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7 艺术创作论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艺术典型3.艺术语言4.意境5.风格6.旋律7.艺术创作8.艺术鉴赏9.艺术风格10.艺术流派11.艺术意蕴12.艺术起源的“模仿说”13.审美教育14.建筑艺术15.“造型艺术”二、简答题1.艺术的主要的审美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说音乐艺术专注于表现情感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3.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艺术家应具有哪些修养及审美创造能力?5.简述美术中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6.简要论述艺术的起源。

7.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8.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9.如何解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0.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11.艺术的节奏性与韵律美。

12.散文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什么?1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14.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15.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艺术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答: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直接来自于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间接来自但最终来自社会生活。

2.艺术典型答: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3.艺术语言答:艺术语言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用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其思想情感所采用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4.意境答:意境就是作品中情与景、物与我的交融与统一。

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5.风格答: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6.旋律答: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一、名词解释1.艺术创作答: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答: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答: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答: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5.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6.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7.艺术心理定势答: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思维答: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9.素材答: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10.期待视域答: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11.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12.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艺术概论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艺术创作论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与社会,艺术家的定义;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社会责任);艺术家体验生活的特点。

名词解释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这一特殊精神生产的人。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他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艺术四要素图式〃中〃世界——艺术家一作品——读者〃,以其核心要素〃艺术家〃为联结的纽带。

是艺术家将其所体验的世界通过各艺术种类的独特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转化成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承载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并将其呈现给读者;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又时时以伊瑟尔所说的〃隐含的读者〃的身份与艺术家对话,因为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之中常常会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

因此,离开了艺术家,就没有了艺术创作,也就没有了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和整个艺术活动。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艺术创作主体;世界——艺术创作客体;作品——艺术创作本体;鉴赏者(读者)——艺术创作受体。

艺术四要素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人类艺术活动的复杂性、体统性,并试图从分析艺术的内部结构来完整地理解人类的艺术活动。

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一个完美的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是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无论艺术创作还是鉴赏,都是由现实世界、艺术家、艺术品、鉴赏者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流程,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简述艺术家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1)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和影响。

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对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使非常明显、深刻、普遍的。

因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习俗以及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包括艺术心理和艺术形式诸特征)就说明了这一点。

《艺术概论》教案完整版

《艺术概论》教案完整版
《艺术概论》教案完整版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艺术本质论 • 艺术门类论 • 艺术发展论 • 艺术创作论 • 艺术作品论 • 艺术接受论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艺术概论》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
《艺术概论》是艺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原理、艺术流派、艺术批评等,培 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其在艺术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认识,通过艺术形象揭示 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艺术影响社会生活
艺术作品通过审美教育作用,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 社会进步和发展。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 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将自己对生活的审美体验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
艺术创作过程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 受、观察和思考;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头脑中将生活素材加工、提炼、组合,形成完整的艺 术意象;艺术传达则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艺术家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 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流派评价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似艺术观念、审美追求和创作手法的艺术家群体。对于不同的艺术流派 ,应从其历史背景、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07
艺术接受论
观众在艺术接受中地位和作用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第一讲绪论一、对艺术学、艺术论、艺术概论的理解人类原始社会就有艺术实践活动,艺术理论出现却远远晚于艺术的实践。

由于人们对艺术创造和鉴赏的需要,逐渐寻找艺术发展的规律、以及各门艺术共有的内在特质,从而产生了艺术学。

艺术学之父:“康拉德.费德勒”(德)《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的人文学科。

《艺术学》可分为:艺术论、艺术史、艺术边缘学科群。

“艺术论”任务就是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即艺术共性的东西。

艺术论是艺术学的核心部分、基础部分和主导部分。

艺术论又可分三个层次:艺术概论(普通艺术学);艺术原理(一般艺术学);艺术哲学(元艺术学)。

艺术概论是艺术学的入门教育。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艺术概论的任务是对最基础、最一般的艺术原理进行阐述,并对最常见的、最普通的艺术现象作理论解释。

艺术论又可分三个层次:艺术概论(又称普通艺术学)艺术原理(又称一般艺术学)艺术哲学(又称元艺术学)艺术概论是艺术学的入门教育。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艺术概论的任务是对最基础、最一般的艺术原理进行阐述,并对最常见的、最普通的艺术现象作理论解释。

三、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1.理论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艺术理论的产生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

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与现实的审美规律、主客观关系的规律、形象思维规律、形式美的规律,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规律。

2.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体现与个人举手投足的气质魅力。

体现于做人待事的方式。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的本质是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内部联系。

换句话说,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一种规定性.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作艺术品的人都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不会有艺术。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框架知识结构绪论1、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史具体的描述艺术开展的历史和艺术历史上的各种思潮流派;艺术批评具体的研究和评价某个艺术家、某件艺术作品或某个艺术派别。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根底。

