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分配资源的经济模式。
在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具体实践和表现有着差异。
以下是针对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简要描述:美国: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
其市场经济模式以自由市场、私有产权和竞争为核心。
政府的角色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保护和监管市场行为。
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灵活性,并且具有高度的产业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经济开放之后,中国逐渐放松了对市场的控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仍然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和资源分配等。
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市场化与政府主导相结合,强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德国:德国是一个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先锋国家。
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注重保护社会公正、工人权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德国,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如提供社会保障、劳动法保护和环境保护等。
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以企业和工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基础,实践了一种强调社会责任和公正分配的经济模式。
日本: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以其独特的经济模式而闻名。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具有强大的产业组织和企业经营手段。
政府在日本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推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经济政策支持。
此外,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还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了独特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
瑞典:瑞典是一个典型的北欧福利国家,其市场经济模式强调社会公正和福利保障。
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提供广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瑞典市场经济模式重视企业和工会之间的合作,实践了一种强调公正分配和社会平等的经济模式。
这只是对于一些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简要描述,实际上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各具特色。
每个国家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讲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农业(田地荒芜、农民破产)
对外贸易 (锐减)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1)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
A、 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扩大再生产
B、 劳动人民:收入增长缓慢――日益相 对贫困(产品相对过剩)
特点:
(1)范围特别广
A、地域范围:
由美国爆发---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转嫁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
B、从经济范围看: 金融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迸发、相 互交织
(2)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3)破坏性特别大
---大萧条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 国际贸易额减少2 / 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 3000万以 上。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由此一蹶不振。
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和 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恢复了 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 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 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 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作用:
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 调节和干预一直延续下来。对于当代资 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国家的 宏观调节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 内在机制之一了。只是在不同时期和不 同条件下,政府追求的具体目标不同, 因此干预的重点也不同。
二、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
比较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摘要: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日本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不同的政府宏观调控模式,虽然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绩效,但却是不同国家的现实选择,适合于各国不同的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缺乏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
对不同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为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式;比较;借鉴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高效率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件与关键环节。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市场经济进行了干预和调控,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一些共同的特点,使各国的经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不断完善和协调发展。
因此,实事求是地学习、研究和比较分析国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管理、调节经济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不仅有助于对这些国家市场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模式的比较(一)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有限干预美国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在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上起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发挥着有限的干预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直接参与市场活动范围较小。
这种市场经济模式一般称为“自由市场经济” 或“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
但美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在自由企业制度下,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且还在不断完善。
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限制垄断,消除阻碍竞争的因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创造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两大干预措施,保护竞争、鼓励竞争。
这两大干预措施是: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竞争;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以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第二章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一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货币 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是通 货膨胀。相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肯尼迪政府时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失业率较高, 国际收支逆差较严重。——增长性货币政策 约翰逊——经济增长转为低增长直至停滞不前,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很严重。
