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合集下载

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再思辨

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再思辨

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再思辨【摘要】本文就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展开了讨论,首先介绍了翻译领域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重要性,并概述了研究背景。

接着从翻译科学性的特点与要求、翻译艺术性的表现与意义、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的平衡、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互补关系以及翻译实践中的挑战与思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结合前文讨论对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再平衡,并探讨翻译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翻译领域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取得平衡与创新。

【关键词】翻译,科学性,艺术性,重要性,研究背景,特点,要求,表现,意义,平衡,互补关系,实践,挑战,思考,再平衡,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重要性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翻译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学性体现在翻译过程中需准确理解源语言内容、确保翻译结果准确无误,以达到传达原意的目的。

艺术性则在于翻译者必须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式、保持原作风格特点,使译文通顺流畅、富有表现力。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工作的要求,只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科学性确保翻译结果准确无误,而艺术性则赋予译文生动活泼的艺术感。

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相辅相成。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翻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更是翻译工作者需不断思考和提升的方向。

在翻译实践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平衡与统一是每位翻译者需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1.2 研究背景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翻译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在于对翻译工作的规范性和创造性进行思考和探讨。

研究背景可以从翻译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出发,作为观察研究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和挑战,如何在追求准确性的同时保证翻译的流畅性和美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对于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再思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翻译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浅谈英汉互译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浅谈英汉互译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浅谈英汉互译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摘要】英汉互译涉及到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平衡。

在互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的处理,同时考虑翻译策略的运用,以保持语境和语气的准确呈现。

艺术性体现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和表现力,科学性则体现在对语言规则和文化背景的准确把握。

最终目标是使翻译具备语言的韵味和文化的独特性。

英汉互译需要同时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只有不断提升翻译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英汉互译、艺术性、科学性、语言特点、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语境、语气、跨文化交流、提升翻译水平1. 引言1.1 浅谈英汉互译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英汉互译中,艺术性和科学性是同样重要的因素。

艺术性指的是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能够使译文更具文学品质和语言美感;而科学性则包括对语言规律和翻译原则的遵循,确保译文准确传达原意。

在实际翻译中,艺术性和科学性需要相互结合,既要忠于原文,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艺术性的体现在于翻译过程中的词语选择、句式调整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译者可以使译文更具表现力和生动性,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美感和情感。

艺术性并不意味着胡乱发挥,译者仍需遵循翻译规范和原文语境,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2. 正文2.1 英汉互译的艺术性英汉互译的艺术性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性指的是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和转化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并使译文更具有文学和审美价值。

在英汉互译中,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风格、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以保持译文的原汁原味和表达力。

艺术性还包括译者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把握能力。

译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语言功底,能够准确捕捉原文的意义和情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艺术性还表现在译者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和独特见解,能够为译文增添新的意义和内涵,让读者感受到独特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浅谈翻译的双重特征——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浅谈翻译的双重特征——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浅谈翻译的双重特征——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倪娜关于翻译到底是科学,技巧,还是艺术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

近些年来,机器翻译代替人工翻译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于机器翻译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减少。

2018年博鳌论坛上的AI同传的现场效果并不完美,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同声传译,机器翻译是否能代替笔译译员耗费无数心血完成的译文,这个问题又再次被人们热议。

如果机器翻译成功了,那么证明翻译的科学性起主导作用。

但翻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翻译经验是基石。

语言是有生命的,是不断变化的。

就目前的实践看来,机器翻译虽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并未达到我们要求的水平。

由此证明翻译并不完全是一门科学,还需要技巧与艺术加工。

翻译到底是科学?技巧?还是艺术?这个话题一直没有定论。

但毋庸置疑的是,翻译之初就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以达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随着不同语言的种族之间交流的增多,人们对于翻译的要求才随之越来越高。

从传统上看,人们似乎将‘翻译’仅仅视为一种技艺,并没有将它提到‘学科’的高度。

帮助我们认识‘翻译是一门经验科学’的是哲学家,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科学哲学家。

