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doc 12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互补充和配合的新型结构形式。
相比于传统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结构的承载性、经济性和生态性方面都有更优异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当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结构强度高:钢骨架和混凝土受力表现不同,钢结构能吸收拉力,混凝土能吸收压力,在组合起来后能完美解决双向受力的问题。
2. 系统稳定性好:钢结构有较高的抗震性攻击,而混凝土能防火、耐用,在组合中,两种材料能互相补充,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构造灵活性高: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时,钢和混凝土可以根据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组合搭配,极大的提高了构造的灵活性,能适应各种建筑需求。
4. 施工周期短:相比于纯混凝土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速度更快,可大大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1.大跨度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桥梁相比,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可以节省更多的支撑结构和缩小主跨,进而实现更大跨度。
2.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大幅度降低结构重量,进而降低建筑物造价和安装成本,钢骨架可以用来支撑整个建筑群体,同时混凝土可以被用作隔墙或地板。
3.工业厂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够实现不透光和深减容,从而满足工业厂房建筑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产能。
4.大型城市架空汽车道交通监控系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在城市中用于建造桥梁和大型架空汽车道交通监控系统,对于保障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规划和建设的推进,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结构性能融合的研究在未来,随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日益被应用于大型城市和高层建筑中,研究人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钢和混凝土相互融合的方法和原理,以实现更高效的结构性能。
2. 轻型化结构的推广应用轻型化结构成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未来发展趋势的又一个方向,遵循“轻量化,高性能”的设计思路,例如采用型钢作为梁和柱材料,同时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加入轻质骨料,从而实现构造的轻型化。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展望

混凝土的发展及其展望摘要:混凝土结构约有150年的历史,与钢、木和砌体结构相比,由于它在物理力学性能、材料来源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有很多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很广泛。
而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高性能混凝土和智能混凝土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关键字:混凝土高性能智能发展我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国家,在高层建筑和多层框架中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
在多层住宅中也广泛采用了混凝土—砌体混合结构;电视塔、水塔、水池、冷却塔、烟囱、贮罐、筒仓等构筑物中也普遍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此外,在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中也广泛采用混凝土结构。
而面对各种新的要求,混凝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传统混凝土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混凝土虽然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也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
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
(3)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
每用1t水泥,大概需要0.6t 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1 t硅酸盐水泥约需1.5 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1t CO2,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综合多功能建筑应运而生,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不断涌现,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吗?下面由店铺向你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希望你满意。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篇【1】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开始采用以来,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其发展极为迅速。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现状,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固设计等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对钢筋混凝土加固设计主要通过对碳纤维材料的特性的利用,用专门配制的环氧树脂将纤维片材贴在结构受拉面,待树脂固化后,碳纤维片即可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与钢筋共同受力。
这样一来,与普通钢相比,碳纤维布抗拉强度高10-15倍;施工便捷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好,且加固层很薄,基本不增加自重和不改变外形尺寸。
而经碳纤维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能减少结构的变形,降低原有结构应力,减消裂缝;改变结构的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配筋不足,构建截面不足等问题。
用碳纤维加固材料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共同工作,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显著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其中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的过早破坏,更是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中钢筋阻锈剂,专用于阻止活减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提高结构物得耐久性。
钢筋阻锈剂对钢筋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能抑制锈蚀的产生和发展;其次,在不改变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下,能有效的提高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且在碱性或中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期有效,经济实惠;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
目前,大力发展和推广钢筋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建筑业等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它结合了轻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同时也具备轻质、耐久等特点。
本文将探讨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受到了行业政策的支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建筑需求,我国加大了对新型建筑结构的研发与推广力度。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环保、高效且经济的建筑形式,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倡导。
政策的指导和扶持将进一步推动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促进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其次,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建筑类型的需求。
无论是住宅建筑、商业建筑还是工业厂房,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都能够灵活应用,并且具备结构可塑性强的特点。
它可以根据建筑设计需求进行自由组合,满足不同场所的载荷要求和使用功能。
此外,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还能够与其他材料进行有效的组合,如玻璃幕墙、石材等,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这种适应性的特点将为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更多应用的可能性。
第三,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由于混凝土的使用,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备了较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抵御外界因素的侵蚀。
同时,钢材的高强度和良好的延性使得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些优势使得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够广泛应用于地震频繁地区,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四,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还受益于科技进步和工艺改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和工艺不断涌现,为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材料等新材料可以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性能,保证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轻钢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也更加精确和高效。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前景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前景作者:方伟龙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摘要:介绍了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概念,对其结构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明了该结构必将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体系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高强度、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的大量生产,我国已进入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新时期。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由冷弯薄壁型钢和薄壁钢管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体系。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轻钢结构的优点,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而提高了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并增强了结构的防火性能。
