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得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170112009051 09食工2班许晓瑜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工业品,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对食品的品质、感观及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食品中,以其用量少,收效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食品工业中,表面活性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它又是怎么起到这些作用的呢?下面就先简单介绍一下。
表面活性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粒子形成的分子,一种粒子具有极强的亲油性,另一种则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是在溶剂中加入很少量即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具有如下结构特点:(1)双亲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的极性的特点,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亲水基和亲油基,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双亲性。
(2)溶解性表面活性剂至少应溶于液相中的某一相。
(3)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的溶解,使溶液表面自由能降低,产生表面吸附,在达到平衡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浓度大于溶液整体中的浓度。
(4)界面定向吸附在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定向排列成分子膜,覆盖于界面上。
(5)形成胶束当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分子会产生聚集生成胶束,这一浓度的极限值称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6)多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在其溶液中显示多种复合功能。
如清洗、发泡、润湿、乳化、增溶、分散等。
表面活性剂分多种类型,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殊表面活性剂等几种类型,作用过程中活性基团不同,作用机理相似,这里不再分类赘述。
表面活性剂范围十分广泛,为具体应用提供多种功能,下面就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方面做详细介绍。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主要是用作食品乳化剂、食品清洗剂、水果剥皮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杀菌剂等方面,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食品乳化剂。
食品乳化剂在饮料中的作用
食品乳化剂在饮料中的作用乳化剂又称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和亲油基二重性基团,能使油水均匀混合及分散。
饮料中的乳化剂有赋香、起泡、着色等效果。
一、饮料中使用的乳化剂添加到饮料中乳化剂要符合食品卫生、安全。
日本卫生法规定食品用的乳化剂有甘油脂肪酸酯、甘油醋酸脂肪酸酯、甘油乳酸脂肪酸酯、甘油柠檬酸脂肪酸酯、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酸、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大豆磷脂。
其中以后四种脂肪酸酯及大豆卵磷脂应用最多较广。
饮料中可使用的乳化剂一般与乳化稳定剂、分散剂并用,可提高乳化稳定性。
应用的乳化剂有天然乳化剂卵磷脂、皂草苷、单宁;含成乳化剂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
起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分散助剂糊精、饮糖,分散作用的阿拉伯胶、黄蓍胶类、增黏作用的果胶类果胶纤维素,保护胶质作用的蛋白类(干酪、明胶)、海藻酸等。
在乳化剂的HLB值,用于判别乳化剂中的亲水与亲油平衡性的值,在水中应用时很有价值,如HLB值在0~2时起消泡作用,水中不分散,HLB值4~6时在水中分散性小,作W/O乳化剂;在8~10时乳状分散,稳定乳状分散,12~14时透明分散;16~20时呈可溶化剂,透明胶体溶液,为O/W乳化剂。
亲水性的乳化剂以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酯、皂草苷的HLB值高。
各种食用乳化剂的HLB值为:甘油脂肪酸酯3~5,甘油醋酸脂肪酸酯2.5~3.5,甘油乳酸脂肪酸酯为3~4,甘油柠檬酸脂肪酸酯9,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酯5~7,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8~10,聚甘油酯1~18,山梨糖醇脂肪酸酯2~9,蔗糖脂肪酸酯1~18,丙二醇脂肪酸酯15~30,卵磷脂3~4,皂草苷16以上。
胶类、干酪素钠、改性淀粉等也可作亲水性乳化剂,亲油性乳化剂不能单独用在饮料中,要与亲水性乳化剂并用才有效。
二、饮料中乳化剂的作用饮料中使用的乳化剂应具备六个条件:安全、HLB值高、耐酸、耐盐、水解性好、耐乙醇。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洁面用品到食品添加剂,从农业杀虫剂到制药原料,表面活性剂无处不在,可谓是现代生活的必备品。
那么,表面活性剂到底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对表面活性剂进行探究。
一、表面活性剂的理论基础表面活性剂,又称表面活性分子,是一类分子结构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不同区域的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包含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亲水性较强的“头部”(或称为“极性基团”),这个部分可以与水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因此也被称为水溶性基团;另一部分则是亲水性较弱的“尾部”(或称为“非极性基团”),它们可用于与非极性物质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这种分子结构使得它们在水中可以形成胶束,即亲水性的“头部”朝向水相,而疏水性的“尾部”则朝向胶束内部,从而使胶束能够承载疏水性物质,如油脂、污垢等,同时也能够稳定乳液和泡沫等。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 清洁剂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胶束形成的特性,因此它们能够将非极性化合物包裹在胶束内部,使之分散在水中,从而改善了清洁效果。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增溶作用,能够促进清洁剂中的成分相互混合并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
2.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造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乳化、泡沫化和增稠等方面。
例如,在乳制品生产中,表面活性剂被用于稳定脂质和水相之间的界面,从而防止乳化液“分层”;在烘焙食品中,表面活性剂则被用于增强面团的韧性,使得制成的蛋糕、面包等食品口感更好。
