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生)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陈凤武)一、时间节点明朝:1368——1644清朝:1644——1840(古代史部分)二、核心考点整合梳理(一)政治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防,朱元璋为稳定和巩固政权,防止宰相专权乱政。
(2)内容:废,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①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②集:权力高度集中③繁:导致皇帝政务繁多2.内阁的出现:(1)背景:忙,废除丞相制度后明太祖政务繁忙。
(2)特点:助,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是法定机构,无决策权。
(3)影响: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3.清朝设军机处的设置(1)背景:军务,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
(2)特点:跪录,跪受笔录,秉旨办事,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决策封闭性(3)影响:顶峰,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巩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2)消极:①独断,皇帝个人独断,难免决策失误;②腐败,官吏唯上是从,导致官场腐败,行政效能低下。
③压抑,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④落后,拉大东西方差距,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5.康熙帝(1654---1722)⑴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①南方——平定三藩之乱,消除南方割据势力。
②东南——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巩固海防,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
③东北——两次组织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西北——三次亲征噶尔丹,粉碎其分裂中国疆土的阴谋。
⑤西南——册封班禅,确立中央对西藏的册封制度,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⑵评价功:①捍卫,捍卫国家主权,促进民族团结。
②奠定,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版图。
③盛世,开启“康乾盛世”局面。
过:①专制,大兴文字狱,加强君主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②阻碍,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高频考点突破(共145张PPT)
时期
明朝
清朝
起止时间和 明朝(1368-1644) 朝代
清朝(1644-1840)
总体特征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1)丞相制度的废除
1)清初中央权力机构的演变
2)明朝内阁制度
2)军机处的设立
2、清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经 农业 1、生产工具进步:风力水车
起止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后金 清
明朝
1368
1644
清朝
1840
时期 明朝
清朝
起止时 明朝(1368-1644) 间和朝 代
清朝(1644-1840)
总体特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征
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度的强化:
制度空前强化:
1)丞相制度的废除
1)清初中央权力机构
2)明朝内阁制度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背景
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加强皇权的需要
雍正帝时,设立临时的军机房
设立
军
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关
机
处 特点
职能
作用
雍正帝时,设立临时军机房
养心殿
乾清宫
军机房
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
内阁
养心殿
乾清宫
南书房 军机处
军 机 处 的 外 景
背景
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加强皇权的需要
文化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 2)李贽离经叛道 3)明末清初三先生
2、科技
3、文学艺术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1)明清小说
高考历史复习通史明清
明清一、阶段性特征: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2、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政治文明:1、阶段性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并走向顶峰。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宰相、设内阁(2)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1)积极方面: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②有效地抵抗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
(2)消极方面:①政治上,皇帝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决策失误频发。
②思想上,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惟上是从的风气。
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公民权力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③经济上,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日后的落后挨打埋下了祸根。
三、经济文明:1、阶段性特征: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农业:(1)风力水车出现3、手工业:(1)制瓷业: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和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成为珍品。
明代烧制带有梵文和阿拉伯文的瓷器,清朝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2)纺织业:苏杭一带的织造局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3)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4)出现了花楼机;(5)在江南一些手工业(不是商业部门)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6)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4、商业:(1)城镇商业依然繁荣(2)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4)货币作用越来越大(5)商帮出现,(晋商和徽商)(6)明清时期,统治者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汇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两个朝代,其中明朝自1368年至1644年,清朝自1644年至1912年。
这两个朝代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和变革。
在高三历史考试中,对于明清时期的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一、明朝知识点汇总1. 开国之初:明成祖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首都,在政治上重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六部制度的建立,平定韩林兄弟义军。
2.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朱棣进行了多次北伐,统一了辽东、陕西和云南。
他还采用汉族官僚来治理蒙元后人,加强中央集权。
3. 明仁宗时期:明仁宗朱高炽采取了“嘉靖新法”,强化了地方官群,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4. 明宪宗时期: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实施了“马市令”,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并推行货币改革。
5.明嘉靖时期:明嘉靖帝朱厚照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限制宦官的权力,同时也实行了“海禁”政策以保护国家经济。
6. 明万历时期:明万历帝朱翊钧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如“去除文官之灾”政策,重视士人才能。
7. 明末农民起义和洪承畴:明末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的大顺军起义和张献忠的大西国,农民起义导致明朝统治的崩溃;洪承畴是明末将领,为了保卫明朝,投降了后金的努尔哈赤。
二、清朝知识点汇总1. 清朝的建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后金努尔哈赤改号为清,建立了清朝,首领沈阳为首都。
2. 孝庄文皇后统治:康熙帝泰山出生后,由内务府控制实权,康熙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延续明人政策,设立总理衙门-理藩院等,统一了中国的版图。
3. 雍正时期:雍正帝即位后,继续推行各项改革政策,如整顿吏治,推行吏治,简化官员编制。
4. 清朝的对外关系:清朝在对外关系中实行“藩属外交”,通过朝贡制度,建立了一些藩属国家。
5. 乾隆盛世:乾隆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如打败了西藏军队,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他还继续扩张版图,统一了台湾和新疆。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课件-PPT
•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强;
•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个人决断,难免偏 颇、草率;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 权旁落;
• ③内阁制应运而生。
内阁的出现
1、原因: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
2、形成和发展:
时间
名称
权利
阶段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Fa zhan
明神宗 内阁首辅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3、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阁
阁”
政
参与 票
治
侍 机密 拟
地
从 事务 权
位
顾 决策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大权独揽)
演
问
X(时期)
变
图 O 明太 明成 明宣 明神
特点 ⑴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 使皇权从决策到行使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⑵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过程中,伴随着两种 基本矛盾的斗争 ⑶皇权借助神权来巩固和加强,并以文化专制 来巩固政治专制 (4)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着此制 发展的始终
演变趋势
⑴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两对矛盾; ⑵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相权、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弱 ⑶分权是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的重要手 段。 (4)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京剧形成
传统科技仍走在 动开展,近
世界前列
代自然科学
文学艺术繁荣, 产生,启蒙
并反映出封建制 思想蓬勃发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3讲 明清时期——中国古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解析
返回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
主干知识排查
一、明朝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 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 变化。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 皆本”的主张。 2.文学艺术方面 (1)小说创作的兴盛。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为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 《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其代表作。 (2)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 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A.清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清朝康乾时期,