科学哲学家使翻译研究者获得了充分的理据,提出‘翻译理论’。

1 翻译的科学性翻译出现之初,一定是经验学。

只是不同语种的人们出于交流的目的进行的两种语言上的转换。

但是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规律,制定翻译规则,归纳翻译方法。

翻译就逐渐上升到科学的高度,用于指导实践。

但翻译学又不同于其他科学学科,有具体可以量化,精确到数字的标准。

翻译学其实可以认为是社会学与人文学科的综合体,在这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翻译现象不是一种简单的两种或者多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是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心智现象、精神现象与语言现象的结合。

翻译进行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宗教、政治、文化、教育背景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文化产品。

可以说, 翻译学是一门独立的、开放性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论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

论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

ScienceofTranslation:ProblemsandMethods.ShanghaiForeignEduca-
tion
Press. 【5】黄振定.简论现代西文译论的艺术观与科学观.外国语.1998
(5).
【6】吕俊.从文本出发一对等效翻译论的反思.外国语.1998(3). 【7】钱钟书.林纾的翻译.见舒展选编钱钟书论学文选第6卷,花城 出版杜. 18】许渊冲.译学要敢为天下先.中国翻译.1999(2). 【9】袁筱一.翻译的语言学情结.外国语.1997(4).
翻译的事实.我们只要看看那许许多多的重译,尤其是诗歌
的重译。就能明白这一点。翻译的过程浸透了译者的主观因 素,自始至终贯串着艺术。试图在语言学基础上去创立翻译 学,“不仅限于找出翻译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而且要为翻 译工作者提供某些规范或规定”,那只能是一场迷梦! 翻译的科学论之所以陷入矛盾,其根源在于翻译对象所
论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
◎朱小改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83)
摘要人们对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争论不休,是因为人们在考察和研究翻译的时候,割裂了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只注意 到了翻译的一方面,而忽视了翻译的另一方面.本文试述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只运用科学或只运用艺术都无法完成翻译 的全过程,至少不会是一个完美的过程.翻译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关键词翻译科学艺术
J-
【2]Steiner,George.1975.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3 Venuti。Lawrence(ed.)1992.Rethinking Translation:Dis. cour¥e・Subjectivity and ideology.London&New York:Routledge. 【4]Wilss,Wolfram.2001.London&New York:Routledge.The

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

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

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艺术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在科技翻译中共同存在、相互影响。

科技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同存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科学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艺术则代表着人类的情感和精神追求,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在科技翻译中,科学与艺术的同存能够使这两种人类智慧的结晶更好地传播和交流。

论据支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比如,在生物医学领域,科技翻译需要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传达,这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再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艺术的元素如形象思维、创意设计等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当我们对比分析不同领域中的科学与艺术同存现象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物理学中,科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而在音乐中,艺术的表现力则是核心。

然而,在科技翻译中,我们需要同时这两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传递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价值。

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科学与艺术同存的例子。

古希腊时期,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既是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又是优秀的艺术家。

他善于运用几何原理设计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家利用科学技术创作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

这些历史事实证明,在科技翻译中科学与艺术的同存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科技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同存不仅是一种客观现象,更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科技翻译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科学与艺术同存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传递和交流这两种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新领域、新方法,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只有在科学与艺术的共同促进下,科技翻译才能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关键词: 翻译;科学性;艺术性摘要: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历来是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西方译学家奈达博士在60 年代曾有过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试图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翻译问题,但未能取得成功。

而后,到了90 年代他则断言: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

笔者就奈达博士由科学论向艺术论的转变,对翻译的性质进行了理性思考:翻译中对“忠实”目标的追求体现了翻译的科学精神,而为实现“忠实”又离不开艺术创造,因此科学性和艺术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Philosophic Thinking of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of Translating———on Nida’s“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ZHANG Rui - qing1 ,ZHANG Hui - qing2(1. The School of Foreigh L anguages , S 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 China ;2. English Department , Northern China Engineering Institute , Taiyuan , China) Key words : t ranslation ;science ;art ;faithfulness.Abstract : What is t ranslating ? Is it science or art ? This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focal cont roversies amongt ranslatologist s. Dr. Eugene A. Nida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science of t ranslating by applying linguistic theoriesand approaches to t ranslating problems in the 1960s ,but failed. In the 1990s he claimed conversely that t ranslating was not science ,but skills. His shift prompt s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to draw the couclusion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 ranslating ,the pursuit of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reveals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of t ranslators ,but to attain faithfulness , artistic creation plays an immeasurable role in good t ranslations.“翻译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的科学”。