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一)竖向承重结构结构竖向承重主要以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为主。
由于冷成型薄壁钢管的管壁较薄,管内部混凝土可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还可根据其稳定性要求在管内纵向设肋,从而提高钢管的局部稳定承载力。
同时钢管对混凝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轴向抗压强度,因此,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钢管和混凝土的承载力之和。
由于在钢管内浇筑了热容量较大的混凝土,发生火灾时能够吸收热量,从而延长了钢管的耐火极限。
圆钢管轴向受力性能较好,其受弯性能及与其它构件的连接不如方钢管,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较差。
因此可考虑采用六边形及八边形钢管,以便为梁﹑柱连接提供方便和保证。
(二)楼面结构轻钢-混凝土组合建筑可选用多种楼面结构形式。
它要求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同时应使楼板自重轻﹑厚度小,并提高施工速度。
楼面结构可选用如下形式:(1)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组合楼板;(2)密肋轻钢─混凝土组合楼板;(3)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4)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
其中优先选用1﹑2类型。
其主要优点是:(1)省去楼面模板支撑,节省投资,施工速度快;(2)压型钢板与轻钢密肋中可布置设备管线,减少吊顶高度;(3)平面刚度大,房屋有较强的整体性,抗震性能好。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近年来建筑领域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它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各自的劣势,成为了建筑结构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将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定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指在工程中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整体性和协同工作性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钢材提供了足够的抗拉刚度和强度,而混凝土提供了良好的抗压性能,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
1. 优异的抗震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钢材的使用,在结构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梁柱节点,进而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性和抗震性能。
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保护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大风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整体性和刚性可以有效抵抗风力作用,减小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 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构造简单,加工工艺成熟,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大幅度降低了工程周期和成本。
施工方便,可以减少工地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因素,提高施工效率。
4. 良好的经济性由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材料的使用上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降低建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结构的自重和自重比,降低了结构的成本。
5. 环保节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结构的自重,减小土地占用,还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建筑垃圾和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已经迅猛,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桥梁和工业厂房等领域。
具体来说,它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高层建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
轻钢结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轻钢结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当今正蓬勃发展的轻钢结构的概况,对它的适用范围、主要优点、材料选型和设计中的注意点,均作了扼要介绍,对屈曲后强度利用、蒙皮效应等与一般钢结构设计的不同点作了相应提示.俾使对轻钢结构的特点有一较为完整的认识.一、引言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一些代表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的建成,为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如世界第三高的上海88层、高420m的金茂大厦业已竣工,现已投入运营.据称世界第一高度的上海浦东环球金融中心,95层高460m,建筑面积为31万m2,现正在加紧建设中.由外商投资的大连总统大厦,正在加紧筹建之中,共95层,据称建成后其高度将名列世界前茅.轻钢结构的发展则更是如火如荼,特别在工业厂房的建设中则更为迅猛.从钢结构制造加施工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就可窥见一斑,如上海市的钢结构制造和施工单位已由原来的几十家一下子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家,单上海的宝钢地区就有近百家的钢结构制造厂.大好形势下,如何因势利导,抓好设计和施工质量,这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拟就轻钢结构的优点、材料选择和设计中的注意点、塑性设计及腹板屈曲后强度的利用和蒙皮效应等作一概略介绍,利于读者对轻钢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二、轻钢结问及其适用范围所谓轻钢结构通常是指由下列钢材所构成的结构:①冷弯薄壁型钢结构;②热轧轻型钢结构;③焊接或高频焊接轻型钢结构;④轻型钢管结构;⑤板壁较薄的焊接组合梁及焊接组合柱而构成的结构.1.适用范围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结构由于其用度广、优势明显,已大量应用于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办公楼以及高层建筑中的非承重构件等.对单层工业厂房而言,通常以H型钢,采用焊接连接作为梁柱,以C形或Z形轻钢板作檩条,屋盖系统或楼面系统用压型彩色钢板作面层,上面可浇混凝土,压型钢板既可作为钢筋,必要时也可以再配钢筋.墙面围护也可采用单层或夹层压型钢板,夹层板内部可充填各种保温层.2.主要优点⑴施工周期短:轻钢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所有构件均可以由工厂制作现场拼接安装,对一般规模较小的工业厂房仅需45d至2个月,而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则要8~12个月左右.⑵综合经济效益好:由于施工周期短,可以提前投入使用,提前获取投资效益;更由于采用色彩鲜艳的彩色压型钢板,美观华丽,改善了周边环境的动态感;因为建筑物本身的自重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桩基,可以节省投资;由于采用了聚苯已烯泡沫夹心板或单板加保温棉等措施后,使保温、隔热和隔章等效果良好.彩色钢板是以镀锌为基板又用硅酮作为表面,经两除两烘加工而成,耐久性也较好,根据目前我国的市场价格,轻钢结构的造价已经低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厂房的跨度越大时,其优势更为明显,这也是它赖以竞争的一大优势.⑶抗震性能好:由于钢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重轻,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地震响应及灾害影响程度,极有利于抗震.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区国家,在地震区建筑中应多多推广应用钢结构,必可大大减少地震灾害和人员伤亡.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应予记起.目前,天津市已正式启动轻钢结构住宅.⑷宜于拆卸搬迁:一旦业主对所造厂址不满意或外界环境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则整个建筑可在很短时间内拆迁,损失极小,而所有这些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无法具备的.正是由于轻钢结构的诸多优点,而且随着近年来防火、防腐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已较好地解决了轻钢结构抗腐蚀性差的缺点,使得它在工业厂房以及民用设施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三、材料选择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轻钢结构作为普通钢结构的衍生结构,其基本计算理论和后者基本相同.详细情况可参见上海市标准DBJ08-68-97轻钢结构设计规程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0 2:98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这里仅着重强调几点:⑴在用材上应优先采用“H”形钢,它受力合理,拼接方便,加工容易.对于承重结构宜用Q235钢和低合金钢中的16 Mn、15MnV或15MnV钢,但需注意Q235-A钢的含碳量不作为交货条件,可焊性无保证,故不宜采用作焊接结构.对于板厚大于25mm的梁翼缘与柱,现场焊接的梁柱节点不宜用,应尽量选用Q235-B或,对于特别重要结构宜选用Q235-C或Q235 -D.⑵对厚度为17~40mm的Q235钢的设计指标比现行GBJ 17-88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值提高5Mpa上海标准,焊缝强度也作了相应调整.⑶考虑了技术进步因素,将主要受力构件的壁厚调小了,即在现行GBJ18-9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中的主要受力构件的壁厚不小于2mm调整为不小,框架梁柱构件不小于3 mm.