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现状如何
湖北长江沿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北长江沿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沿岸地区是湖北省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对湖北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湖北长江沿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湖北长江沿岸地区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长江沿岸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长江沿岸地区的GDP在过去几年间保持着稳定增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二、交通便利:长江不仅为湖北长江沿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为物流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长江沿岸地区建设了一系列港口,包括武汉港和宜昌港,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此外,长江沿岸地区还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贯通,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长江沿岸地区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带,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可以与周边省市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
然而,长江沿岸地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如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接下来,本文将展望湖北长江沿岸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未来,湖北长江沿岸地区将加强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培育和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推动经济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湖北长江沿岸地区将加大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治理水污染、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等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湖北长江沿岸地区将与周边省市加强合作,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在产业布局上实现互补,推动资源共享,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发展区域。
四、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湖北长江沿岸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将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
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生态资源,长江流域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长江上游地区,一些问题和不足导致了该地区的发展受限。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长江上游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口增加等因素,该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
首先,水资源短缺是长江上游地区一个突出的问题。
这个地区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且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在一些时段和干旱年份中,干旱情况会进一步恶化,给当地农业、工业用水带来困扰。
其次,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农业现代化推进,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一些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此外,长江上游地区还存在土壤侵蚀、草场退化等问题,这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水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同时也要加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耕地规划以及森林覆盖率的提高。
二、交通运输不便长江上游地区山川起伏,交通运输困难已经成为发展该地区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阻碍。
首先,道路狭窄且数量不足。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长江上游地区的道路建设相对滞后。
在某些偏远山区乡村内部仍然存在交通不便的情况。
其次,铁路和航运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虽然一些城市已经修建了铁路并纳入全国高铁网,但是多数县级旅游景点、乡村社区仍然缺乏有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公路网络建设,修建更多的高速公路和桥梁,提高地区内部道路的通达性。
同时,扩展铁路和航运网络,增加铁路线路覆盖范围,修建港口以促进水上货物运输。
三、经济结构不够多元化长江上游地区一直以来依靠农业为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
这使得该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力较弱。
长江水污染及其治理
扩有 总 散效 结 、控 性 水制 的 资、 来 源水 说 保工 , 护程 其 管改 原 理变 因 没水 就 有情 是 跟不 各 上利 类 等于 污 。污 染 染源 物没 的有 稀得 释到
重长 农 理 活 最 的江 业 性 水 后 水沿 、 化 平 , 质岸 生 因 的 工 变的 活 子 提 业 差工 废 逐 高 废 问厂 水 渐 、 水 题、 被 加 高 以 。居 大 强 新 及 民量,技生 也的越术活 不排来的污 例放越发水 外到多展排 ,江的以放 因河废及, 此湖水现随 导泊包代着 致之括社人 了中工会类 严,业的生 、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616×108立 方米,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6%。从量上说, 完全可以满足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的 要求,但由于诸多原因,长江流域内局部地区 缺水还相当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制约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江的缺水特点是: 不是整体处于干涸或缺水状态,而是局部性的 缺水。 此图展现的是昔日碧波荡漾、商船云集的 江南水道,如今却处处堆满生活垃圾。“守着 长江没水喝”,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总体来说,长江水质是比较好的,但是干流 城市若干江段、支流和湖泊污染已很严重。三大湖 泊有机污染程度依次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而 太湖、巢湖、滇池被国家列为三个污染最严重的淡 水湖泊;。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 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九· 五”国家 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 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目前, 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 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此图为重庆段污染后的情况
逐是 渐什 变么 差导 ?致 了 流 域 水 质
•
•
•
•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总结词:水域污染严重,需采取有效治理和生 态修复措施
长江下游水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污染和生活 污水排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沿江居民和企业 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05
案例分析
长江上游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01
总结词: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02
详细描述
03
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如影响鱼类洄游、改变水文情 势等。
04
治理措施包括优化水电站调度、建设过鱼设施、加强生态监测等,以 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活污水对长江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03
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有效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修复成效
退耕还林还草
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 草工程,增加长江流域植 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 能力。
水生态系统修复
采取鱼类增殖放流、水生 植被恢复等措施,修复水 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 性。
加强跨区域合作
