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 ABCD )。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一、选择题1.设n 个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 ,则n 个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为( )。

A .1][−n vv ;B .n m ;C .nm ; D .n ][∆∆ 。

2.对某一量作N 次等精度观测,则该量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中误差的( )。

A .N 倍;B .N 倍;C .N1倍 。

3.水准尺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属于( )。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粗差;D .其他误差。

4.相对误差是衡量距离丈量精度的标准。

以钢尺量距,往返分别测得125.467m 和125.451m ,则相对误差为( )。

A .±0.016B .|0.016|/125.459C .1/7800D .0.00128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误差的来源为( )。

A .测量仪器构造不完善B .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C .外界环境与气象条件不稳定D .A 、B 和C6.等精度观测是指( )的观测。

A .允许误差相同B .系统误差相同C .观测条件相同D .偶然误差相同7.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 )。

A .偶然误差B .系统误差C .粗差D .相对误差8.测得两个角值及中误差为∠A =22°22′10″±8″和∠B =44°44′20″±8″,据此进行精度比较,得( )。

A .两个角精度相同B .∠A 精度高C .∠B 精度高D .相对中误差K ∠A>K ∠B9.六边形内角和为720°00′54″,则内角和的真误差和每个角改正数分别为( )。

A .+54″、+9″B .-54″、+9″C .+54″、-9″D .-54″、-9″10.往返丈量120m 的距离,要求相对误差达到1/10000,则往返较差不得大于( )m 。

A .0.048B .0.012C .0.024D .0.036二、判断题1.多次观测一个量取平均值可减少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总结学习试题答案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总结学习试题答案

.测量偏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偏差为观察值减去真值。

2、观察偏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偏差、和有时偏差三类。

3、测量偏差是因为仪器偏差、观察者(人的要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偏差___来权衡的。

5、权衡观察值精度的指标是中偏差、相对偏差和极限偏差和允许偏差。

6、独立观察值的中偏差和函数的中偏差之间的关系,称为偏差流传定律。

7、权等于1的观察量称单位权观察。

8、权与中偏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返测为,则相对偏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察4次,由观察结果算得观察值中偏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均匀值中偏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偏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偏差为mm___。

12、设观察一个角度的中偏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偏差应为±″。

13、水平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察中偏差为±3mm,若1km观察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察中偏差为,1公里的高差中偏差为mm二、名词解说:1、观察条件---- 测量是观察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必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察者视觉鉴识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细程度;观察时外界条件的利害,往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察条件。

2、相对偏差K----是偏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察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察---- 是指观察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同样的各次观察。

4、非等精度观察---- 是指观察条件不一样的各次观察。

5、权---- 是非等精度观察时权衡观察结果靠谱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察结果越靠谱。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偏差的原由有(ABC )。

A、人的原由B、仪器原由C、外界条件原由D、以上都不是2、系统偏差拥有的性质是(ABCD)。

A、累积性B、抵消性C、可除去或减弱性D、规律性..3、权衡精度高低的标准有(ABC )。

误差试题及答案

误差试题及答案

误差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测量误差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仪器误差B. 环境误差C. 人为误差D. 计算误差答案:D2.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关系是?A. 绝对误差是相对误差的倍数B.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的倍数C. 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D.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量值的比值答案:D3. 在测量中,误差的减小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A. 增加测量次数B.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C. 改进测量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误差是测量值与_________之间的差异。

答案:真值2.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_误差。

答案:随机3. 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_________误差。

答案:相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答案: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增加测量次数以进行平均、控制环境条件以减少环境误差、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以减少人为误差。

2. 什么是系统误差?请举例说明。

答案: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过程中,误差值保持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例如,使用一个校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室温,每次测量结果都会比实际温度高0.5摄氏度,这就是系统误差。

四、计算题1. 假设一个测量值的真值为100,测量值为102,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答案:绝对误差 = 102 - 100 = 2相对误差 = (2 / 100) * 100% = 2%2. 如果一个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3%,真值为500,求测量值。

