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ba2add9360cba1aa811dae5.png)
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技术指南系列之三流域污染治理类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技术组二〇一四年一月目录第1章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适用范围 (3)1.3编制依据 (3)1.4术语和定义 (5)第2章农田面源污染产生过程及主要污染物 (9)2.1农田面源污染产生过程 (9)2.2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及其性质 (9)2.3农田面源污染产生规律 (9)2.4农田面源污染产生量 (10)第3章农田面源污染特征和控制原则与策略 (11)3.1农田面源污染特征 (11)3.2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原则与策略 (11)第4章农田面源污染诊断方法与技术 (13)4.1农田面源污染物识别 (13)4.2污染物向水体迁移途径诊断 (13)4.3农田面源污染优先控制物确定 (13)4.4污染物向水体迁移关键时期诊断 (13)4.5农田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识别与确定 (14)4.6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方法与技术 (14)第5章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技术 (17)5.1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 (17)5.2化肥减量化技术 (18)5.3种植制度优化 (20)5.4土壤耕作优化 (21)5.5土壤调理剂施用 (21)5.6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 (22)5.7节水灌溉技术 (23)5.8氨挥发控制技术 (26)5.9农田废弃物处理技术 (26)第6章农田面源污染过程阻断技术 (28)6.1生态田埂技术 (28)6.2生态拦截带控制技术 (28)6.3生态沟渠拦截技术 (29)第7章农田面源污染末端控制技术 (30)7.1前置库技术 (30)7.2生态排水汇流系统滞留拦截技术 (31)7.3人工湿地技术 (32)第8章投资与估算 (33)第9章维护管理 (34)9.1二次污染防治 (34)9.2水生植被的交替 (34)9.3防止淤积问题 (34)附件案例 (35)第1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的技术支撑,加快建立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技术管理体系,指导各地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确保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取得成效,根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组织编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最佳可行技术指南,为各地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性指导文件。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874244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b.png)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精准地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施肥导致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鼓励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二)改进施肥方式采用深施、分层施、滴灌施肥等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深施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分层施能够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滴灌施肥则可以实现精准施肥,节约肥料并降低污染。
(三)科学使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
合理安排施药时间,避开病虫害的高发期和敏感时期,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利用天敌、防虫网、诱虫灯等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二、加强农田水土保持(一)建设农田防护林在农田周围种植树木,形成防护林带,能够降低风速,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二)推广保护性耕作采用免耕、少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方式,减少土壤扰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三)修建梯田和沟洫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在平原地区,开挖沟洫可以排水降渍,减少农田积水对土壤的冲刷。
三、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一)发展生态农业推广间作、套种、轮作等种植模式,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在果园中种植牧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同时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有效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fdc5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8.png)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有效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漏、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和难以量化等特点,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册等,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让农民了解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不良影响,以及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组织开展农业环保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膜回收利用等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环保技能。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农业环保的良好氛围。
二、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污染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化肥污染,应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一是开展土壤养分检测,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做到精准施肥,避免盲目过量施肥。
二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沼肥、绿肥等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肥特点,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化肥利用率。
四是推广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
三、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降低农药使用量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降低农药使用量,应积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推广农业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深耕晒垡、清洁田园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基数。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方案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2ca4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a.png)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方案针对项目区内农民常用的化学农药使用量过大的问题,采用农艺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替代性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推广应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精确高效施用农药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和作物生长特点,采取精确、高效的农药施用方式,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效率,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统防统治避免项目区内重复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通过统一组织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达到统防统治的效果。
1.3、改造农田排水生态沟渠通过改造农田排水生态沟渠,进一步实现农田面源污染的过程拦截。
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建立农田排水生态沟渠,将农田污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这样可以减少农田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目的。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病虫害,我们采用了统防统治的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了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农药和统一防治技术。
通过统防统治,我们能够提高防治技术的应用率,确保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对口、施药方法正确,从而保证防治效果。
此外,这种方法还能避免乱用药、错用药、配重方施重药等情况的出现。
我们也严格按照农业局病虫测报站发布的“病虫情报”配方施用药剂,准确控制防治时间和药剂用量,减少了农药的流失和浪费,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农业废弃的化学品包装物大量散落在田间,没有专门的收集设施和人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设了农田化学包装品收集池,作为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废弃的地膜、塑料袋的收集点,实现了田间垃圾的定期收集、清运和集中处理。
为了防止有毒有害成分深入土壤,我们在垃圾池底部进行了防渗处理,采用方形池体和防水处理的方式,同时还设置了农药机具托座、投入口和收集口等设施。
为了拦截农田排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含量,我们采用了农田面源污染生态拦截工艺。
这种工艺利用现有农田沟渠的空间,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根据高程适当配置水位调节闸门,延长沟渠内的水力滞留时间,提升沟渠的生态功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举措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ed6f784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e.png)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举措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举措呢?一、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不合理的施肥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化肥过量施用、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因此,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举措之一。