伊寇斯(Marriner Eccles),一九三四年至一 九四八年,被认为是在格林斯潘之前美联储主席 中得分最高的一位,曾协助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 渡过大萧条时期,主持制定了《美国银行法》, 重振了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加强了美联储制定 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有人评论说,伊寇斯的 最大贡献,在于领导着美联储独立于政府影响之 外、不受财政部左右的种种努力。
情景二: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 衰退的一个信号。随之而来的,是800个 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 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 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 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 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 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大国崛起》解说词
第二章美国自由市场经济 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美国的财政政策
第二节美国的货币政策
Contents
1 2 3 4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的财政政策 20世纪80年代的财政政策 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政策
布什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
情景一: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 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 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 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 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大国崛起》解说词 而前总统胡佛送给罗斯福政府的一句话 “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 为力了。”
美国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美国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美国的市场经济已有多年历史,大致经过5个阶段:自由发展阶段、兼并阶段、反垄断阶段、政府调节阶段、跨国资本主义阶段,市场经济已相当发达.即便如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有:(1)政策调控.美国政府制定的政策都体现了对某个方面的支持及控制.对农业,在科技、资金、服务方面支持.在国土
【总页数】1页(P32-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71.2
【相关文献】
1."我不认为你们能从美国找到什么好的模式"--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马丁·费尔德斯坦谈宏观调控与中国社保改革 [J],
2.美国二战后六轮减税的逻辑及演进中的宏观调控——兼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调控抉择的启示 [J], 苏京春;王琰
3.经济“新常态”下该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基于三部门无限期生存模型的理论分析 [J], 韩淑媛
4.经济“新常态”下该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基于三部门无限期生存模型的理论分析 [J], 韩淑媛
5.面临紧张的资金形势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J], 任新有;阎永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整理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文.docx
最新整理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范⽂.docx 最新整理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及其意义1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形式为主1.1 政府对经济的⼲预范围⼩、⼒度弱美国政府⼲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农业、科技和对外贸易等。
据统计,美国通过各种形式给予美国农民的补贴占美国农民收⼊的25%。
近年来,美国⼜制定了新的农业法,对农民的补贴⼒度进⼀步加⼤。
另外,美国政府还帮助农民开拓市场。
美国政府对于经济直接⼲预的领域在科技⽅⾯表现得很突出。
近年来,对于科技的发展,政府⾮常重视。
美国政府直接⼲预的第三个领域是对外贸易。
美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来⼀⽅⾯为本国产品开辟国外市场,制定很多政策和规定限制外国产品的⼤规模进⼊。
1.2 政府宏观调控需求管理为侧重点罗斯福1933年上台构建了美国宏观调控体系,对总需求进⾏主动调节,将结构的平衡交给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特别是⾼新技术发展起来以后,美国对结构问题也进⾏了⼀些调整,但是美国的传统是对结构问题不必⼲预,它依据凯恩斯的主张来实施宏观管理,对总供求调控着眼于需求总量。
要解决⽣产过剩问题,必须扩⼤需求,需求难以扩⼤时,政府就扩⼤⽀出来求得总供求的平衡,为⽣产的发展提供需求的空间。
1.3 美国宏观调控相对重视财政政策的运⽤虽然美国频繁地运⽤货币政策⼿段稳定经济,其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常明显,但从美国传统看,与其它国家相⽐,相对重视财政政策。
从⽬前来看,美国财政政策⼿段主要有三个。
⼀个是税收,美国通过税率的改变来调整经济运⾏。
布什上台以后,主要政策就是减税,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效果也体现出来了。
另外⼀个⼿段就是折旧,这也是美国政府影响经济的重要财政政策,通过加速折旧促进企业更快地更新机器设备,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个措施就是政府采购,美国军费开⽀⾮常庞⼤。
2 ⽇本宏观经济调控突出政府主导2.1 突出政府调控的主导作⽤,强调计划管理⽇本宏观经济管理更多地强调计划管理,其计划形式完备、机构健全。
比较行政-PPT第七讲 行政管理模式
• (四)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 日本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管理模式,政 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 ,诱导资源配置和企业经营决策,从而引导经济 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 这一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法律 法规在完善和维护市场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二是实施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 三是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政府直接干预 经济活动的行为有限。
• (二)德国的社会市场型模式
•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自由竞争 的市场为基础,将市场自由竞争原则同社 会公平原则,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 所谓分散管理,就是虽然社会保险制 度由国家立法统一强制实施,但具体事务 则由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此外 ,社会保障也属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共有 事权。
•(四)新加坡的储蓄型管理模式
•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和 社会福利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社会保险 由国家强制实施个人储蓄的中央公积金构 成。中央公积金是一个完全积累的强制性 储蓄计划,所有工薪收入者都必须参加, 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按雇员月薪的一定比 例共同缴纳,按月存入雇员个人的专门账 户。
第七讲 行政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模式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 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组织和管理本 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所奉 行的基本理念、形成的政策目标及采行 的方法等的总和。
一、经济管理模式
• (一)美国的自由市场型模式
• 美国自由市场型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特 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企业自主经营为主 导,政府对经济实现必要的宏观调控。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各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选择和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以美国为典型代表,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私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
