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各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合集下载

济宁为什么叫济宁?济宁各县市名字的由来你都知道吗?

济宁为什么叫济宁?济宁各县市名字的由来你都知道吗?

济宁为什么叫济宁?济宁各县市名字的由来你都知道吗?⼭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称崤⼭或华⼭以东的地区为⼭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

⾄唐代和北宋时代,太⾏⼭以东的黄河流域⼴⼤地区被称作⼭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东专指齐鲁之地。

到了⾦代,设置了⼭东东、西⼆路,⼭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

明代初期设置⼭东⾏省,后改称⼭东承宣布政司。

清朝初年,设置⼭东省,“⼭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济宁,因居其中⽽获济⽔之宁⽽得名。

古济州,治于巨野。

1150年巨野⽔灾,遂移济州于任城(今济宁)。

元升济州为府治,由于地势较⾼不受泛滥之害居其中⽽获济⽔之宁,故名“济宁府”。

济宁之名⾸见。

1983年改为地级市。

济宁市市名由来秦置任城县;因地濒济⽔,五代时⼜设济州,初治巨野;但⾦时巨野⼀带常被⽔淹,⽽任城地势⾼亢,遂迁之。

元时则取安宁意,更名为济宁府,后升为济宁路。

明代,济宁路降为州。

清初,改为直⾪州。

民国初年,改为济宁县。

1946年设济宁市。

1953年设济宁专区,1976年专区改称地区。

1983年10⽉撤销济宁地区设省辖地级市。

市中区秦置任城县,1913年改济宁县,1946年划济宁县城关设⽴济宁市,1983年改市中区。

任城区 1993年12⽉设任城区,因境内⾃秦⾄明代先后设置任城县、任城国⽽得名。

曲⾩市曲⾩之名在《礼记》⼀书中就已出现,因"鲁城中有⾩,委曲长七⼋⾥"。

故名曲⾩。

周为鲁国都。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

隋开皇⼗六年(596年)更名为曲⾩。

1986年设⽴县级曲⾩市。

兖州市充州之名由来已久,《禹贡》记载:“河惟兖州”。

⾔此州东南据济⽔,西北据河。

禹时分天下为九州,兖州即为九州之⼀,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的“⽔”⽽得名。

“沇”与“兖”字同⾳、通⽤,故名。

1992年建市。

兖州之兖字,始作沇,古⼈将篆⽂⽴⽔写成横⽔,置于允上⾪变为六成兖。

古沇即兖字,也即现今常⽤的兖字邹城市公元前221年设驺县,唐初改驺县为邹县,1992年10⽉改名邹城市。

山东省各县市区名字的来源

山东省各县市区名字的来源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山东省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二、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三、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山东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区,外地人容易读错地名!

山东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区,外地人容易读错地名!

山东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区,外地人容易读错地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省是一个名人辈出的省份。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

截至2014年1月,山东省有2个副省级市(济南、青岛)、15个地级市。

其中,就济宁市下辖兖州区,外地人非常容易读错这个名字。

一首先,就兖州区的“兖”字,读(yǎn)这个音。

兖州区属于山东济宁市,北邻宁阳,南、西分别与邹城、任城接壤,东隔泗河和孔子故里曲阜毗邻。

兖州历史悠久,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般认为兖州的这个“兖”字,来源于兖水。

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

济水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部分,后来由于水系变化,黄河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济水了。

二同时,兖州的“兖”字,还被后人赋予了地名之外的新含义,那就是端信。

此说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的纬书《春秋元命苞》:“兖,端也,信也。

故端信是说山东兖州地区的百姓行为端正,诚信无欺。

在夏商周时期,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不过到了汉朝时期,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一说十四州),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东郡、陈留、济阴、泰山、东平六郡国。

三三国时期,兖州属于曹魏。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阴郡、任城国、高平国八郡国五十六县。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汉朝到晋朝的兖州,地理范围非常辽阔。

公元622年,唐朝平徐元朗部,置兖州。

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置兖州都督府,辖兖、秦、沂三个州。

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秦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

宋朝建立后,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兖州属京东西路。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个人能力和手头资料有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诸位指正。

济南市:齐置泺(趵突泉)邑,后改历(千佛山)下。

汉改济南,因地处古济水之南得名。

市中区 |因地处市区中心,得名市中区。

历下区 |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天桥区 |辖区内横跨胶济、津浦两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槐荫区 |因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得名为槐荫区。