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 和信息共享,共同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
政策建议与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 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
务。
加强科研支持
加大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科研的支持 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对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 机制。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破坏 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 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长江航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江航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内河,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交通枢纽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水陆物流的不断增长,长江航运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对长江航运进行分析。
一、长江航运发展现状长江航运作为中国内河航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内河航运网络的建设,增加了对长江航运的关注和投资。
据统计,长江航运已成为中国内河航运运量最大的水域,贡献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 运输量稳步增长:长江航运的货运量和客运量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长江航运货运量超过3亿吨,同比增长近4%。
长江沿线各港口也相继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提高了货运的效率和质量。
2. 提高航道条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长江航运航道的维护和改造力度。
航道的拓宽和加深使得长江航运能够容纳更大型、更高效的船只,进一步提高了长江航运的运输能力。
3. 发展高效航运服务:长江航运也在不断推动航运服务的提升。
一方面,航运企业加大了对船舶和设备的更新,以提高运力和运输效率;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航运管理和安全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二、长江航运未来趋势分析尽管长江航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未来长江航运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环保节能: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推广,长江航运将更加注重节能和减排。
船舶的燃油消耗和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未来船舶将更加倾向于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如LNG动力船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将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现航运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3. 多式联运发展:长江航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动将进一步加强,形成多式联运的发展格局。
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与管理
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与管理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挑战。
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更加迫切。
本文就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和管理进行探讨。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承载体,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川中盆地、洞庭湖平原等。
其中,四川盆地、洞庭湖平原、江苏沿海地区等区域为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可用量却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低水位期,各城市的用水量相对之下是非常大的。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质量也受到了诸多的污染威胁。
其中最常见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化学物质、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河流、湖泊、水库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在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长江水资源时,水沙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1.政策管理针对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质恶化等问题,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强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其中,不仅包括限制高水耗和高污染产业进入、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等行政手段,还有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治理。
2. 水资源节约利用为了提高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要采取错误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措施。
比如推广节水型农业、加强饮水安全、优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高国内水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等。
同时,还要加强长江流域内河流、湖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减少土地利用的影响,使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得到提高。
3.水生态恢复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的生态恢复。
要让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拥护水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重点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避免水污染问题的再次发生。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长江航运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长江航运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长江航运的发展状况。
一、长江航运的历史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长江航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自古以来,长江一直是中国北方和南方之间经济活动的重要通道,长江航运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上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航运活动,汉代更是航运的鼎盛时期,长江水运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忽视。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长江航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迅速,长江航运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二、长江航运的现状长江航运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内河航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所承载的货运量和旅客量占据了全国内河航运总量的很大一部分,长江航运已成为中国内河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航运在货运能力、运输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航运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通道之一,年货运量已经超过10亿吨。
在长江流域,货物的运输主要以水路为主,长江航运所承担的货物运输量占据了中国内河航运总量的很大比重。
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且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使得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长江航运不仅是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而且在旅游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长江航运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交通工具。
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长江流域的货运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状况如何?
