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PPT参考幻灯片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针刺后不能立即洗澡,以免针孔 感染。
针灸前要排空小便,以减轻针刺 过程中的不适感。
针刺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针刺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针灸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禁忌症
孕妇、儿童、体质虚弱者、有严重心、肝 、肾疾病者以及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进行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中医针灸将与药物、推拿等其他中 医治疗手段结合,形成多元化治疗
方案。
数字化与智能化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针灸有望 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提高治疗效 果与效率。
科学研究深入
随着科学研究深入,中医针灸有望 揭示更多机理与疗效机制,为临床 提供更多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鱼际穴
属手太阴肺经,治疗咳嗽、咽干、哮喘等 。
曲池穴
属手阳明大肠经,治疗咳嗽、哮喘、咽喉 肿痛等。
尺泽穴
属手太阴肺经,治疗咳嗽、喉痹、咯血等 。
原穴、络穴及主治疾病
原穴
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主要治疗内脏疾病。
络穴
是络脉在本经别出的部位,主要治疗胸胁和腰背部疾病。
背俞穴及主治疾病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主要治疗与脏 腑相关的疾病。
经络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穴位
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称为腧穴。它们是气血汇聚和出入的部位。
针灸的取穴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穴方法:根据疾病症状和体征,通过中医辨证分析 确定穴位,再根据穴位位置进行定位和进针。
确定穴位时要注意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
进针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神经和血 管。
针灸治疗学全本课堂PPT
*
[病因病机]
腰痛
[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 为主。 取穴 1、足太阳经型 2、足少阳经型
[症状]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
[附]坐骨神经痛
环跳 阳陵泉
*
痿证
定义: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蹙”。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 病因: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 辅助检查: CT、肌电图、腰椎X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1.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痹证
*
其他治疗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 ~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1—3日注射1次。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 湿因子,x线检查
痹证
*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 留于关节
痹证
---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不通则痛
*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针灸ppt课件专业版PPT模板分享
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
子宫肌瘤
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儿科疾病
感冒咳嗽
如小儿感冒咳嗽、支气管 炎等。
消化不良
如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
生长发育迟缓
如营养不良、身高体重不 达标等。
05
针灸注意事项
针刺注意事项
01 针刺前准备
02 针刺体位
03 消毒
04 针刺手法
05 留针时间
在进行针刺治疗前,患者 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 状况、过敏史和近期使用 过的药物情况。医生需要 仔细检查患者的体格、皮 肤和穴位情况,确定合适 的针刺方案。
病案二:面瘫治疗过程及效果
患者
诊断
针灸治疗
效果
女性,36岁,出现左侧面部肌 肉瘫痪,口角歪斜,不能正常 闭眼和微笑。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 的历史。
针灸疗法在古代中国广泛应用 于临床治疗,并传播到世界各 地。
现代针灸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 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针灸的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 血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和自愈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针灸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Contents
• 针灸简介 • 针灸技术 • 针灸穴位 • 针灸治疗范围 • 针灸注意事项 • 针灸案例分享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定义
针灸是一种利用细针进行穴位刺激的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适用 范围广泛等特点。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人体 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ppt
外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01
02
03
落枕
针灸落枕穴、后溪穴、悬 钟穴等,可以迅速缓解落 枕症状。
腰痛
针灸肾俞、命门、腰阳关 等穴位,能够缓解腰痛症 状,改善腰部功能。
腿痛
针灸环跳、委中、承山等 穴位,能够缓解腿痛症状 ,改善下肢功能。
其他疾病的针灸治疗
神经痛
针灸阿是穴、肾俞、肝俞 、委中穴等,能够缓解神 经痛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05针灸的传承与创新针灸的传承
针灸理论的传承
针灸理论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学术流派,如气功针灸、腹针、头针等。
针灸临床经验的传承
针灸临床经验同样历经传承,诸多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
针灸文化的传承
针灸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不仅限于技艺,更包括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传承。
针灸的创新与发展
要点一
针灸疗法的创新
要点二
针灸器械的创新
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为针灸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新型针灸疗法如电针 、激光针灸、穴位埋线等不断涌现。
针灸器械的进步也推动了针灸技术的 发展,如智能针灸仪、三维立体针灸 仪等新型针灸仪器。
要点三
针灸临床应用范围的 拓展
针灸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内 、外、妇、儿等多个领域,同时对一 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疗效 。
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针灸可以影响神经生长因子和神 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神经细
胞的再生和修复。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腺体的分 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胰岛 素等,从而达到治疗内分泌系
统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影响激素的合成和释 放,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中医针灸》ppt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选取的穴位、刺激方法、治疗时间等。
针灸的治疗流程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04
总结词
非特异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
详细描述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效果较满意,包括非特异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等。针灸治疗应采用毫针刺法,同时配合平刺、丛刺等针刺方法,以缓解头痛症状。
针灸科研
加强针灸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针灸国际化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对针灸的认可和应用。
针灸国际化
中医针灸的未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头痛的针灸治疗 Nhomakorabea总结词