历城区|汉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而得名,1古县治今属历下区。

长清区 |长清因境内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章丘市 |由于境内有座章丘山(现女郎山)而以山命名。

平阴县|因地处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又居古济水之阴,故名平阴。

济阳县 |因县在济水之北而得名,金天会七年置济阳县。

商河县|隋置滳河县,因有滳河水流经得名。

宋(1086年)改为商河县。

青岛市:得名于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故名。

市南区 |位于青岛市市区南端,故名市南区市北区 |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四方区 |沿用境内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1994年4月,将原沧口区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李沧区。

崂山区 |以境内的崂山而命名。

城阳区 |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黄岛区 |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胶南市 |因在原胶县南部而得名。

胶州市 |因胶水“水色如胶”而得名。

平度市|道光年间《重修平度志》记载:“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故亦无确切定义。

莱西市 |:因地处莱阳之西而得名。

即墨市 |因古城坐落在墨水之滨而得名淄博市:得名于境内淄川和博山张店区|古称黄桑店。

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遐迩闻名。

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

临淄区 |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博山区|其一,境内多山山,故名;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名。

周村区|战国前,因地处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

济宁市12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济宁市12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济宁市12县市区名称的由来济宁行政区划是有12个县市趣组成,分别是:两区:市中、任城;三市:兖州、曲阜、邹城;七县:金乡、嘉祥、鱼台、微山、泗水、汶上、梁山-济宁因有了悠久的历史,所以济宁各地县(市区)的名字的由来就大有说法~ -1、微山县以“人”得名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殷畿内国有几说,一说夕阳微山湖在今山东梁山,一说在今山西潞城),故称他为“微子”(子是爵位)现微山岛主峰顶上有微子墓,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梁山是以“山”得名-梁山县以梁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后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梁国境域,传说为皇家猎场,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故更名为“梁”。

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

相传梁山北麓、小梁峰阳坡的松柏林为梁孝王墓地,旧有石碑“帝子遗碑”,为寿张八景之一,明代因黄泛淤没。

三说是因避东汉武帝叔父刘良的名字,便改“良”为“梁”。

寿张县原名寿良,亦属因避刘良而更名。

-3、鱼台县是“地”得名-鱼台县远古时期曾是东夷太昊部族聚居的地方.西周时期县境西南部属极国,东北属茅国。

春秋为棠邑。

战国为方与邑。

秦置方与、湖陵二县。

北齐县废。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方与县。

鱼台之名始于唐代,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鱼台,后隶属关系有所变更。

而县名沿用至今。

-4、金乡县是以“传”得名-金乡县远在氏族部落时期是有仍氏(缗姓)聚居的地方。

金乡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

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

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所以说以“传”得名。

- 5、泗水县是以“河”得名泗水县五帝时为古都近畿,夏商有卞县北周后的各朝,历代置县.县名几经便更,直至隋朝置泗水县。

名由来

名由来

名由来: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

汶上春秋称中都,汉代称平陆,处汶水下游,古代贵上,以下为上故称汶上。

全县境内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经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经中东部而后汇流到小汶河,包括县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于汶水的补给,犹如山上,车上等等,汶上整个县域地处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

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省级湿地公园-汶上莲花湖湿地公园莲花湖公园位于汶上县城北莲花湖区域,湿地总面积200公顷。

2009年通过省级湿地公园评审。

莲花湖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系统多样,有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野生芦苇、蒲草、鸭嘴草等湿地植物群落是该园植物群落的典型代表。

该园还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旅游观光价值,公园以莲花湖为主干,以“水库”和“溢流坝”为结点,以莲花湖、泉河、大汶河、大运河、小汶河等河流组成“龙形水系”。

通过打造花园水城,建设“二库”和“三区”“,构建汶上县“湿地生态保护、湿地文化宣传、水质净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和河流湿地。

二库:莲花湖水库和杨店水库:莲花湖水库已建设完毕,杨店水库已开始规划建设。

三区:莲花湖旅游度假区、莲花湖湿地恢复保护区、城市旅游区。

公园建设期6年,分二期工程,2005-2008为第一期,2008-2011年为第二期。

一期工程:包括引汶拦蓄枢纽工程,水库绿化工程、园林景点建设,莲花湖道路建设,防护林建设。

二期工程:包括杨店水库建设,泉河中、上游湿地保护区建设,城市旅游区建设。

完成所有规划项目,形成生态特色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公园。

济宁简介

济宁简介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现辖2区(市中区、任城区)、3市(兖州、曲阜、邹城)、7县(泗水、微山、鱼台、金乡、嘉祥、汶上、梁山)共12个县市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个旅游度假区。

