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核裂变与核聚变_47310599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子诱发裂变的一般表达式为:
n+ X →
14 / 54
A Z
A+1 Z
X → Y+ Y
* A1 Z1 A2 Z2
设靶核静止,入射中子的动能为Tn 复合核的形成过程中,由能量守恒:
′ + mn + M ( Z , A) c 2 = E * + M ( Z , A + 1) c 2 Tn
11 / 54
3. 裂变份额
重核大多数具有 α放射性,自发裂变与α 衰变是相 互竞争的过程,它们是重核蜕变的两种形式。 发生自发裂变过程的衰变常数记为 发生α衰变过程的衰变常数记为
λf λα
裂变份额定义为: R f = 裂变份额
λf λ f + λα
裂变碎片是很不稳定的原子核,一方面碎片处于较高的激发态, 另一方面它们是远离 β 稳定线的丰中子核而发射中子,所以 自发裂变核又是一种很强的中子源 中子源。例如:252Cf
236
U → X +Y
*
热中子动能
Tn = 0.0253eV ≈ 0
*
E ≈ Bn ( Z , A + 1)
*
236U*的激发能
E = ∆ ( 92, 235 ) + ∆ ( 0,1) − ∆ ( 92, 236 ) = 6.545 MeV
而236U的裂变势垒:
Eb = 5.9 MeV
故热中子可以诱发235U裂变。这种热中子可诱发裂变的核 素称为易裂变核 易裂变核。

238U(ε=7.6MeV)→119Pd(ε=8.5MeV)+119Pd,放
出很大的能量:214MeV
– 竞争关系:α衰变,T1/2=4.5×109年;fission, T1/2=1016年
• 反应堆,原子弹
3 / 54
芝加哥大学中的雕塑
4 / 54
§5.1 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5.2 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
16 / 54
A +1 Tn ≥ ( Eb − Bn ( Z , A + 1)) A
不等式右边可以小于等于热中子能量,也可以大于热 中子能量。这两种情况对入射中子能量Tn的要求不同。 热中子核裂变 阈能核裂变
17 / 54
热中子核裂变
Bn (Z, A+1) ≥ Eb
以235U为例
n+
235
U→
1 1 σ= ∝ ∝ v v Tn
σ 0v0
“1/v规律”
σ 0 是对热中子(Tn=0.0253eV)的截面 v0 为热中子速度(2200m/s)
235U:
24 / 54
σ 0 = 582.2b
对共振中子,(能量为 1eV~1KeV)
诱发裂变截面峰值达几十巴。
对快中子,在能量约为 1MeV时
σf ~σmin ~1b
除中子诱发裂变外,带电粒子 和γ射线也能引起核裂变。
25 / 54
三. 裂变后现象
中子进入靶核所形成的复合核处于激发态,复合 核可能发生裂变,裂变会产生裂变碎片。
n+ X →
A Z
A+1 Z
X → Y + Y
* A1 Z1 1
A2 Z2 2
裂变后现象指裂变碎片的性质:
如碎片的质量、能量、释放的中子、γ射线等。
12 / 54
252Cf:一种常用的中子源 :
252Cf中子源:
– – – –
中子产额:2.32×106n/s/µg 半衰期:2.66年(α:97.2%,SF:2.8%) 中子平均能量:2.13MeV 伴随有较强的γ射线,γ发射率:1.3×107/s/µg
252Cf→142Ba+106Mo+4n
Watt分布
20 / 54
关于易裂变核与不易裂变核的讨论
1) 中子被核俘获后形成复合核,复合核处于激发态,将发生集体 振荡并改变形状。
n+
n+
235
238
U→
U→
236
U
U
*
*
Z 2 / A = 35.86
239U的Z2/A值略小,其
239
Z / A = 35.41
2
裂变概率也略小。
2) 复合核的激发能与裂变势垒的关系。
诱发裂变截面
单位时间内发生裂变数
σf =
单位时间内入射粒子数
If Ia ⋅ Ns
单位面积靶核数
手册中常给出多种截面值:
σ f σγ σ a σt
22 / 54
σ a = σ f + σγ
各种反应截面的关系图
σt
σ pot
σa
σCN
σγ
23 / 54
σf