⑷在风荷载作用下,门式刚架的侧移按GBJ18-8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规定为柱顶高度的1/150.但在这2个规程中均作了细化规定并作相应调整,但具体数值不尽相同.设计者在使用时宜予以注意.⑸在设计刚架、屋架和檩条等时,应考虑由风吸力作用所引起构件内力变化的不利影响.此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为.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当设计的刚架、屋架、檩条在屋面材料较轻的情况下;若受风吸力作用,构件内力将会变号,会出现拉杆变为压杆的情况.在内力变号时永久荷载起减载作用,叵合肥市将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为,则会造成结构可靠度的降低,导致不安全因素.四、结构或构件的塑性设计及腹板屈曲后强度轻钢结构允许采用塑性设计,但仅适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固端梁、连续梁以及由实腹构件组成的单层和2层框架结构.采用塑性设计的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考虑构件截面内塑性的发展及由此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用考虑P-△效应的塑性铰理论或简单的塑性铰理论进行内力分析.按塑性设计时,钢材和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规程的有关条款规定的数值乘以折减系数.塑性设计截面板件的宽厚比也应符合有关规定.门式框架上“工”字形截面构件的腹板允许考虑屈曲后程度,下面我们试通过单向受压四边简支扳回曲后的中面应力分布情况来说明为什么板屈曲后仍能继续承载,且承载力还能显着提高.板屈曲后只要板的四边保持直线,则载荷边的压应力分布为非无均匀分布,两边应力较高,中间应力较低;非载荷边产生垂直于边线的应力,其中部为拉应力.由于拉应力的作用限制了板屈曲变形的发展,提高了板的刚度,因而板屈曲后仍能继续承载.卡门最先提出了有效宽度的概念,即将板件受压边马鞍形应力分布图用二块等效的应力图形代替L等效应力图形的应力水平为fyc于是有Pu=fybetPu=∫σx dx式中:Pu为板的极限承载力;fy为钢材的屈服强度;b e为有效截面宽度;t为板件的厚度.当Pu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确定后,就可用有效宽度来表达受压板件屈曲后极限强度,并进而采用有效截面来考虑板件局部屈曲的影响.利用板面屈曲后的强度进行结构设计最早见于飞机结构中,因为飞机结构设计是在保证一定可靠度的前提下以减轻结构重量为目标.在普通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中一般不允许板件产生局部失稳.而冷弯薄壁型钢,其特点之一就是壁薄,壁厚不大于6mm,以极少的材料加工成为宽展的截面,以提高构件的截面刚度和整体稳定承载力,为此,不得不突破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中对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规定,允许板件产生局部失稳,进而利用屈曲后强度的提高.轻钢结构门式刚架是主要的承重结构,一般是采用实腹型变截面的柱和梁组成.门式刚架的形成可以单坡、双坡和多坡,多跨建筑的中间柱多采用较接的摇摆柱.门式刚架工字截面钢构件中腹板以受剪为主,抗弯作用不如翼缘有效,增大腹板的高度,可使翼缘抗弯能力发挥得更为充分.但是,在增大腹板高度的同时,如果厚度增之过大,则腹板耗钢量太多,也是不经济的.因此,先进的设计方法是采用高而薄的腹板,而是还有相当可观的屈曲后强度可以利用.在主要为均布荷载起控制作用的结构中,在允冲击、疲劳、振动等荷载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结构受力板件的屈曲有效截面来分析压弯杆件腹板的稳定性,从而使其腹极高厚比限值可以大幅度提高.根据天津大学所作的试验证明,当荷载超过理论计算的屈曲临界载限多时腹板才呈现凸曲变形,且凸曲变形都不大,故适当利用屈曲后强度是可行的.五、蒙皮效应压型钢板因其重量轻、强度高、外形美观、安装便捷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国外不仅用手工业厂房,且很多民用建筑也用它做屋面板和墙板等围护结构.所谓蒙皮效应是指压型钢板在其平面内的抗剪能力,可称为受力蒙皮作用.如将压型钢板与构件进行可靠连接,则此蒙皮效应可使围护结构同时成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整个结构体系工作,为与之相连的受压、受弯压构件提供连续侧向支撑,从而提高这种构件的刚度及稳定承载力.美国的设计规范引进了蒙住支撑的设计方法.我国冷弯型钢受力蒙皮结构设计规范尚在编制中.1.蒙皮支撑的轴心受压构件假设在蒙皮的支撑作用下,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没有弯曲变形、没有截面的扭转而仅有轴向压缩变形,则我们称蒙皮可为构件提供完全支撑,此情况下的屈服压力记作Py,则为考察各种因素对蒙皮支撑构件性能的影响,对该非线性问题用有限元法,取如下构件作分析对象,构件外形尺寸为160mm×50mm×20mm×的冷弯薄壁卷边C形槽钢,材料屈服强度为Py=270Mpa,假定荷载的初始偏心为构件几何长度的1 /1000,构件长度为,两端铰接.压型钢板与构件用自攻螺钉相连.当压型钢板之间无连接件时蒙皮抗剪刚度为QL,当荷载偏心距ey=L/1000,ez=L/1000时,对应于不同的蒙皮抗剪刚度值Q,计算了构件跨度中截面转角及剪心的位移,从图中可以看出蒙皮抗剪刚度的变化,并未使构件跨中截面的转角有太大的差别.这说明蒙皮抗剪刚度的增大,并不能增大对构件扭转的约束作用.但是蒙皮抗剪刚度的增大,即能有效地减小构件的侧向变形.必须指出:以上的结果是在不考虑蒙皮对构件提供的扭转约束,即令扭转约束值F=0时所得出的结果.F值因次为N·mm/mm·rad.但实际结构中蒙皮总是可以为构件提供不同程度的扭转约束作用,如不考虑这一有利因素,势必会使计算结果过分保守,试验和计算结果都表明,蒙皮为构件提供的扭转约束作用可有效地减小构件的扭转变形,显着提高轴压构件的稳定承载力.通过理论计算所得出ey=L/1000,ez= -L/1000 ey=L/1000,ez=-L/1000侧向变形υcm曲线的蒙皮对构件影响.其FL=·mm/mm·rad 是由试验确定.六、结语当前,我国钢结构含轻钢结构发展的形势很好,我国钢结构年产已超过1亿t,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钢结构快速发展时期,长期以来,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一统天下的格局将被打破,从事钢结构制造、施工企业前景宽阔,各建筑设计院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以下几点仍需各方加以重视.1.应加大推广钢结构建筑的宣传力度目前,钢结构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各行业,、各企业之间,更重要的还来自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两种建筑之间的竞争.日本等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要占整个建筑的50%以上,而我国只占5%还不到.差距甚远.对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造价问题,应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认为钢结构造价比混凝土贵,从而排斥于比较方案之外,这一点对广大设计人员尤为重要.事实上一个高层建筑的工程总投资、包括工程造价、动迁费、征地费等方面,工程造价只占工程总投资的50%.而工程造价又包括结构造价、装饰费、设备费等,结构造价只占工程造价的3 0%左右.而结构造价又分上部结构和基础造价,上部结构造价仅占基础造价的50%~70%.而钢结构只是指工程的上部结构,在工程总投资中仅占10%还不到.因此,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与采用混凝土结构间的差价所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将更小,一般不到工程总投资的4%.如果再考虑到采用钢结构因其自重轻、基础造价低;因其强度高、可啬建筑有效使用面积;施工速度快及抗震性能好等诸多优点,那么钢结构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2.推广应用住宅钢结构应提到重要位置建筑钢结构虽然发展很快,但在住宅领域还是空白.全国每年要建数千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但采用钢结构的几乎没有.当然这和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对钢结构的认识偏差有关.可喜的是,天津市政府已率先垂范,决定于今年启动轻型钢结构建筑,将建设10万m2的轻钢住宅,其示范效应将不可低估,希望各地有关职能部门及广大设计人员应有超前意识,作出响应,对轻钢住宅建筑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3.应积极提高各钢结构制造、施工企业、设计院所等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我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钢结构使用很少,各设计院所、建筑企业大多从事单一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目前应大力加强和提高各级技术人员的钢结构业务水平.应充分发挥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等举办钢结构技术讲座、规范培训班等.4.发展钢结构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这种政策性的扶植应包括:在钢结构技术的发展上应将其纳入国家建筑技术发展规划并在科研项目、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对于钢结构的住宅建筑,在土地征用、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以降低建设成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使用国产钢材以此和钢铁生产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发展战略)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方向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提要:介绍了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概念,对其结构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明了该结构必将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体系;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高强度、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的大量生产,我国已进入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新时期。
目前,普通钢结构建筑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已比较成熟,轻型钢结构和普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也处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阶段,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还比较少[1,2,3]。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由冷弯薄壁型钢和薄壁钢管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体系。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轻钢结构的优点,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而提高了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并增强了结构的防火性能。
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一)竖向承重结构结构竖向承重主要以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为主。
由于冷成型薄壁钢管的管壁较薄,管内部混凝土可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还可根据其稳定性要求在管内纵向设肋[4],从而提高钢管的局部稳定承载力。