近代中国的版图基础奠定。表中四项反映了清朝前期的疆域、君主专制
的强化、边疆治理、城市经济发展。
解析
返回
考点三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主干知识排查
一、明朝 1.思想方面 (1)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 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2)李贽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 发展的要求。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 自由。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
2.科学技术方面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它创立 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2)《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 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方面 (1)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2)戏曲:明传奇形成四大声腔。 (3)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2017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生)
2017届⾼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专题五古代中华⽂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战争前【⾼考考点】1.政治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的设⽴、清朝的边疆政策2.社会经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帮形成与⼯商业市镇的兴起、“海禁”与“闭关锁国”3.思想⽂化:王阳明的⼼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传统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学艺术的发展(⼩说、京剧)【时代特征】⼀、阶段特点:封建社会由盛转衰1.总特征: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巩固。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向衰落;统⼀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步的巩固。
3.经济:①封建农耕经济⾼度发展,农产品商品化;⼿⼯业发展,私营超过官营;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并缓慢发展;区域性的商⼈形成商帮,江南⼯商业市镇兴起.②政府实⾏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4.⽂化:①传统科技进⼊总结阶段,仍⾛在世界前列,但近代⾃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差距逐渐拉⼤;②政府⽂化专制(⼋股取⼠、⽂字狱),带有反封建⾊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③⽂学艺术繁荣,市民⽂化发展,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④京剧形成,⽂⼈画占统治地位。
5.中外关系:①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向闭关⾃守;②西⽅殖民势⼒东来,中国⼈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争。
⼆、中外对照1.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相当于元末⾄明朝)(1)政治:天主教会统治,等级制度;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争。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和发展,进⼊⼯场⼿⼯业时期;英国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3)⽂化:⽂艺复兴、宗教改⾰;近代科学兴起(天⽂学⾰命)。
(4)对外:新航路的开辟;西、葡、荷、英早期殖民;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开端)。
2.早期资产阶级⾰命和⼯业⾰命时代(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相当于清朝前期)(1)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命,确⽴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国议会改⾰。
2017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共12张PPT)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 由盛转衰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 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②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思想: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前列,自然科学未得到 发展,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 彩。 ④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概念: 2、原因: 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 3、影响: 积极、消极
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
李贽: ①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②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①批判君主专制②倡导工商皆本
顾炎武:①主张经世致用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民族关系: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平定地方叛乱。 “改土归流”:针对西南地区弊病很多的 土司制度,明朝政府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朝雍正年 间开始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政策。
2017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废丞相、设内阁
1、原因:根本、直接
2、影响:积极、消极
3、措施:
4、过程:明太祖---明成祖---明英宗---明神宗
权利来源、地位、作用 5、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6、与西方内阁制的区别: 背景、性质、作用
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根本、直接 2、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特点: 4、影响:
2、对外关系 清朝雅克萨之战都取得了胜利,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②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思想: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前列,自然科学未得到 发展,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 彩。 ④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017届历史通史复习(明清)高考二轮复习
深化认识
政治 旧传统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重农抑商、小农经 济仍占主导 新因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 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 治版图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 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 、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 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
经济
文化
理学主导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 咭 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 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C.军机处
B.内阁 D.礼部
答案 C
考点演练:西方人曾将“军机处 ”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 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 A.由来 B.职能 C.特点 D.性质
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钱穆语)在军机处任职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秉 呈皇帝的旨意办事。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 吏,政治决策的封闭性特征明显。因此,军机处的设置进一 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课堂演练 (2013·山东)下图文字节选自一 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
3、八股取士和 文字狱,思想文 化专制
戏曲:京剧
总况:专制集权空前加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 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 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 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人认为 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 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 约皇权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区别
项目 政治 基础 基本 特点 决策 机构或 人 雅典民主政治 城邦政体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 治 公民大会 中国君主专制 大一统帝国 君主独裁和家族世袭 君主
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整合全套精品ppt课件(专题五 明清(1368年~1840年前))
善之举。这表明英国提倡自由贸易政策是基于 ( A.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提炼信息]
[解析]
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并非行善之举
利用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和关键信息“自由贸易”,可将该题题干转换为工业革命与自由贸
易之间的关系。A与题干中“并非受经济学启发”矛盾,排除。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 “世界工厂”,为扩大市场、积累财富而主张自由贸易,B项正确。“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与题干中“并 非„„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矛盾,故C项错误。国际贸易准则在19世纪还未制定出 来,D项错误。
熟,是最要紧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选A项。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 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 说,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
