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练习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9单元第1节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9单元第1节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3809aa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2.png)
1星题 落实基础
【点拨】Ⅱ和Ⅲ中,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 不能由此得 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的结论, C错误; Ⅲ和 Ⅳ对比,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 难溶于汽油, 说明同种物质在不 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正确。
1星题 落实基础
8. 通常情况下, 下列哪些方法能够增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
2星题 提升能力
【点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液体①③是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 是溶液, 液体②分层, 不均一, 不是溶液, A错误; 液体②分层, 乙醇处于上层, 水处于下层, 说明乙醇的密度比 水的密度小, B正确; 液体③全都变为红色, 且不分层, 该现象 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正确; 酒精溶于水, 酒精是溶质, 酒精是液体, 所以该实验说明溶液 中的溶质可以是液体, D正确。
C. 澄清石灰水
D. 硫酸铜溶液
1星题 落实基础
4. (2024苏州)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 碘酒中, 碘是溶剂, 酒精是溶质 C. 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 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1星题 落实基础
5.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用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会出现浑浊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D. 将一杯糖水分成2份, 每份糖水的甜度降低
9.1.1 溶液的形成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C 2D 3B 4A 5A
6 7C 8B 9C 10 B
答案呈现
11 A 12 B 13 14
1星题 落实基础
人教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人教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d69e2a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4.png)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知能演练提升1.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3.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4.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曲线中正确的是()5.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A.冷水B.热水C.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6.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7.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和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
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C.使用外焰加热(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
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填一条性质)。
8.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的大,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溶解得快,这是因为。
(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_溶液的形成》同步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_溶液的形成》同步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37027059eef8c75fbfb3c5.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溶液 9.1 溶液的形成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下列关于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的B.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葡萄糖水是无色的2. 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食盐D.熟石灰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色溶液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4. 下列物质中,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汽油C.铁矿石D.花生油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C.配制溶液只能用水做溶剂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6. 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7. 把适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B.牛奶C.淀粉D.二氧化锰粉末8. 将下面厨房中的物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花生油D.纯碱9.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汽油清洗油污B.自来水洗手C.盐酸清除铁锈D.洗涤剂清洗餐具B.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C.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D.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1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相同温度,溶质相同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12. 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A.牛奶、汽水、石灰浆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江水、乳白鱼肝油、碘酒D.盐酸、泥浆、“健力宝”饮料1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C.溶液呈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14. 如图所示装置,将滴加到固体中,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对应的试剂组是()浓A. B. C. D.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和氧化铁反应,会有黑色物质生成B.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水温均会升高C.相同条件下,实验室中的氯化钠溶液冬天会结冰,而水冬天不结冰D.将洗洁精加入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充分振荡,得到比较稳定的乳浊液16. 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不会移动的是()C.硝酸铵D.氢氧化钠固体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B.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C.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D.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方法使硬水软化;洗衣服需要用水,但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油污;(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________;(3)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时,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若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19. ________物质_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的混合物,叫溶液.溶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20. 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 (10分)小明在做饭时不慎将豆油滴在衣服上,他发现用洗衣粉和汽油都能将其洗去,请问:用两种方法洗去豆油的原理相同吗?为什么?22. 完成如表并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________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________.(2)为什么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23.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种转化流程,如图所示.【生产流程】【相关资料】.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加热;.