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由决策生产、投资和销售。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活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因为企业在竞争的压力下,会不断寻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然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可能会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如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交替出现。
在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此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容易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因为在竞争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逐渐向少数人集中。
接下来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是这一模式的成功范例。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注重市场的作用,又强调政府对经济的适度干预。
在这种模式下,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但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等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平。
政府会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大投入,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性。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在于较好地平衡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
它既能够保持企业的竞争活力,又能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减少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经济危机时,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稳定就业。
同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政府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降低经济效率。
而且,随着社会福利支出的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会日益沉重。
中美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中美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全球角色。
然而,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优势与劣势。
一、市场驱动 vs 国家干预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国家干预,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五年规划等宏观调控手段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与之相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市场驱动。
美国政府倾向于少干预市场,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和市场机制,鼓励竞争与创新。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势。
中国的国家干预可以更好地协调资源配置,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并且更容易通过重点支持某些关键产业来推动发展。
然而,过度的国家干预也容易导致市场扭曲和资源浪费。
相反,市场驱动的美国模式更加灵活,有利于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然而,市场震荡和资源不均等也是该模式的弱点。
二、计划经济 vs 自由市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国家计划来指导经济发展。
而美国一直秉持自由市场原则,允许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资源的自由配置。
计划经济模式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计划经济也导致了资源效率低下和市场创新乏力的问题。
相反,自由市场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潜力,但也容易导致资源不均衡和市场垄断问题。
因此,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中,需要平衡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的优势。
三、重工业主导 vs 服务业主导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早期主要依靠重工业,如制造业和建筑业。
这种模式有助于快速积累资本和提高国家实力。
然而,重工业模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
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和提升人均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服务业在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展服务业也需要很好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因此,重工业和服务业的结合可能是一个更加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四、内需拉动 vs 出口导向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出口导向,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
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方式。
市场自由调节注重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宏观调控则强调对经济波动和不平衡的干预与调整。
两者的结合旨在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概念、作用以及在实践中的结合方式进行阐述。
一、市场自由调节的概念与作用市场自由调节是指市场主体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过程。
其核心原则为“市场决定价格,市场决定分配”,强调市场竞争的活力和效率。
市场自由调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市场自由调节可以根据供求关系自动调整资源的配置,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竞争中,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考虑,灵活调整产量和价格,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价格信号的传递:市场自由调节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供求关系信息,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价格的升降能够反映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生产者的供给动力。
3. 促进创新和竞争:市场自由调节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在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断改进产品和提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宏观调控的概念与作用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干预与调整,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是抑制通货膨胀、推动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公平等。
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波动的稳定: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抑制经济的过热或下滑,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在经济周期波动时,通过适当调整宏观政策,可以减少经济的震荡与波动。
2. 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平衡: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促进就业的增加和收入的公平。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稳定的维护。
3. 社会风险的防控:宏观调控可以在经济体系中防范和化解风险。
美国
第三阶段为“新美国模式” 第三阶段为“新美国模式”的兴起和迅 速扩张阶段
• 为了反对国家干预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 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在经济政策领域,共同发起了一场新保守 主义革命,即“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革命。他们的基本主 张是: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解除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和控制,减 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税收和公共开支,鼓励私有企业,缩减公 共企业和公共服务规模;大力控制货币发行量、紧缩银根,削减社 会福利,消灭福利国家及其主要支持力量———工会。这样,经过 “里根—撒切尔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全新发展模式—— —“新美国模式”产生。这意味着美国的资本主义模式由“国家 规范的资本主义模式”变成了“取代国家的资本主义模式”。这 一模式在随后的布什政府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克林顿执政时 期,虽有迂回反复,但总体走势未变;目前的小布什政府则全面实行 该模式的全部内容,并利用其控制的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推行这 一模式。“新美国模式”的“新”仅仅是相对于“罗斯福秩序时 代”而言的,而相对于“曼彻斯特模式”来说,它只是古典经济自 由主义的复归,美国学者阿兰?G?纳塞尔将其喻为“新瓶装旧酒” 。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美国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有帮助 的。