3. 医药制剂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制剂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磺胺类抗生素中,表面活性剂被用于促进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在麻醉剂中,表面活性剂则被用于稳定药物的微小颗粒,从而使麻醉剂更加稳定和有效。
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 洗涤剂洗涤剂是应用最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制品之一。
洗涤剂常常包括清洁剂、润滑剂、增稠剂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垢和油脂,保护被清洗物品的表面,并且具有增进清洁效果的作用。
大豆卵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
大豆卵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色香味。
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就是最常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其中主要用途是作为乳化剂、消泡剂、制糖助剂等。
在食品中发挥增稠、润滑、抑泡等,提高和改进食品的类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并对以改变食品的稠度、黏度、口感、风味和新鲜度,还能延长食品的贮藏期和防止食品变质。
食品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必须对食品的风味没有不良影响,而且在人体消化过程中可以别分解和吸收或别排出体外,对人体无副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黏度调节剂、杀菌剂等。
本文介绍的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是食品中经常添加的,而且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正文卵磷脂简介“卵磷脂”由希腊文“Lekiths”派生出来,意指“蛋黄”。
1844年法国人Gohley 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英文名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卵磷脂神秘的面纱。
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
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
卵磷脂最初是在蛋黄中被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
近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三大营养素”,倍受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卵磷脂是以丰富的姿态存在于自然界当中。
它存在于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细胞和脑中,是细胞表面包膜的主要成份,影响各种物质在细胞膜的透过。
卵磷脂是一种结合脂是由磷脂酸与胆素合成,所以英文亦叫做phosphatidylCholine或Lecithin。
卵磷脂决定了细胞之间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人体拥有足够的卵磷脂,就意味着具有较好的免疫力、代谢力和生命活力,卵磷脂又被俗称为脑黄金。
虽然卵磷脂最初是在蛋黄中被发现,而且蛋黄中卵磷脂的营养价值和含量也是最高的,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任庆海 林 里 梁 栋(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81)摘要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天然表面活性剂的一个分支,具有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区别的理化特性,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符合目前发展绿色表面活性剂和生物应用技术的趋势。
本文着重论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现在的实际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食品收稿日期:2004-04-29作者简介:任庆海(1960~),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分析检测工作以及轻化工助剂的研发。
Bio -surfacta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Ren Qinhai Lin Li Liang Dong(C ollege of Chem istry and Chem ical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S cience &T echn ology ,Shanxi X ianyang 712081)Abstract Bio -su ffactant is a branch of natural surfactant ,whos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to the synthetic surfactant through chemical way 1Development of bio -surfactant con forms to developing green sulfactant and applying biologic technology at present 1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bio -surfaeta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as well as its practical problem presentl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 ey w ords bio -surfactant food1结构性能和分类 生物表面活性剂(Bio -su ffaetants )是指利用酶或微生物等通过生物催化和生物合成等生物技术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上得到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天然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工论文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院系: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指导老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精心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
本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抄袭,剽取他人成果,由此造成的知识产权纠纷由本人负责。
签名:徐鹏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课题任务书生物工程系(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0901 班学生: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自三、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进行地点:四、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内容要求:新颖性、真实性五、主要参考文献1] 楼士林,杨盛昌,龙敏南,等,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李庆军,董艳桐,施冰。
植物抗虫基因的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2002,27(2):22 26.3] 美国乳品出口协会。
