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c9cb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3.png)
466.7
4
100.0
650.0
232.8
522.1
5
100.0
700.0
221.1
574.5
6
100.0
750.0
215.1
630.9
凸透镜焦距相关计算如下:
= 像屏位置 − 物屏位置
= 小像,透镜位置 − 大像透镜位置
由 =
2 −2
4
得:
表 2 凹透镜焦距
1 (mm)
97.384
2. 自组望远镜
表 3 望远镜数据表
1
物屏位置
(mm)
准直透镜位置
(mm)
物镜位置
(mm)
目镜位置
(mm)
100.0
200.0
811.9
1000.0
3. 自组望远镜并测量凹透镜焦距
表 4 自组望远镜并测量凹透镜焦距数据记录表
缩小实像位置 a(mm)
L2 位置 b(mm)
1
678.9
629.2
2
648.7
主光轴。其它通过透镜光心的直线皆为透镜的附光轴。
2.薄透镜成像公式:
在近轴光束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为:
1
1
1
= +
…(1)
其中:
u:物距 v:像距 f:焦距
实物、实像时,u,v 为正;虚物、虚像时 u,v 为负。凸透镜 f 为正;凹透镜 f 为负。
3.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
当物体 AB 与像屏 M 的间距 > 4 时,透镜在 D 区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一次成清晰放大的实像1 1,
同一高度,且连线(光轴)平行于导轨。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4312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f.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光学元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3.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现象和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后,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平面镜3. 激光器4. 分束器5. 成像系统6. 透镜7. 光栅8. 光电池9. 数字多用表10.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将平面镜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激光束的折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激光束分为两束。
(2)将两束激光分别照射到透镜上,形成干涉条纹。
(3)调整透镜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光栅上,观察衍射条纹。
(2)调整光栅角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3)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光的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射率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的干涉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光的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衍射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光学综合透镜实验报告(3篇)
![光学综合透镜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2d0ae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7.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综合透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光学综合透镜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3. 研究不同透镜组合对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光学综合透镜是由多个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等)组合而成的光学系统。
通过合理组合和调整这些元件,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发散、偏振、反射等操作,从而实现特定的光学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凸透镜3. 凹透镜4. 棱镜5. 滤光片6. 光源7. 光屏8.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量角器等)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组装光学系统(1)将光源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光学系统。
(2)将凸透镜和凹透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位置,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光屏上。
(3)根据需要,将棱镜和滤光片插入光路中,观察光线的偏振、反射等现象。
2. 调试光学系统(1)调整透镜和棱镜的位置,使光线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调整滤光片的位置,观察不同波长光线对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
3. 研究不同透镜组合对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1)改变透镜的顺序,观察光线的聚焦、发散、偏振等现象。
(2)改变透镜的厚度,观察光学系统性能的变化。
(3)改变棱镜的倾斜角度,观察光线的偏振和反射现象。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光线聚焦实验(1)将凸透镜和凹透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位置,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光屏上。
(2)记录聚焦点位置,分析透镜组合对聚焦效果的影响。
2. 光线发散实验(1)将凹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其位置,使光线通过透镜后发散。
(2)记录发散光线的角度,分析透镜对发散效果的影响。
3. 光线偏振实验(1)将棱镜插入光路中,调整其倾斜角度,观察光线的偏振现象。
(2)记录偏振光线的方向,分析棱镜对偏振效果的影响。
4. 光线反射实验(1)将滤光片插入光路中,调整其位置,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2)记录反射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分析滤光片对反射效果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掌握了光学综合透镜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光学的综合实验报告
![光学的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c66fa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2.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凸透镜3. 凹透镜4. 分划板5. 白屏6. 测微目镜7. 二维调整架8. 可变口径二维架9. 读数显微镜10. 光具座11. 待测透镜及支架12. 钠光灯13. 双棱镜14. 单缝15. 双缝16. PASCO 仪器系统17. 二极管激光器18. 旋转运动传感器19. 计算机20. 光学导轨三、实验原理1. 光的反射与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2. 光的干涉:当两束相干光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光程差和光源的相干性有关。
3.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和狭缝宽度有关。
4. 光的偏振:光波的电场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控制。
四、实验内容1. 测量透镜焦距:利用平行光管和透镜,测量不同透镜的焦距,并验证透镜成像规律。
2. 双棱镜干涉实验: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测定钠光波长。
