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作业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5资料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题答案解析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第三章拉氏变换第一节傅氏变换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章传递函数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第一节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第二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稳定性概念第二节劳斯判据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第二节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第三节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第九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第三节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第四节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第五节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第六节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第七节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一、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例1.一个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希望的炉水温度为100C°,利用表示函数功能的方块、信号线,画出结构方块图。
图1人通过眼睛观察温度计来获得炉内实际温度,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利用手和锹上煤炭助燃。
煤炭给定的温度100 C手和锹眼睛实际的炉水温度比较图2例2.图示为液面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和相应的人工操纵的液面控制系统方块图。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答案

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第三章拉氏变换第一节傅氏变换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章传递函数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第一节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第二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稳定性概念第二节劳斯判据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第二节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第三节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第九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第三节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第四节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第五节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第六节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第七节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一、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例1.一个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希望的炉水温度为100C°,利用表示函数功能的方块、信号线,画出结构方块图。
图1人通过眼睛观察温度计来获得炉内实际温度,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利用手和锹上煤炭助燃。
比较图2例2.图示为液面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和相应的人工操纵的液面控制系统方块图。
解:浮子作为液面高度的反馈物,自动控制器通过比较实际的液面高度与希望的液面高度,调解气动阀门的开合度,对误差进行修正,可保持液面高度稳定。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答案.pdf

第二节 拉普拉斯变换
第三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
第四节 拉普拉斯逆变换
第四章 传递函数
第一节 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 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
第三节 系统框图及其运算
第四节 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章 时间响应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
第三节 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
第四节 高阶系统时间响应
X(t)=0
其它
X(t)
一 AT
0
t
图8
脉冲函数的强度为 A,即图形面积。 单位脉冲函数(δ 函数)定义为 δ(t)= d 1(t)
dt
性质有: δ(t)=0 t≠0
δ(t)=∞ t=0
且
(t)dt = 1
−
5
X(t)
δ(t)
0
t
图9
强度为 A 的脉冲函数 x(t)也可写为 x(
t)=Aδ(t) 必须指出,脉冲函数 δ(t)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只有数学上的意
第六章
频率响应分析
第一节 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
第二节 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第三节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第四节 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