乳清制品在焙烤上的应用,1999(2):4] [美]J.C.约翰逊,食品添加剂实用专利(广东医药学译)[M。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253项5] 侯万国,孙德军,张春光。
应用胶体化学[M]].科学出版社,19986] 美国乳品出口协会。
乳清制品在焙烤上的应用,19996] 凌关庭,王亦云,唐述朝。
食品添加剂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目录1. 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1.1乳化剂与类脂化合物的作用 (1)1.2乳化剂与蛋白质的作用 (1)1.3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1)2. 表面活性剂作增稠剂2.1表面活性剂作增稠剂的作用 (1)3. 表面活性剂作消泡剂3.1表面活性剂作消泡剂的作用 (2)4. 表面活性剂的其他作用4.1表面活性剂的其他作用 (3)5.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的应用5.1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 (3)5.2 在面包、糕点及其它面制品中的应用 (4)5.3在糖果、巧克力中的应用 (4)5.4在饮料和调味料中的应用 (5)5.5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5)5.6在肉类,水产品中的应用 (6)6.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6.1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概述7. 总结致谢参考文献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徐鹏(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摘要: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亲水和亲油双重性的化学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使液体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液体黏度和分散能力、增加固体与液体接触面积等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们常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许多过程,如乳化、稀释、抗氧化、膨化、浸泡和冷藏等,因为它们可以在不破坏食品特性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几个主要应用。
一、乳化乳化是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后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在食品加工中,乳化广泛应用于制作黄油、酱料、乳饮料和冰淇淋等产品。
表面活性剂可以帮助将水和油混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稳定的乳状液体。
它们可以减少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混合,这对于需要高度稳定的乳状液体尤其重要。
二、稀释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使液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降低来帮助稀释食品原料,减少它们的浓度和黏稠度。
这种技术常用于沙拉酱、饮料和低脂食品的生产中。
稀释液体可以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三、抗氧化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很容易被氧化,从而导致食品变质。
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降低氧和水的接触表面积,减少氧化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增加防止氧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这种技术在制作肉制品和深度煎炸食品等高油脂食品时尤其有用。
四、膨化膨化是指通过高温或高压让食品在短时间内膨胀成空气中的泡沫。
例如,玉米片和薯片就是通过将压缩的玉米或马铃薯用高温炸出泡沫来制成的。
表面活性剂通常被添加在膨松食品的原料中,以帮助固体物质在液体中均匀分布,并减少气泡大小和数量的变化。
五、浸泡浸泡是指将食品材料浸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以便去除异味、减少刺激性和增加风味。
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浸泡液体的一个组分,并帮助水分渗透到食品内部。
例如,在制作腌制食品和肉制品时,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浸泡液体更容易进入食品内部,从而使它们更加柔软和脆嫩。
六、冷藏最后,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用于食品的冷藏过程中。
在冷藏过程中,水分往往会遇到冻结和蒸发的问题,这可能导致食品变质或损坏。
日常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
日常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它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使得液体能够更容易地与其他物质接触和混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面活性剂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洗洁精、洗发水、洗衣液等清洁用品中,也被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和农业生产中。
在清洁用品中,表面活性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能够更容易地渗入污垢中,将其分散并悬浮在水中,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够使油脂和污渍分散在水中,起到去污和去油的作用。
因此,洗洁精、洗发水和洗衣液中都含有表面活性剂,使得清洁更加高效。
除了在清洁用品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还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
在制作乳酪、冰淇淋和巧克力等食品时,表面活性剂能够使脂肪和水分散在一起,防止其分离,从而使得食品口感更加丰富和顺滑。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被用于增加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保存期限。
在医药制造和农业生产中,表面活性剂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帮助药物分散在水中,增加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农业生产中,表面活性剂被用于制备农药和肥料,以提高其喷洒效果和渗透性。
然而,尽管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诸多应用,但其过度使用也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部分表面活性剂可能具有潜在的毒性和致敏性,过度使用可能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我们应当注意适量使用,并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产品。
总的来说,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使得清洁更加高效,食品口感更加丰富,药物更容易服用,农业生产更加便利。