3. 单缝衍射实验:利用二极管激光器和单缝,观察并分析单缝衍射条纹,计算狭缝宽度。
4. 双缝干涉实验:利用二极管激光器和双缝,观察并分析双缝干涉条纹,计算狭缝间距。
5. 偏振实验:利用偏振片和激光器,观察光的偏振现象,研究偏振光的特性。
五、实验步骤1. 测量透镜焦距:- 将平行光管对准光源,调整透镜,使光斑成像在无穷远处。
- 利用分划板测量光斑的位置,计算焦距。
2. 双棱镜干涉实验:- 将钠光灯置于双棱镜的一侧,调整双棱镜的倾斜角度,观察干涉条纹。
- 记录干涉条纹间距,计算钠光波长。
3. 单缝衍射实验:- 将二极管激光器对准单缝,调整接收屏的位置,观察衍射条纹。
光学设计全程实验报告(3篇)
![光学设计全程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3651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0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通过实验,提高对光学系统性能的评估和优化能力;4. 深入理解光学系统中的各类元件及其作用;5.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光学设计软件(ZEMAX);2. 相关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光阑等);3. 光具座、读数显微镜等辅助仪器;4. 设计说明书和镜头文件。
三、实验内容1. 光学系统设计思路(1)系统结构框图: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使系统成正像。
(2)系统结构设计:根据系统结构框图,设计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的几何参数,并确定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 镜头设计(1)物镜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物镜类型,确定物镜的焦距、孔径、放大率等参数。
(2)目镜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目镜类型,确定目镜的焦距、放大率等参数。
3. 系统优化(1)优化物镜和目镜的几何参数,提高成像质量。
(2)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如分辨率、对比度等。
4. 仿真分析(1)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仿真,观察成像质量。
(2)分析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
5. 实验报告撰写(1)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步骤1. 设计光学系统结构框图,确定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 在ZEMAX软件中建立光学系统模型,设置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的几何参数。
3. 优化物镜和目镜的几何参数,提高成像质量。
4. 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如分辨率、对比度等。
5. 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仿真,观察成像质量。
6. 分析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
7.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物镜焦距:f1 = 100mm;(2)目镜焦距:f2 = 50mm;(3)放大率:M = 2;(4)分辨率:R = 0.1mm;(5)对比度:C = 0.8。
关于光学的实验报告
![关于光学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c933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8.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光学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具座4. 分划板5. 白光光源6. 积分球7. 滤光片8. 光谱仪9. 光纤光谱仪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 实验原理:平行光管通过调节分划板使其成像于无穷远,再利用透镜的成像规律测量焦距。
2. 实验步骤:a. 将平行光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平行。
b. 将分划板调节到物镜的焦平面上,观察分划板的像。
c. 将待测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分划板的像清晰。
d. 利用读数显微镜测量透镜的焦距。
实验二: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1. 实验原理:利用积分球和光谱仪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
2. 实验步骤:a. 将光源放置在积分球中,使光线均匀分布。
b. 将不同种类的滤光片依次放置在积分球的出口处。
c. 利用光谱仪测量透过滤光片的光谱。
d. 计算滤光片的透过率。
实验三: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1. 实验原理:利用干涉现象观察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2. 实验步骤:a. 将薄膜样品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垂直照射薄膜。
b. 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c.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计算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四:了解光纤光谱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1. 实验原理:光纤光谱仪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通过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2. 实验步骤:a. 将光纤光谱仪连接到光源和探测器。
b. 调节光源,使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
c. 利用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2. 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测量结果与滤光片规格书上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3. 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计算出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光学实验大物实验报告
![光学实验大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8134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7.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掌握光学实验方法;2.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光学实验;3. 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2. 采光系数测量;3. 室内照明实测;4. 用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5. 傅立叶光学实验;6. 辉光球实验;7. 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三、实验原理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根据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测量样品表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2. 采光系数测量:通过测量室内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照度,计算采光系数。
3. 室内照明实测:测量室内不同位置的照度,分析室内照明效果。
4. 用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利用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通过调整透镜与平行光管之间的距离,使透镜成像于无穷远,从而测量透镜焦距。