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状况如何?一、水环境质量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长江三角洲的水环境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1. 水质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大量的废水排放成为主要的水质污染源之一。
造纸、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目前,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但水质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2. 水生生物遭受威胁长江三角洲的水域是许多珍稀濒危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然而,随着水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珍贵的物种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水生生物的减少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还会对渔业资源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二、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大量土地被用于住宅、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
同时,城市化还导致城市人口的增加,增大了对资源的需求,加剧了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 自然湿地的消失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这些湿地对水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防洪抗台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等活动的不断推进,自然湿地遭到了破坏和占用,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三、生态保护与治理为了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
1. 加强水环境管理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行水环境管理,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督和治理。
同时,应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2. 湿地保护与恢复政府应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严格控制湿地占用和破坏行为,加大湿地保护基金的投入,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3. 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长江三角洲地区应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重视生态经济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绿色发展,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
长江源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长江源水环境现状 • 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 保护对策与建议 • 长江源水环境保护实践与展望
01
长江源水环境现状
水质问题
污染源
长江源地区的水质受到上游工农业生 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 物排放以及采矿、采油等活动的严重 影响。
合作三
合作四
人才培养与培训: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培养 水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在水环境 保护领域的专业能力。
跨界水资源管理: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跨界 水环境问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降水分布变化
降水分布的变化影响长江 源地区的水量和水质,可 能引发供水危机和生态问 题。
03
保护对策与建议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针对长江源水环境保护,制定更加严 格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 的责任与义务。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长江源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 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 高违法成本。
方向二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 国际水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引 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水 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一
合作二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加入国际水环境保护 组织,参与其相关活动和项目,分享经验 和资源。
技术交流与引进:与国际先进机构开展技 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治 理技术和设备。
措施一
立法保护:为了保护长江源水环境,国家已经 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水环境保护的
责任和义务。
01
措施三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对因保护水源而受损的地区和居民进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难题。
本文从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来源地之一。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水文变化十分显著,其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难度也十分巨大。
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不均衡长江流域水资源严重不均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在地域上存在极大的差异。
如水资源丰富的川藏高原和云南省占流域总面积仅占长江流域的5%,而水资源最贫乏的河南省和安徽省占长江流域面积的40%以上。
2. 水质问题长江流域水质问题十分突出,水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等问题严重。
据统计,流域内河流中断面及其以上的水质超过七成达到或超过V类,其中黑臭水体占比超过20%。
3. 水用效率低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权分配和价格机制不合理,造成企业和居民长期浪费水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流域范围内的非节水型农业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据估算,华东地区的农田用水效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二、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原因:1. 自然环境制约因素在长江流域这样一个山川纵横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水文变化频繁等自然因素都成为限制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
2. 科技水平欠缺由于科技水平的不足,缺乏自动化智能化水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导致无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3. 管理体系不成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缺乏一套科学成熟的管理体系,目前水资源管理存在多方面的割裂,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稳定的管理机制。
三、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向以下方向发展:1. 智能化水资源管理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逐渐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并将自动化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实现高效管理。
长江水资源利用状况
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面临形势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有一定限度长江流域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为56万m3/km2,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
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最大为鄱阳湖水系的94.6 m3/km2,最小是金沙江石鼓以上区的19.3 m3/km2,最大最小相差3.9倍,地区分布严重不均。