总人口822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璀璨。

济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夏朝时称仍国,周朝称任国、鲁国,秦朝称任城,北宋时称济州济阳郡。

元朝定名为济宁,据传因地势较高,常免于济水之患,可保安宁,故而得名。

济宁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

在这片沃土上,相继经历了东夷文化、儒家学说和多元文化三次辉煌期,孕育了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也是轩辕黄帝的故乡。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使济宁成为“水陆要冲,舟车云集”之地,文化又具有融南汇北的特色,被称为“江北苏州”。

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孔庙、孔府、孔林为世界文化遗产,曲阜、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级宏大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主建地就选址在曲阜、邹城及两市之间的九龙山区。

资源优势明显。

济宁具有平原、山区、湖区多种地形,是山东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具有较高知名度。

拥有30多种矿产,煤炭储量250多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

电力装机容量920万千瓦,占全省六分之一,年发电量423亿度。

淡水资源充沛,境内河流众多,微山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东有“三孔四孟”、西有水泊梁山、南有河湖湿地、北有中都佛苑,形成了儒家文化、始祖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辉映,“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旅游格局。

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前年升格为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中国侨联等部委联合主办。

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连续三届在我市颁发。

济宁市行政区划史,西汉境内十九县,兖州为古代中心

济宁市行政区划史,西汉境内十九县,兖州为古代中心

济宁市行政区划史,西汉境内十九县,兖州为古代中心全文约2100字,配地图12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

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济宁市行政区划范围。

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

此时今济宁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一县,分属四郡。

鲁县,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置,即今曲阜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名为汶阳县,十六年又改为曲阜县,延续至今。

瑕丘县,秦置,即今兖州区行政建制的起源。

属薛郡。

先后改名为瑕县、嵫阳县、滋阳县,1961年改名兖州,延续至今。

范县,秦置,即今范县行政建制的起源。

最初县城治今梁山县西北,隋朝迁治今范县东南,明朝迁治今莘县古城镇。

1956年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方与县,秦置,即今鱼台县行政建制的起源。

唐宝应元年(762年)改鱼台县,其县治几迁,1964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邹县(也作驺县),秦置,即今邹城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最初治今邹城市东南,北齐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平阳县,治今邹城市;爰戚县,治今嘉祥县西南;亢父县,治今济宁市南;东缗县,治今金乡县;湖陵县,后改湖陆县,治今鱼台县东南;戚县,治今微山县。