5. 傅立叶光学实验:利用傅立叶光学原理,研究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验证阿贝成像理论。
6. 辉光球实验:通过观察辉光球在高压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了解气体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7. 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数的测定:通过测量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数。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反射率仪、透射率仪、样品等;2. 采光系数测量:照度计、球面反射镜等;3. 室内照明实测:照度计、标尺等;4. 用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平行光管、读数显微镜、光具座、待测透镜等;5. 傅立叶光学实验:傅立叶光学实验装置、光源等;6. 辉光球实验:辉光球、高压电源等;7. 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数的测定:光电管、直流电源、示波器等。
五、实验步骤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将样品放置在反射率仪和透射率仪上,分别测量其反射率和透射率。
2. 采光系数测量:在室内不同位置放置球面反射镜,分别测量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照度,计算采光系数。
3. 室内照明实测:在室内不同位置放置照度计,测量照度,分析室内照明效果。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3669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如ZEMAX。
3. 学会光学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ZEMAX软件2. 相关实验指导书3. 物镜镜头文件4. 目镜镜头文件5. 光学系统镜头文件三、实验原理光学系统设计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成像系统。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包括物镜、目镜和光学系统的设计。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物镜(1)打开ZEMAX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物镜类型,如球面镜、抛物面镜等。
(3)设置物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物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2. 设计目镜(1)在ZEMAX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目镜类型,如球面镜、复合透镜等。
(3)设置目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目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3. 设计光学系统(1)将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文件导入ZEMAX软件。
(2)设置光学系统的其他参数,如视场大小、放大率等。
(3)优化光学系统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物镜的焦距为10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2. 目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目镜的焦距为5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3. 光学系统设计结果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50mm,半视场角为2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
3. 加深了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为今后从事光学系统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注:本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大学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大学光学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eefe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a.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如分光计、显微镜等,观察和分析光学现象。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的实验。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入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5. 光的衍射: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发生弯曲传播。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 分光计2. 显微镜3. 平面镜4. 凸透镜5. 激光笔6. 光具座7. 光栅8. 白纸9. 光电传感器10.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激光笔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激光笔使光线垂直于白纸。
(2)观察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
(2)观察反射光线,验证光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凸透镜。
(2)观察折射光线,验证光的折射原理。
4. 光的干涉实验(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栅使入射光线垂直于光栅。
(2)观察干涉条纹,验证光的干涉原理。
5. 光的衍射实验(1)将狭缝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狭缝使入射光线垂直于狭缝。
(2)观察衍射现象,验证光的衍射原理。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呈直线,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相等,验证了光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实验:入射光线垂直于凸透镜,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小于入射角,验证了光的折射原理。
4. 光的干涉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验证了光的干涉原理。
组合光学实验报告
![组合光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7d56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f.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组合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组合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光栅等)的特性和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组合光学元件的成像规律和光学特性。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组合光学是指利用多个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光栅等)组合起来实现特定光学功能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几种组合光学元件的特性和应用:1. 透镜组合:利用透镜的组合实现成像、放大、缩小等功能。
2. 棱镜组合:利用棱镜的组合实现光的折射、反射、分光等功能。
3. 光栅组合:利用光栅的组合实现光的衍射、干涉等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光具座- 平行光管- 成像透镜- 棱镜- 光栅- 分光计- 滤光片- 待测样品2. 实验材料:- 白光光源- 红光光源- 绿光光源- 蓝光光源四、实验内容与方法1. 透镜组合实验:- 将平行光管产生的平行光照射到成像透镜上,观察成像情况。
- 改变成像透镜与平行光管之间的距离,观察成像大小和位置的变化。