第七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节 稳定性概念
第二节 劳斯判据
第三节 乃奎斯特判据
第四节 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
第八章
控制系统的偏差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
1
第二节 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 第三节 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 第九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 第三节 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 第五节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 第七节 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 t e 2-的拉氏变换为( )。
A.s21; B. 15.0+s ; C. 21+s ;D.21se 2- 2. )(tf 的拉氏变换为)2(6][+=s s s F ,则)(t f 为( )。
A. te23-; B. te21--; C. )1(32t e --; D. te26-3.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 ;B. ∞;C. 常数;D. 变量4. ()t t f δ5)(=,则=)]([t f L ( )。
A. 5 ;B. 1 ;C. 0 ;D.s55. 已知)52)(2(33)(22+++++=s 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 ; B. 0 ; C. 0.6 ; D. 0.36.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0 ;B. ∞ ;C. 0.75 ;D. 37. 已知sn e sa s F τ-=2)(其反变换f (t)为( )。
A.)(ττa t n a -⋅; B. )(τn t a -⋅; C. τn te a -⋅; D. )(1τn t a-⋅ 8. 已知)1(1)(+=s s s F ,其反变换f (t)为( )。
A. te -1; B. te -+1; C. te --1; D. 1--te9. 已知t e t f t 2sin )(-=的拉氏变换为( )。
A.se s 2242-+ ; B. 4)4(22++s ; C.4)1(2++s s; D.se s s 224-+ 10. 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1(12s e s a ττ--; B. )1(12s e s a ττ--; C. )1(1se s a ττ--;D. )1(12s e sa ττ- 11. 若)(∞f =0,则][s F 可能是以下( )。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李连进(习题解答)

G1G2G3
R(s)
1 G1G2H 1 G2G3 H2 G1G2G3
第 3 章 习题参考答案 3.1 略 3.2 tr,tp,td,ts 反映系统的快速性,即灵敏度,Mp 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3.3 T=4 3.4 T=0.256min;2.56℃
3.5(1)根据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形式可得:固有频率 n 2 ,阻尼比 1/ 2n 0.25 。
(2) c2 7.4s 1 , 2 28.63
8.6
Gc (s)
1.25s 125s
1 1
,
c
பைடு நூலகம்
2
0.4s 1 , 2
41.14
8.7
Gc (s)
s 1 s 5.7
8.8
Gc (s)
(0.14s 1)(0.1s 1) (s 1)( 1 s 1)
上升时间 tr 0.61s 、调整时间 ts 0.89s(2%) 、ts 0.70s(5%) ,最大超调量 M p 0.028 和
峰值时间 t p 0.79s
600 3.8 (1) s2 70s 600 3.9 (1) 0.952(1- e-105t )
(2) n 24.5rad / s , 1.43 (2) 0.615(1- e-13t ) (3) 0.714(1- e-3.5t )
(2)根据最大超调量公式确定,计算出最大超调量 M p 0.47 。
调整时间 ts
3 n
6s
(允许误差为
5%)。
(3)开环放大倍数 K (1/ 2 )2 0.5 。
3.6 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廉自生)(同名43)(总3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1什么是线性系统其最重要特性是什么答:如果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的,这种系统就叫做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适用于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输入),同时作用于系统所产生的响应(输出),等于两个作用函数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因此,线性系统对几个输入量同时作用而产生的响应,可以一个一个地处理,然后对它们的响应结果进行叠加。
2-2 分别求出图(题2-2)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
)()(t f t y km(a ))(t y )(t f 21k k m(b )c c 12m x x i o(c )1k 2k oix x c(d )ioc(e )解:)(a )()()(t f t ky t y m =+ )(b )()()()(21t f t y k k t y m =++⋅⋅⋅⋅+=-02010))((x c x m c x xc i 212110)()()()(K K s K K c csK s X s X d i ++= 02010)())((x K c x xK x x e i i =-+-⋅⋅2-3 求图(题2-3)所示的传递函数,并写出两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nω及阻尼比ξ的表达式。
x ix ockm(a )Cu u oiLR(b )解:图)(a 有:mk s m c s m k s G ++=2)( m kn =ω mk C 2=ξ图)(b 有:⎪⎪⎩⎪⎪⎨⎧=++=⎰⎰idt C V idt C R L V i i i 110∴ LCs L R s LC s G 11)(2++=LC n 1=ω L C R 2=ξ 2-4 求图(题2-4)所示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图中M 为输入转矩,m C 为圆周阻尼,J 为转动惯量。