首先,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对土壤养分的测定,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的盲目施用。
其次,要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
有机肥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依赖。
可以通过推广农家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此外,还要推广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如缓控释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流失。
二、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一方面,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例如,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使用诱虫灯和粘虫板诱杀害虫、种植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等。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药的监管。
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销售,规范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引导农民合理用药。
同时,要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避免其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ae41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b.png)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不仅关系到我们的食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面源污染是指水体受到来自不同地理源头的污染物,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是污染物来自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种污染形式。
因此,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技术措施。
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施肥可以使农作物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元素,并且可以减少化肥过多使用所带来的污染。
针对农田肥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改进施肥方法,如采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技术,来解决肥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绿色种植绿色种植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
其重点在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绿色种植中,可以采用生态营养管理、微生物技术和除草剂替代等方法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3.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一种防治农田水土流失和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采用的方法包括建立水土保持林带和屏障、采取防风固沙、在坡耕作和制定合理的耕作模式等。
在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沉积物的产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4.土地治理土地治理是一种重要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措施。
土地治理是通过重新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结构,并采取防治措施来减少土地的污染。
通过此方法,可以使更多的土壤保持其肥沃度,并且减少对环境的侵蚀,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5.农业资源利用协调农业资源利用协调是指通过改进农田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管理地下水和灌溉,从而达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效果。
农业资源利用协调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有效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总结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在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潜在的环境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食品的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与措施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b9d3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7.png)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与措施农田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通过径流、冲洗等途径汇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的现象。
为了减轻农田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措施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下面我将就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与措施展开讨论。
一、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关键之一。
通过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可以减少余肥和缓释肥料对水体的污染。
例如,将氮、磷肥料按照作物需求量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用,避免施用过量,减少氮磷流失,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水保留措施在农田中采取水保留措施,如植物遮荫、建立植被覆盖带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体的泥沙淤积,防止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随水流冲刷入水体,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
三、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理技术,通过引入生物控制农田害虫和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
例如,可以采用天敌、拟态剂等生物防治措施,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水质污染。
四、湿地恢复与修复湿地具有天然的净化水质功能,通过恢复和修复受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拦截和吸附农田面源污染物,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可以采取湿地植被修复、湿地补水等措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对农田面源污染的净化能力。
五、耕地整理和管理合理的耕地整理和管理是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耕作深度和耕作时间,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质释放至水体的风险。
六、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技术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面源污染的情况,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路径,为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采用遥感监测、水质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面源污染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七、农田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田污水的处理是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土壤浸润、土壤滤池、湿地废水处理等技术手段,对农田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措施有哪些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d002c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e.png)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措施有哪些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迫在眉睫。
以下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些重点措施:一、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需要推广科学施肥和施药技术。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作物的需求和肥料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优先选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仅能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的检测,精准确定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施用量,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采用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
在施药方面,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做到适时、适量用药。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使用先进的施药器械,如喷雾器、喷粉器等,提高施药的准确性和均匀性,避免过量施药。
