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9)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和组成。
2. 盐的性质。
3. 常见盐的识别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酸、碱、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盐的概念和组成: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 讲解盐的性质: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了解常见盐:讲解食盐、白糖、味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用途和性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盐、白糖、味精等盐的样品,观察其外观和味道。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其他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8. 板书设计:盐的概念和组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盐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等。
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盐食盐:来源海水、矿石,用途调味、保存食物。
白糖:来源甘蔗、甜菜,用途调味、甜品制作。
味精:来源谷物,用途增强食物鲜味。
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在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盐的组成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案标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盐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了解盐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3. 探索盐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盐、水、容器、火柴、镊子、玻璃棒、试管等。
2. 实验材料:盐的溶解曲线图、盐的制备方法和原理的图片或PPT。
3. 教学资源:盐的相关视频、图片和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使用盐的场景,如烹饪、腌制食品、融化冰雪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盐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制备的?探究盐的制备方法:1. 展示盐的制备方法和原理的图片或PPT,简要介绍盐的制备过程。
2.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制备盐的不同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3. 合作实验:选择一种制备盐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探究盐的溶解性:1. 展示盐的溶解曲线图,解释盐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分组实验: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制备好,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其溶解情况。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盐的溶解性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巩固与拓展:1. 观看盐的相关视频,了解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化工、医药等。
2.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盐的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组报告。
3. 学生展示小组报告,共同探讨盐的应用领域及其意义。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盐的相关知识点,强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对盐的理解程度。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盐为主题,写一篇关于盐的科普文章。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盐的生产工厂,了解盐的生产过程。
2. 进一步研究盐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生长过程。
3. 设计盐的溶解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盐的溶解性的影响。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化学九年《生活中常见的盐》word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生活中常见的盐》word教案第11.1课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板书设计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说明和用途二、盐的化学性质1、某类盐与酸的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说明: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的盐与盐酸、硫酸等酸反应后都能产生CO2气体。
利用此反应能够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酸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盐与酸的反应差不多上复分解反应2、盐与碱的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3、盐与盐的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NaCl+AgNO3=== NaNO3+ AgCl↓归纳盐的化学性质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盐具有的化学性质,突破了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明白得那个重点,对CO32-(或HCO3-)的检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差不多达成。
然而这节课也显现了许多问题,从小的方面讲,第一、没有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第二、没有规范学生化学式以及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资料图片没有传递准确的信息,如一些胃药图片。
大的方面讲,第一、这节课自认为尽管列全了盐的化学性质,但学生不能专门好的去认识,仍旧专门模糊。
这是想“求全”思想下导致的教学错误,因为学生没有把握。
也确实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既没有讲精细、讲到位,也没有讲全面。
第二、在CO32-(或HCO3-)的检验那个重点上并没有突破,学生并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因此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材料。
2009-3-6。
九年级《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意识。
6.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7.整合跨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盐文化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盐的性质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何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分享各组的观点。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盐的性质与生活应用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涵盖盐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学生对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强化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小实验,观察盐的性质,并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9.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0.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学会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能判断常见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2、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碳酸根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食盐、纯碱、小苏打、大理石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质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1)介绍氯化钠的化学式、俗名(食盐),展示食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如调味、腌制食品、生理盐水等。
(2)讲解氯化钠的来源,如海水晒盐、盐井盐矿等。
(3)强调适量摄入食盐的重要性,以及过量摄入食盐对健康的危害。
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展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实物,介绍它们的化学式和俗名(纯碱、小苏打、大理石)。
(2)分别讲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用于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等。
碳酸钙: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案: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目标:1.让学生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盐的样本:食用盐、岩盐、泡脚盐、洗涤盐、食盐水等。
2.大白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盐的样本,并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这些样本中看到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指出这些样本都是盐。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盐的定义:盐是一种化学物质,由一种阴离子和一个或多个阳离子组成。
2.盐的种类:食用盐、岩盐、泡脚盐、洗涤盐等。
3.盐的应用:a.食用盐:常用于食物调味,增加食物的味道。
b.岩盐:常用于烹饪,也可以用作装饰品、养生类产品。
c.泡脚盐:常用于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d.洗涤盐:常用于洗涤衣物,增强清洁力。
e.食盐水: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或漱口。
三、活动实践(2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盐的种类进行研究和展示。
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盐的种类和用途,并绘制相关图片。