然而,我们也应当注意其使用量和选择,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糖酯的表面活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糖酯分子 中同时具有亲油 和亲水基 团 , 一类典 是 型 的非离子 型生 物表 面活性 剂Ⅲ 可从 生物 材料 中直 , 接提取或以生物材料直接合成 。糖酯广泛存在于 自然 界 中 ,是生 物体 内一类具有 重要生理 活性 的物 质 , 在 物质 的跨膜 运输 和能量 传递 过程 中均 发挥 着重 要作
摘 要 : 酯是典型的非 离子型生物表 面活性剂。亲水一 糖 亲油平衡值 、 临界胶束浓度、 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 起泡能
力 和起 泡稳 定 性是 表 述 糖 酯表 面活 性 的 重要 参 数 。 为指 导糖 酯 的合 成 和 应 用 , 阐述糖 酯 结构 对 上 述性 质 的 影 响 。糖
酯 可作 为 食 品 乳化 剂 、 湿 与 分散 剂 、 品 质 地 改 良剂 、 鲜 杀 菌 剂 、 晶调 节剂 和 抗 老化 剂 , 润 食 保 结 在食 品加 工 中具 有 广泛
和无毒性 等优 点 , 并能用 可再生 的资 源 以清洁 的方法
用 [ 2 1 。
性[ 6 1 和对 p 的敏感 性【 H 7 】 统表 面活性 剂 的低 , 较传 使用 更方便 。 目前糖 酯 已广泛地应 用于食 品 、 医药 、 发酵 、 化妆品 、 涤剂 、 洗 化肥等领 域 , 还可作为煎 炸油等无热 量脂 的代用 品[ 8 1 外, 。此 一些糖 酯及 其衍 生物具 有抑
b d l s d i o d p o e sn ,s c s fo mu sfi g a e t e wiey u e n fo r c s i g u h a o d e li n g n ,wet g a e ta d d s e sn g n ,f o y ti g n n ip ri g a e t o d n q ai o i iga e t p e ev tv n a trcd , r salz t nmo i e n n ign g n . u lt m df n g n , r s r aiea d b ce ii e c y tlia i df ra d a t i ga e t y y o i a K e r s:u a se s u f c c iep o e t s o dp o e sn y wo d s g re tr ;s ra ea t rp ri ;fo r c si g;a p iain v e p l to s c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高表面活性的化学物质,在许多领
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应用:
1. 清洁剂:表面活性剂是许多清洁产品(如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水等)的主要成分,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使污垢和油脂更容易被水洗掉。
2.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油水混合物形成稳定的乳液,常用于食品工业(如乳制品、沙拉酱等)和化妆品工业中。
3. 泡沫剂: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液体形成稳定的泡沫,广泛
应用于洗涤剂、洗手液和浴液等产品中。
4. 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在液体中能将固体或液体分散成细
小的颗粒,常用于油墨、涂料、颜料等工业中。
5. 稳定剂:表面活性剂能够稳定乳液、悬浮液和胶体溶液等,常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
6. 表面改性剂: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固体或液体的表面性质,使其具有特定的润湿性、抗静电性和抗腐蚀性等特性。
这种应用广泛用于纺织、皮革、纸张和塑料等工业中。
7. 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化妆品中,包括洁面乳、卸
妆液、化妆水和乳液等,用于去除污垢、调整表面张力和
增加润滑性。
8. 农业: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农业中的农药喷雾,能够提高
农药在植物表面的覆盖率和附着力,提高农药效果。
总的来说,表面活性剂在许多不同的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从清洁剂到化妆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豆卵磷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大豆卵磷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
应用
大豆卵磷脂是一种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降低表面张力、
增加三相界面表面积、乳化、稳定乳液等具有一定功效。
在食品工业中,大豆卵磷脂广泛用于脂肪制品、乳制品、糖果、糕点、冷冻食品
等的生产中。
大豆卵磷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大豆油磷脂净
化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然后用丙酮分离器分离出卵磷脂,接着
用氯仿进行提取和析出,最后经过脱水、干燥和过筛等处理得到成品。
在食品工业中,大豆卵磷脂可用于制作脂肪制品,如黄油、乳酪
和冰淇淋等。
它也被广泛用于乳制品,如牛奶粉、奶油、起酥油、酸奶、乳饮料等的生产中。
此外,大豆卵磷脂还用于糖果、糕点和冷冻
食品的生产中,如巧克力、糖果、饼干、蛋糕、鱼糜、海鲜和汉堡等。
总之,大豆卵磷脂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
其制备
工艺简单,应用广泛,能够大大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
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摘要: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用化学品已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洗涤用品、纺织、食品、医药、农药、化妆品、建筑、采矿、石油、化工业等领域。
它不但清洁美化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环境、改变着人民的精神面貌。
近年来我国的化学工业更是像雨后春笋一样,得到了日新月异蓬勃的发展。
这一方面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家用洗涤用品需求量与日俱增。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化妆品行业,其在化妆品中的主要作用是去污、乳化、分散、湿润、发泡、消泡、柔软、增溶、灭菌、抗静电等【1】。
化妆品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需求的生活必需品。
目前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在亚洲列第二位,仍处于持续发展时期,预计今后五年至十年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2】。
以氨基酸作为洁面乳中的表面活性剂。
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和亲肤性,刺激性非常小。
不过缺点是成本过高,通常是高档洁面乳的主流成分。
氨基酸洗面奶:即以氨基酸为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通常纯正的氨基酸体系的洗面奶,其体系PH 绝对不会超过6。
一般会在5.5 左右,与人的皮肤PH 相接近。
SLS 是十二烷基硫酸钠,一种常用的清洁成分,刺激性较大,长期使用会使皮肤的防御能力下降,引起皮炎和老化。
SLES 是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属于去脂力极强的表面活性剂,和SLS 一样属于洗净力强且原料便宜的成分。
同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因此它是应用于护肤品中的最主要的因素。