受季风气候影响,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在1956~2000年系列中,最大为1998年的13045亿m3,最小是1978年的7577亿m3,最大最小比值为1.7,变差系数为0.12。
降水量和河川径流的60%~80%集中在汛期,年际和年内分配的不均性比较显著。
长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827亿m3,可利用率为28.5%,即使加强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力度,可利用量仍然是有一定限度。
2 、水体水质总体良好,但湖(库)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根据河流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段能满足所属水域水功能的要求,但局部污染较严重,干流城市江段岸边水域水质较差,尤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5个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更为突出,支流部分河段特别是嘉陵江、岷江、沱江、汉江、湘江一些重要城镇的河段水污染严重。
根据湖(库)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湖(库)均处于中营养以上,其中处于富营养状态的占24.1%,且湖(库)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生活和一般工业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07年已达到257.3亿m3(不含太湖),且处理率仅4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总氮和总磷的面源贡献率已超过70%,COD和氮磷的面源贡献率已接近50%,而面源污染治理仍是世界性难题。
因此,污染源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3 、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地区之间严重失衡,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长江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引言: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篇调查报告旨在探讨长江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长江的现状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文明和繁荣。
然而,长江的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长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长江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断上升,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长江的水量也面临着枯水期和涝水期的不均衡问题。
由于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流域的干旱和洪涝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此外,长江的河道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也给沿岸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长江面临的问题1. 水质污染长江的水质问题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得长江的水质指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制。
这不仅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2. 水资源短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日益紧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长江流域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生态环境破坏长江的河道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虽然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河道的淤积和河床的改变,使得长江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水污染治理为了改善长江的水质,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大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和监测。
其次,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长江流域河道生态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长江流域河道生态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展望首中国民法典第四卷第八章第243条规定,“水利设施包括坝、堤、闸、渠、泵站、斗槽、水库及其他以涉及调节、防洪、排水、灌溉、供水和发电等为目的的工程设施。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长江流域河道生态保护的现状,并展望未来,以便更好地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二日益增长的人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给长江流域的河道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水污染、河道疏浚和水生生物灭绝是长江流域河道生态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三针对当前的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长江流域的河道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加大了水源地保护力度,通过划定保护区和生态红线,限制了生产活动对水源地的破坏。
其次,加强了对河道水污染的治理和监管,建立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处罚机制,并推动了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
此外,政府加强了对河道疏浚的管理,确保了河道的通航能力和生态功能。
最后,政府积极推动水生生物保护项目,保护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四如果我们要实现长江流域河道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推动土地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河道的泥沙含量。
其次,需要完善河道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率。
同时,应加大对非法排放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另外,长江流域的河道疏浚工作也需要更加科学和精确,确保疏浚的效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加强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保护,建立更多的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加强监管和执法。
五综上所述,长江流域河道生态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展望非常重要。
通过加大政府的力度、科学规划和社会参与,我们有能力保护好长江流域的河道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更加美丽,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家园。
长江河干旱现状分析报告
长江河干旱现状分析报告# 长江河干旱现状分析报告## 概述干旱是一种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的河流,承载着重要的水资源、经济和生态功能。
然而,长江流域干旱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长江河干旱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 干旱现状分析### 1.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是导致长江流域干旱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气候季节的变化导致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应不足。
多次的持续高温天气使得蒸发增加,而降雨量减少,造成了长江流域的干旱加重。
### 2. 水资源管理不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将近占据全国的1/3,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短缺。
水资源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使得一些地区的水源严重不足,导致干旱现象进一步恶化。
### 3.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域污染、湿地减少,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无法有效保持长江水域的生态平衡。
这一现象进一步削弱了流域的自然缓冲能力,使得干旱事件更难以缓解。