答案:测量值 = 500 * (1 + 3%) = 500 * 1.03 = 515。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答案.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答案.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答案第13题答案:90°±3.6″第15题答案: 1.258±0.0036第16题答案:S S1S2S342.74148.3684.75275.85 mmS mS1mS2mS3254 6.7 cm第17题答案:该二点间的实地距离为L:L=500×I=500×0.0234=11.70 mL的中误差为:mL5000.2100 mm0.1 m实地距离最后结果为:11.70.1 m第18题答案:水平距离为:d=S×cosa=247.50×cos(10º34)=243.303 m水平距离的中误差为: 222222m2md(cosa)2mS(S sina)2a34382223[cos(1034)]0.005[247.50sin(1034)]34384.0 cm22第19题答案:该角度的最或然值为:[L]452954.0452955.0452955.7452955.4 452955.02 x n4各观测值的最或然误差(改正数)为:v1=x-L1=1.02, v2=x-L2=0.02, v3=x-L3=-0.68, v4=x-L4=-0.38角度观测中误差为:m[vv]0.74 n 1m0.37 n该角度最或然值的中误差为:mx第20题答案: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最或然值)为:x[L]346.535346.548346.520346.546346.550346.573346.545 m n6 各观测值的最或然误差(改正数)为:v1=x-L1=+0.0103, v2=x-L2=-0.0027, v3=x-L3=+0.0253, v4=x-L4=-0.0007 v5=x-L5=-0.0047, v6=x-L6=-0.0277距离观测中误差为:m[vv] 1.8 cm n 1mn7.3 mm 该距离最或然值的中误差为:mx第23题答案:10mm第24题答案:20mm第25题答案:9.8 6测回第29题答案:ma9, Pa:P4:2又 Pimi2a λPam324m92r180a22 m ma m92(92)293P 43单位权中误差:==324=18第30题答案:6.5第31题答案: pa 1.5、pb3、pc2、px 6.5第32题答案:均值L1的中误差: mL1均值L2的中误差: mL2根据权的定义,Pi则: PL19, PL225105n193n2 m2i, 令=225[PL]938504025385020则该角度的最或然值为:x385025.3[P]925则该角度最或然值的中误差为:PL1PL292522523222mx[P][P]mL1mL2 3423422.622。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测量误差理论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Δi (i=1,2,…,n ) (6-8)【例】 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

解:"22222219.2841243133±=+++++++±=m"222223.3813046151±=+++++++±=m由于m 1<m 2,可见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比第二组高。

同时,通过第二组观测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其误差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因而也可判断出第二组观测值的稳定性较差,则精度较低。

另外,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误差仅代表了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表示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mS Sm K 1==(6-10) 三、误差传播定律【例】 丈量某段斜距S =106.28 m ,斜距的竖角038'︒=δ,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cm 5m s ±=、"20m ±=δ,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D m 。

解:平距 105.113m 30'cos8106.28cos =︒⨯=⋅=δS D由于δcos ⋅=S D 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δδδ∆⋅⋅-∆⋅=∆sin cos S S D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n m ] [∆∆ ±=2""2222"2222)(477.24)20626520()'308sin 28.106(5)'308(cos )()sin ()(cos cm m S m m SD=⋅︒⋅+⋅︒=⋅⋅+⋅=ρδδδ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 。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测量误差理论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Δi (i=1,2,…,n )(6-8)【例】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3″、+3″、—1″、-3″、+4″、+2″、-1″、—4″; 第二组+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解:由于m 1〈m 2,可见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比第二组高。

同时,通过第二组观测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其误差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因而也可判断出第二组观测值的稳定性较差,则精度较低。

另外,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误差仅代表了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表示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6—10)三、误差传播定律【例】丈量某段斜距S =106.28m ,斜距的竖角,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

解:平距由于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 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则最终平距可表示为:D =105。

113±0。

050 m 。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时,由于参与计算的观测值的类型不同,则计算单位也可能不同,如角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所以,应注意各项单位要统一。