主要把它用于乳化剂中,尤其是O/W 型乳化剂就是利用乙氧基化的表面活性剂。
另外,它还能用于增溶剂。
在化妆品中,聚氧乙烯系列表面活性剂是被广泛使用的乳化剂之一。
聚甘油脂肪酸酯对皮肤的剌激性则非常小,化学稳定性也好。
另外生活中的洗手液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在油水界面能稳定紧密排列凝聚态膜;能适当增加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碰撞和聚结速度;能用最小浓度和最低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对环境友好,污染少,添加植物提取液后对皮肤有滋润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运用领域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摘要:简述了日常生活中如个人清洁、宾馆/酒店厨房、餐具保洁中应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类型,表面活性剂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改变物质的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都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构成,大部分能溶于水,能产生润湿、乳化、渗透、发泡、去污等作用。
随着洗涤剂越来越专用化,表面活性剂的品种数量也在飞速发展。
因此,利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的不同功能及作用,使其不断满足对不同洗涤环境的要求,提高人们日常卫生质量水平。
关键字:表面活性剂;性能;个人卫生;宾馆;酒店;厨房;餐具;清洁剂,应用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功能性精细化工产品,当它溶解或分散于液体时,加入很少量就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大大降低,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在溶液中缔合成胶团,因而产生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增溶、洗涤、杀菌、柔软、抗静电等许多有实用意义的物化性能和化学性能,大大改善这些界面的能量关系,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它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洗涤中,以下便是它在不同洗涤环境的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在个人卫生中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液体洗涤剂的快速发展,洗涤行业对产品的生化降解性,皮肤刺激性和冷、热水中去污力提出更高要求, AOS较烷基苯磺酸盐的生物降解性好,对皮肤的刺激性低、毒性小,用作洗涤剂可使织物有良好的手感,此外还能防止粉状洗涤剂结块。
表面活性剂AOS由于具有良好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作粉状合成洗涤剂、厨房用洗涤剂和香波等的原料,现在也用作工业用合成洗涤剂的原料。
近十几年来,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后起之秀迅速发展壮大。
在我国,随着洗涤剂液体化、浓缩化、无磷化比重上升,由于表面活性剂AOS与无磷助剂协同效应好,它的比重逐年上升。
表面活性剂AOS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卫生洗浴用品、个人清洁用品中独占鳌头。
表面活性剂AOS具有C-S键的磺酸盐结构特征, AOS分子结构中不含苯环,它区别于与以C-O-S键结合的硫酸盐及烷基苯磺酸盐(LSA) 类表面活性剂,结构决定性质,其优点包括: (1)可生物降解,无毒,低皮肤刺激性;(2)良好的润湿性能与乳化性能,即使在硬水中也能保持优越性能; (3)极佳的去污力和起泡性; (4)极好的增溶性,可降低制品的浊点和改善制品的耐寒性;(5)优异的钙皂分散力和耐硬水性;(6)极易溶于水、易冲洗干净。
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
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摘要: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用化学品己成为一般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洗涤用品、纺织、食品、医药、农药、化妆品、建筑、采矿、石油、化工业等领域。
它不但清洁美化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转变着环境、转变着人民的精神面貌。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化学工业更是像雨后春笋一样,得到了日新月异蓬勃的进展。
这一方面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家用洗涤用品需求量与口俱增。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化妆品德业,其在化妆品中的主要作用是去污、乳化、分散、潮湿、发泡、消泡、松软、增溶、灭菌、抗静电等[llo化妆品是满意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需求的生活必需品。
目前我们国家化妆品的销售额在亚洲列其次位,仍处于持续进展时期,估计今后五年至十年我们国家化妆品的销售额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2】。
以氨基酸作为洁面乳中的表面活性剂。
有特别好的平安性和亲肤性,刺激性特别小。
不过缺点是成本过高,通常是高档洁面乳的主流成分。
氨基酸洗面奶:即以氨基酸为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通常纯正的氨基酸体系的洗面奶,其体系PH肯定不会超过6。
一般会在5.5左右,与人的皮肤PH相接近。
SLS是十二烷基硫酸钠,一种常用的清洁成分,刺激性较大,长期使用会使皮肤的防备力量下降,引起皮炎和老化。
SLES是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属于去脂力极强的表面活性剂,和SLS 一样属于洗净力强且原料廉价的成分。
同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很高的平安性能,因此它是应用于护肤品中的最主要的因素。
主要把它用于乳化剂中,尤其是0/W型乳化剂就是采用乙氧基化的表面活性剂。
此外,它还能用于增溶剂。
在化妆品中,聚氧乙烯系列表面活性剂是被广泛使用的乳化剂之一。
聚甘油脂肪酸酯对皮肤的剌激性则特别小,化学稳定性也好。
此外生活中的洗手液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力量,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力量; 在油水界面能稳定紧密排列分散态膜;能适当增加水相黏度,以削减液滴碰撞和聚结速度;能用最小浓度和最低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对环境友好,污染少,添加植物提取液后对皮肤有滋润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姓名:庞淑冰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122学号:201211030204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分类情况,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以及在化妆品,洗涤剂,食品的作用。
对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应用分类发展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是指一类在低浓度下即可明显地降低水和其他液体系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部分表面活性剂还具有保湿、助渗的作用,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和亲水疏油的极性基组成,属于一种两亲性(亲油和亲水)分子,具有在溶液表面产生定向吸附的特性,可以改变溶液的表面活性性质,如降低溶液表面张力、改变固体表面润湿性、增加溶质的水溶性等。