上述六县汉至南北朝期间废,存在时间短且不重要,不详述。

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

此时今济宁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九县(含侯国),分属六地。

东平陆县,西汉置,即今汶上县行政建制的起源。

后陆续改名平陆县、中都县、汶阳县,金泰和八年(1208年)改名汶上县,延续至今。

任城县,西汉置,即今任城区行政建制的起源。

最初治今任城区东南,北魏徙治今址。

明并入济宁州为州城,民国初改置济宁县,延续至今。

桃乡侯国,治今汶上县东北;乘丘县,治今兖州区西;樊县,治今兖州区西南;卞县,治今泗水县东;郚乡侯国,治今泗水县东南;橐县,治今微山县西北。

上述六县(含侯国)东汉至南北朝期间废,存在时间短且不重要,不详述。

西晋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

此时今济宁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三县,分属四国。

鲁国,西汉初改薛郡置,其后时为鲁郡,时为鲁国。

家乡济宁

家乡济宁

梁祝文化
• 梁祝故里在今微山县马坡一带,郭沫若根据清人 焦循《剧说》中有“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 明人刻石”的记录,曾派员来济宁嘉祥了解情况 ,但因《剧说》中所记的祝英台墓地点不准确, 故未找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尚未设置微山县 ,今墓碑所在地属济宁县与邹县交界带。1952年 ,修浚白马河工程中,梁祝墓碑始见天日,并由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在当地保存。1976年,大搞农 田基本建设时,梁祝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直到 20世纪90年代,才又一次复出。梁祝墓碑立于明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可以说今微山马坡 ——邹城峄山一带就是上演这幕中外闻名的爱情 悲剧的舞台。由于梁祝故事与生具有的平民性质 ,主人翁不可能载入正史,这就决定了它在民间 流传的历史命运。因而,对其真实的发源地长期 以来语焉不详。
• 东方圣城·孔子故里
•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 期鲁国国都。 • 代表景点有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孔庙、“天下第 一家”的孔府,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 历史文化遗产。
孔庙、孔府规模宏大,文物荟萃,是全国三大古 建筑群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 遗产”。现保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西汉以来 历代碑刻5000余块,古树名木17000余株,库藏文物 十万余件
济宁文化
• 孔孟文化 • 以孔子诞生地曲阜和孟子诞生地邹城为主, 代表景点有被称为中国书 • 法艺术宝库的孔庙、“天下第一家”的孔府 、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历 史文化遗产。孔庙、孔府规模宏大,文物荟 萃,是全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 邹城代表景点有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 。
水浒文化
• 水泊梁山因《水浒传》而闻名天下,忠 义堂、断金亭、黑风口、水浒寨、一关、 二关等景点构筑了梁山大寨的雄姿,宋江 寨墙、扭头门、宋江井、疏财台、试刀石 等遗迹诉说着英雄故事,左寨七英、双雄 镇关、花荣射雁、逼上梁山等巨型石雕再 现了当年好汉的风姿,大型唐三彩壁画《 水浒英雄聚义图》、三十六天罡星雕像、 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记》并称当代三 大水浒艺术珍品。其中的《水泊梁山记》 是著名书画大师范曾2002年专门为水泊梁 山风景区撰写。形成了南有《岳阳楼记》 、北有《水泊梁山记》的文化格局。

济宁任城的历史由来

济宁任城的历史由来

济宁任城的历史由来任城(济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何时何地?上古风姓古国任国故址在哪里?作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任姓具体起源在何处?带着这些疑问,我与任子文化研究会的任永东夫妇一行,循迹泗河古道,探源石里古村,欲解这些迷津。

一、石里或为最早任国都邑石里村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东北5公里,距济宁市区(任城区)25公里。

当天下午,我们驱车从市区出发,循泗河古道东南徐行,来到这个阡陌纵横、河流密布的聚落。

“这里应是最早的古任国故址”。

在进入石里村必经的“护城河”--石里沟的一座石桥时,任永东说。

任永东的说法自有他的依据。

村头出土的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隋开皇六年仲思那等造桥碑》,记载了公元586年(任城迁走68年后),石里村南古泗河上造桥的必要性及造桥的经过功绩,造桥后的迷人美景。

与石里村相距7000米的仲浅村,因孔子弟子仲子路后裔西汉时自泗水故里全族迁于此地而得名。

上面隋碑记载的造桥者仲思那等人即为仲子后裔。

史界多以仲浅为今任城旧址,任永东认为更早的古任国都城应在石里一带。

他说,仲浅作为任城治,是在隋朝之后或更晚。

其实,石里和仲浅相距不远,皆为古任国旧治辖区,应为其不同时期的治所。

石里的“里”,原为古城区划古称的“里”或“闾里”,为中国古代城市居民聚居之处,春秋或更早,各国都城就有以闾里为单位的居住方式。

由此推断,“石里”之名与某座都城有关。

任永东确信,这座都城,就是古任国(有仍国)国都。

史书记载,任国,夏朝称有仍、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方国。

著名的历史事件“少康中兴”,就记载着夏朝寒浞叛乱弑君相,相之妻子怀着少康避祸娘家任国,生下少康,复国中兴夏朝的故事。

没有“少康中兴”,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夏朝方国任国的都城,应该就在今天的山东济宁微山县十里村--仲浅村一带。

“宁走三江口,不从石里走”。

一些古谚和民间传说也印证着石里昔日的繁盛。

据称,石里原有99座庙,99个行,99个姓氏。

天齐庙、玉皇庙、火神庙、华佗庙、大寺庙、二郎庙、奶奶庙等遗迹犹存。

济宁城历史变迁——谈谈济宁城区的演变(上)

济宁城历史变迁——谈谈济宁城区的演变(上)

济宁城历史变迁——谈谈济宁城区的演变(上)早在新时期时代,从市区东郊琵琶山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已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他们与黄河下游的其他部落共同创造了大汶口文化。

夏、商、周时代,济宁称为“仍国”或“任国”(“仍”、“任”同音)。

商代时多次迁都,南庚时期曾迁都于“奄”,即是现在曲阜市。

此外,商代济宁地区的方国部落十余个,部分为商族族系,部分为夏代部落方国承袭演变而来。

商代济宁境内方国示意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任国改置任城县,属薛郡。

即是说,任城县开始有“城”,这座城系任国的“国城”,秦时改为“县城”,治所大致在如今的泗河入户口附近的仲浅村。

由此,“任城”作为一个地方政权所在地的名字,就出现在历史上了。

秦代济宁周边郡县示意图据《续山东考古录》记载,“任城县古城,在(济宁县)东南四十里古横坊村(今微山县仲家浅)”,经西汉、东汉、三国、西晋至东晋,城址未变。

西汉建元年间所置郡(国)县示意图南朝刘宋时期,任城县并入亢父县。

至北魏复置任城郡任城县,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移任城于今市区任城路(王母阁路),即今城南二里至小南门,“并为任城郡治”。

