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察、环境保护措施等环境管理活动。

第三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包括项目建议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环节。

第五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应当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预测和论证,提出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主动公开评价结果。

第七条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批复决定。

第三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控制要求第八条建设项目应当制定环境保护控制方案,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第十条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环境保护人员,进行环境监测和数据报送等工作。

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监察第十一条建设项目环境监察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包括现场检查、数据监测、案件查处等方式。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要求建设单位配合开展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协助解决环境问题。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保护公众利益。

第五章公众参与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当组织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公众意见。

第六章法治保障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当依法进行,严禁违法行为,对违法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污染者负责、政府监管、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计划,保证环境保护投入,保障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职责,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六条公民应当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第七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二)组织编制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监督环境保护计划的执行;(三)负责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和环境信息的发布;(四)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监督管理;(六)负责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查办环境违法行为;(七)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八)承担其他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二)组织编制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监督环境保护计划的执行;(三)负责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和环境信息的发布;(四)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监督管理;(六)负责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查办环境违法行为;(七)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八)承担其他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二)202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二)202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提高环保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活动,包括项目准入、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运营期的环境管理以及项目结束后的环境修复等。

第四条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鼓励各地区建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同工作,推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和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管理,以及环境修复和监测等工作。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和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确保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项目准入第七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准入的重要环节,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符合科学性、严谨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九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公众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应当认真审核,防止虚假材料和不实信息的提交,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内容,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按期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施工与运营第十二条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防扬尘、降噪音、保护水源、防污染等措施,确保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当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时间,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52 环境管理的国际PPT课件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52 环境管理的国际PPT课件

)
A 我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 议定书》
B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 “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
D 截止2003年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A 8.有关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有(
)
A.环境宣传教育
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1.中国先后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 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2.参与国际合作的项目
我国已与10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领域总共开 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研究与保 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 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C 1.“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
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D )
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③进
行国际合作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是
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举措 ④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是各国
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必然要求 ⑤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
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例(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例(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二条公司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明确环境保护责任。

第三条公司领导层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

第四条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都要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章环境初评第五条公司每年进行一次环境初评,评估公司的环境风险和影响。

第六条根据环境初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

第四章环境管理第七条公司设立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要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做好环境污染预防、应急响应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

第九条公司要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条公司要开展环境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环境宣传与公众参与第十一条公司要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第十二条公司要建立公众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处理环境问题,并向公众公布处理结果。

第十三条公司要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章环境考评和奖惩第十四条公司要建立环境考评制度,对环境保护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

第十五条对违反环境保护制度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包括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第十六条对环保优秀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公司环境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作废原有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例(2)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加强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本制度。

这个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岗位和员工,包括全体员工、管理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和承包商。

(最新版)公园环保与卫生管理条例

(最新版)公园环保与卫生管理条例

(最新版)公园环保与卫生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公园环保与卫生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园环境卫生水平,为游客提供整洁、舒适的游园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公园的环境保温和卫生管理工作。

第三条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责任明确,协同管理;3. 科学规范,强化监督;4. 公众参与,共同维护。

第二章环保管理第四条生态环境保护1. 公园内禁止砍伐、破坏植被;2. 公园内禁止排放有毒、有害物质;3. 公园内禁止擅自挖掘、开采矿产资源;4. 公园内禁止非法捕捞、捕杀野生动物。

第五条环境污染防治1. 公园内禁止随地乱扔垃圾;2. 公园内禁止随意焚烧垃圾;3. 公园内禁止排放污水;4. 公园内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等影响环境的音响设备。

第六条环保宣传教育公园管理单位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游园。

第三章卫生管理第七条公共卫生设施1. 公园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公厕等公共卫生设施;2. 公共卫生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确保卫生达标;3. 公园内应设置宠物禁入区域,并对宠物粪便进行清理。

第八条绿化卫生管理1. 公园内植被应定期修剪、浇水,保持景观美观;2. 公园内绿化带应定期除草、施肥,确保植被生长良好;3. 公园内禁止采摘花草、树木。

第九条设施设备卫生1. 公园内的座椅、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应定期清洁、消毒;2. 公园内的水上娱乐设施应定期清理、消毒,确保水质卫生;3. 公园内的餐饮服务设施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保证食品安全。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条管理责任1. 公园管理单位应明确各岗位的环保与卫生管理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 公园管理单位应对公园内的环保与卫生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监督举报1. 公园管理单位应设立环保与卫生监督举报电话,接受游客和社会的监督;2. 对举报属实的,公园管理单位应依法予以处理。

(完整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文)

(完整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文)

(完整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活动。

第三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1. 环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2. 综合协调,全面管理;3. 确保公众参与,保障信息公开;4. 责任明确,追究有关方责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四条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评价范围和层次。