原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失眠包括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的原因很多,针灸治疗主要是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促进睡眠。继发性失眠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失眠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溃疡
详细描述
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针灸治疗的原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和胃酸分泌,从而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中医针灸的定义
总结词
中医针灸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
详细描述
中医针灸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康复等领域。
中医针灸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针灸的作用主要包括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节免疫、缓解疼痛等。
扶正祛邪
针灸的治疗原理
诊断
医生首先会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诊断,确定病情和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针灸培训ppt课件模板(完整版)pptx
留针与出针
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而定,出针时要缓慢 捻转并拔出,防止出血或 滞针。
拔罐、刮痧等辅助手法介绍
拔罐
利用火罐或抽气罐产生负压,吸 附于皮肤表面,造成局部瘀血, 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等作用。
刮痧
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 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 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 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
智能化辅助工具
开发针灸辅助诊断、治疗建议 等智能化工具,提高针灸服务
效率和准确性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针灸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腧穴分类与定位、 刺法灸法技术等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面瘫 、中风后遗症等
针灸临床实践
病例分析、操作技巧、注意事 项及安全问题
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
在针灸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如局部 感染、气胸、神经损伤等,应立即停止 针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出现局 部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出现 气胸应立即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 式引流;如出现神经损伤可使用营养神 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VS
预防措施
为预防异常情况的发生,针灸前应详细询 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等相关信息;针灸过 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针灸后应 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避免剧 烈运动等。
针灸作用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 祛邪,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独特的疗 效,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系统与穴位分布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针灸穴位图解ppt(共107张PPT)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Piānlì
【穴名解释】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 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 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治法】 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 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针灸穴位图解
LOGO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 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 手走头
足三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足阳明胃经 4.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主治疾病
【穴名解释】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 也。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 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 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 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中医疗法之针灸ppt
如眼球、睾丸等部位,针灸治疗时应该特别 注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03
针灸技术
刺灸技术
毫针刺法
以毫针为针刺工具的刺灸技术 ,包括单手进针、双手进针、
管针刺法等。
皮肤针刺法
通过敲打皮肤针具,刺激皮肤表 面穴位,从而达到舒经通络、调 和气血等作用。
三棱针刺法
以三棱针为针刺工具,通过点刺、 散刺、挑刺等方式,达到开窍泄热 、活血祛瘀等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
针灸可以改善胃痛、腹痛、腹泻等 消化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疾病
针灸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 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可以缓解失眠、头痛、神经衰 弱等神经系统症状。
外科疾病的治疗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针灸可缓解颈椎疼痛、僵硬等症状。
针灸可减轻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软组织损伤
四肢骨折
针刺深度与角度
针刺深度
针灸的深度因穴位的位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分为 浅刺、中度刺和深刺三种。
针刺角度
针灸时需要调整针刺的角度,包括直刺、斜刺和横刺等,以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
通过控制针头的提插,刺激穴位,以达到 舒经通络、解痉止痛等作用。
震颤法
通过控制针头的震颤,刺激穴位,以达到 舒经通络、解痉止痛等作用。
针灸与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
针灸与阴阳五行理论贯穿整个中医理论体系。
针灸与脏腑经络
01
经络系统
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系统 ,促进气血流通。
02
脏腑关联
针灸与脏腑密切相关,通过刺激相应 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03
针灸与脏腑经络理论 的应用
中医针灸PPT课件
问题解答和讨论环节
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和实 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 惑,教师进行一一解答和 指导。
教师设问
教师提出一些与针灸相关 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 针灸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 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中医针灸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临床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现代科学研究与进展 • 实践操作演示环节
CHAPTER 01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针灸定义及作用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针灸定义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 位以调整气血运行的治疗方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 阴阳的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等
头痛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如太阳穴、百会穴等,调和气血,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针灸治疗