古任城城址的变迁,不仅为隋唐时期任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济宁城的发展开拓了锦绣前程。

齐魏时期所置郡县示意图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任城县属于兖州。

唐朝,属河南道兖州鲁郡。

五代盛唐时期,据李白《任城县令厅壁记》,当时的任城已经成了鲁西南的交通要冲,不仅成为“地博厚,川疏明”,“万商往来,四海绵历,实泉货之”的繁华城市,而且还是一座“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

扶老携幼,尊尊亲亲”的文明古邦。

为此,李白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携家来任城居住,长达十六年之久,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唐代开元二十九年所置州县示意图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均袭唐制,后周时,据《山东通志》载,“周、濒济水,立济州”。

《续山东考古录》云:“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任城属济州。

济宁历史讲座

济宁历史讲座
兖州:瑕丘——瑕县——滋阳(嵫) 曲阜:鲁县——曲阜 泗水:卞县——泗水 邹城:邹县 微山:1953年8月建,由邹、滕、渔、沛等县组合 金乡:东缗——爰戚——金乡 嘉祥(金皇统七年,公元1147年):爰戚——嘉祥 鱼台:方与——鱼台 汶上:东平陆——中都——汶上
梁山:1959年8月25日建,寿良、寿张、昆山,汶上、郓城等划入
元圣周公
和圣柳下惠
巧圣鲁班
济宁名人
3.其他名人
思想家——仲长统、王弼 文学家——王粲、孔融、孔尚任 史学家——左丘明、谷梁赤 科学家——王叔和、秦九韶 军事家——檀道济、刘表 富商大贾——猗顿、子贡、曹邴氏 小县不大四尚书(吴岳、王杲、郭朝宾、路迎) 其他名家——少康、孟母、郑均、文成公主
文物古迹
1.古城: 鲁国故城
勘探控制分区图 1977-197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由山东省文化局济宁市革命委员会 组织了鲁故城的大规模勘探调查
文物古迹
济宁古城 邾国故城
清代济宁古城
文物古迹
2.古建群——孔庙孔府
大成殿
孔府大门
文物古迹
2.古建群——孟庙孟府
亚圣过街坊
亚圣殿
文物古迹
1.三皇五帝在济宁
伏羲
神农
黄帝
济宁名人
少昊
颛顼
帝舜
济宁名人
2.八大圣人
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至圣孔子
做过乘田、委吏、司空、司寇、 中都宰、代理宰相等官职。
济宁名人
亚圣孟子
复圣颜回
济宁名人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济宁历史

汶上简介

汶上简介

汶上简介县名由来:汶上,顾名思义就是汶水之上(这只不过是望文生义)。

汶上春秋称中都,汉代称平陆,处汶水下游,古代贵上,以下为上故称汶上。

全县境内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经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经中东部而后汇流到小汶河,包括县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于汶水的补给,犹如山上,车上等等,汶上整个县域地处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

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属济宁市,东临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

日东高速横穿东西,105国道纵贯南北。

距京沪线兖州站、京九线梁山站及京福、京沪高速公路、京杭运河杭运码头均40公里。

下辖汶上镇、南站镇、康驿镇、南旺镇、刘楼乡、次丘镇、寅寺镇、郭楼镇、郭仓乡、杨店乡、军屯乡、白石乡、苑庄镇、义桥乡等十四处乡镇。

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县城西北隅的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宋代,气势雄伟。

1994年3月,在塔内发现了141件佛教圣物。

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

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汶上相继有四人出任尚书之职。

汶上现存众多名胜古迹,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和细石器化距今约1—1.5万年。

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堪与曲阜的孔庙相媲美。

汶上县工业门类齐全,现已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煤炭、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75%。

棉纱、坯布、砻谷机、发电机组、服装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汶上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盛产小麦、大豆、玉米和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已形成了草莓、韭菜、大蒜、银杏、辣椒、洋香瓜、中药材、花卉等优良品种生产基地。