裂变截面σf与入射中子能量Tn的关系
对慢中子(Tn<1keV)
26 / 54
裂变过程
1.中子被靶核吸收形成复合核 2.复合核裂变为两个裂变碎片
远离β稳定线的丰中子核,具有很高的激发能。
10 10
ຫໍສະໝຸດ Baidu
−14 −20
s s
s
3.初级碎片发射中子
通常为1~3个中子,称为瞬发裂变中子。
10
−17
4.次级碎片发射γ射线
次级裂片的激发能小,不能发射中子,而主要以发 射γ光子形式退激,称为瞬发γ射线。
10
−14
s
5.初级产物β-衰变到稳定核素
在连续β衰变过程中,有些核素可能具有较高的激发 能,可以发射中子,称为缓发中子。
27 / 54
> 10 s
−1
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
裂变碎片按质量分布的产额。考虑二分裂情 况,X 和 Y的质量分布:
对称分布:
Z ≥ 100 和 Z ≤ 84 AX=AY,称为对称裂变
235U为奇N核,欢迎再来一个中子与它成对。因此结合能较大,为
6.545MeV,而复合核的裂变势垒仅为5.9MeV,从而容易裂变。
238U为偶偶核,外来中子的结合能比较小,中子与238U的结合能为
4.806MeV,而复合核的裂变势垒为6.2MeV,因此中子能量必须大于 某一数值才能发生核裂变。
21 / 54
对Z2/A较小的核,尽管满足Qf,s>0,但因裂变势垒太高, 很难穿透势垒,所以,这些核对自发裂变是稳定的。
10 / 54
所以实验发现,很重的核才发生自发裂变。 稳定核: 球形核势能Vsp<椭球形势能Vel; 而当: 球形核势能Vsp>椭球形势能Vel时, 球形核→椭球形核→裂变. 原子核的稳定条件: Vel − Vsp>0
2 / 54
为什么会分裂? 为什么会分裂?
• 在重的原子核内,核力和库仑力之间存在竞争关 系。 • 总结合能与A近似成正比,但库仑排斥力与Z有2 次方关系。 • 可类似于α衰变,重核接近势阱的顶部,势垒很 薄,易于穿透。
– 或者自发地 (spontaneously) 发生衰变 – 或者通过吸收一个中子、质子而被诱发地发生衰变
8 / 54
自发裂变半衰期T 自发裂变半衰期 1/2(SF)与Z2/A的关 与 的关 系:
① T1/2(SF)随Z2/A的增加而急剧地减少; ② 同一元素的lg T1/2(SF)值几乎都落在一条抛 物线上; ③ Z2/A的值差不多大小时,奇奇核、奇A核的 T1/2(SF)值比偶偶核的高103~106数量级。
18 / 54
阈能核裂变
Bn (Z, A+1) < Eb
以238U为例
n+
238
U→
239
U → X +Y
*
若仍为热中子
Tn = 0.0253eV ≈ 0
E = ∆ ( 92,238) + ∆ ( 0,1) − ∆ ( 92,239) = 4.806MeV
*
而239U的裂变势垒:
Eb = 6.2 MeV
非对称分布:
90 ≤ Z ≤ 98 AX≠AY,称为非对称裂变
28 / 54
1.低激发态重核的裂变多以非对称方式发生。
如235U, 裂变碎片质量分布呈马鞍形。 重碎片质量的峰值是 A=140, 轻碎片质量的峰值为 A =96。而对 A =118 的碎片仅占0.01%。
2.各种裂变核的重碎片的质量的峰值都在A=140 附近, 而轻碎片的质量随裂变核而改变,裂变碎片几乎包 括了大多数的中等质量核素。
– 确实也发现了β-放射性 – confusing results:化学分离时,发现产生的物质与Ba的化学属性类似。
• 1939年,Hahn和Strassmann证明确实是Ba。后来又发 现了中子与铀生成的更多中等质量的核。测量发现中子 俘获后放出的能量可达100MeV,比之前人们发现的任何 α反应都大。 • 1939年,Meitner和Frisch提出,铀核在发生中子俘获之 后高度不稳定,会发生分裂(fission)。
15 / 54
复合核的激发能
A E = Bn ( Z , A + 1) + Tn A +1
*
复合核的激发能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 激发能为最后一个中子的结 合能和中子的相对运动动能 合能 中子的相对运动动能之和。

E ≥ Eb 时,复合核会发生裂变。
*
即:
A E = Bn ( Z , A + 1) + Tn ≥ Eb A +1
5 / 54