- 利用成像透镜组合实现放大、缩小等功能。
2. 棱镜组合实验:- 将白光光源通过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 将红光光源通过棱镜,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 利用棱镜组合实现光的分光、偏振等功能。
3. 光栅组合实验:- 将白光光源通过光栅,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 将红光光源通过光栅,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 利用光栅组合实现光的衍射、干涉等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透镜组合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到,当成像透镜与平行光管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成像大小减小,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 通过实验验证了成像透镜的成像规律,即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2. 棱镜组合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七色光带。
- 通过实验验证了棱镜的色散特性,即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折射角不同。
3. 光栅组合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到,白光通过光栅后会发生衍射,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收获(3篇)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收获(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39817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5.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光学设计是光学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对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的设计,实现对光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设计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光学设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 光学元件设计:通过实验,了解光学元件的基本参数,如焦距、折射率等,并运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光学元件的设计。
2. 光学系统设计:运用光学设计软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学系统,如透镜组、反射镜等,并优化系统性能。
3. 光学系统测试:对设计的光学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4. 实验报告撰写: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收获。
四、实验收获1. 理论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光学元件的参数计算、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光学系统的性能评价。
这些知识为我们今后从事光学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TracePro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光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收获本次实验分为小组合作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实验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创新意识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寻求最优方案。
这使我们培养了创新意识,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角度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5. 实验报告撰写收获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信息光学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3dec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b.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息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信息光学中常用的光学元件和仪器;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4. 通过实验验证信息光学的基本理论和现象。
二、实验原理信息光学是研究光在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等领域中的应用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光的干涉现象:利用光的干涉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研究光波的相干性、相位差和光程差等概念。
2. 光的衍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等现象,研究光的衍射规律,了解衍射极限和衍射效率。
3. 光的偏振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偏振现象,研究偏振光的产生、分解和检验方法,了解偏振光在信息光学中的应用。
4. 光的调制与解调:利用调制和解调技术,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研究调制方式、解调方法及调制效率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源:He-Ne激光器、白光光源;2. 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光栅、偏振片、全息底片等;3. 仪器设备:光具座、光功率计、显微镜、分光计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光的干涉实验(1)调整光源,使其发出单色光;(2)利用分光计将光束分成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物光;(3)调整透镜和光栅,使物光和参考光在光具座上会合;(4)观察干涉条纹,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2. 光的衍射实验(1)调整光源,使其发出单色光;(2)利用单缝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单缝衍射现象;(3)调整圆孔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圆孔衍射现象;(4)分析衍射现象,验证衍射规律。
3. 光的偏振实验(1)调整光源,使其发出偏振光;(2)利用偏振片观察偏振光的产生、分解和检验;(3)分析偏振现象,了解偏振光在信息光学中的应用。
4. 光的调制与解调实验(1)调整光源,使其发出调制信号;(2)利用调制器将信号调制到光波上;(3)利用解调器将调制信号解调出来;(4)分析调制与解调过程,研究调制方式、解调方法及调制效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干涉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验证了干涉原理,分析了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综合光学演示实验报告
![综合光学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c9d6a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e.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综合光学实验,加深对光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涵盖了光学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本原理。