美国的市场经济
一、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美国市场的运行机制 三、政府干预调控的特点 四、启示与借鉴
一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 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 迪斯尼乐园观看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 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一种 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 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 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 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 样一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 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 特征。
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
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2007年的春天由于投资引发的次贷危机的爆发,而且很快蔓延至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从2007年12月开始进入衰退。
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不管是西方资本主义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都在思考经济发展的题。
一个之前被人们忽视或者是重视不那么多的词“中国模式”被经济学界重视。
2004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顾问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模式”。
在这次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为什么“中国模式”受到了不管是西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呢。
我想都是为了使经济尽早的走出低迷,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
那么人们在经济危机之下探讨的“中国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此处的“中国模式”仅是经济领域上的讨论。
因为资本主义高层是不容许此时中国模式政治化,会危及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也在不危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进行修修补补。
而且我们也不要希望资本主义在这次危机之下就能退出历史的政治舞台,否则早在20世纪30年代那是资本主义制度就已经消亡了。
在这个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过多的注重意识形态对自己的发展对别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而是应该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后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不能仅仅从体制运作层面来寻找危机的原因,而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层面,寻找它的深刻根源。
这次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危机,但本质上同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
这次生产过剩的特点在于,除了发达国家自身一些产品,如房屋、汽车等生产过剩外,还包括流通领域各种金融产品的过剩,形成虚假的购买力,刺激了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生产过剩。
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表现为各个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制的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周期性生产过剩的危机;然而中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速对外开放、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轨道,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自由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它主张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
自由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实现分配和补充。
但是自由市场有着内在的不足,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税收和政府支出。
通过税收政策可以提高或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率、消费税率等,以达到调节市场供求和影响居民消费和生产的目的。
政府支出则可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
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有效性在于政府在实施政策前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财政状况以及预测经济处于的状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调控经济的过程。
货币政策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货币购买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汇率。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利率从而控制资本流动,以起到调节经济增长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来制定,适时地调整利率,影响借贷行为,增加货币供应量或降低利率可以刺激经济,相反则可以抑制经济。
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状态以及政策的影响范围。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在市场竞争中对产业进行调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国家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政策。
产业政策关注的是发展各个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
产业政策需要对市场进行细致分析,指导企业发展。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管理来促进经济发展,但需要避免过度干预市场,确保市场的竞争,促进市场的效率。
社会保障政策是指提供社会福利,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
社会福利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社会压力,促进经济稳定。
社会保障政策不仅满足基本居民生活需要,也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自由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以实现调节资源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浅析西方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
浅析西方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作者:邵文韬王鑫博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2期摘要:根据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在各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组合方式,其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市场经济类型: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以法国、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通过对这三类经济类型对应的经济法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构建。
关键词:经济法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一、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产生(一)现实基础市场经济是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具有竞争性、趋利性、自发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它是一个历史现象,是相对于封建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也相应地经历了早期市场经济体制、近代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
