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现状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现状如何?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

33°28′,东经91°08′),源头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0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还流过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8个省、自治区境内。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麻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长江流域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的1/5,而生存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

●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

●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

●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污染江湖,威胁水闸与电厂

●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

相对于长江经济带如日中天的迅猛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却是江河日下、不断恶化。有关数据表明,目前长江正面临六大危机:

l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历史上曾达到60%至85%。到80年代一度降至10%左右。沿江两岸有的只剩5%至7%。上游几条主要支流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多不到3%,其中19个县市不到1%。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抬高。1853年至1949年间,湖北省洪水发生频率每5年一次。但从1983年至1998年平均1.6年一次。

《工商时报•长江环境容量吃紧》一文报道,过量砍伐已使这里的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森林-灌丛-草丛-草坡-裸岩。曾经遍布两岸的茂密的古森林,所剩无几。50年代初期,地处鄂西的恩施自治州森林覆盖率尚在70%以上,而今储量减少3/5。长江中上游仅余4.8亿公顷古森林,云梦泽变成了一个飘渺的传说,洞庭湖也许正在步它的后尘。

据报道,四川省每年的“伐木财政”收入约在12至13亿元之间。而98年洪水直接经济损失1600至2000亿元,超过四川省每年的伐木收入百倍以上。我们所谓的微薄财政收入是建立在无法估量的对生态资源的肆意破坏来换取的。

专家估算,进入90年代中后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35.5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6%,年土壤侵蚀量1.57亿吨。

是什么原因造成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

过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争夺矛盾是终极原因。

当有限的自然资源需要确保过量低素质的人口的生存时,智慧的生存显然便成了过高的要求,要生存不要环保,要今天不要明天,似乎就这么成了一个可以体谅的理由。然而资源掠夺性开发的结果,无异于杀鸡取卵。下列情况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预兆。

因为垦荒、烧柴、采矿、炸石、修路……进入长江上游河道的泥沙量,每年的数量到了1.6亿吨。

以长江上游下段为例,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土地的承载能力超过极限。以人均年占有粮食350公斤计算,已存在缺口0.85万吨。而在三峡水库建成后,还将淹没耕地238平方公里,城镇和工矿企业搬迁亦需占用耕地29平方公里,此外,25度以上坡地逐步退耕还林,由此,耕地面积还会大幅缩减。

陡坡开荒,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停止天然林的采伐、25度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考虑的是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后者显然更为高屋建瓴。但是,退耕还林所带来的失去可耕地的农民,加重了人口对业已超载的土地资源的压力。

环境资源是珍贵的,一旦破坏了难以恢复再生;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一旦失去不会重生。我们时代的历史重任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智慧地生存,将保护资源带与大力开发产业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中华大地都化为一个巨大的开发区。我们需要的是中华文明的延续,而不仅仅是只让几代人跨入小康的天堂。

l 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3年也许是长江枯水问题最突出的一年,枯水警报从上游启始一路沿及中下游,从年前响至岁末。

2002年岁末开始,长江和嘉陵江已数次出现罕见枯水现象。

2003年1月31日起,长江上游持续进入零水位(零水位即零度水位对应的上海吴淞海拔高度)以下。

2月18日,长江干流宜昌站为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低值、历史第四位。

截至4月3日,四川先后有68个县(市)遭遇春旱,旱期长达30—33天。严重春旱使小麦减产,省内部分区县人畜饮水已极为困难。相邻的贵州省,24个县(市、区)有480.7万人受灾,成灾人口273.2万人,干旱造成饮水困难人口47.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23万公顷。

5月份,长江全流域26个城市严重缺水,居于长江边的重庆90万人遭遇饮水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万亩。

9月汛期结束后,江西各地维持干旱少雨天气。

11月开始,江西部分河流出现50年来历史最低水位,鄱阳湖也提前一个多月进入枯水期低水位,且水位之低为历史同期罕见。

11月受三峡库区蓄水和天气影响,长江提前半个多月进入枯水期。

不断提前的枯水期,对于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人民和沿江产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长江枯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

(一)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水运断航,企业经济损失惨重。2003年上半年度,重庆市航运因枯水受影响,经济损失已高达上千万。航道阻塞的另一个问题是,航道污染,带来严重的水污染;

(二)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地方渔业渔场面积缩小,由此导致渔业生产秩序混乱甚至引发械斗。11月底枯水期提前后,江西出现的极端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为牟取暴利,一些不法分子在鄱阳湖、赣江等一些湖泊河流霸占渔业水域,使用电、毒、炸以及定置网等有害渔法渔具进行掠夺性捕捞,并引发了一些械斗事件。

(三)另一个民生问题是电力的严重不足。2003年持续枯水,地处上游的重庆自身发电和向外购电均出现困难。而作为下游经济发达区的长三角地区,至SARS后,气温一路飙升,进入盛夏,用电量几乎每天都创一个历史新高,华东电网频频告急。8、9月份为确保居民用电,长三角的江、浙、沪三省不得不启动紧急措施——企业拉闸限电。

是什么原因造成枯水?天灾人祸!

专家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降雨量偏少。2003年1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分布为南多北少,即长江干流以南地区降雨偏多,干流以北降雨偏少,直接导致各支流来水减少。二是水电站控制下泄流量,葛洲坝水电站出于发电需要,对大坝下泄流量进行了控制。

除上述原因外,枯水现象也与近几年国家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等进行综合治理、上游的森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