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研究报告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轮台县第一中学
雷新玲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化时代,以媒体形式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正日益介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对学校教育、学生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看到,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地、不可避免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统计,我国“网民”中13岁至24岁所占比例最多,约占41%,这表明目前上网人数最多的是青少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校园网络安全应运而生。
校园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2000年10月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制订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规划。会上陈至立部长指出:“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认真研究校园网络安全,找出校园网络安全的规律,总结、创建校园网络安全的方式方法,就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的要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因此必须在观念、内容、方式、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于是,推进青少年教育进网络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课题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为校园网络安全工作拓展新的空间,使网络应用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成为推进青少年教育教育的重要动力,建构一种校园网络安全模式,指导学校校园网络安全实践。
二、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从课题名称来看,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学生,而研究重点是网络安全,即开展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的切入点、途径和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比我国早,在网络传播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研究的较多且较成熟。例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小
组,曾花了18个月时间进行网络调查,旨在呼吁社会抵制网络垃圾。这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决不能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将其拒之于学校教育教育之外,也决不能止步于对网络负面影响的研究。而目前,国内对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提出问题较多,找出切实可行办法较少;理论探讨较多,实践研究较少。
校园网络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软件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校园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和办公数据等信息的流畅传输和资源共享,指校园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中的所有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因素而遭到破坏、瘫痪、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简言之:是指为了保护校园网络不受来自学校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总和。校园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防范外部非法用户的攻击,管理方面则侧重于内部人为因素的管理和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校园网络中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网络应用者和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网络管理角度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计算机安全,就是网络终端计算机安全问题。从应用层面上来看,校园网络安全的内涵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毋庸质疑,校园网络安全是网络健康运行和管理领域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及网络办公等一切学校电教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基石。
通过研究,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园网络安全工作者队伍。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拓宽学校教育的渠道,把网络作为教育的有效手段,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既能够充分占领学生的教育时空,又能够使教育更具实效性。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参与者(研究者、教师、学生……),在教育或社会情境中,共同参与、从事的自我反省研究,以增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其特点是研究者就是行动者。
本课题所进行的研究,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进行。先由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参照成功的做法,提出研究计划,在根据预测做出决策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通过反思改善工作,找出规律。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包括口头的或书面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掌握有关教育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或有关的成果和经验、问题和教训,并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本研究是以对网络比较熟悉的初高中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3、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强调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
我们所进行的校园网络安全研究,与区域校园网络安全平台的建设同步进行,充分利用我区已经建成的教育科研宽带网和网通宽带,发挥研究人员的优势,将调查数据和阶段性成果推广扩大,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验证。
(二)研究过程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以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共经历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在实施阶段,课题
组进行了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了各类校园网络安全活动,制定了校园网络安全相关方案、制度等。
四、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过程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并辅之以座谈,与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考虑到被调查对象的年龄跨度,问卷测试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学生网络应用基本情况、学生上网的动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消除学生思想顾虑,我们一律不要求学生在调查问卷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等个人信息。
在我校不同层次开展“学生网络应用调研”。从调查学校年级的选择上,既兼顾了中学、小学又兼顾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基本涵盖了各学段、各年龄段。被试学生共计1648人,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623份,其中男生876人,女生737人。
调查测试时间:2014年9月至11月。
2、调查数据
(1)学生网络应用基本情况
接触网络时间
第一次上网年龄:6岁以下(学龄前)7.8%,7-11岁(小学阶段)78.6%,12-14岁(初中阶段)13.5%,14岁以上(高中或职专阶段)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