## 改善措施提议### 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是缓解干旱的关键。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分配机制,加强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并对水资源利用进行限制和监管。
此外,还应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鼓励公众在家庭和工作中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2. 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重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加大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
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 3. 应对气候变化面对持续的气候变化,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
提早预警灾害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干旱的影响。
同时,还应加大全球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能力的研究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 4. 加强国际合作长江流域横跨多个国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对于有效缓解干旱问题至关重要。
长江的调查报告
长江的调查报告长江的调查报告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11个省市,是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长江的调查。
一、水污染问题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调查发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源。
工业废水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河流,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日益短缺。
我们调查发现,长江的一些支流已经干涸,一些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已经受到了限制。
水资源短缺不仅对农业和工业造成了困扰,也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三、生态破坏问题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我们调查发现,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物种已经消失,湿地和河流的退化现象日益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等因素造成的。
生态破坏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也对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保护与治理措施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水污染治理。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和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力度,推动农业和工业的节水措施,鼓励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加强生态保护。
政府应建立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区,加强湿地和河流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4. 加强公众教育。
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对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护长江的行动。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7个省市,总面积达到6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4亿。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果以及未来展望,是业内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发展现状1.重点经济区域,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2019年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超过全国GDP的三分之一,其中上海、江苏、浙江位列前三。
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果,重化工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轻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如浙江省传统纺织、制鞋等领域的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成功升级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3.环保观念不断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企业和政府开始重视环境问题。
2018年,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PM2.5浓度同比分别降低20.5%、16.6%、14.3%,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未来展望1.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升级未来长江经济带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升级新战略。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长江经济带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转移。
同时也需要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人才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2.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近年来,政府已经着力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也在积极响应。
目前,上海已开展千亿级产业转移,并在崇明引进高精尖产业;重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等产业;合肥加强生态修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未来,长江经济带将加速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城市协同发展。
3.环境治理继续加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与日俱增。
未来,长江经济带将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快完善环境监测、警示、评估、治理机制。
长江水资源利用状况
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面临形势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有一定限度长江流域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为56万m3/km2,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
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最大为鄱阳湖水系的94.6 m3/km2,最小是金沙江石鼓以上区的19.3 m3/km2,最大最小相差3.9倍,地区分布严重不均。
受季风气候影响,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在1956~2000年系列中,最大为1998年的13045亿m3,最小是1978年的7577亿m3,最大最小比值为1.7,变差系数为0.12。
降水量和河川径流的60%~80%集中在汛期,年际和年内分配的不均性比较显著。
长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827亿m3,可利用率为28.5%,即使加强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力度,可利用量仍然是有一定限度。
2 、水体水质总体良好,但湖(库)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根据河流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段能满足所属水域水功能的要求,但局部污染较严重,干流城市江段岸边水域水质较差,尤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5个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更为突出,支流部分河段特别是嘉陵江、岷江、沱江、汉江、湘江一些重要城镇的河段水污染严重。
根据湖(库)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湖(库)均处于中营养以上,其中处于富营养状态的占24.1%,且湖(库)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生活和一般工业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07年已达到257.3亿m3(不含太湖),且处理率仅4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总氮和总磷的面源贡献率已超过70%,COD和氮磷的面源贡献率已接近50%,而面源污染治理仍是世界性难题。