例如,上例中的角值需要化为弧度.综上所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求任意函数中误差的步骤如下: 列独立观测值函数式 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 写出中误差关系式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应特别注意两点:正确列出函数式;函数式中的各个观测值必须是独立观测值。

n m ] [∆∆ ±=【例】用长度为l=30m的钢尺丈量了10个尺段,若每尺段的中误差m=±5mm,求全长D及其中误差m D.解:列独立观测值函数式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写出中误差关系式则,全长的中误差为m D=±如果采用下面方法计算该题,考虑错误之处:先列出函数式D=10l,写出全长D的中误差关系式并计算中误差m D=10·m=10·5=±50mm。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1、在角度测量中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什么误差?答:在角度测量中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仪器误差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2、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各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②仪器下沉;③读数不正确;④水准尺下沉。

答: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仪器误差。

②仪器下沉;外界条件的影响。

③读数不正确;人为误差。

④水准尺下沉。

外界条件的影响。

3、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的误差。

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统计特性(1)有界性(2)单峰性(3)对称性(4)补偿性4、什么是中误差?为什么中误差能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答:中误差是指同一组中的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这个值的精度5、函数z=z1+z2,其中z1=x+2y,z2=2x-y,x和y相互独立,其m x=m y=m,求m z。

m m m m yx y x y x z z z y x z 1093222221=+±=+=-++=+=6、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按h=Dtan α计算高差,已知α=20°,m α=±1′,D=250m ,m D =±0.13m ,求高差中误差m h 。

m m D m m D h 094.0)20626560()20sec 250(13.0)20(tan )sec ()(tan 2222222222±=⨯⨯+⨯±=+±=ααα 7、用经纬仪观测某角共8个测回,结果如下:56°32′13″,56°32′21″,56°32′17″,56°32′14″,56°32′19″,56°32′23″,56°32′21″,56°32′18″,试求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基本概念题1. 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测量误差不可避免?答: 误差=测得值-真值。

误差的性质有:(1)误差永远不等于零;(2)误差具有随机性;(3)误差具有不确定性;(4)误差是未知的。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 周围环境的影响, 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 测量或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什么叫真值?什么叫修正值?修正后能否得到真值?为什么?答: 真值: 在观测一个量时, 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修正值: 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 它等于负的误差值。

修正后一般情况下难以得到真值。

因为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 修正后只能得到较测得值更为准确的结果。

3. 测量误差有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答: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对于相同的被测量, 用绝对误差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俩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 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用误差——简化和实用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常用在多档和连续分度的仪表中)。

4. 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 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 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 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 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 或在条件改变时, 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误差值较大, 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5. 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的涵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答: 准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测量学误差试题及答案高中

测量学误差试题及答案高中

测量学误差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测量学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随机误差D. 系统误差答案:C2. 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比例误差D. 系统误差答案:C3. 测量学中,误差的传递规律是:A. 误差相加B. 误差相乘C. 误差相除D. 误差平方和答案:D4. 测量学中,如何减小误差?A. 增加测量次数B. 减少测量次数C. 更换测量工具D. 增加测量难度答案:A5. 测量学中,误差的估计方法不包括:A. 标准差B. 均方根误差C. 误差传递D. 误差平均答案:D二、填空题6. 测量学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7. 测量学中,误差的传递规律可以通过________来描述。

答案:误差传播公式8. 测量学中,误差的估计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统计方法、经验方法9. 测量学中,为了减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0. 在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________。

答案:系统误差三、简答题11. 简述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测量学中误差可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系统误差。

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系统误差是由测量系统固有缺陷引起的,具有规律性,可以通过校准等方法减少。

12. 说明测量学中误差的传递规律及其意义。

答案:误差的传递规律是指在一系列测量过程中,各测量误差如何影响最终结果的规律。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误差如何影响测量结果,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

四、计算题13. 若某测量过程的绝对误差为0.5mm,真实值为100mm,计算其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真实值 = 0.5mm / 100mm =0.005 或 0.5%五、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测量学误差概念的理解,还掌握了误差的分类、传递规律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测量员测量误差理论基本知识章节习题

测量员测量误差理论基本知识章节习题

1. 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

对2. 粗差是一种大量级的观测误差,属于测量上的失误。

在测量成果中,可以允许粗差存在。

错3. 粗差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作业员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的,如大数被读错、读数被记录员记错、照准错误的目标等。