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要建设完善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如沼气池、堆肥场、污水处理厂等,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沼气池可以将畜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和发电;堆肥场可以将粪便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污水处理厂可以将污水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对于分散养殖的农户,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畜禽沼果”、“畜禽沼菜”等,将畜禽养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养殖水平。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66b71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9.png)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农田排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从而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过量和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同时也会造成氮、磷等营养元素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会杀死害虫和病菌,也会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农药残留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和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有效处理和合理利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三)农田残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但由于农膜的回收率较低,大量残膜留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往往缺乏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设施,随意倾倒和排放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也会对周边的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的化肥和农药残留还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失衡,降低土壤的生物活性。
(二)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鱼类死亡。
同时,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病原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安全。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范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b5d2a8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f.png)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范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生活、畜禽养殖等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从而造成的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隐蔽性和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一)农业生产污染1、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往往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不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超标。
2、农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用于覆盖农作物、保温保湿等。
但是,农膜的回收率较低,大量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仅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3、秸秆的焚烧和随意丢弃农作物收获后,大量的秸秆产生。
部分农民为了省事,选择将秸秆焚烧,这不仅造成了大气污染,还浪费了资源。
另外,随意丢弃的秸秆也会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
(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1、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相对不完善,部分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田边等地,造成环境污染。
2、生活污水的直排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三)畜禽养殖污染1、畜禽粪便的露天堆放许多畜禽养殖场缺乏有效的粪便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露天堆放,在雨水冲刷下,粪便中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2、养殖废水的超标排放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达标就排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一)对水体的危害农村面源污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范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d78b3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9.png)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范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规范至关重要。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无序处理等。
1、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不仅不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还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2、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随着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和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3、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生活垃圾的增多,而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导致垃圾随意丢弃、堆积,污染环境。
同时,农村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它不仅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农村的景观风貌,还威胁着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源头抓起,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
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对已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实现标本兼治。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不搞一刀切。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aded2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3.png)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关键信息项:1、治理技术的具体类型和应用范围2、治理目标和预期效果3、各方的责任和义务4、治理时间周期和阶段划分5、治理所需的资源和资金投入6、监测和评估机制7、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1、引言本协议旨在确立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相关事宜,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11 背景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治理这一问题,特制定本协议。
12 目的通过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达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2、治理技术的具体类型和应用范围21 生态沟渠技术用于拦截和净化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适用于农田周边的沟渠建设。
211 建设要求包括沟渠的规格、坡度、植被种植等。
212 维护管理定期清理沟渠内的杂物,监测植被生长状况。
22 农田氮磷减排技术通过优化施肥方式、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221 施肥管理推广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222 种植结构优化增加绿肥种植面积,实行轮作制度。
23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31 沼气池建设利用沼气发酵处理畜禽粪便,产生清洁能源。
232 堆肥技术将畜禽粪便制成有机肥料。
3、治理目标和预期效果31 目标设定在一定时间内,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指标降低到特定水平。
311 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的浓度下降幅度。
312 土壤质量指标改善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32 预期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和数据分析,评估治理措施的成效。
4、各方的责任和义务41 政府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411 政策制定出台鼓励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优惠政策。
412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治理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2 农业生产者积极采用治理技术,遵守相关规定。
421 技术应用按照要求实施各项治理技术措施。
422 日常记录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记录。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c2456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8.png)
化肥使用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容易流失,导致水 体富营养化;同时,化肥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对土 壤和农作物造成危害。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抛弃在田间地头,不仅浪费 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总结词
农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指通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农药、改进施药方式、精准施药等技术手段,减少农 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详细描述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环境 友好型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改进施药方式 ,采用静电喷雾、低容量喷雾等技术,提高农药附着 率和沉积率,降低农药流失。同时,精准施药,根据 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指标,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 避免盲目用药和过度用药。此外,加强病虫害监测预 警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农业生产效益。
详细描述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等技术,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 施肥方案。选用缓控释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高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合理搭 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此外,采用水肥一体化等技
术,提高灌溉和施肥的效率,进一步减少化肥施用量。