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代赋、隋唐诗 歌、宋元词曲、明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特征。 (1)从政治折射点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阶段,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反映在文学方面以 诸子百家的散文为主,如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诗经》、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离骚》;秦汉时期,社会 处于大一统局面,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时期具有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形成, 推动了诗歌的繁荣等。 (2)从经济折射点看:文学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反映了宋元商品经 济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明清反封建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反映了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并 缓慢发展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高考考点】1.政治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的设立、清朝的边疆政策2.社会经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帮形成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海禁”与“闭关锁国”3.思想文化:王阳明的心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传统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京剧)【时代特征】一、阶段特点:封建社会由盛转衰1.总特征: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经济:①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发展,私营超过官营;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区域性的商人形成商帮,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②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4.文化:①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②政府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发展,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④京剧形成,文人画占统治地位。
5.中外关系:①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②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二、中外对照1.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相当于元末至明朝)(1)政治:天主教会统治,等级制度;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斗争。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3)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天文学革命)。
(4)对外:新航路的开辟;西、葡、荷、英早期殖民;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开端)。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代(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相当于清朝前期)(1)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国议会改革。
(1832年)(2)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自由主义经济。
(3)文化:启蒙运动;近代科学确立和发展;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和绘画。
(4)对外:殖民争夺、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基本知识】一、政治制度(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明朝(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结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解决,君主专制走向极端。
(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的同时导致皇帝政务繁忙。
特点:参与军国大事商讨,为皇帝提供顾问。
性质:为加强君主专制而设立的顾问机构。
认识:强化了君主集权与专制,但职权范围始终不明。
2.清代:设立军机处(1)时间:雍正年间(2)原因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目的:加强皇权(3)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4)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5)作用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压抑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3.科举制度的发展八股取士,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但阻碍科技、思想文化发展。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清朝的边疆政策1.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措施(1)设立中央管理机构: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管理蒙古、新疆、西藏事务。
(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范(3)实施改土归流雍正年间。
强化中央政府对于西南地区的统治,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典型事例: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册封班禅(康熙年间)、达赖(顺治年间),实行金瓶挚签制度(乾隆年间),设立驻藏大臣等二、社会经济(一)农业1.农耕技术双季稻大面积扩种,高产外来作物(玉米、甘薯)引进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明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体现当时农业科技水平。
(二)手工业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2.主要成就纺织业: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制瓷业: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年间达到高峰。
冶铁业:明朝时期,使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
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产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纺织业。
(2)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实质:雇佣关系(“机工出力,机户出资”)。
原因:古代中国经济特别是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阻碍发展的原因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
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国内市场狭小。
“海禁”与“闭关锁国”,阻碍中外正常商贸交往和国际市场的扩大。
劳动力: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
技术:革新速度慢。
国家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技术先进,领先于世界水平。
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从小作坊为主到大规模工场手工业经营,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手工业在地位上从属农业,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手工业中心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关系密切。
(三)商业的发展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种植普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大规模商品化。
3.会馆与商帮会馆:出现在京城、省城、大商埠,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商帮:区域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商帮出现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
商帮出现的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4.工商业市镇的兴起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江南商业名镇众多,城市的商业功能更加显著。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农场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形成区域商人群体。
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政治基础: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策影响:政府逐步放宽对商品交易的控制。
交通因素:水陆交通的发展和便利。
其它因素:纸币的出现和应用。
6.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促进商业大都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市、草市、夜市、晓市),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商人群体活跃,最终形成商帮。
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商人投资田产,使商业经营成为地主经济的附从。
(四)“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1.含义“海禁”政策:明清时期,政府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到华进行贸易。
“闭关锁国”:严格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闭关锁国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2.原因(目的)根本:维护封建统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直接: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防范反政府势力的威胁和殖民势力的入侵。
3.影响从暂时、局部来看: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巩固了统治。
从长远、全局来看:扼杀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造成社会的保守封闭,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
三、思想文化(一)儒学的发展1.心学的发展王守仁:“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思想活跃的原因(历史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思想文化: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科技和文学艺术1.绘画文人画:强调个性化,诗书画结合。
民间绘画: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1)背景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拜金主义社会风气;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深。
(2)代表作品①元末明初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②明代长篇白话小说: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冯梦龙),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
短篇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两拍》。
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反映了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谈化。
③清代:在描绘人生世情方面有更为成功的表现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揭示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必然历史命运小说《红楼梦》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借花妖鬼魅反映现实生活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与近代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3.京剧(“国粹”)产生: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第一个繁荣期。
4.科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他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