因此,污染源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3 、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地区之间严重失衡,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长江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长江现状如何
长江现状如何?长江——中国第一大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源头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
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0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支流还流过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8个省、自治区境内。
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麻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长江流域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的1/5,而生存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污染江湖,威胁水闸与电厂●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相对于长江经济带如日中天的迅猛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却是江河日下、不断恶化。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长江正面临六大危机:l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l 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l 水质恶化,危及城市饮用水l 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l 固体废物污染严重,污染水湖,威胁水闸与电厂l 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人类的文明史是在不断的反思、忏悔、纠正中得以前进,共和国的发展史更是在蹒跚中前行。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重蹈覆辙,没有比集体无意识的重复过去的覆辙更可怕的事,没有比借发展的名义行破坏性开发之实更可怕的事。
普遍的麻木不仁和急功近利更是某些城市和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的最致命的原因。
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长江面临的环境状况非常严峻,我们正在一步步地失去自己的家园,同时却盲目地陶醉在GDP的增长中。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流经中国主要地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路。
长江航运发展一直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水运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长江航运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成为中国水运业的重要支柱,推动着中国水运事业的稳步发展。
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运输量、运力、运输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而且在运输网络、服务水平、安全保障等方面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下面我们将从长江航运的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长江航运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持续扩大,长江航运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交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长江航运已经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主要港口为中心,连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航运网络。
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资源、市场、人力等各种要素得以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长江航道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航运量。
据统计,2019年长江航运完成货运量为3.57亿吨,长江干线航道完成货运量为2.06亿吨,涨幅达到5.7%;长江支流航道完成货运量为1.51亿吨,涨幅达到6%。
长江航运网络已经形成了覆盖江苏、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的长江干线航道和长江支流航道。
长江航运货物主要以煤炭、矿石、化肥、粮食等大宗货物为主,同时还有机械设备、轻工产品、建材等商品品种的运输。
长江航运在承载货物运输的还开展着旅客运输、游轮旅游等业务,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为长江航运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长江航运的优势和挑战长江航运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
长江航运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连接了中国内地主要城市和港口,贯通了中国主要的流域区域,便利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
长江航运发达的市场保障了其货源、货物的多样性,市场竞争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长江航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长江航运在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上依然存在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现状如何?长江——中国第一大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源头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
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0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支流还流过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8个省、自治区境内。
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麻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长江流域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的1/5,而生存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污染江湖,威胁水闸与电厂●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相对于长江经济带如日中天的迅猛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却是江河日下、不断恶化。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长江正面临六大危机:l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历史上曾达到60%至85%。
到80年代一度降至10%左右。
沿江两岸有的只剩5%至7%。
上游几条主要支流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多不到3%,其中19个县市不到1%。
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抬高。
1853年至1949年间,湖北省洪水发生频率每5年一次。
但从1983年至1998年平均1.6年一次。
《工商时报•长江环境容量吃紧》一文报道,过量砍伐已使这里的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森林-灌丛-草丛-草坡-裸岩。
曾经遍布两岸的茂密的古森林,所剩无几。
50年代初期,地处鄂西的恩施自治州森林覆盖率尚在70%以上,而今储量减少3/5。
长江中上游仅余4.8亿公顷古森林,云梦泽变成了一个飘渺的传说,洞庭湖也许正在步它的后尘。
据报道,四川省每年的“伐木财政”收入约在12至13亿元之间。
而98年洪水直接经济损失1600至2000亿元,超过四川省每年的伐木收入百倍以上。
我们所谓的微薄财政收入是建立在无法估量的对生态资源的肆意破坏来换取的。
专家估算,进入90年代中后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35.5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6%,年土壤侵蚀量1.57亿吨。
是什么原因造成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过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争夺矛盾是终极原因。
当有限的自然资源需要确保过量低素质的人口的生存时,智慧的生存显然便成了过高的要求,要生存不要环保,要今天不要明天,似乎就这么成了一个可以体谅的理由。
然而资源掠夺性开发的结果,无异于杀鸡取卵。
下列情况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预兆。
因为垦荒、烧柴、采矿、炸石、修路……进入长江上游河道的泥沙量,每年的数量到了1.6亿吨。