对4.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

对5.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

错6. 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因此偶然误差不可避免。

对7. 误差处理方法时,量距中误差应按距离分配误差。

对1. 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A.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B.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C.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D.测错、读错、算错E.观测者的疏忽大意造成A,B,C2. 能有效地发现粗差的方法有()A.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B.进行必要而又严格的检核、验算C.含有粗差的观测值不能采用D.更换测量员与读数员E.更换测量仪器A,B,C,D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多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人为误差D.观测误差A4. 偶然误差具有如下()特征。

A.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B.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或概率大);C.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D.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E.偶然误差可以消除A,B,C,D5. 衡量精度的标准,常用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A.中误差B.相对误差C.容许误差D.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E.平方差A,B,C,D6. 水准测量的误差减弱方法有()A.减小水准仪的仪器误差B.减小水准尺的刻划误差C.减小人为误差D.减小系统误差E.减小偶然误差A,B。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仪器的精度B. 测量方法C. 环境条件D. 所有以上答案:D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系统误差是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不可预测的B. 系统误差是不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可预测的C.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可预测的D.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不可预测的答案:A3. 测量误差的估计方法不包括()。

A. 标准差B. 均方根误差C. 绝对误差D. 误差传递答案:D二、填空题1.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2. 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表示测量结果的________越高。

答案:准确性三、简答题1. 简述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答案: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控制环境条件,以及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取平均值等。

2. 描述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

答案: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量是由多个变量通过某种函数关系计算得到时,这些变量的测量误差会通过该函数关系传播到最终结果上。

误差传播的计算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来进行,该公式考虑了各变量误差与函数关系之间的影响。

四、计算题1. 已知测量长度的仪器误差为±0.05cm,测量时间的仪器误差为±0.02s,计算速度的测量误差。

答案:假设长度为L,时间为T,速度为V=L/T,速度的相对误差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计算得到。

速度的误差Δ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V = V * sqrt((ΔL/L)^2 + (ΔT/T)^2)其中ΔL = 0.05cm,ΔT = 0.02s。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速度的测量误差。

2.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为50,标准差为5,求这组数据的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相对误差 = (标准差 / 平均值) * 100%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相对误差的百分比。

误差基本概念试题及答案

误差基本概念试题及答案

误差基本概念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误差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 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C.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D. 真实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答案:A2. 绝对误差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B.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C. 真实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D. 测量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值答案:A3. 相对误差是指()。

A. 绝对误差与测量值的比值B. 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C.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比值D. 真实值与测量值的比值答案:B4.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A. 随机变化B. 可消除C. 不可消除D. 可预测答案:C5.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A. 可消除B. 不可消除C. 可预测D. 随机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1. 误差的分类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______。

答案:粗大误差2. 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______。

答案:标准误差3. 误差的来源可能包括测量仪器的不精确、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以及______。

答案:人为因素4. 误差的消除方法包括改进测量方法、使用更精确的仪器以及______。

答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 误差的分析方法包括误差的分类、误差的估计以及______。

答案:误差的控制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测量仪器的不精确、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

2. 如何减少测量误差?答案: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控制环境条件等。

3. 什么是系统误差?请举例说明。

答案: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中,误差值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例如,使用一个未经校准的天平进行称重,每次测量都会偏轻或偏重,这就是系统误差。

四、计算题1. 某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为0.5,测量值为10,请计算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测量值)× 100% = (0.5 / 10) × 100% = 5%2. 如果一个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2%,真实值为100,请计算测量值。

05《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答案

05《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答案
第五章 一、选择题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答案
1.设 n 个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 m,则 n 个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为( A.
[vv] ; n −1
B
)。
B. m n ;
C.
m n