农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0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GIS等,提高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3 建立预警机制,对污染超标地区及时发出预警,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补偿机制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 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 物的使用量。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机制,对 积极参与治理和采取环保措施的农户 和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政策优 惠。
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ce102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7.png)
0推广窗WINDOWS一、 农业面源污染的类型按污染物类别可分为4种:第一类是人、畜、 禽粪便污染;第二类是化学肥料、农药、农膜污 染;第三类是垃圾污染;第四类是农作物秸秆污染。
二、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农业面源污染是发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多学 科综合结果。
它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实质上是污染物从土壤圈向其他圈层尤其是水圈的扩散过 程,故农业面源污染本质上是一种扩散污染。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污染发生时间、地点的分散性与隐蔽性。
农业面源污染不像点源污染、线源污染那 样相对集中,它随土地状况、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不同而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均匀性。
二是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污染排放的随机性和 不确定性导致受污染的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不易识 别。
例如作物生产中过量施用的化肥进入水体的量 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包括降雨大小、密度、温度、湿度、土地类型等。
三是空间异质性。
它是指同样 的污染行为在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污染结果。
以施肥为例,由于土壤中原有的肥料成分不同,因此相同的施肥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氮磷钾排放结果的 不同。
四是不易监测性。
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源,在给定的区域内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 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 排放量。
五是防治的困难性。
农业面源污染中由于一些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 用下将会流向不特定的土地、水体.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污染物发生混合,有可能通过物理、化学、生 物等作用,而产生更复杂的新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甚至多次污染C 此外,我国农业面源污 染还具有水土流失严重、污染范围广、治理程度低等特点。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以上特点使得对面源污染 的管理成本、治理难度大大增高。
再加上单位面积上的污染负荷小.人们往往忽视其宏观效应,但积累到一定临界点释放时会产生巨大的累加效应, 使农村环境甚至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突如其来的“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地可参考本指南提出的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技 术方法,根据本地湖泊流域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环境、主要环境问题等个 性特征,参考选择适宜的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规划财务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农业 科学院。
1
1.3 术语和定义 1.3.1 氨挥发
土壤中的铵态氮转化为氨气而进入大气的过程。 1.3.2 大气沉降
指大气中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直接沉降或通过雨雪等 方式沉降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1.3.3 等高种植
在山坡同等高度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等高种植可减轻降雨对山 坡上土壤的冲刷。 1.3.4 过程阻断技术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T 16453.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 术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HJ 555-2010 化肥施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556-2010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SL 18-200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2
1.3.7 基肥 播种前或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
1.3.8 硝化抑制剂 某些能抑制硝化菌活性,降低或延缓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从
而减少氮素以硝酸盐态淋溶损失的物质。 1.3.9 土壤淋溶
3 农田面源污染诊断方法与技术........................................................... 9 3.1 污染物识别.................................................................................... 9 3.2 污染物向水体迁移途径诊断.......................................................9 3.3 优先控制污染物确定.................................................................... 9 3.4 污染物向水体迁移关键时期诊断.............................................10 3.5 农田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识别与确定.....................................10 3.6 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方法与技术.................................................10
4 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技术............................................................. 14 4.1 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 14 4.2 化肥减量化技术.......................................................................... 15 4.3 种植制度优化.................................................................................................................................................. 19 4.5 土壤调理剂施用.......................................................................... 20 4.6 氨挥发控制技术......................................................................... 21 4.7 节水灌溉技术............................................................................. 22 4.8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 25 4.9 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27 5 农田面源污染过程阻断技术............................................................. 29 5.1 生态田埂技术............................................................................. 29 5.2 生态拦截带技术.......................................................................... 30 5.3 生态拦截沟渠技术...................................................................... 30 6 农田面源污染末端强化技术............................................................. 32 6.1 前置库技术................................................................................. 32 6.2 生态排水系统滞留拦截技术......................................................33 6.3 人工湿地技术.............................................................................. 34 7 投资与估算......................................................................................... 36 8 维护管理............................................................................................. 37 8.1 二次污染防治............................................................................. 37 8.2 防止淤积..................................................................................... 37 附件 案例............................................................................................... 38
本指南明确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原则与策略,提出了农田面源污染诊断方法 与技术,详细介绍了化肥减量化、种植制度优化、节水灌溉等源头控制技术和生 态拦截带、生态沟渠等过程阻断技术,以及前置库、人工湿地等末端强化技术内 容。本制度有助于科学指导各地合理开展湖泊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减少 农田面源污染向湖泊水体迁移,为维护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
附件 6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六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试行)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 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对水质较好湖泊(含水库,下同) 的保护,避免众多水质较好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部、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推进《规划》实施,指导各地开 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湖泊富 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等相关科研成果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ii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