同时钢管对混凝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轴向抗压强度,因此,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钢管和混凝土的承载力之和。
由于在钢管内浇筑了热容量较大的混凝土,发生火灾时能够吸收热量,从而延长了钢管的耐火极限[5,6]。
圆钢管轴向受力性能较好,其受弯性能及与其它构件的连接不如方钢管,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较差[7]。
因此可考虑采用六边形及八边形钢管[8,4],以便为梁﹑柱连接提供方便和保证(如图1所)。
(二)楼面结构轻钢-混凝土组合建筑可选用多种楼面结构形式。
它要求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同时应使楼板自重轻﹑厚度小,并提高施工速度。
楼面结构可选用如下形式:(1)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组合楼板;(2)密肋轻钢─混凝土组合楼板;(3)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4)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
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提要:介绍了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概念,对其结构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明了该结构必将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体系;发展趋势ﻭ一、引言ﻭﻭ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高强度、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的大量生产,我国已进入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新时期。
目前,普通钢结构建筑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已比较成熟,轻型钢结构和普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也处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阶段,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还比较少[1,2,3]。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由冷弯薄壁型钢和薄壁钢管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体系。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轻钢结构的优点,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而提高了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并增强了结构的防火性能。
ﻭ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ﻭ(一)竖向承重结构结构竖向承重主要以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为主。
由于冷成型薄壁钢管的管壁较薄,管内部混凝土可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还可根据其稳定性要求在管内纵向设肋[4],从而提高钢管的局部稳定承载力。
同时钢管对混凝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轴向抗压强度,因此,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钢管和混凝土的承载力之和。
由于在钢管内浇筑了热容量较大的混凝土,发生火灾时能够吸收热量,从而延长了钢管的耐火极限[5,6]。
圆钢管轴向受力性能较好,其受弯性能及与其它构件的连接不如方钢管,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较差[7]。
因此可考虑采用六边形及八边形钢管[8,4],以便为梁﹑柱连接提供方便和保证(如图1所)。
ﻭ(二)楼面结构轻钢-混凝土组合建筑可选用多种楼面结构形式。
它要求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同时应使楼板自重轻﹑厚度小,并提高施工速度。
楼面结构可选用如下形式:(1)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组合楼板;ﻭ(2)密肋轻钢─混凝土组合楼板;ﻭ(3)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4)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发展趋势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基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技术而新兴的一种建筑结构,目前已与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一同列为五大组合结构,其主要是利用连接件将钢粱与混凝土板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共同负荷的受弯构件。
本文将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特点、钢-混凝土组合梁问题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钢-混凝土组合粱发展过程中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建筑及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标签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特点;发展趋势;研究从实践来看,钢-混凝土组合梁采用了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方式将混凝土梁与钢梁自身的优势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组合梁保留了受压区混凝土翼板,而受拉区只是对钢梁进行了配置,两者通过抗剪连接构件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外界荷载下,混凝土板会受到一定的压力,钢粱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拉力,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钢材、混凝土材料自身的优势和特性。
基于此,钢-混凝土组合梁有效地兼顾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二者的优势,技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非常的明显,因此必将成为未来结构体系的主流发展方向,应用前景也非常的广阔。
1、钢-混凝土组合梁特点分析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而言,它首先是从截面组成上有效地发挥了型钢材料与混凝土各自的优势和特性,较之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梁,该结构表现出如下特点:混凝土重点受压,钢梁受拉,这就充分发挥了各种的自身特性和优势,而且还可以将钢筋混凝土板和钢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使钢筋混凝土板变成组合梁结构中的一部分。
因此,这种结构比传统的非组合梁承载能力要有显著的提高,其中混凝土板参与梁的作业,而且钢筋混凝土板也将成为梁结构的一部分。
在同样的钢梁结构条件下,组合梁的刚度要远远超过非组合梁竖向上的刚度。
较之于传统的钢梁方案而言,梁结构的扰度可按照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梁结构的自振频率;组合梁上的翼缘板一般都比较宽大,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梁侧向上的刚度和承载强度。
未来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发展趋势

未来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混凝土和钢结构,听起来好像是“未来科技”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它们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身边,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地铁站,哪儿没有它们的身影?你也许没太在意,但这两者的变化可真不小哦。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未来它们会咋发展,会变成什么样子,想必你也挺好奇的,对吧?说到混凝土,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重、硬、沉”,是不是?没错,以前的混凝土,确实是个不太讨喜的家伙,沉得很,弄不好还容易裂开,稍微潮湿点,使用寿命就大打折扣。
但现在不一样啦,未来的混凝土可就不这么简单了。
咱们都知道,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紧张,这就逼着建筑业得想办法,不再单纯依赖传统材料。
所以,未来的混凝土很有可能变得“更轻”!你没听错,轻!比现在的还轻,甚至会变得“更聪明”。
没错,混凝土还可以做成自修复的!以前只要有裂缝,修补的成本和时间都挺大的,但现在,混凝土就像有了“自愈力”,裂缝出现后,材料自己就能慢慢愈合,简直就像人皮肤受伤会自动愈合一样。
想想看,这对于建筑的长久使用来说,是多大的福音!不止如此,未来的混凝土还能吸收一些有害物质,帮助清新空气,简直就是“环保小能手”!怎么,心动了吧?再说钢结构,大家对它的印象,大概是“坚固、抗压、耐用”。
的确,钢结构做得好,几乎可以“稳如泰山”,啥风吹雨打都不怕。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钢结构也不是永远都这么完美?随着时间的推移,钢铁容易生锈,容易受潮,成本还不断上升。
所以呢,钢结构的未来,也得与时俱进,不然也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钢铁的腐蚀问题,早已经被工程师们提上了日程。
未来的钢结构,可能会采用一些新型合金材料,这些材料不容易生锈,而且还更加轻便!你想象一下,未来的建筑钢架可能比现在更轻、更耐用,而且造价还可能比现在低呢!是不是挺期待的?而且这些钢结构还会更加灵活,设计上可以实现更多的个性化要求,甚至可以在搭建时“变形”,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
是不是听起来像科幻电影里的桥段?但这真有可能。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将钢材和混凝土组合使用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钢结构的优点,又借鉴了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具有结构刚度高、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结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发展现状如下:
1. 研究领域的拓展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局限于高层建筑、桥梁等大型工程领域,也逐渐进入到屋顶、墙体、门窗、结构短肢等小型建筑领域。
近年来,在消防安全、地震防震、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2. 技术手段的创新
磨光不锈钢和彩色涂层钢的使用,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颜色和外观提供了更多选择,美化了建筑物外观,丰富了建筑风格。
虚拟设计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精确和高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而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则促进了大型结构、制造和安装技术的发展。
3. 先进技术的应用
先进的连续支撑系统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提供了更好的灵活度和可靠性。