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问题讨论】(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的设计.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④________;操作包括搅拌和________、洗涤、烘干等工序;该流程中,通过反应④可回收副产品________.(2)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比小王的主张更好,理由是:________;(3)制轻质碳酸钙时,为________(选填“悬浊液”或“溶液”),理由是:________.(4)小李认为得到的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所以操作包括搅拌、________和过滤、烘干等工序,以提高产率.【产品含量测定】含量的测定:取产品,研成粉状后,按图进行实验.(5)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在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直至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一段时间空气;⑥称量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6)问题探究①产品研成粉的目的________;②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③若没有装置,则测定的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称量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可求得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总结反思】某同学设计上述实验方案测定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向一定量牙膏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质量,据此计算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李同学认为即使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上述测定的结果仍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溶液 9.1 溶液的形成同步检测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A【考点】溶液的形成过程【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溶于水后所显现的颜色来判断.【解答】解:、氯化亚铁溶于水得到的是浅绿色溶液,故错;、高锰酸钾溶于水得到的是紫红色溶液,故对;、硫酸铜本身是白色固体,但是溶于水后显示蓝色,故对;、葡萄糖的水溶液是无色的,故对.故选.2.【答案】A【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罐内饮料温度降低,这一现象说明饮料罐的夹层中的固体物质和水摇动使它们混合时吸收热量,在所列四种物质中找出与水混合吸收热量的物质.【解答】解:烧碱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熟石灰、氯化钠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因此这三种物质不应该是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热量,可以使罐内饮料温度明显降低.故选:.3.【答案】C【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解析】、根据溶质的判断方法考虑;、根据食用油不溶于水考虑;、根据溶液不一定无色考虑;、根据溶质的判断方法考虑.【解答】解:、碘酒是碘溶于酒精,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错误;、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色溶液,故正确;、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水,故错.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解析】根据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汽油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液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错;、铁矿石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液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错;、花生油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液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错;故选.5.【答案】B【考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解析】、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是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说法错误;、溶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是液体,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酒精就是液体,而稀硫酸中的溶质硫酸是液体,故正确;、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说法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错误.故选:6.【答案】A【考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形成过程【解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形成溶液必须满足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不溶性物质只能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而不能形成溶液.【解答】解:、碘可以溶解在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面粉不能溶于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放置后面粉慢慢沉淀,混合物不具有均一稳定性,不能得到溶液.故不选;、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却不能溶解在汽油中,因此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不选;、植物油不溶于水,混合所得为乳浊液.故不选.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牛奶与水混合,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淀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二氧化锰粉末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错.故选.8.【答案】C【考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错;、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错;、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形成溶液,故正确;、纯碱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错.故选.9.【答案】D【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解析】油污能溶于汽油铁锈能与盐酸反应洗涤剂能将油污大块分散成小颗粒【解答】解:油污能溶于汽油;手上的赃物能溶于水;铁锈能溶于盐酸;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选.10.【答案】D【考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解析】解:、溶剂不一定为水,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错误;、溶液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错误;、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正确.故选.11.【答案】D【考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解析】、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判断考虑;、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考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考虑.【解答】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错;、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错;、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现象,故错;、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说法正确.故选.12.【答案】C【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解:、牛奶属于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浆属于悬浊液,故错;、矿泉水属于溶液;自来水中含有悬浮的物质,属于悬浊液;汽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江水中含有不溶性的固体悬浮物,所以是悬浊液;乳白鱼肝油是乳浊液;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溶液.故正确;、盐酸、“健力宝”饮料是溶液;泥浆属于悬浊液.故错.故选.13.【答案】C【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答】解:、洗涤剂去除油污是通过乳化作用去除餐具的油污.此洗涤说法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正确;、溶液呈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错误;、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正确;故选14.