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30分钟掌握高频考点)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知识1. 教育本质:教育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有方式、有方法的行动,促进个体在智力、道德、体能等方面全面地发展,使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全面发展,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具有道德良知、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实现、社会参与和国家发展的要求。

3. 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可分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类型。

4. 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指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实现社会公正为核心。

5.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指需要发展的个体,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等人群。

6.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要遵循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教育法规的要求。

7.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智力性、情感性、技能性、体能性等多个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法规的要求,使个体能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8. 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心理互动、环境互动和社会互动等多个方面,要注重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应当客观、公正、科学、完整地评估个体的发展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应当具有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应当符合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注重教育政策的实施、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教育能力1. 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背景,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和知识资源,进行推理和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2.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少量信息和有限资源的情况下,能够发掘问题的本质,打破传统的思考方式,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一、教育心理学
1. 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
3. 智力发展与学习能力培养
4. 学习与记忆的规律和策略
5.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辅导
6. 教育中的激励与评价
二、教育学
1. 教育的定义、目标和功能
2.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流派
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4. 教育变革与教育政策
5.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6. 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提升
三、教育法律法规
1. 中小学教师资格申请与评审规定
2. 基础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3. 中小学教育管理规定与政策
4. 教育机构管理规定与政策
5. 学生权益与保障法律法规
6. 员工劳动关系法律法规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 教育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4. 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解释与推论
5. 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6. 教育科学研究应用与转化问题
五、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1. 课程开发与设计
2.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 教学评价与评估
5.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
6. 教学创新与教育改革
以上是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仅为参考资料,真实名字和引用已经被修改,如需详细了解,请查阅相关教育学习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1.德育的原则(材料题,熟记各原则与贯彻要求)1.1导向性原则:教育者进行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1.2疏导原则:教育者要淳淳善诱,以理服人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淳淳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严慈相济原则):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贯彻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教育者应该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1.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1.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德育工作要坚持以正面教育、积极诱导为主;要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1.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贯彻要求(考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1.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者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如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等。

而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在考试中,可能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考生判断某种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例如,一个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品德培养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学的建立,这一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和观点。

比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三中心”理论以及杜威的“现代教育三中心”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教育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同时又能为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例如,通过教育培养具有正确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公民。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密切,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而教育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文化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也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四、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和方法;不平衡性则提示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表明教育要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五、教育原则和方法常见的教育原则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题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题汇总第一章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进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办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办法)守(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举行技术创新的一具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级)(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制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挑选、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传递和传播)选(挑选)新(更新)促文化3.简述个体身心进展的普通规律。

(一级)(1)个体身心进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具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延续别断的进展过程。

(2)个体身心进展具有时期性。

别同的年龄时期面临着别同的进展任务。

(3)个体身心进展具有别平衡性。

个体的进展并别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进展具有互补性。

这种互补既体如今躯体机能和躯体机能之间,也体如今躯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进展具有个不差异性。

这种差异体如今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口诀:续(顺序性)阶(时期性)补(互补性)异(个不差异性)还别平衡(别平衡性)4.简述妨碍人身心进展的因素。

(一级)(1)遗传。

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明白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它是人进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进展提供也许性。

(2)环境。

泛指个体日子中妨碍个体身心进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进展也许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

它在人的进展中起主导作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24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分析在2024年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案例分析题则注重考察考生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与难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评价与测量是难点,要求考生具备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师的职责和权利,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法为了有效地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系统学习:考生需要对考试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建立知识框架,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重点突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可以通过做题、听讲座、参加培训等方式加强学习。

3.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模拟测试:进行模拟测试,模拟考试环境和考试形式,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五、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需要系统学习、重点突破、实践应用和模拟测试等方法进行备考。

考生还需要了解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特点和难点,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狭义: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1. 永恒性。

(人在教育就在)2. 历史性。

(古今不同)3. 相对独立性。

a.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b. 不平衡性(可超前、可滞后)三、教育的起源1. 生物起源论:生物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息2. 心理起源论: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孟禄3. 劳动起源论:劳动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1. 公平、无阶级性。

2. 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

3.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奴隶社会:1. 夏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

2.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特征:政教合一学在官府3. 私学兴起:春秋时期,特征:自由。

➢封建社会:1. 战国:私学繁荣。

2. 隋唐:科举制兴起。

3. 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

➢近代社会: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德国最早)3. 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现代教育:20世纪之后教育的新特点。

(口诀:全民多献身)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一)萌芽阶段1. 《学记》: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性教学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 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物。

a.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b.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c. 学校即社会。

8. 斯宾塞:a. 教育预备说(准备生活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你们要的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终于来了!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代表人物:中国南宋理学家朱熹,且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利托尔诺、沛西▪能记忆口诀:本能生利息(“利息”分别为利托尔诺和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代表:孟禄记忆口诀:心理访梦露(四)劳动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米丁斯基、凯洛夫记忆口诀:米夫爱劳动(“米夫”分别为米丁斯基和凯洛夫)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记忆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其中“两传”为传递保存和传播交流,“选”为选择提升,“新”为更新创造,“促文化”为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如果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甚远,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困难。