D.
[∆∆] 。 n
2.对某一量作 N 次等精度观测,则该量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中误差的( 1 A.N 倍; B. N 倍; C. 倍 。 N
中不准,望远镜的视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水准尺立得不直,水准仪下沉,尺垫下 沉;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不满足理想关系,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J6 级仪器照准部偏心,度盘 分划误差,照准误差。 水准测量时水准仪望远镜的视差、气泡没有精确符合、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水 准尺没立直、水准仪下沉、尺垫下沉;钢尺量距时钢尺尺长不准、温度的变化、拉力的变化、定线 不准、对点及投点误差;角度测量时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互相不垂直、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 照准误差:这些误差都是系统误差,需要认真按照要求精心操作,并作相应的改正。 估读水准尺不准、读数误差:是偶然误差,需要多余观测、平差处理。 8.什么是误差传播定律?试述任意函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步骤。 设 Z 是独立观测量 x1,x2,…,xn 的函数,即
∂f ∂f 2 ∂f 2 2 mz = m2 + L + ∂x m1 + ∂x ∂x mn 2 1 n
2
2
2
2
9.什么是观测量的最或然值?它是不是唯一的?为什么? 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即是各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观测值的最或然值不是唯一的,是最接近真值的值。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多,逐步趋近于真值。 10.什么是等精度观测和不等精度观测?举例说明。 若观测条件相同,则可认为精度相同。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在不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例如对某角等精度观测 6 次,求观测值的最或然值、观测值的中误差以及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这就是等精度观测。 再比如用同一台经纬仪以不同的测回数观测某水平角,各组最后结果分别为β1=23°13′36″ (4 测回) ,β2=23°13′30″(6 测回) ,β3=23°13′26″(8 测回) ,试求这个角度的最或然值及 其中误差。这就是不等精度观测。 11.什么是多余观测?多余观测有什么实际意义? 当测定一个角度、一点高程或一段距离的值时,按理说观测一次就可以获得。但仅有一个观测 值,测的对错与否,精确与否,都无从知道。如果进行多余观测,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它

测量误差部分习题答案

测量误差部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量值,2、动态特性,静态特性,3、测量值,被测量实际值,4、绝对误差,真值,准确度,5、系统,6、有效数字原则,7、测量值,真实值,8、等值反号,9、系统,10、修正值,测量方法,11、1/3,12、动态误差,13、静态误差,14、动态误差,15、数学模型16、,最大相对百分误差17、基本误差,附加误差,18、时间常数,全行程时间,滞后时间,19、最大偏差,百分数20、输出变化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选择题1、A 、B 、C ,2、B 、D ,3、A 、B 、D ,4、A ,5、A 、D四、简答题1、答: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和真值之差;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仪表示值之比;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

2、答:真值是一个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

3、答: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因其大小和符号均不改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其主要特点是容易消除或修正。

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仪表本身缺陷,使用仪表本身方法不正确,观测者的习惯或偏向,单因素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4、答: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因它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复杂,它是许多复杂因素微小变化的共同作用所致。

疏忽误差又叫粗差,产生这类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观察者的失误或外界的偶然干扰。

5、答: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规定的参比工作条件下,即该仪表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的最大误差,一般仪表的基本误差也就是该仪表的允许误差。

附加误差是仪表在非规定的参比工作条件下使用时另外产生的误差,如电源波动附加误差\温度附加误差等。

五、计算题1、解:这一测温系统的误差 24232221σσσσσ+++±==22226644+++±=±10.2℃2、解 据基本误差%100max ⨯-∆=AdAu m δ可得 %75.0%100080061=⨯-=m δ %2.1%100600110062=⨯-=m δ 根据常用工业仪表的精度等级系列,测俩范围为0~800℃的仪表定为1级精度;测温范围为600~1100℃的测温仪表应定为1.5级精度。

误差理论练习题解答

误差理论练习题解答

误差理论部分常见题型一.填空1.根据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以分为 直接 测量和 间接 测量。

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 等精度 测量和 非等精度 测量。

2.测量的四要素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3. 误差按其来源可以分为 设备 误差、 环境 误差、 人员 误差和 方法 误差。