【答案】B【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右侧型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与型管相连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在加入一定量物质时气体体积缩小,也可能是反应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得试剂瓶中气体的体积收缩导致,据此分析.【解答】解:、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错误;、固体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热量,会使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下降,故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和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会使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错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瓶内气体遇热膨胀,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错误.故选.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答案】A,D【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解析】、依据两者反应会生成铁分析解答;、依据两者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分析解答即可;、依据溶液于纯水凝固点的不同分析解答;、依据洗洁净的乳化作用分析解答;【解答】解:、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铁粉,而铁粉成黑色,所以会有黑色物质生成;、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水温会升高,而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水温会降低;、因为氯化钠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的要低,所以相同条件下,实验室中的氯化钠溶液冬天不会结冰,而水冬天会结冰;、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将洗洁精加入植物油和水的不稳定乳浊液中会得到比较稳定的乳浊液;故选16.【答案】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常用的有:固体、浓和生石灰等;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等;它们都会由于放热或者吸热从而引起压强的变化,从而形成内外压强差.【解答】解:、氯化钠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不发生改变,锥形瓶内压强不发生变化,红墨水不会移动,故正确;、蔗糖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不发生改变,锥形瓶内压强不发生变化,红墨水不会移动,故正确;、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锥形瓶内压强降低,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错误;、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锥形瓶内压强升高,红墨水向右移动,故错误.故选.17.【答案】C,D【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解答】解:、厨房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不是溶解作用,故错误;、冰是固态的水,冰投入水中,是纯净物,不存在溶质和溶剂只说,故错误;、溶于水吸热,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以制成冰袋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故正确;、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故正确;故选.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答案】煮沸,溶解【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溶液的形成过程【解析】(1)根据在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是加热煮沸解答;根据汽油能溶解油垢解答;(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分析解答;(3)根据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确定对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是加热煮沸;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垢;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是氢气,正极是氧气,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量取溶质时是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9.【答案】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分散,均一的、稳定,溶质,溶剂,均一性、稳定性【考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解析】根据溶液的定义、组成、性质分析.【解答】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故答案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分散;均一的、稳定;溶质;溶剂;均一性、稳定性.20.【答案】碘,汽油碘分子在下层聚集下层色较深上层较浅,甲【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解析】根据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和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作答即可.【解答】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1)碘是固体,汽油是液体,所以碘是溶质,汽油是溶剂;(2)①碘被汽油溶解,碘分子在下层聚集下层色较深上层较浅;②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所以甲图正确.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答案】两种方法洗去豆油的原理不相同.用洗衣粉洗去滴在衣服上的豆油,是利用洗衣粉的乳化作用,使油污与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而除去;而用汽油洗去滴在衣服上的豆油,是利用豆油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豆油的汽油溶液而除去.【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的形成过程【解析】洗衣粉是一种乳化剂,用洗衣粉洗油污时,分子的亲油端溶入油污中,另一亲水端仍留在水里,因而在油和水的界面上,整整齐齐的排成一圈单分子层,把油污团团围住.经过搓洗、振荡、翻滚等洗涤操作,使衣物干净.用汽油洗油污时,是将豆油溶于汽油中,形成豆油的汽油溶液,而除去衣服上的豆油,使衣物干净.此题暂无解答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答案】不同,不同(2)因为植物油较易溶解在汽油中;(3)不同.前者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将其除去,后者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油污除去.【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液的形成过程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解析】根据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进行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不同进行解答;(2)根据植物油较易溶解在汽油中进行解答;(3)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而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可知:(1)根据表中、或、数据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不同;(2)植物油较易溶解在汽油中,所以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不相同,前者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将其除去,后者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油污除去.23.【答案】高温,,过滤,二氧化碳得到充分利用,节约原料悬浊液,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生产效率很低微热(5)①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②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③偏大,;【总结反思】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偏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盐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1)碳酸钙能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或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2)根据物质的循环利用分析;(3)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分析;(4)根据题中信息二氧化碳过量会生成碳酸氢钙以及碳酸氢钙微热分解的性质分析;(5)根据流程图及实验原理,要测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利用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在吸收之前需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分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要利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到装置中.