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根据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环境影响预防、减轻和修复措施。

第六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公开召开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并将听证会记录纳入评价报告。

第七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具备如下内容:1. 项目概况;2. 环境基础状况;3. 环境影响评价;4. 环境保护措施建议;5. 公众参与情况。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提交主管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批复决定。

第三章环境保护措施第九条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优先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环境污染;2. 强制安装和使用污染治理设施;3. 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4. 没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建设。

第十条建设项目应当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环境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应当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监测与评估、应急预案等内容。

第十二条主管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十三条建设项目环境监测与评估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采取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

2024年环境保护管理规程(二篇)

2024年环境保护管理规程(二篇)

2024年环境保护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管理、环境应急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环保部门是主要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协调相关部门的配合。

第四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的建设,完善环保管理制度,提高环保执法能力。

第五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加强环保预算的编制和拨付,确保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章环境监测第七条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以了解环境变化和环境质量状况。

第八条环境监测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监测数据应公开透明。

第九条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十条对于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篡改等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环境评估第十一条环境评估是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第十二条环境评估工作应在项目决策前进行,评估结果应在决策中得到充分考虑。

第十三条环境评估应涉及项目对水、大气、土壤、生态等影响的评价。

第十四条对于环境评估中的虚假材料,应吊销环评文件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章环境管理第十五条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污染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减排治理和监督检查的过程。

第十六条环境管理工作由环保部门进行,对违法环境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七条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实施淘汰退出或整改提升措施。

第十八条建立环境信用体系,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处罚。

第五章环境应急第十九条环境应急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的紧急情况下的应对工作。

第二十条环境应急预案必须制定并定期演练,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第二十一条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课件 湘教版选修6

(3)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是________和________。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和 。 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 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 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 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 ___________,环保选购 ___________, 绿色消费 利用环境道德 个人环境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重复使用, 道德修养规范自己行为 分类回收 , ___________,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青少年是___________的主力军 青少年是 环境保护 的主力军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 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
京都议定书》规定,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 年 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要比1990年减少 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 要比 年减少 , 不做减排要求; 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 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 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多排放一吨相 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 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 年中国某 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 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 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麦将向中国购买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最新修订《环保法》(全文)

最新修订《环保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环境管控物质管理规定(3篇)

环境管控物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管控物质的管理,预防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环境管控物质,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潜在污染,需要进行特殊管理的物质。

主要包括:(一)危险废物;(二)有毒有害化学品;(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四)其他具有潜在环境危害的物质。

第三条环境管控物质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谁产生、谁负责;(三)严格管理,分类处置;(四)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管控物质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环境管控物质管理工作。

第二章产生与收集第五条产生环境管控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六条产生环境管控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第七条产生环境管控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环境管控物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制定环境管控物质管理计划,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环境管控物质的收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按照国家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收集容器;(二)及时将环境管控物质收集到指定地点;(三)不得将环境管控物质与其他废物混合收集。

第九条收集环境管控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收集活动。

第三章处置与利用第十条环境管控物质的处置,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二)采取先进技术,确保处置效果;(三)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应当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一条环境管控物质的利用,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优先利用环境管控物质;(二)利用过程中不得产生新的污染;(三)利用后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

疑难规律方法: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疑难规律方法: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一、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概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目的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类型按范围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三类按职能和性质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三类2.环境管理的手段(1)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2)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3)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4)技术手段: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保护治理环境。

(5)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通过报道、电视广播等形式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动员,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水平。

3.我国的环境管理我国一向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很早就将环境保护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并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练习1阅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下图)。

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

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图中某支流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的问题?二、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

2.国际合作的原则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该负的责任。

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交通行业是指道路、轨道、航空、水上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份针对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交通行业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交通管理机构、运输企业、驾驶员等。

第三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要求和程序。

第二章污染源控制第四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取措施控制车辆尾气排放。

特别是对于柴油车辆,应加强排放控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第五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建设健全噪音治理设施,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第六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道路、轨道等交通设施的清洁保养,做到及时清理垃圾,确保道路整洁,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章资源利用第七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优化交通运输组织,合理安排行车路线,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第八条鼓励交通行业单位使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第九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严禁非法排放污水和废弃物。

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十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和评估交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一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对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章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第十二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

第十三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积极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听取公众意见,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第十四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公开环境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五条交通行业单位如果违反本规定的规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受到相应的处罚。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0年3月27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机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鼓励和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水行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林业草原、城市管理、行政审批、气象、海洋、邮政管理、海事管理机构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色消费理念,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投资融资机制,推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行政正当程序视角下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规范与完善

行政正当程序视角下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规范与完善

引言2019年,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出台,提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的目标,要求“重大行政决策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①。

公众参与制度已然成为影响行政决策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由此可见,公众已经成为多元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元。

