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效应”逐渐显现 政策退出仍需“悠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逼机制”效应逐渐显现政策退出仍需“悠着点”

陈业2011-3-2

本次金融危机过后,随着外需回暖和出口企业逐步转型升级,近期我国外贸同比增幅显著。然而,记者从第21届华交会上了解到,今年外贸企业在汇率、原材料、劳动力、资金成本齐上涨的多重压力下较为脆弱。业内人士呼吁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及外贸扶持的措施退出步伐还需“悠着点”。

部分行业完成了一轮优胜劣汰

就在去年6月央行重启汇改後,人民币开始呈现震荡上行,全年累计升值3.6%。记者在上一届华交会采访期间,不少企业表达了“人民币缓慢升值好比慢性自杀”、“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3%将让企业命悬一线”的担忧。但如今看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并没有拖累外贸表现。

事实上,我国外贸形势自去年年中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1月份更是超出市场预期。在此次华交会的“华东九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福建省交易团代表表示,2010年福建外贸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安徽省交易团代表介绍,安徽省去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4.8%,和2008年规模相比增长20%;浙江省交易团团长陈如昉告诉记者,浙江省1月份出口创下历史新高。

专家指出,除了春节前集中出货因素外,出口强劲增长是由于外需复苏超预期以及出口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取得成效。一是去年以来企业议价能力有所加强:以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此次金融危机后公司着重业务人员和设计人员的互动,使得企业的出口附加值大幅提高;二是“倒逼机制”引发企业思考:浙江的中小型企业较多,当价格波动达到一定幅度,敏感的企业会考虑是否适合留在当地发展,或者能否维持现状;三是出口基地和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来自多个交易团代表均表示,正在将出口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加速产业集聚、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集团最新发布《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报告中表明,国内纺织企业的违约风险降幅最大。科法斯亚太区副总裁颜添逊对此分析认为,过去两年期间,国内纺织行业经历了一番优胜劣汰,倒闭了一批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纺织出口企业,剩下的企业相对而言抗风险能力较强,表现相对较好。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公开表示,今年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将大于去年,由此人民币升值幅度亦将大于去年。尽管业界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强烈,外贸企业对汇率变动尤为敏感,但在浙江省商务部门在对当地1500家企业做了问卷调查显示,70%的企业判断今年形势依然向好,20%认为今年同去年持平,总体较为乐观。

“人民币汇率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汇率风险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当然不愿意接受,”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周建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企业若能将毛利润保持在10-15%的水平,那么人民币升值3-5%带来的影响,对企业而言是可以化解的,同时也会促使企业在市场中找寻自己的比较优势。”

“三增一加”困扰企业

在华交会现场广泛采访后,记者发现尽管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整体反应比较淡定,但原材料价格增长、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增大和国际竞争加大,成为了外贸企业的心头大患。

首先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企业普遍盈利能力下降。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笪家祥介

绍,与去年同期相比,羊毛、棉花、橡胶价格已翻倍,有色金属、资源能源价格涨幅超过50%,光靠提价难以应对。最新公布的我国1月份PMI指数中购进价格分项指标仍在上升,导致企业无法预测价格拐点,有些企业自去年广交会至今都不敢接单。

其次是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陈如昉估计,沿海外贸企业中约有30%企业遇到招工难的尴尬,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为20-30%;山东省交易团代表告诉记者,即使在人口大省山东,也约有90%的企业表示其劳工缺口为20%-30%。据联合国测算,我国劳动力市场于2014年左右进入实质性短缺状况,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时代渐渐远去。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劳动力成本低原本是我国出口的最根本优势,他对这一优势逐渐失去表示担心。

三是在银行收紧银根的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非常突出。据山东省交易团代表透露,当地30%的外贸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不少企业也向记者反应,一方面,许多银行将外贸企业评定为高风险对象,在收紧银根的情况下,外贸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然后,企业被迫寻求民间借贷,进一步提高了融资成本。

四是周边竞争压力加大。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勇告诉记者,印尼、越南、老挝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低,一度抢走了不少客源和订单。

政策需长效“稳外需”不能动摇

华交会被视为全年外贸的“风向标”,然而大多数交易团表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特色在今年可能无法体现,起码要到一季度结束才能评估形势,唯一能确定的是今年外贸形势将前高后低。与此同时,观望中的企业也非常关注货币政策和出口扶持政策的变化。

最让企业担忧的是在中国货币政策的退出所带来的影响。今年伊始,全国信贷额度就全面趋紧,央行多次上调存准和利率。市场人士预计,为遏制通胀,年内将再加息75个基点,并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50个基点。科法斯在对国内1071家企业调查后发现,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及银行收紧信贷最受企业关注。调查结果显示,37.2%受访企业认为于今年最可能影响公司业务的因素是中央大规模退市。颜添逊指出,低附加值的企业更容易受现金紧张问题影响,生存越发困难。

安邦咨询研究员建议,中小银行的资金已比较紧张,部分大型银行也资金吃紧,如果继续大幅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导致流动性状况逆转,对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冲击。鉴于过度紧缩可能带来宏观经济“硬着陆”,决策层应等待三四月份的经济数据出台,参考未来两个月的通胀指标,最终确定是否持续货币紧缩政策。

第二个让企业感到不安定的因素是对外贸支持政策缺乏连续性。随着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取消,宁波外经贸局副局长丁海滨建议,出口退税专项检查应制度化、规范化,切勿临时性地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尽管出口退税的调整表明国家对各种产品的支持力度不同,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出口退税不应作为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控手段;另外,出口信保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减弱。

第三,为了顺应扩大进口的趋势,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笪家祥建议,降低对部分产业的进口关税;提高对高新技术的进口补贴力度,并让企业在进口设备和资源时拥有更多自主权。

最后,不少参展代表表示,从媒体报道的字眼发现当前在谈及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时,措辞已由原先“出口、投资、消费”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似乎释放出支持力度或将减少的信号。业内人士认为,保持贸易基本平衡不应通过打压出口来实现,扩大进口和稳定出口并不矛盾,因此建议在舆论宣传中“稳外需”的重要性不可降低。

《新华社内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