汶上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以煤为主,总储量18亿吨,有两座煤矿已建成投产,另有三座正在建设当中,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200万吨,具煤炭产业化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县可开采矿产50余种,主要有金、铁、铅、水晶、脉石英、花岗岩、石灰石等。

济宁地理

济宁地理

济宁地理一、简介1、济宁名字的由来古时候有条很有名的大河叫济水,起源于河南的济源,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四渎”。

济南因为位于济水的南面称济南。

济宁是为了祈求济水带来安宁而得名。

2、地理位置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

东临临沂,西接菏泽,南面是枣庄江苏徐州,北面与泰安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相望。

管辖范围位于东经115º54´~117º06´之间,北纬34º25´~35º55´之间。

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总面积10684.9平方公里。

3、行政区划济宁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2个区——任城区、兖州区。

2个县级市——曲阜市、邹城市。

7个县——梁山县、嘉祥县、汶上县、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泗水县。

二、自然地理1、地形济宁市属鲁中南山地与鲁西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区鲁西南凹陷区,全市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总的来说四周高中部低,如一蝶形盆地。

中为南四湖(微山湖、独山湖、邵阳湖、南阳湖的总称)纵贯南北。

2、气候济宁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多偏南风受热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多晴寒天气;春秋两季为大陆环流调整时期,春季易旱多风,回暖较快;秋季凉爽,但时有阴雨。

年平均气温为13.3~14.1 ℃,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597~820mm左右。

3、水文济宁境内除北部少数乡镇属黄河流域外,大部分属淮河流域。

北部的小汶河、黄河、东平湖属于黄河流域。

主要河流有泗河、白马河,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中部是南四湖。

南四湖是由微山湖、邵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水域连成,亦称微山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常年蓄水20亿m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日出斗金”的美誉,中国12大湖泊之九,且大多数河流以南四湖为集水中心。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济宁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济宁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济宁济宁位于山东西南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夏商为“任国”(或“仍国”)地。

周代属鲁国。

秦始皇设任城县延续至宋代。

518年,任城县建治于今市区驻地,同时设任城郡。

唐代,任城已成为东鲁地区的一个重镇。

金代,济州由巨野徙治任城。

1271年,元朝置济宁府,治任城,“济宁”之名始见,任城县也改称济宁县。

明初为济宁府,后降为济宁州。

清代为直隶州。

济宁历史悠久,有许多知名人物,相传“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夏王朝第六个国王少康出生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都诞生在济宁市辖区内。

孔子的学生樊迟,东汉今文经学家魏应、尚书郑均、太尉王龚、司空王畅、经学家何休等都是济宁的历史名人。

曹操、杜甫、李白等文人墨客都在济宁留有足迹。

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曾在此驻跸,题词作赋。

济宁自元代开凿大运河后,成为南北运输的要地。

到明永乐年间,济宁已是“水陆交会,南北要冲之区;襟带汶泗,控引江淮、灌运咽喉”。

元明清三朝总管运河河道的河漕衙门一直设在济宁,济宁因而被誉为“运河之都”。

明清时期,济宁为京杭运河沿岸的七大商埠之一,与淮阴、临清并列为运河三大名镇。

现存众多名胜古迹,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铁塔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堌堆遗址、亢父故城、肖汪庄墓群、太白楼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台遗址、城子崖遗址、义合遗址、党堌堆遗址、西汉丞相灌婴墓、东汉经学家何休墓、浣笔泉、凤凰台遗址等。

此外还有汉碑群、东大寺、王母阁、岱庄教堂、古运河、明清时代的商业街竹竿巷、明代的获麟观音庙、清朝画家戴鉴的荩园等。

济宁城历史变迁——谈谈济宁城区的演变(中)

济宁城历史变迁——谈谈济宁城区的演变(中)

济宁城历史变迁——谈谈济宁城区的演变(中)北宋时期,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任城县“属京东西路济州,亦曰济阳郡,郡治巨野县”。

北宋时期济宁周边州县示意图南宋时期,任城系金统治区。

据《济宁乡土志》载:因济州治所巨野常被水淹,而任城“地势高亢”,“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便“迁州(济州)治任城”,即以任城行使济州事。

引人注目的是,金时的济州治所任城,据《济宁直隶州志》云,系任城县故城北门外“依郭”而筑的一座新城——现今城址,这座新城,不仅多次成为“济州治”所在地,而且还成了“任城”又名“济州”的由来,以及由“济州”演变为“济宁”州、县、市和市中区建制的渊源。