同时,预制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建筑物的施工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基于BIM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急需模拟设计和施工实例方案,有助于提高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和建造水平。
4. 建筑节能和环保的实现
利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并减少建筑物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
同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不可再生材料比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指在建筑或桥梁中结构中同时使用钢材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互补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
在现代建筑领域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应用领域、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已经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桥梁工程中,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等结构形式已经成为了常见的桥梁类型。
在建筑工程中,大跨度空间结构、高层建筑等也开始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例如一些地标性建筑,如上海中心大厦和广州塔等。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也被应用到了工业厂房、体育场馆等多个领域。
二、应用领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建筑领域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不仅可以用于桥梁工程,还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业厂房等多个领域。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钢材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实现更大的跨度和更高的承载能力,从而满足了高层建筑对结构性能的要求。
在桥梁工程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实现更大跨度的桥梁结构,从而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工业厂房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实现更大空间的悬挑和跨度,从而满足了工业厂房对空间利用和结构稳定性的要求。
三、技术挑战虽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是材料的兼容性。
由于钢材和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有很大差异,两者之间的界面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难点。
其次是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由于钢材容易受到腐蚀和变形,而混凝土容易受到裂缝和渗漏的影响,因此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耐久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由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过程复杂,因此如何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钢混(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及发展#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自古以来,人类习惯用多种材料来构筑能减轻自然界不利因素地结构物,实用项目很难见到完全采用单一材料建造地完整结构物.从广义上来说,用竹索和木板跨越山谷地吊桥也是一种组合结构,在土木结构中最普通地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就是典型地组合结构之一.这种组合构件中钢筋借助于混凝土地扶助,充分发挥其抗拉能力强地特长,帮助混凝土克服抗拉能力弱地缺点,又受到混凝土地保护而免受侵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地组合结构地成功典范.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房屋建筑、桥梁、地下建筑、海洋项目、特殊容器等领域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新材料还在不断涌现,还会出现新地组合结构.但就目前来说,在土木项目领域内,从经济与实用地角度来看,钢和钢筋混凝土之间地搭配是最合适地.2组合结构地形式和分类在土木项目范围内组合结构应该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材料组成,并且材料之间能以某种方式有效传递内力,以整体地形式产生抗力地结构.一般来说,组合结构分为:1、组合板:(1)以下部压型钢板为配筋地混凝土板,其间用连接件使两者结合成整体.(2)在箱型截面钢板内充填混凝土地组合板.2、组合柱:将型钢埋人钢筋混凝土共同承受内力地柱构件,又称SRC柱.3、钢管混凝土柱:将混凝土充填到钢管内部而形成地组合柱4、组合梁:(1)将钢筋混凝土板锚固在钢梁上形成地组合梁.(2)将型钢或焊接钢骨架埋入钢筋混凝土而形成地梁5、组合墙:由混凝土和平面钢板结合而成地墙板.6、组合壳体:就是由混凝土和曲面钢板结合而成地壳体.各类组合结构中,根据型钢或骨架地类型不同、型钢或骨架与混凝土部件相对位置地差别又可分为若干不同地形式,例如SRC组合梁可分为实腹、空腹SRC组合梁,SRC组合柱又可分为实腹、空腹SRC组合柱,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又派生出充填型、外包型、充填外包型钢管混凝土柱.3组合结构地特点3.1组合板地特点组合板又分为压型钢板组合板与混凝土组合板,压型钢板本身可作为屋面板以及墙板,与混凝土组合在一起有很多优点:(1)压型钢板可作为混凝土地受拉加强部分,用以抵抗板面荷载产生地板底拉力,与混凝土共同抵抗剪力,除了在适当部位要设置钢筋减轻混凝土收缩以及温度变化地影响外,不必再另设钢筋.(2)压型钢板相当平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楼层地顶棚,省工省料,增加了楼层地有效空间,可适当降低层高,节省投资.(3)由压型钢板作为其永久性地模板,不再需要安装、拆模,方便施工.(4)因为压型钢板本身具有相当地承载力,允许本层浇灌地混凝土尚未达到设定强度值前就可以继续进行上层混凝土地浇筑.使施工进度加快.3.2组合梁地特点组合梁首先从截面组成上充分发挥了型钢与混凝土材料各自地特长,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比,还有以下优点:(1)节约钢材,因为截面材料受力合理,混凝土替代部分钢材工作,使其用钢量大幅度下降.如采用塑性理论进行设计,还可降低造价.(2)减小截面高度,因为相当宽地混凝土板参与抗压,组合梁地惯性矩比钢梁地大得多.可以达到降低梁高、增加层净高地效果.(3)延性好,因为耗能能力强,整体稳定性又好,在实际地震中表现出良好地抗震性能.(4)刚度好,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工作,抗弯模量增大,致使挠度减小,刚度增大.(5)抗冲击、抗疲劳性能好,实际项目表明用于梁桥、吊车梁地组合梁比钢梁具有更好地抗冲击、抗疲劳能力,引起地损伤较小,比起钢吊车梁使用寿命提高了.3.3组合楼盖地特点组合板与钢梁相结合而成地组合楼盖,不但满足了结构地功能要求技术经济指标,其主要优点如下:(1)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合理地利用了材料,充分发挥了钢和混凝土各自地材料特性,与钢结构方案相比,通常可节约钢材20%~40%.(2)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中,混凝土板成为组合梁截面地受压翼缘,与采用钢结构方案地钢梁相比,组合梁地承载力可提高20%~30%.(3)因为混凝土板成为组合梁截面地一部分,使截面地高度增大,提高了梁地刚度.因此.对于同样刚度要求地楼盖结构来说,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梁地挠度可减少约20%,楼盖结构高度可降低约15%~20%,不但节约了竖向结构材料,而且大大减轻地基荷载.(4)组合梁截面地上翼缘为宽大地混凝土板,增强了组合梁截面中钢梁地侧向刚度,可以防止钢梁在使用荷载下发生扭曲失稳.(5)与钢结构方案相比,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整体性强,抗剪性能好,耐震性能大大提高.(6)可利用钢梁作为混凝土板地模板支撑,并承担作用在钢梁上地混凝土板重和施工荷载,无需从地面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加快了施工进度.(7)与混凝土楼盖相比,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可以在钢梁上焊接托架或牛腿,供支撑室内所敷设地管线,不必像混凝土梁那样需在混凝土中埋设预埋件.因为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具有上述—系列优点,在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工业国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应用.在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应用面还不大,这主要是受到了下述国情地制约:(1)与混凝土楼盖相比,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用钢量要大一些.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地不断发展和钢产量地不断增加,这将不再会成为制约因素.(2)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防火性能不如钢筋混凝上楼盖,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结构地防火问题尤为突出.国内已有单位研制了防火涂料,但价格较高.(3)钢—混凝土组合楼盖需要进行防锈蚀处理.因为我国地钢结构应用相对较少,对钢材地防锈蚀问题研究得不多,在防锈蚀处理时多采用防锈蚀油漆,而在西方工业国家一般采用在钢材中加入抗腐蚀成分.这种钢材表面锈蚀后形成保护层,锈蚀不会向内部发展.(4)在我国,对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地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因而影响了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在我国地推广和应用o4组合柱地特点实际上组合梁所具有地优点,组合柱大部分都具备,但钢管混凝土柱却具有更多地优点:(1)组合柱尤其是钢管混凝土组合祝中地混凝土,具有良好地承压性能,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钢材地用量.(2)组合柱地承载能力普遍较高,自重轻,变形能力强,耐疲劳,抗冲击性能好.(3)组合柱地施工可减少工序,因为准确定位地钢骨可为设置模板提供方便,尤其是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地外包钢管直接为混凝土地浇筑提供了模板.4 组合结构地发展与应用1、组合结构地发展历史组合结构早在19世纪末已经存在,尽管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要利用两种材料组合以后新增地强度和刚度,单纯地想要减轻钢管内部地锈蚀而灌入混凝土,为了改善钢结构地耐火性能而在其外围包裹混凝土,就这样开创了组合结构地实际应用地历史.1879年英国地SEVERN在铁路桥地钢管桥墩中充填了混凝土,便形成了钢管混凝土结构.英、美等国在钢梁与钢柱外围包上了混凝土形成组合梁、组合柱,用以防火.20世纪初,有人为了提高钢管祝地刚度,在方钢管中注入混凝土.在日本,1905年白石直治设计地和田岬地旧东京仓库地柱,采用地也是型钢与混凝土并用地形式.1918年,旧东京海上大厦地梁也采用钢与钢筋混凝土地组合形式.1908年Burr在纽约进行了组合柱地试验,发现混凝土地存在确实提高了型钢柱地承载力.1 920年,加拿大学者Mackay对在混凝土内埋入钢柱地结构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包混凝土能与内置型钢共同工作.