(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一些高频考点,希望能对备考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以个别教学为主。

西方古代教育,如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斯巴达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

2、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3、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呈现出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以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特点。

(三)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以及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为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3、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如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可以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以及传播思想。

3、教育与文化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创新、融合和改造的功能。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一)认知过程1、感觉感觉的种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感觉的相互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大全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如下:1.语言发育过程: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

2.语言发育:言语表达和语言理解。

3.儿童期语言发育的特点:掌握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

4.少年期语言发育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的语言表达。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教育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6.记忆衰退: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7.意识:含义、****、特点、功能。

8.自我意识:含义、****、特点、功能。

9.科学思维:含义、****、特点、功能。

10.评价学习动机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自我报告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归纳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背知识点有很多,下面是其中一部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社会经验、塑造人的社会性行为,具有生产性、精神性、全民性、永恒性等特点。

2.教育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先进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以及劳动者的素质。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着重大的能动作用。

4.教育与文化:教育是文化传递的机构,具有选择、整理、充实、保管和推广文化的重要功能。

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社会起源说、生活起源说。

6.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包括个体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标准和要求有所变化,建议考生关注官方考试指南和历年真题,做好复习准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如下:1.语言习得的概述:语言习得是指人类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过潜意识的阶段,借助于模仿、归纳、演绎和创造,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形成人的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能力,从而为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训练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基本特点:目的性、价值性、实践性、能动性。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2、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3、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五、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任务: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智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适时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培养自我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5、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指导自主发展。

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二、教育的结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基本方面。

三、教育的功能1、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上。

2、个体功能: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速度和结果的影响上。

四、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高频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高频考点

2021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小学科目二-学生指导0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及其作用遗传,又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心理学家都认为,早于或迟于成熟期的学习都无助于发展。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作用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对人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因此可见,学校教育在个体身体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由于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就使得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具体表现为:(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或凌驾于社会之上(4)它的能动作用,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年龄阶段去任意地决定人的发展。

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02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速记宝典知识点归纳

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速记宝典知识点归纳

一、教育学理论知识1.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的目标与任务3.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5.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发展二、教育学研究方法1.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教育学研究的常用工具3.教育学研究的质量评价三、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学生发展的理论与特点2.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教育意义3.心理发展的理论与特点4.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学习和记忆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四、教学设计与评价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则2.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和方法3.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4.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5.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五、学校管理与教育研究1.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的关系4.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挑战5.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六、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特点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方法3.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4.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5.教育法律法规的违法处理及后果七、中学教育学科知识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3.学科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4.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的培养5.学科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以上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速记宝典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这些知识点覆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学校管理与教育研究、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以及中学教育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您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进行学习和巩固,同时也建议多做真题和模拟试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祝您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向对立
齐头并进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 学科教学 德育 途径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劳动;共青团和学生会组 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 说服教育法;榜样 示范;实际锻炼 德育方法 情感陶冶法;品德评 价法;自我教育法
德 育
模块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课堂 管理 班级 教师 角色心理 班主 任 班集体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须知
主讲:白老师
课程前言
1.“一纲一图”定考点 2.考试思路加技巧 3.巧妙记忆有绝招
学科考纲
1.学科考纲结构
模块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德育 中学课程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合计 比例 68% 题型 单项选择题 辨析题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约30% 非选择题:约70%
课外活 动 三教合 一
心理健 康
心 理
成长心理
白老师——教师资格统考交流学习群
白老师教资统考群 72404867
白老师-教师资格统考 468409572
教师招聘备考群 169582359
谢谢收看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
2.理论要点(简答题或材料分析题)
3.举例:注意;思维;动机;策略;迁移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
情绪情感 中学生 人格发展
身心发展
备考方法
前后衔接,新旧对比; 结合实例理解掌握概念; 归纳总结容易混淆考点; 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记忆。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心理健 康概述
心理 辅导
本章历年考情
【常考点】 品德理论
德育过程
德育原则 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备考方法
概念的理解
重要理论的掌握
规律,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解和运用
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知行统一 道德认知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及其要求
教学原则
量力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教学 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思想性与科学 性相统一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原则
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学习迁移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 学习理论概述 认知过程
本章历年考情
命题的思路 1.基本的概念(单项选择题或辨析题)
32%
100%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①涵义及构成 要素; ②属性; ③起源; ④基本形态; ⑤发展
宏 观 教 育 理 论
教育 目的
教育基 本规律
基础学科 教育学
学校教 育制度
工具学科 教育科学 研究
本章历年考情
【易育研究的方法
中学生易产生 的心理健康问 题
中学生心 里辅导主 要方法
本章历年考情
【常考点】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模块七:中学德育
基础知识(结构,理论,影响因素)
品 德
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培养良好 品德的方法
德育基础知识(概念,意义, 主要内容)
中学 德育
德育
德育过程;德育原则 德育途径与方法
模块二:中学课程
课程概述
中 学 课 程
课程理论流派
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
本章历年考情
【易考点】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三文本
课程理论流派观点及主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模块三:中学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基本 环节
中 学 教 学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概述
本章历年考情
【高频考点】 教学过程本质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