艺术、哲学、宗教和经济根底较远,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根底较近。

1、原始社会是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漫长时期,人类最早的工艺品是打造的石器。

在原始社会的各种艺术现象中,直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原始艺术大都表现的是动物或渔猎场面,而从不表现植物。

2、艺术是为经济根底所决定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3、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

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开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

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那么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

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意义〞的问题。

满足人最根本的物质需要的产品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公用性和实用价值。

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

而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包含并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

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

艺术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一般生产劳动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当者,是一种商品。

而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审美属性。

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绝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最后,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具有特殊性。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10-12章节)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10-12章节)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10-12章节)●第十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专业的艺术家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艺术家的特点:●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由于艺术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艺术家各有分工。

既包括以个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等,也包括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美工等等。

●2、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产,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在作品中熔铸这种炽热的感情,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呕心沥血之作。

●3、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艺术生产需要艺术家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其中,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对艺术创作活动至关重要义。

●4、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离开了创新,文学艺术就失去了生命。

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

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同代人,超越自己。

●5、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

●二、艺术家与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创作客体来讲,再现。

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艺术概论第四讲下艺术创造论

艺术概论第四讲下艺术创造论
8
(三)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 1.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 (1)审美感知 •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
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 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 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 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 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 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 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9
• (2)审美想象 • ①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
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 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 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 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 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 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创造性想 象;
10
• ②想象的特征:A. 审美想象离不 开表象记忆;B. 审美想象是积极 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C. 审美 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 逻辑;
25
• 3. 艺术意蕴 •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
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 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 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 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 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 的最高境界。
26
• (三)典型和意境 • 1. 典型 •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
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 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 2.意境 •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 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 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 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 无限的意蕴。
15
第四编.艺术作品论
• 【要求】理解艺术作品的主要构 成,掌握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 涵,深刻理解典型和意境的意义, 对于艺术风格、流派和艺术思潮 有基本的了解。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论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论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论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一、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

(-)艺术作品的内容,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题材和主题。

名词解释: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作品,艺术家作用一定得物质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形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

题材:广义的题材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

侠义的题材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题材决定论:〃题材决定论"认为题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意义有大小之分,艺术作品的价值正是由题材意义的大小来决定的。

素材:艺术素材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姿态万千的自然风物都可能成为艺术的素材,但只有因艺术家兴趣所致而进入创作视野,并能引起创作冲动的感性的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材料,才可称为素材,是题材的基础,艺术的创作的重要环节。

主题:在艺术鉴赏中,从作品中提炼出凝聚而成的情、理的〃精髓〃。

它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包括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作用两方面。

作品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包括哪些?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概括为外在的物质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内容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渗透、融会合一的。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它的形式的含义,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

1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2、艺术作品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是一种精神性的内涵。

3、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我们常说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就来自作品的内容中的情感与思想,即我国古代理论中的情与理。

4、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

2023年艺术概论及答案

2023年艺术概论及答案

艺术概论一、主观题(共10题,每小题10 分,共 100分)1、形象性。

(名词解释)2、什么是灵感思维?3、请举例说明艺术教育如何塑造人的个性和共性。

4、简述欣赏文本的构成要素5、艺术形象具有哪些本质特征?6、艺术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艺术的形象性特征有哪些?8、请举例说明艺术批评具有哪些功能。

9、《掷铁饼者》(米隆)10、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

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岀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3、狭义的艺术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受教育者掌握这种语言。

从广义上来说,通过对艺术语言的欣赏和接受,“不仅其他的符号学系统在艺术语言中得到同化,而且艺术语言本身也进入生活中,帮动人们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互相理解,使人的交往过程审美化”。

通过艺术这种个性与共性的混合存在物,受教育者不但可以完善个性,还可以实现社会性交往的审美化。

正是通过艺术,人可以在实现自己与他人的“互相理解”的同时,又保持了自我。

当这种个性选择的艺术表达方式越是恰当,艺术家的个性就越发彰显和被更广泛地理解,对受教育者而言也愈发可以获得共鸣与感同身受。

4、欣赏文本指艺术作品的创作文本经过欣赏者欣赏之后所形成的审美想象文本,是艺术作品真正完成和实现的标志。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38课程学分:先行课程:适用专业:电艺、广告参考教材:1.《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王宏建2、《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宏建袁宝林3、《美学导引》天马图书有限公司王畅张秉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告班和电艺班的专业基础课。

《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

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艺术概论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在为学生提供作为未来设计师所需要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艺术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三)素质养成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如不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靠或无具体要求,则不填此项)三、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绪论教学学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理解《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掌握《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二)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知道该门课程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地位。

三、主要教学内容1绪论什么是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艺术概论学科的建立艺术概论的任务四、考核知识、技能点《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发生教学课时数:6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二)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艺术的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三个主要特征三、主要教学内容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一、艺术的实质:1.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2.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3.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社鞥长,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审美创造。