翻译特性

翻译特性

翻译的艺术性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翻译的目的、翻译应使用的思维方式、翻译活动发展的过程、翻译成果的特点、社会对译作的承认和接受的方式等方面.针对译界现状,有必要强调翻译的艺术性.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地综合艺术性。

翻译不是“反光镜”或“传声筒”,而是具有一定的创造艺术性的。

译者的思维应具有艺术性的想象力,适度地理解和再现原作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语言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不一致性、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与个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翻译的复杂性和非模式性。

在翻译中要注意语言的不对等性和文化差异。

最大限度地缩小原作与译文之间的距离。

今天得世界已经处于全球性信息交流的时代。

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沟通国际间的信息交流,翻译已经成为不同语种在文化传播中极其重要的手段。

一、翻译是在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进行转换的艺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

在这种转换中,原作的语言形势变了,但原作的内容必须尽量保持不变。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词义上、句子结构上、表达习惯上和其他许多方面上都有极大的差异。

这就决定了翻译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把原作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风格特点等等都尽可能地用贴近的译文语言完全、充分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翻译不是对原作语言的机械性的转换,也不仅仅是对原文基本语义的简单传达,而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得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译者要告诉译文读者的不仅是原作者说了什么,而且要传达出他是怎么说的。

这就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在透彻理解原作的基础上,突破原文字的束缚,创造性地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完整无损地在译文中再现原作的内容与风格。

翻译的范围极其广阔,它可以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历史、绘画、音乐、雕塑、建筑、天文、地理等,无所不包。

为什么说翻译是一门艺术?

为什么说翻译是一门艺术?

为什么说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它是一门艺术。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从语言间的差异、文化背景的考量以及翻译的审美特点几个方面来探讨为何翻译被认为是一门艺术。

一、语言间的差异语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由于语言的特点,翻译不存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需要考虑到语言间的差异。

词汇、句法结构、语态等方面的差异,都使得翻译过程需要有个体化的处理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语言的特点和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传达准确而完整。

翻译者需要细致入微地思考每个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通过翻译将其传达给读者。

这种思考和抉择过程,使得翻译与艺术创作有着相似之处。

二、文化背景的考量翻译不仅需要理解原文的意思,还需要将其置于接受翻译结果的读者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量。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词语的理解和诠释会产生影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读者的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根据作品的受众,调整表达方式和用词,以适应读者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的考量使得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沟通工具。

翻译者需要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桥梁,以确保信息的传达不仅准确,还要能够贴近读者的文化认知。

三、翻译的审美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的艺术形式,它直接参与到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作品的传播中。

翻译者需要具备审美意识,以确保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作的风格和情感,将其传达给读者。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字斟句酌,忠于原文的风格和情感,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翻译结果在另一种语言下的美感。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精心拼凑,将原著的情感和美感再现给读者的过程。

总结翻译作为一门艺术,通过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传递信息和扩大文化交流的范围。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需要翻译者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考虑语言间的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文化的交流。