金代济宁周边州县示意图“济宁”一名的最早出现,据《济宁乡土志》记载:“金时即有济宁路转运使之称”,因“济水南汇泗,北会汶,州居其中,故以济宁为名”。

据《济宁直隶州志﹒职官览》载,“济宁路转运使”系金“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设。

那么,1155年可谓“济宁”一名最早的年代。

元朝初年,据《元史﹒地理志》载:“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治任城”;“十二年(公元1275年),复立济州为济宁府,而任城县废。

十五年(公元1278年)迁府于济州,以巨野行济州事”。

“十六年济宁升为路,置总管府。

”十七年(公元1280年),据《济宁直隶州志》载:济宁路大水,平地丈余,巨野一带被“河水淹没”。

而任城“地势高亢,关津险阻”,能保平安。

所以,当年就废了“济州”,元慧宗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济宁路移至任城。

在任城就只保留济宁路和任城县两级政府。

从此,已有三百四十余年的“济州”,就为“济宁”一名所取代。

元代济宁周边行政示意图明朝时期,据《续山东考古录》载,任城已为“明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济宁州”,并注明,这是由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济宁路为府,十八年(公元1386年)为州,废任城县”之故。

济宁州辖嘉祥、巨野、郓城三县。

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它的政治经济地位。

济宁的地名文化

济宁的地名文化

济宁的地名文化地名属于文化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风土民情和古今史证。

如“凤凰山”原为祭祀凤凰而名;“渔山”则因舜渔雷泽而得名。

今就济宁市区街名的成因透视济宁风情。

明、清两代是济宁城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部街名成于明代,至清代略加改变后而定型。

官与街名明代按察院驻地称“北察院街”,清代都察院驻地即为“南察院街”;清运河厅官署旧址为“厅门口街”;运河道署旧址为“道门口街”;总督河院署旧址为“院门口街”;因济宁州衙而得名的是“州后街”,因济宁县衙而得名的是“县前街”;以旧时官备粮仓而得名的是“御米仓街”;以济宁守备署的操练场而得名的是“小教场街”。

明代济宁设济宁卫,领5600 人进行屯田垦荒,近郊三里屯、五里屯、刘家营、汪家营,都是当年的名称,济宁卫驻地得名“卫门口”。

清代临清卫在济宁设过设备署,曾在济宁境内领四十七屯户村庄,署衙驻地人称“临清卫街”。

济宁卫守备署设有监狱,“卫监街”即监狱旧址,后人以为不吉, 雅化为“卫鉴街”。

明代济宁设驿站, 留下了两个街名“馆驿街”、“马驿桥街”。

清代河院、河道两署设官用乐队,其驻地为“鼓手营街”。

明清两代有巡更夫卒,其巡行之路称之为“更道街”、“马道街”。

州、府、县举子集于济宁会考,其考场旧址原名“考棚街”,而后称“考院街”。

水与街名运河在济宁城西入境,而在市区折转90 度从城南出境,临河街道命名必然与运河相关。

“河湾街”就是一例。

此外,“大闸口”、“小闸口”、“武泰闸”、“草桥口”、“坝口街”、“越河街”、“济安桥街”、“河晏门街”、“太和桥街”等都是以运河、越河、府河之堰、坝、桥、闸而命名。

明清商业繁荣,近河店铺居民以饮河水为主,济宁出现了运卖河水的职业和专用取水码头,运水的小巷就名为“水胡同”、“水路街”。

“七铺街”、“八铺街”是古运河卸货码头的专用货场。

皇帝南巡在济宁也留下了二个街名,清康熙帝南巡曾在济宁停船登岸休息,少不得搭棚遮荫,因而留下了“皇棚湾”的街名;乾隆皇帝南巡,曾在坝口登岸,经过了一个胡同,从此便有了“龙行胡同”。

城市名由来

城市名由来

山东及其十七地市名称的由来,你知道多少??(附:济宁各县市名称来历)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

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

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

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

西汉置济南郡,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济南之名始现。

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济南开始建城设治。

此后,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大都会。

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青岛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原为一渔村名。

1891年,清gov-ern-ment议决在胶澳(青岛)设防,是为青岛建制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

并开始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形态初具雏型。

1899年德皇将胶澳租借地的新区(即现在市南区及市北区一部分)命名为青岛。

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淄博因临淄与博山而得名。

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

以后区划和名称几经变更,至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分设,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

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

1918年建镇,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县级)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区,1958年9月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

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

1961年9月改为地级市。

东营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

明洪武年间建村。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

由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各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微山县是以“人”得名
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

