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高考考点】

1.政治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的设立、清朝的边疆政策

2.社会经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帮形成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海禁”与“闭关锁国”

3.思想文化:王阳明的心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传统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京剧)

【时代特征】

一、阶段特点: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1.总特征: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经济:①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发展,私营超过官营;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区域性的商人形成商帮,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

②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4.文化:①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

发展,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②政府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发展,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④京剧形成,文人画占统治地位。

5.中外关系:①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②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二、中外对照

1.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相当于元末至明朝)

(1)政治:天主教会统治,等级制度;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斗争。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3)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天文学革命)。

(4)对外:新航路的开辟;西、葡、荷、英早期殖民;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开端)。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代(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相当于清朝前期)

(1)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国议会改革。(1832年)(2)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自由主义经济。

(3)文化:启蒙运动;近代科学确立和发展;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和绘画。

(4)对外:殖民争夺、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基本知识】

一、政治制度

(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明朝

(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结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解决,君主专制走向极端。

(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的同时导致皇帝政务繁忙。

特点:参与军国大事商讨,为皇帝提供顾问。

性质:为加强君主专制而设立的顾问机构。

认识:强化了君主集权与专制,但职权范围始终不明。

2.清代:设立军机处

(1)时间:雍正年间

(2)原因

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3)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

(4)特点

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

(5)作用

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压抑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3.科举制度的发展

八股取士,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但阻碍科技、思想文化发展。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措施

(1)设立中央管理机构: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管理蒙古、新疆、西藏事务。(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范

(3)实施改土归流

雍正年间。强化中央政府对于西南地区的统治,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典型事例: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册封班禅(康熙年间)、达赖(顺治年间),实行金瓶挚签制度(乾隆年间),设立驻藏大臣等

二、社会经济

(一)农业

1.农耕技术

双季稻大面积扩种,高产外来作物(玉米、甘薯)引进推广。

2.灌溉工具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

明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体现当时农业科技水平。

(二)手工业

1.生产规模

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2.主要成就

纺织业: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制瓷业: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年间达到高峰。

冶铁业:明朝时期,使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

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产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纺织业。

(2)产生的原因和实质

实质:雇佣关系(“机工出力,机户出资”)。

原因:古代中国经济特别是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阻碍发展的原因

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

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国内市场狭小。“海禁”与“闭关锁国”,阻碍中外正常商贸交往和国际市场的扩大。

劳动力: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

技术:革新速度慢。

国家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技术先进,领先于世界水平。

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从小作坊为主到大规模工场手工业经营,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手工业在地位上从属农业,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