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 、 等。 圆
艺 术性 事 实 上 翻译 的科 学 性 和 艺 术 性 是 统~ 的 . 是 在 不 同 只 的 文体 上表 现 的形 式 不 同 而 已 。 翻译 的科 学 性 与 艺 术 性 是 内 在联 系 、 相互 渗透 、 此 难 分 的 。 翻 译 活 动 当 中 , 者 并无 高 彼 在 二 低 之分 . 有 强 弱 之 别 。 本 文 以 科 技 翻译 为 例 , 讨 了 科技 翻 只 探 译 的 艺 术性 和科 学 性 。 2科 技 翻 译 的 科 学 性 . 相 对 于文 学 来 说 , 技 用 语 更 加 严 肃 , 少 生 动性 和 相 像 科 缺 力 。 以我 们 过 去 常 常认 为科 技 翻 译 的 特 点 是 具有 逻 辑 、 确 所 精 和 严肃 的特 点 。然 而 我 们 没 有 意识 到科 技 英 语 可 以分 为 一 般 科 技英 语 和 专业 科 技 英 语 。~ 般 科 技英 语 在 语 言 和 表 达 方 法 上 比 专业 科 技 英 语 更 加 形 象 、 动 和 有 趣 。 者 面 向 的 读 者 也 生 二 不 同 , 般 科 技 英 语 面 向的 是 想 了 解 科 学 的 普 通 读 者 , 专 业 一 而 的 科 技 英语 面 向 的是 科 技 专 业 人 士 。
问 题鼓 励 在 小 组 中解 决 ,组 内不 能 解 决 的 问题 可 以 求 助 其 他
小 组 或 者 老 师 在词 汇教 学 中 . 觉 教 具 必 不 可 少 , 以 利 用 视 可 图片 来 加 深 印象 。 用 图文 、 像 结 合 的 多 媒 体 课 件 展 示 出词 采 音 的直 观 意 思 , 体 现 它 在语 境 当 中 的应 用 。 并 33 习方 式 的 协 商 .学 转 变 与 改 进 学 习 方 式 ,并 帮 助 不 同 类 型 的 学 生 去 发 现 和 创 造 适 合 于 自己 的 学 习 方 式 是 协 商 互 动 式 教 学 的一 个 重 要 任 务 。 秀 的教 师 不 仅 帮 助 学 生 了解 自己偏 爱 的 学 习方 式 , 且 优 而 帮 助 学 生 调 整 和 建构 最 适 合 于 自 己的 学 习方 式 。 时 。 知 识 同 在

关于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思考

关于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思考
的新一代翻译人才。
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将进 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学术 研究的深入发展。
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个人见解
01
作为翻译从业者,我认为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相互融合的,好的翻译应该 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02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深 入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同时结合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背景进行创造 性翻译。
科学性向艺术性转化
翻译的科学性可以向艺术性转化,因为 翻译的实践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实 现,而这种艺术性也可以逐渐转化为科 学性的理论和方法。
VS
艺术性向科学性转化
翻译的艺术性也可以向科学性转化,因为 翻译的实践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作为支撑 ,而这种科学性也可以逐渐转化为艺术性 的技巧和方法。
04
关于翻译的科学 性与艺术性的思 考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翻译科学性 • 翻译艺术性 • 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 翻译实践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 结论
01
CATALOGUE
翻译科学性
翻译的准确性
词汇选择
01
在翻译过程中,应选择与原文对应的词汇,避免歧义
和误解。
语法正确性
02 翻译时应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包括句子结构、时态、
文化的艺术
文化背景的转换
翻译过程中需要准确理解和 传达原文中的文化背景信息 ,这涉及到对目标语言文化
背景的了解和运用。
文化意象的处理
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相同的 意象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因 此翻译时需要谨慎处理这些 文化意象,避免产生误解。
文化风格的再现
原文可能包含某种特定的文 化风格,如口语化、正式化 等,翻译时需要尽量再现这 种风格,使读者能够感受到 原文的文化氛围。