【总结反思】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解答.【解答】解:(1)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②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为二氧化碳,为氧化钙,生成的为氢氧化钙,③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④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同时得到副产品氢氧化钠;(2)流程①、②、③的③是将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加以利用,节约了原料;(3)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生产效率很低.悬浊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较多,得到的轻质碳酸钙多;(4)由题中信息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可知将碳酸氢钙转化成碳酸钙可以采用微热的方法;(6)①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让反应物充分反应,可将产品研成粉末;②根据流程图装置分析,要通过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则需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全部排出,因此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是除去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水,装置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③若没有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分而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则测定的的质量分数会偏大.称量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设碳酸钙的质量为故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总结反思】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所设计的方案测量完全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8d3155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a.png)
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
答案:A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量之和。(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如
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
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
B.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C.30 ℃时,向20 g甲固体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 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
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5.结晶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
(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1)
![(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1)](https://img.taocdn.com/s3/m/847a84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1.png)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A.稀盐酸和碳酸钠B.水和生石灰C.锌和稀盐酸D.水和硝酸铵2.下列物质溶于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植物油B.碘C.高锰酸钾D.面粉3.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与水混合一定能形成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C.NH4NO3、NaCl、CaO三者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4.糖水是溶液,原因是()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B.食盐水是透明的液体C.食盐水的熔点小于0℃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洁净的空气B.合金C.冰水共存物D.碘酒二、多选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B.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B.高锰酸钾和碘两种物质分别加入汽油中都能形成溶液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D.根据溶液的稳定性来推理,温度不变、水分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8.抗击“新冠肺炎”时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1---课题3随堂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1---课题3随堂练习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f642d8cc7931b764ce155d.png)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过程中只吸热不放热B.溶解过程中只放热不吸热C.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是因为溶解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D.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是因为氯化钠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4.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A.水B.酒精C.汽油D.苯5.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 双氧水水水水Y 二氧化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6.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二非选择题1.NaCl、NH4NO3、NaOH的溶解现象比较。
物质NaCl NH4NO3NaOH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乳化现象(1)乳浊液:①概念:_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_________。
②特征:不________、不________,静置后会________。
(2)乳化现象: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它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的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即增强了乳浊液的________性。
(3)比较溶液、乳浊液、悬浊液: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分散物原来的状态固体、液体或气体液体固体分散在水中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小液滴(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分子集合体)外观特点均一、稳定、透明,静置后不分层__________、__________、浑浊,静置后________不均一、不稳定、浑浊,静置后固体下沉相似点都是_________3.请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一种紫红色溶液:__________,一种蓝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一种无色溶液:____________,溶解时吸热的物质:____________,溶解时放热的物质:________,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的物质:________。
新人教版九级化学下册九单元题溶液的形成PPT课件
![新人教版九级化学下册九单元题溶液的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aff274bcd126fff7050b73.png)
无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答:把一滴试样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有白色 痕迹的是食盐水。无痕迹的是水。
活动与探究二 :碘能溶于水吗?高锰酸钾 能溶于汽油吗?
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探究实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C )
A. 液态氧 B. 水银 C. 食盐水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8.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1)澄清的石灰水 Ca(OH)2
。
(2)稀硫酸
H2SO4
。
(3)盐酸
HCl
。
(4)食盐水
NaCl
。
8、把少量的下列各物质分别放入水里,充
分振荡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 )
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也不会从溶 剂中分离出来。
(2)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在括号内打“”
不正确在括号内打“”。
(1)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 )
(2)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乳化作用
振荡
静置
液体分层
滴加 乳化剂
振荡
静置
乳化现象
乳浊液
植物油
有没有溶解 在水中?