针灸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选取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改善睡 眠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等
感冒针灸治疗
针灸可疏风解表,选取大椎、风池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
咳嗽针灸治疗
学生互动体验环节
01
02
03
学生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 配一套针灸模型和练习工 具,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 针刺手法的练习。
学生互相体验
学生之间互相进行针刺体 验,感受针感和治疗效果 ,加深对针灸疗法的认识 和理解。
教师点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体验 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指 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024版中医针灸养生讲座PPT课件
中医针灸养生讲座PPT课件目录•针灸养生基本概念与原理•常见针灸方法及操作技巧•针对不同人群针灸养生方案•常见疾病针灸治疗案例分析•针灸养生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针灸养生之道PART01针灸养生基本概念与原理针灸定义及作用机制针灸定义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作用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等,从而调整人体内部环境,实现治疗与养生效果。
养生理念与针灸结合养生理念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形神共养、动静结合等原则,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序、精神内守等生活方式。
针灸与养生结合针灸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通等方式,能够调和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针灸对人体健康影响针灸能够刺激相应穴位,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人体内部环境。
针灸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针灸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疼痛症状提高免疫力调节心理状态PART02常见针灸方法及操作技巧根据病情和穴位选择合适的毫针,注意针具的消毒和保养。
针具选择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定位、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每个步骤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掌握针刺的角度、深度和刺激强度,避免晕针、滞针等异常情况。
030201毫针刺法选用优质艾绒,根据病情和穴位选择合适的艾炷或艾条。
艾绒选择定位、点燃艾绒、施灸、熄灭艾绒,注意火源的安全和艾烟的排放。
操作步骤掌握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和过度刺激。
注意事项罐具选择根据拔罐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罐具,如玻璃罐、竹罐等。
操作步骤定位、涂油、点火、拔罐、留罐、起罐,注意火源的安全和拔罐的力度。
针灸推拿学习PPT幻灯片
24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除任督脉,其余六脉借道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
基本概况 •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
后别道而行。 ——一源三岐 • 督脉——阳脉之海 • 任脉——阴脉之海 •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 定义: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深入体腔 (联络脏腑器官)的支脉。
• 命名: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而命名。 □□□之正 □□□经别
• 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 离 —— 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四肢肘膝上下 ➢ 入 ——进入胸腹腔称“入” ➢ 合 ——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 各会合于相表里的阳经 ➢ 出 ——于头颈部出来称“出”
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强 灌
前:任脉别络 鸠尾 散布于腹
沟通腹部经气 表 气
躯干 后:督脉别络 长强 散布于头,别走足太阳 沟通背部经气 里 血
侧:脾之大络 大包 胸胁
沟通侧胸部经气 经
孙络、浮络
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输布气血
33
络脉
• 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 血络——出现郁瘀血现象的络脉
• 作用 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传注病邪:皮→络→经→腑→脏 反应病候 ——临床上,从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
41
经络的根结、标本 气街、四海
42
标本
• 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 标——上,本——下 • 四肢为本,头面躯干为标
43
根结
• 根,根本,开始;结,结聚,归结。 • 根结所表述的是一种向心性的经气循行输注,即从四肢末端流向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2024版中医针灸PPT模板免费
辅助手法介绍:拔罐、刮痧等
拔罐法
演示拔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拔罐部位的选择、拔罐力度和时间掌握 等。
刮痧法
展示刮痧的基本手法和刮痧部位的选择,以及刮痧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解答及误区纠正
针灸是否疼痛?解答针灸过程中的疼 痛感和如何减轻疼痛。
如何选择合适的针灸医师?提供选择 针灸医师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包括医 师的资质和经验等。
头痛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 头痛症状。
中风后遗症
针灸能够刺激神经再生,促进肢体功 能恢复,减轻中风后遗症症状。
失眠
通过针灸刺激心经、心包经等相关穴 位,可以养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妇科疾病针灸治疗
月经不调
针灸可以调和气血,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痛经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症状。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针灸。
禁忌症识别与处理方法
• 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特定穴位禁止针灸。
禁忌症识别与处理方法
01
处理方法
02
若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停止针灸,将患者平卧并注意保暖,轻者静 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配合指压人中、内关等穴位。
03
若出现滞针现象,应嘱患者放松肌肉,或在附近加刺一针以宣散气血, 缓解肌肉紧张。
儿童皮肤娇嫩,应使用细针轻刺,避免过度刺激。
孕妇、儿童、老年人针灸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针灸时应安抚儿童情绪,避免 哭闹影响治疗效果。
老年人针灸注意事项老年人身体 Nhomakorabea能减退,针灸时 应选择舒适、安全的体位。
针灸刺激量应适中,避免过度 刺激引发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端(至阴穴UB67),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 中趾外侧端。
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 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
17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 (隐白穴),沿内侧赤 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 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 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 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 前缘,进入腹中,属脾, 络胃。向上穿过膈肌, 沿食道两旁,连舌本, 散舌下。
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
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19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 穴),沿手背尺侧上腕部, 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 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 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 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 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 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 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 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耳屏前,张口即现)