2.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学生可互相提问、交流各自的观点。
3.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盐的种类和应用。
四、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们对盐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问学生们在本堂课中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延伸活动(15分钟)1.学生延伸:让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家中的盐,并写下盐的种类和用途。
学生可以选择拍照或绘制图片。
2.归纳总结:下节课,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盐的种类和用途带来学校,教师将学生的归纳总结贴在黑板上,与全班分享。
六、作业(2分钟)让学生将家中观察到的盐的种类和用途写在作业本上,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盐的种类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分组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通过讨论和比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3)知道盐的化学性质;(4)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中使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加深对盐类概念的理解,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学习化学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2)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实验,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感受化学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会学习化学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点: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并能够初步判断哪些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盐?2.举出两种属于盐的物质.二、引入新课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盐”指的是什么物质?三、新课教学【介绍导入】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一)氯化钠—食盐【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72-73页,有关氯化钠的生理功能、用途及分布.1.氯化钠的组成:2.氯化钠的用途: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工业上---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生活上---作调味品、腌制食品等交通上---消除公路上的积雪【实验探究】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总结】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过滤操作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3.滤液浑浊的原因:(1)滤纸破损(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仪器不干净4.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计算产率:转移固体5.滤液浑浊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6.蒸发时,食盐溶液飞溅的原因是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7.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产率降低;(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二)碳酸盐1.碳酸钠—纯碱、苏打(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2)用途:①玻璃、造纸、纺织②洗涤剂③蒸馒头2.碳酸氢钠—小苏打(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2)用途:①焙制糕点的发酵粉②治疗胃酸过多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2)用途:①建筑材料②补钙剂4.碳酸盐(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碳酸盐.针对练习:(三)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Fe + CuSO4 === FeSO4 + Cu2.盐+酸→新盐+新酸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3.盐+碱→新盐+新碱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4.盐+盐→两种新盐AgNO3 + NaCl === AgCl + NaNO3(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2.特点:AB+CD==AD+CB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气体或深沉生成.三、课堂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粗盐提纯的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4.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中使用;四、习题巩固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D )A.HCl,Ca(OH)2 B.Na2CO3,H2SO4C.AgNO3,BaCl2 D.KCl,CuSO4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D )A.Zn + H2SO4 == ZnSO4 + H2↑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C.CaO + H2O == Ca(OH)2D.CuSO4 + 2NaOH == Cu(OH)2↓+ Na2S3.用做鉴别碳酸根离子的试剂是( D )A.稀硫酸B.食盐水C.石灰水 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4.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1) Ba(OH)2 + H2SO4─(2) Cu(OH)2 + HCl─(3) CuCl2 + NaOH─(4) Ca(OH)2 + K2CO3─(5) NaCl + HNO3─(6) AgCl + HNO3─(7) BaCl2 + Na2CO3─(8) CO2 + NaOH─(9) SO3 + Ba(OH)2─答案:(1)Ba(OH)2 + H2SO4=BaSO4 + 2H2O (2)Cu(OH)2 + 2HCl=CuCl2 + 2H2O (3)2NaOH + CuCl2=Cu(OH)2 + 2NaCl (4)Ca(OH)2 + K2CO3=CaCO3 + 2KOH (5)NaCl + HNO3─×××(6)AgCl + HNO3─×××(7)BaCl2 + Na2CO3=BaCO3 + 2NaCl (8)CO2 + 2NaOH=Na2CO3 + H2O(9)SO3 + Ba(OH)2=BaSO4 + H2O。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的概念和组成2. 盐的性质3. 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4.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的概念、组成、性质;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
2. 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盐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介绍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盐的溶解、结晶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盐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成果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盐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掌握盐的性质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盐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盐的概念: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盐的分类:根据组成盐的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不同,盐可分为不同类型,如钠盐、钾盐、钙盐等。
3. 常见盐的性质: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铵等常见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盐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盐的分类及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盐的性质和分类。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盐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盐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盐,盐有哪些种类。
2. 讲解盐的概念:介绍盐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学习盐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盐,让学生了解盐的分类及特点。
4. 探究常见盐的性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铵等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 总结盐的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盐的性质和分类。
6. 讲解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盐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盐的认识。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盐的知识掌握。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案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盐对健康的影响,并学会适量使用盐。
教学准备:1. 展示盐的样本。
2. 盐的分类和功能的PPT或教材资料。
3. 盐的使用场景图片或视频素材。
4. 盐对健康的影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老师向学生展示盐的样本,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用到过哪些盐?盐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讲解盐的定义和分类1. 老师通过PPT或教材资料,向学生讲解盐的定义,即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2. 老师介绍常见的盐的分类,如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钙等。
步骤三:了解盐的功能1. 老师向学生介绍盐的功能,如调味、防腐、熔雪、制作肥皂等。