国家干预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各个国家的不同条件只会影响国家干预经济的时间、方式及程度,却不能排除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的程度和方式必须随着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二)理论基础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的建立主要源于市场经济调控理论,其法理基础是脆弱的。
目前法学界普遍从国家干预市场的角度,定位宏观调控,形成有限干预、适当干预和谨慎干预等不同观点,这些观点为宏观调控立法模式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学说。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了与时代对应的几种不同的学说和理论,它们分别是: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
二、混合经济制度中的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国家调节和市场机制调节的结合,可称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现代市场经济也可叫“混合经济制度”。
根据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在各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组合方式,混合经济又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市场经济类型,在这三种经济类型基础上产生了三种经济法类型:(一)市场主导型经济的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绝大多数国家是介于纯粹统制经济和纯粹市场经济这两种极端模式之间的,英国和美国属于偏向纯粹市场经济。
【推荐下载】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
[键入文字]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下面是一篇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模式,即“企业自主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简介 美国模式,即“企业自主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它十分强调保障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般较少直接触碰企业,而是指向市场。
其体制与运行特征主要有: (1)企业享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
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是自由企业制度。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独立主体,拥有比较完整、充分的权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等微观决策通常都是由企业自行决定。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重点是企业的自由。
当然,企业的这种“自主性”是建立在较完备的法律基础上的。
因此,企业经营中一般都很重视法律方面的工作,较小的公司聘有专职律师,较大的公司一般都设立法律部。
(2)市场是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政府宏观调控活动集中在市场上。
美国政府比较强调市场的合理性,注重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美国通过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立法,以法律手段尽力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最早的反托拉斯法是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对托拉斯的行为作出了限制。
其后100多年来,针对反托拉斯过程中的问题又通过了不少相关立法。
另外,由于市场调节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市场提供给企业的信号是否真实,美国政府把尽可能地使市场信号真实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目标主要是反周期和反通货膨胀。
(3)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偏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美国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和干预也是依法进行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依据对市场总需求的分析,采用或松或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
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扩大或压缩市场上的有效需求,通过1。
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
14.1 美国的宏观调控模式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美国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它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
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而批评政府于预,这种市场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要素有较高的流动性。
这一模式中还存在着无限制的法律诉讼特色。
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
社会习惯与政府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
这种倾向不仅反映在个人与企业的行为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赤字方面。
(二)美国模式的经济管理体制美国没有全国的经济计划,甚至在经济界和学术界还对世界许多国家普遍接受的产业政策持有不同意见。
但是有的州及县。
镇却在编制计划。
国家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
政府也对某些部门施加管理,例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
但大公司却有自己的计划管理制度,一般都要编制长期发展计划与销售计划。
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的演变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自1776年美国建国开始到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前为第一阶段。
最初形成了以州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
1789年的《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州、地方的三级政府体制。
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制定税法,管理税收;有权制造货币,管理通货。
上述条款为美国联邦政府调节经济提供了法律根据。
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了以关税为主的财税制度。
1782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
1791年国会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银行的法令,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很行。
在这个阶段中,美国银行的发展,曾经历过一个混乱时期。
1837年密执安条例建立了一种制度,规定只要具备一定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申领银行执照。
以后不久,大多数州都通过了相似的法律,当时在美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利用新银行法捞一把的热潮。
1834年美国日银行总数为500家,1840年增加到9000家。
外国发展模式特色分析论文
外国发展模式特色分析论文外国发展模式特色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越来越紧密,吸取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已成为了各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各有特色,下面将对几个主要的外国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1. 美国发展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最成熟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的发展模式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注重产业创新和技术研发,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创新性的经营。
此外,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1. 自由市场经济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代表国家,政府非常注重市场的自由竞争,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
这种经济模式注重个人的自由意志,让市场自行分配资源,从而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1.2. 创新和技术研发美国以其高超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而闻名全球,包括硅谷在内的科技产业都是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