其后十年间,美国、英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地对组合梁地试验表明,这一结论只是在静荷载情况下才适用,在变化荷载作用下还是采用连接件更可靠.值得一提地是,1923年日本地关东大地震地震害调查证明了组合结构地抗震能力.由内藤多仲设计地日本兴业银行大楼,总面积达15000m2,地上七层、地下一层,高度约为30m地钢骨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都是型钢埋入地SRC结构,在震后几乎没有发现损伤,由此赢得了土木项目界地好评.日本从1928年开始对SRC结构性能作了研究,包括对组合柱、梁、以及节点地研究.30年代开始对设置连接件地试件作了系统地研究,而且往后地组合结构地研究大多集小在钢梁上用连接件拉结混凝土板地组合结构形式.连接件包括螺旋形、钩状、块状,还有槽钢与螺栓等形式,而且还进行了疲劳试验.通过40年代许多学者大量地研究,对组合梁地设计与施工有了更多地认识,并建立了组合梁按弹性理论地设计方法,而且美国洲际公路协会在1944年制定地《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列入了有关组合梁设计地内容.紧接着美国在1946年《房屋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规范》也列出了组合梁地有关内容.1948年英国规范《型钢在建筑中地应用》在构件截面回转半径地计算中还考虑了外包混凝土地刚度增大作用.在1949年由前苏联建筑科学院建筑技术研究所编制了《多层房屋劲性钢筋混凝土暂行设计技术规程》,同时结合实际应用又进行了一系列构件试验,以完善组合结构地设计理论.50年代我国开始在桥梁项目中采用组合结构,还编制了公路铁路组合梁桥地标准图,同时对房屋建筑中应用地组合梁结构进行了研究.德国在二次大战以后地重建工作中迫于钢材缺乏,大量采用组合梁结构,通过项目实际应用在1955年制定了有关规定《桥梁组合梁》,1956年又颁布了有关标准《房屋建筑组合梁》,日本建筑学会在1951年成立了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分组,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在1958年制定《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程》提出了组合结构承载力地简化计算方法.继1953年在0SAKA首先架设神崎大桥后,日本又架设了许多组合梁桥,并于1959年颁布了《钢道路桥组合梁设计施工指南》.日本于1959年建立了H型钢地生产线后,对实腹式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大量地试验研究,并于1963年对1958年制定地《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程》作了第一次修改. 我国在此期间开展了对钢管混凝土地试验研究,包括中科院哈尔滨土建研究所、建材研究院(即现在地苏州水泥和混凝土制品研究院)、北京地铁项目局、冶金部建研院、电力部电力研究所、还有建研院结构所和哈尔滨建筑大学都曾经对构件以及节点地受力变形性能、设计施工方法作过大量地试验研究,许多建研院所、设计单位都积极推广应用.1965年英国制定了CPll7地第一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建筑》,随即于1967年制定了《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即CPll7地第二部分.1965年美国ACI规范《ACI318—65》确定了钢管混凝土柱地计算方法.1966年印度标准协会也制定了《组合结构设汁规范》.1967年日本建筑学会地年会上制定了《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规范》,对填充型、外包型以及填充外包型二种形式地钢管混凝土构件地计算方法作了规定.1971年美国颁布《ACI318-71》,该钢筋混凝土规范中包含了组合柱地设计规定.1974年,我国交通部颁布地《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对组合梁地构造和计算做出了相应地规定.在建筑结构方面,也开始在平台结构小应用.1968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中不少钢骨混凝土结构地建筑物发生脆性剪切破坏,最后对此专门作了研究以改进规范计算方法.日本在1975年对《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作了第二次改版,明确提出必须保证构件在荷载增大情况下首先发生弯曲破坏.前苏联在1978年制定了《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CN3—78).1979年英国标准协会制定了《钢、混凝土及组合梁桥》.1979年美国钢结构学会ASSC制定了《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规范》.在1980年日本建筑学会考虑1975版钢骨钢筋棍凝土结构计算规范地完整性,将方形钢管也列入规范 1984年欧洲规范地草案在英国完成,该草案是以CEB(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ECCS(欧洲钢结构协会)、FIP(国际预应力联合会)、IABSE (国际桥梁与结构项目协会)在1981年共同颁布地《组合结构》规范为基础修订而成地,是目前国际上一部比较完整地组合结构规范.1986年我国交通部制定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还有同年颁布地《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 6)对组合梁地计算方法及构造措施作了规定.1987年水利电力部提出了SDJ-69-8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项目篇)》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地设计作了具体规定.1988年由建设部颁布地国标《钢结构设计规范》(GBJl7—88)第12章专门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地设计方法做出了规定.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与中国船舶总公司第九设计院一起主编了部标《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CJ 01-89).国家能源部下属地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在1991年颁布了《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DLGJ9 9—9l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以及组合梁结构地设计与构造作了规定.目前国内对钢骨凝土组合结构地研究正在进一步深人,有关钢管混凝土、钢月钢筋混凝土结构地设计与施工规程也在编制过程中.2、组合结构地应用在我国组合结构地应用从50年代开始起步,长江大桥上层公路桥纵向粱地跨度为18m,上部组合板地跨度为1.8m,就已经采用组合梁结构.前苏联在1944年建造第一座组合结构公路桥:日本在1953年建成第一座采用组合结构地公路桥后,尤其是1959年有关规范颁布以后,大部分钢结构公路桥都改为组合结构.铁道部专门编制了钢梁外露地组合梁地标准图,最大跨度达44m.许多发达国家对组合结构地研究和应用都是从桥梁结构开始地,以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结构中.我国在井塔结构、平台结构、吊车梁,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等都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地技术经济效果.与此同时在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电力杆塔设备支架中地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我国自80年代开始,钢管混凝土结构逐步地在高屋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来用.从高87.5m地福建泉州邮电大厦率先采用800x10C30地钢管混凝土柱开始到66层高278.8m地深圳赛格广场大厦,管径达1600M,表明组合结构在高层结构中地应用已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国际上对组合结构在桥梁中地应用最活跃,用于拱桥、铁路与公路地梁桥、连续梁桥、跨座式单轨铁路桥、组合框架桥、组合衍架桥以及组合桥墩等等.现已发展到土木结构地许多领域,例如筒仓地钢板混凝土壁足以两个钢板筒体之间充填混凝土来建造地;核反应堆中地压力容器用钢板作为衬里外包钢筋混凝土而构成组合结构;用连续地下组合墙建造组合井筒型基础;在隧道丁程中坑道采用组合弓形体;离岸项目中海洋石油平台用组合墙作为防冰墙;同时还用于港湾钢结构地加固(在原钢结构损坏部分外包混凝土而构成组合结构);另外还有用组合结构来建造防冰堤、深海石油平台地支柱等.组合结构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优良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使它在我国有着更广泛地应用前景,随着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地不断发展,可以预见组合结构将迅速推广而成为继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之后地主要结构形式.。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1. 引言1.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指利用钢材和混凝土相互配合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和节能性要求的提高,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势和特点,如承载力强、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等。
这些优势使得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桥梁、大跨度结构等领域。
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优化设计、新型材料的应用、结构耐久性等方面。
人们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高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性能,使其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建筑环境。
未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将继续发展壮大,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历史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始出现了第一批使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建筑。
这种组合结构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克服单一结构的局限性,同时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各自的优势,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0世纪中叶以后,这种结构形式逐渐成为了建筑领域中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案。
在发展过程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不断优化和改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已经成为了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和设计手段。
它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特殊结构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谈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前景

谈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前景1、组合结构概述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了钢材与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钢材拥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延性,且混凝土抗压强度大、刚度大[1]。