2. 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盐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步骤四:了解盐对健康的影响1. 老师向学生介绍盐对健康的影响,过量摄入盐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2.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适量使用盐,并给出一些建议,如减少食用加工食品、增加新鲜食材的摄入等。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盐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学生回答问题:“你对盐的使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今后会如何适量使用盐?”教学延伸:1. 再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他们遇到的盐的使用场景。
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制作盐溶液,观察其中的化学反应。
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word教案
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要紧用途。
(2)能依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定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把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2.能力目标:(1)会对实验中显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看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目标:(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重点:1.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点: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过程【A级】[介绍]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要紧成分确实是碳酸钙,它们差不多上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确实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要紧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介绍]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庞大奉献,进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
期望大伙儿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情况。
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鸡蛋壳的要紧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奇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看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分析缘故]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产动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因此边冒气泡边下沉。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因此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先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步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浮。
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稳被破坏,鸡蛋又下沉。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盐的性质和用途,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5.预习作业: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特点。
(2)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酸、碱、盐的中和反应。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3.拓展作业要注重资料收集和整理,力求内容丰富、观点明确。
4.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3.教学目标: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引导学生关注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提出问题:这些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制备的?性质上有何特点?
3.引发思考:通过对生活中盐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强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学生交流自学内容
回顾旧知识,
思考回答
动手操作实验,集体交流: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导学案。
对比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Cl==
2NaCl+H2O+CO2↑
碳酸氢钠与盐酸:
NaHCO3+HCl==NaCl+
H2O+CO2↑
难点
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资源与
教学手段
仪器药品
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药匙、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演示文稿
幻灯片课件、视频材料
教学策略
本课题重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认识其性质。氯化钠的用途及自然界的分布情况,主 要通过学生阅读来了解;碳酸盐的检测和复分解反应的特征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得出。
学情分析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学生在家庭厨房中接触了食盐,在家庭装修中知道了大理石,并由第十单元的中和反应,对盐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碳酸盐的性质并学会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3.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视频】《海水晒盐》
【PPT小结】氯化钠的分布和“海水晒盐”的过程
【新闻展示】工业用盐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有毒
2、常见盐的俗名
归纳食盐的用途:(1)生活中用做调味品腌制食品(2)医疗上制取生理盐水(3)消除积雪(4)工业上做化工原料(5)农业上选种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等奖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等奖说课稿《生活中常见的盐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等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
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盐的常见种类和成分。
2. 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的常见种类和成分。
2. 盐的应用。
3. 盐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5分钟)1. 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盐的重要性。
2. 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对盐的了解。
3.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盐的种类和成分,盐的应用以及进行相关实验。
4. 引导学生提出对盐的好奇和疑惑。
Step 2:盐的种类和成分(2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盐样品,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和颜色。
2. 分组讨论,找出不同盐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3. 通过尝试,让学生品尝不同盐对食物味道的影响。
4. 分析不同盐的成分和含量,解释它们的不同特点。
Step 3:盐的应用(20分钟)1. 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盐在食品加工、调味、腌制、防腐等方面的应用。
2. 让学生思考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3. 组织学生观察和探究盐在除冰、染色、皮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Step 4:盐的实验(3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包括盐、水、酒精、红、蓝、黄三原色等。
2.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盐的溶解实验和盐对染色的作用实验。
3.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学生自由进行盐与其他物质的实验探究,发现并展示实验结果。
Step 5:总结和拓展(15分钟)1. 总结盐的种类、成分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使用范围。
3. 分组或个人完成盐相关主题的调研报告或小研究。
4.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展望。
四、教学评价:1. 听取学生对盐的定义和应用的回答。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完成的实验报告。
3. 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评价。
4. 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性。
5. 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观摩课赛教课教案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3.知道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5.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重点和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前准备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创设情境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 2 课时总第个教案
本节课预习作业
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2)
本节课预习作业:
1、完成表格:
2、下列有关常见的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的俗名叫烧碱
B、CaCO3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aCO3可作补钙剂
B、NaHCO3作发酵粉
C、NaOH用于泡发水产品
D、碳酸钙可用来制生石灰
4、如何鉴别NaCl、Na2CO3?