在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其离子类型分类,即按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带电性的特征划分。
大多数表面活性剂是水溶性的,根据它们在说溶液中能否解离,可以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能解离产生任何形式的离子,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产生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
根据解离后所带电荷的类型,又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3大类。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物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一般单分子膜);二是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妃子有序组合体。
表面活性剂的这两种功能作用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了物质表界面张力,改变了体系表界面的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剂特殊作用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这两个基本功能,从这两个功能出发,衍生出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多种应用功能,从而使表面活性剂具有起泡、消泡、乳化、分散、絮凝、润湿、铺展、渗透、润滑、抗静电以及杀菌等功能。
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个人保护用品纺织工业,金属工业,涂料、油漆、颜料工业,塑料树脂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皮革工业,石油开采,建材工业,采矿业,能源工业等,以下介绍几个方面。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做乳化剂方面的应用1.乳化剂最主要的特性是使已形成的乳状液稳定,在一些食品应用中,此过程比初始的分散作用更重要更有意义。
这类食品中聚结和失稳现象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亲水性单甘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化学合成单甘酯不仅具有分子蒸馏单甘的特性,而且其乳化性能更加优越,消泡、起泡、稳泡性能更加优良.3. 亲水单甘酯是一种优质高效食品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用于面包、糕点、饼干、人造奶油、巧克力、冰淇淋、方便面、豆制品及蛋白类饮料,且有良好的乳化稳定、分散、消泡、保鲜、抗淀粉老化硬结等作用,是国际上公认的无毒、无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4.在塑料橡胶类制品、纺织、日化、医药等行业中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它除了具有乳化作用外还兼有发沉、消沉、防老及控制脂肪酸凝聚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的分子内通常具有亲水基(羟基等)和亲油基(烷基),易在水与油的界面上形成吸附层,属表面活性剂,可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
可用的乳化剂总数约65种,常用的有脂肪酸甘油酯(主要为单甘油脂)/脂肪酸蔗糖酯/脂肪酸山梨糖醇酐酯/脂肪酸丙二醇酯/大豆磷脂/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酪蛋白酸钠/明胶和蛋黄等。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互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的分散体或乳化体,从而改善食品组织结构/口感和外观,提高食品保存性等。
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说食品加工中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乳化剂.下面简单叙述各种加工食品中使用乳化剂的主要作用。
面包/鸡蛋类:防止小麦粉中直链淀粉的疏水作用,从而防止老化/回生,降低面团粘度,便于操作,促使面筋组织的形成,提高发泡性,并使气孔分散/致密,促使起酥油乳化/分散,从而改善组织和口感。
例如,在面包中加入面粉量的0.2%~0.3%的单甘酯,可有效地防止老化,使面粉变得柔软.添加面粉量0.2%~0。
5%的蔗糖酯(HLB11以上),可提高发泡效果,并且有润湿性,使面包/蛋糕口感更绵软。
糖酯的表面活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糖酯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油和亲水基团,是一类典型的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1],可从生物材料中直接提取或以生物材料直接合成。
糖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在物质的跨膜运输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
相比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糖酯除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无毒性等优点,并能用可再生的资源以清洁的方法制备,是一类对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3]。
糖酯的HLB 值为1~16,可做水包油型(O/W)乳化剂和油包水型(W/ O)乳化剂[4]。
糖酯较传统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亲水性和亲油性,故在油水体系中具有更优越的界面化学性质。
如糖酯中仲羟基的亲水性是聚氧乙烯基的4.5倍,故可大大降低糖酯的用量[5]。
糖酯水溶液的温度依存性[6]和对pH的敏感性[7]较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低,使用更方便。
目前糖酯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发酵、化妆品、洗涤剂、化肥等领域,还可作为煎炸油等无热量脂的代用品[8]。
此外,一些糖酯及其衍生物具有抑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9]。
为指导糖酯的合成和应用,本文阐述了糖酯的一般性质、糖酯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以及糖酯在食品加工中的具体用途。
1糖酯的一般性质1.1糖酯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HLB)是描述表面活性剂双亲性质相对大小的指标,也是指导选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依据。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低其亲油能力越强,反之则亲水性越强[10]。
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能,因而有不同的用途。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其性能及用途之间的关系见表1[11]。
糖酯的表面活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刘巧瑜1,张晓鸣2,*(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糖酯是典型的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
