基因是一段连续的DNA 序列,70年代后期发现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都是不连续 的,其中被一些不编码序列所隔开,故称为断裂基因。
1978年,在噬菌体中还发现了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可 被包含在另一个基因中,两个基因序列可能部分重叠。
9
断裂基因的意义 (1)有利于储存较多的遗传信息量; (2)有利于变异与进化; (3)增加重组机率; (4)内含子可能是调控装置。
12
(三)启动子(promotor)与操纵基因(operator) 前者是转录时RNA多聚酶起始与DNA结合的
部位;后者是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蛋白质 或激活蛋白质与DNA结合的部位,它们都 是不转录的DNA区段,确切说,它们不能 称为基因。但关系到结构基因的活化或钝 化。
13
以上各类基因(或DNA区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通过这些基因的相 互作用、密切协作,调控基因有序地表达,从而使各种生命活动表现 出规律性、和谐性。
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性状本身是不能遗传 的,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才是遗传的。 1909年,丹麦学者W.L.Johannsen提出了“基因”(gene) 一词,代替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由此形成了“颗粒遗 传”学说,认为在杂种中等位基因不融合,各自保持其独 立性,这也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核心。
3
(2)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1910年摩尔根等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表明,染色体在细胞分 裂时的行为与基因行为一致,从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并呈直线排列,提出了遗传学的连锁交换规律,证明了性 别决定是受染色体支配的。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 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第二讲
基因与基因组学
Gene and Genome
主讲人: 白云飞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1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
一、 基因的概念
(一)基因概念的发展
2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类对于基因的认识逐步深入,基因 概念也随之发展。基因概念发展经过几个时期。
(1)遗传“因子” 基因的最初概念是来自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认为生物
7
乳糖操纵子
8
7)“跳跃基因”和“断裂基因”的发现
50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B.McClintock在玉米的控制因 子的研究中已经指出某些遗传因子是可以转移位置的。后 来的研究发现,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均发现有基因转 移的现象,并将这些可转移位置的成分称为跳跃基因 (jumping gene),亦称转座因子(transposon element)。
(3)DNA是遗传物质
1944年Avery等人不仅在体外成功地重复了 上述实验,而且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了转 化因子(trans-forming factor)是DNA,而不是 多糖荚膜、蛋白质和RNA,而且转化频率 随着DNA纯度的提高而增加。证明了DNA 就是遗传物质。
5
(4)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
11
(三)基因的分类
根据基因的功能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结构基因 这类基因不仅可转录(tran- scription)成mRNA,
而且可翻译(translation)成多肽链,从而构成各种 结构蛋白和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 (二) rDNA和 tDNA基因 这类基因只转录产生相应的RNA,而不翻译成多 肽链。
1957年S.Benzer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作为材料,在 DNA分子结构的水平上,分析了基因内部的精细 结构,提出了顺反子(cistor)概念,证明基因是 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区段。
6
(5)操Fra Baidu bibliotek子模型
1961法国分子生物学家F.Jacob和J.Monod通过不同 的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突变体来研究基因的作用, 提出了操纵子模型学说(operon theory)。这一学说 阐明了基因调控在乳糖利用中所起的作用。表明 人们已认识到基因的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 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随之人们发现 无论是真核还是原核生物转录调节都是涉及到编 码蛋白的基因和DNA上的元件。这一发现获得了 1965年诺贝尔奖。
20世纪40年代G W.Beadle和E.L.Tatum通过对 粗糙脉孢菌营养缺陷型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因 一个酶的假说。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明确了DNA在活体内的复制方式。
1957年由Crick最早提出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生物 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即中心法则,接着在 1961年又提出了三联遗传密码,这样将DNA分子 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也为揭示 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分子基础。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基因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突变单位、重组单位和功能单位;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因 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核酸序列,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表达 某种遗传 信息(其产物为有功能的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变成特定的生 理功能。 “核酸序列”主要指DNA,对于RNA病毒来说则指染色体 RNA。 “RNA分子”主要包括tRNA和rRNA。这个定义较确切地表 述了基因的本质和功能,已经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10
(二)基因的概念
在初中生物学课本中,把基因定义为“染色体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 性状的小单位”。高中生物学课本则把基因定义为“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在最具权威的2000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基因 的定义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功能 单位”。在最近几年出版的外文版和部分中文版的分子生物学和分 子遗传学书籍中又给出了新的答案。 从上述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基因不仅在功能上多种 多样,在结构上也是五花八门,因此,给它下一个非常准确和永远 适用的定义是相当困难的。基因的概念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此外,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结构基因是一段连续的DNA 序列,70年代后期发现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都是不连续 的,其中被一些不编码序列所隔开,故称为断裂基因。
1978年,在噬菌体中还发现了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可 被包含在另一个基因中,两个基因序列可能部分重叠。
9
断裂基因的意义 (1)有利于储存较多的遗传信息量; (2)有利于变异与进化; (3)增加重组机率; (4)内含子可能是调控装置。
12
(三)启动子(promotor)与操纵基因(operator) 前者是转录时RNA多聚酶起始与DNA结合的
部位;后者是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蛋白质 或激活蛋白质与DNA结合的部位,它们都 是不转录的DNA区段,确切说,它们不能 称为基因。但关系到结构基因的活化或钝 化。
13
以上各类基因(或DNA区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通过这些基因的相 互作用、密切协作,调控基因有序地表达,从而使各种生命活动表现 出规律性、和谐性。
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性状本身是不能遗传 的,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才是遗传的。 1909年,丹麦学者W.L.Johannsen提出了“基因”(gene) 一词,代替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由此形成了“颗粒遗 传”学说,认为在杂种中等位基因不融合,各自保持其独 立性,这也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核心。
3
(2)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1910年摩尔根等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表明,染色体在细胞分 裂时的行为与基因行为一致,从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并呈直线排列,提出了遗传学的连锁交换规律,证明了性 别决定是受染色体支配的。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 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第二讲
基因与基因组学
Gene and Genome
主讲人: 白云飞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1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
一、 基因的概念
(一)基因概念的发展
2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类对于基因的认识逐步深入,基因 概念也随之发展。基因概念发展经过几个时期。
(1)遗传“因子” 基因的最初概念是来自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认为生物
7
乳糖操纵子
8
7)“跳跃基因”和“断裂基因”的发现
50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B.McClintock在玉米的控制因 子的研究中已经指出某些遗传因子是可以转移位置的。后 来的研究发现,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均发现有基因转 移的现象,并将这些可转移位置的成分称为跳跃基因 (jumping gene),亦称转座因子(transposon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