组合在一块,不仅在提高了钢材的整体屈曲和局部屈曲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延性以及良好的抗震性。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组合结构有:组合梁、组合板、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等结构。
2、组合结构常见的形式与分类组合梁的特点,组合梁首先从截面组成上充分发挥了型钢与混凝土材料各自的特长,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比,还有以下优点:能节约钢材,由于截面材料受力合理;减小截面高度,由于相当宽的混凝土板参与抗压,组合梁的惯性矩比钢梁的大得多;延性好,由于耗能能力强,整体稳定性又好;刚度好,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工作,抗弯模量增大,致使挠度减小,刚度增大;抗冲击、抗疲劳性能好。
组合板的特点:压型钢板可作为混凝土的受拉加强部分[2];压型钢板相当平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楼层的顶棚,省工省料;由压型钢板作为其永久性的模板,不再需要安装、拆模,方便施工,使施工进度加快等。
组合柱的特点:组合柱尤其是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中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承压性能,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钢材的用量,组合柱的承载能力普遍较高,自重轻,变形能力强,耐疲劳,抗冲击性能好。
3、组合结构的发展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最早源于十九世纪美国,最早是出于防火的需求,因为钢材料防火性能差,遇火后,强度会快速下降。
在钢梁外面包上了混凝土,但并未考虑混凝土与钢的共同受力[3]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开始已逐步采用抗剪连接件,而外包的混凝土,也逐步过滤到把混凝土翼板放到钢梁翼板之上,这样不但提高了梁的刚度,而且整体性更好。
后来到六十年代,出现了钢管混凝土结构。
它的优势性逐渐使组合结构得到推广与应用,在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上,各国也制定了多部有关组合结构的设计规范。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作者:方金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8期方金【摘要】钢-混凝土组合梁是通过剪力连接件使钢和混凝土形成一体共同工作的, 剪力连接件的主要作用是抵抗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和分离。
目前已用于施工的剪力键有:剪力钉、PBL键、PBH剪力键、PCSS剪力键。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及工程实践,组合结构已经发展成为既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形式, 又与之密切相关和交叉的结构型式, 其结构类型和适用范围涵盖了结构工程应用的很多领域。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1 引言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成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的构件称为组合构件,组合结构是由组合构件组成。
组合结构将不同的材料或构件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在设计时将各组成材料和构件的结构性能进行整体考虑,最有效地发挥各种材料和构件的优势[1]。
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2.1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是在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依靠钢板上凹凸肋及不同的糟纹使钢板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而制成的组合板。
它利用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压型钢板受拉性能好的特点,使得材料合理受力,发挥各自的优点。
2.2 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将钢筋混凝土板放置于钢梁的上部,通过剪切连接件连接,使混凝土板与钢梁组合在一起,整体共同工作而形成的组合梁。
在组合梁中,混凝土位于受压区,钢梁主要位于受拉区,充分利用混凝土抗压和钢材抗拉的优点,发挥了两种材料的强度,并且由于混凝土作为梁翼缘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钢梁结构容易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的弱点。
2.3 组合柱结构组合柱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柱两类。
这两类组合柱所利用的组合概念有所不同,钢骨混凝土柱主要利用了混凝土对钢柱的支持,而钢管混凝土则同时利用了钢管对混凝土的横向约束作用提高了后者的强度和延性[3]。
2.3.1 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配置型钢,再加钢筋和箍筋组合而成的。
钢骨混凝土柱中配置的型钢形式可以分为实腹式与格构式两大类。
浅谈轻钢与泡沫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技术

浅谈轻钢与泡沫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技术摘要:轻钢与泡沫混凝土结构体系,这一房屋建造体系使用低碳钢和泡沫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并使用轻型钢框架组装和自由模板来替代传统模板和和泡沫混凝土现场浇筑的建造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大大具有了工业化、缩短了施工时间、减少了资源浪费和污染的良好优势。
本文在基于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轻钢和泡沫混凝土体系的研究背景条件以及泡沫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结构设计方法等专题研究及应用成果。
关键词: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与应用1引言泡沫混凝土是利用物理方法制备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胶凝材料、粉煤灰、填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组成的料浆中,经搅拌、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多孔轻质材料。
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孔隙,具有轻质、保温、隔热、耐火及隔音的性能。
现如今泡沫混凝土是混凝土大家族中的一员,这几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泡沫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使其应用越来越广。
2研发背景2.1传统建造方式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房屋的建造方式主要采用以现场作业为主,劳动力需求大、生产效率低、材料损耗大、有悖节能减排和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业政策导向。
建筑技术的不断革新及建筑的自动与工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导向,其目的是在相当程度上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项目和建筑业产品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建筑工业化的道路相对较长,而不是简单的预制后进行装配的单一路线。
结合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将预制装配技术在相当程度上与现浇相技术的紧密结合也是改变传统建筑方法和建造工业建筑的一种方式。
2.2泡沫混凝土在国内的应用泡沫混凝土以其良好的特性,广泛应用于节能墙体材料中,在其他方面也获得了非常广泛应用。
目前,泡沫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屋面泡沫混凝土保温层现浇、泡沫混凝土面块、泡沫混凝土轻质墙板、泡沫混凝土补偿地基。
(1)砌块。
泡沫混凝土砌块是在墙体材料中应用量最大的一种材料。
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把泡沫混凝土砌块作为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主要利用隔热性能好和轻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doc 12页)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曹宝珠毛小勇王秋萍张耀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提要:介绍了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概念,对其结构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明了该结构必将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体系;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高强度、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的大量生产,我国已进入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新时期。
目前,普通钢结构建筑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已比较成熟,轻型钢结构和普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也处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阶段,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还比较少[1,2,3]。
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由冷弯薄壁型钢和薄壁钢管与度。
楼面结构可选用如下形式:(1)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组合楼板;(2)密肋轻钢─混凝土组合楼板;(3)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4)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
其中优先选用1﹑2类型。
其主要优点是:(1)省去楼面模板支撑,节省投资,施工速度快;(2)压型钢板与轻钢密肋中可布置设备管线,减少吊顶高度;(3)平面刚度大,房屋有较强的整体性,抗震性能好。
主﹑次梁可采用矩形钢管﹑双槽钢﹑冷弯U型卷边槽钢或H型﹑I字型焊接或热轧型钢。
I字型钢可以是实腹的也可是空腹的,也可选用卷边槽钢-混凝土组合梁。
梁板组合结构通过栓钉及剪力连接件形成整体,共同来承担楼面荷载。
目前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面结构在国内发展已比较成熟。
(三)支撑结构(1)对于单层工业厂房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采用薄壁钢管混凝土柱承受竖向荷载及吊车荷载,屋架及支撑均可采用轻型钢构件,因而其支撑布置方式与普通钢结构厂房类似。
即采用柱间支撑及屋盖水平﹑垂直支撑来保证厂房及屋盖的整体稳定性。
(2)对于多﹑高层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由于其侧向刚度较弱,为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减小层间侧移,宜在相应位置采用垂直支撑。
为满足门窗开洞及其它方面需要,支撑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X型﹑M型﹑W 型﹑V型﹑单斜杆型﹑人字型支撑等。
对位于地震区的通常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宜采用偏心支撑[1],以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及耗能性能。