科技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

科技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

• 艺术灵活性: • 由于艺术性是译者的一个主观再创作,由 译者水平的高低决定,那么科技翻译中至 少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或自由。例如:
• The program ready for the computer to “read” is prepared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language. • 译文1: 提供计算机“读”的程序用专门设计的 语言编制。 • 译文2:准备给计算机“读”的程序,是用专门设 计的语言编制的。 • 两个译文都忠实传达了语义信息,但译文2在风格 表述上有点欠缺,不如译文1那样显得专业、严谨。
• 2 词义选择应避免引起歧义。科技翻译要求表达精确、严 谨因此用词要准确。特别是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这就 要求在翻译时不但要熟悉原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而且还 要通晓词的基本含义与引申含义,及在特定领域中的含义。 例如: • 在正常情况下低位配置的那个阀是备用的。 • 译文:The valve positioned downward is not in use normally. • “downward”可表示向下的也可表示低位的、下面的,读者 容易产生两种理解,如按第一个解释就可理解为:朝下放 置的那个阀通常不用。与原文意思完全不同。如果把 downward改为below意思会更清楚。
注意的问题
• 要做到科学性,客观忠实与专业化需要平 时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克服由于 英汉语言差异引起的一些常见问题。应特 别注意以下3点:
• 1 注意克服汉语思维影响,例如: •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结构简单,便于控制,成本低,在许多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 译文:Imperfect-mobility parallel robots are structural simple, ease of control and cost low. They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rity in many fields, and are currently the key, hot and difficult spot in the robot study field. • 该译文就是按照汉语思维和表达方式逐词拼凑的。第一句中的 “structural simple”用形容词修饰形容词,不合英语语法规则。 “ ease”在这里是名词,由于该句的谓语是系动词“are”,而主语 “Imperfect-mobility parallel robots ”和表语“ease of control ”用在这 里是错误的。从句子结构上来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在起同 一作用时,句子结构应为平行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成本低” 却没有这样做,使句子显得比较松散。

浅议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浅议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浅议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翻译的科学性包括准确传达原意、语言准确性、专业水平等要素;而艺术性则体现在灵活应用语言技巧、创造性传达文化内涵等方面。

在语言和文化的挑战下,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创意和灵活性也是不可或缺的素质。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翻译工作的核心,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翻译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提升翻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关键词:翻译、科学性、艺术性、语言、文化、挑战、专业水平、创意、灵活性、跨文化交流、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翻译的定义和重要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是沟通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

翻译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观念。

翻译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文学、艺术、传媒等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翻译,人们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分享知识和信息,推动全球化进程。

翻译的定义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包括对语言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达。

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翻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翻译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对于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有着深远的意义。

1.2 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翻译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科学性指的是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处理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的科学性中,包含了词语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正确性、语境的合理性等要素。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需要借助语言学、语言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与科学性相对应的是翻译的艺术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翻译并非机械性的替换文字,而是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进行恰当的再现和表达。

太似不是艺不似不是译——浅谈电影片名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太似不是艺不似不是译——浅谈电影片名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J o b ) 、《 兵 临城下 》 ( E n e m y a t t h e G a t e s ) 、《 千钧 一发 》
( G a t t a c a ) 、《天 罗 地 网 》 ( T h e T h o m a s C r o w n A f f a i r )、 《 窈 窕淑女 》 ( My F a i r L a d y ) 等 以 四字 成 语 为 译 名 的 作
容 ,则 会 清 楚 S e v e n是 指 天 主 教 中 的七 种 原 罪 , 因 此 可
采用 直 译 加 意 泽的 方 法 译 为 《 七宗 罪 》 。此 外 , 片 名 翻 译
还要考 虑对 观众 的吸 引力 。而要 激起 观众 的观 影兴趣 , 片 名 翻 译 只 单 单 遵 循 科 学 性 是 远 远 不够 的 。 泽 者 还 要 在 选 词 用 字 上 细 细 斟 酌 ,达 到 能 够 吸 引 观 众 进 影 院 为 电 影 “ 买单 ”的效果 。例如 ,C a t c h Me I fY o u C a n ,如 果 按 照 字面意思译为 “ 有本事 来抓我” ,小 仅 读 起 来 拗 口 ,而 且 作 为一部讲 述 F B I 通 缉 犯 人 的 剧 情 紧凑 、悬 念 迭 m 的 侦 探 片 译 名 ,也 显 得 语 气 平 淡 、索 然 无 味 , 丝 毫 无 法 先 声 夺 人 。相 反 ,港 台 地 区 译 为 《 逍遥法外》 ,单 从 片 名 就 能 看 出影 片 类 型 ,既 可 以 吸 引 众 多 侦 探 片 爱 好 者 ,又 大 大 提 高 了影 片 的 观赏 性 。 另 外 ,像 《 返老还摩》 ( T h e C u r l 一 0 1 2 S C a s e o fB e n j a mi n B u t t o n ) 、《 偷 天 换 日》 ( T h e L t a l i a n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思辨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思辨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思辨
说到文学翻译,就不得不提到它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艺术性在文字的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而科学性则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文字和语言视为一个科学问题。