(应注意消去θθ ,及θ) x题2-4解:由已知可知输入量M 与输出量θ之间的关系为:M k C J m =++θθθ经拉氏变换后为:)()()(2s M k s s C s Js m =++θθθ∴ 222222/11)()()(nn n m m s Jk s J C s J k s C Js s M s s G ωξωωθ++=++=++==其中,J kn =ω JkC m 2=ξ2-5 已知滑阀节流口流量方程式为)/2(v ρωp x c Q =,式中,Q 为通过节流阀流口的流量;p 为节流阀流口的前后油压差;v x 为节流阀的位移量;c 为流量系数;ω为节流口面积梯度;ρ为油密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题答案及解析

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第三章拉氏变换第一节傅氏变换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章传递函数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第一节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第二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稳定性概念第二节劳斯判据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第二节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第三节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第九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第三节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第四节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第五节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第六节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第七节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 一、 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例1. 一个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希望的炉水温度为100C °,利用 表示函数功能的方块、信号线,画出结构方块图。
图1人通过眼睛观察温度计来获得炉内实际温度,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利用手和锹上煤炭助燃。
煤炭给定的温度100 C手和锹眼睛实际的炉水温度比较图2例2. 图示为液面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和相应的人工操纵的液面控制系统方块图。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答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习题答案(1)生活中常见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综合性能分析:如汽车空调的温度控制与冷库温度控制综合性能分析。
答:开环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也就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比较经济,但系统静特性差,控制精度不高,抗干扰能力差。
闭环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
所谓反馈原理,就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
其特点是结构复杂,但是控制精度高,动态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
同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具有一系列优点。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外部扰动或系统内部变化),只要被控制量偏离规定值,就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消除偏差。
因此,它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对元件特性变化不敏感,并能改善系统的响应特性。
但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且增益选择不当时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为提高控制精度,在扰动变量可以测量时,也常同时采用按扰动的控制(即前馈控制)作为反馈控制的补充而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生活中闭环和开环控制的例子很多,比如汽车空调的温度控制,低端用手动开环控制,这种控制精度不高,而好一点的都用自动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更加节省能源,精度高,增加用户的舒适度(通过调节温度风门实现)。
又比如冷库温度控制,一般都是闭环PID,也比较容易实现,温度控制比较稳定,也就是制冷机组的控制,电加热器功率调节,如用开环控制则很明显温度调节不准,标定移植都不便。
(2)简单机械数学模型的建立,传递函数的推导:如建立脚踏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数学的模型。
答:工程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等。
微分方程是指系统中输入量和输出量以及它们各阶导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具有线性特征的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祝守新邢英杰韩连英《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习题解答

祝守新邢英杰韩连英《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习题解答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答案提示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2-1试求如图2-35所示机械系统的作用力F(t)与位移y(t)之间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F(t)图2-35题2-1图解:依题意:d2ytadytmFtfkytdt2bdtd2ytdytafkytFt故m2dtbdtY传递函数:G2Fmfk2-2对于如图2-36所示系统,试求出作用力F1(t)到位移某2(t)的传递函数。
其中,f为粘性阻尼系数。