微山湖以微山得名。

微山以微子得名。

微子名启.是殷纣王庶兄。

原封地于微(殷畿内国有几说。

一说夕阳微山湖在今山东梁山。

一说在今山西潞城)。

故称他为“微子”。

(子是爵位)现微山岛主峰顶上有微子墓。

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山县是以“山”得名
梁山县以梁山得名。

梁山。

本名“良山”。

后易名“梁山”。

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梁国境域。

传说为皇家猎场。

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

故更名为“梁”。

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

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

相传梁山北麓、小梁峰阳坡的松柏林为梁孝王墓地。

旧有石碑“帝子遗碑”。

为寿张八景之一。

明代因黄泛淤没。

三说是因避东汉武帝叔父刘良的名字。

便改“良”为“梁”。

寿张县原名寿良。

亦属因避刘良而更名。

鱼台县是以“地”得名
鱼台县远古时期曾是东夷太昊部族聚居的地方.西周时期县境西南部属极国。

东北属茅国。

春秋为棠邑。

战国为方与邑。

秦置方与、湖陵二县。

北齐县废。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方与县。

鱼台之名始于唐代。

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鱼台。

后隶属关系有所变更。

而县名沿用至今。

金乡县是因“传”得名
金乡县远在氏族部落时期是有仍氏(缗姓)聚居的地方。

金乡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

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

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

初在山北凿墓。

得白兔。

以为不吉。

更葬山南。

凿而得金。

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

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

所以说以“传”得名。

泗水县是以“河”得名
泗水县五帝时为古都近畿。

夏商有卞县北周后的各朝。

历代置县.县名几经变更。

直至隋朝置泗水县。

其名称以泗河而得名。

泗河古称泗水。

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陪尾山麓。

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汶上以“吉”得名
汶上县夏商时称劂国。

周初名郡国。

春秋为中都。

战国称平陆。

汉改东平陆。

后齐称乐平。

隋复称平陆。

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阳。

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

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

有人疑问汶上之名。

说汶上在汶水下游。

何以名汶上。

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

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

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

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兖州以“字”得名
兖州为鲁西南重镇。

居重要战略位置。

兖州之名由来已久。

《尔雅·释地》记载:“济河间曰兖州”。

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中有九州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

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

“沅”与“兖”字同音。

通用。

兖是信义的意思。

《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

厥性信谨。

故曰“兖”。

意思是说济水与黄河之间。

所处条件特好。

人的气质诚实谨慎所以称兖州。

曲阜以“行”得名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传为古帝少吴氏的都城。

殷商时代的奄国。

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

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

“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

东汉应邵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

委曲长七八里。

故名曲阜。

”阜字作土山解。

现曲阜城东有土山叫防山。

蜿蜒曲折.形成龙形阜地。

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来。

邹城以“国”得名
邹城古属夷地。

夏属九州中的徐州之域。

殷属奄国。

公元前1027年。

周武王灭商建周。

封曹侠于此建立邾国。

隶属于鲁国之附庸。

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5年)邾国国君邾文公卜迁于峄。

重建国都于峄山之阳。

至穆公时(公元前480年前后)改“邾”为“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实行郡县制。

始设“驺县”。

至唐时,“驺”改为“邹”。

关于邹城市之名的由来.在我国古籍文献中。

邾多作邹或驺。

邾驺二字古音相同。

书邾书邹通用无分。

1992年邹县撤县设市更名邹城市。

嘉祥以“虚”得名
嘉祥故地原属巨野、任城二县。

南宋高宗十年(即金朝皇统七年。

公元川47年)分任城、巨野之民置嘉祥县。

属济州所辖。

嘉祥一名。

据《左传》记载: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

西狩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

猎获麒麟一只。

麒麟为太平之兽。

属吉祥之兆。

因获麟地在嘉祥县境内。

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县名。

沿用至今。

(麒麟与传说的龙一样。

是古人崇拜的吉祥物。

今动物分类学上实无其兽)。

任城以“姓”得名
任城区历史悠久。

据传是古代东夷族部落的住地。

为我国最早风姓古国之一。

远在三皇五帝时。

系唐虞氏故国。

有仍氏繁衍生息之地。

夏商为仍国,周开始为任国、邿国。

秦统一中国后置任城县、亢父县。

西汉为任城、亢父,属东平国。

东汉章帝分东平国置任城国。

三国魏置任城郡。

西晋复任城国。

以后历代在区域和名称上多有变更。

1994年济宁市郊区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