以下是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问题进行思辨。

从艺术性出发,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技能。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翻译者必须掌握文字的复杂性,需要结合母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家的意图,将原文转化为目标语,使之接近原作的意境和氛围,而不是简单的功能翻译。

这就要求翻译者从艺术角度来翻译,如何把中文语言翻译成外文,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把艺术性融入到翻译中。

从科学性出发,文学翻译是一项科学技术,主要基于语言学的概念。

文学翻译要把原文语言的原型,结构和功能延伸到另一种语言。

翻译的目的是将原文和译文的文字及其文化背景放入一起,把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从而保持原文的精神和内涵。

这就要求翻译者从科学角度出发,熟悉语言结构,了解双语语法和词汇。

本文分析了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问题,让翻译者不仅要拥有艺术天赋,还必须学习语言学的知识,掌握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原文的信息和译文的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兼顾艺术性和科学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质量,将原文的艺术气息及其信息质量传达给读者。

总之,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科学技术,从艺术性和科
学性两个角度,都可以把文字翻译得更好,更准确,更美观。

它既需要艺术才能,又需要科学技巧,能够把原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意境传达给读者。

因此,译者必须兼顾艺术性和科学性,最终能够做到文字表达的完美性。

论翻译中的忠实、科学与艺术

论翻译中的忠实、科学与艺术

论翻译中的忠实、科学与艺术“忠实”的目标对于翻译本来是不待证明的、天然的要求,是千百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旋转的中心。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论翻译中的忠实、科学与艺术,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论翻译中的忠实、科学与艺术然而近来似乎颇有人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外国语》 1998 年第3 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

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

”①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②作者在同文另一处对“忠实”的标准发出了—连串有趣的疑问:在我国占支配地位的标准,都把“忠实”放在第一位,却很少有人问过一句“为什么” ? 翻译为什么一定要追求 ( 最大限度的 ) 忠实? ……译者另有目的、另有所好又怎样 ? 社会现实不容许、不利于追求最大限度的忠实又怎样? 不完全忠实的译文一定有害吗? 要是不忠实的译文达到了目的,甚至达到了“好”的目的又怎样? ……可是,又为什么要强迫人家在两个极端之中选择一个——一端是百分之一百的忠实,另一端是零的忠实呢? 译者为什么不能选择百分之七十、五十、三十的忠实呢? ③这无疑是对翻译理论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此本文无意正面做出回答,但却希望稍作探讨,从而达到认识翻译内部所蕴含深刻矛盾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退到起点,退到翻译活动的初衷,问题将显得非常简单。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

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

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目的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论文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论文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论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篇章语言学兴起,语篇连贯性被逐步引入翻译研究中。

德国语言学、翻译学家沃尔夫拉姆·威尔斯将翻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理解阶段和重构阶段。

文学翻译当然也不例外。

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文学翻译不同于科技和法律翻译,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在文学翻译重构阶段遵循一套特有的原则。

目前,中国德语译者和翻译学学生都急需掌握一套实用的翻译理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全文如下:摘要:《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威·梅·萨克雷的成名之作,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富幽默的天赋和善于讽刺的才能,“用逼真而动人的文笔,揭露出政治和社会上的真相—马克思”,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中上层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

小说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文章立足于解读杨必译著《名利场》,提出文学翻译在不能脱离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它的艺术性的观点。

翻译包括文学翻译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关于这个问题的论争,由来已久。

本文并不想对引起这一论争的原因及内容再做赘述,笔者赞成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提出的观点“翻译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而以科学性为基本属性,而这个基本属性又必须伴随翻译的艺术性,因为翻译的艺术性是它独具特色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