4. 在测量中,绝对误差等于___测量值____ 减去___真值______ 。

5. 对于不连续读数的仪器,如数字秒表、分光计等,就以 最小分度 作为仪器误差。

6. 偶然误差的分布具有三个性质,即 单峰 性, 对称 性, 有界 性。

7.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被测量的大小 和 测量仪器 共同决定。

8. 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精密度 ,它属于 偶然 误差,用 标准 误差( 偏差 )来描述它比较合适。

二.选择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B .偏差是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C .通过一次测量即可求出标准偏差S x ,所以称之为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D .我们在实验中是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作为随机误差的估算值 2.两个直接测量值为0.5136mm 和10.0mm ,它们的商是( B ) A .0.05136 B .0.0514 C .0.051 D .0.1 3.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D ) A .用空载时没有调平衡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B .千分尺零点读数不为零,又未作修正.C .利用单摆公式测重力加速度时,单摆摆角的影响.D .测量钢丝直径时,测量结果的起伏 4.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A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偶然误差B .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C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D .多次测量可以消除偶然误差 5. 下列数字中,哪个是三位有效数字? (A )A .0.0235B .2.350C . 0.2350D . 2350 6.选出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 D )A .镜像法B .放大法C .模拟法D .代替法 7.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 B )A .一般来说,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多少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无关B .可用仪器最小分值度或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作为该仪器的单次测量误差C .直接测量一个约1 mm 的钢球,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应选用最小分度为1mm 的米尺来测量D .实验结果应尽可能保留多的运算位数,以表示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8.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 B ) A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 多次测量可以( C )A .消除偶然误差B .消除系统误差C .减小偶然误差D .减小系统误差 10. 某同学计算得某一体积的最佳值为3415678.3cm V=(通过某一关系式计算得到),不确定度为3064352.0cm V =∆,则应将结果表述为 ( D )A .V=3.415678±0.64352cm 3B .V=3.415678±0.6cm 3C .V=3.41568±0.64352cm 3D .V=3.42±0.07cm 311. 在计算数据时,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以后,应将多余的数字舍去。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测量误差理论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Δi (i=1,2,…,n ) (6-8)【例】 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

解:"22222219.2841243133±=+++++++±=m"222223.3813046151±=+++++++±=m由于m 1<m 2,可见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比第二组高。

同时,通过第二组观测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其误差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因而也可判断出第二组观测值的稳定性较差,则精度较低。

另外,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误差仅代表了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表示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mS Sm K 1==(6-10) 三、误差传播定律【例】 丈量某段斜距S =106.28 m ,斜距的竖角038'︒=δ,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cm 5m s ±=、"20m ±=δ,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D m 。

解:平距 105.113m 30'cos8106.28cos =︒⨯=⋅=δS D由于δcos ⋅=S D 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δδδ∆⋅⋅-∆⋅=∆sin cos S S D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n m ] [∆∆ ±=2""2222"2222)(477.24)20626520()'308sin 28.106(5)'308(cos )()sin ()(cos cm m S m m SD=⋅︒⋅+⋅︒=⋅⋅+⋅=ρδδδ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 。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1.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什么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区别在测量工作中,对这二种误差如何进行处理3.偶然误差有哪些特征4.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组观测结果的精度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何区别5.什么是极限误差什么是相对误差6.说明下列原因产生的误差的性质和削弱方法钢尺尺长不准,定线不准,温度变化,尺不抬平、拉力不均匀、读数误差、锤球落地不准、水准测量时气泡居中不准、望远镜的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水准尺立得不直、水准仪下沉、尺垫下沉、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不满足理想关系、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度盘分划误差、照准误差。

7.什么是误差传播定律试述任意函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步骤。

8.什么是观测量的最或是值9.什么是等精度观测和不等精度观测举例说明。

10.什么是多余观测多余观测有什么实际意义11.用同一把钢尺丈量二直线,一条为1500米,另一条350米,中误差均为±20毫米,问两丈量之精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应采取何种标准来衡量其精度12.用同一架仪器测两个角度,A=10°′±′,B=81°30′±′哪个角精度高为什么13.在三角形ABC中,已测出A=30°00′±2′,B=60°00′±3′,求C及其中误差。