实验现象记录:
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水和植物 油
现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分层
浑浊 分层
把液体 到掉后 试管是 否干净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 分层
和洗涤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溶液 课题1 溶液形成的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溶液 课题1 溶液形成的同步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118b887c24028915fc382.png)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2017重庆)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2.(2015邵阳)“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性⑤稳定性()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3.(2016•永州)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生石灰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4.(2018泰州)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面粉C.白糖D.辣椒粉5.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水壶内的水垢6. 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其中错误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 铁和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A.只有硫酸亚铁B.只有铁C.只有硫酸铁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8.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9. 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进行试验,将水压入瓶中时,可观察到U形管中红色水柱左高右低,广口瓶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硝酸铵C.氧化钙D.氯化钠10.将铁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A.H2SO4 B.AgNO3 C.Zn SO4 D.MgSO41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1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B. 将20%的食盐水,分成4等份,每个等份溶液浓度是5%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13.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14. (2018仙桃)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1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用水就能鉴别的是( )A.固体:氯化钾、氯化钠、氯酸钾B.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C.液体:汽油、水、酒精D.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二、填空题16.写出下表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和溶剂(填名称):17.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练习-第九单元第1课-溶液的形成(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练习-第九单元第1课-溶液的形成(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d576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5.png)
第9单元第1课溶液的形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2.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D.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无色的混合物B.植物油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加热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变浑浊5.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B.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内壁有碘,可用酒精清洗C.把少量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乳浊液D.洗涤剂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解于洗涤剂中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8.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A.牛奶、汽水、石灰水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江水、肥皂水、碘酒D.酒精、泥浆、汽水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______;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______;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______。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64f382c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5.png)
溶液的形成自主广场1.(2006安徽新课改区,7)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
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B.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D.1 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思路解析: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
答案:B2.(2006四川成都中考,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思路解析:能够把油污转化成为均匀地悬浮在水中的小液滴的物质,具有乳化作用。
一般具有乳化作用的是洗涤剂和洗衣粉、肥皂等。
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生成紫色溶液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质是氯化钠思路解析:此题必须记住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选项A、B不正确,碘酒是碘溶于酒精中,所以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用油不溶于水,两者混合,振荡,得到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所以不能说食用油是溶质;D项正确,氯化钠放入水中得到食盐水,所以溶液里的溶质是氯化钠;选项C正确,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虽然它的水溶液是紫色的,但是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答案:CD4.物质的溶解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主要受温度影响。
一般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b0b4225e48d7c1c709a1450c.png)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 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
20
溶剂
溶质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12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3mL水和几滴植物油, 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 几滴洗涤剂,振荡,观察现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13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试管内 加入的 物质 振荡前
水和植 物油
水和植 物油及 洗涤剂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5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讨论:
在蔗糖溶液和氯 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什么?溶剂是什么?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 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能溶 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6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各种溶液
7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无土栽培的花卉
8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各种注射液
9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溶剂 水 水
汽油 汽油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碘
高锰酸钾
现象
10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 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 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1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水和乙醇能互溶吗?
现象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新版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 (新版)新
![新版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 (新版)新](https://img.taocdn.com/s3/m/18c075f00066f5335a8121f2.png)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 吸热大 于放热 吸热小 于放热 吸热等 于放热溶液温度 降低 升高 无明显变化 实例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氯化钠三、乳浊液与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作用:当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化作用。