”文学翻译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涉及到译者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可以容许到多大程度这一重大问题。

众所周知,《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威?梅?萨克雷的成名之作,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富幽默的天赋和善于讽刺的才能,“用逼真而动人的文笔,揭露出政治和社会上的真相―马克思”,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中上层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

小说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而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所以能获得翻译界的一致好评,原因也正在于杨译用地道、流畅的汉语,忠实地传达了原作幽默、讽刺的意味,再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从杨必译著《名利场》看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摘要】《名利场》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文学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杨必译著《名利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杨必的翻译理念中,科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翻译作品具有独特的特色。

本文也探讨了其他文学翻译工作者对杨必翻译的看法,进一步展示了他在文学翻译领域的重要贡献。

在本文强调了文学翻译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平衡的重要性,并指出杨必为文学翻译领域带来的创新和贡献。

通过对杨必译著《名利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文学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杨必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文学翻译,杨必,名利场,科学性,艺术性,翻译理念,特色,文学翻译工作者,贡献,平衡。

1. 引言1.1 介绍《名利场》及其影响《名利场》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描绘法国19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风貌为主线,通过多条平行叙事线索,展现了各种人物的生活、追求和挣扎。

主人公勒拉斯是一个野心勃勃、充满机智和心计的金融家,他通过各种手段努力追逐名利,最终却遭遇了失败和悲剧的结局。

《名利场》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刻画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领域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对当时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19世纪法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名利场》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其主题和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引发人们深思的力量。

对《名利场》进行翻译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杨必译本《名利场》不仅是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再现,更是对翻译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1.2 文学翻译的定义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通过翻译的方式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还要注重文学的艺术表现和风格。

文学翻译是一门综合了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旨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

“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

“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2000年第9期总第13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0,№9Serial№137“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劳陇(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91)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9-0056-02黄振定博士的《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是一部浩瀚的,综合性的翻译理论巨著,其覆盖面之广博,内容之丰富,理论之精辟,哲学思维之深邃,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翻译论坛上所仅见。

读之启发良多,使人感到衷心钦佩。

在这里,我只想对书中揭示的两个主要问题,提一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商榷。

在本书的“引言”中,作者指出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质而言之,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翻译学是艺术论还是科学论?”(见本书“引言”第1页)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书中指出:“翻译实践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02页),“翻译学是科学论与艺术论的统一”(200页)。

以上解答的主要依据是辩证法的矛盾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毛选》301页),“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毛选》303页)。

根据这一论点,所以书中指出:“辩证的方法,无疑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即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转化和统一,具体说来,在实践方面,就是翻译的艺术性中内在地包含科学性,科学性中内在地包含艺术性;在翻译理论方面,就是考证艺术论的主张内在地蕴含着科学论,科学论的主张内在地蕴含着艺术论。

”(本书“引言”第2页)这就是艺术论与科学论统一的论点的主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摘要:翻译是语言转换活动,作为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它进行的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必须依据原语进行再创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学的本质:忽视翻译的科学性是错误的,会导致失信的不良后果;忽视翻译的艺术性同样是错误的,会导致译作晦涩难懂,味同嚼蜡。

关键词:翻译科学性艺术性
翻译是一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

人类自从产生语言文字,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广泛的交流以后,翻译就已存在。

然而由于进行转换的语言之间存在表达方式、行文规则、词汇应用等差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转换,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风格、想象再创作。

但是翻译并非机械地逐字逐句地将原语转换成目标语,而是要将原语所表达的内容转换成目标语受众能接受和能理解的表达内容,还要让目标语受众能像理解母语一样理解译文。

翻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译者既要科学地呈现原作又要艺术地创作新作。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
翻译学的本质。

一、翻译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翻译的基本属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翻译学的核心。

鲁迅曾指出,译文应“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茅盾说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和风格”;钱钟书强调要“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首要任务是把原作所叙述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叙述相关内容时所反映的立场观点、流露的思想感情等完整准确地体现出来,不得无端加以篡改、歪曲、遗漏或增删,也不能添加译者的个人情感喜好,同时还必须保持原作的风格。