14.两个等精度的角度之和的中误差为±10″,问每一个角的中误差为多少15.水准测量中已知后视读数为a=,中误差为m a=±0.002米,前视读数b=0.476米,中误差为m b=±0.003米,试求二点间的高差及其中误差。

16.一段距离分为三段丈量,分别量得S1=42.74米,S2=148.36米,S3=84.75米,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m1=±2厘米,m2=±5厘米,m3=±4厘米试求该段距离总长及其中误差m s。

17.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的长度为L=23.4毫米,其中误差为m1=±0.2mm,求该二点的实地距离L及其中误差m L。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测量误差理论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Δi (i=1,2,…,n ) (6-8)【例】 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

解:"22222219.2841243133±=+++++++±=m"222223.3813046151±=+++++++±=m由于m 1<m 2,可见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比第二组高。

同时,通过第二组观测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其误差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因而也可判断出第二组观测值的稳定性较差,则精度较低。

另外,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误差仅代表了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表示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mS Sm K 1==(6-10) 三、误差传播定律【例】 丈量某段斜距S =106.28 m ,斜距的竖角038'︒=δ,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cm 5m s ±=、"20m ±=δ,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D m 。

解:平距 105.113m 30'cos8106.28cos =︒⨯=⋅=δS D由于δcos ⋅=S D 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δδδ∆⋅⋅-∆⋅=∆sin cos S S D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n m ] [∆∆ ±=2""2222"2222)(477.24)20626520()'308sin 28.106(5)'308(cos )()sin ()(cos cm m S m m SD=⋅︒⋅+⋅︒=⋅⋅+⋅=ρδδδ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ABCD)。

A、积累性B、抵消性C、可消除或减弱性D、规律性3、衡量精度高低的标准有( ABC )。

A 、中误差B 、相对误差C 、容许误差D 、绝对误差4、误差传播定律包括哪几种函数( ABCD )。

A 、倍数函数B 、和差函数C 、一般线性函数D 、一般函数5、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第一段长1500m ,第二段长1300m ,中误差均为+22mm ,问哪一段的精度高( A )。

A 、第一段精度高,B 、第二段精度高。

C 、两段直线的精度相同。

6、在三角形ABC 中,测出∠A 和∠B ,计算出∠C 。

已知∠A 的中误差为+4″,∠B 的中误差为+3″,求∠C 的中误差为( C )A 、 +3″B 、+4″C 、+5″D 、 +7″7、 一段直线丈量四次,其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0cm ,若要使其精度提高一倍,问还需要丈量多少次( C )A 、4次B 、8次C 、12次D 、16次8、用经纬仪测两个角,∠A=10°20.5′∠B=81°30.5′中误差均为±0.2′,问哪个角精度高( C )A.、第一个角精度高 B 、第二个角精度高 C 、两个角的精度相同9、观测值L 和真值X 的差称为观测值的( D )A 、最或然误差B 、中误差C 、相对误差D 、真误差10、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m 和它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关系为:( C )A 、B 、C 、D 、 11、在误差理论中,公式中的△表示观测值的:( C )A 、最或然误差B 、中误差C 、真误差D 、容许误差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打错误的打×)( √ )1、测量成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任何观测值都存在误差。

( × )2、观测条件好,则成果精度就高;观测条件差,则成果精度就低。

( √ )3、观测误差与观测成果精度成反比。

( √ )4、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仪器和工具构造不完善或校正不完全准确。

(× )5、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通常是同时产生的,当系统误差消除或减弱性后,决定观测精度的主要是偶然误差。

(√ )6、偶然误差不能用计算改正或一定的观测方法简单地消除,只能根据其特性来改进观测方法并合理地处理数据,加以减少影响。

( ×)7、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 √ )8、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

( √ )9、中误差、容许误差、闭合差都是绝对误差。

( √ )10、用经纬仪测角时,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衡量测角精度,因为测角误差与角度大小无关。

m M =n Mm =n m M =1-=n m M []n m ∆⋅∆±=( √ )11、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与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 √ )12、误差传播定律是描述直接观测量的中误差与直接观测量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 √ )13、在观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其唯一方法是增加测量次数。

五、简答题1、什么叫观测误差?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有哪些?答:(1)、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