针灸
1
针灸的作用
改 善
针 灸
人体
提 高
脏腑器官功能 经络、腧穴 自我调节能力
自 稳 态
2
第一节
经络系统
3
一、概念: *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
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
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
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4
二、功能: *
1、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肢节。 2、运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抗御外邪,调节机能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
5
三、组成:
经脉: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
6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 阴维脉、 阳维 脉、 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别——别行之正经 络脉 :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脉各
分支2:从面颊部分出, 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 (睛明穴B1:旁0.1寸), 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20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 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GV20)。
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 处的头侧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 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 到项部(天柱穴:项后发际正中旁开1.3 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 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下行, 到达腰部(肾俞穴UB23:L2棘突旁开 1.5寸),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 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 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 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 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 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 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 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 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 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 趾外侧端。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 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 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 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 于足阳明胃经。
16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 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 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 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 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 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 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 到额前。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 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15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 肢(外侧)前缘,上肩,至 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 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 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 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 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肠。
分支:从胃别出, 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 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18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
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
脉络),向下穿过膈肌,
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
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
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
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
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
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14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 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 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 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 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 (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 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 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 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 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 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 方。)
分出一支 别络,再加上 脾之大络 孙络——细小的络脉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7
十四经
阴经
十 二 经 脉
阳经
奇
任脉
经
八
脉
督脉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手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足太阴经 足少阴经 足厥阴经 手太阳经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足太阳经 足少阳经 足阳明经
8Leabharlann 十四经循行分布图9
10
四、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二)走向、交接、分 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 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2、分布规律 3、表里络属关系 4、流注次序 (三)循行部位
走向和交接规律 11
12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脉、督脉 在头面部的循行分布
经 络 的 循 行 分 布 ( 头 面 部 )
13
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部位
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 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 至 腘窝中(委中穴UB40)。
分支3: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 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T2旁开3寸)挟脊 下行至髀枢(髋关节,当环跳穴 GB30),经大腿后侧至 国窝中,与前 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 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