§5.1 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一.自发裂变 二.诱发裂变 三.裂变后现象 四.链式反应和核反应堆 五.原子武器
6 / 54
一. 自发裂变
自发裂变
(spontaneous fission)
没有外来粒子轰击,原子核自行 没有外来粒子轰击,原子核自行 裂变的现象 的现象。 裂变的现象。
A Z
自发裂变的 一般表达式
∆R ε= R
distortion parameter
裂变时, 裂变时, 表面张 力与库仑力之间存 在竞争关系
定义:裂变参数
EC 0 Z 2 A−1 3 Z 2 x= ∝ ∝ 23 2 ES 0 A A
裂变势垒的近似公式(2/3<x<1):
Eb = 0.83 (1 − x ) ES 0
3
表明随Z2/A的加大,裂变势垒高度降低。因而自发裂 变的概率增加。
X→ Y + Y
A1 Z1 1
A2 Z2 2
其中
A = A1 + A2 Z = Z1 + Z 2
1. 自发裂 变的裂变能 裂变能
Qf ,s = T 1( Z1 , A1 ) +T 2( Z2 , A2 ) Y Y
= ∆ ( Z , A) − ∆ ( Z1 , A1 ) + ∆ ( Z 2 − A2 ) = B ( Z1 , A1 ) + B ( Z 2 , A2 ) − B ( Z , A)
Q f ,s = M ( Z , A) c 2 − M ( Z1 , A1 ) + M ( Z 2 , A2 ) ⋅ c 2
由能量 守恒:
7 / 54
发生自发裂 变的条件:
Q f ,s > 0
从比结合能曲线看,A>90即可满足该条件
2. 原子核的稳定性 与裂变势垒 与α衰变的势垒穿 透类似,原子核自 发裂变也要穿透一 个势垒,称为裂变 势垒。自发裂变半 衰期对于裂变势垒 的高度非常敏感。
一些核素的自发裂变半衰期
B = BV + BS + Bc + Bsym + Bp = aVA−aS A2/3−acZ2A−1/3−asym(N–Z)2A–1+δ ap A–1/2
∆E = B(ε ) − B(ε = 0) 2 1 = −as A2/3(1+ ε 2 +L − acZ2 A−1/3(1− ε 2 +L + as A2/3 + acZ2 A−1/3 ) ) 5 5 2 1 ≅ (− as A2/3 + acZ2 A−1/3)ε 2 9 / 54 5 5
故热中子不能诱发238U裂变。这种热中子不能诱发裂变的 核素称为不易裂变核 不易裂变核。
19 / 54
由:
A +1 Tn ≥ ( Eb − Bn ( Z , A + 1)) A
238 + 1 Tn ≥ [6.2 − 4.806] = 1.40 MeV 238
这种中子能量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才能引起 的核裂变称为阈能核裂变 阈能核裂变。 能诱发阈能核裂变的中子的最小能量称为诱 诱 发裂变阈能。 发裂变阈能
E = Tn′ + mn + M ( Z , A) − M ( Z , A + 1) c
*
2
复合核 激发能
mA A T = Tn ≈ Tn mA + mn A +1
' n
Bn ( Z , A + 1) = M ( Z , A) + mn − M ( Z , A + 1) c 2
1 E N(E) = C ⋅ exp(− ) ⋅ sinh(2.926E) 2 1.025
13 / 54
二. 诱发裂变
诱发裂变
(induced fission)
在外来粒子轰击下,原子核才发生 在外来粒子轰击下, 裂变的现象。 裂变的现象。
在外来粒子的轰击下,靶 核与入射粒子形成复合核, 复合核一般处于激发态, 当其激发能大于裂变势垒 时,会发生裂变。 入射粒子可以是带电粒子 或中子,主要研究中子诱 发裂变。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第五章 核裂变与核聚变
/ 54
历史回顾
• 在1930之后,核物理学发展的很快。 • 1932年,Chadwick发现中子,人们用中子去照射不同的 核,发现β-放射性。 • 1938年,Enrico Fermi因中子照射产生新的放射性元素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 中子产生超铀元素(transuran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