(2)、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误差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

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将影响观测成果的精度。

2、什么是粗差?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答:粗差:是疏忽大意、失职造成的观测误差,通过认真操作检核是可消除的。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方向、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并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为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表现出偶然性,单个误差的数值、大小和符号变化无规律性,事先不能预知,产生的原因不明显,这种误差为偶然误差。

3、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答:(1)、在一定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限性);(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单峰性);(3)、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4)、偶然误差的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近于零,(抵偿性)。

4、举例说明如何消除或减小仪器的系统误差?答:在测量工作中,应尽量设法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

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上采用必要的措施,限制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如角度测量中采取盘左、盘右观测,水准测量中限制前后视视距差等,另一种是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的改正,如对距离观测值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对竖直角进行指标差改正等。

5、写出衡量误差精度的指标。

答:(1)、平均误差:在一定条件下的观测系列中,各真误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即:θ=[|△|]/n(2)、中误差:在一定条件下的观测系列中,各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m =±n VV /][(3)、允许误差(极限误差):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某一定限值,通常以三倍中误差或二倍中误差为极限值,称此极限值为允许误差。

(4)、相对误差:是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

6、等精度观测中为什么说算术平均值是最可靠的值?答:这是因为:设对某量进行了n 次观测,其观测值分别为Ll ,L2,……Ln(1)、其算术平均值为L =(Ll +L2+……+Ln)/n =[L]/n ,设该量的真值为X ;(2)、真误差为:△1=L1-X ,△2=L2-X ,……△n =Ln -X ,等式两边相加并各除以n ,即:[△]/n =[L]/n -X ; (3)、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有∞→n Lim [△]/n =0; (4)、所以:L Lim n ∞→=X ;所以说算术平均值是真值的最优估值。

7、从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 )的公式中,使我们在提高测量精度上能得到什么启示?答:从公式可以看出,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与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因此增加观测次数可以提高箕术平均值的精度。

当观测值的中误差m =1时,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与观测次数n 的关系如图5-4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当n 增加时,M 减小。

但当观测次数n 达到一定数值后(如n =10),再增加观测次数,工作量增加,但提高精度的效果就不太明显了。

故不能单纯以增加观测次数来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应设法提高观测值本身的精度。

例如,使用精度较高的仪器、提高观测技能、在良好的外界条件下进行观测等。

8、写出误差传播定律的公式,并说明该公式的用途。

答:设一般函数,Z =(Xl ,X2,……Xn),式中X1,X2,……X 。

为可直接观测的量,m1,m2,……mn 为各观测量相应的中误差,则:函数Z 的中误差为计算式:mZ =±2222222121)/()/()/(n n m X F m X F m X F ∂∂++∂∂+∂∂此式就是误差传播定律。

可以用各变量的观测值中误差来推求函数的中误差。

六、计算题:1、设对某线段测量六次,其结果为312.581m 、312.546m 、312.551m 、312.532m 、312.537m 、312.499m 。

试求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误差。

解:算术平均值[]nl n l l l L n =+++= 21=312.541 m 观测值中误差:m =±)1/(][-n VV =±0.0268;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L M =m /n ±0.011(m );结果:312.541±0.011 相对误差: mDD mK 1===1/28412 2、已知DJ6光学经纬仪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m=±6″,问该类型仪器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是多少?如果要求某角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角=±5″,用该仪器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解: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由和差函数得//2222215.866±=+±=+±=m m mM=n m± ,n =3,需测3个测回3、用某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一测回的中误差m=±15″,欲使测角精度达到土5″问需要观测几个测回?解:由M= n m±,则n =9,需测9个测回4、同精度观测一个三角形的两内角α、β,其中误差:αm =βm =±6″,求三角形的第三角γ的中误差γm ?解:γ=180-α-β由误差传播定理得 γm =±2222)/()/(βαβγαγm m ∂∂+∂∂=±8.5″5、设量得A 、B 两点的水平距离D=206.26m ,其中误差D m =±0.04m ,同时在A 点上测得竖直角α=30°00′,其中误差αm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