三、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凸透镜3. 凹透镜4. 分光计5. 毛玻璃6. 白屏7. 硅光电池8. 等等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1) 将平行光管发出的平行光束照射到白屏上,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在光束的路径上放置小孔,观察光束通过小孔后的传播情况。
2. 光的反射与折射(1) 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改变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规律。
3. 光的干涉(1) 利用分光计和毛玻璃,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2) 改变分光计的角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规律。
4. 光的衍射(1) 利用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2) 改变狭缝宽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规律。
5. 光的偏振(1) 利用硅光电池和偏振片,观察光的偏振现象。
(2) 改变偏振片的取向,观察透射光强度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验证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验证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观察到了干涉条纹,并分析了干涉条纹的变化规律。
4. 光的衍射:实验观察到了衍射条纹,并分析了衍射条纹的变化规律。
5. 光的偏振:实验验证了光的偏振现象,并分析了偏振片对透射光强度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光学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光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七、实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数据误差较大、仪器操作不够熟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确保实验步骤的正确性。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66fb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光具座、平面镜、透镜、光屏等)组装好;2)调节光具座,使光源、平面镜、透镜、光屏等光学元件共线;3)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4)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定律;5)将透镜置于入射光线和光屏之间,调整透镜位置,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验证折射定律;6)计算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反射定律;2)实验结果显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关系,验证了折射定律;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解。
2. 实验二:薄膜干涉(1)实验目的:观察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干涉原理和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薄膜干涉仪、白光光源、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薄膜干涉仪,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到薄膜上;3)观察光屏上的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薄膜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分析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干涉现象;2)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发现干涉条纹间距与薄膜厚度呈线性关系,符合干涉原理;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干涉原理和薄膜干涉现象的理解。
3. 实验三:衍射和光的衍射极限(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了解衍射原理和衍射极限。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单缝衍射仪、光具座、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单缝衍射仪,使光源垂直照射到单缝上;3)观察光屏上的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单缝宽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分析衍射极限。
光学实验报告总结
![光学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10f4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c.png)
一、实验背景光学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主要总结了我参加的光学实验,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以及光学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光的传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实验器材:激光笔、光屏、白纸、直尺。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光屏,调整激光笔与光屏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点。
2)用直尺测量光点与光屏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3)改变激光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1)和2),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折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了解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玻璃砖,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玻璃砖上形成一个光点。
2)将玻璃砖放入水中,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水中形成一个光点。
3)比较光点在玻璃砖和水中的位置,分析数据,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改变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分析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3. 反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反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平面镜,调整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形成一个光点。
2)改变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4. 干涉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2)实验器材:激光笔、双缝板、光屏、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双缝板,调整激光笔与双缝板之间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双缝板上形成两个光点。
2)将双缝板放在光屏前,调整双缝板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
光学衍射综合实验报告
![光学衍射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2e59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7.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衍射的基本原理和现象;2. 掌握光学衍射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衍射公式,加深对光学衍射现象的理解;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衍射是指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发生的现象。