以长江上游下段为例,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土地的承载能力超过极限。
以人均年占有粮食350公斤计算,已存在缺口0.85万吨。
而在三峡水库建成后,还将淹没耕地238平方公里,城镇和工矿企业搬迁亦需占用耕地29平方公里,此外,25度以上坡地逐步退耕还林,由此,耕地面积还会大幅缩减。
陡坡开荒,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
停止天然林的采伐、25度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考虑的是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后者显然更为高屋建瓴。
但是,退耕还林所带来的失去可耕地的农民,加重了人口对业已超载的土地资源的压力。
环境资源是珍贵的,一旦破坏了难以恢复再生;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一旦失去不会重生。
我们时代的历史重任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智慧地生存,将保护资源带与大力开发产业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中华大地都化为一个巨大的开发区。
我们需要的是中华文明的延续,而不仅仅是只让几代人跨入小康的天堂。
l 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业危机据有关媒体报道,2003年也许是长江枯水问题最突出的一年,枯水警报从上游启始一路沿及中下游,从年前响至岁末。
2002年岁末开始,长江和嘉陵江已数次出现罕见枯水现象。
2003年1月31日起,长江上游持续进入零水位(零水位即零度水位对应的上海吴淞海拔高度)以下。
2月18日,长江干流宜昌站为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低值、历史第四位。
截至4月3日,四川先后有68个县(市)遭遇春旱,旱期长达30—33天。
严重春旱使小麦减产,省内部分区县人畜饮水已极为困难。
相邻的贵州省,24个县(市、区)有480.7万人受灾,成灾人口273.2万人,干旱造成饮水困难人口47.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23万公顷。
5月份,长江全流域26个城市严重缺水,居于长江边的重庆90万人遭遇饮水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万亩。
9月汛期结束后,江西各地维持干旱少雨天气。
11月开始,江西部分河流出现50年来历史最低水位,鄱阳湖也提前一个多月进入枯水期低水位,且水位之低为历史同期罕见。
11月受三峡库区蓄水和天气影响,长江提前半个多月进入枯水期。
不断提前的枯水期,对于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人民和沿江产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长江枯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一)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水运断航,企业经济损失惨重。
2003年上半年度,重庆市航运因枯水受影响,经济损失已高达上千万。
航道阻塞的另一个问题是,航道污染,带来严重的水污染;(二)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地方渔业渔场面积缩小,由此导致渔业生产秩序混乱甚至引发械斗。
11月底枯水期提前后,江西出现的极端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为牟取暴利,一些不法分子在鄱阳湖、赣江等一些湖泊河流霸占渔业水域,使用电、毒、炸以及定置网等有害渔法渔具进行掠夺性捕捞,并引发了一些械斗事件。
(三)另一个民生问题是电力的严重不足。
2003年持续枯水,地处上游的重庆自身发电和向外购电均出现困难。
而作为下游经济发达区的长三角地区,至SARS后,气温一路飙升,进入盛夏,用电量几乎每天都创一个历史新高,华东电网频频告急。
8、9月份为确保居民用电,长三角的江、浙、沪三省不得不启动紧急措施——企业拉闸限电。
是什么原因造成枯水?天灾人祸!专家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降雨量偏少。
2003年1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分布为南多北少,即长江干流以南地区降雨偏多,干流以北降雨偏少,直接导致各支流来水减少。
二是水电站控制下泄流量,葛洲坝水电站出于发电需要,对大坝下泄流量进行了控制。
除上述原因外,枯水现象也与近几年国家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等进行综合治理、上游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对雨水形成一定程度的截流有关。
然而,“天灾”并不能掩盖“人祸”,旱情如此严峻,单从降雨量减少解释不通。
专家认为,长江枯水还有以下人为原因:上游层层修水库,截水自用;中游缺水就打井,抽取地下水;到了下游,径流和地下水都没了。
很多水利工程对当地来说是水利工程,对外地来说可能是水害工程。
水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也是造成缺水局面的重要原因。
专家分析称,长江水枯现象一定程度上与重庆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抽取过多有关。
而农业灌溉依然沿用传统方式,耗水惊人。
以全国农业用水为例,目前利用率在40%左右,而发达国家农业用水利用率可达70%至80%。
据专家推算,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提高10%,就意味着每年可节水约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的总和。
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忧患意识”的缺位是用水危机最大的敌人。
一方面守着大江喊渴,一方面却在白白地浪费水资源,类似的情况在干旱地区普遍存在。
一些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只是一再强调确保如何开源,如何城市用水以确保生活用水,关于如何节流、如何应对未来的危机,难见只言片语,节水意识、技术和制度的严重缺位显露无遗。
l 水质恶化,危及城市饮用水据统计,现在长江流域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年排放量已达250多亿吨,同时由地表径流、船舶、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在多数城市及主要城镇江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岸边水质污染带问题。
长江水质的恶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从很多报道中看到这样的情况表述,然而真正值得我们需要沉思的是在这报道、公报的背后,造成水质恶化的终极原因。
只有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解决问题,否则,长江的治理将永远只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队员”式的解决方式。
为什么长江水质会急剧恶化?2002年首次发布的《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显示: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河流水质呈下滑趋势,大量湖泊富营养化,是长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但是公报找到的这些原因还只是一个间接原因,直接的原因:一是我们城市产业带的布局不合理,二是我们城市产业的规划与决策模式不科学。
企业的发展,降低成本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而水运成本是陆运成本的1/7,因此作为生产型的企业,最好的布局选择就是,逐水而居,而长江正是一条黄金水道,又是一个天然的排污口,因此从长江上游至下游,沿江一字排开大量工矿企业:上游的小型炼焦、炼矿企业,下游的大型钢铁业、造船、拆船业等重污染企业。
即使贵为长三角的经济发达地区,持这种观点的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也比比皆是。
踏勘一下长三角的沿江产业布局,“向长江要GDP”的情况触目惊心。
垫平珍贵的滩涂湿地,任意圈划开发区,布局低级产业的情况俯拾皆是。
与之相比,发达国家的沿江产业布局多是以绿色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由此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长江产业布局的现状——是不计后果的低层次高成本的发展,在为共和国的GDP提升作出重大贡献的长江经济带的背后,是我们付出的无法估量的沉重代价——不可再生与还原的母亲河的重创,其结果是我们在新华网上看到的如下沉重现实:--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威胁城市用水安全。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500多个主要城市取水口均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
长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50%左右,其中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排污量又占干流城市排放量的70%以上。
--支流污染严重。
一些中小支流及湖泊污染严重是因一些工矿企业不加控制排污引起的。
据统计,长江干流自攀枝花以下有400多个排污口,基本上都设于岸边。
--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
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
“九五”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
目前,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迹象。
而对于长江下游的城市,水质的恶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河口盐水入侵。
特别是枯水期,黄浦江吴淞口水体含氯度超过公共给水水质标准。
盐水入侵的上界可达常熟望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