F2(t)到位移某1(t)的传递函数又是什么?图2-36题2-2图解:依题意:d2某1td某1td某2t对m1:F1k1某1tfm12dtdtdt对两边拉氏变换:F1k1某1f某1某2m12某1①d2某2td某1td某2t对m2:F2tfk2某2tm2dt2dtdt对两边拉氏变换:F2f某1某2k2某2m22某2②m12fk1某1f某2F1故:2f某1m2fk2某2F2SF1m22fk2fF2某12m12fk1m22fk2f故得:2fF1F2m1fk2某2222mfkmfkf1122故求F1t到某2t的传递函数令:F20某2fG1F1m12fk1m22fk2f2fm1m24fm1m23m1k2m2k12fk1k2k1k2求F2t到某1t的传递函数令:F10某1fG1F2m12fk1m22fk2f22-3试求图2-37所示无源网络传递函数。
fm1m24fm1m23m1k2m2k12fk1k2k1k2o图2-37题2-3图解(a)系统微分方程为i1tdti2tR1Cuii2tR1itR2u0itR2iti1ti2t拉氏变换得I1R1I2CUiI2R1I1R2U0I1R2II1I2R2R1C1U0R2CR11R1R2消去中间变量I1,I2,I得:GR1R2UiR1R2CR11C1R1R2(b)设各支路电流如图所示。
系统微分方程为uitR1i3tu0tR1i3tL11234di2tdtu0ti4tdtC2di5tdtu0tR2i6tu0tL25i2ti3ti4ti5ti6t6由(1)得:UiR1I3Uo由(2)得:R1I3L1I2由(3)得:Uo i4C2由(4)得:UoL2I5由(5)得:UoR2I6由(6)得:I2I3I4I5I6故消去中间变量I1,I2,I3,I4,I5,I6得:L2L1UL1o1L2R1UiL1L2LC2L1L2R1R2L2112L1L2R1R22-4证明Lcot22证明:设ftcot由微分定理有Ld2ft2Ff0f(1)0dt2由于f0co01,f0in00,d2ftdt22cot将式(2)各项带入式(1)中得L2cot2F即2F2F整理得F222-5求f(t)122t的拉氏变换。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题答案 zyy

s
Y1 s X s
1
G
1 s G 2 s H s G 1 s G 1 G 1 s G 2 s H s
2 s
B X
s s
1
G 1 s G 2 s H s G 1 s G 2 s H s
E s
1
X s 1 G 1 s G 2 s H s
• (2) 以N(s)为输入时:
Y N
同理, F2(t)到xຫໍສະໝຸດ (t)的传递函数:F x 1 2 s s m 1 m 2 s 4 f m 1 m 2 s 3 m 1 k f 2 m s 2 k 1 s 2 f k 1 k 2 s k 1 k 2
• 2-3 试求图2-37所示无源网络传递函数。
i1(t)
s s
1
G
G 2s 1 s G 2 s H
s
Y 1 s N s
G 1 s G 2 s H s 1 G 1 s G 2 s H s
B N
s s
1
G 2s H s G 1 s G 2 s H
s
E N
s s
1
G
G 2s H s 1 s G 2 s H
s
• 2-9 化简如图2-40所示各系统方块图,并求其传递函 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课后题答案
• 2-1 试求如图2-35所示机械系统的作用力F(t)与 位移y(t)之间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a F(t)
k b
m y(t)
f
图 2-35 题2-1图
解:设b端对杠杆的力为Fb,则:
mdd2y2ttF tfd adytF tbkytbFb
整理得:
d2yt
m dt2
最终版《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答案.doc

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
1.阻容感网络系统
图20
由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封闭系统)
Ui(t)-UR(t)-Uc(t)-UL(t)=0
Ui(t)-Ri(t)- -L =0
=L +R + 二阶微分方程
2.放大器网络系统
图21
1)比例运算放大器
由 ij(t)=0
i1(t)=i2(t)+i3(t)
3.斜坡函数(恒速信号)
x(t)=At t≥0
x(t)=0 t<0
图10
在研究飞机系统时,常用恒速信号作为外作用来评价过渡过程。
4.恒加速信号
x(t)=At2/2 t≥0
x(t)=0 t<0
图11
在研究卫星、航天技术的系统时,常用恒加速信号作为外作用来评价过渡过程。
5.正弦函数(谐波函数、谐和信号)
当xi(t)为任意函数时,可划分为n个具有强度Aj的脉冲函数的叠加,即
图25-2
图25-3
Xi(t)=
其中Aj=xi(jδt). Δt =面积=强度
在某一个脉冲函数Ajδ(t-jδt)作用下,响应为Ajh(t-jδt)。
系统有n个脉冲函数,则响应为:
xo(t)= =
当n 时, ,nδt ,j. δt=τ,δt=dτ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
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
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
第三章拉氏变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绪论
习题1. 什么是信息及信息传递? KEY:
信息: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传递: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或称转换。
第2章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
t
t t s s s s s t t
s s t t t t e e t e t f s s s F s k s F s ds
d
k s s s F s k s k s k s k s F s s s s t f e t f s s s F s s sF t f t f s t f s s s s s s s s F t t e t e e t t f ----=-=-=-=-=∞
→-→→∞
→---+--==++=+=-=+=
-=++=+=++
+++=
+++=
=-=+-==+==∞→∞→+=
+++
+++++=
≥++=884)(8
)2()
3(4)()1(8)]()2[(,
41)
3(4)()2(1
2)2()(KEY )
1()2()
3(4)(F .410
)(lim 1010)(1
10
10)()2(10
110lim )(lim )()1(KEY )(t )(F 2)(t 1)1(10
)(F .316
)3(4
4)1(1)3(6)(KEY )0(4sin 2cos )(.2221213221222211312
211200224333lim :
求函数的拉氏反变换:习题:
值。
时的的拉氏反变换求)通过(值。
时的利用终值定理,求)(已知习题:
求函数的拉氏变换:习题
第3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习题5. 列出图示机械作用力f(t)与位移x(t)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习题5图
2
2)()()()(KEY dt t dx m t kx dt t dx B t f b a =--:
习题6.