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中,公众参与也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在环境立法、环境行政执法以及环境司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公众参与的制度要求和程序要求逐步提升,现有的公众参与制度不足以支撑多元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在实践活动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着眼于对公众参与理论的研究,中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注重公众参与问题[1],国内早期对公众参与研究较多的是宪法和行政法学者,在环境法学界开始较为注重公众参与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

环境公众参与在产生之初,无论是理论还是法律制度均与行政法学的研究密切相关。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法治实践的丰富,在21世纪初,2002年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最先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正式得到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首次确立了公众参与原则和具体规范,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第五章明确规定了环境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②。

随后在2015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中对其适用范围、参与原则、参与方式、配套制度等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③。

有关环境公众参与问题的研究在21世纪初达到高潮,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有学者认为环境法领域的公众参与是行政公众参与的延伸与拓展[2],另有学者认为环境公众参与的特殊性表现在环境影响评价行政正当程序视角下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于晶晶(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摘 要】行政正当程序理论是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

最新修订《环保法》[全文]

最新修订《环保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的核心: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关 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品课件
总结: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资源环境退化 3. 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精品课件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 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 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 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 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 说,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固有的局限 性,因此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 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 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 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精品课件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 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 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
牧民甲:10头x1000升/头=10000升 牧民乙:20头x 1000升/头=20000升 牧民丙:10头x 10升/头=10000升
总计:40000升。
精品课件
前提: 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 产奶1 000升。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 升。
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 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 产奶量将下降。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
接管理环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1.依法管理: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管理。

2.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措施,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3.预防为主:强化事前预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谁污染,谁治理:建设项目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要承担治理责任。

5.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条建设单位在确定建设项目前,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项目的环境背景和区域特点;2.项目对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排放物、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4.环境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5.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保管理要求;6.其他涉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内容。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并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保护责任的划分与落实;2.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3.环境监测与评估的实施;4.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5.环境敏感源的管理;6.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7.环境监管机构的组织与管理;8.环境保护培训与宣教;9.其他涉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内容。

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估。

第八条环境监测与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2.水环境质量监测;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4.噪声环境质量监测;5.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处置监测;6.其他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的监测内容。

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

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

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市、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建成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工矿区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

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区负责、专业管理、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部门主管全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市容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为其履行职责提供便利。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市容环境卫生规划和建设第八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确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的科学管理,完善环境卫生设施,提高环境卫生作业服务水平。

第九条市、县(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 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
合作
• 2、臭氧层保护 、 • 3、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 1、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 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 以至每一个人。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 以至每一个人。 的共同任务, 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 业。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 没有各国的合作, 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 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因此, 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国际 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 NGO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 非政府 组织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自 然 之 友
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阅读案例5“环保烈士索南达杰” 阅读案例 环保烈士索南达杰” 环保烈士索南达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 %、黄河总水量的 %、澜沧江总水量的 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 %、黄河总水量的 %、澜沧江总水量的 % 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地区, 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地区, 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 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 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1~ 题 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 ~2题: 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有 .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 .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 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 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转产、 .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转产、 迁移、脱贫, 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即将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即将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 .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 优势的发展战略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 ) A.全球变暖 会使降水增加, 全球变暖, 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B.保护大气环境 保护大气环境, B.保护大气环境,需要独自努力 C.保护热带森林 是减少CO2 保护热带森林, 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C.保护热带森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D.我国远离南极 我国远离南极, D.我国远离南极,可不参与臭氧层保护
思考1、2、3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表达了控制能源消耗、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表达了控制能源消耗、 减少废气排放的共同愿望,已有很多国家政府批准执行。 减少废气排放的共同愿望,已有很多国家政府批准执行。但世界 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却拒绝批准。表明( 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却拒绝批准。表明 ) ①人类的发展观变化 ②美国对很多国际事务持双重标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③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日趋加强 ④人类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 松花江跨 境水污染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必须进 行国际合作
地球峰会
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 • • • 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人口措施—— ——计划生育 人口措施——计划生育 能源措施—— 中国21世纪工程》 ——《 21世纪工程 能源措施——《中国21世纪工程》 生态措施—— 三北”防护林…… ——“ 生态措施——“三北”防护林……
• 1、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 因此更应提倡见义勇为行为。
2、……………… 3、积极参与当地环保NGO活动,如参与绿色 积极参与当地环保NGO活动, NGO活动 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 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 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举违法和不环 保行为等。 保行为等。参加环保行为时尤其注意以科学的 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思考1 思考
思考2 思考2
• 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履行国际 条约规定的义务,加强环境管理信息、 条约规定的义务,加强环境管理信息、 技术的交流。 技术的交流。国际社会要为环境问题 严重的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提 供改善环境的经济支持。 供改善环境的经济支持。
第三节 公众参与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