吐温80的用途及添加量
吐温80的用途及添加量1. 引言吐温80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能够改善食品的质地、延长保质期、增强口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吐温80的用途及添加量,并探讨其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
2. 吐温80的基本信息吐温80,化学名为聚氧乙烯硬脂醇醚,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由苯乙烯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
吐温80呈黄色液体或固体,可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
3. 吐温80的主要功能和用途3.1 食品质地改善剂吐温80能够增加食品的黏稠度、稳定性和柔软度,改善其质地。
在制作面包、蛋糕等糕点类产品时,添加适量的吐温80可以使面团更加柔软易操控,并增加产品的体积和口感。
3.2 乳化剂和稳定剂吐温80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能够将水和油相混合均匀,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
因此,在奶制品、冷饮、调味料等食品中广泛应用。
添加适量的吐温80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防止分层和结块现象。
3.3 防腐剂吐温80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食品中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在肉制品、果蔬罐头等需要长时间保存的食品中,适量添加吐温80可以延长其保质期,并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3.4 赋味剂吐温80具有一定的增香作用,可以增强食品的香气和口感。
在调味料、烘焙食品等产品中添加适量的吐温80可以使其味道更加浓郁,并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度。
4. 各类食品中吐温80的添加量4.1 烘焙食品•面包:每1000克面粉中添加3~5克吐温80,可提高面团的柔软度和膨松性。
•蛋糕:每1000克面粉中添加5~8克吐温80,可增加蛋糕的体积和绵软度。
•饼干:每1000克面粉中添加2~4克吐温80,可使饼干更加酥脆可口。
4.2 奶制品•奶油冰淇淋:每1000克奶油中添加10~15克吐温80,可提高冰淇淋的稳定性和口感。
•原味酸奶:每1000毫升牛奶中添加1~2克吐温80,可增加酸奶的顺滑度和稠度。
4.3 肉制品•火腿肠:每1000克肉浆中添加5~8克吐温80,可提高火腿肠的弹性和咀嚼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一节概述表面活性剂作为食品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广泛用于各类食品生产,对提髙食品质量、开发食品新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延长食品储藏保鲜期,提髙生产效率等有显著效果。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屮主要用作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起泡剂、糖助剂、润滑抗粘剂、清洗剂、水果剥皮剂、涂膜保鲜剂等,应用最广泛的是食品乳化剂。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使用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或标准,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
一些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类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列于表10-1中。
第二节在食品中的作用一、乳化剂及其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食品乳化剂种类繁多,按亲水亲油平衡值(BHL值)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两类;根据亲水基在水中所带的电荷可分为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四类。
口前,允许使用的食品乳化剂约65种,常用的有甘油脂肪酸酯(主要为甘油单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指、大豆磷脂、硬脂酰乳酸钙(钠)、酪蛋白酸钠等(见表10-2),食品乳化剂的世界总需求量约为2.5×109,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甘油单脂肪酸酯,约占总需求量的2/3,其次是蔗糖脂肪酸酯。
目前,食品乳化剂正向系列化、复配化、多功能、高效率、便于使用等方面发展。
乳化剂除具有乳化、增溶、分散、润湿、悬浮、消泡、起泡等表面活性外,还能与碳水化合物、类脂化合物和蛋白质等食品成分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这在食品加工中对改进和提高食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乳化剂与类脂化合物的作用类脂化合物中的油脂在食品中占有很大比例。
在有水情况卜,油脂与乳化列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乳状液,这是食品加工中所常利用的乳化作用。
无水时油脂会产生多晶现象,这与其预处理有关(见图10-1)。
α-晶形的熔点最低,α-品形到次α-品形是可逆的,α-晶形到β-晶形是不可逆的,β-晶形具有较高的熔点。
一般温度下,。
α-晶形到β-晶形的过渡是缓慢的。
油脂的不同晶形赋予食品不同的感官特性。
许多情况中,油脂的晶形处于不稳定的α-晶形或β-初级晶形,并趋于过渡到熔点最高、能量最低的β-晶形,因此,在食品加工中需加入具有变晶性的物质,以长时间内阻碍或延缓晶形变化,形成有利于食品感官性能和食用性能所需的晶形。
某些趋向α-晶形的亲油性乳化剂与油脂相互作用和结合,就有调节结晶形成的作用。
例如,蔗糖脂肪酸酯、斯潘60、潘65、甘油单(双)乳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都可作为结晶调整剂,用于食品加工过程。
熔化的油脂中加入斯潘60或斯潘65,冷却时形成介初级晶形,由于共结晶作用使这种晶形结构保持稳定。
(二)乳化剂与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是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络合、聚合物分子,也是食品的基本成分。
它的结构特征影响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和结合程度。
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不能与乳化剂发生作用,而固定在多肽链上的氨基酸侧链能与乳化剂作用。
结合方式与侧链的极性、乳化剂种类以及是否带有电荷和体系pH值等因素有关,主要有疏水结合、氢键结合及静电结合三种。
非极性蛋白质侧链基团与乳化剂的烃链相互作用产生疏水结合,条件是有水存在。
溶剂水经非极性氨基酸扣互排斥,这是产生疏水结合的基础。
疏水结合中乳化剂烃链固定于蛋白质上,而乳化剂的极性基结合在粒子表面,形成脂肪。
极性侧链不带电荷的蛋白质与乳化剂的亲水分子部分以氢键发生作用,此时乳化剂的烃链结合在粒子表面。
侧链带电荷的蛋白质与带相反电荷的乳化剂产生静电相互作用。
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侧链与带负电荷的乳化剂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生物体系较为常见。
乳化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属于脂肪,不同的脂肪及作用条件对结合程度影响很大。
各种乳化剂与蛋白质的作用程度列于表10-3。