t
t t t e e t t y s s s s s s s G s s X s s s s s
s s s s X s Y s G e e t y t t x -----+=+-
++=+++
===++++=++
+-==+-==22
222)()(1
1
221)1)(2(1)(X )()(Y 1)(232
4111211)()()(KEY 1)()(1)(δ时,:
脉冲响应函数。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应为作用时,系统的输出响若系统在阶跃输入
习题7.运用方框图简化法则,求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习题7图
KEY:
1
])C (C R C R [C C R R 1)(R )C(212112
2121++++=s s s s
第4章 系统的瞬态响应与误差分析
∞=⨯+⨯++⨯
=++==⨯====∞==+=
++==⎪⎪⎩⎪
⎪⎨⎧=∆==∆======
=--=
=-===++=+=
+=
--
a
V p ss v
ss a p d
r n d n K K K e t t t r t t r K s s s G KEY t t t t t r s s e
M s
t s rad s rad s s s G s s s s s 1
616114,
364)(4K 1
10e ,10)(0
K K K 10/4
K I :)
14/(4
/10)(:
364)(r 10)(9
%)
2(84%)5(63
ts %
5.16 3.61s t 4.21arctan
/87.01,5.0,/11
1
)(1)(G )(F :
KEY )
1(1
)(G 8.
2v p 2n
n
1d
p 2
22
2
时时型系统,增益系统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统的稳态误差。
时,试分别求出两个系和图示系统,当输入习题调整时间最大超调量峰值时间上升时间系统的传递函数为调整时间。
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求系统的上升时间、峰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习题ζωζωωπ
ωζ
ζπζωωζωζπζ
习题9图
第5章 系统的频率特性
)
8.24sin(91.0)2.530sin(91.0)(,2.5)1(,91.0)1(A 11
arctan
)()(1110
)()A(11
j 10)(11
S 10
)(KEY )30sin()(x ,1
10
)(G 10.B 2
2B B B ︒+=︒-︒+=︒-==-=∠=+=
=+=
+=︒+=+=t t t y j G j G j G s G t t s s 稳态输出相频特性幅频特性频率特性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出。
时,试求系统的稳态输当系统的输入信号开环传递函数为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习题ϕω
ωωϕωωωωω
ω
ωϕωω
ωωωωω
ωωωω
ωtan -ar )(1
20lg -20120
120lg -20)(G lg 20)(A tan -ar )(110)(G KEY 110)(G 11.2B 2
c j c j G j j j =⎩⎨
⎧>><<=+===∠+=
+=对数相频特性对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频特性:
绘制伯特图:习题
习题11图
︒
=∠=∞=︒=∠==︒
=∠===∠+=
+=-90)(0)(G -45)(2
2
)(G 1000)(1)(G 00.01tan -ar )(0.0111
)(G KEY 01.011
)(12.B B B 2
2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ωω
ωj G j j G j j G j c j G j j j G ,时,
,时,,时,
相频特性幅频特性:
绘制乃奎斯特图:习题
习题12图
s
rad s rad s s s s s G s G s M s s s G n b n r b r r /22.6544221/18.352112
.1121
M 0.524444.5244.5244.525244.0244.5291.01122.0004.010)(1)()(F KEY ,)
102.0)(12.0(10
)(13.42222
r n 2
222=+-+-==-==-===+⨯⨯+⨯
=++=+=++=ζζζωωζωωζ
ζζωωω,闭环传递函数:。
和求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习题
递函数。
频特性如图,估计其传实验求得系统的对数幅有最小相位系统,通过习题14.
习题14图
)
110)(120()
12(10)12(1101120110)(G KEY +++=
+⨯+⨯+⨯=s s s s s s s :
第6章 系统的稳定性
84
.011)(G 1
45180180-arctan 180)(180arctan )(1)(G )(1
)(G :
KEY 45s 1
s G(s)15.2
2
2
C 2
2
22
2
==+=
=
︒
=︒+︒=︒+=︒-=+=
+=
︒+=
αωαωωα
ωαωωϕγωαωϕωαωωωωαωααc c c c c j j j j j 的值。
时试确定使相位裕量等于开环传递函数为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习题
1
.0K 1.0K ,01K 1010
1K 1010
1s 1.0K 01K 10010)1K 10(10)1K 10(10K 1)1(101)
1(10
)(H )G(1)G()(R )C()(F :
KEY K K 1)(H )
1(10
)G(16.0
1222
临界值为数都大于零,则系统稳定时,第一列系列劳斯数列:得系数闭环特征方程为)(闭环传递函数为临界值。
的试确定闭环系统稳定时。
,所示系统中,习题n n n n n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
习题16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