一、溶液知识释疑1.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在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如果没有分散在溶剂里,就不能计算在内。
2.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两种或多种。
3.溶液都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碘酒是棕黄色的。
4.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属混合物,如水、酒精等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但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5.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有的粒子占了间隔,因此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例题1】 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所给物质能否溶于水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只能形成乳浊液;味精、食盐、白醋都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
答案:B 溶解过程 实质 吸热或放热扩散过程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吸收热量水合过程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溶液 温度变化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如食盐的溶解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的溶解【例题2】 (2011·江西中考)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其气密性良好。
若要使B 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物质可能是(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6f06c6c175f0e7cd137ad.png)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5分钟训练1.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答案:细小悬浊液小液滴乳浊液分子离子溶质溶剂溶液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
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b8cd3daef5ef7ba0d3cad.png)
溶液的形成一、选择题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C.溶液都是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泥土B.蔗糖C.植物油D.碳酸钙粉末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澄清的石灰水C.泥浆D.液氧4.某液体若是溶液,其必然是()A.长期敞口放置不会析出沉淀B.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C.只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B.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比上层密度大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D.静止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6.蔗糖水是溶液的原因是()A.它由蔗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B.它是无色透明、澄清的液体C.加热煮沸它也不分解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7.下列实验中,能得到溶液的是()A.把少量的食盐固体和煤油混合振荡B.把少量泥土粉末放到水中用力振荡C.把少量的植物油放到盛有汽油的试管中用力振荡D.把磨的很细的木炭粉放进水中振荡8.下列各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是()A.碘酒B.医用酒精C.蔗糖水溶液D.食盐水溶液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溶液的是()A.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B.干冰、汽水C.液氧、稀硫酸D.冰醋酸、冰水混合物10.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澄清石灰水C.稀硫酸D.硫酸铜溶液1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稀硫酸B.泥水C.碘的酒精溶液D.牛奶12.下列各组物质里,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A.生石灰、石灰水B.酒精、酒精的水溶液C.氯化氢、盐酸D.二氧化碳、碳酸溶液13.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A.乳浊液、溶液B.溶液、乳浊液C.悬浊液、乳浊液D.溶液、悬浊液1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碘与酒精B.碳酸钙与水C.菜油与水D.氢氧化铁与水15.下列属于溶液的是()A.把泥沙放入水中B.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C.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D.治疗扁桃体炎用的青霉素钾溶于水摇匀16.组成溶液的溶质()A.只能是气体B.只能是液体C.只能是固体D.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17.现有甲、乙两种物质,当两两混合时,最容易起变化的是()A.两种固体混合B.一种固体和另一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C.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D.两种粉末混合18.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纯净物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19.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B.完全相同C.完全不同D.不一定相同20.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溶液都是混合物D.溶液各部分的性质不相同21.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A.1种B.4种C.2种D.3种2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连续通入CO2,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A.溶液→乳浊液→溶液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C.悬浊液→乳浊液→溶液D.溶液→悬浊液→溶液2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2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参考答案1.D 2.B 3.B 4.D 5.C 6.D7.C 8.B 9.B 10.A 11.C 12.BC 13.D14.A 15.C 16.D 17.C 18.D 19.B 20.C 21.C 22.D 23.B 24.B。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4)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4)](https://img.taocdn.com/s3/m/114e84b5f111f18582d05a7c.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课前预习:1.取A g食盐固体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200 mL。
从食盐溶液中取出10 mL,则对于这部分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含有的食盐的质量为Ag/20B.该溶液的密度比原溶液的大C.该溶液的密度与原溶液相同D.该溶液与原溶液一样咸2.花生油、盐、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酱④白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浆B.生理盐水C.菜汁D.牛奶4.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B.高锰酸钾溶于水进行杀菌消毒C.有机农药的合成或使用D.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5.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观察现象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6.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B.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C.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D.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便于充分吸收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8.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25c4e205ba1aa8114431d91e.png)
?水是唯一的溶剂吗?溶质一定是固体吗?
相信你会判断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硫酸铜 ( 碘
(
溶剂 水 酒精 水 水
碘
酒
稀盐酸
白酒
氯化氢 酒精 (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不一定是水
讨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体系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溶质
气体
溶剂
液体
固体
量少
液体
量多 水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溶质也不会从
溶液中分离出来 5、 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溶 液中溶质是 ( B ) A.硫酸 B.硫酸锌 C.锌 D水
谈谈你的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谢 谢
碘几乎不溶 紫红色澄清混合物 紫红色澄清混合物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
汽油
高锰酸钾
归纳总结: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1、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 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 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C) A大于54度 B小于54度 C等于54度 D无法判断
为什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快?