根据障碍物或狭缝的形状和尺寸,衍射现象可以分为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和光栅衍射等。
1. 单缝衍射:当光波通过一个狭缝时,光波在狭缝边缘发生衍射,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根据衍射公式,条纹间距与光波波长、狭缝宽度及狭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有关。
2. 双缝衍射:当光波通过两个狭缝时,两个狭缝产生的光波相互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根据干涉公式,条纹间距与光波波长、两个狭缝之间的距离及狭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有关。
3. 光栅衍射:当光波通过光栅时,光波在光栅上发生衍射和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根据光栅衍射公式,条纹间距与光波波长、光栅常数及狭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有关。
三、实验仪器1. 光源:白光光源;2. 狭缝板:单缝板、双缝板;3. 光栅:光栅板;4. 透镜:会聚透镜;5. 屏幕板:用于观察衍射条纹;6. 光具座:用于固定实验仪器;7. 光电传感器:用于测量衍射条纹间距;8.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
四、实验步骤1. 调整实验仪器,确保光源、狭缝板、光栅、透镜和屏幕板的位置合适;2. 通过调整狭缝板和光栅,观察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和光栅衍射现象;3. 测量单缝衍射条纹间距、双缝衍射条纹间距和光栅衍射条纹间距;4. 利用光电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记录实验数据;5.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光学衍射公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缝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单缝衍射条纹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分析实验误差,讨论可能的原因。
2. 双缝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双缝衍射条纹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分析实验误差,讨论可能的原因。
光程光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光程光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bc672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光程光学实验,加深对光程、折射率、光路偏折等光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光程和折射率的方法,并学习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程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实际走过的距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的乘积。
光程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时间成正比,与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成正比。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具箱:包括白光光源、分光计、望远镜、透镜、光栅等。
2. 折射率测定仪:用于测量折射率。
3. 光程测量仪:用于测量光程。
4. 计算器:用于数据处理和计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将不同厚度的透镜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光程测量仪测量光程差,并记录数据。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将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折射率测定仪测量折射率,并记录数据。
3. 测量光路偏折:利用分光计和望远镜测量光路偏折,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曲线,分析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曲线,分析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
3. 测量光路偏折: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路偏折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六、实验误差分析1. 光程测量误差:光程测量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程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2. 折射率测量误差:折射率测定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折射率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3. 光路偏折测量误差:分光计和望远镜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路偏折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2d11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3.png)
实验名称: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光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2. 深入理解光学原理,验证光学定律。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光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等。
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原理,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仪器1. 平面镜2. 三棱镜3. 凸透镜4. 凹透镜5. 白光光源6. 光屏7. 光具座8. 光具盒9. 米尺10.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平面镜,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平面镜,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4. 光的干涉实验(1)将光具盒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光具盒,观察光线的干涉情况。
(3)用米尺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5. 光的衍射实验(1)将三棱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三棱镜,观察光线的衍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L1 = 20cm2. 光的反射实验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L2 = 20cm3. 光的折射实验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距离:L3 = 15cm4. 光的干涉实验干涉条纹间距:ΔL4 = 0.5cm5. 光的衍射实验衍射条纹间距:ΔL5 = 0.3c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组合光学物理实验报告(3篇)