1.翻译材料的内容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

翻译运作的实体即原语(source language)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语义内涵(semantic content)。

语义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承担着相关的交际任务。

原著所呈现的内容不是来源于翻译者,而是来源于原作者。

翻译运作主要是凭科学思维而不是艺术思维来对原语内容进行转换。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目标语(thetarget language)的词汇或句子所代表的概念,必须与原作者在原语中所使用的词汇或句子所代表的概念一致。

既不能增减原作的内容,更不能凭空臆造原作的内容。

2.翻译的材料文体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

翻译材料的文体一般可分成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
体和艺术文体等。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体特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承担不同的交流功能,达到不同的交流效果。

应用文体要求格式规范、严谨紧凑。

科技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表述清晰。

论述文体要求明晓畅达、用词准确。

新闻文体要求述说清晰、简单明了。

艺术文体要求清丽淡雅、流畅明丽、宛秀淳美。

各类翻译材料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译文的特征,切不可将一种文体翻译成另一种文体,更不可将不同的文体特征混为一谈。

3.翻译材料的风格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

翻译行为具有很强的依附性,所译原文具有不同的风格,包括原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风格,原语文具有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

翻译材料的风格包括原作者书写的个人语言风格、原著作人物的群体语言风格及原著作文体的专业语言风格等。

译语文章除应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外,还应体现原作者的个人风格或作品的文体风格。

翻译者翻译的译文,不能脱离原语的各种艺术要素而自行其是,必须与原文对应契合。

翻译的科学性存在一切翻译活动中,译者时刻面临如何科学地运用思维、分析意义、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问题,忽视翻译的科学性会导致翻译的作品失真的不良后果,译文虽有华丽的辞藻、优美的描述,但已失去原文所具有的特质。

二、翻译的艺术性
翻译是语种间以意义转换为主的语言运用,必定涉及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鲁迅曾说译文应“力求其易解”;茅盾认为译文应是“纯粹的祖国语言”;钱中书强调译文“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译者不论面对什么文体的原语材料,翻译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存在艺术选择、艺术加工及艺术优化的任务。

这必然要求译者艺术地运用目标语表达原语作者的意念、思想和审美立意,对原作者的思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1.翻译的特征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

翻译的原创性特征使得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自由度较小,必须依赖原文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又不时面临原语与目标语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

原语形式是翻译运作的基本依据,把握此基本依据的目的是发掘和把握原语意义的全部内涵。

翻译的运作对象是某种语言的存在实体。

如何选择词汇、调整句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风貌,促使译者必须艺术地处理原文与译文的差异。

2.翻译的标准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

18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在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曾提过好的翻译标准之一就是“译文应当与原作同样地流畅自如”;我国清朝翻译理论家马建中曾在著作《拟设翻译学院》一书中提到好的翻译“原文应与译文无异”。

最常见的翻译的标准是严复提出的“信”、“达”、
“雅”,也就是现代人所概括的“忠实、通顺”。

但是原语和译语却又各有特点,既有类似之处,又有大相径庭的地方。

以具有不尽相同特点的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且要通顺易懂,要让译语受众像阅读母语文章一样阅读译文,这势必要求译者在充分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艺术地处理两种语言表达的矛盾,力求译文朴实、通畅、清新、生动。

3.翻译的过程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

翻译的过程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是用目标语体现原语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是进行创作的过程。

但翻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运作对象是某种语言所承载的存在实体,从根本上要排除人的主观臆想,排除不符合那个存在实体的各种情感因素。

这势必要求翻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艺术地运用目标语的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及目标语的语言行文规则进行二次创作。

译者除应具备原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的修养和坚实基础之外,是否掌握翻译的规律、翻译的方法和进行翻译再创作的艺术技巧也非常重要。

翻译的出现是源于文化交流的需要。

翻译自出现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矛盾。

如何使翻译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

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

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
合乎规范,读起来要像是用译语写成的原作。

因此,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学的本质。

只有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才能译出既忠实于原著又文笔优雅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孙敬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