在食品加工中,特别是在烘烤食品中大量利用蛋白质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来改善食品的加工性能,提高食品的品质。
(三)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低聚糖、多糖和糖苷。
碳水化合物与乳化剂作用的方式主要为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
单糖和低聚糖水溶性好,无疏水层,因此不与乳化剂发生疏水作用。
高分子多糖类则不然,淀粉属多糖类,在食品工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乳化剂主要与直链淀粉发生作用。
直链淀粉在水中形成α-螺旋结构,内部起疏水作用。
乳化剂随共亲水基进入α-螺旋结构内,并利用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
乳化剂的性能和结构决定着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和结合能力(见表10-4 )。
在面包、糕点等烘烤食品中,就是利用乳化剂与直链淀粉、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结合形成复合物来达到防老化、软化等效果的。
在食品加工中,应根据乳化剂在食品中所要起的作用要求达到的功效,选择适宜的乳化剂。
如O-W型或W-O型乳状液体系所用乳化剂BHL值要与被乳化物的BHL值相同,这样才能获得稳定的乳状液。
由于食品是由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他各种成分构成的复杂混合物体系,各种物质同时存在,互相影响,这就给乳化剂的选择带来很大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善于找出起主要作用的乳化作用模式,从而获得适当的乳化剂。
二、增稠稳定剂及其在食品中的作用增稠稳定剂是能增加液态食品混合性和食品溶液的粘度、保持食品体系的相对稳定性的亲水性物质,它主要为多糖类的植物、微生物胶质和多肽类的动物胶质,按来源可分为天然胶和合成胶。
增稠稳定剂在食品加工中主要起稳定食品(型)的作用,如乳化稳定、悬浮稳定、泡沫稳定、凝胶赋型等。
此外,对改善食品的质构及对加工食品色、香、味的保持和水相对的稳定性亦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增稠稳定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见表1O-5),这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特性,如胶凝作用、增稠作用、稳定作用、保水作用等。
(一)胶凝作用食品胶是果酱、果冻、奶冻、啫喱、蜜饯、软糖、人造营养食品和仿生食品等的胶凝剂和赋型剂。
低甲果胶和海藻酸钠与多价金属离子可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因此是汞、铅和铜等重金属离子中毒的良好解毒预防剂。
用作食品凝胶的增稠剂各具特长,彼此难以取代。
琼脂是已知最有效常用的胶凝形成剂,其凝胶坚实,硬度较高,但弹性较小。
明胶凝胶坚韧而富有弹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井具有营养价值。
卡拉胶则以透明度见长,容易溶解,最适用于奶类凝胶食品。
果胶凝胶则能释放出非常诱人的香味,尤其适于果品加工。
海藻酸钠胶凝条件低,具有热不可逆性,特别适合于制作人造营养食品。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食品和工艺要求,选用不同品种或不同规格的胶凝剂。
(二)增稠作用食品胶可提高静置状态下食品的粘稠度,使原料容易从容器中挤出,或更好地粘着在食品上,使食品有柔滑、稠厚的口感,在鱼、肉糜等压模食品中可起到胶粘作用。
(三)稳定作用食品胶可使加下食品的组织趋于更稳定的状态,使食品内部组织不易变动,因而不易改变品质。
它在淀粉食品中有防老化、回生等作用;在冰淇淋等食品中有防止冰晶生长的作用;在糖果制品中可抑制结晶析出;在饮料、调味品和乳化香精中能够起到稳定乳化体系的作用;在啤酒、汽酒中能稳定泡沫,延长挂杯时间。
由于食品的组分各异、酸碱度不同,使各种增稠稳定剂各均有用武之地。
(四)保水作用亲水胶的强烈水化作用在食品加工中也被广泛应用。
在肉制品、面包、糕点中,食品胶不但能起到组织改良作用,而且使水分不易挥发,既提高了产品产量,又改进了口感。
食品胶的成膜性亦使之具有保水防透气作用,从而被应用十食品的保鲜。
(五)其他作用食品胶具有絮凝作用,可作为果汁、酒类和某些调味品生产的澄清剂,改进产品的透明度。
减少沉淀提高保存性能。
此外,一些食品胶在食品加工中还可作为起泡剂、保香剂和脱模剂等。
国外增稠稳定剂的品种有40余种,产量约2.5×109 kg/a,我国目前能够生产的品种还不多,产量也不能满足食品工业的需求。
食品增稠稳定剂属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按照有关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并根据食品加工的目的和所需要的功能特性选择使用。
在食品中单独使用一种增稠稳定剂,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同乳化剂及其他增稠定剂配合使用,发挥协同效应,才能产生良好的功能特性。
三、消泡剂、起泡剂和食品中的泡沫(一)食品的泡沫与起泡剂食品中的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态或半固态物料中的分散体系。
在稳定的泡沫中,气泡是由有弹性的液体膜或半固体膜分隔开来,气泡的直径从l微米到数厘米不等。
典型的食品泡沫如搅打的奶油(掼奶油)、充气糖果(海绵糖、牛轧糖、泡泡糖、明胶软糖等)、泡沫点心、夹心泡沫巧克力、泡沫蛋自白食品、冰淇淋、蛋糕、面包、馒头、发酵乳饮料及啤酒、软饮料、香槟酒等产生的泡沫等。
为使食品中的泡沫稳定柔顺,必须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稳泡剂,常用的有如下几类:(1)合成表面活性剂,如蔗糖脂肪酸酯可作为起泡剂用于糕点、蛋糕、饼干和冰淇淋中。
(2)蛋白质类,如明胶、卵蛋白〔鸡蛋清等〕、大豆蛋白、乳清蛋白、棉籽蛋白、小麦蛋白等。
由干天然蛋白质在液-气界面变性,并以一定方式排列,虽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有限,但变性蛋白质可以凝结成一层皮,形成十分牢固的薄膜,起到起泡、稳泡作用。
但这种性能易受pH值影响,且有老化作用。
(3)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CMC)、甲乙基纤维素等,其起泡作用与蛋白质类似,但无老化现象。
(4)植物胶类,如阿拉伯胶可作为啤酒稳泡荆。
(5)固体粉末,如香料粉、可可粉等细微粉末具有憎水性,能聚集于气泡表面增加表面粘度和泡沫稳定性。
(二)消泡剂在各类食品加工工艺中及用发酵方法制造食品时,起泡往往会影响生产,造成损失或危害。
例如,在甜菜洗涤、制糖过程、豆制品生产、罐头饮料加工、调味品生产、食品煎炸或烹煮以及味精、葡萄酒、啤酒等发酵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有害的泡沫。
为了消除上述这些有害泡沫的影响,应添加表面活性剂、脂肪酸、聚硅氧烷等作为消泡抑泡剂。
食品工业用的消泡剂需经有关专门机构批准,其安全性必须符台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而且不能影响食品的风味。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消泡剂有以下几类:(1)油脂类:蓖麻油、大豆油、玉米油、米糠油、棉籽油、菜籽油、可可油、亚麻油、亚麻仁油等,常用于食品发酵工艺、豆制品生产中消泡,用量为0.05%~2%,(质量分数)。
(2)脂肪酸类:硬脂酸、油酸、棕桐酸等,常用于食品发酵过程的消泡。
(3)脂肪酸酯类: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或三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丙二醇单油酸酯、聚乙二醇〔400,600)二油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乙二醇硬脂酸酯、二廿醇月桂酸酯、二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丙二醇藻蛋白酸酯、聚乙二醇(400)蓖麻醇酸酯、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等,用于制糖及各种食品加工工艺中消泡,用量为0.05%~2%(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