![组合光学物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cecab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元件(如棱镜、透镜等)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掌握光学系统(如光路、干涉、衍射等)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光学原理,并探讨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涉及光学元件的基本性质,包括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通过组合不同的光学元件,可以观察到光路的变化和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
三、实验仪器1. 光源:钠光灯、激光笔2. 光学元件:双棱镜、透镜、平面镜、光栅、狭缝3. 附件:光具座、光屏、测微目镜、白屏、白纸、透明玻璃板、铅笔、玻璃杯、水四、实验内容1. 折射现象观察将铅笔放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2. 反射现象观察利用平面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测量反射角。
3. 干涉现象观察利用双棱镜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干涉条纹间距。
4. 衍射现象观察利用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5. 组合光学元件将双棱镜、透镜和平面镜组合,观察光路的变化。
6. 光栅衍射利用光栅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五、实验步骤1. 折射现象观察(1)将铅笔垂直插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
(2)从侧面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2. 反射现象观察(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观察反射现象,并测量反射角。
3. 干涉现象观察(1)将双棱镜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双棱镜上。
(3)观察干涉现象,并测量干涉条纹间距。
4. 衍射现象观察(1)将狭缝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狭缝上。
(3)观察衍射现象,并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5. 组合光学元件(1)将双棱镜、透镜和平面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观察光路的变化。
6. 光栅衍射(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3)观察衍射现象,并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折射现象观察观察到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
光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光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9b6dd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 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验证光学原理,并探讨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相等;3.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4. 薄透镜成像规律:物体通过薄透镜成像,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和焦距有关。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器材:激光笔、白纸、米尺、小孔板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画一个直角坐标系;(2)将激光笔固定在坐标系原点,调整激光笔方向,使其通过小孔板照射到白纸上;(3)移动小孔板,观察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2. 实验二: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纸、米尺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放置在白纸上,调整平面镜角度;(2)将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3)调整激光笔角度,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否相等,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实验三: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板、白纸、米尺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放置在白纸上,调整玻璃板角度;(2)将激光笔照射到玻璃板上,观察折射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3)调整激光笔角度,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否满足折射定律。
4. 实验四:薄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薄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米尺实验步骤:(1)将蜡烛、薄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蜡烛成像在光屏上;(2)改变蜡烛与薄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成像的变化,验证薄透镜成像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是直线,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综合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序号实验项目课时实验仪器(台套数)房间指导教师1 焦距测量(分别在焦距仪和光学平台上测量)4 焦距仪(3-4)、光学平台及配件(1-2)西北付辉、樊宏2 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在光学平台上搭建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4 光学平台及配件(1-2)东南付辉、樊宏3 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使用商用典型成像系统)4 显微镜(3)、望远镜(3)、水准仪(2)东南付辉、樊宏4 分光计的使用(含调整、测量角度和声速)4 分光计(3-4)、超声光栅(2)东南付辉、樊宏5 棱镜耦合法测波导参数 4 棱镜波导实验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6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 4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7 电光调制 4 电光调制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8 法拉第效应测试 4 法拉第效应测试仪(2)东北郎贤礼、李建全9 声光调制 4 声光调制仪(2)西南郎贤礼、李建全目录1、焦距测量--------------------------------------42、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73、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104、分光计的使用----------------------------------105、棱镜耦合法测波导参数--------------------------146、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227、电光调制--------------------------------------298、法拉第效应测试--------------------------------389、声光调制--------------------------------------4610、干涉、衍射和频谱分析--------------------------4711、迈克尔逊干涉仪--------------------------------5812、氦氖激光器综合实验----------------------------6313、光学仿真实验----------------------------------97本次所选做九个实验依次为:13 光学仿真1. 焦距测量2. 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3. 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4. 分光计的使用5. 棱镜耦合法测波导参数6.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测试7. 电光调制9. 声光调制11.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一光学仿真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偏振光研究。