美国政府也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和支持,为企业提供创新性的经营环境。
1.3. 稳健的财政政策美国政府注重长期的财政政策,它通过税收和财政补助等方式调控经济运行,从而使得美国的经济运行平稳有序,保持了经济可持续增长。
2. 日本发展模式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以制造业和出口业为主,成功地构建了各种产业生态链,特别是汽车和电子等制造业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日本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2.1. 产业协同作用日本的企业有非常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一些企业通过产业协同作用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2. 追求高品质日本制造业的经验主要在逐步提高产品质量上,尤其是在汽车、电子产品、家电和机器设备等方面,日本企业非常注重产品细节的雕琢和精细化制造,从而取得牢固的市场地位。
2.3. 持续创新日本企业在长期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背景下不断进行内部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发新技术,推广新型产品,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本章内容
➢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财政政策
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 时期:
➢大规模地扩大政府开支和减税计划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失业率 (从5.7%降到4.5%),基本上克服了“艾森豪威尔停滞”, 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6%;而且创造了美国第一次在非衰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继续采用补偿性财政政 策,其结果:
➢一方面经济缓慢增长,艾森豪威尔1953-1960年)执政 时期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这一时期被称为“艾森豪威 尔停滞”;
➢另一方面由于艾森豪威尔政府实行了补偿性财政政策, 美国还算平稳地度过了三次经济危机,而且财政上并未 出现大的赤字,也未发生通货膨胀。
➢扩大政府开支
➢针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严重的经济衰退, 罗斯福政府 (1933-1945年)推出新政,采用了诸如扩大财政支出用作 福利救济目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兴办公共工程、解 决就业问题等多项扩张性财政政策。
➢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实践向人们表明了财政政策对 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潜在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已形成越来越宽的“鸿 沟”,这是长期奉行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恶果。因为补偿性财 政政策要求政府在经济危机之后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以便 弥补政府财政预算在采取反危机行动时所产生的赤字。而这 种为弥补财政赤字所采取的增税减支政策,恰恰紧缩了经济 中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种“财政阻力”。
➢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政策实践,是对凯 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方面效果的首次检 验。它客观上证明了,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 济萧条时期具有积极效果。
(二)补偿性财政政策(1946-1961)
1.补偿性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补偿性财政政策是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凯恩 斯 主 义 者 阿 尔 文 ·汉 森 提 出 来 的 。
➢二战后,杜鲁门总统(1946-1952年)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 《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 政府有责任运用它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 业以及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 控作为政府责任赋予给联邦政府。
➢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 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其影响是深远的。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是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时期,主要 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时期,主要实施了 减税和削减财政赤字等政策。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内生性超 均衡预算的财政政策。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策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美国政府大 规模干预经济活动的先河,此后美国的财政政策几 经变化,逐渐形成财政赤字长期化的特征。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1933-1945 年)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20世纪30年代西 方国家出现普遍性经济大萧条提出来的。
(三)增长性财政政策(1962-1970年)
1.增长性财政政策的提出和理论基础
➢增长性财政政策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勒与托宾提 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以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为 目标的长期预算赤字政策。这是首次正式将凯恩 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肯尼迪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瓦尔特·赫勒认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停滞和失业增加的原因是:
➢汉森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并不只是经济危机到来后 才运用的政策,它应该是一个彻底消灭经济危机的全面性方 案。
➢在经济萧条期且存在大量失业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增加财政 支出,以便扩大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就业量;而当经济高涨 并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则应减少财政支出、取得预算平衡 或结余,以便降低有效需求,控制通货膨胀。
➢这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特点,交替实行膨胀和紧缩 财政措施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就是用高涨时期的盈余抵补萧 条时期的财政赤字,以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 响。这样,就能够不拘泥于当年的财政预算平衡,而着眼于 实现预算的周期性平衡。
2.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得到实行,这一 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
➢在赫勒看来,政府必须实行以3.5%的经济增长率和4% 以下失业率为目标的长期性赤字财政政策。这也就是说,
2.增长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肯尼迪执政(1961-1963年)后,为了使美国经济走出高失 业、低增长的困境,决定放弃被美国政府采用近16年的“补 偿性”财政政策,转而接受了 “增长性财政政策”的主张, 决定实行以刺激经济连续增长为目标的长期预算赤字财政政 策。
第二章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 模式下的宏观调控
引言
➢美国是当今世界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 市场机制很完善并且充分发挥了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 础性作用。 ➢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并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的基础之上的,财政、货币政策在美国政府宏观 调控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美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本章主要介绍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历届政府采用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对其理论基础和政策效果进行简 要的介绍和评价。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原则就是,彻底放弃过去新古典传统的经 济自由主义信条,采用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办法来解决 严重的失业和萧条问题。
➢凯恩斯主张摒弃平衡收支的古典财政原则,实施减税增支的 办法,通过减税、大量举借公债,实行赤字预算,并积极扩 大政府开支来扩大社会总需求。
2.凯恩斯主义的实践——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