活动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再分别 加入2mL-3mL水,观察现象后振荡;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再各加 入2mL-3mL汽油,观察现象后振荡;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水 水 汽油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碘 现 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练习: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练习: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d1c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c.png)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2)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溶液()(3)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4)水和酒精都可用作溶剂()(5)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6)有时需要把反应物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核心知识]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若没有指明,一般指水)。
[易错点拨]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水、乙醇等纯净物虽然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
1.[2021·株洲]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2.[2020·临沂]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白酒B.蒸馏水C.医用酒精D.生理盐水3.[2021·江西]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B.植物油C.酒精D.大理石4.下列物质能溶于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硫酸铜固体B.食盐C.食用油D.豆浆5.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水B.该医用酒精是均一、稳定的C.100 g该医用酒精中含乙醇75 gD.乙醇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6.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蔗糖溶液B.生理盐水C.碘的酒精溶液D.稀盐酸7.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8.[2020·葫芦岛连山区一模]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被溶解的物质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氯化氢B.氯化钠C.氢氧化钾D.生石灰9.[2020·上海改编]若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中可作为对照实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10.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便于观察现象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11.分别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021届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9.1溶液的形成课时练习
![2021届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9.1溶液的形成课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1327466b52acfc788ebc959.png)
2021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9.1溶液的形成课时练习题基础训练• 夯实知识基础知识点一溶液的组成与性质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B.碘酒的溶剂是乙醇C.溶质一定是固体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吸收热量【解析】选B。
A.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故选项说法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的溶剂是乙醇(俗称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2. 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汽油B.面粉C.小苏打D.硫酸铜【解析】选C。
A.汽油不溶于水,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乳浊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C.小苏打溶解于水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故C正确;D.硫酸铜易溶于水,分散到水中能形成蓝色溶液,故D错。
3.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蔗糖溶液B.生理盐水C.碘的酒精溶液D.稀盐酸【解析】选C。
A.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故A错误。
B.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B错误。
C.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C正确。
D.稀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故D错误。
4. 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A.酒精B.植物油C.汽油D.水【解析】选D。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就是水溶液。
5. 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A.碘酒中的碘B.糖水中的糖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解析】选C。
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糖水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泥沙不溶于水,泥水不是溶液,故泥沙不能称为溶质;生理盐水是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6. 请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溶液。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4.★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5.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分散的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容器壁上附着的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溶解性难溶易溶可溶易溶难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7.患者在医院里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的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
下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的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回答:
(1)该注射液中溶解的物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8.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和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食用油和水混合形
成。
(2)小明在“灶”上悬挂好野炊锅,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
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
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填一条性质)。
9.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
(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的大,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
为。
(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
溶解得快,这是因为。
(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
是。
10.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将NH4NO3固体加入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而增强。
探究创新
11.★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反思与应用】(5)①碘易溶于酒精。
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
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2.将一块油污抹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泡于等质量的溶有少量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滴加同一品牌的洗涤剂各5滴。
(1)10 min后捞出抹布,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烧杯中的抹布最干净。
原因是。
(2)利用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谈谈在家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
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溶液;牙膏、面粉、豆油不溶于水,均形成浊液。
2.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3.A
4.A NaOH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故C、D两项错误;由于溶液与外界存在热传递,温度不会恒定,所以B项错误,A项正确。
5.C油污溶于汽油得到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中不含难溶性物质,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洗洁精清洗容器壁上附着的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6.D从表格中看出,碘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和酒精;高锰酸钾不易溶于汽油但易溶于水,故A、B、C正确;碘酒是棕黄色,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是紫红色,故D不正确。
7.答案:(1)氯化钠(或NaCl)
(2)不会常温密封情况下,氯化钠溶液是稳定的
8.答案:(1)溶液乳浊液
(2)C
(3)均一性
解析:(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
(2)联想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
(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
9.答案:(1)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
(2)粉碎后的蔗糖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
(3)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等体积、同温度的水,加入等质量的块状蔗糖,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搅拌,一个静置,观察现象
解析:蔗糖溶于水的过程中分子不断运动,将蔗糖放在热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蔗糖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所致;粉碎后的蔗糖放在水中,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因此溶解速率会增大;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要注意变量的控制问题,即需要在等体积、同温度的水中并选用相同质量的块状蔗糖,这些变量控制不好,所探究的实验结果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10.答案:(1)减小
(2)吸收
(3)降低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对比两侧导管内的液面上升情况不难发现,右侧导管内液面明显高于左侧,说明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11.答案:(1)紫红
(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微
(4)碘的汽油溶液强
(5)①不分层②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能力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解析:(1)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溶液;(2)将高锰酸钾溶液倒入汽油中,B试管中的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且还会发生分层现象,即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由图可知,加入水后变成了淡黄色,故碘微溶于水。
(4)碘微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碘的汽油溶液。
(5)①由于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故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能力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2.答案:(1)D滴加洗涤剂的热水去污能力强
(2)清洗餐具时用热水并加洗涤剂
解析:认真观察图示不难看出,B、D烧杯中水温较高,而D烧杯中又滴加了洗涤剂,故D 烧杯中乳化作用效果最好,抹布洗得最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