艺术生产意义,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二、艺术的本质(科学论断):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3.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三、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社会关系)。

四、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没有形象,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

艺术形象的含义:⑴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的景象,事物;⑵透过这些景象、事物所显露或暗示的内部蕴含。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a)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

c)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高条件)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和更广泛的共性。

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典型形象:就是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典型形象的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是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

1.主体性a)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概论》讲义

《艺术概论》讲义

《艺术概论》绪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1.《艺术概论》,顾名思义,就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P1 A2.《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P33. 德国美学家康拉德·费德勒最早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分离的构想。

4. 艺术学包括: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史。

5. 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的关系。

P4 B6. 艺术回归社会的中介就是艺术接受。

P67.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反映。

从创作活动的角度看,艺术又是艺术家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状态,二者具体地统一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之中。

P68.马克思曾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① P89. 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P810. 关于艺术的起源1. 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p13关于艺术起源,最早产生的是模仿说。

代表(西方):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莎士比亚、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中国):姚最、张璪、荆浩、袁宏道、王履等。

苏格拉底2. 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p10代表: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直觉说”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直觉即创造,即艺术。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直觉表现”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唯我论”3.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p191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代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德国(美学家)席勒:“艺术起源于游戏”英国(哲学家)斯宾塞4.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p193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1、家庭:家庭对艺术家的思想性格的形成起着最基础的、潜在的、永久性的影响作用。

2、民族:通过传统的民族血缘观念,文化艺术习俗渗透到艺术家的头脑和血液之中,
潜移默化而又强大地牵引着艺术家去顺应它,表现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3、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对艺术家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尤其在网络时代,时代精神对艺术家们所起的作用更加迅速、直接、全面而又强大。

艺术家要有为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1、从创作过程来看: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环节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的创造精神。

2、从艺术作品来看:一件艺术品的命运是由艺术家来决定的。

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代替性
1、从艺术生产活动来看:不同的艺术家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能力、艺术创作经验等各不相同,社会生活素材也不相同,使用的艺术语言也千差万别,造就了艺术作品的独特;同一艺术家在在不同的时间创作的同一艺术作品也具不同的思维、灵感和艺术意象。

2、从艺术作品来看: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同一艺术家的不同作品也具有不可代替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艺术家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与深刻的见解
世界观:决定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深刻的思想:决定着艺术家的作品的生命力。

2、广博的文化素养
一般文化:基础
姊妹艺术文化:影响和促进专业文化
专业文化:影响中创作者的能力
艺术的表现力:由艺术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感受力组成。

(体现在审美上)
3、丰厚的生活积累
丰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
生活在给艺术家磨难的同时也造就了艺术家,艺术家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埋在生活的土壤中才能从中汲取养料,化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才能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

从而产生创作冲动。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受力
A、应该从艺术的视角敏锐地观察与感受社会生活的能力,要对观察的事物的特征敏锐地把握并产生深刻的感受,这是创作的前提。

B、艺术家去感受客观事物的时候带着自己的艺术思想、情感和不同的心境去感受和观察客观事物。

2、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记忆力
A、艺术家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一个艺术家才华的高低的标志,能够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性
B、丰富的记忆储存是想象的想象力的根源,是艺术创作的素材和强大的心灵敏感区,会构成艺术创作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

3、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
创造力:对艺术家而言,追求其作品的不可重复性。

对艺术作品而言,优秀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且其生命力在于创造和创新。

精湛的技巧和表现才能:需要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来完成最后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艺术技巧需要在艰苦的磨练中得来。

艺术技巧又是不断发展的,优秀的艺术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
一步发展、创造、运用新的艺术技巧,以适应当代艺术的需要。

3、不断优化心里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A、艺术心里定势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的每一个基本环节。

决定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度,奠定了艺术家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力的强度。

B、艺术家的心里定势有高低、优劣之分。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围绕创作意图,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手段,把它物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一、艺术体验(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准备阶段创作素材
准备的两个方面:
1、创作的素材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A直接体验:亲身经历(不仅获得创作素材,还进行着情感积累)和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获得切身感受和独特发现)
B间接体验:从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汲取经验和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

2、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的萌生,是创作的精神准备。

创作动机的触发,是推动艺术家进入实际创作过程中的驱动力,是一种实践性的动力。

二、艺术构思(进行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加工阶段审美意象
1、艺术构思的两个阶段:
A、艺术胚胎的萌芽和孕育阶段
B、艺术胎儿及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2、艺术典型: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普遍性和高度概括性。

艺术构思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

目的在于创造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三、艺术表现(进行艺术创作的最后步骤)——表现阶段艺术形象
1、构思艺术意象需要用到独特的艺术语言。

2、艺术表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媒介载体。

3、需要用到艺术表现手段和技能技巧。

4、要注意艺术形象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5、艺术表现要遵循各种艺术的特殊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