5、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
白色物质是()
A、NaOH
B、Ca(OH)2
C、NaHCO3
D、NaCl
6、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7、判断CO2+2NaOH=Na2CO3+H2O是不是复分解反应?
8、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生成物中有
或或,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提醒:当碱与盐、盐与盐反应时,除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外,参加反应的盐和碱、盐和盐都必须可溶。
)
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一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
2、如何除去NaOH中混有的少量的Na2CO3?
3、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气球中装有相同质量的Na2CO3与NaHCO3,试管中装有相
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把两种药品同时倒入试管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俗称是,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为。
(2)反应过程中气球膨胀的快慢:甲乙(填“>”、“=”、“<”,下同),反应完全后气球膨胀的大小:甲乙。
练习二:
1、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不必考虑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是否有水生成
C、是否有气体生成
D、是否有沉淀生成
2、下列各组物质均能溶于水,则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酸和碱
B、酸和盐
C、碱和盐
D、盐和盐
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B、镁和硫酸反应
C、氧化铁和盐酸反应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
4、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能反应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发生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⑴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⑵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⑶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⑷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CaCl2和HCl
B、FeCl3和NaOH
C、MgSO4和NaCl
D、AgNO3和KCl
6、下列物质能跟镁、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发生反应的是()
A、K2CO3溶液
B、CuSO4溶液
C、Ca(OH)2溶液
D、HNO3溶液
7、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 )
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1—、OH— B.H+、SO42—、HCO3—;
C.Ba2+、H+、SO42— D.Cu2+、C1—、N03—
9、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CaCl2 HCl NaNO3 B.KOH HCl K2SO4
C.K2CO3 Ba(NO3)2 NaOH D.FeCl3 NaCl KNO3
10、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检测反馈
1、一天,小影惊奇的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
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
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
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
C.小苏打属于酸 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2、医疗上,许多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或辅助诊断疾病。
(1)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要让患者服用“钡餐”(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硫酸钡)。
硫酸钡属于_________(填“酸”、“碱”或“盐”),它是由钡离子和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
(2)硫酸钡可由Ba(OH)2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 ;
(3)碳酸钡也难溶于水,但不能用BaCO3制“钡餐”,这是因为BaCO3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BaCl2是重金属盐,易溶于水,会使人中毒。
,故有人误服BaCO3而造成BaCl2中毒,可饮用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解毒,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不会
..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碳酸钠和石灰水 B.稀硫酸和纯碱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锌和氯化镁溶液
4、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内的物质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氧气
B.铁、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铜、稀硫酸
5、用化学方法除去下表中各物质所含的杂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物质杂质化学方程式
KCl K2CO3
H2 CO2
盐酸硫酸
6、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KNO3、HCl、CuCl2
B、NaOH、KCl、H2SO4
C、Na2CO3、NaCl、Ba(OH)2
D、Ba(OH)2、BaCl2、Na2SO4
7、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在20℃时的溶解性。
请依据上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BaS04的溶解性为。
(2)写出一种挥发性酸的化学式。
(3)氯化钙溶液与硝酸钠溶液 (填“能”或“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4)碱和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请写出一个碱和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下列离子能在PH = 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
9、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干燥
B.Fe粉(Fe2O3)通入足量一氧化碳气体加热后冷却
C.CaO(CaCO3)将固体高温加热至质量恒定后冷却
D.KNO3溶液(K2SO4)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过滤
10、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下图是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3)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 + F → I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预习作业:
1、化肥的种类及各种化肥的作用。
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区分方法。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