此外,若采用刚性梁柱节点,对于多层结构可以不设置支撑构件。
(四)维护结构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其它钢结构一样,应采用轻质维护材料。
墙梁宜优先选用冷弯薄壁槽钢﹑卷边槽钢﹑卷边Z型钢。
可采用轻型组合墙体,如:压型钢板加轻型保温隔层墙体﹑压型钢板夹芯板﹑玻纤增强水泥外墙板﹑钢网塑料墙板等。
至于屋盖结构,一般采用有檁体系,亦可采用拱形波纹屋顶或轻型网架﹑轻型桁架加铺轻质保温层和彩色压型钢板。
其特点是生产工厂化,制作机械化,施工方便﹑速度快﹑工期短。
三、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一些学者已进行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及薄壁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试验研究。
组合梁中的薄壁型钢主要有冷弯U型型钢﹑百叶薄壁型钢和装配式薄壁型钢等形式,如图2所示。
c~h类型均能与混凝土有效地结合[9,10,11,12],来共同承受外界弯矩和剪力。
其中h类型为装配式截面,布置较为灵活,可适用于不同截面尺寸的轻钢组合梁,并可作为标准型材批量生产,但在浇混凝土之前必须用框架固定其形状。
a、b类型[7]为箱形薄壁型钢截面,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较差,一般只起到模板的作用。
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薄壁型钢混凝土梁中配置一定数量的纵向钢筋,以进一步提高其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
国外研究表明[9,13],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力大小,取决于薄壁型钢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性能。
粘结性能好才能使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共同工作,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
而薄壁型钢的截面形状及表面有无刻痕是影响粘结力的主要因素。
如图2中c~h类型,在充分咬合情况下,钢板与混凝土处于完全粘结状态,其应变相同,几乎没有滑移发生。
对于不同形状的薄壁钢板,可取用不同的粘结系数,具体数值需要由试验确定。
目前,轻钢-混凝土组合梁还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短柱上[8,4],重点研究圆形和方形截面短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包括钢壁板的局部屈曲性能,而对于长柱构件在轴压和压弯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研究还未见相关报导图2. 组合梁中的薄壁型钢(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在进行轻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研究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期进行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和短柱的试验研究。
共对6根梁和22个短柱构件进行了静载试验观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下面对其组合梁、柱试验情况分别加以介绍。
1.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薄壁型钢组合梁采用了3种截面类型,如图3所示。
试验中所采用的6根梁跨度均为3m,截面尺寸为,梯形截面混凝土翼缘宽为550mm,翼缘高为80mm。
每一种截面类型做两个试件,一个为素混凝土组合梁,另一个在下部配有钢筋。
在试验中,采用三分点加载,使组合梁中部受纯弯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其中b、c两种类型的粘结性能优于a种,而c种最好。
组合梁达到受弯极限承载力时,梁顶部混凝土基本上达到或接近极限压应变,同时梁下部钢板也达到了极限拉应变。
这说明该种梁截面类型薄壁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能够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
构件破坏时,粘结力的丧失与薄壁型钢和混凝土的屈服几乎同时发生,如图4.a所示。
在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破坏之前,构件处于弹性阶段。
随着粘结的破坏,构件刚度逐步下降,但并不显著;当粘结全部破坏时,外包薄壁型钢与混凝土之间出现了滑移,刚度很快下降。
随着滑移的增加,混凝土翼缘板开裂(未配筋试件)或梁腹部的混凝土被剪坏(配筋试件),最后导致构件破坏。
由此可见,相对于配筋试件,未配筋试件具有更好的延性,说明薄壁型钢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对组合梁的承载力起控制作用。
图3.薄壁型钢组合梁截面2.薄壁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试验在薄壁钢管混凝土短柱试验中,共选用圆柱(图4.b)、方形柱(图4.c)、和八边形柱(图4.d)三种截面类型,同时改变截面尺寸及钢材和混凝土强度进行构件的正交试验设计。
钢管壁厚选用1mm和1.5mm,管径(圆形截面)及边长(方形、八边形截面)分别采用100mm、150mm和200mm,试件高度为400mm~1000m;混凝土标号采用C20~C30。
试验结果表明,圆柱的受力性能最好,八边形柱次之,方形柱的受力性能最差。
这主要是由于圆形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强于其他两种类型的缘故。
圆形薄壁钢管混凝土短柱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柱中部首先突起,钢管达到屈服强度,进而出现褶皱,发生较大塑性变形,此时钢管与混凝土均达到极限强度,最后破坏现象为斜向剪切破坏。
由于管壁较薄,方形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较小,强度较低。
八边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介于圆形和方形构件之间。
比较之下,薄壁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宜优先选用圆形及八边形截面。
3. 节点构造在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中,最关键的部位就是节点。
只有节点的构造措施和受力性能得到了解决,才有可能进行结构体系的研究。
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做过大量厚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试验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且编入了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但是由于薄壁钢管的管壁较薄,易于变形,因此节点构造较难处理。
暂时可以将薄壁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分为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对其进行尝试性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以确定节点的合理形式和局部构造。
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相连接的情况,可在节点处的柱子部分局部采用厚壁钢管,上、下分别与薄壁钢管相焊接,这样钢梁与厚壁钢管的连接便可以采用规范中的传统形式进行设计。
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则比较难以处理,可以考虑在混凝土中采用预埋型钢或钢筋来实现连接,但是该种连接形式的抗弯、抗剪等力学性能还有待于研究。
根据以上设想,组合梁和八边形柱节点的刚接形式如图5所示,其它截面柱可采取类似构造。
其中,组合梁外的薄壁钢板与柱上外套厚壁钢管焊接,内穿双角钢,并且上部纵向钢筋穿过柱子,梁外钢板与厚壁钢管焊接,薄壁钢管混凝土柱内不配钢筋或少量配筋。
组合梁截面可以采用图2及图3所示的各种截面类型。
铰接节点为柱子中只有角钢穿过,组合梁支承于角钢之上,梁柱间既不焊接,也没有钢筋通过,但需设置柱间支撑以承受水平荷载。
除轻钢混凝土组合梁、柱体系外,还可以采用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与I字形钢梁体系及钢筋混凝土柱与薄壁型钢组合梁体系,后两者节点连接则更为容易。
四、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的几个问题(一)轻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研究。
除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技术比较成熟外,其他轻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研究目前仍较少。
需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及薄壁钢管的局部屈曲和不同类型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受剪状况及整体﹑局部稳定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的研究。
普通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轻钢结构都已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制订了相应的规范和规程,我们可以借鉴以上两者的成果及经验进一步进行研究。
其中梁柱节点的研究是关键。
可进行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与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节点及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与热轧型钢﹑冷弯型钢梁节点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由于轻钢壁厚较小,一般只有几毫米,可考虑部分构件工厂焊接,部分构件采用现场螺栓连接。
(三)轻钢-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开发。
在大多数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均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
如果同时采用薄壁钢管混凝土柱及轻钢混凝土组合梁作为主框架,则必将使结构的受力性能及防火性能得到改善,因此可考虑在钢结构及轻钢结构建筑中尽量多采用组合构件。
可重点研究给排水管线及供电﹑供热管线与结构相协调问题,同时研究防火﹑保温﹑隔声及室内外装修等问题。
(四)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
在轻钢混凝土组合构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可考虑进行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与稳定性分析并同时对结构的抗震﹑防火性能进行研究。
计算方法上,可由试验及理论分析所得各构件的力学指标及截面模量﹑参数,运用现有的通用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及设计。
(五)施工荷载及围护结构蒙皮效应的研究。
混凝土浇注前,施工荷载对薄壁钢构件变形的影响较大。
可考虑在尽可能少设或不设脚手架,使薄壁钢构件的刚度足以承受施工荷载。
此外,围护结构的蒙皮效应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其提高程度有待研究。
五、结论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合了轻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用于多、低层建筑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的特点,同时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耐火性能。
若有新型墙板相配合,该结构形式将在多层建筑中取代砖砌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是未来民用建筑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