具体的实验内容如下:内容一:起偏内容二:消光内容三:三块偏振片的实验内容四:圆偏光和椭圆偏振光的产生内容五:区分圆偏振光与自然光;椭圆偏振光与部分偏振光个人总结:利用偏振片和波片区分各光源首先,让它们分别通过一个检偏器,并将检偏器绕光传播方向旋转一周,根据现象做如下分析:(1)若出现2个完全消光的位置,则为线偏振光(2)若光强五变化,则可能是自然光和或圆偏振光(3)若光强有变化,但无消光位置,则为部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4)针对(2)(3)进一步区分,在检偏器前加一块1/4波片。
此时再旋转检偏器(5)若光强无变化,则入射光为自然光;若出现2个完全消光的位置,则为圆偏振光(6)当波片光轴与与检偏器透振轴方向平行式,如果出现2个完全消光的位置,则入射光为圆偏振光;若没有消光位置,则为部分偏振光。
实验二焦距测量(一)用自准法和位移法测透镜焦距1: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实验装置]1、带有毛玻璃白炽灯光源S;2、品字型物像屏P:SZ-14;3、凸透镜L:f ,=190mm;4、二维调整架:SZ-07;5、平面反射镜M;6、三维调整架:SZ-16;7、二维底座:SZ-02;8、三维底座:SZ-01;9、底座:SZ-04;10、底座:SZ-04;[实验步骤]1、把全部器件夹好靠在标尺上,靠拢,调至共轴。
2、前后移动L,使在P屏上成一清晰的品字形像。
3、调M的倾角,使P屏上的像与物重合。
4、再前后微动L,使P上的像既清晰又与物同大小。
5、分别记下P和L的位置a1、a2。
6、把P和L都转180。
,重复做前四步。
7、再记下P和L新的位置b1、b2。
数据的记录和计算fa=a2-a1 fb=b2-b1单位:cm实验现象前后移动L,在P屏上成一清晰的品字形像。
调M的倾角, P屏上的像与物重合。
再前后微动L, P上的像既清晰又与物同大小2 、用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装置简图]1、带有毛玻璃白炽灯光源S;2、品字型物像屏P:SZ-14;3、凸透镜L:f ,=190mm;4、二维调整架:SZ-07;5、白屏:SZ-13;6、三维底座:SZ-01;7、二维底座:SZ-02;8、三维底座:SZ-01;9、底座:SZ-04;[实验步骤]1、把全部器件夹好,放在标尺导轨上,靠拢,目测调至共轴2、沿导轨前后移动L,使品型物在屏H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记下L的位置a13、在沿导轨向后移动L,使物在屏H上成一缩小像,记下L的位置a24、将P、L、H转180。
,重复做前三步,又得到L 的两个位置b1、b2数据的记录和计算fa,=(A2-da2)/4Afb, =(A2- db2) /4A透镜焦距:f ,=(fa,+ fb,)/2a1a2b1b252.3 73.2 52.3 67.4fa 20.9fb 15.1f 18单位:cm实验现象沿导轨前后移动L,在品型物在屏H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
在沿导轨向后移动L,从而物在屏H上成一缩小像。
实验总结1、不能用手摸透镜的光学面。
2、透镜不用时,应将其放在光具座的另一端,不能放在桌面上,避免摔坏。
3、区分物光经凸透镜内表面和平面镜反射后所成的像,前者不随平面镜转动而后者移动。
4、由于人眼对成像的清晰度分辨能力有限,所以观察到的像在一定范围内都清晰,加之球差的影响,清晰成像位置会偏离高斯像。
为使两者接近,减小误差,记录数值时应使用左右逼近的方法。
5、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不能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可能是:(1)辅助凸透镜产生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2)辅助凸透镜与物的距离远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6、二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理论上讲物像法最小、自准法误差最大,但自准法测量最简单,常用做粗测。
物像法测量时,物距和相距相等实验三典型成像系统的组建和分析自组显微镜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值:M=100/ a显微镜放大率的计算值:M=│25×(Δ/ f o,×f e,)实验现象和总结沿标尺导轨前后移动F1(F1紧挨毛玻璃装置);直至在显微镜系统中看清分划板F1的刻线。
自组望远镜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值:M=100/ a望远镜放大率的计算值:M=V(U1+V1+U2)/(U1×U2)其中:U1= b -a、 V1= c –b、 U2=d- c实验现象和总结1、把F和Le的间距调至最大,沿导轨前后移动Lo,使一只眼睛通过Le看到清晰的分划板F上的刻线。
2、再用另一只眼睛直接看分划板F上的刻线,读出直接看到的F上的100条线对应于通过望远镜所看到F上的刻线格数a3、用屏H找到F通过L所成的像,分别读出F、Lo、H、Le的位置a、b、c、d自组透射式幻灯一、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放映物镜焦距和聚光镜焦距的选择:放映物镜的焦距:f 2=(M/(M+1)2)×D2聚光镜的焦距:f 1=D2/(M+1)-D2/(M+1)2×1/D1其中:D2=U2+V2;D1=U1+V1M为像的放大率二、实验现象和总结1、L2与H的间隔固定在1.2米左右,前后移动P,经L2在屏H上成一最清晰的像。
2、聚光镜L1紧挨底片P的位置固定,拿去底片P,沿导轨前后移动光源S,其经聚光镜L1刚好成像于放映物镜L2的平面上。
实验四典型成像系统的使用使用生物显微镜、测量显微镜、数码显微镜、手持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
详见仪器说明书1.生物显微镜1、调整仪器将电源插头插入外接电源插座(插入前应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仪器要求相符)。
外接电源必须有接地线。
先将电位器调节手柄调到箭头的小端位置,开启电源开关转动电位器调节手柄至灯泡亮度适中的位置。
转动物镜转换器,将10×物镜置入光路中。
将标本置于工作平台上,用片夹固定,转动纵尺移动手轮和横尺移动手轮使被观察物进入聚光镜的照明区域内。
转动聚光镜升降手轮,使聚光镜上升至定位位置。
拨动光栏拨杆,将孔径光栏开至中间大小位置。
用右眼观察,调焦使物像清晰(可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工作平台上升至见物像轮廓,再用微动调焦手轮调焦到物像清晰)。
用左眼观察,并转动双目左镜筒上的视度调节圈,也使标本成像清晰。
用双手握住双目外壳转动两镜筒,使两目镜出瞳中心距离适合您的双眼瞳距,使两眼图像合一为止。
转动电位器调节手柄调节光源亮度,拨动光栏拨杆调节孔径光栏的大小;也可根据使用的标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滤色片放入聚光镜的压盖(旋开即可换用不同的滤色片)下面,便能获得良好的物像衬度。
孔径光栏的大小可按下列原则调整,当取下目镜向镜筒内观察时可看到孔径光栏像,使其充满物像光孔的70%-80%,通常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滤色片的选择可参考下表:标本色蓝红、紫黄、棕滤片色黄绿蓝配置选配选配随机2、注意事项使用高倍100×oil(油镜)物镜时,应在物镜与标本之间滴上一小滴合成浸油(香柏油)使用完毕应立即用脱脂棉沾少许酒精乙醚(3:7)混合液将油擦拭干净,但要注意保护100×物镜,勿受损伤和浸油太多。
使用高倍100×oil(油镜)物镜时,标本的盖玻片厚度应满足设计的0.17±0.01mm,否则将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3、粗动防滑装置的使用仪器长期使用后有可能产生工作平台下滑的现象,这时只要按下图所示的箭头方向旋紧松紧调节手轮,即可调整粗动调节手轮的松紧,防止工作台的下滑2、天文望远镜为什么好多朋友刚开始为什么好多朋友刚开始为什么好多朋友刚开始为什么好多朋友刚开始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天文望远镜时什么都看不见时什么都看不见时什么都看不见时什么都看不见?答:安装正确后,在目镜里观察到的正常光线是:白天白光,晚上黑光,为什么看不见目标呢?因为天文望远镜具有高倍的特性,倍数和视场(可观察到的范围)是反比关系,由于存在着高倍小视场的关系,所以一般新手比较难掌握找目标的技巧,望远镜看不见目标不要着急,1.保护盖全部打开了吗?2.安装上最低倍(最长焦距)的目镜了吗?3.找到目标了吗?(这是最重要的环节)4.仔细调焦了吗?解决了以上4个问题,同时不要隔着玻璃窗观察.应该可以正常观察了. 找到目标是望远镜观察的先决条件,只有目标进入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由于天文望远镜倍数比较高,视场范围比较小,找目标要由近到远,由大到小,同时要学会使用寻星镜快速寻找目标,这需要自己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